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采用的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简图如图1所示。待平衡的试件1安放在框形摆架的支承滚轮上,摆架的左端与工字形板簧3固结,右端呈悬臂。电动机4通过皮带带动试件旋转,当试件有不平衡质量存在时,则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将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做上下周期性的微幅振动,通过百分表5可观察振幅的大小。

1. 转子试件

2. 摆架

3. 工字形板簧

4. 电动机

5. 百分表

6. 补偿盘

7. 差速器

8. 蜗杆

图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简图

试件的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可通过安装在摆架右端的测量系统获得。这个测量系统由补偿盘6和差速器7组成。差速器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3)与补偿盘联接。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和一个蜗轮(转臂H)组成。当转臂蜗轮不转动时:n3=-n1,即补偿盘的转速n3与试件的转速n1大小相等转向相反;当通过手柄摇动蜗杆8从而带动蜗轮以n H转动时,可得出:n3=2n H-n1,即n3≠-n1,所以摇动蜗杆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之间的相对角位移。

图2所示为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试件转动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 =ω2mr,它可分解为垂直分力F y和水平分力F x,由于平衡机的工字形板簧在水平方向(绕y轴)的抗弯刚度很大,所以水平分力F x对摆架的振动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在垂直方向(绕x轴)的抗弯刚度小,因此在垂直分力产生的力矩M = F y·l =ω2mrlsinφ的作用下,摆架产生周期性上下振动。

1

图2 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

由动平衡原理可知,任一转子上诸多不平衡质量,都可以用分别处于两个任选平面Ⅰ、Ⅱ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 Ⅰ、r Ⅱ,相位角分别为θⅠ、θⅡ,的两个不平衡质量来等效。只要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得到平衡,则该转子即达到动平衡。找出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并相应的加上平衡质量(或减去不平衡质量)就是本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设试件在圆盘Ⅰ、Ⅱ各等效着一个不平衡质量m Ⅰ和m Ⅱ,对x 轴产生的惯性力矩为:

M Ⅰ=0 ;M Ⅱ=ω2m Ⅱr Ⅱlsin (θⅡ+ωt )

摆架振幅y 大小与力矩M Ⅱ的最大值成正比: y ∝ω2m Ⅱr Ⅱl ;而不平衡质量m Ⅰ产生的惯性力以及皮带对转子的作用力均通过x 轴,所以不影响摆架的振动,因此可以分别平衡圆盘Ⅱ和圆盘Ⅰ。

本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用补偿盘作为平衡平面,通过加平衡质量和利用差速器改变补偿盘与试件转子的相对角度,来平衡圆盘Ⅱ上的离心惯性力,从而实现摆架的平衡;然后,将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转移到圆盘Ⅱ上,再实现转子的平衡。具体操作如下:

在补偿盘上带刻度的沟槽端部加一适当的质量,在试件旋转的状态下摇动蜗杆手柄使蜗轮转动(正转或反转),从而改变补偿盘与试件转子的相对角度,观察百分表振动使其达到最小,停止转动手柄。(摇动手柄要讲究方法:蜗杆安装在机架上,蜗轮安装在摆架上,两者之间有很大间隙。蜗杆转动一定角度后,稍微反转一下,脱离与蜗轮的接触,这样才能使摆架自由振动,这时观察振幅。通过间歇性地使蜗轮向前转动和观察振幅变化,最终可找到振幅最小的位置。)停机后在沟槽内再加一些平衡质量,再开机左右转动手柄,如振幅已很小(百分表摆动±1~2格)可认为摆架已达到平衡。亦可将最后加在沟槽内的平衡质量的位置沿半径方向作一定调整,来减小振幅。将最后调整到最小振幅的手柄位置保持不动,停机后用手转动试件使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转到最高位置。由惯性力矩平衡条件可知,圆盘Ⅱ上的不平衡质量m Ⅱ必在圆盘Ⅱ的最低位置。再将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m p '按力矩等效的原则转换为位于圆盘Ⅱ上最高位置的平衡质量m p ,即可实现试件转子的平衡。根据等效条件有:

p p p p p l r m l r m '

'=

l

r l r m

m p p

p p

p ''

= (1)

式中各半径和长度含义见图2 ,其中r p = 70 mm,l = 210 mm,l p = 550 mm。而r p' 由补偿盘沟槽上的刻度读出。补偿盘上若有多个平衡质量,且装加半径不同,可将每一平衡质量分别等效后求和。

在平衡了圆盘Ⅱ后,将试件转子从平衡机上取下,重新安装成以圆盘Ⅱ为驱动轮,再按上述方法求出圆盘Ⅰ上的平衡质量,整个平衡工作才算完成。

平衡后的理想情况是不再振动,但实际上总会残留较小的残余不平衡质量m' 。通过对平衡后转子的残留振动振幅y' 测量,可近似计算残余不平衡质量m'。残余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衡精度。残余不平衡质量可由下式求出:

y'

m' ≈───×平衡质量(2)

y0

2

转子动平衡

实验六转子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巩固转子动平衡知识,加深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 2.试件(试验转子); 3.天平; 4.平衡块(若干)及橡皮泥(少许)。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简图如图1所示。待平衡的试件1安放在框形摆架的支承滚轮上,摆架的左端与工字形板簧3固结,右端呈悬臂。电动机4通过皮带带动试件旋转,当试件有不平衡质量存在时,则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将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做上下周期性的微幅振动,通过百分表5可观察振幅的大小。 1. 转子试件 2. 摆架 3. 工字形板簧 4. 电动机 5. 百分表 6. 补偿盘 7. 差速器 8. 蜗杆 图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简图 试件的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可通过安装在摆架右端的测量系统获得。这个测量系统由补偿盘6和差速器7组成。差速器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3)与补偿盘联接。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和一个蜗轮(转臂H)组成。当转臂蜗轮不转动时:n3=-n1,即补偿盘的转速n3与试件的转速n1大小相等转向相反;当通过手柄摇动蜗杆8从而带动蜗轮以n H转动时,可得出:n3=2n H-n1,即n3≠-n1,所以摇动蜗杆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之间的相对角位移。

图2所示为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试件转动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 =ω2mr,它可分解为垂直分力F y和水平分力F x,由于平衡机的工字形板簧在水平方向(绕y轴)的抗弯刚度很大,所以水平分力F x对摆架的振动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在垂直方向(绕x轴)的抗弯刚度小,因此在垂直分力产生的力矩M = F y·l =ω2mrlsinφ的作用下,摆架产生周期性上下振动。 图2 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 由动平衡原理可知,任一转子上诸多不平衡质量,都可以用分别处于两个任选平面Ⅰ、Ⅱ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Ⅰ、rⅡ,相位角分别为θⅠ、θⅡ,的两个不平衡质量来等效。只要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得到平衡,则该转子即达到动平衡。找出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并相应的加上平衡质量(或减去不平衡质量)就是本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设试件在圆盘Ⅰ、Ⅱ各等效着一个不平衡质量mⅠ和mⅡ,对x轴产生的惯性力矩为: MⅠ=0 ;MⅡ=ω2mⅡrⅡlsin(θⅡ+ωt) 摆架振幅y大小与力矩MⅡ的最大值成正比:y∝ω2mⅡrⅡl ;而不平衡质量mⅠ产生的惯性力以及皮带对转子的作用力均通过x轴,所以不影响摆架的振动,因此可以分别平衡圆盘Ⅱ和圆盘Ⅰ。 本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用补偿盘作为平衡平面,通过加平衡质量和利用差速器改变补偿盘与试件转子的相对角度,来平衡圆盘Ⅱ上的离心惯性力,从而实现摆架的平衡;然后,将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转移到圆盘Ⅱ上,再实现转子的平衡。具体操作如下: 在补偿盘上带刻度的沟槽端部加一适当的质量,在试件旋转的状态下摇动蜗杆手柄使蜗轮转动(正转或反转),从而改变补偿盘与试件转子的相对角度,观察百分表振动使其达到最小,停止转动手柄。(摇动手柄要讲究方法:蜗杆安装在机架上,蜗轮安装在摆架上,两者之间有很大间隙。蜗杆转动一定角度后,稍微反转一下,脱离与蜗轮的接触,这样才能使摆架自由振动,这时观察振幅。通过间歇性地使蜗轮向前转动和观察振幅变化,最终可找到振幅最小的位置。)停机后在沟槽内再加一些平衡质量,再开机左右转动手柄,如振幅已很小(百分表摆动±1~2格)可认为摆架已达到平衡。亦可将最后加在沟槽内的平衡质量的位置沿半径方向作一定调整,来减小振幅。将最后调整到最小振幅的手柄位置保持不动,停机后用手转动试件使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转到最高位置。由惯性力矩平衡条件可知,圆盘Ⅱ上的不平衡质量mⅡ必在圆盘Ⅱ的最低位置。再将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m p'按力矩等效的原则转换为位于圆盘Ⅱ上最高位置的平衡质量m p,即可实现试件转子的平衡。根据等效条件有:

转子动平衡标准

平衡精度等级 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40年制定了世界公认的 ISO1940平衡等级,它将转子平衡等级分为11个级别,每个级别间以2.5倍为增量,从要求最高的G0.4到要求最低的G4000。单位为公克×毫米/公斤(gmm/kg),代表不平衡对于转子轴心的偏心距离。如下表所示: G4000 具有单数个气缸的刚性安装的低速船用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 G1600 刚性安装的大型二冲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G630 刚性安装的大型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弹性安装的船用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 G250 刚性安装的高速四缸柴油机的曲轴驱动件 G100 六缸和多缸高速柴油机的曲轴传动件;汽车、货车和机车用的发动机整机 G40 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传动轴,弹性安装的六缸和多缸高速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G16 特殊要求的驱动轴(螺旋桨、万向节传动轴);粉碎机的零件;农业机械的零件;汽车发动机的个别零件;特殊要求的六缸和多缸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件 G6.3 商船、海轮的主涡轮机的齿轮;高速分离机的鼓轮;风扇;航空燃气涡轮机的转子部件;泵的叶轮;机床及一般机器零件;普通电机转子;特殊要求的发动机的个别零件 G2.5 燃气和蒸汽涡轮;机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中型和大型电机转子;小电机转子;涡轮泵 G1 磁带录音机及电唱机、CD、DVD的驱动件;磨床驱动件;特殊要求的小型电枢 G0.4 精密磨床的主轴;电机转子;陀螺仪 在您选择平衡机之前,应该先确定转子的平衡等级。 举例: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 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公式为: (与JPARC一样的计算 gys)式中m per为允许不平衡量,单位是g; M代表转子的自身重量,单位是kg; G代表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单位是mm/s; r 代表转子的校正半径,单位是mm; n 代表转子的转速,单位是rpm。 举例如下: 如一个电机转子的平衡精度要求为G6.3级,转子的重量为0.2kg,转子的转速为1000rpm,校正半径20mm,则该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为:

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

实验一 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 1. 实验原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人们通常用单面加重三元作图法进行叶轮、转子等设备的现场动平衡,以消除过大的振动超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只需一块测振表。但缺点是作图分析的过程复杂,不易被掌握,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我们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单面现场动平衡的三点加重法。 假设在假设转子上有一不平衡量m ,所处角度为α,用分量m x 、m y 表示不平衡量。 m x =mcos α m y =msin α 为了确定不平衡量m 的大小和位置α,启动转子在工作转速下旋转,用测振设备在一固定点测试振动振速,设振速为V 0,则存在下列关系 式中K为比例系数 图42.1 三点加重法示意图 在P 1(α=0 )点加试重M ,启动转子到工作转速,测得振动振速V 1,有如下关系: 用同样的方式分别在P 2(α=120o )和P 3(α=240 o )点加试重M ,并测得振动值V 2 ,V 3, 有如下关系: 2 2V m m K y x =+ x ) (3P 1 2 2)(V m M m K y x =++222)2 3 ()21(V M m M m K y x =++- 322)2 3()21(V M m M m K y x =-+-

从以上三式推导可得: 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得: 即由m x ,m y 计算不平衡质量m 和位置α。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计算机 n 台 2. DRVI 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 1套 3. 速度传感器(CD-21) 1套 4. 蓝津数据采集仪(DRDAQ-EPP2) 1台 5. 开关电源(DRDY-A ) 1套 6. 5芯-BNC 转接线 1条 7. 转子实验台(DRZZS-A ) 1 套 3. 实验步骤及内容 1. 转子动平衡实验结构如图4 2.2所示,将速度传感器通过配套的磁座吸附在转子实 验台底座上,然后通过一根带五芯航空插头-BNC 转接电缆和对应通道连接。图42.5是本实验的信号处理流程框图。 图42.2 转子动平衡实验结构示意图 2. 启动服务器,运行DRVI 主程序,点击DRVI 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 选择其中的“DRVI 采集仪主卡检测”进行服务器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注册。在实验目录中选择“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将参考的实验脚本文件读入DRVI 软件平台,如图42.3所示 3. 在转子实验台的配重盘上选取一个位置(比如贴反光纸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即 P 1点),然后用转子实验台附件中的螺钉,任意选取一个位置加上,作为不平衡重。 4. 启动转子/振动实验台到稳定转速,点击“数据采集开始”按钮,再点击“获取初 始振动数据”按钮,获取初始振动数据,然后停止运行转子实验台。 ) (3212 12/)(3/)3(23222 220212202322212V V MK m M MK V V m M V V V V K y x -= --=-++=) /(12 2x y y x m m tg a m m m -=+ =

[精品]动平衡机原理

动平衡机原理 第一台平衡机的出现乞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平衡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近四十年的事。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关联。我国动平衡理论和装置的研究及新产品的开发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 机械中绕轴线旋转的零部件,称为机器的转子。如果一个转子的质量分布均匀,制造和安装都合格,则运转是平衡的。理想情况下,其对轴承的压力,除重力之外别其它的力,即与转子不旋转时一样,只有静压力。这种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都只有静压力的转子,称为平衡的转子。如果转子在旋转时对轴承除有静压力外还附加有动压力,则称之为不平衡的转子。 从牛顿运动定律知道,任何物体在匀速旋转时,旋转体内各个质点,都有将产生离心惯性力,简称离心力,如图一所示,盘状转子,转子是以角速度ω作匀速转动,则转子体内任一质点都将产生离心力 F ,则离心力 F=mrω2, 这无数个离心力组成一个惯性力系作用在轴承上,形成转子对轴承的动压力,其大小则决定于转子质量的分布情况。如果转子的质量对转轴对称分布,则动压力为零,即各质量的离心力互相平衡。否则将产生动压力,尤其在高速旋转时动压力是很大的。因此,对旋转体,特别是高速旋转体进行动平衡校正是必须的。

近年来,许多机械制造业都在被迫接受着残酷的市场竞争,特别是 WTO 的加入,简直是内忧外患。价格战、技术战一场接着一场,使得众多企业身心疲累,怨声载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产品质量成为致胜的有力武器,而动平衡校正则是产品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平衡机是一种检测旋转体动平衡的检测设备。从结构上讲,主要是由机械振动系统、驱动系统和电气测量系统等三大部件组成。 机械振动系统主要功能是支承转子,并允许转子在旋转时产生有规则的振动。振动的物理量经传感器检测后转换成电信号送入测量系统进行处理。 平衡机的种类很多,就其机械振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分类,目前所见的不外乎两大类:硬支承平衡机和软支承平衡机。硬支承平衡机是指平衡转速远低于参振系统共振频率的平衡机。而软支承平衡机则是平衡转速远大于参振系统共振频率的平衡机。简单来说,硬支承平衡机的机械振动系统刚度大,外力不能使其自由摆动。软支承平衡机的机械振动系统刚度小,一般来说,外力可以使其自由摆动。以下是软、硬支承平衡机的性能比较: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2106220、02106420、02107220、02106520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设计基础(B)、机械设计基础(C) 注:1、实验01和10可合并在一起,分两个单元进行; 2、实验03和04应根据学时和专业方向从中选择一个。 实验一机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模型。 四、实验原理

(一)对机器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如: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 (二)平面四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常用于把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件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由于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仪器及操纵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凸轮(它有特定的廓线)、从动件(它由凸轮廓线控制着)及机架。 凸轮机构的类型较多,学生在参观这部分时应了解各种凸轮的特点和结构,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 (四)齿轮机构: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具有传动准确、可靠、运转平稳、承载能力大、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1.平行轴传动的类型有:外、内啮合直齿轮机构、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人字齿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 2.相交轴传动的类型有圆锥齿轮机构,轮齿分布在一个截锥体上,两轴线夹角常为90°。 3.交错轴传动的类型有:螺旋齿轮机构、圆柱蜗轮蜗杆机构,弧面蜗轮蜗杆机构等。 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应注意了解各种机构的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范围等。 4.齿轮机构参数:齿轮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等。 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渐开线?渐开线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基圆、发生线? 并注意观察基圆、发生线、渐开线三者间关系,从而得出渐开线有什么性质?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pdf

技术讲课教案 主讲人:范经伟 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高级工所在岗位:锅炉辅机点检员 讲课时间: 2011年 06月24日

培训题目:《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培训目的: 多种原因会引起转子某种程度的不平衡问题,分布在转子上的所有不平衡矢量的和可以认为是集中在“重点”上的一个矢量,动平衡就是确定不平衡转子重点的位置和大小的一门技术,然后在其相对应的位置处移去或添加一个相同大小的配重。 内容摘要: 动平衡前要确认的条件: 1.振动必须是因为动不平衡引起。并且要确认动不平衡力占 振动的主导。 2.转子可以启动和停止。 3.在转子上可以添加可去除重量。 培训教案: 第一章不平衡问题种类 为了以最少的启停次数,获得最佳的平衡效果,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动不平衡问题的类型(静不平衡、力偶不平衡、 动不平衡),而且还要知道转子的宽径比及转速决定了采 用单平面、双平面还是多平面进行动平衡操作。同时也要认识到转子是挠性的还是刚性的。

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 对于刚性转子,任何类型的不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 任选的二个平面得以平衡。 对于挠性转子,当在一个转速下平衡好后,在另一 个转速下又会出现不平衡问题。当一个挠性转子首 先在低于它的70%第一监界转速下,在它的两端平 面内加配重平衡好后,这两个加好的配重将补偿掉 分布在整个转子上的不平衡质量,如果把这个转子 的转速提高到它的第一临界转速的70%以上,这个 转子由于位于转子中心处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 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如图10所示。由于转子的弯曲或变形,转子的重心会偏离转动中心线,而 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此时在新的转速下又有必要 在转子两端的平衡面内重新进行动平衡工作,而以 后当转子转速降下来后转子又会进入到不平衡状 态。为了能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确保转子都能处 在平衡的工作状态下,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多平 面平衡法。 挠性转子平衡种类 1.如果转子只是在一个工作转速下运转,小量的变 形不会产生过快的磨损或影响产品的质量,那么

机械动平衡

机械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子不平衡的危害。 2.巩固转子动平衡的理论知识。 3.掌握动平衡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动平衡机进行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为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如图6-1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图 6-1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简图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g),校正角(°),以及实测转速(r/min)。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有关内容简介见附录Ⅲ。 三、实验原理 由于转子结构不对称、材质不均匀或制造和安装不准确等原因,有可能会造成转子的质心偏离回转轴线。当其转动时,会产生离心惯性力。惯性力将在构件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使机械效率、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加速零件的损坏。当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时,机械将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在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中,为了消除或减少惯性力的不良影响,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 转子平衡问题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类。 对于轴向尺寸b 与径向尺寸D 的比值b/D ≤ 0.2,即轴向尺寸相对很小的回转构件(如砂轮、叶轮、飞轮等),常常可以认为不平衡质量近似的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只要在这个一回转面内加上或减去一定的质量,便可使转子达到静平衡。 当转子的b/D≥0.2(如电机转子、机床主轴等),或工作转速超过1000 r/min时,应考虑

动平衡试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己看个一遍再抄,挑着抄,之前都预习过,只要把数据整理下,然后思考题写上,再把实验遇到的困难与总结写下就可以了,4/4晚上我来收! 第一题: 1、当试件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风机、水泵叶轮、刀具、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2、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及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 面平衡。 3、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1)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以试件的直径D与两校正面的距离b,即当D/b≥5时,试件只需做静平衡,相反,就必需做动平衡。 2)然而据使用要求,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就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第二题: 主要原因是因为偏重太大会产生强大的离心惯性力..将在构件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使机械效率,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加速零件的损坏.当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时,机械将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特别是在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中,,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以尽可能减少偏重... 第三题: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

动平衡实验.doc

实验八 零件设计专项能力训练 ——回转件的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及转子动平衡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用动平衡机测定回转件动平衡的实验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简易动平衡试验机、药架天平。 三、原理和方法 T ?、 ? 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 o ?、r o ?的两个不平 G o ?、G o ?所产生,如图8-1所示。因 进行动平衡试验时,只需对G o ?、G o ?进 简易动平衡试验机可以分别测出上述 平衡重径积G o ?r o ?和 o ?r o ?的大小和方位,使回转件达到动平 图8-2是简易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8-1 图8-2 如图所示,框架1经弹簧2与固定的底座3相联,它只能绕OX 轴线摆动,构成一个振动系统。框架上装有主轴4,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电动机14通过带和带轮12驱动。主轴4上装有螺旋齿轮6,它与齿轮5齿数相等,并相互啮合,齿轮6可以沿主轴4移动。移动的距离和齿轮的轴向宽度相等,比齿轮5的节圆圆周要大,因此调节手轮18,使齿轮6从左端位置移到右端位置时,齿轮5及和它固定的轴9可以回转一周以上,借此调节φc ,φc 的大小由指针15指示。圆盘7固定在轴9上,通过调节手轮17可以使圆盘8沿轴向9上下移动,以调节两圆盘间的距离l c ,l c 由指针16指示。7、8两圆盘大小、重量完全相等,上面分别

装有一重量为G c的重块,其重心都与轴线相距r c,但相位差180°。 被平衡的回转件10架于两个滚动支承13上,通过挠性联轴器11由主轴4带动,因此回转件10与圆盘7、8转速相等,当选取T?和T?为平衡校正面后,回转件10的不平衡就可以看作平面T?和T?内向径为r o?和r o?的不平衡重量G o?和G o?所产生。平衡时可先令摆架的振摆轴线OX处于平面T?内(如图8-2所示)。当回转构件转动时,不平衡重量G o?的离心力P o?对轴线OX的力矩为零,不影响框架的振动,仅有G o?的离心力P o?对轴线OX形成的力矩M o,使框架发生振动,其大小为 M o=P o??l?cosφ 这个力矩使整个框架产生振动。 为了测出T?面上的不平衡重量大小和相位,加上一个补偿重径积G c r c,使产生一个补偿力矩,即在圆盘7和8上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G c。当电机工作时,带动主轴4并带动齿轮5、6,因而圆盘7、8也旋转,这时G c的离心力P c,就构成一个力偶矩M c,它也影响到框架绕OX轴的振摆,其大小为 M c=P c?l c?cosφc 框架振动的合力矩为 M=M o=M c=P o??l?cosφ-P c?l c?cosφc 如果合力为零,则框架静止不动。此时 M=P o??l?cosφ-P c?l c?cosφc=0 满足上式条件为 G o?r o?=G c r c?l c/l(1) φo=φc(2)在平衡机的补偿装置中G c、r c是已知的,试件的两平衡平面是预先选定的,因而两平衡平面间的距离l也是一定的,因此(1)式可以写成 G o?r o?=A?l c(3)其中A=G c?r c/l 为便于观察和提高测量精度,在框架上装有重块19,移动19,可改变整个振动系统的自振频率,使框架接近共振,即振幅放大。 通过调节手轮17和18,使框架静止不动,读出l c和φc的数值,由公式(3)即可计算出不平衡重量G o?的大小为 G o?=A?l c?r o? 其相位可以这样确定,停车后,使指针15转到图8-2所示与OX轴垂直的虚线位置,此时G o?的位置就在平面T?内回转中心的铅直上方。 测量另一个平衡平面T?上的不平衡重径积,只需将试件调头,使平面T?通过OX轴,测量方法与上述相同。 四、实验步骤 1.在被平衡试件上机以前,先开动电机,调节手轮18,使圆盘8与7的重块G c产生的离心力在一直线上,这时力矩M c=0,从主轴下的指针可看出框架是静止状态,此时标尺16所示的读数为l c的零点位置。 2.装上试件,试件的一端联轴节应与带轮接好,以免开动电机时发生冲击。 3.移动重块19以改变框架的自振频率,使框架接近共振状态,这时框架振幅放大,以提高平衡精度,调共振后锁紧。 4.先调节手轮17,即加一定的补偿力矩(将圆盘7、8分开一定距离),然后调节手轮18,即移动齿轮6,使齿轮5与圆盘7、8得到附加转动,当调节到框架振动的振幅最小时不平衡重量相位已找到。然后再调节手轮18,即调节l c,使框架最后振动消除,振动系统

转子动平衡原理图解

转子动平衡及操作技术 一. 转子动平衡.. (一).有关基本概念 1.转子 机器中绕轴线旋转的零部件,称为机器的转子. 2.平衡转子 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只有静压力的转子. 3.不平衡转子 如果转子在旋转时对轴承除有静压力外,附加有动压力,则称之为不平衡的转子不平衡是一个旋转体的质量轴线(惯量轴线)与实际的旋转轴线不重合。其单位为不平衡的质量与该质量中心至实际旋转轴线的距离的乘积,以gmm计量。不平衡有3种表现形式。 不平衡转子的危害性:转子如果是不平衡的,附加动压力将通过轴承传达到机器上,引起整个机器的振动产生噪音,加速轴承的磨损,降低机器的寿命,甚至使机器控制失灵,发生严重事故. (二)转子不平衡的几种形式 1.静不平衡 静力不平衡(单平面) 表现在一个旋转体的质量轴线与旋转轴线不重合,但平行于旋转轴线,因此不平衡将发生在单平面上。不平衡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于两端支承上是相等的、同向的。 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 R0═Mrcω2≠0 rc≠0 M0═0JYZ═JZX═0 R0通过质心C,转轴Z与中心主惯性轴平行。 (图1) 通过加重、去重、调整等方法形成一个平衡合力,使原来不平衡力与附加的平衡力的矢量和趋于零。

主矢和主矩均不为零,但相互垂直 R0═Mrcω2≠0 M0═0JYZ═JZX═0 R0不通过质心C,转轴Z与中心主惯性轴相交于某一点。 (图2) 3.偶不平衡 偶力不平衡表现在一个旋转体的质量轴线与旋转轴线不重合,但相交于旋转体重心,不平衡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于两端支承是相等而180°反向的。 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 R0═0 rc═0 M0≠0JXZ≠0 JYZ≠0 (图3) 通过加重、去重、调整等方法形成一个平衡合力,使原来不平衡力与附加的平衡力的矢量和趋于零。

全息动平衡实验报告

柔性转子全息现场动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巩固转子动平衡知识,加深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柔性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台,其中包括PC机及其相关采集分析软件,数据采集箱,试重 块若干,传感器信号连接线等 三、实验原理步骤与方法 本实验应用西安交通大学智能仪器与监测诊断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对称转子全息动平衡系统对平衡转子实验台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试重的添加,测试和计算得出不平衡位置所要求添加的不平衡质量和加重位置,然后通过添加配重完成转子动平衡的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如下: 1.在平衡转速下测量原始失衡状态的转子振动,获取振动的原始数据及信息; 2.停车后在转子左右加重盘上添加试重质量,启动转子到平衡转速,测量并获取添加试重后转子的振动数据及信息; 3.停车后除去添加的试重; 4.根据前两步测量的振动数据和添加试重大小、方位等信息,计算转子实际平衡配重的大小和方位; 5.按照计算结果分别在左右平衡盘上添加平衡配重; 6.启动转子到平衡转速,验证平衡效果。 注:试验截图便于叙述的情况下,请酌情加入截图在本报告后面给出! 结果简要分析及结论: 本实验将影响系数法和全息动平衡法相结合,在原始平衡转速下,由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引起较强烈的强迫振动响应,基于原始振动数据和初次添加的振动质量,进行影响系数法计算后,再次配重结果如下图所示: 1测量面X、Y振动峰峰值配重前后比分别为1.90:1,1.99:1; 2测量面X、Y振动峰峰值配重前后比分别为3.91:1,2.12:1。

说明合理配重后,转子不平衡振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采用影响系数法进行计算分析,可以以较少的试重起车次数获得较好的配重结果。 另外,采用全息动平衡法,消除了信号中的噪音,轴心轨迹较为清晰。同时,我们观察到轨迹上有许多突变的尖点,说明有可能存在动静碰面。 实验注意事项: 1)检验传感器安装和数据线是否正确,以及所有电源是否已经打开。 2)检验加重块是否安置正确,加重用的螺丝刀是否放置完好。 3)启车时,首先启动右侧的启车按钮,然后再选择升速,注意,右侧有三个档位依次: 盘车、启车和停车。 4)升速和减速时,速率不能过小,以便与快速冲过临界转速; 5)本转子的临界转速为2000r/min,实验转速不宜选择太接近; 6)停车时,先减速至盘车转速,再停车,不能直接停车。 7)加重时,必须带上手套,并在转子平衡后添加,注意加重块的角度和质量; 8)实验完成后,检验加重块是否取下,放置好加重块。清洁好实验台,盖好台布。 三、试验记录及结果 试验记录及分析结果: 1

不平衡量计算方法

不平衡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M ----- 转子质量单位kg G ------精度等级选用单位 kg r ------校正半径单位mm n -----工件的工作转速单位 rpm m------不平衡合格量单位g -------m=风机动平衡的阐述 1、风机动平衡标准:如动平衡精度≤ G (指位移振幅6.3mm/s); 2、一般动平衡机采用350 rpm和720 rpm两种转速做动平衡测试;

3、一般动平衡机采用最大动平衡重量(Kg)命名型号; 4、动平衡方法:加重平衡和去重平衡; 平衡对象:轴,风轮,皮带轮和其它转子 6、平衡的原因:一个不平衡的转子将造成振动和转子本身及其支撑结构的应力(应力:材料内部互相拉推的力量,即作用与反作用力); 7、平衡的目的: A,增加轴承寿命; B,减少振动; C,减少杂音; D,减少操作应力; E,减少操作者的困扰和负担; F,减少动力损耗; G,增加产品品质; H,使顾客满意。 8、不平衡的影响 A,只有一个传动组件的不平衡会导致整个组合产生振动,在转动所引起的振动会造成轴承﹑轴套﹑轴心﹑卷轴﹑齿轮等的过大磨损,而减少其使用寿命; B,一旦很高的振动出现,则在结构支架和外框产生应力,经常导致其整个故障; C,且被支架结构吸收的能量会使得等效率的减低; D,振动也会经由地板传给邻近的机械,会严重影响其精确度或正常功能。 9、不平衡的原因: 不平衡为转子(风轮﹑轴心或皮带轮等)的重量分布不均匀。 一、叶轮产生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叶轮在使用中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简要分为两种:叶轮的磨损与叶轮的结垢。造成这两种情况与引风机前接的除尘装置有关,干法除尘装置引起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磨损为主,而湿法除尘装置影响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结垢为主。现分述如下。 1.叶轮的磨损 干式除尘装置虽然可以除掉烟气中绝大部分大颗粒的粉尘,但少量大颗粒和许多微小的粉尘颗粒随同高温、高速的烟气一起通过引风机,使叶片遭受连续不断地冲刷。长此以往,在叶片出口处形成刀刃状磨损。由于这种磨损是不规则的,因此造成了叶轮的不平衡。此外,叶轮表面在高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厚厚的氧化皮。这些氧化皮与叶轮表面的结合力并不是均匀的,某些氧化皮受振动或离心力的作用会自动脱落,这也是造成叶轮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2.叶轮的结垢 经湿法除尘装置(文丘里水膜除尘器)净化过的烟气湿度很大,未除净的粉尘颗粒虽然很小,但粘度很大。当它们通过引风机时,在气体涡流的作用下会被吸附在叶片非工作面上,特别在非工作面的进口处与出口处形成比较严重的粉尘结垢,并且逐渐增厚。当部分灰垢在离心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下脱落时,叶轮的平衡遭到破坏,整个引风机都会产生振动。 二、解决叶轮不平衡的对策 1.解决叶轮磨损的方法 对干式除尘引起的叶轮磨损,除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叶轮的抗磨损能力。目前,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热喷涂技术,即用特殊的手段将耐磨、耐高温的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变成高温、高速的粒子流,喷涂到叶轮的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比叶轮本身材料耐磨、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高得多的超强外衣。这样不仅可减轻磨损造成叶轮动平衡的破坏,还可减轻氧化层产生造成的不平衡问题。 选用引风机时,干式除尘应优先选用经过热喷涂处理的叶轮。使用中未经过热喷涂处理的叶轮,在设备维修时,可考虑对叶轮进行热喷涂处理。虽然这样会增加叶轮的制造或维修费用,但却提高叶轮的使用寿命l~2倍,延长了引风机的大修周期。从而降低了引风机和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成本,综合效益很好。 2.解决叶轮结垢的方法 (1)喷水除垢:这是一种常用的除垢方法,喷水系统装在引风机的机壳上,由管道、3个喷嘴(1个位于叶轮出口处,2个位于进口处)及排水孔组成。水源一般为自来水,压力约。这种方法通常还是有效的。缺点是每次停机除垢的时间较长,每月需停机数次进行除垢。影响机组的正常使用。 (2)高压气体除垢:该系统采用与喷水系统相似的结构,但其管道为耐高压管道、专用的喷嘴和高压气源。这种装置对叶片的除垢是快速有效的,它可以在引风机正常停机的间隙,开启高压气源,仅用数十秒的时间即可完成除垢。由于操作简单方便,一天可以进行许多次,不但解决了人工除垢费力、费时的问题,还明显降低了整个机组的生产成本。问题是用户是否有现成的高压气源(压力在~之间,可以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否则,需要专用的高压压缩机设备。

多转子动平衡计算方法

多转子动平衡计算方法 【摘要】航空发动机转子多采用多转子套齿或端齿连接、拉杆压紧结构的转子结构,且转子装配要求不采用增加或减少重量的方式达到平衡要求,为此本文旨在从平衡理论着手通过计算进行多转子连接的动平衡技术研究,提供平衡方法。 【关键词】动平衡;静不平衡;动不平衡量 转子动平衡是在转子制成后采取的一种减振措施,通过转子上某些界面增加或减少质量,使转子的重心和其几何重心靠近及其一主惯性轴尽量和旋转轴线靠近,以减少转子工作时的不平衡力、力偶或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量。 实际转子在运转时,转子动不平衡量的惯性力将在运转中引起附加的动压力。这不仅会增大转子的内应力,降低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这些惯性力都将传到发动机的上,特别是由于这些惯性力的大小及方向一般都是周期性变化的,所以必将引起发动机产生强迫振动。为了完全地或部分地消除惯性力的不良影响,就必须设法将转子不平衡量所引起的惯性力加以消除或减小,这就是转子平衡的目的。转子的平衡是现代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现在发动机的转速越来越高,更具重要的意义。 中小型航空发动机装配转子件由套齿或端齿连接、拉杆压紧结构,而且转子装配要求不采用增加或减少重量的方式达到平衡要求,与以往的平衡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为此应从动平衡理论着手通过计算找到最佳平衡的方式。 1 动平衡的基本理论 由于转子材料的不均匀、制造的误差、结构的不对臣等因素保存转子存在不平衡质量。因此当转子旋转后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组成一个空间力系,使转子动不平衡。要使转子达到动平衡,则必须满足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这是转子动平衡的力学条件:力平衡和力矩平衡。 在转子的设计阶段,尤其在设计高速转子及精密转子结构时,必须进行平衡计算,以检查惯性力和惯性力偶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需要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平衡惯性力的影响,这一过程称为转子的平衡设计。转子的平衡设计分为静平衡设计和动平衡设计,静平衡设计指对于D/b≥5的盘状转子,近似认为其不平衡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忽略惯性力矩的影响。动平衡设计指径宽比D/b<5的转子(如航空发动机转子、汽轮机转子等),其特点是轴向宽度较大,偏心质量可能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因此,不能忽略惯性力矩的影响。此时,即使不平衡质量的惯性力达到平衡,惯性力矩仍会使转子处于不平衡状态。由于这种不平衡只有在转子运动时才能显示出来,因此称为动不平衡。为避免动不平衡现象,在转子设计阶段,根据转子的功能要求设计转子后,需要确定出各不同回转平面内偏心质量的大小和位置,然后运用理论力学中平行力的合成与分

转子试验台振动噪声测试综合实验

——转子实验台振动和噪声测试综合实验 机自22班第3组 组长:王蒙 组员:万旭任勇 邢欢李聪明 转子实验台振动和噪声测试综合实验 转子实验台振动和噪声测试综合实验 (1) 转子实验台振动和噪声测试综合实验 (1) 一、实验简介 (1) 1. 1 实验目的 (3)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

1.3 实验要求 (3) 二实验方案 (4) 1、准备阶段: (4) 2、实验阶段: (4) 3、总结分析及报告准备阶段: (5) 4、注意事项: (5) 三、测试系统搭建 (6) 3.1测试系统框架图 (6) 3.2 传感器的位置选择与搭建 (6) 3. 3 传感器通道连接 (9) 四、信号采集与分析 (10) 4.1 信号采集 (10) 4.2通道的连接、选择与初始化 (10) 4.3 转子轴心轨迹的测量 (12) 4.4 不同转速下转子振动的时域分析 (13) 4.5 不同转速下转子振动的频域分析 (17) 4.6 不同转速下噪声的时域分析 (21) 4.7 不同转速下噪声的频域分析 (23) 4.8 转子振动与噪声相干分析 (26) 4.9动平衡实验 (27) 五、实验总结 (37) 5. 1 实验结论 (37) 5.2 实验心得 (38)

一、实验简介 1. 1 实验目的 针对机械转子实验台,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机械动态信号如振动、噪声等的测试系统设计、测试系统搭建、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要求 1.针对转子实验台对象,按照机械动态特性测试要求,完成机械振动和噪声的计 算机测试系统设计。 2.选用合适的振动和噪声测试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装置 : 3. 构建计算机测试系统,掌握振动和噪声信号分析软件使用方法 : 4. 自主完成转子实验台振动和噪声的测量、信号采集 : 5. 通过信号分析,得出转子实验台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和噪声的时域波形、

动平衡原理

现场动平衡原理 §-1 基本概念 1、单面平衡 一般来说,当转子直径比其长度大7~10倍时,通常将其当作单面转子对待。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偏离轴心的转子质心恢复到轴心位置,只需在质心所处直径的反向任意位置上安放一个同等力矩的校正质量即可。这个过程称之为“单面平衡”。 2、双面平衡 对于直径小于长度7~10倍的转子,通常将其当作双面转子对待。在双面转子上,若有两块相等的质量配置在轴线两端且轴心对称的位置上,此时转子不存在质心偏离转轴问题,即静态平衡。然而,一旦转动起来,这两块质量各自产生的离心力构成一个力偶,惯性轴与转动轴不再重合,导致轴承受到猛烈振动;或者惯性轴与转动轴相倾斜,并且两块质量也不对称,造成质心偏离轴线,这是双面转子实际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必须通过转动时的振动测量并且至少在两个平面上安放校正质量才能消除。这个过程称为“双面平衡”。 §-2 平衡校正原理 为了确定待平衡转子校正质量的大小和位置,现场动平衡情况下,利用安放试探质量的方法,临时性地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测量由此引起的振动幅值和相位的变化,由试探质量的影响效果确定出真正需要的校正质量的大小和安放位置。 轴承上任意一点都以与转速相同的频率,周期性地经历转子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所以,在振动信号频谱上,不平衡表现在转动频率处振动信号增大。一般在转子轴承外壳上安置一个振动传感器,测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转频处的振动信号正比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作用力。为了测量相位及转频,还要使用转速传感器。本仪器使用激光光电转速传感器,以反光条位置作为振动信号相位参考点,从而确定出转子的不平衡角度。综上所述,利用不平衡振动的幅值和相位可分别确定平衡校正力矩和相对于试重质心位置的校正角度。校正半径选定后,即可依校正力矩和角度计算出校正质量的大小和安置位置。 §-3 平衡步骤 1、平衡前提 (1)确定转子为刚性转子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任务书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 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 实验内容 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 三、 实验原理 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 S R )和一个 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 c i c m S m M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 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r 1、r 2(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θ1、θ2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m 1、m 2的重块(称校正质量)。如能使两质量m 1和m 2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m 1r 1ω2和m 2r 2ω2,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 (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V ψ∠=V 和22020V ψ∠=V ,其中V 10和V 20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

自平衡试验报告

(CMA章) ※※※※※※※※※※※工程 桩基自平衡试验报告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总页数:※(含此页) 报告编号:※ 合同编号:※ (报告专用章) ※※※※※※※※※※检测站 ※年※月※日

※※※※※※※※※※工程 ※※※桩自平衡试验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人员:※※※(1234) (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 (上岗证号) 校核: (上岗证号) 审核: (上岗证号) 技术负责人: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无效; 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20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报告专用章) ????? ※年※月※日 ??地址:邮政编码: ??电话:联系人:

一、工程概况 表1

二、试桩位置选择及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和补勘资料显示的地质情况,拟定在35-4#桩和36-3#桩进行试桩试验,2根试桩均按端承桩设计。35-4#桩桩位对应的钻孔编号为BJ35-4,36-6#桩桩位对应的钻孔编号为BJ36-3,2根试桩桩位处地质钻孔参数如下表1.1、表1.2所示。 表1.1 试桩(35-4#)桩位处钻孔地质参数表 表1.2 试桩(36-3#)桩位处钻孔地质参数表

二、试验目的及参考依据 (1)试验目的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施工的顺利进行,主要对桩基在各类土层中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桩基竖向位移、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成桩工艺等进行试验和验证,其主要目的为: 1) 2根试桩设计承载力为8500kN,验证基桩的承载力; 2) 实测桩侧土分层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侧阻及端阻的分担情况; 3) 实测桩身轴力、摩阻力分布; 4) 确定桩基沉降及桩身弹塑性变形; (2)试验参考依据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3)《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 738-2009); 4) 肇花高速公路北江特大桥35-4#、36-3#钻孔地质资料;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三、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试验原理 自平衡测试法是利用试桩自身反力平衡的原则,在桩端附近或桩身某截面处预先埋设单层(或多层)荷载箱,加载时荷载箱以下将产生端阻和向上的侧阻以抵抗向下的位移,同时荷载箱以上将产生向下的侧阻以抵抗向上的位移,上下桩段的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达到试桩自身反力平衡加载的目的。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的增加,荷载箱伸长,上下桩段产生弹(塑)性变形,从而促使桩侧和桩端阻力逐步发挥。荷载箱施加的压力可通过预先标定的油泵压力表测得,荷载箱顶底板的位移可通过预先设置的位移棒(或位移丝),在桩顶(或工作平台)附近用位移传感器测得。由此可测得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