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 综述

果胶 综述
果胶 综述

This article was downloaded b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ibraries, Twin Cities]

On: 14 July 2014, At: 08:34

Publisher: Taylor & Francis

Informa Ltd Registered in England and Wales Registered Number: 1072954 Registered office: Mortimer House, 37-41 Mortimer Street, London W1T 3JH, UK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Publication details, including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and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5404547.html,/loi/bfsn20

Chemistry and uses of pectin — A review

Beli R. Thakur a , Rakesh K. Singh a , Avtar K. Handa b & Dr. M. A. Rao c

a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 Purdue University , 1160‐Smith Hall, West Lafayette, IN,

47906

b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 Purdue University , 1165‐Horticulture Building, West

Lafayette, IN, 47906

c Department of Foo

d Science, Agricultur

e Experiment Station , Cornell University , Geneva,

NY, 14456–0462

Published online: 29 Sep 2009.

PLEASE SCROLL DOWN FOR ARTICLE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D o w n l o a d e d b y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n e s o t a L i b r a r i e s , T w i n C i t i e s ] a t 08:34 14 J u l y 2014

果胶综述43158

柑橘果皮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和评价的综述 摘要:文中介绍了以柑橘皮为原料制取果胶、提取色素以及将果胶制成果胶软 糖三大部分。制取果胶部分主要介绍了制取果胶的几种方法(着重介绍了酸提取法);提取色素部分主要介绍了色素的提取步骤;制取果胶软糖部分主要介绍了果胶软糖的配方;介绍了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写了对果胶提取技术的发展及果胶应用前景的展望。 关键字:果胶柑橘皮柑橘皮色素提取果胶软糖 引言: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很大,每年柑橘产量有1 000万多吨。柑橘不但果肉酸 甜可口柑橘皮中也含有大量的功能性物质,如香精油、果胶、类胡萝卜素、橙皮苷、柠檬苦素、柑橘纤维等等,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柑橘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和经济的双重损失。利用柑橘皮提取果胶是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方法 正文 一、原料及产物简介 (一)柑橘皮:果皮中含有大量的功能性物质,如香精、果胶、类胡萝卜素、橙皮苷、柠檬苦素等等。 柑橘皮的价值:柑橘皮具有很大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柑橘皮所含营养丰富,尤其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P和挥发油;柑橘皮入 药以陈为佳,故又名陈皮,陈皮具有味辛、苦、温,具有理气健胃、 燥湿化痰之功。 (二)果胶简介: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是细胞壁的一个重要组份。它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稍带酸味。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以被 甲基部分的酯化,并且以金属离子桥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 离羧基相连接。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溶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被破坏, 即可得到可溶性果胶。在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果胶来源: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不同的蔬菜水果口感有区别主要是由它们含有的果胶含量以及果胶分子的差异决定的。柑橘、柠檬、 柚子等果皮中约含30%果胶,是果胶的最丰富来源。 果胶的作用: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以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纺织行业。在食品工业中 被用作胶冻稳定剂和增稠剂;在医药上用来制造止血剂、血浆代用品等; 在轻工业中还可以用来制造化妆品及代替琼脂做部分微生物的培养基, 应用分厂广泛。 (三)柑橘皮色素:橘皮色素是柠檬烯与类胡萝卜素的混合物,还富含维生素E 稀有元素硒。棕红色又浓郁的柑橘香味。 柑橘皮色素用途:良好的食物着色剂。 (四)果胶软糖:果胶软糖具有质地柔软、结构细腻、口感爽快、货架期长等优点;另外,果胶软糖比淀粉软糖容易生产,生产周期也短。所以目前世界上软质

果胶的制备综述

果胶的制备综述 果胶的制备,一个简单的实验,实验中简单的原理:以稀酸水解果胶,使其羧甲酯化程度降低而溶于水中,再用酒精沉淀提取果胶,简单的操作:称取、捣碎、除色素、提取、调pH、酒精沉淀、浓缩、干燥,简单的现象:酒精中沉淀出一团团胶凝状固体,一切都很简单,却折射出一个悲催的事实,一个等待研发的领域。 事实一:果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是白色或淡黄色的非晶形粉末,无味易溶于水,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一般以原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皮以及根、茎、叶等组织之中。商品化果胶有液体果胶和果胶粉,果胶的色泽从乳白色到淡黄褐色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各不相同。根据酯化度,果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后者包括酰胺果胶。果胶用途广,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稳定和胶凝作用,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之一,是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根据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包括果胶在内的食物纤维还具有防止肠癌和增强抗癌力,预防糖尿病,防止肥胖病以及抑制肠内致病菌的繁殖等功效。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果浆、果冻、糖果、婴儿食品、冰淇淋和果汁的稳定剂及蛋黄乳化剂和增稠剂,如在柑桔饮料中添加低甲氧基果胶和钙,可以使饮料保持长期稳定的混浊;在固形物含量低的凝胶食品中加入果胶后可提高凝胶强度;在医药工业中,果胶是铅、汞和钴等金属中毒的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等并可作为轻泻剂,代血浆、止血剂原料,并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胆固醇,及延长抗菌素的作用等生理功能;在纺织工业中可代替淀粉作润滑剂,而不需要其它辅助剂在电子工业中可作清洗剂;在石油钻探中可作油水乳化剂等。 由于用途广泛,果胶早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果胶的需求量相当大。 目前,果胶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很好,20世纪末每年果胶的世界贸易量约为30000吨,占总食品胶贸易量30万吨的10%左右,年增长率约为4%~5%。国内目前每年所生产的果胶约两三千吨,质量比丹麦哥本哈根的差一些,数量也较少,因此仍有部分需要进口。总体来说,果胶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有些单位虽开始进行果胶的研制生产,但质量和数量方面都不理想,仍需进口。所以利用我国大量的食品工业再生资源(如柑橘皮、苹果渣)规模生产高质量的果胶,对于发展我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果胶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这可以从以下三点看出。 一、果胶作为生产果酱、果冻之类产品的胶凝剂,有其无可取代的优良口感。各种低酯果胶和酰胺化果胶等系列化果胶,在满足人们对低糖、低热量、低甜度食品的要求方面相当出色。二、果胶因其耐酸性等特性,使其主要用途发生了变化,改为主要供作巧克力饮料和酸性乳饮料的稳定剂,如日本1984年用作酸性饮料的果胶量约占总量的30%,至1994年增至约60%,到20世纪90年代末,所占比例更高。随着钙反应果胶的开发,果胶在酸性蛋白类饮料中的耗用量必将大幅度增加。三、脂肪替代品在西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正以年递增率25%的速度增长。可以用作代脂的产品虽然不少,由果胶所制得的脂肪仿制品也因其独特口感而受到重视,如用于无脂肪冰淇淋中,具有稀奶油的口感、质地和

果胶应用综述课件资料

果胶的结构、性质与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果胶的结构、性质及应用,重点是果胶在食品,饮料,果酱,医药中的应用。 关键词果胶;果胶的应用 果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和细胞中间片层的杂多糖[1],1824 年法国药剂师Bracennot 首次从胡萝卜提取得到,并将其命名为“pectin”[2]。果胶主要是一类以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Acids,D-Gal-A)由α-1,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酸性杂多糖,除D-Gal-A 外,还含有L-鼠李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等中性糖,此外还含有D-甘露糖、L-岩藻糖等多达12 种的单糖,不过这些单糖在果胶中的含量很少[3-4]。果胶类多糖的分子量介于10000~400000之间,WPilnik研究发现,果胶主链由α—D一半乳糖醛酸基(GalpA)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含有半乳糖醛酸外还含有20%的中性糖组分,他形象地把其描述为重复的聚半乳糖醛酸为主的“光滑区”和以鼠李糖和其他中性多糖为主的“多毛区”[5]。光滑区是由α—D一半乳糖醛酸基组成的均聚半乳糖醛酸(homogalacturonan,HGA),多毛区是由支链α—L一鼠李半乳糖醛酸(rhamnogalacturonan,RG)组成。 果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6] 果胶一般按其酯化度的不同分为两类:高酯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s,HMP)和低酯果胶(Low Methoxyl Pectins,LMP),其主要区别在于分子结构中羧基被甲氧基取代的程度不同。甲氧基取代的程度不同由酯化度(Degree of Esterification)和甲氧基含量(Degree of Methoxylation,DM)来描述。一般晚来,DE大于50%或者DM在7.0%~16.30%之间为HMP;DE小于50%或者DM 小于7.0%为LMP。

果胶提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综述

果胶的提取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果胶的结构、性质、作用、提取的方法和发展前景,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果胶;提取;前景 引言: 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物质,它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稍带酸味,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层,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在食品上作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香增效剂,并可用于化妆品,对保护皮肤,防止紫外线辐射,冶疗创口,美容养颜都存一定的作用。因而果胶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果胶的性质及来源 果胶(Pectin)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其主要成分是部分甲酯化的a(l,4)一D一聚半乳糖醛酸。残留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或形成铵、钾钠和钙等盐。 不同的蔬菜,水果口感有区别,主要是由它们含有的果胶含量以及果胶分子的差异决定的。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约含30%果胶,是果胶的最丰富来源。 二、果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果胶作为胶凝剂广泛用于生产果酱、果冻、果脯、蜜饯、软糖、焙烤食品与饮料中,还可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添加于果汁、乳制品中。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果胶在各领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我国每年消耗果胶3000 吨以上,进口果胶约占80%,由于进口果胶的价格高于国产果胶,国产果胶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的期盼,因此大力开发果胶生产新工艺,利用我国丰富的果胶资源,生产出优质果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已显得极为迫切。

果胶生产工艺主要分预处理、提取、浓缩、沉淀、干燥等5 个步骤,其关键步骤为提取和沉淀。目前国内果胶生产多采用传统方法。提取过程主要采用酸提取法,辅之于微波、超声波处理等辅助手段提取。沉淀方法主要是醇沉法和盐析法。整个工艺方法的缺点是乙醇使用量大,其中醇沉法工艺生产1 吨果胶需消耗7 吨乙醇;盐析法可使乙醇用量下降至4 吨,但生产成本仍较高,且产品产量低,沉淀性状不好, 灰分含量高,溶解性差,工艺条件也较难控制。 三、果胶提取新型方法的研究 (一)甘薯果胶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前,我国甘薯加工主要集中在提取淀粉,制作粉丝、粉条等粗加工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渣。鲜薯渣中含水量高达80%,不易贮存、运输,腐败变质后产生恶臭,如果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国外多以柑橘皮、柠檬皮渣、苹果皮渣等为原料生产果胶,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主要从柑橘皮渣、苹果渣中提取和生产果胶,但尚未有从具有高果胶含量的甘薯渣中提取和生产果胶的报道。资料表明,甘薯渣中至少有20%~30% 的果胶物质。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我国果胶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丰富甘薯渣资源的现状,以简化果胶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对甘薯果胶[1]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和讨论,以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二)酶法制备低甲氧基果胶的工艺研究 果胶是一种植物多糖, 其基本组成是部分甲酯化的半乳糖醛酸, 通常按甲氧基含量分为两大类: 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高甲氧基果胶和低于7%的低甲氧基果胶。 工业化高甲氧基果胶[1]生产原料主要是柑桔和苹果的皮渣, 低甲氧基果胶[1]的生产是由高甲氧基果胶在一定条件下脱酯得到。果胶的用途很广, 70%用作食品添加剂, 两类果胶的最大区别在于胶凝机理不同。 高甲氧基果胶只能在可溶性固形物高于55%和狭小的pH 范围( 3.0 左右) 才能胶凝, 主要用于高糖食品的生产。低甲氧基果胶只需较低的糖浓度甚至无糖条件下, 就能在Ca2+或其它二价阳离子体系中形成凝胶。为满足肥胖和糖尿病人等的需要, 可制成低热量的食品, 这使低甲氧基果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只有高甲氧基果胶的生产技术,低甲氧基果胶加工技术尚不成熟,

综述(1)-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的功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综述 摘要 作为聚合物之一的聚苯乙烯的应用范围很广,其衍生物种类繁多,聚苯乙烯可用于合成不同的功能聚合物,不同的功能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合成方法和不同的功能应用,本综述就聚苯乙烯的不同功能聚合物的普遍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和意义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聚苯乙烯衍生物制备方法应用概述 (一)侧链带8-羟基喹啉的聚苯乙烯 1.侧链带8-羟基喹啉的聚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以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为亲核取代试剂,通过盖布瑞尔反应(Gabrielaction),将氯甲基聚苯乙烯(CMPS)转变为氨甲基聚苯乙烯。 首先研究了采用相转移化体系并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氨甲基聚苯乙烯的前驱体—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聚苯乙烯的过程。相转移催化剂将邻苯二甲酰亚胺负离子从水相中转移至油相,与氯甲基聚苯乙烯亲核取代,顺利地将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上的氯甲基转变成了甲基化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生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聚苯乙烯(PIPS)。 在通过相转移催化制备PIPS的基础上,采用胶束催化体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了PIPS的水解反应,将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聚苯乙烯转变为氨甲基聚苯乙烯(AMPS)。

最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使氨甲基聚苯乙烯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进行均相反应,成功地制备了侧链带8-羟基喹啉的聚苯乙烯(PS8q),AMPS转化率达78%,即实现了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化。 2 侧链带8-羟基喹啉的聚苯乙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所有7种羟基喹啉中,8-羟基喹啉是唯一可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的物质[1],长期以来,它在医药工业、农业以及分析测试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如在分析化学领域,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螯合剂、萃取剂和金属离子指示剂,可用于溶剂萃取、吸光度分析[3]、荧光分析等[4]。基于8-羟基喹啉出色的螯合性能、尤其是其对过渡金属离子和重金属离子所具有的特殊优越的螯合性能,促使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去研究它的高分子化方法以便更好的利用其螯合性能。8-羟基喹啉高分子化产物在有机电致发光,螯合树脂等众多科技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 1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吸水倍率的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和以丙烯酸钠为主的多元共聚吸水树脂。将制备的吸水树脂与苯乙烯、表面活性剂(Span-80)组成聚合体系,用过氧化苯甲酞引发进行原位共混聚合,制得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同时,采用“两步法”发泡工艺,制取崩解型聚苯乙烯的泡沫制品。 对于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而言,随着分散剂Span-80含

果胶的制备【果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果胶的制备【果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 y 综述 果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周倩, 何小维, 罗志刚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介绍了果胶的理化性质, 并结合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果胶制备的各种方法以及优缺点、果胶的应用和展望。探讨开发出合理的生产工艺,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果胶资源, 实现其 合理开发利用, 必将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果胶, 提取, 应用

Ab s tra c t:The p hys ic a l a nd c hem ic a l p rop e rti e s of p e c ti n w a s i n trod uc e d 1The a d va n ta g e s a nd d i s a d va n ta g e s of the va rious m e thod s fo r p rep a ra tion of p e c tin, the p e c tin ap p li c a tion a nd p rosp e c ts a re s umm a rize d b a s e d on the re s e a rc he s hom e a nd a b roa d Em p o l d e r ra ti ona l p rod uc ing te c hno l og y to m a d e us e of s uffi c i e n t p e c tin re s ou rc e re a s ona b l y, the n the re w ill b e p os iti ve e c onom ic e ffe c t 1

果胶的提取制备现状与展望

摘要: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 由α- 1, 4糖苷键联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中性糖聚合而成, 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果胶需求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呈高速增长趋势【4】。大力开展果胶的研究与开发, 探索提高果胶产量和质量的新方法和新资源, 不仅能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广泛地应用优质果胶提供理论依据, 而且将推动国产果胶生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果胶的化学结构及提取用原料,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系统综述了果胶的提取、脱色、沉淀和干燥的方法【1-7】。 关键词: 果胶;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展望 1 前言 果胶(Pectin)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它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其主要成分是部分甲酯化的a(l,4)一D一聚半乳糖醛酸。残留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或形成铵、钾钠和钙等盐。我国果胶资源丰富,柑桔皮甜菜压粕、苹果皮渣,柠檬皮渣、向日葵盘等均含有大量果胶【4】。已成为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主要原料。目前国内以柑桔皮为主要原料生产果胶。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稳定和胶凝作用, 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 由于果胶具有抗菌、止血、消肿、解毒、降血脂、抗辐射等作用, 还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近年来, 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2 目前果胶的制备的现状 2.1果胶的提取 果胶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2种, 非水溶性果胶可溶于六偏磷酸钠溶液或无机酸溶液。天然果胶中的原果胶不溶于水, 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作用下水解成水溶性果胶。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提取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1-7】。 2.1.1酸提取法 水解酸的种类很多,生产中多用盐酸。传统的无机酸提取法是:将洗净、除杂预处理好的果皮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亚硫酸、硝酸、磷酸等) 调节一定pH值,加热90~95 ℃并不断搅拌,恒温50~60 min ,然后将果胶提取液离心,分离,过滤除杂(提取用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 ,得到果胶澄清液。该法的缺点是果胶分子在提取过程中会局部水解,反应条件也复杂,过滤时速度较慢, 生产周期长, 效率低【1】。据文献报导,在上述无机酸中亚硫酸的效果最好。目前酸提取法正在朝着混和酸提取法的方向发展 2.1.2离子交换树脂法 果胶类物质与细胞壁半纤维素等共价键结合, 通过次级键与细胞壁其他多聚体通过次级键结合。多价阳离子特别是钙离子存在时, 阳离子键合引起低酯果胶类物质的不溶性, 降低了高酯果胶的浸胀性。所以单纯酸法提取不能完全解除 果皮中多价阳离子及其他杂质对果胶的束缚。该法的工艺流程是:将处理过的柑桔皮脱水后粉碎,再与离子交换树脂和水制成浓浆液(原料一般先与30~50 倍左右水混和,加入一定的离

果胶实验报告

果胶的制备综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水浴、烘箱、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纱布、尼龙布(100目)、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原料与试剂:柑橘皮(新鲜)20g、95%乙醇、无水乙醇、0.2 mol/L盐酸溶液、 6 mol/L氨水、活性炭、水 四、操作步骤 1.原料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防止果胶分解。用纱布过滤,取出柑桔皮,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然后在250ml的烧杯中用5O℃~60℃热水漂洗,(每次漂洗后必须把果皮用纱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至无色,果皮无异味。 2.酸水解提取 利用原果胶在高温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而变为水溶性果胶的性质,将预处理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0.2 mol/L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pH 2.0~2.5之间。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4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尼龙布(100目)的布氏漏斗抽滤,滤渣用清水洗涤,直到水不粘稠为止,合并滤液及洗涤液后得到水溶性果胶提取液。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果胶的定义及概念 1825年,法国人Bracennot首次从胡萝卜肉根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能够形成凝胶,他将提取物质命名为“Pectin”,中文译为“果胶”。果胶是一种在所有较高等植物中都能发现的结构性多糖,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如果冻、果酱、酸乳、酒类、糖果等。规模性工业生产中常用柑橘皮、苹果渣作为生产果胶的原料,它们是果汁生产的副产品。 自从第一次提取出果胶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其的性质、结构、功能与应用的研究。目前,果胶因具有良好的凝胶、增稠、稳定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水果中提取果胶

果胶粉末 2.果胶的结构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长期以来,人们都以果胶的结构进行了不懈的研究。研究表明,果胶主要是通过α一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其它中性糖相连结的长链聚合物[1],主要成分是D—半乳糖醛酸(D—galactuonicaid),其中部分半乳糖醛酸被甲醇酯化,此外,果胶还含有一些非糖成分如甲醇、乙酸和阿魏酸[2]。果胶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18万之间,其部分分子式如下: 果胶的结构由主链和侧链两部分组成:主链是长而连续的,平滑的α一1,4—连续的D—半乳糖醛酸聚糖单元的直链形成的髙聚半乳糖醛酸(homogalacturonnan,HG)部分,侧链是由短的呈毛发状的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rhammogalacturonan,RG)部分构成的。复杂的中性糖侧链连在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上[3]。化学结构式如下: 3.果胶的分类及其性能 酯化度是果胶分类的最基本指标,也是与果胶的各种应用性质密切相关的指标,比如胶凝性、增稠性、蛋白稳定性等。所以,只要一提到果胶,我们必须要讲到果胶的酯化度。

果胶 综述

This article was downloaded b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ibraries, Twin Cities] On: 14 July 2014, At: 08:34 Publisher: Taylor & Francis Informa Ltd Registered in England and Wales Registered Number: 1072954 Registered office: Mortimer House, 37-41 Mortimer Street, London W1T 3JH, UK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Publication details, including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and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5404547.html,/loi/bfsn20 Chemistry and uses of pectin — A review Beli R. Thakur a , Rakesh K. Singh a , Avtar K. Handa b & Dr. M. A. Rao c a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 Purdue University , 1160‐Smith Hall, West Lafayette, IN, 47906 b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 Purdue University , 1165‐Horticulture Building, West Lafayette, IN, 47906 c Department of Foo d Science, Agricultur e Experiment Station , Cornell University , Geneva, NY, 14456–0462 Published online: 29 Sep 2009. PLEASE SCROLL DOWN FOR ARTICLE

果胶提取工艺

果皮中提取果胶方法探讨综述 摘要:由于时间不允许,没做到实验,不过先从理论探讨一下各方法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对酸解法工艺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果胶、提取方法、工艺 Abstract: due to the time did not permit, didn't do the experiment, but first discuss the method from the theory from the extraction of the peel pectin, the acid solution process for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Keywords: pectin and extraction method, process 果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之中, 主要形成细胞壁的中层, 起组织硬化和保持水分的作用。由于酸和果胶酶的存在, 它的含量随果实的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 果胶是以α一1,4 糖苷键键合的D一半乳糖醛酸为基本结构的多糖类物质, 分子量为10000到400000。一般地, 一个果胶分子由几百到1000 多个半乳糖醛酸残基组成, 平均分子量在50000到220000之间[1]。 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之一, 果胶具有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等功效, 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轻泻剂、止血剂、毒性金属解毒剂、血浆代用品等, 另外, 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乳化稳定作用, 被广泛地用于果冻、果酱、婴儿食品、冰淇淋及果汁的生产中。FAO/WHO 规定, 果胶作为食品添加剂, 其添加量不受限制。 果胶提取方法: 酸萃取法传统的无机酸提取法是将洗净、除杂预处理后的果皮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亚硫酸、硝酸、磷酸等)调节一定pH值,加热90~ 95℃并不断搅拌, 恒温50~ 60min,然后将果胶提取液离心、分离、过滤除杂(提取用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得到果胶澄清液。该法的缺点是果胶分子在提取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水解,反应条件也较复杂,过滤时速度较慢,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徐伟玥等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酸解法提取胡萝卜果胶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其最优工艺条件为: 料液比1B30, 提取时间90m in, 提取温度95e , 所得胡萝卜果胶提取率为15. 64% [2]。夏红等以0.2mol/L的盐酸溶液萃取香蕉皮中的果胶,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液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液用量是原料的2倍、萃取时间为1.5h、萃取温度为85℃时,果胶的提取率相对较高[3]。 碱萃取法生产中常用的碱法脱酯速度很快,但果胶在碱法脱酯过程中,除了分子中的甲氧基含量减少外,还发产生果胶分子解聚,即β-消去反应。β-消去反应可导致果胶分子量、粘度和胶凝能力下降。果胶的脱酯反应和β-消去反应往往同时发生,但反应条件不同时,两者的反应速度不同;这2种化学反应属于竞争性反应: 前者使果胶中甲氧基含量降低,而后者必须在甲氧基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两者相互竞争甲氧基,脱酯反应进行一定阶段后,由于甲氧基含量的减少,2种化学反应速度均降低。雷激等以商品柑橘高酯果胶为原料,重点探讨了低温碱法脱酯对果胶质量的影响(以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DE值)、特性粘度等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低温下(5℃)碱法脱酯可将影响果胶品质的β-消去反应控制在较小程度,所得产品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其特性粘度。柑橘高酯果胶碱法脱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1.果胶的定义及概念1825年,法国人Bracennot首次从胡萝卜肉根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能够形成凝胶,他将提取物质命名为“Pectin”,中文译为“果胶”。果胶是一种在所有较高等植物中都能发现的结构性多糖,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如果冻、果酱、酸乳、酒类、糖果等。规模性工业生产中常用柑橘皮、苹果渣作为生产果胶的原料,它们是果汁生产的副产品。自从第一次提取出果胶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其的性质、结构、功能与应用的研究。目前,果胶因具有良好的凝胶、增稠、稳定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水果中提取果胶果胶粉末 2.果胶的结构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长期以来,人们都以果胶的结构进行了不懈的研究。研究表明,果胶主要是通过α一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其它中性糖相连结的长链聚合物[1],主要成分是D—半乳糖醛酸(D—galactuonicaid),其中部分半乳糖醛酸被甲醇酯化,此外,果胶还含有一些非糖成分如甲醇、乙酸和阿魏酸[2]。果胶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18万之间,其部分分子式如下:果胶的结构主链和侧链两部分组成:主链是长而连续的,平滑的α一1,4—连续的D—半乳糖醛酸聚糖单元的直链形成的髙聚半乳糖醛酸部分,側链是短的呈毛发状的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部分构成的。复杂的中性糖侧链连在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上[3]。化学结构式如下: 3.果胶的分类及其性能酯化度是果胶分类的最基本指标,也是与果胶的各种应用性

食品增稠剂综述报告

食品增稠剂综述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091130012陈杨帆 摘要:本文先对食品增稠剂进行概述,从其分类、理化性质、用途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增稠剂这种重要食品添加剂。然后详细介绍了四种具体的食品增稠剂,着重介绍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关键字:食品增稠剂 引言:我们常常在酸奶的配料表上看到“卡拉胶或明胶”等字样,其实这两种物质都属于食品增稠剂。食品增稠剂通常是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花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1] 通过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增稠剂可以起到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食品的口感等多方面作用。食品增稠剂已经成为食品添加剂中重要的一类。 (一)食品增稠剂概述1.1食品增稠剂通常是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花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而食品增稠剂不单单只有增稠的作用,它是一类食品添加剂的总称,这类食品添加剂可以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持水 剂、黏着剂、悬浮剂、晶体阻碍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1] 。

在食品中需要添加的食品增稠剂其量甚微,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又经济地改善食品体系的稳定性。其化学成分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除明胶是氨基酸构成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1]。 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四类。 1.2.1由植物渗出液制取的增稠剂 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普她平躺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的分子链中,穿插一定数量的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常以羟基盖、镁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儿不以自由羧基的形式存在。阿拉伯胶、田菁胶均属于此类增稠剂[1]。 1.2.2由植物种子、海藻制取的增稠剂 由陆地、海洋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相似于植物受刺激后的渗出液。它们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处理而制得的,这些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其分子结构复杂。瓜尔胶、卡拉胶、海藻酸等属于此类[1]。 1.2.3由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的增稠剂 这类增稠剂是从动物的皮、骨、筋、乳等原料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胶、酪蛋白等属于此类[1]。

果胶综述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生物一班 学生姓名:学号: 2007 年 3 月18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桔皮果胶的提取研究 一、概况 柑桔为芸香科植物,其果皮在医学上称陈皮。桔皮中含有精油、果胶、色素、橙皮甙等化学物质。桔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烯、柠檬醛类,可用作食品及化妆品着香剂;桔色素主要成分为类胡萝素,一种重要的天然食用色素.可应用于饮料和固体食品的着色;果胶是多糖衍生物,主要成分是 D一半乳糖醛酸 (D—galactuonic acid),分子量在 3~18万之间。可用作食品的增稠稳定剂,还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橙皮甙是橙皮素的芸香糖苷,具有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降低血管脆性、缩短出血时间等作用。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如橙皮苷、新橙皮苷、桔皮素、川陈皮素、二氢川陈皮等。柑桔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镇痛,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抗氧化、抗癌作用,可用来制药。桔皮黄酮类化合物物质还可作食品添加剂[1]。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柑桔生产国之一,1997年中国柑桔种植面积为1962万亩,产量达到1010.2万吨,1999年为1078.71万吨,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三。而柑桔在加工生产桔汁或生鲜食用时,约产生40%~50%的皮渣,然而这些皮渣中均含有许多有用的成分。每年在中国将有120万吨左右的柑桔果皮产生,这些柑桔果皮除极微量地用于中成药配方之外,几乎99%的柑桔皮都被作为废料丢弃了[2],但桔皮中的果胶含量约为25%,且还含有丰富的香精油、色素、橙皮甙等。桔皮可提取抗氧化剂、桔色素、果胶、香精油,生产有机肥料、沼气或制备水处理吸附剂等深加工产品,对提高柑桔加工厂的经济效益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都是十分有利的[3]。 特别是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研究与加工行业的重视。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近2万t其中美国就高达4500t,据有关专家预计果胶的需求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消耗1500t以上,其中从国外进口约占 80%,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其需求量仍呈高速增长趋势。果胶主要生产国有丹麦、英国、美国、以色列、法国等,亚洲国家产量极少,特别是消费量约占世界产量 10%的日本因无生产厂家,完全依靠进口。在我国由于进口果胶价格远高于国产果胶,国产果胶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的期盼,因此大力开

果胶酶的应用及前景

果胶酶在果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果胶酶普遍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是分解果胶类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在果蔬加工、饲料、纺织和造纸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果胶酶在果蔬饮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果胶的组成和结构,论述了果胶酶的分类、作用机制及酶活测定方法, 讨论了果胶酶在果蔬汁的出汁率、澄清、超滤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果胶酶在果蔬饮料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果胶酶果品加工果品应用前景展望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因此果品成了人们餐上的必备品了,每天消耗大量的水果等,我国是果品生产大国,然而由于受到果品本身的特点,果品容易腐蚀,变质等等原因,为了充分的利用我国的果品资源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果品工业,促进果品工业的发展,只是依赖设备的更新是不够的,还要有新的生产方法,新的途径,这就不得不提到酶了,酶在果品的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酶发酵,用酶讲解等等,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酶工程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用的酶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大。本文只针对果胶酶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固定化研究加以综述。 1、果胶酶(pectinase)的简单介绍 1果胶酶的由来 果胶酶是由黑曲霉经发酵精制得到的,外观呈浅黄色粉末状。是分解果胶的一个多酶复合物,通常包括原果胶酶、果胶甲酯水解酶、果胶酸酶。通过它们的联合作用使果胶质得以完全分解。天然的果胶质在原果胶酶作用下,转化成水可溶性的果胶;果胶被果胶甲酯水解酶催化去掉甲酯基团,生成果胶酸;果胶酸经果胶酸水解酶类和果胶酸裂合酶类降解生成半乳糖醛酸。一般的作用PH2.5-6.0,最适PH3.5。一般作用温度在15-55℃之间,最适作用温度50℃。 2、果胶酶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果胶酶可以被分为3种类型:①原果胶酶: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高聚合体果胶;②果胶酯酶:脱去果胶中的甲氧基基团,促使果胶的脱甲酯作用;③解聚酶:促使果胶中D-半乳糖醛酸的α-1,4糖苷键的裂解。近来人们提出了更详细分类方法为[3]:原果胶酶(protopectinases)、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s)、裂解酶(pectin lyases)、果胶酯酶(Pectinesterase)。 2,1 原果胶酶 Briton等人把能够促使原果胶溶解的酶命名为原果胶酶。根据其作用机理分为两种类型:A型原果胶酶与B型原果胶酶。前者主要作用于原果胶的内部的多聚半乳糖醛酸区域。而后者主要作用于外部的连接聚半乳糖醛酸链和细胞壁组分的多糖链。

果胶的详细说明

果胶的详细说明 果胶(Pectin)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它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其主要成分是部分甲酯化的a(l,4)一D一聚半乳糖醛酸。残留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或形成按、钾钠和钙等盐。 果胶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层,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不同的蔬菜,水果口感有区别,主要是由它们含有的果胶含量已经果胶分子的差异决定的。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约含30%果胶,是果胶的最丰富来源。按果胶的组成可有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种类型:同质多糖型果胶如D-半乳聚糖、L-阿拉伯聚糖和D-半乳糖醛酸聚糖等;杂多糖果胶最常见,是由半乳糖醛酸聚糖、半乳聚糖和阿拉伯聚糖以不同比例组成,通常称为果胶酸。不同来源的果胶,其比例也各有差异。部分甲酯化的果胶酸称为果胶酯酸。天然果胶中约20%~60%的羧基被酯化,分子量为2万~4万。果胶的粗品为略带黄色的白色粉状物,溶于20份水中,形成粘稠的无味溶液,带负电。果胶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适量的果胶能使冰淇淋、果酱和果汁凝胶化。 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纺织行业。柚果皮富含果胶,其含量达6%左右,是制取果胶的理想原料。果胶分果胶液、果胶粉和低甲氧基果胶三种,其中尤以果胶粉的应用最为普遍。现介绍从柚皮中制取果胶粉和低甲氧基果胶的加工技术。 (一)果胶粉制作工艺流程是:原料→预处理→抽提→脱色→浓缩→干燥→成品。 果胶1.原料及其处理鲜果皮或干燥保存的柚皮均可作为原料。鲜果皮应及时处理,以免原料中产生果胶酶类水解作用,使果胶产量或胶凝度下降。先将果皮搅碎至粒径2~3mm,置于蒸汽或沸水中处理5~8min,以钝化果胶酶活性。杀酶后的原料再在水中清泡30min,并加热到90℃5min,压去汁液,用清水漂洗

果胶的提取

果胶的提取 食科101班朱艳青 一、关于原料 有工业开发价值的原料多为柑橘类及苹果渣等,而目前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已应用于生产,国内规模较大以柑橘皮为原料生产果胶的厂家有衢州果胶有限公司和上饶富达果胶有限公司。以苹果废渣为原料生产果胶的烟台安德利果胶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年产2000t 标准化食品果胶的生产线[1],因此关于原料的选取,我的想法如下: 1、继续选择柑橘皮或苹果渣为研究对象,重点放在提取工艺的优化与所提取果胶性质的研究上,因为目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 2、选择其它的原料如酥梨渣(酥梨组织中果胶含量为0.5-0.8﹪,而苹果组织含量为0.5-1.8﹪[2])等,与苹果的研究相比,关于酥梨的研究很少。 3、原料的来源:最好能从一些水果加工厂中获取,若是购买完整的原料,可以做两部分的研究,一是研究干燥,二是利用其皮渣等研究果胶的提取。 二、关于提取的方法 目前关于提取的方法有酸提取、碱提取、酶提取、微生物提取、离子交换等,近年来,微波技术、超声技术等也应用于果胶的提取,目前工业上大多应用的是酸提取法。 关于酸提取 国内研究用的酸一般为盐酸、硫酸、磷酸等,而国外有的文献中提到用硝酸,因为盐酸对不锈钢等设备有更大的腐蚀等,关于这一点目前我还没有确切的想法。 1、关于微波 虽然已有关于微波辅助提取的报道,但是多为在微波作用的同时完成提取的操作,我认为既然微波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速细胞壁的破裂,因此可以考虑,先用微波预处理下,再用传统的酸提取法进行提取,以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及果胶的溶出时间,这样可以大大的缩短酸提取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得率,因为传统的酸提取时间多为1-2小时。 2、关于超声 对于超声技术的扩大即应用于生产,这方面我不是很了解,若是技术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可以与微波做同样的考虑。 3、关于提取方法的一些其它观点 一是缓冻法破碎细胞壁的应用,在网上搜了下这种方法,大多介绍说是应用于细胞壁较为脆弱的破碎,若是按此理解,那么植物细胞壁很难以破碎,因此比使用;而在一些文献中发现(很少),有研究超声与缓冻两种方法对细胞壁的影响的,结果表明缓冻法能够达到更优的效果,而且现在有文献报道,低温玻璃化破碎的技术等,因此,若是要研究这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在苹果渣等提取上将是一种新的应用,而具体的效果,还要在试验中得到证明。二是物理破碎方法的应用如珠磨法等,有利于破碎细胞壁,利于果胶的溶出,而且便于工业化的生产应用。 总之,由于果胶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中,提取果胶应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借助某种方式使果胶释放出来,二是使用某种介质尽可能高效率的溶出果胶。 三、提取果胶的分离纯化 对于提取,分离纯化是其一个瓶颈,而关于提取果胶的分离纯化大多也是在初步阶段,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为提取果胶的更多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将是一个必须得研究方向。

果胶提取综述

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胶提取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果胶的组成,结构,果胶的提取技术,展望了果胶提取的研究方向,旨在对我国果胶的研究与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果胶,结构,提取,工艺,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ecent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ectin extraction,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pectin,structure of pectin,extraction methods and prospects of pectin extraction research intended to benefit ou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ectin。 Key words:pectin,structure,extraction,technology 正文: 果胶 1970年,Vauquelin曾提出在水果中存在一种强凝胶特性物质。1825年,Bracolarlor 首次从胡萝卜中提取出一种水溶性物质,可形成凝胶,于是他将该物质命名为“Pectin”(pectin源于希腊语,有凝固、凝结之意),并用此果胶制成了“人造胶冻”(孙元琳,2004)。果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根、茎、果实的细胞壁内,与植物细胞彼此黏合在一起,尤其在果实和叶中的质量分数较多。不同植物中果胶含量见图1-1. 图1-1 果胶实际上覆盖了许多不同的聚合物,起着粘结细胞的作用,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特别富含果胶物质。果胶是碳水化合物的衍生物,它的基本结构是D一吡喃半乳糖醛酸,以a一1,4糖苷键连接成的长链(如图1-2)。这些化合物在相对分子量,化学构型及中性糖的含量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植物所生成的果胶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果实中所含的果胶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而减少,这主要是果实中的酸和果胶酶的作用所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