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热聚合工艺及性质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热聚合工艺及性质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热聚合工艺及性质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热聚合工艺及性质

用单体浸渍硬化后再聚合的混凝土,称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强化混凝土表面的有效措施。

(一)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热聚合工艺

由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在硬化干燥后存在微孔隙,为改变其性能,将硬化干燥后的普通混凝土浸渍在以树脂为原料的液态单体中,与单体聚合而成为一体的混凝土即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简单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热聚合浸渍混凝土的工艺流程为:基材----干燥----冷却----真空抽气----浸渍----聚合。

基材即被浸渍的混凝土预制件。在制作高强度混凝土时,应采用花岗岩等高强度的骨料。基材的水灰比、水泥标号对浸渍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大。水灰比大、含气量高的混凝土浸渍快。

干燥是为了增加基材空隙和利于黏结。干燥温度一般为100~150℃,可采用热风干燥或红外线干燥。

真空抽气是为了提高浸渍率和浸渍速度。当基材冷却至常温开始浸渍前,应进行真空抽气。真空度以50mm水银柱为宜。

浸渍是关键的一环,首先应选择可满足强度、易于聚合、成本低的单体;其次要有合适的引发剂,要求稳定性好,与基材的亲和力小。采用热聚合法,应预先把引发剂混入单体中。

混凝土工安全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8327 混凝土工安全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混凝土工安全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2、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挡牢,稳起稳落。 3、浇灌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操作。 4、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5、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

直接站在模板式支撑上操作。 6、浇捣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同时进行;浇圈梁、雨蓬、阳台,应设防护措施;浇捣料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铺设临时脚手架,以防人员下坠。 7、不得在混凝土养护窑(池)边上站立和行走,并注意窑盖板和地沟孔洞,防止失足坠落。 8、使用震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9、预应力灌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输桨管道应畅通,阀门接头要严密牢固。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开始摆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与上一代的装配式结构相比,新一代的装配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本规程制定的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提升。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结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 现浇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主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 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结构预制部分达到70%以上。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根据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

什么是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早在1920年,国外曾以天然橡胶胶乳配制水泥砂浆,后逐步又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各种乳液作为外加剂,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1974年第六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首次讨论了关于聚合物水泥的化学作用过程。1981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聚合物水泥的国际会议上将聚合物水泥列为独立研究方向。 我国采用聚合物研制化学注浆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发的品种有甲凝、丙凝、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等,并于60年代在水电、交通、煤炭、建筑等方面进行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70年代我国开发聚合物水泥材料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相继有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醋等问世。随着我国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在聚合物水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大发展,聚合物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建筑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并获得优异效果。 聚合物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其形成的弹性网膜将混凝土、砂浆中的孔隙结构填塞,并经化学作用加大了聚合物同水泥水化产物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对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改性。不仅增加了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还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获得较大提高,增强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减少了裂缝,因而使抗渗性获显著提高,且增加了适应变形的能力,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防水,以及游泳池、水泥库、化粪池等防水工程。如直接接触饮用水,例如贮水池,应选用符合要求的聚合物。从发展前景以及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其潜能和作用不可低估。 1.材料要求 (1)水泥 按本章17-1-1-2节的要求选用水泥。 (2)聚合物 用于水泥材料的聚合物分为三类: 1)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包括:橡胶胶乳——天然橡胶胶乳、合成橡胶胶乳;树脂乳液——热塑性及热固性树脂乳液、沥青质乳液;混合分散体——混合橡胶、混合乳胶。

混凝土结构概念及发展与应用概况备课讲稿

混凝土结构概念及发展与应用概况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1.1 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统称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 混凝土和钢筋是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则很低;钢筋的具有很高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但在一般的环境中易于锈蚀,耐火性差,细长的钢筋容易被压屈。若在混凝土中配置钢筋,用抗拉强度高的钢筋承受拉力,用抗压强度较高混凝土承受压力,使两者性能得到优化,可充分发挥两者的强度,同时放置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受到混凝土的保护,则不易锈蚀,提高了耐火性能。试验表明,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共同变形;其次,钢筋和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筋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2×10-5/0C,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0×10-5~1.5×10-5/0C,),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使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在实际工程应用最普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它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由于其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构件的刚度因,此在实际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素混凝土结构是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本课程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其中部分内容中将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很多,除了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外还有如下优点: (1)可模性好:新拌和的混凝土是可塑的,可根据需要设计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或构件。 (2)整体性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好,设计合理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抗爆和抗振动的性能。 (3)耐久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正常使用条件下不需要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 (4)耐火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 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5)易于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比重较大的砂、石材料易于就地取材,且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有利于保护环境。 (6) 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 (7) (1)自重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相应的钢结构大,所以自重大,不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 (8) (2)由于自重大,使材料运输量增大,给施工吊装带来困难。 (9) (3)抗裂性能较差: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对一些不允许出现裂缝或者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提高工程造价。 (10) (4)隔热、隔声性能较差; (11) (5)施工比较复杂:施工受环境、气候条件的限制,雨季、冬季施工以及高温干燥情况下施工,均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建造耗工较多,进行补强修复也比较困难; (12) 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缺点已经或正在逐步得到克服。例如,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以减轻结构自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采用预制装配结构或工业化的现浇施工方法等加快施工速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简述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以在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各种板、梁、柱和拱等简单的构件为标志,但所采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都较低,钢筋混凝土的计算理论尚未建立,内力计算和构件截面设计都是按弹性理论进行的,采用容许应力的方法。20世

碱激发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碱激发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材料工程801 摘要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胶凝材料.许多固体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原料.这将为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制备、应用及研究现状。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了介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发展现状及理论科研成果。阐述了碱激发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的优点,同时指出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碱激发,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

Research progress on Alkali stimulate geological polymer Name: Longtao chen Instructor : Xiping lei Abstract Alkali stimul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 i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new cementious material. Many solid waste could be used as its raw material. It will to make full use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opened up a new wa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alkali stimul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actuality. Both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s are introduced alkali stimul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ounds the alkali stimulate geological polymer cementitious material advantages, in this field is also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utlook for the future. Keywords: alkali inspired, geological polymer, gelled material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种类、改性机理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有良好的性能:高的抗折、抗拉强度、好的柔韧性,高的密实度和抗渗性等,当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主要有 3 种, 即: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种类;改性机理;研究现状;前景 0 引言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是指一类聚合物与混凝土复合的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来代替或改善水泥胶凝材料所得到的高强、高质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性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普通混凝土虽然抗压强度高,但也存在着较多缺点,比如抗拉和抗折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大,脆性大。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少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使混凝土获得高密实度,改变混凝土的脆性,拓宽了混凝土的使用领域,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 1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分类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按照制备方式,可分为聚合物浸渍水泥混凝土(PIC),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三种。 1.1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是将已经水化的混凝土用聚合物单体浸渍, 随后单体在混凝土内部进行聚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侵蚀能力。用于浸渍混凝土的聚合物单体主要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等。这种混凝土适用于要求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特殊构件,特别适用于输运液体的有筋管、无筋管、坑道等。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因其实际操作和催化复杂,目前多用于重要工程。国外已用于耐高压的容器,如原子反应堆、液化天然气贮罐等。 1.2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是以聚合物为唯一胶结材料的混凝土,又称之为树脂混凝土。大部分情况下是把聚合物单体与骨料拌和,把骨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聚合物混凝土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有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呋喃树脂、沥青等,混凝土的胶结完全靠聚合物,聚合物的用量约占混凝土重量的8%左右,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耐腐蚀等优点,但目前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经济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均很差[2],只能用于特殊工程(如耐腐蚀工程)。 1.3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是将水泥和骨料混合后,与分散在水中或者可以在水中分散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结合所生成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将聚合物用水分散后,以乳液或聚合物水溶液的形式加入,聚合物胶乳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水化过程及混凝土的结构,从而对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另一种是先将聚合物与水泥或其他分散介质进行预分散,以干拌砂浆的形式使用。混合料与水拌和时,聚合物遇水变为乳液,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乳液脱水,形成聚合物固体结构[3]。此外,聚合物还可以纤维或者纤维增强塑料的形式,或者起外加剂的作用在混凝土中获得了应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由于操作简单,改性效果明显,成本较低(相当其他两种聚合物混凝土成本的1/10),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机理 国内外用于水泥混凝土改性的聚合物品种繁多,但基本上是三种类型:即乳液(乳胶、分散体)、液体树脂和水溶性聚合物。其中乳胶是使用最广的,主要分为三类: 1)橡胶乳液类。主要有天然乳胶(NR)、丁苯乳胶(SBR)和氯丁乳胶(CR) 甲基丙烯酸甲脂

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⑶、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1条: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第2条: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挡牢,稳起稳落。 第3条:浇灌混凝土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操作。 第4条: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第5条: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第6条:浇捣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同时进行;浇圈梁、雨篷、阳台,应设防护措施;浇捣料仓,下口应先封闭,并铺设临时脚手架,以防人员下坠。 第7条:不得在混凝土养护窑(池)边上站立和行走,并注意窑盖板和地沟孔洞,防止失足坠落。 第8条:使用震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第9条:预应力灌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输浆管道应畅通,阀门接头要严密牢固。 第10条:铺设车道板时,两头需搁置平稳,并用钉子固定,在车道板下面每隔1.5m需加横楞、顶撑,2m以上的高空架道,必须装有防护栏杆。 第11条:车道板上应经常清扫垃圾、石子等以防行车受阻、人仰车翻。 第12条:用塔吊、料斗浇捣混凝土时,指挥扶斗人员与塔吊驾驶员应密切配合,当塔吊放下料斗时,操作人员应主动避让,应随时注意料斗碰头,并应站立稳当,防止料斗碰人坠落。 第13条:车道板单车行走不小于1.4m宽,双车来回不小于2.8m宽。

第14条: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的车距,不准奔走、抢道或超车。 第15条:到终点卸料时,双手应扶牢车把卸料,严禁双手脱把,防止翻车伤人。 第16条:离地面2米以上浇灌过梁、雨篷、小平台等,不准站在搭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备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第17条:使用振动机前应先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 第18条: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应正常。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第19条:井架吊篮起吊或放下时,必须关好井架安全门,头、手不准伸入井架内,待吊篮停稳,方可进入吊篮内工作。 第20条:在楼板临边倾倒混凝土浆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浆掉到外架中而弹伤人员。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概述 一、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是指用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 的总称。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按表观密度分类 1. 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 2. 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以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 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等。 (二)按胶凝材料的品种分类 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

凝土等等。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 (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 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二、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即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工程上最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品种。“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优点 1. 原材料来源丰富。混凝土中约70%以上的材料是砂石料,属地方性材料,可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因而价格低廉。

2. 施工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根据工程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及构筑物。既可现场浇筑成型,也可预制。 3. 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通过调整各组成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掺入不同外加剂和掺合料,可获得不同施工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或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满足工程上的不同要求。 4. 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5~60MPa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以上。而且,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浇筑成钢筋混凝土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抗拉强度低的缺陷,使混凝土能够应用于各种结构部位。 5. 耐久性好。原材料选择正确、配比合理、施工养护良好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能,且对钢筋有保护作用,可保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稳定。 (二)普通混凝土存在的主要缺点 1. 自重大。1m3混凝土重约2400kg,故结构物自重较大,导致地基处理费用增加。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发展前景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发展前景 摘要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性能胶凝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缩聚三维网络结构,使其在众多方面具有高分子材料、水泥和陶瓷等材料的特征。综述了国内外地质聚合物的制备研究及聚合反应机理,概述了地质聚合物具备的性能特点及其在土木工程、快速修补和有毒废料及放射性废料处理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聚合反应机理应用发展前景

目录 1 绪论 (3) 1.1地质聚合物的简介 (3) 1.1.1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3) 1.1.2地质聚合物的结构 (3) 1.1.2地质聚合反应机理 (4) 2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特点 (5) 2.1高强度 (5) 2.2强的耐腐蚀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5) 2.3快硬早强 (5) 2.4耐高温 (6) 2.5渗透率低,耐冻融循环 (6) 2.6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力 (6) 3 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发展前景 (6) 3.1 开发土木工程材料和快速修补材料 (6) 3.2 开发优质地质聚合物基涂料 (7) 3.3 开发工业有毒废渣和核废料固封材料 (7) 3.4 开发化学键合陶瓷 (7) 3.5 开发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7) 3.6 开发防火和耐高温材料 (8) 4 结语 (8)

1 绪论 1.1地质聚合物的简介 1.1.1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原意指由地球化学作用或人工模仿地质合成作用而制造出的铝硅酸盐矿物聚合物,其基本结构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聚合的具有非晶态和准晶态特征的三维网络凝胶体。 1.1.2地质聚合物的结构 地质聚合物具有以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为骨架组成的三维网状凝胶结构,其经验化学式为Mn[-(SiO2)Z-AlO2]n·wH2O。其中M为碱金属和金属阳离子等,n为聚合度数,Z为1、2、3等整数。同时,地质聚合物具有类沸石笼状结构,地质聚合物与沸石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无定形体,而沸石是一种结晶态物质。因为有着与沸石类似的结构和制备方法,许多文献报道了在地质聚合物样品中出现了一定量的沸石相。依据Z值的不同地质聚合物可以分为PS、PSS和PSDS型,它们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地质聚合物PS、PSS和PSDS结构图 通过投射电镜分析(TEM)可知地质聚合物具有孔径分布较宽的多孔结构。地质聚合物凝胶体是由直径为5-10nm的一次凝胶颗粒构成,而这些颗粒又围成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引言: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是在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和物中,再加入一种聚合物,以聚合物与水泥共同作胶结料黏结骨料配制而成。由于聚合物混凝土配制工艺比较简单,利用现有普通混凝土的生产设备即能生产,因而成本较低,实际应用较广。 将聚合物搅拌在混凝土中,聚合物在混凝土内形成膜状体,填充水泥水化产物和骨料之间的空隙,与水泥水化产物结成一体,起到增强同骨料黏结的作用。聚合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特点:不但提高了普通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而且显著地增加抗拉、抗弯强度,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耐化学腐蚀性能和减少收缩变形等。 配制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时,可使用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一样的设备。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应在拌和后1h内进行施工与使用。养护时,应先湿养护,待水泥水化后,再进行干养护,以使聚合物成膜。 1.原材料组成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主要由胶凝材料、骨料和水及助剂等组成。 (1)胶凝材料 ①水泥。对水泥的要求同普通水泥混凝土。除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尚可使用各种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矾土水泥)、快硬水泥等。 ②聚合物。与水泥掺和使用的聚合物可分为以下三类: a.分散体乳胶类,如橡胶乳胶、树脂乳液和混合分散体; b.水溶性聚合物,如甲基纤维素(Mc)、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酸钙和糠醇;

c.液体聚合物,如不饱和聚酯和环氧树脂等。 必须选用与水泥水化适应性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因此,聚合物必须具备下列要求:①对水泥凝结硬化和胶结性能无不良影响; ②在水泥碱性介质中,不被水解或破坏;③对钢筋无锈蚀作用。 (2)骨料使用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同的粗骨料和细骨料,有时也可使用轻骨料。当用于防腐目的时,应使用硅质碎石和碎砂。 (3)拌和水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用水相同。 (4)主要助剂 ①稳定剂。加入稳定剂是为了保证聚合物与水泥混合均匀,并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常用的稳定剂有OP型乳化剂、均染剂102、农乳600 等。 ②消泡剂。将胶乳与水泥拌和时,由于浮液中的乳化剂和稳定剂等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通常会产生许多小泡,如不把这些小泡消除,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使强度明显下降。因此,必须添加适量的消泡剂。常用的消泡剂有:a.醇类,有异丁烯醇、3辛醇等;b.磷酸酯类,有磷酸三丁酯等;c.有机硅类,有二烷基聚硅氧烷等。 2.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应用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在基组织结构内具有耐化学侵蚀性的聚 合物连续薄膜,一般抵抗各种化合物侵蚀的能力比普通水泥混凝土要强。一般主要用于以下诸方面。 (1)路面材料用于地面、路面、桥面等,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强度高,不易产生弯曲变形。

混凝土工(含清基工)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920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混凝土工(含清基工)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工(含清基工)安全操作规程详 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混凝土工进仓操作时,应戴安全帽,穿胶靴并使用必要防护用品。 2 高处作业时,首先检查脚手架、马道平台、栏杆应安全可靠。铺设的脚手板应固定,不得悬空探头。 3 手推车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4 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应挡牢,稳起稳落。 5 下料口应钉挡板,根据实际情况架设护身栏

杆。 6 机动自卸推斗车,作业前应检查斗车装置完好,刹车应灵活可靠,斗车应清扫干净。 7 电瓶机车拖拉斗车运行中,应服从统一指挥、统一信号,跟车人员不得站在两斗车之间。 .8 在卸混凝土料前,应将斗车刹住,脚应站稳,两手握紧车斗倒料。 .9 每班工作结束后,使用的斗车应全部洗刷干净。 10 使用卷扬机运输混凝土时,卷扬机道应由专人负责斗车挂钩及指挥信号工作。 11 料斗垂直提升混凝土时,卸料人员的操作部位应搭设工作平台,周围应设护身栏杆,操作时不得站在溜槽帮上。使用拦载料斗的顶棍,应准确的顶在料斗边的中间。

混凝土操作规程.doc

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合同重庆中鸥建设有限公司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 重庆中鸥建设有限公司2016年 5月 18日 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 一、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工程中商品混凝土运输、浇筑和养护 的施工操作过程。公司原则上规定,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工程建筑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浇筑。 二、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运输的基本要求 (1)混凝土泵车运送时应随车准备以下资料: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检验报 告、料单(混凝土强度等级、出料时间、塌落度、重量)。 (2)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保持较好的和 易性。运到浇筑地点应具有规定的坍落度。 (3)泵车中的混凝土塌落度较小时,卸料困难,应向泵车中添加专用外加剂,并随 车搅拌均匀;不得向泵车中加水,因加水后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凝土强度。 (4)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送到浇筑地点,不宜 超过下表规定的时间:(掺外加剂或快硬水泥搅拌的混凝土根据试验确定)

气温 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高于 250C 高于 250C 不高于 C30120min90min C30 以上90min60min 2、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应使用塌落度筒做塌落度检测,确保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符合施工要求。 3、运送混凝土的道路应平坦、畅通,以减小运输中的振荡,避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同时布置环形回路,以免车辆互相拥挤阻塞; 三、混凝土浇筑操作 1、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环保技术交底。 2、需要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监理人员批准。 3、确定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顺序、浇筑厚度、劳动力组织、振捣方式,

PBM聚合物砂浆或混凝土

PBM聚合物砂浆或混凝土 PBM系互穿网络高分子材料,拥有不同高分子的互补和协同效应,体现出高分子合金的性能。由它制备的聚合物砂浆或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性能,可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快速修复和制备特种性能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也可用于水下混凝土的补强加固。 特点: ·快速固化,早期强度高 ·收缩率小,粘结力强 ·优良的抗冲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可在水下或潮湿环境下施工 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指标 固化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容重 1.9-2.2g/立方米 抗渗性能>S10 固化条件干燥面水下 PBM种类PBM-5PBM-3 令期4hr1d30d1d3d30d 抗折强度(MPa)8-915-1620-2112-1315-1619-20抗压强度(MPa)28-3063-6597-9837-3847-4876-78适用范围: 高速公路、机场、桥梁等工程的快速修复,修补后2-4小时即可投入运行。 水工建筑的抗冲耐磨护面材料。 水下混凝土如坝面、隧道、桥墩、码头等水下部位的快速补强处理。 大型机器的底座,具有优越的抗震、抗裂、阻尼效果。 制作高分子混凝土预制构件,如精密车床、磨床的机器座身。 防腐蚀设备及排污管道。 施工工艺: 1、PBM树脂由PBM-A、PBM-B、引发剂和促进剂组成,不同用途的PBM有不同的推荐配比。 2、引发剂和促进剂的用量根据固化时间的要求进行调节。如果在冬天施工,因气温低,则用量要 酌情增加。 3、骨料要求干燥,含水率小于1%,不含妨碍树脂固化的杂质。细骨料采用粗砂或中粗砂。干燥条 件拌制的粉料可用粉煤灰、碳酸钙、火山灰等,水下拌制的粉料要采用水泥。 4、PBM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拌制工艺(以PBM-5为例)

混凝土安全操作规程

行业资料:________ 混凝土安全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混凝土安全操作规程 一、配料、拌合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工作前所用的工具、机具设备、脚手平台、跳板、爬梯、前后运输通道、水电线路、水箱标尺等要进行仔细检查,并对拌合机进行试运转,拌合机的料斗起落要灵敏、传动部分的安全装置要齐全;工作台必须设有安全栏杆,根据气候设置防暑、防寒、防雨等安全措施。 (二)手推车运输砂石料及混凝土时,车与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下坡时注意是否有人,严格控制车速,防止操纵失灵而造成事故;装运大石块要轻放,严禁抛石入车,扶稳车把,防止车辆不稳伤人;用皮带机、装载机运输砂石料时,应按皮带机、装载机安全操纵规程执行。 (三)提取水泥应从顶上开始,并注意水泥是否堆稳,防止水泥塌下伤人;下料时,要注意拌合机装料斗是否停妥,料斗上钢丝绳要经常检查,必须符合钢丝绳限度表的规定,防止料斗伤人;拌合机两侧存放水泥应要足够的距离,以免妨碍料斗起落造成事故。 (四)清理拌合机料斗或材料时,必须事先切断电源,固定好料斗,并插上保险销子,方可下人清理;加水用的桶或化学剂用的盛器,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拌合机在运转中,前方出混凝土人员不准将耙、锹等伸进罐内扒混凝土,以防发生事故;拌合机出灰处应该设有栏杆,防止操作人员掉入漏斗。 二、混凝土运送、分灰、振捣、养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工作前检查混凝土运送工具、设备、道路、脚手架及模板是否牢固,通道平台是否良好,仓面四周是否有工具或其他物件;仓内工作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备,严禁使用高压手提灯。 第 2 页共 7 页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早在1920年,国外曾以天然橡胶胶乳配制水泥砂浆,后逐步又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各种乳液作为外加剂,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1974年第六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首次讨论了关于聚合物水泥的化学作用过程。1981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聚合物水泥的国际会议上将聚合物水泥列为独立研究方向。 我国采用聚合物研制化学注浆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发的品种有甲凝、丙凝、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等,并于60年代在水电、交通、煤炭、建筑等方面进行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70年代我国开发聚合物水泥材料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相继有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醋等问世。随着我国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在聚合物水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大发展,聚合物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建筑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并获得优异效果。 聚合物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其形成的弹性网膜将混凝土、砂浆中的孔隙结构填塞,并经化学作用加大了聚合物同水泥水化产物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对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改性。不仅增加了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还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获得较大提高,增强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减少了裂缝,因而使抗渗性获显著提高,且增加了适应变形的能力,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防水,以及游泳池、水泥库、化粪池等防水工程。如直接接触饮用水,例如贮水池,应选用符合要求的聚合物。从发展前景以及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其潜能和作用不可低估。 1.材料要求 (1)水泥 按本章17-1-1-2节的要求选用水泥。 (2)聚合物 用于水泥材料的聚合物分为三类: 1)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包括:橡胶胶乳——天然橡胶胶乳、合成橡胶胶乳;树脂乳液——热塑性及热固性树脂乳液、沥青质乳液;混合分散体——混合橡胶、混合乳胶。

混凝土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混凝土工作业安全操作规 程简易版

混凝土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料笼(盘)外,车轮前后要档牢; (2)溜槽和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不准站在溜槽帮上焊接; (3)混凝土料斗的斗门在装料吊运前一定要关好卡牢,以防止吊运过程被挤开抛卸; (4)混凝土输送泵的管道应连接和支撑牢固,试送合格后才能正式输送,检修时必须卸压; (5)浇筑梁、柱和框架混凝土时应设操作台,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6)有倾倒掉落危险的浇筑作业应采取

相应防护(止)措施; (7)使用震动器时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不得有破皮漏电; (8)震动中发现模板撑胀、变形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处理。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原料包括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水、天然细骨料、再生砂/粉混合物、粗骨料、外加剂;本技术采用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再生砂/粉混合物与固体碱激发剂混合后进行球磨制成单组分地聚物再生水泥。利用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化学作用激活再生砂/粉混合物、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和偏高岭土)的活性生产地聚物再生水泥,并采用再生砂/粉混合物取代部分细骨料,生产再生地聚物水泥混凝土,可有效提高了再生砂/粉混合物的资源化价值和资源化率。 技术要求 1.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水、天然细骨料、再生砂/粉混合物、粗骨料、外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按照质量比为: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水:天然细骨料:再生砂/粉混合物:粗骨料:外加剂=1:0.3-0.45:1-3:0-1.5:0-3:0-0.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中再生地聚合物水泥原料包括:再生砂/粉混合物、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碱激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中再生砂/粉混合物: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碱激发剂的质量比为:0-0.3:0.7-1:0.05-0.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碱激发剂种类为Na2SiO3、NaOH、Na2CO3、CaO、Na2SO4和K2CO3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再生砂/粉混合物的粒径小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细骨料的粒径小于5mm。

钢筋混凝土工程概述

钢筋混凝土工程 在水利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钢筋、模板、砼三个工种工程,这是本章要介绍的主要内容,也是全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一节钢筋工程 一. 钢筋工程概述: (一)常用钢筋: i—w 级。 (二)合格钢筋: 应有合格证明书,或者试验报告单。 (三)工地管理: 运到施工现场的钢筋,应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型号、不同的规格、不同的生产厂家,分批分类堆放,并按施工规范做有关性能实验,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分级。 (四)钢筋加工内容: 一般包括冷拉、冷拔、调直、剪切、弯曲、焊接等。 二. 钢筋冷拉:

(一)钢筋冷拉概念:以节约钢材、提高钢筋屈服强度为目的,以超过屈服强度而又小于极限强度的拉应力拉伸钢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做法叫钢筋冷拉。(二)冷拉基本原理:(见27 页图3—1) 1. 第一次冷拉效果: 取一钢筋对其施加拉应力冷拉,钢筋会发生变形(并作应力——应变图)。随着拉应力增加,钢筋内部承受的拉应力逐渐增大。当钢筋内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钢筋具有的屈服点A,而达到C后,停止冷拉,卸去荷载。此时可以看到,钢筋已产生塑性变形,在卸荷过程中,应力——应变图有一个变化,直线O1C 比直线OA 要缓。 2. 第二次冷拉效果: 重新施加拉应力,将钢筋拉伸到破坏,应力——应变图出现新的 变化,新的屈服点在C点附近,明显高于原来的屈服点A。这个变化说明, 钢筋的塑性发生了变化,塑性小了,硬度大了,钢筋的强度得到提高,这一现象叫“变形硬化”。 3. 钢筋内应力调整时效: 冷拉卸荷后的钢筋,有内应力存在,促使钢筋的晶体组织自行调 整,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钢筋屈服强度提高调整的过程称为“时效”。显 然,时效过后,钢筋的拉伸特性曲线就发生改变如图中01CDE (—撇)。钢

地质聚合物

地质聚合物 姓名:黄宇文班级BG0906 摘要:地质聚合物是一类新发展起来的,兼有有机物、陶瓷、水泥的特点,又具有独特优异性能的新型胶凝材料。本文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关键词: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碱激活反应机理 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非金属材料之一。它是以粘土、工业废渣或矿渣为主要原料,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在较低温度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一类新型无机聚合物材料。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的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由J.Davidovits提出。该材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有可能在许多场合代替水泥,并有着比水泥更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其英文的同义词还有Mineral Polymer,Geopolymeric Materials,Aluminosilicate Polymer,Inorganic Polymeric Materials等。中国地质大学的马鸿文教授建议将其译为“矿物聚合材料”。鉴于在国外Geopolymer一词使用最为广泛和我国早期介绍该材料的一些学者已将其称为“地质聚合物”,本文建议我国使用“地质聚合物”一词作为该材料的正式中文名称,并与Geopolymer 相对应。 地质聚合物被认为是由地球化学作用(Geochemistry)或人工模仿地质合成作用(Geosynthesis)而制造出的、以无机聚合物为基体的、坚硬的人造岩石。这种人造岩石具有天然岩石一样的硬度、耐久性和热稳定性。 地质聚合物具有强度高、硬化快、耐酸碱腐蚀等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独特性能,同时具有材料丰富、工艺简单、价格低廉、节约能源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材料专家的极大兴趣。 1 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 法国J. Davidovits提出的“解聚—缩聚”机理,他认为地质聚合物的形成过程为:铝硅酸盐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脱水的过程,反应以水为传质,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铝硅酸盐矿物的的硅氧键和铝氧键断裂,发生断裂—重组反应;形成一系列的低聚硅(铝)四面体单元, 聚合后又将大部分水排除,少量水则以结构水的形式取代[SiO 4 ]中一个O的位置,最终生成Si—O—Al的网络结构。聚合作用过程即各种铝硅酸盐(Al 3+ 呈Ⅳ或Ⅴ次 配位)与强碱性硅酸盐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 以上聚合反应表明,任何硅铝物质都可作为制备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的原料。 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理论都以J. Davidovits的理论作为地质聚合物反应机理的基础。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地质聚合物的形成是铝硅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水合物后,水合物在进行缩水聚合生成聚合物。当地质聚合物的添加成分较复杂时,则添加成分的离子在硅铝网络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而得到不同性质的地质聚合物。 2 地质聚合物研究进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Purdon在研究了波特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时发现,少量的NaOH在水泥硬化过程中可以起催化剂的作用,使得水泥中的硅、铝化合 物比较容易溶解而形成硅酸钠和偏铝酸钠,再进一步与Ca(OH) 2 反应形成硅酸钙和 铝酸钙矿物,使水泥硬化并且重新生成Na(OH)再催化下一轮反应,因此他提出了所谓的“碱激活”理论。 在这以后,前苏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碱激活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发现除了氢氧化钠以外,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等都可以作为反应的激活剂。到了1972年,法国的J.Davidovits教授申请了地聚合物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