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兰花瓣型理论

最新兰花瓣型理论
最新兰花瓣型理论

最新兰花瓣型理论

鉴于中国兰花独特的花姿形态及流传方式,我国在漫长的兰文化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国兰独特的审美文化——国兰瓣型鉴赏方法论。

国兰瓣型理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了吗?笔者考鉴国兰瓣型理论历史文献,其理论的精髓仅散见历史著作中涉及瓣型的若干段落及简洁的文字描述,直至近代也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瓣型理论著作或文章可供参论。这就是我国艺兰界目前仍然处于言传身教或从古人典籍片言只语中心领神会认知方式的原因。

自清以来,自鲍薇省先生提出国兰审美瓣型见解,到嘉靖年间朱克柔先生编著(第一香笔记)时才首次见到[编者按:据杨云先生整理的云南大理(南中幽芳录),明代此书已有兰花瓣型的记载。]有“瓣型八种”的总结,但也只是概念名称的总结,其中首次讨论了有关瓣型鉴赏实质性的内容。其后袁世俊著《兰言述略》进一步产生了国兰瓣型分析的各论,但也不是对我们今天广泛运用的梅、荷、水仙瓣型专门术语系统化的论述,而只是对历史上已认定的国兰名种瓣型特征分析时才涉及。民国12年,余杭“九峰阁”主人吴恩元编撰《兰蕙小史》,兰蕙按瓣型梅、荷、仙、蝶分类的方法首次出现。其中虽然已经有关于瓣型特征的某些定义,但也还没有达到专门对瓣型理论系统总结的水平。我国后世的艺兰家独具慧眼,从浩如烟海的我国兰文化历史典籍中寻觅其艺术见解的真知灼见,悟出了前人关于国兰瓣型审美方法的科学价值,瓣型鉴赏方法才得以在我国艺兰界中广泛的承传。这大约就是我国兰花瓣型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沿革。

透过历史屏障的帷幕观察国兰瓣型理论发生发展的文化历史现象,国兰瓣型理论还只是一个尚在发育中的学术现象。可惜在其后的百多年间,我国兰文化经历了民不聊生的民国战乱时局的摧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安定本可为我国兰文化事业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不幸的是自1958年后政治斗争频繁,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到“文革”时期则达到疯狂程度,民族文化之艺兰事业几乎摧残殆尽,形成了我国兰文化发展历史上空前罕见的二十余年断代的现象。直至1978年,邓小平先生拨乱反正,经历十余年艰苦卓绝奋斗,国事兰事才出现今天一片欣欣向荣气象。近十多年来,全国艺兰家大批涌现,艺兰爱好者遍布全国广大地区,新品种选育层出不穷,我国艺兰界对国兰瓣型理论讨论也比较活跃,对瓣型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多有发挥。

从目前已发表的瓣型理论讨论观点来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98年江浙艺兰家合作著述的《江浙兰蕙》。《江浙兰蕙》是一本专门综合介绍江浙产出兰蕙品种及江浙地方艺兰经验的著作,可贵的是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国兰瓣型理论首次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许

东生先生在《兰花赏培》一书中则进一步推出了国兰瓣型选种的原则性意见。目前艺兰家、艺兰爱好者在国兰赏析时多参考这些流行较广的著作研究国兰鉴赏的方法。

特别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艺兰界对国兰瓣型理论大多持有肯定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也很热烈。如湖北王致田先生质疑《江浙兰蕙》作者提出对兰花棒瓣要求有唯兜唯美之嫌。江浙兰蕙兜瓣春兰较全国其他产兰区而言,花瓣起兜的确比较明显。因此生态特征而形成的地域赏兰习惯是可以理解的。

但捧瓣起兜明显、有白头究竟有何审美意义,《江浙兰蕙》作者在提出原则性要求时没有同时提出合理的实证解释,是为憾事。对国兰捧瓣的要求,已故近代江浙艺兰家王叔平先生有较为客观的论述“捧贵光洁短圆”。对此,笔者较支持王致田先生的质疑,赞成王叔平先生对捧瓣的赏析意见。王致田先生在文章中提到捧瓣起兜是后世加进去的说法不妥。《江浙兰蕙》作者群治学还是严谨的。朱克柔先生《第一香笔记》“梅瓣,必得兜,收厚兼全,方能人品。”已有论及,只存在传承与见识问题,不同观点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就笔者理解,朱克柔先生提出的“兜”字的含意,其实只不过是对任何比较美观花瓣规律性的阐释,朱克柔先生同时提出亦要“收厚兼全”,可见其原意并不强调极端。若按王叔平先生对捧瓣要求的观点,名兰西神梅捧瓣仅见微兜,岂不是暇疵了吧。

关于瓣型理论中兜与白头的观点有深入讨论的必要。凡是花瓣都不是平面的。只存在兜的深浅形态不同。部分兜瓣型春兰因捧瓣雄性化增厚,质感增强,就出现所谓白头。荷瓣型春兰捧瓣一般不是异化而成兜状,自然也就没有白头。《第一香笔记》、《兰言述略》作者都曾提出梅瓣与水仙瓣要求有兜又有白头,《兰言述略》作者则进一步客观指出“五瓣分窠者,有白头为巧种,无白头为…官种?,均是上品”。看来袁世俊先生早已认识到不是异化而自然生成优良捧瓣形态具有同等美学价值。

关于兜字的词意,《词海》载:古时战士头盔。或象形头盔的帽子,或似倒转头盔的口袋,或抄起衣襟当作兜儿装东西。由此可见,古人依据汉字造字原理运用兜字表达兰花花瓣形状时,是指花瓣翻过来能盛载物体为“兜”。而不是近代部分艺兰家诠释的萼瓣、花瓣端缘呈雄性化内侧匀卷成槽状似衣兜外形。其实这里说的只是衣兜人口处槽状形状,深入的衣兜是看不见的。这与古人说的兜已不是一回事了。

章洪刚先生在论及荷瓣兰花时亦提出要求外三瓣紧进起兜能承滴水。章洪刚先生对兜的见解颇符合古人原意。

江浙产部分春兰捧瓣常异化成衣兜外形是客观存在的生态现象,因而演释为一种赏兰习惯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习惯一般不能表达共性,仅能代表一定范围内流传的赏兰个性。若依此定为广泛适用的审美原则就值得商榷了。近代部分艺兰家在春兰梅瓣、水仙瓣选种时特别强调

这种兜的独特形态,甚至强调只要有这种独特的兜态,竹叶瓣也可以称水仙瓣(许东生先生《兰花赏培》,依此立论是否合乎国兰花瓣普遍生态特征规律呢?植物原种梅花,水仙花是没有这种独特花瓣形态的,这似乎有违古人物相瓣型定义原则。基于这种认识的流传,多为专业人士金贵,不太为普通人群欣赏的“硬捧”近年几乎已流于养兰者“时尚”,近年选出的若干川、滇名品兰花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而不能人品,连江浙名兰西神梅前人在命名时已有定论,却为一兜字极端化诠释所累,受到部分艺兰家多年非议,实为憾事。

国兰花瓣要求兜成衣袋入口处槽状形状,舍本而逐本,衣兜槽状的外形与花瓣比较何为美?就审美角度而言,已多少失去了花瓣固有的美学意义了。从这里也许应当认识到江浙历史上艺兰家在苦心孤诣选种江浙春兰捧瓣有优良性状兰花时,是取其短圆而告其形异。就历史观点而言,江浙前辈艺兰家还是多有捧瓣资光洁短圆、软为上之论。若依此比较客观的传统认识立论,瓣型理论中对捧瓣的定义不仅适用于梅瓣、水仙瓣选种实践,典型荷瓣兰花棒瓣也应具备这样的形态特点,且更能适用于全国广大产兰区选种实践。如此国兰瓣型理论才能更广泛地为全国艺兰界接纳、理解。

赏花——仍属视觉艺术范畴,当然是欣赏整体花的艺术形态,若对历来涉及国兰瓣型研究理论资料综合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兰瓣型理论本质上是对整体兰花花瓣的形态以及绽展姿态综合审美的方法论。这里不妨举一例而说明之。

章洪刚先生对荷瓣型花认识有独到的见解:荷瓣花外三瓣短圆,收根放角(必须渐放,有弧度),紧边起兜,主瓣盖帽,捧瓣宽大圆结向内凹进紧裹鼻部只从正面方能看到花芯部,捧舌整合完美,观之圆结。章洪则先生在这里描述的不就是整件形态近似荷花固有的完整兰花绽展姿态吗?

由于历史文献对瓣型理论阐述时常隐于其著作的字里行间,非潜心研究而不能得其要领,颇为令人费解。所谓“瓣型”,极容易被单纯从字面上理解是兰花花瓣形态的类型,因而目前部分艺兰爱好者对兰花花瓣形态注重较多,而常常忽略了对完整花的细心观察、综合分析。

近年来,还有不少艺兰家对国兰花瓣比例还细心地做了一些量化的比较,以探索国兰内在的审美规律。甚至试图规范国兰瓣型花的花瓣比例的硬指标。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已为兰界认同的历史名种瓣型兰花,若以此规范比例品评,显然达不到这些规范意见的要求,但是其审美价值又是以不争的事实存在着。这其中的原因笔者分析认为,这些名品兰花若单纯以花瓣长宽比例规范,实为美中不足,但若审视全花比例,又实为暇不掩五。有人说寒兰不具瓣型而以色胜,道理或许并不那么简单。寒兰多肩平,绽展时全花高定比例是最佳状态,其美学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国兰赏评历来为什么注重肩平呢?平肩延长了全花展幅,与之全花高度整台也是兜瓣型兰花几何构图独特的韵致所在,只不过古人悟到而没说透而已。谈到关于肩平的要求,

笔者认为肩平要求只适用于绽展姿态舒张类型的兰花(如梅、仙)。若是荷瓣花,肩平反而不美。肩的张扬影响了完整花不等圓的美学结构。设想植物学意义真正的荷花若有两瓣外伸,还成其为荷花吗?古人总结“十荷九落肩”,原意不是贬意的,而是对端庄荷瓣型花提出的要求。郑同和(落肩)较之大富贵(近平肩)“肩”的姿态为好,翠盖荷(落肩)久为兰界人推崇,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这些现象都能充分说明,在国兰审美过程中,若引入比例量化数学方法,应不仅限于对花被的量化,而应审及全花才更接近于审美事实而不失偏颇。若对国兰全草展幅高宽比量化,也许还能进一步提示出国兰叶幅美的秘诀,近年艺兰界醉心对矮种兰的选育,也许就是源于这样的认识吧。其实,古人在以物象确立瓣型理论概念时,早已注重观察金花结构美的特征了。

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几何学天才欧几米德曾揭示大自然美丽的奥秘在于巧妙与和谐的统一。并且用数学语言加以准确的概括:1:1.618的比例最富于表现力。这就是日后为科学艺术界称道的“黄金比例”规律。国兰瓣型理论规律与阿氏发现如出一辙,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标准的瓣形兰花来梅与郑同和花瓣与结构比例进行测试,其结论为:每片花被长宽比约等于:1:1.618;全花比例沙十三瓣高宽比约为:1:1.618,内轮三瓣不等圓高觉比也接近于1:1.618,郑同和甚至连放角处在萼片长度1:1.618位置起始至宋瑞。通过这项测试,还揭示了国兰要求中富圆结美的内在秘密。因为只有不等圓的中宫结构才具备黄金比例率最佳形态。

野生兰花棒瓣多半是平直上伸的,这种结构不能表达中宫不等圆的结构美,还影响了对主瓣的欣赏角度,因而失之谐和。对梅瓣、水仙瓣要求起兜也可在这里找到答案,捧瓣雄性异化生理性增厚短缩更能成就中宫圆结构图,这或许也是《江浙兰蕙》作者强调捧瓣必须起兜的初衷吧。在此基础上排斥原本就捧瓣兜浅短圆一类兰花的形态就没充分的理由了。如果基于这些认识,许多不同意见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在国兰奇花、蝶瓣花类亦有艺术规律可循。江浙名兰翠桃、莲瓣名品碧龙寿梅、剑阳寿桃,硬捧勾联一体,但与短缩唇瓣整合成完美中宫,又能尽显美丽的主、副瓣风流。这或许就是近年来艺兰界颇为关注硬捧的原因吧。在此阐明作者的观点,硬捧毕竟不是主要欣赏器官,若无美的主、副瓣,单纯的硬棒是无足轻重的。蝶瓣中的剑阳碟(莲瓣)珍蝶,其品位可能要高于若干蝶花类,亦在于花瓣能达到一定的瓣型比例要求,整花结构整合也基本达到1:1.618黄金比例率。

目前艺兰界在瓣型理论实践中,对荷瓣型花界定比较准确,意见比较统一。对梅瓣、水仙瓣认定争议颇多。常常依据“长脚回头”而对若干历史名品(如天绿、万字)归入水仙瓣范畴。对此《江浙兰蕙》作者曾依据蚕蛾捧、如意舌所构成圆结中它形态正名为梅瓣。笔者对此也进行了一些量化比较,所谓长脚,天绿萼片也并非那么长,仍接近1:1.618近似值,中宫圆结、

五瓣分窠明确,《江浙兰蕙》作者重新定义是准确的。

还对历史上选出水仙瓣型兰花舌态做了一些观察统计工作,的确如《江浙兰蕙》作者描述的,水仙瓣唇瓣多为大刘海舌、大圆舌,比海瓣舌要长得多,甚至下垂微卷。

许东生先生在论及水仙瓣型兰花时,提出“之所以称为水仙瓣是因为水仙瓣型兰花开放时花芯部与水仙花芯部相似。”真实水仙花芯部近似圆形。许东生先生指出花芯部是指具与唇瓣构成抑或是整个中宫结构呢。但这都不接近真实水仙花芯部形态特征。《江浙兰蕙》作者描述的特征比较接近植物学意义水仙花形态。大而长唇瓣拟态为花被,而为六瓣花,更接近水仙花被六裂物相的真实。

关于梅瓣与水仙瓣究竟如何分野,近代艺兰家似乎都有不尽如人意的见解。吴应祥先生在《兰花》著作中把兜瓣春兰分为梅瓣与水仙瓣两个亚型。对梅瓣描述主要有萼片短国、唇瓣短而硬。水仙瓣描述为导片中党端尖,形似水仙花之瓣,唇瓣大而下垂。吴应祥先生在这里对水仙瓣定义是依据物相拟义,而植物原种水仙的花瓣恰恰是短圆而不是端尖的。其实吴应祥先生对梅瓣唇瓣短而硬、水仙瓣唇瓣大而下垂特征的总结已经提示了梅瓣与水仙瓣重要的区别方法。这种区别方法较之以形状不太稳定的萼瓣区别方法更具有科学实证价值。

吴应祥先生在论及梅瓣与水仙瓣时曾客观地指出两者之间没有植物学意义严格界限,考虑尊重传统仍分为两个亚型。传统选出的水仙瓣名种春兰多具有舌大或下垂堪可称瓣的形态而有别于唇瓣短圆的梅瓣,在前人选种过程中想必不是偶然的现象吧。

传统对梅、仙选种习惯是怎样形成的。既然艺兰界对物相命名原则认同,植物原种梅是花被五裂,水仙花被六裂,都是短圆花被。吴应祥先生已经指出两者没有植物学意义严格区别,事实上两者花被形态也是相似的,巨能相互转换。因而不能以花被形态微小差异区别,而应以接近于梅与水仙花被数量的基本事实加以区别。若要尊重历史选种习惯,仍定为两个亚型,短圆舌不具备花被形态,仍为五瓣花,寓之以“梅”,大长舌具备花被形态,拟为六瓣花,寓之以“仙”。

在艺兰实践中常提及梅瓣与水仙瓣相互转换的现象,其实就是梅瓣春兰萼片时有短圆时有长尖微细变化之别,只体现绽展时开品优劣的植物生理现象,应不涉及品种转换问题。

考鉴国兰瓣型理论历史文献,上品兰花均要求外三瓣国大,捧舌端正,中宫圆结,注重整体花形态和谐的布局结构,忌局部的牵强附会。是为花瓣,多有紧迫起兜,或如碟如勺,绝无平直之态,适度为巧,过之则拙。

兰花之寓梅,五瓣分明昂首舒身而放,若中宫舌大下垂,六瓣矣,水仙花瓣是也。今人有崇善硬捧者,若捧硬短缩或拳为往状,皆不称瓣。实三瓣花;分头合背者,律根连接,难见五瓣分明,皆病梅也。行者,五瓣绽展不尽显中宫风流。传统之梅、荷、水仙之别,精要当在于

此。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在意留“白”的表现技巧。“空白宇宙广,留白天地宽”。中国兰花(尤其瓣型花)绽展时花瓣之间有充分空间,表达出一种情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为欣赏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无怪乎连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也模拟“兰花指”以加强表达人体语言的艺术效果。中国兰花不追求寻常花丰姿绰约单纯丰满的形态,而表达出一种更为深逸的美学意境,即强调意韵,追求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冯有兰先生曾用方法论加以概括,称为“负的方法”。一个东西,我不说这是什么,而说它不是什么,给人留有充分的余地。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构成自然的美是我们想起人来的东西,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天下之理,一而已。

中国兰花中的瓣型花,流传千古而仍然丰姿绰约。在这里不妨用法国一位设计师的话加以总结“人不能永远创新,所以我创造经典。”梅花、荷花、水仙花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较早受国人喜爱,我国历代艺兰家以此为参照系阐释国兰美学内涵,是前人独步中外古今赏花艺术领域独特的创意,其实这就是国兰瓣型理论创造的经典意义所在。

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品质管理]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1.戴明的质量理念 戴明(W.E.Deming)是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赴日本讲学和咨询,对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普及和深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他在美国传播在日本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1980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名为"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节目播出后,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方面的著名人物。 戴明在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地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他总结出质量管理14条原则,认为一个公司要想使其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是: (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 (2)采用新观念; (3)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 (4)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 (5)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6)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 (7)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 (8)排除恐惧; (9)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采评价员工;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2.朱兰的质量理念 像戴明一样,朱兰(J.M.Juran)作为美国的著名质量专家,曾指导过日本质量管理。他在1951年出版了《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到1998年已发行到第五版,改名为《朱兰质量手册》(Juran Quality Handbook)。 (1)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 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在《朱兰质量手册》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 ①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 ②质量意味着无缺陷,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3.石川馨的质量理念 石川馨(Ishikawa Kaori)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他是因果图的发明者,日本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的奠基人之一,是将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位专家。 石川馨认为,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从广义上说,质量还指工作质量、部

质量三部曲

朱兰三部曲 朱兰在82岁高龄时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质量三部曲》,其副标题为“一种普遍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这就是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的“朱兰三部曲”。 朱兰在提出质量三部曲时,美国的质量管理正存在着危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迅速崛起,而美国产品受到了日本的严峻挑战。百年来雄踞世界老大地位的美国,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首先要能有效地应对日本的威胁,而对日本崛起有着重大贡献的戴明和朱兰,得到了美国人的重新关注。 朱兰认为,要想解决质量危机就需要破除传统,制定新的行动路线。制定新的行动路线首先必须要确立一种普遍适用的质量方法,也就是一种适用于公司集团中各个层次和各种职能,从行政领导、办公室人员到普通工人的方法。而且制定新的路线还需要上层管理人员亲自领导和参与。上层管理人员通常在事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经验丰富,但对于质量管理却并非如此。因此,在解决质量危机中,必须加强对上层管理人员进行如何实施质量管理的训练。 朱兰指出,一个公司要想改善质量管理,重要的任务是达成一致,使每个人都知道新的行动方向是什么。要想造就这种一致性,必须解决那些妨碍一致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绝大多数来源于公司内部固有的不一致性。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组成的质量管理,每个过程都由一套固定的执行程序来实现。 (一)质量计划 朱兰在研究质量管理的初期时,把重点放在了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上。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在后期开始强调质量计划的重要性。 质量计划从认知质量差距开始。看不到差距,就无法确定目标。而这种差距的定位,要从顾客的满意入手,追溯生产设计和制造过程,就能使存在问题清晰化。现实中存在的质量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类差距是理解差距,也就是对顾客的需要缺乏理解;第二类差距是设计差距,即使完全了解顾客的需要和感知,很多组织还是不能设计出与这种了解完全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第三类差距是过程差距,由于创造有形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不能始终与设计相符合,使许多优秀的设计遭遇失败,这种过程能力的缺乏是各种质量差距中最持久、最难缠的问题之一;第四类差距是运作差距,也就是用来运作和控制过程的各种手段在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中会产生副作用。 为了消除上述各种类型的质量差距,并确保最终的总质量差距最小,作为质量计划的解决方案,朱兰列出了六个步骤:(1)设立项目;(2)确定顾客;(3)发现顾客的需要;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比较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比较 约瑟夫?朱兰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与戴明齐名,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之一。朱兰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质量的“适用性”理念,将人性尺度纳入质量范畴,以“大质量”促使质量管理从最初的统计方法向经营管理方向得以拓展,建立了质量管理的螺旋型提高模式。朱兰第一个把帕累托分布引入质量管理,提出了“二八法则”并予以广泛应用。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部曲,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菲利浦?克劳士比是另一位质量管理名师,他用医生的眼光,创造的“零缺陷”概念,深刻地冲击着管理哲学的传统理念,不但赋予了质量管理更为宏观的视野,而且改变了质量管理的思维角度,试图在有限理性和完美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均衡。戴明、朱兰、克劳士比三人,共同开创了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一、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 戴明(Deming)博士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Sioux City, IA),戴明父亲经营农场但收入不多,少时的Deming家算是贫穷,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可说是一直在打工,有时候在外面点亮街灯、除雪,赚起每天一块两毛的工资或在饭店内打杂、洗床每小时工资美金两毛伍等以补家计。 戴明颇负正义感,曾经参加墨西哥边境一个小战争的志愿兵且已搭车赶赴战场,但是后来被发现只有十四岁,因不符规定才被遣返。幸亏是这样,否则若在战场牺牲,世界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质量管理大师了。戴明博士不但有正义感且深具爱心,在日本指导期间因愤慨一位未善待精神病患的医院院长,而利用他对当时驻日美军的影响

力而将此人解聘。

戴明博士于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Univ。of Wyoming)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进修,并于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A.休哈特博士,并于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研究所工作。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与R。A。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研究。 戴明博士1950年应聘去日本讲学,并将其报酬捐出,而后几乎每年都赴日继续指导,奠定了日本企业界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 1、戴明博士的贡献划分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美国初期SQC推行的贡献 戴明博士在美国政府服务期间,为了国势人口调查而开发新的抽样法,并证明统计方法不但可应用于工业而商业方面亦有用。 到了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他建议军事有关单位的技术者及检验人员等都必须接受统计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实际给予教育训练。另外在GE公司开班讲授统计质量管理并与其它专家联合起来在美国各地继续开课,共计训练了包括政府机构在内有三万一千多人,可说对美国SQC的基础及推广有莫大的贡献(当时戴明博士已将统计的质量管理应用到工业以外的住宅、营养、农业、水产、员工的雇用方面,其涉及面极为广泛)

质量管理大师的质量观

什么是质量?在生产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质量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当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质量,又可给质量下不同的定义,但目前人们共同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给质量下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质量管理的最新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质量下了如下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对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 1)术语“质量”可使用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如差、好(高)或优秀来修饰,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产品的质量很好。 2)“固有”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机器的功能、机器的参数、服务的标准流程等。 3)“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特性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特性”的种类很多,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等。

4)“要求”是指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必须满足的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通常是指质量相关方的习惯或惯例;“要求”可由不同的质量相关方提出;“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等。 质量观是对质量的看法和理解,质量观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下是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提出并实施的质量新观念。 1.朱兰的质量观 朱兰(Joseph H.Juran)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深刻影响着世界企业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质量三部曲”。由朱兰博士主编的《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管理科学的名著,为奠定20世纪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兰认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Fitness for 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可以看出,朱兰对质量的理解侧重于用户需求,强调了产品或服务必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的。事实上,产品的质量水平应由用户给出,只要用户满意的产品,不管其特性值如何,就是高质量的产品,而没有市场的所谓的“高质量”是毫无意义的。

朱兰生平

约瑟夫·M·朱兰(Joseph M. Juran,1904.12—2008.2),有时也译为“约瑟夫·裘兰”:朱兰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 生平简介 ?1904年, 12月24日约瑟夫·莫西·朱兰出生在罗马尼亚 布勒伊拉的一个贫苦家庭。 ?1912年, 随家庭移民美国。 ?1917年, 加入美国国籍。 ?1925年,他获得电力工程专业理学士学位并任职于著 名的西方电气公司芝加哥霍索恩工作室检验部。 ?1937年到了1937年,朱兰已经是纽约西方电气公司 总部工业工程方面的主席。 ?1928年,他完成了一本叫《生产问题的统计方法应用》 (Statistical Methods Applied to Manufacturing Problems) 的小手册。 ?1951年,第1版《朱兰质量控制手册》(Juran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出版为他赢得了国际威望。 ?1954年,抵日并召开中高级管理者专题研讨会。 ?1979年,朱兰建立了朱兰学院,更利于广泛传播他的 观点,朱兰学院如今已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质量管理咨 询公司。 ?20世纪90年代后,朱兰仍然担任学院的名誉主席和 董事会成员,以90多岁的高龄继续在世界各地从事 讲演和咨询活动。 ?2008年,2月28日逝世。 约瑟夫·M·朱兰(Joseph M. Juran,1904—)博士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他出生于罗马尼亚,1912年随家庭移民美国,1917年加入美国国籍,曾获电器工程和法学学位。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做过工程师、企业主管、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劳工调解人、公司董事、管理顾问等。 他是朱兰学院和朱兰基金会的创建者,前者创办于1979年,是一家咨询机构,后者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朱兰质量领导中心的一部分。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朱兰仍然担任学院的名誉主席和董事会成员,以90多岁的高龄继续在世界各地从事讲演和咨询活动。 朱兰博士在质量管理领域有着赫赫声名。他协助创建了美国马尔科姆·鲍得里奇国家质量奖,他是该奖项的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他获得了来自14个国家的50多种嘉奖和奖章。如同质量领域中的另一位大师戴明博士一样,朱兰对于日本经济复兴和质量革命的影响也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因此日本天皇为表彰他“…对于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促进日美友谊所做的贡献”而授予

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之间的关系

质量管理三步曲 质量管理“三部曲”由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首先提出,它是在美国存在质量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逐步从美国引进了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改变了日本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其产品不断打入美国市场,使美国产品失去销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管理和工程方法已经失去效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于是朱兰“三部曲”应运而生了。 质量管理三部曲是由三个与质量有关的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过程组成的质量管理,每个过程都有一套固定的内容和执行程序。 一、质量管理三部曲的内容 朱兰博士将质量管理过程看作由三个步骤构成,其具体内容为: ①质量计划(设计)。一个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准备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能在经营(操作)条件下实现质量目标。 ②质量控制。在经营中达到质量目标的过程。最终结果是按照质量计划开展质量经营活动。 ③质量改进。一个突破计划并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过程。最终结果是以明显优于计划性能的质量水平进行经营活动。其中,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实现质量计划的需要,质量改进则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 质量管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进一步展开。下表列出了开展各种质量活动的一般顺序。 二、如何实施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博士认为,美国存在着危机,其低劣的产品质量会不断对社会产生冲击,而传统的方法不能克服这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方法还会助长质量危机的产生。因此,要想解决质量危机,就需要破除传统观念,制定新的

行动路线。 要制定新的行动路线,首先必须确立一种普遍适用的质量方法,即一种适用于公司集团中各个层次和各种职能,从行政领导、办公室人员到普通工人的方法。 当然,制定新的路线还需要以积极向上的领导力和环境、以及对质量的有力支持作为其基础。没有这样的质量文化为根基,它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为这些因素对公司的各层人员都有影响。 朱兰博士指出,一个公司要想改善质量管理,重要的任务是达成一致,使每个人都知道新的行动方向是什么。要想造就这种一致性,还必须解决几股妨碍一致的强大力量。例如,公司的多种职能、多个层次和多样生产线等都可能导致不一致性。 质量管理三部曲的实施还需要三个步骤的循环反复。下表(见下页)是质量管理中为实现无缺陷管理而展开的对无缺陷质量的定义,它涉及到质量管理三步曲内容的方方面面。 美国存在质量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忽视“质量改进”而一味强调“质量控制”,使一些公司的质量目标固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为了说明质量改进的重要性,朱兰博士列举了大量事例。 例如,几年前,一家大型跨国橡胶公司的负责人作了一次环球旅行,访问该公司的主要子公司。他发现,除日本公司外,其他许多公司在生产率、质量等方面都大同小异,而日本公司的产品性能却以一个很大的幅度超过了所有其他公司。这些美国人参观了日本工厂,亲眼看到日本人使用的是与美国人相同的设备、材料和同样的生产过程。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找到了原因:日本人年复一年地实施了许多质量改进项目,他们通过这些有效的改进,从同一设备上造出了更多更好的产品。

质量管理复习提纲(1)

考试题型 单选题18分 多项选择题12分 判断题10分 简答题24分 计算题25分 分析题11分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 1、产品概念及其发展(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的概念及区别) ?产品product: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流程性材料(ISO9000: 2005)。 ?从合同中规定的产品发展到包括合同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其他一切后果。 ?绿色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产品 ?绿色化的产品概念体现了人类对质量在成本、利益、风险的综合要求。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和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通常是有形产品,区别仅在量的特性,前者具有计数 的特性,后者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 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传递);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 供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对产品概念的认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一个逐步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在产品概念上存在着 较为模糊的认识,那么,对于质量的认识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流程性材料的特点 ?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和气态。 ?通常为有形产品(与软件、服务相比较) ?具有整体的均匀性,其整体中任一微小单元或整体分割后各单元仍是相同的物质,并且其性质不变。 ?具有自然的连续性,无法进行计数,只能进行计量。 ?产品形成过程一般是连续实现的,在一定批量投料完成之前,一般不能或不易中途停顿中止生产。产品 形成后一旦出现性能不合格很难纠正(返工、返修)。 2、质量的内涵 ①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度量; ②质量标准是由顾客决定的; ③质量是由顾客需求决定的。设计质量要充分考虑顾客需求和成本的平衡; ④在给定设计条件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变异造成质量波动; ?同一批产品间的特性变异(稳定性) ?产品的质量特性随时间的变异(可靠性) ?同一产品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变异(稳健性)

朱兰质量手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朱兰质量手册》 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堪称质量管理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由质量管理的开山人物——朱兰博士担纲主编,以朱兰为代表的一批质量管理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专家参与撰写。该书自从1951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前四版的书名为《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1999年出版的第五版更改为现名。由于这本手册所具有的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再加上朱兰本人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大师级地位,在半个多世纪中,这本手册一直是质量管理领域中最具有影响的出版物之一,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也纳新近推出的《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由五大部分构成:(1)管理部分,全面透彻地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2)职能部分,涵盖了从产品构思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3)产业部分,讨论了主要产业中人质量管理实践;(4)国际部分,探讨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质量管理情况和经验;(5)统计部分,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观点: 1.关于《手册》的范围、宗旨与使用 首先,朱兰指出,这是一本参考书,可供涉及产品、服务和过程质量的所有有关方面使用。范围包括: ▲构成国际经济体的各种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如运输,通讯,公用事业,金融,保健,医疗,政府机构,等等。 ▲从事产品(有形产品及服务)生产的各个职能领域,如研究与开发,市场研究,财务,营运,营销与销售,人力资源,供应商关系,顾客服务,行政管理和支持性活动。 其次,朱兰强调,本书不仅仅为了满足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专业人员的需要,还旨在服务于质量管理职能的全部过程,它涉及组织的所有部门,涉及组织所有层次的人员。以及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过程的各类专门人员。另外,对于某些虽然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有必要了解产品(服务)的质量及相关副作用的“利害相关者”而言,也可起到帮手的作用。这些“利害相关者”包括顾客、公众、投资者、媒体以及政府主管部门。 关于《手册》的使用,朱兰认为该手册的用途十分广泛,并列举了下述这些用途是最主要的方面: ▲研读书中所叙述的案例,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从图表、公式中寻找现成答案。 ▲自修学习。 ▲查找可靠性工程、实验设计或统计质量控制方面所需的工具和方法。 ▲用作教育培训的资料。作为质量培训、质量管理实践乃至基本工作职能的设计和管理的基本参考资料。 除了以上这些最常见的用途之外,朱兰还列举了大量的其他用途,如: ▲在准备会议发言时温习,对照审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 ▲在培训课程中供教师和学员参考。 ▲向上司灌输有关知识。 ▲培训新职工。 ▲以手册的资料和其权威性为依据来说服他人。 ▲在面临变动的时期,如开发新的举措,准备新合同和项目,调整职能或提炼新思路时,人们常常会较频繁地使用本书。

质量管理(一)

[13] 现代的战略采购的着眼点是(D)。 A 价格 B 售后服务 C 设计 D 总占有成本 [14] (A)是对产品、服务、过程以及其他业务活动等的特性与结果的量化,通常用测量指标表示测量活动所产生的数量信息。 A 测量 B 测试 C 测验 D 测评 [15] 产品或质量体系认证,普遍称为(D)认证。 A 生产企业 B 顾客 C 经销企业 D 第三方 [16] 通常来讲,测量规程应当是(A)。 A 书面的 B 口头指示C 书面或口头指示 D 没有明确限制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质量改进的意义(B)。 A 质量改进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B 质量改进是社会科学进步的表现 C 质量改进是消除慢性浪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D 质量改进是企业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 [18] (A)也称为“关键信念”,它是一个组织所拥护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东西,是一小部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原则。 A 核心价值观 B 价值观 C 企业理念 D 企业价值 [19] 在典型的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落在[LCL,UCL]之外的概率为(C)。 A 99.73% B 1% C 0.27% D 0.135% [20] 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与主要职能是(B)。 A 人力资源规划 B 员工的招聘与配置 C 绩效考核与激励 D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21] FTA是指(A)。 A 故障树分析 B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C 失效分析 D 无效分析 [22] (B)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 A 供应商关系的控制 B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 C 供应商关系的检查 D 供应商关系的改进 [23] 下列属于质量改进实施方式的是(A)。 A 项目 B 意见 C 科研 D 评审 [24] 质量改进着重于(B)。 A 增强满足大众需求 B 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 C 增强满足个人要求能力 D 增强满足社会需要能力 [25] 六西格玛管理的循环也称为MAIC循环。其中字母I代表(A)。 A 改进B 控制C 分析D测量(DCAB) [26] 顾客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是指(D)。 A 顾客的忠诚 B 顾客的要求 C 顾客的满意 D 顾客的需要 [27] 在常规控制图上,UCL与LCL之间的最有距离为(B) A 12σ B 6σC 4σD 3σ [28] (D)就是依据职位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结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 A 绩效评估 B 业绩鉴定 C 绩效说明 D 绩效考核 [29] 有关产品质量的基本法律是(B)。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 质量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0] 根据质量特性的分类,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等属于(C)。 A 时间方面的特性 B 安全方面的特性 C 理化方面的特性 D 社会方面的特性 [31] 呼叫中心属于(A)。 A 协作型CRM系统 B 流程性CRM系统 C 分析型CRM系统 D 变量型CRM系统 [32] 在矩阵图中,表示强相关关系的符号是(D)。 A □ B △ C ○ D ◎ [33] 最初开展质量改进的领域是(A)。 A 制造领域 B 服务领域 C 产品销售领域 D 产品开发设计领域 [34] 一组样本数据为X1=10.0,X2=10,X3=9.8,X4=10.2,X5=9.9,则该样本的平均值与极差分别是(D)。 A 10.0 0.2 B 0 0.4 C 10.0 0 D 10.0 0.4 [35] 中国质量协会于2001年参照美国奖建立了(A)。 A 全国质量管理奖 B 质量国家质量奖 C 中国质量管理奖 D 亚洲质量管理奖 [36] 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是(D)。 A 石川磬 B 梅奥 C 休哈特 D 戴明 [37] 戴明曾指出,在出现的产品或服务问题中,(D)以上的问题归结为由管理体系本身所致。 A 15% B 75% C 80% D 85%

朱兰简介

每个企业、每种产品和服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都要面对“超严格的质量要求”,要努力使自己达到世界级的质量水平。 ──朱兰(质量管理大师) 朱兰(Joseph H.Juran) 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生于1904年,他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影响着世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三部曲”。他最早把帕累特原理引入质量管理。《管理突破》及《质量计划》二书是他的经典之著。由朱兰博士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为奠定全面质量(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兰博士在世界各大洲的30多个国家举办过300多期“质量控制管理”培训班,获得的荣誉包括12个国家的专业协会和名誉团体所授予的30余枚勋章、会员资格和名誉会员资格。当然,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他在“质量科学”领域所作的深入研究和巨大努力。 朱兰三部曲 朱兰提出了“质量三元论”的观点,该理论将管理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计划、控制和改进。这就是有名的“朱兰三部曲”。“朱兰三部曲”中各个环节的设置都有它特定的原因。 1.质量计划(Quality Planning) 这一步骤是为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主要包括:确定顾客,明确顾客要求,开发具有满足顾客需求特征的产品,建立产品目标,开发流程满足产品目标,证明流程能力。 2.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可以为掌握何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质量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是“三部曲”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选择控制点,选择测量单位,设置测量,建立性能标准,测量实际性能,分析标准与实际性能的区别,采取纠正措施。 3.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 更合理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往往是在质量改进中被挖掘出来的,主要包括:确定改进项目,组织项目团队,发现原因,找出解决方案,证明措施的有效性,处理文化冲突,对取得的成果采取控制程序。 “朱兰三部曲”中的三个步骤既有各自的目标,又相互联系。作为一个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成功阶梯,它还需要一些其他条件才能有效地施行,例如要有积极向上的领导力、环境以及对质量的有力支持等。 质量管理突破理论 “质量突破理论”是朱兰博士综合了他的基本学说以后提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以下7个关键环节: 1.突破的必要性。管理层必须先明确突破的迫切性,然后创造有利于实现突破的环境。首先必须搜集资料来证明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而其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质量成本。 2.抓关键的少数项目。在众多的质量问题当中,要善于找出关键性的少数。通过80/20分析,并强调关键的少数,然后再集中精力优先处理。 3.寻求知识上的突破。可以让两个不同的组织去领导和参与质量突破──它们可以分别被

朱兰质量管理思想述评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 21 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师,朱兰将自己毕生的经历投入到质量管理领域, 量管理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 ”与“大质量 ”观念 朱兰提出: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 ‘适用性 ' 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是对 “一个公司要实现其质量目 标所需进行的活动的确定和实施过 程”。 朱兰分析道,所有人类团体,无论是工业公司、学校、医院、教会或是政府等,都从事于对 人们提供产品或服务。 只有当这些货物和服务在价格、 交货日期以及适用性上适合用户的全 面需要时, 这种关系才是建设性的。 在这种全面需要中, 当一个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 用户目的和程度时, 我们可以说它是 “适用 ”的。朱兰认为,适用性是由那些用户认为对他有 益的产品特点所决定的, 的准时到来,鞋子的寿命, 户作出,而不是由制造者、 在所有 “质量 ”这个词的诸多含义中, 有两个对质量管理者来说是最 不是工人, 而是经理人自己应担负起公司表现的大部 他们要明白,一旦质量成为首要任务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 ”。 以此为引导, 朱兰第一次将质量列入了管理范畴, 而发明了著名的 结构性概念 ——“全公司的质量管理 组织运营的方方面 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他说: 围的方法;单个小组或 部门的微薄之力是不起作用的。 生产者决定, 他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 提出不仅要满足 明确的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 因此,对于质量的评估, 管理层必须同时注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意见。 味着实现更 高的顾客满意,以此来实现收益的增加。 朱兰补充道: “顾客不总是指组织外部而言,它也包括你工作中下一个工序的人员或小组, 在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的一步一步过程中,生产链的强度是由最弱的环节来决定的。 ”他进 一步指出: “质量意味着在生产链的每一环节工作者,都知道下一环节需要什么,要确保他 们能得到所要的。 ” 事实上, “适用性 ”这个概念也不是朱兰一开始就想到的。 最初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以产 品质量达到规格为目标。 早期他说过: 质量管理是为了达到质量规格而采用的管理的一切手 段的体系。而后来朱兰提出的 “适用性 ”这个标准显然要比 “达到规格 ”这个标准前进了一大 步。他将人性的尺度加入了质量范畴。 在朱兰眼里, 质量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统计工具来测定 产品的规格, 而是将如何满足顾客的主观需求确定为至上目标, 这样一来, 质量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和延展。 中的里程碑,朱兰之后,有关质量管理的许多新思想中都传承着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日益增长的质量危机,在第 5 版《朱兰质量手册》中,关于质量与 ”这句话出自朱兰。身为一代质量管理大 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对质 比如, 新烤好面包的味道,无线电节目清晰收听的能力, 公共汽车 一幅油画的美好等等。因此,朱兰指出,适用性的评定,是由用 商人或修理工场作出的。 与戴明相同,朱兰认为, 重要的:第 一,经理人必须认识到, 分责任 ”;第二, 促使质量从最初的统计质量得以拓展, 从 ”(CWQM )。朱兰认为质量管理涉及到 “提高质量需要一套系统的、全公司范 ”同时,朱兰强调质量由使用者而非 也要满足潜在的 高质量意 表现为鲜活的、 多面的特征。 “适用性 ”是质量概念演变 “适用性 ”这个概念的余泽。 (Fitness for Use )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

质量管理大师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团队报告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 报告主题:质量大师介绍 组员:刘俞均 韩卫宇 王忠义

质量管理大师介绍 1.威廉·爱德华·戴明(W. Edwards Deming) 光辉历程:戴明,1900年出生于伊阿华州苏诚,几次搬家后定居于怀俄明州的鲍威尔。1921年获怀俄明大学学士学位,1925年继续在科罗拉多大学深造并获数学及物理学硕士学位,1928年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美日两国政府的安排下到日本讲学,以后他又去过多次,据统计,80%的日本企业最高领导人听过他的讲座,他的思想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由于实践其理论而逐渐繁荣,其时他的名字成了质量的同义词,被称为“品质之神”。为感谢其所作贡献,日本设立了戴明奖作为日本最高级的质量奖赏。 在戴明的指导下,在全面质量管理之下的“日本制造”征服全球。1991年,当丰田汽车公司主席丰田喜一郎代表公司领取“戴明奖”时,声泪俱下地说:“没有一天我不想戴明博士对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1960年,为了表彰戴明对日本工商企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日本天皇为戴明颁发了日本“二级神圣珍宝勋章”。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外国人。 1983年,戴明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同年获得美国统计学会威尔克斯奖,1986年入选美国科技名人厅。1987年,当时的里根总统亲自向他颁发了美国国家技术奖章。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杰出科学事业奖。1991年戴明入选美国名人堂。从20世纪80年代起,IBM、电报电话、惠普、杜邦、宝洁、魔托罗拉、贝尔、福特、通用等很多公司的高层参加了戴明讲座,聘请他做管理指导。甚至美国航天航空局、政府机构等也都加入了学习戴明管理法的行列。1993年,戴明在他去世前10天,戴着呼吸机做完生命中最后一次管理讲座。 闪光智慧: 1.戴明14点 戴明认为,接受这14点并采取具体的行动,是管理者对于组织的生存及投资者和雇员的利益负责任的标志。

最新朱兰质量手册复习过程

《朱兰质量手册》 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堪称质量管理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由质量管理的开山人物——朱兰博士担纲主编,以朱兰为代表的一批质量管理领域的世界级顶尖专家参与撰写。该书自从1951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前四版的书名为《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1999年出版的第五版更改为现名。由于这本手册所具有的全面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再加上朱兰本人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大师级地位,在半个多世纪中,这本手册一直是质量管理领域中最具有影响的出版物之一, 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也纳新近推出的《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由五大部分构成:(1)管理部分,全面透彻地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2)职能部分,涵盖了从产品构思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3)产业部分,讨论了主要产业中人质量管理实践;(4)国际部分,探讨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质量管理情况和经验;(5)统计部分,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 的应用。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观点: 1.关于《手册》的范围、宗旨与使用 首先,朱兰指出,这是一本参考书,可供涉及产品、服务和过程质量的所有有关方面使 用。范围包括: ▲构成国际经济体的各种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如运输,通讯,公用事业,金融,保健,医疗,政府机构,等等。 ▲从事产品(有形产品及服务)生产的各个职能领域,如研究与开发,市场研究,财务,营运,营销与销售,人力资源,供应商关系,顾客服务,行政管理和支持性活动。 其次,朱兰强调,本书不仅仅为了满足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专业人员的需要,还旨在服务于质量管理职能的全部过程,它涉及组织的所有部门,涉及组织所有层次的人员。以及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过程的各类专门人员。另外,对于某些虽然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有必要了解产品(服务)的质量及相关副作用的“利害相关者”而言,也可起到帮手的作用。这些“利害相关者”包括顾客、公众、投资者、媒体以及政府主管 部门。 关于《手册》的使用,朱兰认为该手册的用途十分广泛,并列举了下述这些用途是最主 要的方面: ▲研读书中所叙述的案例,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从图表、公式中寻找现成答案。 ▲自修学习。 ▲查找可靠性工程、实验设计或统计质量控制方面所需的工具和方法。 ▲用作教育培训的资料。作为质量培训、质量管理实践乃至基本工作职能的设计和管理 的基本参考资料。 除了以上这些最常见的用途之外,朱兰还列举了大量的其他用途,如: ▲在准备会议发言时温习,对照审视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 ▲在培训课程中供教师和学员参考。 ▲向上司灌输有关知识。 ▲培训新职工。 ▲以手册的资料和其权威性为依据来说服他人。 ▲在面临变动的时期,如开发新的举措,准备新合同和项目,调整职能或提炼新思路时, 人们常常会较频繁地使用本书。 关于使用《手册》的方法,朱兰指出,在许多场合下,实际工作者必须将所获得的知识

朱兰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一、什么是质量?你认为应当如何理解质量的概念? (一) 朱兰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认为,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 (二)ISO9000:2000 “质量” 定义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1)质量的新概念相对ISO 8402的术语,更能直接地表质量的属性,并简练完整地明确了质量的内涵。 (2)特性理指区分的特性。 (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明确春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 (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 二、什么是工作质量?它与产品质量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工作质量是指同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的好坏,是去或部门的组织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到的程度。 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是既不相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产品质量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实施质量管理,既要搞好产品质量,又要搞好工作质量,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区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就是于能促使人们注意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素质。 三、什么是质量管理?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2000中明确定义,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器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遭遇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及适合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管理方法系列朱兰的质量三元论

管理方法系列--朱兰的质量三元论 质量名人简介——朱兰(JosephH.Juran)郝志安 朱兰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生于1904年,他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影响着世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三部曲"。他最早把帕累特原理引入质量管理。《管理突破》(ManagementBreakthrough)及《质量计划》(QualityPlanning)二书是他的经典之著。由朱兰博士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ControlHandbook)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为奠定全面质量(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1924年以来,就一直在管理领域中从事各种不同的生涯,先后担任过工程师、总经理、政府官员、大学教授、社团董事和管理顾问。全世界30余个国家直接受教人员达2万之多。1982年初,他曾应邀来台湾讲学。他获得的荣誉包括12个国家的专业协会和名誉团体所授予的30余枚勋章、会员资格和名誉会员资格等。 朱兰的主要质量管理论和言论: 朱兰的理论核心与质量三元论: 朱兰理论的核心: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 质量三元论: 1)质量计划--为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程序,质量计划是必要的。2)质量控制--为了掌握何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质量问题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 3)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而所谓'合用性(Fitnessfor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事实证明,TQM带给企业一个强烈的呼声,一个新的工作动力,

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为此,我们对TQM必须全力以赴,再接再厉。因为TQM给我们的企业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朱兰的"突破历程" 朱兰博士所提出的“突破历程”,综合了他的基本学说。以下是此历程的七个环节 1.突破的取态 管理层必须证明突破的急切性,然后创造环境使这个突破能实现。要去证明此需要,必须搜集资料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最具说服力的资料莫如质量成本。为了获得充足资源去推行改革,必须把预期的效果用货币形式表达出来,以投资回报率的方式 来展示。 2.突出关键的少数项目 在纷纭众多的问题中,找出关键性的少数。利用帕累特法分析,突出关键的少数, 再集力量优先处理。 3.寻求知识上的突破 成立两个不同的组织去领导和推动变革--其一可称之为“指导委员会”,另一个可称为“诊断小组”。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的高层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变革计划、指出问题原因所在、授权作试点改革、协助克服抗拒的阻力,及贯彻执行解决方法。诊断小组则由质量管理专业人士及部门经理组成,负责寻根问底、分析问题。 4.进行分析 诊断小组研究问题的表症、提出假设,以及通过试验来找出真正原因。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决定不良产品的出现是操作人员的责任或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若说是操作人员的责任,必须是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操作人员清楚知道他们要做的是什么,有足够的资料数据明了他们所做的效果,以及有能力改变他们的工作表现。) 5.决定如何克服变革的抗拒

朱兰质量管理思想述评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句话出自朱兰。身为一代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将自己毕生的经历投入到质量管理领域,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对质量管理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与“大质量”观念 朱兰提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Fitnessfor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是对“一个公司要实现其质量目标所需进行的活动的确定和实施过程”。 朱兰分析道,所有人类团体,无论是工业公司、学校、医院、教会或是政府等,都从事于对人们提供产品或服务。只有当这些货物和服务在价格、交货日期以及适用性上适合用户的全面需要时,这种关系才是建设性的。在这种全面需要中,当一个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和程度时,我们可以说它是“适用”的。朱兰认为,适用性是由那些用户认为对他有益的产品特点所决定的,比如,新烤好面包的味道,无线电节目清晰收听的能力,公共汽车的准时到来,鞋子的寿命,一幅油画的美好等等。因此,朱兰指出,适用性的评定,是由用户作出,而不是由制造者、商人或修理工场作出的。 与戴明相同,朱兰认为,在所有“质量”这个词的诸多含义中,有两个对质量管理者来说是最重要的:第一,经理人必须认识到,“不是工人,而是经理人自己应担负起公司表现的大部分责任”;第二,“他们要明白,一旦质量成为首要任务后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 以此为引导,朱兰第一次将质量列入了管理范畴,促使质量从最初的统计质量得以拓展,从而发明了著名的结构性概念——“全公司的质量管理”(CWQM)。朱兰认为质量管理涉及到组织运营的方方面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他说:“提高质量需要一套系统的、全公司范围的方法;单个小组或部门的微薄之力是不起作用的。”同时,朱兰强调质量由使用者而非生产者决定,他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提出不仅要满足明确的客户需求,也要满足潜在的客户需求。因此,对于质量的评估,管理层必须同时注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意见。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