达成目标的态度分析表(1)

达成目标的态度分析表(1)
达成目标的态度分析表(1)

[部属评价①]达成目标的态度分析表

第1次评价第2次评价○目标意识是否旺盛

○拟定目标的态度

○开始迈向目标的心理准备

○实施·执行时的态度

○不顺利时的原因追诉

关闭窗口

目标管理案例及分析

目标管理案例及分析 目标管理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是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一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每一级组织单位的具体目标,即从整体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的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由于有较低层单位的管理者参与设定他们的目标,因此,目标管理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制定目标、目标实施和成果评定三个阶段。 案例: XX公司(具体案例附于分析之后) 分析: 通过XX公司在执行目标管理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中,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极富活力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首先,目标管理使XX公司上上下下所有员工都能够准确理解公司高层所指定的公司发展总体目标,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效地帮助公司完成既定的目标,从而保证了XX公司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有序地前进下去。此外,目标的分解也使每一名员工经过了更加科学的分工,极大地激发了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和

积极性,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目标管理也是员工之间分工更加明确,工作起来减少冲突,提高效率。 其次,XX公司在目标管理中赋予了员工更多的权利和更大的自由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能够自发地参与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中来,充分发挥自己所具备的实际经验的优势,在公司的第一线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这种让目标执行者“自主管理”的措施,使公司更加具有活力,更加具有创造力。可以想象,如果XX公司仍然采取完全由上机向下级发布命令的方式来管理公司事务,那么公司很可能会陷入员工的热情和能动性不断降低的不利境地中。 当然,XX的目标管理措施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以及一些管理漏洞。 首先,公司高层对员工相对宽松的管理尺度能否对员工有足够的约束力值得怀疑。在采取了目标管理之后,XX公司采用了目标执行者自主管理的方式,并以此取代了传统的上下级的发布命令和接受命令的管理模式。诚然,新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激发公司的活力,然而这时建立在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假设和前提之上的。一旦某些员工因为疏于管理而对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无疑是对公司能否正常运转的严峻考验。 其次,目标管理所要求的制定一系列具有层级结构的目标很可能会带来一笔很可观的额外成本。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公司必然要进行

绩效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 案例分析 1、单选题:绩效管理的( D )阶段与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A实施B考评C准备D应用与开发 分析: 绩效管理的总流程可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和应用开发阶段。应用开发阶段是绩效管理的终点,又是一个新的绩效管理工作循环的始点,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项。 2、多选题:绩效管理实施的前提有(ABDE ) A有可操作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B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岗位要求是清楚的 C组织成员对自己下级工作目标有清晰的把握D岗位责任说明书对于各岗位职责有明确的描述E组织结构图对各层次岗位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界定 分析: 在建立和实施企业业绩效管理体系之前,必须具备四个前提条件:有可操作的发展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图对各层次岗位相互关系的准确界定;客户对岗位有清楚的要求;岗位责任说明书对各岗位职责的明确描述。而“组织成员对下级工作目标的清晰把握”属于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在绩效管理实施的前提中,因此,此题的C项不选。 3、案例 请阅读下面一个关于情境模拟实验的描述,如图1所示:在一具窄口烧杯里,放有三个直径比杯口稍小一些的乒乓球,每个球上都穿着一根线,现在,有两个三人小组参加实验,要求参加者每人提取一根线,将乒乓球从烧杯中提出。 实验主持人告诉甲组的成员,比赛是个人竞赛,奖励第一个将乒乓球提出的成员。 实验主持人告诉乙组的成员,比赛是团体竞赛,甲组和乙组竞争,奖励最先将所有的乒乓球提出的小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小组可能先将所有的乒乓球提出烧杯?为什么? (2)、实验结果对于处理管理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何启发意义? 分析: 在奖励应采用个人竞争方式,还是团体竞争方式好呢?此题考查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题中实验主持人告诉甲组成员,比赛是个人竞赛,奖励个人。甲组为团体内竞争组,强调的是个人;题中实验主持人告诉乙组的成员,比赛是团体竞赛,甲组和乙组竞争,奖励团体。乙组为团体间竞争组,强调的是“团体”。同样是奖励,强调个人与强调团体会有着不同的结果。一般说来,强调“团体”的团体间竞争组比强调“个人”的团体内竞争组会取得更好成绩,团体内成员互相合作加强有助有增强组织凝聚力,在实践中,应倡导团体竞争。 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一直是矛盾的综合体,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团体内的个人竞争是必要的,但团体内成员间的紧密互动和合作,团队精神的倡导,可提高团体工作的效益和效价。而以个人工作为主要特点和形式的工作,可以强调个人竞争。 理解和把握了上述内容,明确了考题方向,此题中的两个问题,也就不难作答。 评分标准: (1)团体竞争组最可能取得胜利,因为团体的目标导向统一的目标,避免了内耗。(2)对于解决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有启发意义。 A、在团体内,个体竞争是必须的,但过分强调个体竞争,会使团体的气氛变得压抑、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合作行为减少。在企业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要鼓励团体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体工作的效益。 B、团体合作并不是万能的,这要看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对于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团队合作的氛围更利于提高相互配合的效率,而以个人工作为主要形式的工作,则更要强调个人竞争。 C、在面对利益分配问题时,管理者自己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争取多做贡献,努力倡导团队精神,做出表率。 4、改错题:以下列列举的是某公司设置的一些业绩考核指标 (1)及时收回货款 (2)有效地使用时间 (3)产品A一季度的销售量达到13000件 (4)每两周更新一次市场数据 (5)节约部门的开支 (6)将部门的办公用品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下 (7)扩大市场占有率 (8)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请指出不符合量化考核标准的指标,并加以改正 (1) (2) (3) (4)

企业战略及绩效目标管理

战略策划 成功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是实现企业卓越管理的可靠保证。公司对战略管理极其重视,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务实的战略管理体制。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公司自成立以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主营业务再创佳绩,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2.7亿,利润总额度1475万元,创汇2800美元。 2.1 战略制定 公司战略的制定过程主要分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内部能力分析、战略确定3个阶段(如图2.1-1),采用科学先进的分析工具,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分析论证确定公司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外部环境分析 图2.1-1战略制定阶段图

2.1 a 战略制订过程 (1)科学的区间界定规范的编制流程 1)区间界定:仪器仪表行业具有研发时间长、产品生命周期长的特点,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基础建设投入等具有正相关性。为了保证公司发展战略与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战略每五年制定一次。同时为保持对市场竞争的快捷反应,公司每年对战略进行评估和调整。 2)编制流程:公司战略的制定由战略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战略发展部门即管理中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事业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内部能力等各种要素,采用分析讨论的形式,提出战略目标和战略草案。战略发展委员会对目标和方案进行初步审核,由公司高层领导会同行业协会以及部分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公司长短期战略目标和战略发展方案,制定流程如图2.1-2 提出方案 分析反馈 审核下发 战略发展委员会、外部专家战略发展部 各职能部门(营销总公司、 技术中心、财务部等)战略制定要求 提出战略制定草案 审核 下发战略制定方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 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提出指导原则 战略目标和发展方案 初稿 论证与反馈 修改战略目标和发展 方案初稿 战略目标和发展方案 评审 图2.1-2战略制定流程图 (2)关键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总经理、各位与会代表: 根据最高者的决策,企业在07年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至今,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企业QMS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为; 一、企业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质量方针贯彻情况。 (一)企业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见附表) (二)企业质量方针贯彻情况。 1、对顾客要求的承诺方面。 (1)对顾客的要求坚持通过识别,以文件化的形式要求员工贯彻实施,目标明确,措施得体。 (2)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坚持通过抓以产品质量的改进为中心的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了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从市场反映看,企业产品尚未发生顾客投诉,顾客反映良好。 (3)员工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明确了自身工作和产品质量的关系,反映工作主动性有明显提高。 2、加强管理工作为实现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已进一步得到了明确。 (1)通过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全体员工在一年的实施中通过培训、实施、巩固,提高四个阶段的过程,体会到GB/T19001idt ISO900标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是减少了工作的失误的保证,增加了识别改进和实施改进的能力。 (2)对各项管理工作部分员工能根据标准的精神举一反三,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齐头并进。 3、为企业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打下了基础。

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目标是争创一流,为此今年的产品质量的实现目标放在a)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0%,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 0."5%; b)顾客服务执行率100% c)顾客满意度≥90%;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相信通过员工人不懈努力,不断地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质量方针预定的目标是完全有望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企业的质量目标至今完成情况年是达标的,质量方针的贯彻是有效的,基本上实现了策划的预定目标。 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情况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起至今,总的运行情况是良好的,具体反映在: 1、"企业文件化的QMS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2010年在体系文件上结合企业运行实际进行了调整,员工反映基本是可行的。 2、企业文件化的QMS在贯彻效果看是良好的。由于企业的文件化的QMS 依据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并充分考虑了企业以往管理中的有效经验和员工的接受能力,旨在通过不断改进而提高整体,这一指导思想正在按计划实施。经过先易后难,先简后众,先实施后改进,先实施后文件的过程为大部分员工接受,续而又引起员工的共识,进而实现了改进,回顾企业QMS运行过程中,正是通过了多次的改进,在改进中不断地取得成效,反映了企业QMS的实施是有效的。 3、企业文件化的QMS对照标准初步实现了充分性。企业通过内部审核,依据ISO9001标准和企业QMS文件对企业职能部门、下属车间、仓库及总经理、管代进行了系统的自我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注重于实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注意了企业QMS文件对照标准的充分性,通过审核,证明了企业QMS文件是充分的。 3、企业于

业绩管理的核心

业绩管理的核心 沟通是业绩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一家为品牌*业提供贴牌加丄的金业为了考核管理人员,口行设计了一套考核表格,分别从工作业绩、工作量、工作态度、业务水平、领导能力等5个方面对他们进行考核。 但在实际考核中,高层管理者却发现,企业从上至下都在走过场。最后,这家企业不得已引入了人力资源咨询公司。 我发现,这家介业的问题出在他们口行设计的那龚考核表格二症结在尸金业的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内容不清晰,针对不同岗位没有差异性,多数考核指标有待商榷,没有区分结果目标与资质目标,指标无法量化,评分标准不科学等,致使这套表格根本无法使用,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以至整个企业的业绩管理只好流于形式。 一个核心 冇效的业绩管理井不等同尸传统恶义I〔的业绩考核’业绩考核只是业绩管理的一部分, 仅是对员工一段时间内的业绩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业绩管理则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它的核心是通过提高员工业绩,以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业绩的目的。 廿前,国内很多企业的业绩管理述都停留在考核阶段(或是业绩的考核,或是“徳能 勤绩”的考核),考核方式也以填写表格为主,而后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我在咨询和培训企业经理的过程中,曾经询问过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假如把一年一度的业绩考核取消的话,你认为会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居然有70%以上的人认为“没有影响”;甚至还有人觉得,取消业绩考核反而能提高公司业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仅对员工进行考核难以达到提高员工业绩造成的。 渺繭旳业绩管珅包扌斤4个步骤和一个核心(如图1所示)。4个步骤包括:与员工沟通企业的战略方向,达成共识;帮助企业各部门、员工明确业绩目标;通过业绩目标考核与

质量目标及完成情况

质量目标分解及考核办法 WZ-02 1.目的 确保各部门根据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并顺利完成。 2.范围 适用于对各部门实现质量目标的管理。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 a)负责组织各部门将总目标分解,并监督实施。 b)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目标考核。 3.2 各部门 a)负责结合实际工作将公司的总目标分解到本部门并实施。 b)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目标考核。 4、程序 4.1 各部门目标及考核规定: 办公室: 1、受控文件发放率100%; 2、员工培训计划实施率100%; 3、内部审核计划实施率100%。 生技部: 1、设备完好率95%以上; 2、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5%以上; 3、产品漏检、错检率小于2%。 供销部: 1、采购产品合格率98% 2、合同履约率98%以上。 3、顾客满意度90分以上; 质检部: 1、产品进货检验合格率99%以上; 2、产品检测设备计划定期检验率100%;

3、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率100% 以上项目至少每年考核一次,由本部门自行考核,并报办公室汇总。 4.3 各部门按规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并将相应考核内容填入《质量目标考核报表》。4.4 根据考核结果,每年年底,管理者代表可组织相关部门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 析。对已经能够稳定达到目标的项目,可以做调整,使其具有激励性和可操作性。 4.5 如果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对因人为因素或管理因素造成不能实现质量目标要求的部 门,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相关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对因目标过高造成的情况,应对质量目标进行调整,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激励性。 4.6 如果出现考核结果偏离目标过大情况,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采取 改进措施,并记录。 4.7 在管理评审会议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各指标的考核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作为管理 评审的输入。

销售目标完不成的原因分析

销售目标完不成的原因分析 首先,完不成销售目标的主要原因肯定不是员工工作不努力。很多管理者有意无意地总是假设是员工的积极性不够导致目标完不成。这是错误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是那么多企业的目标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完不成。而管理者和员工面对困境又一筹莫展。 现在来分析一下,导致销售目标完不成的原因有哪些? 要说明的是,这个目标可以是团队的销售目标,也可以是员工个人的销售目标。 第一个原因是思路不清楚。 所谓的思路不清楚就是说,管理者和/或员工不知道提高业绩的“障碍点”和“突破点”是什么。每天都在很辛苦地工作,但是没有忙到“点”上。 对“障碍点”的寻找是对我们分析能力的考验。 对“突破点”的把握是对我们有效工作的考验。 每天的日常工作大概分三类,一类是止动类工作。这些工作做得再好只是确保了公司的业绩不下滑,但业绩不会上升。第二类的工作是拉动类工作。这些工作做了,业绩就开始上升了。第三类的工作是跳动类工作。这些工作做了,思维就打开了,业绩会换一种模式突飞猛进地跳跃式发展。 只要找不准“障碍点”,又确保不了“突破点”的突破,业绩就不会增加。这时经理们和员工们忙碌的工作就全是止动类工作。相对于高目标而言是无效劳动。 姜洋大DAO语要(3):“你想不清楚,写不清楚,说不清楚,那你肯定做不清楚。”你要想清楚、写清楚和说清楚的就是“障碍点”和“突破点”是什么?

第二个原因是不能确保“突破点”的突破。 有的时候,管理者和员工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但就是无论强调多少遍,问题依然存在,突破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突破点”变成可被执行的项目。一个可被执行必须符合项目管理四要素:一,项目负责人必须唯一并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二,项目完成的标准必须客观量化;三,项目完成的最后期限必须设定到小时;四,结果必须考核评估。 管理者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体系、制度、工具和方法确保每个突破点的层层突破的话,业绩就是不会改变。 第三个原因是管理者的领导力不足。 同一个团队,换个领导业绩就大大不一样,这是经常发生的事。为什么同样的公司、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员工,而业绩却有很大的不同呢?其根源就是团队的领导者的领导力差别很大。一个管理者的思维无论有多好,无论他对“障碍点”和“突破点”的选择有多准,如果他的领导力有问题,他的团队依然不会有好的业绩。 对一个团队的业绩而言,团队领导者的领导力决定着一切。 不少的管理者大量地依靠有形激励、刚性技巧管理员工,而不会相配套地使用柔性技巧和无形激励去管理员工。结果整个团队严肃、紧张有余,而团结、活泼不足。这是提高业绩的大敌。 领导力训练和修炼应是每个管理者坚持不懈地追求。没有领导力的提高就决不会有业绩的提高。 对员工个人而言,如何能领导好自己,逼迫自己成长,逼迫自己改变也是永恒的主题。 上述三个原因是销售目标不能落实的关键原因。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先后顺序不同罢了。

某公司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衡记分法(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中国联通思茅分公司实际操作模板

前言 (1) 第一部分绩效管理概述 (5) 1.1 绩效与绩效管理 (5) 1.2 绩效管理的位置 (6) 1.2.1 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6) 1.2.2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6) 1.3 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7) 1.3.1 企业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7) 1.3.2 管理人员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9) 1.3.3 员工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9) 1.4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10) 第二部分思茅分公司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 2.1 公司简介 (11) 2.2 思茅分公司绩效管理现状 (11) 2.2.1 省公司对思茅分公司的绩效考核 (11) 2.2.2 思茅分公司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 (12) 2.2.3 思茅分公司对员工的绩效考核 (13) 2.3 思茅分公司绩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13) 2.3.1 分公司的绩效指标存在的问题 (13) 2.3.2 部门的绩效指标存在的问题 (15) 2.3.3 员工的绩效指标存在的问题 (16) 2.4 思茅分公司绩效管理的症结 (16) 2.5 解决症结的难题:如何设定绩效指标 (18) 第三部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公司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平衡记分法(THE BALANCED SCORECARD)与关键绩效指标(KPI) (18) 3.1 平衡记分法(THE BALANCED SCORECARD)在制定企业绩效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19) 3.2 KPI(K EY P ERFORMANCE I 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 (20)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分析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分析 德鲁克在管理学上的最主要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对每个企业员工分排目标并且实行责任制度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1、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特点 1)目标管理的概念是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她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有,“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党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为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个人得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又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要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观理解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是其基本内容时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者过程,它是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没给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2)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他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以、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陈诺目标和本质后世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目标管理)周守华等-从公司治理结构剖析财务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周守华等-从公司治理结构分析财务管 理目标

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5-04-1900:00:00]作者:周守华杨惠敏编辑:anian007 [摘要]本文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来把握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变化,进而归结到根本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当前我们于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如果不从根本上把握公司法人治理的内于逻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于其架构下运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乃至壹切管理活动也就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或称公司治理结构(STRUCTRURE)、公司治理系统(SESTEM)、公司治理机制(MECHANISM),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于于所有权和运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和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从而需要于所有者和运营者之间形成壹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壹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关联者关系的壹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和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壹种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于和运行的壹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且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治理的逻辑变了,或者说公司的目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ft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这壹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认识公司治理的逻辑,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遁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壹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壹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于着差异但最近20 年来人们于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 目前,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美国式、日本式和德国式等,各种模式的特点也广受关注,本文不再赘述。但如果仅仅从这种经验的角度去认识公司治理结构,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也难以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壹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仍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于这样壹个根本性问题上,遵照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配合治理"模式。俩者之间的本质差异于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areholders)的利益服务,仍是为全体利益关联者(InterestGrou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 "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壹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于这样壹种治理逻辑下, 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获得授权的运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才是企业有效率的保证。因而这种治理结构的ft发点是,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如何设置壹个最优的能够对运营者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其为实现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 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概述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是帮助教师统计分析班级和年级整体,或学生个人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 “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能提高成绩的“点”,提高成绩能够达到的效率高低。 其报告形式为: 教H目际这题分析 学校:新记元学校⑷“训试) 亩:期却甲 学期:菜T期 君用般!期中考试学科:数孚 教师姓雷:并珈_宇翩师知】 班飙:ASiJ L斑 抿吿日朗:0-08-1^ 表中的知识点表示这次考试的内容; A、B、C表示针对考试内容的能力水平,其中A表示记忆,B表示理解,C表示应用,例如在 这次考试中,知识点“不等式的概念”只考了记忆方面的能力; 达成度表示在这次考试中,在某一个学习目标(知识点、能力水平)上的得分率,例如达成度为76 %,表示在考试中得了76 %的分数; 提升空间表示成绩还能够提高的幅度; 提升效率表示提高成绩可以达到的效率。 在这些分析数据中,当提升空间和提升效率都大于零时,表示在这些教学目标的教学中还存在问题,应该继续进行针对性教学或针对性训练。例如,上述表格中,在“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B (理解)”等教学目标上,提升空间和提升效率都大于零,即表示在这个教学目标上存在问题, 需要继续进行针对性教学或针对性训练。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的操作方法 进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 “ *<* 由基■曲冏站卡包4阊阿垃撑[0TO-T色苜Jt叩匕百氏E1E亶百丘虹?闖百直^间圜百支卿凰百JC略电电苜證严吐上±电连如W刚t犬全 进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登录 題3无— Ixmluvj IaL EE IUC L Expluxcc Sftl) W<£i 昭畤⑥MB)也』 .肓毎関冷 -1^* r E)jgPNHMin - ■寻an, Asus城

质量目标分解考核表

质量目标分解考核表 公司质量目标:原料进厂合格率100%;中控产品一次合格率≥99%;成品达到企业质量指标100%;出厂产品合格率100%;工艺纪律执行无重大偏差;客户满意度95%;客户投诉有效处理率100%;产品无重大质量投诉;质量改进每二年至少一次改进、修改 分解部门质量目标分解值采取的措施方法考核 1.健全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综合办2.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 1.检查因人员变动和体系变动带来影响的文件控制情况。 1.公室 建立制度 ,能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每年一次内部审核; 2.制定岗位任职要求和职务说明书。 3. 2.每两年一次相关文件和管理评审评价; 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和人力资源适宜性 3.确定岗位职责,确定岗位目标,确定检查方法。 责任人: 3.每季一次检查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评估; 4.建立工作日常检查制度,并坚决实施,定期汇总分析,采取 4.每周一次日常检查。 4.结合工作业绩考核、安全生产、厂纪厂 相应措施。 规等,建立一套统一的日常检查制度;

1.对生产过程实施控制,通过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点对特殊 过程采用“目标 - 策划 - 实施 - 检查 - 改进”的循环进行控制, 监测工艺关键控制点偏差。 1.每周进行一次相关规定和日常检查记录;1.工艺纪律执行无重大偏差; 2.建立原料利用率的监测制度方法,分析原料损耗的组成, 2.每月进行一次原料利用率统计并和年初年 2.建立原料利用率的监测制度、方法,原生产技优化工艺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原料利用率。末的比较; 料利用率98%; 3. 术部建立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保证员工的 3.每月一次设备完好率统计(完好设备数÷设 3.设备完好率95%; 98%;操作技能和足够重视,执行设备管理规程,对设备、设施备总数× 100%); 责任人:4.生产计划按时达成率进行正确使用和管理。 4.每月一次生产计划实际完成率统计(按时完5. 6s 现场管理检查大于9595%以 分比例 4.根据订单合理安排生产,保证按期交货;规定产品交付放成数÷计划生产总数× 100%); 上。行办法并进行产品回访活动,关注顾客满意度信息的反 5.每月一次评分统计(月度总分÷评分次数) 馈。 5.每周二进行 EHS检查,对车间存在的各种隐患排查,并督 促各车间积极整改完善,考核评分。 1.将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与顾客沟通,各业务员应经常向本 公司反馈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调 1.每季一次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满意分数÷ 查,及时了解顾客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价格的要求, 2. 顾客满意测评总分× 100%); 对顾客不满意的因素进行分析,不断改进,以提高顾客满每月一次产品交货及时率统计(按时交货批 数÷交货总批次数× 100%); 市场营 1.客户满意度95%; 意程度。 3.每月统计一次投诉处理率(一次投诉处理次2.按照客户订单及合同按时交付合格的产品。 销部 2.产品交付及时率100%;数÷顾客投诉次数× 100%); 3. 客诉投诉有效处理及时率100% ; 3.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经营 4.每月一次销售合同率执行情况统计(按合同责任人: 4.销售合同执行率98%;理念,对投诉退货及时有效地处理。要求完成的合同数量)÷(销售合同总数) 5. 货运产品完好率98%。 4.加强对顾客要求的评审工作,确保所签订的合同我本公司× 100%; 均有能力满足顾客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合同执行 5.每月一次货运产品完好率统计(货运产品总 过程的监控,确保所签订的合同按期履行。数—货运过程中产品损坏数)÷(货运产品 5.加强对运输过程的产品防护工作,销售部应加强对运输单总数)× 100%。 位的控制,确保交付给顾客的产品完好。

如何做绩效分析

如何做绩效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和企业运营成本的逐渐增高,很多的企业在关注企业成本的同时,开始重视员工的绩效水平,认为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是很好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却很少有企业知道,该如何的去处理和解决员工的绩效问题。很多的企业管理者甚至人力资源管理者都会简单粗暴的认为——关注员工绩效就是要进行绩效考核!而多数中小微企业的绩效管理也仅仅是停留在绩效考核,至于绩效结果的运用,也仅仅是作为发工资和计算奖金的依据;甚至有的老板肤浅到通过绩效考核来扣减工资,以此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个例,大多数的老板和企业管理者都是很英明的,这也是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培训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绩效低下都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的!企业业绩的不理想,可能并不是因为员工的能力原因造成的,企业管理、市场、产品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也都可能会造成企业整体绩效的不理想。所以,员工是否需要培训或者组织是否需要变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经过系统的绩效分析。 一、什么是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也称绩效差距分析、问题分析、绩效结果分析;是在分析员工当前绩效与组织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的基础上,确认和提出造成差距的症结与根源;其目的在于确认和测量期望绩效与当前绩效之间的差距,找到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就此制定改善措施,比如通过培训、优化组织结构、改善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绩效,继而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

二、绩效分析的三个方面 要分析绩效,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形成绩效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组织与环境对于绩效和员工都有重大的影响。组织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定期望绩效的绩效标准。环境的驱动因素很大地影响着当前绩效。所以,在分析员工绩效的时候,对组织、环境和绩效形成原因的分析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此,绩效分析通常从组织目标、绩效环境和员工个人情况三个方面来进行。 组织目标分析就是对包括对组织愿景、使命、价值、目标和策略的深入考察。这些成份可以在组织的战略规划中找到。组织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导向,即“组织及其领导者试图实现的绩效和远景”,即组织期望的或最佳绩效设定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够确定员工真实绩效与企业要求绩效之间的差距!而对绩效环境和员工个人情况的分析,就是要找到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和根源。 对绩效环境的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通常是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生产工具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工作安排、工作流程、激励制度、工作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分析。比如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各部门的配合和协调是否通畅,上下级沟通是否通畅;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是否能够满足生产或工作需要,工作或生产是否因工具或资料的问题而造成拖延或误工;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人岗匹配,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即让有专业专长的员工从事技术专长的工作;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有无流程的原因降低了绩效,也就是流程不够简化,太过繁琐,或者是否流程明确了员工该怎么做;还有就是企业的激励制度是否能够激起员工的工作激情,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合理,生产布局是否高效,工作环境是否舒适,不合理的工艺布局和恶劣的工作环境,都会降低生产或工作效率。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也是决定企业员

运营管理案例分析--目标

制造企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案例 ---《目标》案例简介 1、企业生产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实工作中复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生产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实工作中复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生产组织是指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所进行的各种人力、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源的配置,是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衔接与协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现实中如果企业生产组织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将渐渐地会影响到一个或多个环节。当管理人员发现的时候,问题呈现的形态也多种多样。以至于会认为造成的因素很多,问题很复杂。如果这时单个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将带来技术上的难题,也使得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大大增加,然而问题不一定能解决好。究其原因,是陷入了复杂解决问题之中,才不识庐山真面目。 管理中,越复杂的问题越要简单处理。简单解决问题是指解决问题需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之中,找到关键的问题之所在,跳出问题的框架看问题。那么,如何简单地解决问题呢? 首先,明确组织的目标。生产组织的目标是生产效率最大化还是企业盈利最大化?像案例中所提到的,企业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盈利最大化。至于其他的生产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等等都是盈利的体现,是附属品。 其次,找出与目标矛盾的地方,分析原因。围绕清晰的目标,就可以很快识别出哪些地方对目标的完成造成了阻碍。找出这些子问题,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最后,挖掘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顺着案例中企业的目标是盈利,而问题的关键是效率问题,分析得出三个关键因素,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有效产出是产品前端积压存货多导致,存货过多,而工人却依旧忙碌不堪,订单交付时间长,库存成本大大增加,营运费用也很高。作者也提到,解决这些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分批生产、分批发货。分批生产也将降低了客户的原材料库存,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运营管理是否应延伸至市场,也就是企业生产组织人员参与市场开发工作? 运营管理应该延伸至市场,企业生产组织人员也应参与市场开发工作。 企业生产组织人员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实行以及控制生产进度、最后的产量产出,都应该与市场工作相互衔接,及时调整。生产系统和市场开发都是企业整体的一部分,密切相关。市场需求可以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方向,依据市场需求,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从而生产组织人员也参与市场开发,制定与需求匹配的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等,并组织生产,在这过程中,也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及时的调整。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产能过剩,销售跟不上的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突破传统思想,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最近经济会议也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企业面对大环境在变化,也应适时调整,开拓市场,以产定销,产销结合,使产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从高效生产的角度推动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充分开发企业的市场。市场部在制定相应的市场计划时,将产出情况加以考虑。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刺激需求,让企业的产品更好的进入市场。 所以说,生产管理与市场开发密切相关,运营管理应延伸至市场。 学号:151030024 姓名:鲁东琴

年度质量目标分解表

2013年质量目标分解表 部门:总公司 一、公司质量总目标: 1、产品检验一次合格率≥90%; 2、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部门分解措施; 1、到2013年底产品平均抽检合格率达90%,以后每年应有所递增2%以上,最终达到98%的合格率。 2、到2013年底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以后每年应有所递增2%以上,最终达到95%以上。 三、具体实施措施: 1、本公司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体系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本公司管理层及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技术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质检部门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各车间工序管理,每道工序应做到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分析统计,为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提供决策。 2、在本公司内部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改善品质”的思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降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3、销售部门作为企业对外的窗口,要加强与顾客的沟通,要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做好售前、售中、售后各项服务,针对顾客的不同需求,要尽力做好各项接待等工作,使顾客满意。 2013年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注:本表年终按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作为下年度编订计划的参考依据。 2013 年质量目标分解表 部门:技术部 部门分解措施

1、图纸一审合格率≥90%; 2、图纸审核及时率≥90% 具体实施措施 1、图纸到位时间的可计划性,加强与设计院的联系,争取能够给设计院建立评价体系,根据实际图纸质量和周期来给予报酬。 2、培养具备合格审图能力的图纸审核员2名,公司负责提供外部专业培训1-2次,内部培训不少于12次,提高技术部图纸审核员审图及制图能力。 3、制定图纸审核员绩效考核表,将固定工资改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模式,提高其责任心。 4、图纸审核在图纸达到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 图纸审核合格率=质量部二审图纸合格数量/审核图纸总数*100%; 图纸审核及时率=技术部审核周期≤2天的图纸数量/审核图纸总数*100%。 2013年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2013年质量目标分解表 部门:采购、销售部 目标:

绩效管理的基础——目标管理与工作分析

绩效管理的基础——目标管理与工作 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绩效管理的基础如图2—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就必须做好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项是目标管理,另一项是工作分析。在本章中,将会对这两顷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和操作过程进行介绍。 第一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合父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P.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他认为,“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那么这个领域的工作就会受到忽视。因此管理者必须通过目标对下属进行管理。当组织的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为部门以及个人的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完成的情况对下属进行考核、评估和奖惩。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所谓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 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它的鲜明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性、民主性、自我控制性强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的需求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互相信任和支持的,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需要自觉、自主和自治。 第二,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部门、各员工的分目标。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权力和责任已经明确。这 些目标方向—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的目标。只有每个人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组织的总目标才能完成。 第三,重视结果。目标管理以目标制定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则古为终点。工作结果是评估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成为评估工作的惟—依据。至于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和方式,上级并不做过多的干预。因此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二、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设置目标进行管理至少有以下这些优越性: (1)说明整个组织的宗旨、方向和意义,使员工更加清楚组织的目标。 (2)因为强调结果而不是任务,因此有助于改进计划工作。 (3)管理者在自己的职位层次上工作,而不是在比其低的层次上工作。 (4)目标有助于公司把握命运,而不是只对错误做出反应。

目标与绩效管理可行性分析

“目标与绩效管理” 可行性分析 王兵 2013年11月6日 一.“目标与绩效管理”的背景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定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

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二.“目标与绩效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目标管理最为广泛的是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目标可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任务等。一般来说,经营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目标由高级管理者制订;中级目标由中层管理者制订;初级目标由基层管理者制订;方案和任务由职工制订,并同每一个成员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使经营计划的贯彻执行建立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把企业职工吸引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 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 三.“目标与绩效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