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的重要依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前半年增长最快,每月平均增加600~800g.后半年每月平均增加300~400g,3~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3倍(9kg)。1岁以内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是: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时体重4倍于出生体重(12kg)。2岁后到11、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是:2~12岁:体重(kg)=年龄×2+8(kg)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是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不能按上式推算。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上下。

怎么计算胎儿体重,胎儿体重计算器

怎么计算胎儿体重,胎儿体重计算器 每个准妈妈都在意自己肚子里宝宝是否在健康成长,而胎宝宝的体重是衡量宝宝生长发育情况的一个指标之一。另外,胎儿的体重是评估胎儿成长的重要依据,怀孕末期,医生会安排准妈妈进行B超检查,目的是评估胎儿体重,是否适合顺产等等。那么你知道胎儿体重要怎么计算吗?一起来去99孕子网孕妇好帮手看看吧。 方法一: 计算公式: 1. 计算公式:1.07*BDP*BDP*BDP+0.3*AC*AC*FL 2. BDP:双顶径,AC:腹围,FL:股骨长, 3. 输入单位都是厘米(cm),可以输入小数的。 (1)双顶径(BPD)双顶径并不是头围,而是位置约靠近太阳穴,骨头两侧顶骨径的长度;腹围要测量胎儿肝脏及胃部所在同一平面的腹围;而大腿骨在超声波上看来,形状则像小狗爱吃的骨头,准妈妈们可以通过超声波的显示画面仔细观察。 (2)腹围(AC)有些医师也会测量妈妈的腹围:以横向的方式测量腹部最高的部位,但是因为每位准妈咪的腹围差异大,因此,比较建议准妈咪在家定期自我测量即可。 (3)股骨长(FL)准妈咪以仰卧的姿势,让医师利用量尺来测量准妈咪子宫底(靠近准妈咪胸骨下方的位置)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藉以推估胎儿的成长情况,在怀孕达20周以上时,妊娠周数通常会与此距离相当。 参数可以从B超单中查到。 方法二: 其他胎儿体重预测: 公式1:Y=-4973.72+260.69HC 公式2:Y=-2686.60+171.48AC 公式3:Y=-2232.56+747.42FL 公式4:Y=-2513.51+1049.90FTH 公式5:Y=-5168.32+100.97HC+110.86AC+143.09FL+331.43FTH 参数可以从B超单中查到: Y:胎儿体重的估算值(g) HC:头围 AC:腹围 FL:股骨长 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最科学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男女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来看看: 一、标准体重(kg):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身高cm-150)×0.6+48 正常体重:=SW±SW×0.10 超重:=SW+SW×(0.11~0.20) 轻度:=SW+SW×(0.21~0.30) 肥胖中度:= SW+SW×(0.31~0.30) 重度:= 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二、国际上常用的人的体重计算公式,以及身材比例计算(比较适合东方人) 标准体重=(身高cm-100)x0.9(kg) 标准体重(女)=(身高cm-100)x0.9(kg)-2.5(kg) 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多少)10%. 超重:大于标准体重10%小于标准体重20%. 轻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20%小于标准体重30%. 中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30%小于标准体重50%. 重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50%以上 标准体脂肪: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身高(m)} 三、各种身高的理想体重和身材比例表 身高148cm 150cm 155cm 160cm 165cm 169cm 体重48.2kg 49.5kg 52.9kg 56.3kg 59.9kg 62.8kg 胸围80cm 82cm 84cm 86cm 89cm 91cm 腰围58cm 59cm 61cm 63cm 64cm 64cm 臀围82cm 83cm 85cm 87cm 91cm 93cm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 药学部裕海明 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 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公式如下: 1~6个月:月龄数×0.6十3=体重(公斤) 7~12个月:月龄数×0.5十3=体重(公斤) 1 岁以上:年龄×2十8=体重(公斤) 举例:比如痢特灵(呋喃唑酮)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5×(8×2十8)=180毫克。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列表如下: 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十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十2) 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 0(毫克)×0.05×(8十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计算方法是: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计算方法5: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与西药的有所不同,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 5岁以上按成人量。

护理学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 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 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 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

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 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 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 80mmhg(年龄X0.27 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3)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小儿头部面积为9十(12一年龄):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一(12一年龄) 11.计算基础代谢:BMR=脉率脉压—111 12.吸氧浓度(%)=21 4X 氧流量(L/min)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完整版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 7~12个月:体重=6+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 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岁(12~18个月)应闭合。 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 即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胎儿体重与孕周对照表

胎儿体重与孕周对照表 孕育一个生命的过程是很神奇的.从一个芝麻粒大的受精卵长成一个白胖娃娃.孕妈妈的肚子就是随着胎儿的体重增长而变大.每一周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体重都不一样.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胎儿体重与孕周对照表.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孕周与胎儿体重对照表——早期阶段 4周:胎儿只有0.2厘米.此时受精卵刚刚完成着床.羊膜腔刚形成.体积较小.超声波还看不出妊娠的痕迹. 5周:胎儿0.4厘米.此时进入胚胎期.羊膜腔扩大.出现原始心血管.B超可看见小胎囊. 6周:胎儿0.85厘米.头部、脑泡、额面器官、呼吸、消化、神经等器官分化.B超可见胎囊.并可见胎芽和胎心跳. 7周:胎儿1.33厘米.胚胎已经具有人的雏形.体节已全部分化.四肢分出.各系统进一步发育. 8周:胎儿1.66厘米.胎形已定.可分出胎头、体和四肢.胎头大于躯干. 9周:胎儿2.15厘米.头大于体干.各部位表现更加清晰.头颅开始钙化.胎盘开始发育. 10周:胎儿2.83厘米.胎儿各器官已经形成.胎盘雏形形成. 11周:胎儿3.62厘米.各器官进一步发育.胎盘发育.B超可见胎囊完全消失.胎盘清晰可见. 12周:胎儿4.58厘米.外生殖器初步发育.颅骨光环清晰.可测定双顶径.明显的畸形也能诊断.此后各脏器趋向完善. 孕周与胎儿体重对照表——中后期 下表是从13周开始的孕周与胎儿大小对照表.从13周开始.可根据胎儿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来计算胎儿体重.公式为:胎儿体重=双顶径×900-5200克. 孕周双顶径(平均值)cm 腹围(平均值)cm 股骨长(平均值)cm 13周2.52±0.25 6.90±1.65 1.17± 0.31 14周2.83 ± 0.57 7.77 ± 1.82 1.38 ± 0.48 15周3.23± 0.51 9.13 ± 1.56 1.74 ± 0.58 16周6.62 ±0.58 10.32± 1.92 2.10± 0.51 17周3.97 ±0.44 11.49± 1.62 2.52 ± 0.44 18周4.25± 0.53 12.41 ±1.89 2.71 ± 0.46 19周4.52 ± 0.53 13.59± 2.30 3.03± 0.50 20周4.88 ± 0.58 14.80± 1.89 3.35 ± 0.47 21周5.22 ± 0.42 15.62± 1.84 3.64 ± 0.40 22周5.45 ± 0.57 6.70 ±2.23 3.82 ± 0.47 23周5.80 ± 0.44 17.90 ±1.85 4.21 ± 0.41 24周6.05 ± 0.50 18.74 ±2.23 4.36 ± 0.51 25周6.39 ± 0.70 19.64 ±2.20 4.65 ±0.42 26周6.68 ± 0.61 21.62 ±2.30 4.87± 0.41 27周6.98 ± 0.57 21.81± 2.12 5.10 ± 0.41 28周7.24 ± 0.65 22.86 ±2.41 5.35 ± 0.55 29周7.50 ±0.65 23.71± 1.50 5.61 ± 0.44 30周7.83 ± 0.62 24.88± 2.03 5.77 ± 0.47 31周8.06 ± 0.60 25.78± 2.32 6.03 ± 0.38 32周8.17 ± 0.65 26.20 ±2.33 6.43 ± 0.49 33周8.50 ± 0.47 27.78 ±2.30 6.52 ± 0.46 34周8.61 ±0.63 27.99 ±2.55 6.62 ± 0.43 35周8.70 ± 0.55 28.74 ±2.88 6.71 ±0.45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宝宝从婴儿到学龄前的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家长需要通过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来衡量宝宝是否达标。 一、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 1、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2、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3、头围标准计算公式: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头围测量可作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头围=身长(cm)×4/10+15 那么,影响宝宝身高发育的因素是什么呢? 二、影响儿童身高发育的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很重要,儿童身高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身高与父母亲的身高密切相关,按照父母的身高通用公式可推算出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大致范围。 2、性别: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一

般说男孩身高高于女孩,但在特定年龄段可能女孩高于男孩。如11-13岁左右,因为女孩较男孩青春发育早2年。 3、营养:儿童身高的发育必须有完善的营养素供给,营养需要均衡,在保证必需的热量的基础上,需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类食品,如鱼、肉、蛋、奶等,同时还需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可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发挥。 4、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慢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发育;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5、母孕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各种因素影响,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可影响孩子生后生长缓慢,直至影响最终身高。 6、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居住环境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护理、正确的教养、体育锻炼、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都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况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与计算方法

儿童身高体重表 年龄 男孩女孩 身高(cm)体重(kg)身高(cm)体重(kg) 02月52.1-57.04.3-6.051.2-55.83.4-4.5 03月55.5-60.75.0-6.954.4-59.24.0-5.4 04月58.5-63.75.7-7.657.1-59.54.7-6.2 05月61.0-66.46.3-8.259.4-64.55.3-6.9 06月65.1-70.56.9-8.863.3-68.66.3-8.1 08月68.3-73.67.8-9.866.4-71.87.2-9.1 10月71.0-76.38.6-10.669.0-74.57.9-9.9 12月73.4-78.89.1-11.371.5-77.18.5-10.6 15月76.6-82.39.8-12.074.8-80.79.1-11.3 18月79.4-85.410.3-12.777.9-84.09.7-12.0 21月81.9-88.410.8-13.380.6-87.010.2-12.6 2岁84.3-91.011.2-14.083.3-89.810.6-13.2 2.5岁88.9-95.812.1-15.387.9-94.711.7-14.7 3岁91.1-98.713.0-16.490.2-98.112.6-16.1 3.5岁95.0-103.113.9-17.69 4.0-101.813.5-17.2 4岁98.7-107.214.8-18.797.6-105.714.3-18.3 4.5岁102.1-111.01 5.7-19.9100.9-109.315.0-19.4 5岁105.3-114.51 6.6-21.1104.0-112.815.7-20.4 5.5岁108.4-11 7.817.4-22.3106.9-116.216.5-21.6 6岁111.2-121.01 8.4-23.610 9.7-119.617.3-22.9 7岁116.6-126.820.2-26.5115.1-126.219.1-26.0 8岁121.6-132.222.2-30.0120.4-132.421.4-30.2 9岁126.5-137.824.3-34.0125.7-138.724.1-35.3 10岁131.4-143.626.8-38.7131.5-145.127.2-40.9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知识分享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 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 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 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胎儿体重测算

意见建议: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一 胎儿体重(克) = -4973.72 + 260.69*HC(头围)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二 胎儿体重(克) = -2686.60 + 171.48*AC(腹围)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三 胎儿体重(克) = -2232.56 + 747.42*FL(股骨长)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四 胎儿体重(克) = -2513.51 + 1049.90*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五 胎儿体重(克) = -5168.32 + 100.97*HC(头围) + 110.86*AC(腹围) + 143.09*FL(股骨长) + 331.43*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六 胎儿体重(克) = 900*BPD(双顶径) - 5200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七 胎儿体重(克) = 2900 + 0.3*宫底高*胸围 预测胎儿体重说明 以上计算公式仅为估算,并不代表婴儿出生的实际体重.预测胎儿体重的目的在于要及早发现胎儿发育上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出生时的实际体重与预测体重会有正负10-15%的误差.比如,出生体重4000克,其误差范围会为400克.也就是说,宝宝体重越大. 祝母子健康. 向该医生提问预约医生我要评论 【您对该回答有新的观点请及时进行点评】 1人支持该回答

杨莉 信用度:995 医生详情向其提问 回复时间:2009-12-3 18:58:28投诉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数值,你的宝宝大概在2900g左右 意见建议: 计算方法: 胎儿体重(克) = -4973.72 + 260.69*HC(头围)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二 胎儿体重(克) = -2686.60 + 171.48*AC(腹围)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三 胎儿体重(克) = -2232.56 + 747.42*FL(股骨长)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四 胎儿体重(克) = -2513.51 + 1049.90*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五 胎儿体重(克) = -5168.32 + 100.97*HC(头围) + 110.86*AC(腹围) + 143.09*FL(股骨长) + 331.43*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六 胎儿体重(克) = 900*BPD(双顶径) - 5200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七 胎儿体重(克) = 2900 + 0.3*宫底高*胸围 生活护理: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50]×+50(好) 肥胖度的计算: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cm)-150]×+60(男子) 标准身体计算公式 北方成年人理想体重(千克)=×+50 南方成年人理想体重(千克)=×+48 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BMI=体重㎏÷身高㎡。BMI在25~29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其中BMI 在30~为一类肥胖,BMI在35~为二类肥胖,超过40为三类肥胖。 标准身材 1.体重身高-112cm 2.胸围身高 3.腰围身高 4.腹围身高 5.臀围身高 6.腿围身高+ (以身高160CM为准)

上臂臂围身高X15% 胸围身高X53% 腰围身高X43% 腰围=臀围/3 完美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简写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比如:身高为175cm 体重60公斤那么BMI=60/约) 20-25是正常,高于25 的人属于肥胖,高于30 的人属于过于肥 BMI 法 体重指数 = 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 18 - 25 超重:体重指数 = 25 -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 40 标准体重(kg):

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50 南方人=(身高cm-150)×+48 正常体重:=SW±SW× 超重:=SW+SW×(~) 轻度:=SW+SW×~ 肥胖中度:= SW+SW×(~) 重度:= SW+SW×(~) 瘦弱:=SW-SW×~ 严重瘦弱:= SW-SW×(及其以上)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完美的手臂曲线:(身高)cm 坚挺的上围曲线:(身高)cm 圆润的下围曲线:(身高)cm 玲珑的腰部曲线:(身高)cm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 **(月龄 +3) 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 **(年龄 +2) 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 100 毫克 (即 1 片),8 岁儿童 1 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8+2)=50(毫克),即 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 50 毫克 (即半片)。 ?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 (千克) 计算用药量。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 = 每公斤每天 (或每次) 用药量 * 体重(千克) ? 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 6 月前体重 (千克)= 月龄 *+3 7 个月~12 个月体重 (千克)= 月龄 *+3 一周岁以上体重 (千克)= 年龄 *2+7 ? 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计算方法如下: 1、体重在 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 (公斤)*+= 体表现积 (平方米)。 2、体重在 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 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平方米。比如 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Fried’s公式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剂量/150 Young’s公式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剂量)/(年龄+12) 其他 1岁以内儿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儿童用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根据年龄计算用药剂量的方法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但对某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镇咳药、助消化药,仍可以按年龄计算。 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若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直接乘以体重即可得1日或1次剂量。 如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 如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可按下式计算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用体重计算年长儿童的剂量时,为避免剂量过大,应选用剂量的下限。反之,对婴幼儿可选择剂量的上限以防药量偏低。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按体面面积计算剂量最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看,包括新生儿及成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时相同的。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但是对10岁以上的儿童,每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m2,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m2。 若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 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

B超胎儿大小对照表

孕期标准和B超意义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卵子受精后,进入宫腔,胚胎及附属物迅速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的过程中,每个孕周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在孕早期的各个周里你的小宝宝会是什么样呢,下面的文章会详细告诉你。 4周:胎儿只有0.2厘米。受精卵刚完成着床,羊膜腔才形成,体积很小。超声还看不清妊娠迹象。 5周:胎儿长到0.4厘米,进入了胚胎期,羊膜腔扩大,原始心血管出现,可有搏动。B 超可看见小胎囊,胎囊约占宫腔不到1/4,或可见胎芽。 6周:胎儿长到0.85厘米,胎儿头部、脑泡、额面器官、呼吸、消化、神经等器官分化,B超胎囊清晰可见,并见胎芽及胎心跳。 7周:胎儿长到1.33厘米,胚胎已具有人雏形,体节已全部分化,四肢分出,各系统进一步发育。B超清楚看到胎芽及胎心跳,胎囊约占宫腔的l/3。 8周:胎儿长到1.66厘米,胎形已定,可分出胎头、体及四肢,胎头大于躯干。B超可见胎囊约占官腔1/2,胎儿形态及胎动清楚可见,并可看见卵黄囊。 9周:胎儿长到2.15厘米,胎儿头大于胎体,各部表现更清晰,头颅开始钙化、胎盘开始发育。B超可见胎囊几乎占满宫腔,胎儿轮廓更清晰,胎盘开始出现。 10周:胎儿长到2.83厘米,胎儿各器官均已形成,胎盘雏形形成。B超可见胎囊开始消失,月芽形胎盘可见,胎儿活跃在羊水中。 11周:胎儿长到3.62厘米,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胎盘发育。B超可见胎囊完全消失,胎盘清晰可见。 12周:胎儿长到4.58厘米,外生殖器初步发育,如有畸形可以表现,头颅钙化更趋完善。颅骨光环清楚,可测双顶径,明显的畸形可以诊断,此后各脏器趋向完善。 孕1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2.52士 0.25'腹围的平均值为6.90士l.65'股骨长为1.17士0.31 孕1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2.83士0.57'腹围的平均值为7.77士1.82'股骨长为1.38士0.48. 孕1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23士0.51'腹围的平均值为9.13士1.56'股骨长为1.74士0.58. 孕1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62士0.58'腹围的平均值为 10.32士1.92'股骨长为 2.10士0.51.

宝宝体重指标计算方法

宝宝体重指标计算方法 宝宝满月后,通常情况下,他们出生时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则相对越大;出生时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减小。。 宝宝体重标准的计算公式:。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x70%。。 出生不久的宝宝,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克,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这是按正态分布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代表的是新生宝宝的整体普遍性。如果你家宝贝的体重是在这个范围,或者是接近这个范围,都应该算是发育正常。。 有的小宝贝,出生后的前几天,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因为,宝宝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吮力弱,吃奶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的排泄也相对比较多,再加上妈妈开始时乳汁分泌量少,所以宝宝在出生的几天里,体重可能不会增加,甚至会下降,这是很普遍也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新妈们不必过于焦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宝宝的体重就会迅速增长了。。 #0-1岁成长指标# #成长指标# #宝宝发育#。 爱乐活母婴育儿攻略宝宝护理。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x70%。

有的小宝贝,出生后的前几天,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出生不久的宝宝,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克,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11485503.html,/post/7b390119f25ed929400cbc49?from=wenku/?from=wenku

儿科计算公式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计算公式大全 1. 小儿体重的计算 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 出生时约为33~34cm,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 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 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 出生时为1.5~2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配比 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1岁内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1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9.血压 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小儿烧伤面积计算 (1)小儿头部烧伤面积为:9+(12-年龄): (2)双上肢: 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 (3)躯干:9×3(前13%、后13%、会阴1%); (4)双下肢: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 11.补液生理需求量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烧伤面积(%)×1.8(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 2~12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 即 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如何解读b超体重和实际体重一致吗

如何解读b超体重和实际体重一致吗 十月怀胎,大部分的爸爸妈妈对胎儿的性别,以及胎儿到底有多重都十分的好奇。至于宝宝的性别,通常医生不会很明确地告诉你,但是会在你每次去做B超的时候告诉你宝宝到底有多重,这可以让妈妈时刻了解宝宝的成长情况。 但是有件事情一定要告诉妈妈,那就是宝宝B超检测出来的体重和实际宝宝的体重是不一样的。 一、B超体重怎么计算 医生可以通过B超检查结果利用里面的数据通过科学的计算来推断出胎儿的体重,通过对比来判断胎儿体重是否适合以及生产发育是否正常,这可以让妈妈来进行选择顺产或者剖宫产。 其实有一种很方便的方法就是可以去网上搜索十分准确的胎儿体重计算器。只要输入几个重要的数据就可以推断出宝宝大概的体重。

二、B超体重与实际体重的误差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的体重和在妈妈肚子里面检测出来的体重大概相差10%-15%的浮动,如果有特别大的误差都是极其个别的。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五种: 1、检查的不是直接的 因为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医生是通过检查妈妈来检测宝宝的。这样子的方式在羊水、胎儿的不同姿势等的影响下会有一些不一样。 2、孕晚期准妈妈的变化 孕妇们的体重在最后几个月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因为这种情况,两者之间的体重会有很大的不用。 3、B超设备的参数设置 现在医院里的很多医疗设备都不是国产的,这些设备的标准大都是根据国外的人制定的。跟我们中国人在体型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有很大的可能会产生误差。

4、宝宝个体的差异 B超体重也可能因为宝宝自己的缘故使与现实中的体重不一样。很多医生都说“有的宝宝用一些数据来测试,通过公式得出的结果并不准确。可能宝宝某些地方,比如手臂会很粗壮。”而且宝宝的体重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结果并不准确 5、人为的失误 B超体重与现实中的体重不一样。医生也是很有可能造成的。 三、如何让宝宝保持适当的体重 在进行B超以后,医生会告诉孕妇胎儿的发育情况,体重是否适合,并可以建议妈妈是自然生产还是采取剖腹产。 1、对于检查结果中体重较重的宝宝 孕妇可以要参与一些适当的运动,多多在楼下走走,或

男生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成年男性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 = 65(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 % 者为消瘦。 相关查询: 女生身高体重标准表 婴儿身高体重发育标准对照表 中国男性标准体重对照表 年龄|身高152cm 156cm 160cm 164cm 168cm 172cm 176cm 180cm 184cm 188cm 19 5 61 64 67 70 65 69 72 2 60 62 23 52 53 55 56 58 60 63 66 70 73 25 52 54 55 57 59 61 63 67 71 74 27 52 54 55 57 59 61 64 67 71 74 29 53 55 56 57 59 61 64 67 71 74 3 62 65 68 72 75 33 54 56 57 58 6 35 54 56 57 59 61 63 66 69 73 76 37 55 56 58 59 61 63 66 69 73 76 39 55 57 58 6 77 4 64 67 70 74 77 43 56 57 58 6 77 45 56 57 59 6 77 47 56 58 59 61 63 65 67 71 75 78 49 56 58 59 61 63 65 68 71 75 78 5 65 68 71 75 78 53 57 58 59 61 63 65 68 71 75 78

55 56 58 59 61 63 65 68 71 75 78 57 56 57 59 6 77 59 56 57 58 6 77 6 64 67 70 74 77 63 56 57 58 6 77 65 56 57 58 6 77 67 56 57 58 6 77 69 56 57 58 6 77 年龄|身高 152cm 156cm 160cm 164cm 168cm 172cm 176cm 180cm 184cm 188cm 女人心中纯釜們耳刑衷 噹乐可朮篇 农善苴他 您捏技繼 乐他氐衣店 中国男性标准体重对照表 男人身高体重标准表(图为中国女人心中纯爷们儿形象 ) 區7」曲5 少便-样 拿知一 紳运功

标准身高体重计算公式

一般来讲2-12岁的儿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身高: 身高(cm)=(年龄-2)×5+85=年龄×5+75 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12=年龄×2+8 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 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 ----------------------------------------------------- 计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父高+母高)×0.54 女儿成人时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大约在3-5厘米。 2.利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发育情况,即当时的实足年龄、身高、足长进行预测: Hm=A+(B×C)其中Hm为成人后的身高,A为常数,B为相应的系数,C为当时的身高。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常数和系数。A和B是通过统计资料制成的表中查得,这里可查阅《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第36页提供的预测身高表。儿童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足长与身高有着密切关系,它包含着遗传和后天发育情况。中国青少儿体质调查组根据1979年对11万名7-25岁男女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