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_非饱和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双层迭代方法

饱和_非饱和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双层迭代方法
饱和_非饱和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双层迭代方法

MPS水流数学模型在冲击压力计算中的应用

2006年9月李绍武等:MPS水流数学模型在冲击压力计算中的应用?1035? 由于各传感器采样时间间隔短暂,故挡板总压力误差不大.而单宽压力则通过将总压力除以挡板宽度求得.2组实验的挡板单宽压力时间过程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从2组实测结果来看,压力过程都呈现2个峰,时间间隔约0.45S.水柱高度较小的第1组的第2个峰较第1个峰明显要大,两峰相距时问间隔亦略短;第2组两峰压力值大致相同. 0.00.10.20.30.40.50.60.70.80.91.0 时间/S 图4水柱倒塌后右挡板压力过程计算结果与 实测结果对比(第1组次) Fig.4Comparisonbetweensimulatedandmeasured resultsofpressureprocessonrightboardafter watercolumncollapse(Case1) 0.00.10.20.30.40.50.60.70.80.91.0 时间/s (a)黏滞系数对压力的影响 U.0U.10.20.j0.40.50.60.7U.8U.91.U 时间/S (b)摩阻项对压力的影响 图5水柱倒塌后右挡板压力过程计算结果与 实测结果对比(第2组次) Fig.5Comparisonbetween simulatedandmeasured resultsofpressureprocessonrightboard afterwatercolumncollapse(Case2) 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摩阻和黏滞项对压力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以下结合实测结果分别予以讨论.以第1组18cIn水柱实验为例,将考虑和不考虑摩阻2种情况的压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图4).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未加入摩阻项时,压力峰尖锐,但峰点相位较实测有所提前.加入摩阻项后,压力峰值略有减小,但峰点(A点和B点)相位与实测更接近.图6为峰点A和曰时刻的瞬时流场分布图.峰点A对应流体与挡板前锋接触的时刻;峰点曰为流体主体与挡板作用的时刻. 图6A、B时刻流场图(第1组次) Fig.6Flowfieldsatthetimeofthetwopressure peaksA andB(Case1) 图5(a)给出了第2组24cm水柱当黏滞系数取不同值时挡板压力过程的计算结果.计算中因未加入摩阻项,所以峰点相位与实测结果相比均有一定提前.从各组计算结果看,黏滞系数对压力峰的尖锐程度有显著影响.黏滞系数取矽=1.01×i0山In2/s时,峰型最尖锐.随着系数增大,峰型逐渐钝化.当黏滞系数取//=3.50×10。6In2/s时,峰型与实测结果最接近.取Ⅳ=3.50×10“n12,考察了摩阻项对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图5(b)).从计算结果看,尽管考虑摩阻后峰值处略有损失,但总体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 z、R出

一维水量水质模型

第七章 一维非恒定河流和河网水量水质模型 对于中小型河流,通常其宽度及水深相对于长度数量较小,扩散质(污染物质、热量)很容易在垂向及横向上达到均匀混合,即扩散质浓度在断面上基本达到均匀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知道扩散质在断面内的平均分配状况,就可以把握整个河道的扩散质空间分布特征,这是我们可以采用一维圣维南方程描述河流水动力特征或水量特征(水位、流量、槽蓄量等);用一维纵向分散方程描述扩散质在时间及河流纵向上的变化状况。特别地,对于稳态水流,可以采用常规水动力学方法推算水位、断面平均流速的沿程变化;采用分段解析解法计算扩散质浓度沿纵向的变化特征。但是,在非稳态情况下(水流随时间变化或扩散质源强随时间变化)解析解法将无能为力(水流非恒定)或十分繁琐(水流稳态、源强非恒定),这时通常采用数值解法求解河道水量、水质的时间、空间分布。在模拟方法上,无论是单一河道还是由众多单一河道构成的河网,若采用空间一维手段求解,描述水流、水质空间分布规律的控制方程是相同的,只不过在具体求解方法上有所差异而已。 7.1 单一河道的控制方程 7.1.1 水量控制方程 采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描述水流的运动,基本控制方程为: (1) 023/42 2=+-++R Q u n g x A u x Z gA x Q u t Q ???????? (2)

式中t 为时间坐标,x 为空间坐标,Q 为断面流量,Z 为断面平均水位,u 为断面平均流速,n 为河段的糙率,A 为过流断面面积,B W 为水面宽度(包括主流宽度及仅起调蓄作用的附加宽度),R 为水力半径,q 为旁侧入流流量(单位河长上旁侧入流场)。此方程组属于二元一阶双曲型拟线性方程组,对于非恒定问题,现阶段尚无法直接求出其解析解,通常用有限差分法或其它数学离散方法求其数值解。在水流稳态、棱柱形河道条件下,上述控制方程组退化为水力学的谢才公式,可采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水流特征。 7.1.2 扩散质输运控制方程 描述河道扩散物质运动及浓度变化规律的控制方程为:带源的一维对流分散(弥散)方程,形式如下: S S h A KAC x c AE x x QC t AC r x ++-???? ??=+????????)()( (3) 式中,C 为污染物质的断面平均浓度,Q 为流量, 为纵向分散系数,S 为单 位时间内、单位河长上的污染物质排放量,K 为污染物降解系数,S r 为河床底泥释放污染物的速率。 此方程属于一元二阶偏微分方程,对于非恒定水流问题,微分方程位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现阶段尚无法直接求出其解析解,通常用有限差分法或其它数学离散方法求其数值解。在水流稳态、污染源源强恒定条件下,可按水动力特征将河道分为若干子段,在每个分段上,上述控制方程简化为常系数的常微分方程,可采用解析方法秋初起理论解。 7.2 单一河道一维水量水质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作者:佚名来源:博易股份|2016-12-01 19:10 收藏 分享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更加细化的说明做大数据分析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几种理论模型。 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搭建分析框架,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因素。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用到的理论模型分为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PEST: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 ?P: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E: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S: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方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T: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5W2H分析法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价(How much) 网游用户的购买行为: 逻辑树: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水箱水流量问题-第二十章建立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综合实验 [学习目的] 1.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学习数学建模——数学应用的全过程; 3.培养实际应用所需要的双向翻译能力。 工科数学而言,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应落实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上,尽管数学也应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目的,但这也许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为实际可行些,数学实验应注重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注意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培养。 §15.1水箱水流量问题 [学习目标] 1.能表述水箱水流量问题的分析过程; 2.能表述模型的建立方法; 3.会利用曲线拟合计算水箱的水流量; 4.会利用Mathematica进行数据拟合、作图和进行误差估计。

5.水箱的流水速度可用光滑曲线来近似; 6.当水箱的水容量达到×103g时,开始泵水;达到×103g时,便停止泵水。 二、问题分析与建立模型 1.引入如下记号:

1.算法: 第1步输入数据{x i,y i}; 第2步进行拟合; 第3步作出散点图; 第4步作出拟合函数图; 第5步进行误差估算。 2.实现 在算法步2中使用Fit[ ]函数,步3、步4使用Plot[ ],步5选用Integrate[ ]函数。3.误差估计:

来进行检验。 第一段: 对应于t始=(h),t末=(h) 水量分别为v始=514800(G),v末=677600(G) (1)任意时刻从水箱中流出的水速都可通过该模型计算出来; (2)可推测几天的流速; (3)可以将该建模过程推广到用电及用气的估算上。 2.缺点:

(1)如能知道水泵的抽水速度,就能更准确地估算水泵灌水期间水的流速;(2)通过考虑体积测量的差异建模,该作法包含着某种不准确性。 源程序: L={{,},{,},{,},{,}, {,},{,},{,},{,}, {,},{,},{,},{,}, {,},{,},{,},{,}, {,},{,},{,},{,}, {,}} fx=Fit[L,{1,x^3,x^5,Sin[],Cos[]},x] graph1=ListPlot[L,DisplayFunction→Identity] graph2=ListPlot[fx,{x,,},DisplayFunction→Identity]; Show[graph1,graph2,DisplayFunction→$DisplayFunction, PlotRange→All] 图15-2 水箱水流量拟合图 v1=677600-514800; t2=; m1=v1/t1; v2=677600-514800; t1=; m2=v2/t2; p1=m1+Integrate[fx,{x,,}]/t1 p2=m2+Integrate[fx,{x,,}]/t2 %=(p1-p2)p2 运行结果为:

MAAB计算方法迭代法牛顿法二分法实验报告

姓名 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一 方程求根 一、 实验目的 用各种方法求任意实函数方程0)(=x f 在自变量区间[a ,b]上,或某一点附近的实根。并比较方法的优劣。 二、 实验原理 (1)、二分法 对方程0)(=x f 在[a ,b]内求根。将所给区间二分,在分点 2a b x -=判断是否0)(=x f ;若是,则有根2a b x -=。否则,继续判断是否0)()(

+)(0x f 0))(('0=-x x x f 设0)('0≠x f ,则=x -0x )(') (00x f x f 。取x 作为原方程新的近似根1x ,然后将1x 作为0x 代入上式。迭代公式为:=+1 k x -0x )(')(k k x f x f 。 三、 实验设备:MATLAB 软件 四、 结果预测 (1)11x = (2)5x = (3)2x =0,09052 五、 实验内容 (1)、在区间[0,1]上用二分法求方程0210=-+x e x 的近似根,要求误差不超 过3105.0-?。 (2)、取初值00=x ,用迭代公式=+1 k x -0x )(') (k k x f x f ,求方程0210=-+x e x 的近似根。要求误差不超过3105.0-?。 (3)、取初值00=x ,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0210=-+x e x 的近似根。要求误差 不超过3105.0-?。 六、 实验步骤与实验程序 (1) 二分法 第一步:在MATLAB 软件,建立一个实现二分法的MATLAB 函数文件如下: function x=agui_bisect(fname,a,b,e) %fname 为函数名,a,b 为区间端点,e 为精度 fa=feval(fname,a); %把a 端点代入函数,求fa fb=feval(fname,b); %把b 端点代入函数,求fb if fa*fb>0 error('两端函数值为同号'); end

模型预测控制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题目:预测控制 小组成员:李博(12018000748) 金蒋彪(12018000747) 专业: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专业

1、实验目的 (3) 2、实验原理 (3) 2.1、预测控制特点 (3) 2.2、预测控制模型 (4) 2.3、在线滚动优化 (5) 2.4、反馈校正 (5) 2.5、预测控制分类 (6) 2.6、动态矩阵控制 (7) 3、MATLAB仿真实现 (9) 3.1、对比预测控制与PID控制效果 (9) 3.2、P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12) 3.3、M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13) 3.4、模型失配与未失配时的控制效果对比 (14) 4、总结 (15) 5、附录 (16) 5.1、预测控制与PID控制对比仿真代码 (16) 5.1.1、预测控制代码 (16) 5.1.2、PID控制代码 (17) 5.2、不同P值对比控制效果代码 (19) 5.3、不同M值对比控制效果代码 (20) 5.4、模型失配与未失配对比代码 (20)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预测控制原理的学习,掌握预测控制的知识点。 (2)、通过对动态矩阵控制(DMC)的MATLAB仿真,发现其对直接处理具有纯滞后、大惯性的对象,有良好的跟踪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输入已 知的控制模型,通过对参数的选择,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3)、了解matlab编程。 2、实验原理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算法,最早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预测控制的优点是对数学模型要求不高,能直接处理具有纯滞后的过程,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模型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预测控制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得以应用,如炼油、石化、造纸、冶金、汽车制造、航空和食品加工等,尤其是在复杂工业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分类上,模型预测控制(MPC)属于先进过程控制,其基本出发点与传统PID控制不同。传统PID控制,是根据过程当前的和过去的输出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来确定当前的控制输入,以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而预测控制不但利用当前时刻的和过去时刻的偏差值,而且还利用预测模型来预估过程未来的偏差值,以滚动优化确定当前的最优输入策略。因此,从基本思想看,预测控制优于PID控制。 2.1、预测控制特点 首先,对于复杂的工业对象。由于辨识其最小化模型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往往给基于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的控制算法带来困难,多变量高维度复杂系统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工业过程的结构、参数以及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非线性、强耦合,最优控制难以实现。而预测控制所需要的模型只强调其预测功能,不苛求其结构形式,从而为系统建模带来了方便。在许多场合下,只需测定对象的阶跃或脉冲响应,便可直接得到预测模型,而不必进一步导出其传递函数或状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VMODFLOW4.1中文版培训 北京 2008年12月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王旭升 博士

VMODFLOW4.1中文版培训 北京 2008年12月


1. 地下水系统及其概念模型 2. 地下水流的数学描述与参数 3. 三维有限差分模型与MODFLOW 4. 模块及其作用 5. VMODFLOW的应用
2

VMODFLOW4.1中文版培训 北京 2008年12月
1. 地下水系统及其概念模型
地下水系统:含水层+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开采井
Q1 Q2 Q3
潜水含水层
McWhorter and Sunada (1977)
承压含水层
3

VMODFLOW4.1中文版培训 北京 2008年12月
1. 地下水系统及其概念模型
地下水系统
潜水面 水井
地层 透水性 边界
弱透水层
含水层
深部地质循环
4
承压

VMODFLOW4.1中文版培训 北京 2008年12月
1. 地下水系统及其概念模型
含水层概念模型:潜水含水层 模型范围
潜水面
底板 只有水平流动
5
底板

VMODFLOW4.1中文版培训 北京 2008年12月
1. 地下水系统及其概念模型
含水层概念模型:承压含水层 测压水位面
顶板 底板 只有顺层流动
6
顶板 底板

MATLAB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函数

M A T L A B模型预测控制 工具箱函数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M A T L A B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函数 系统模型建立与转换函数 前面读者论坛了利用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系统模型辨识的有关函数及使用方法,为时行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需要对系统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转换。MATLAB的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完成多种模型转换和复杂系统模型的建立功能。 在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使用了两种专用的系统模型格式,即MPC状态空间模型和MPC传递函数模型。这两种模型格式分别是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在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的特殊表达形式。这种模型格式化可以同时支持连续和离散系统模型的表达,在MPC传递函数模型中还增加了对纯时延的支持。表8-2列出了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的模型建立与转换函数。 表8-2 模型建立与转换函数 模型转换 在MATLAB模型预测工具箱中支持多种系统模型格式。这些模型格式包括: ①通用状态空间模型; ②通用传递函数模型; ③MPC阶跃响应模型; ④MPC状态空间模型; ⑤MPC传递函数模型。

在上述5种模型格式中,前两种模型格式是MATLAB通用的模型格式,在其他控制类工具箱中,如控制系统工具箱、鲁棒控制工具等都予以支持;而后三种模型格式化则是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特有的。其中,MPC状态空间模型和MPC传递函数模型是通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在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采用的增广格式。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提供了若干函数,用于完成上述模型格式间的转换功能。下面对这些函数的用法加以介绍。 1.通用状态空间模型与MPC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转换 MPC状态空间模型在通用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系统输入/输出扰动和采样周期的描述信息,函数ss2mod()和mod2ss()用于实现这两种模型格式之间的转换。 1)通用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MPC状态空间模型函数ss2mod() 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pmod= ss2mod(A,B,C,D) pmod= ss2mod(A,B,C,D,minfo) pmod= ss2mod(A,B,C,D,minfo,x0,u0,y0,f0) 式中,A, B, C, D为通用状态空间矩阵; minfo为构成MPC状态空间模型的其他描述信息,为7个元素的向量,各元素分别定义为: ◆minfo(1)=dt,系统采样周期,默认值为1; ◆minfo(2)=n,系统阶次,默认值为系统矩阵A的阶次; ◆minfo(3)=nu,受控输入的个数,默认值为系统输入的维数; ◆minfo(4)=nd,测量扰的数目,默认值为0; ◆minfo(5)=nw,未测量扰动的数目,默认值为0; ◆minfo(6)=nym,测量输出的数目,默认值系统输出的维数; ◆minfo(7)=nyu,未测量输出的数目,默认值为0; 注:如果在输入参数中没有指定m i n f o,则取默认值。 x0, u0, y0, f0为线性化条件,默认值均为0; pmod为系统的MPC状态空间模型格式。 例8-5将如下以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模型转换为MPC状态空间模型。 解:MATLAB命令如下:

水质数学模型分类

水质数学模型分类 按上游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动态模式、稳态模式 按水质分布状况: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 单一组分、多组分耦合模式 水质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 解析解模式、数值解模式 河流水质模型 ?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一维稳态模式、S-P 模式(适用于河流的充分混合段) ? 托马斯模式(适用于沉降作用明显河流的充分混合段) ? 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适用于平直河流的混合过程段) ? 弗罗模式与弗-罗衰减模式(适用于河流混合过程段以内断面的平均水质) ? 二维稳态累积流量模式与二维稳态混合衰减累积流量模式(适用于弯曲河流的混合过程段) ? 河流pH 模式与一维日均水温模式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 -废水与河水完全混合后污染物的浓度,mg/L Qh -排污口上游来水流量,m3/s )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c ++=

C h-上游来水的水质浓度,mg/L Qp-污水流量,m3/s Cp-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mg/L 适用条件:(1)废水与河水迅速完全混合后的污染物浓度计算;(2)污染物是持久性污染物,废水与河水经一定的时间(距离)完全混合后的污染物浓度预测。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一维稳态模式 C 为污染物的浓度;Dx 为纵向弥散系数, ux 断面平均流速;K 为污染物衰减系数 模型的适用对象:污染物浓度在各断面上分布均匀的中小型河流的水质预测BOD-DO耦合模型(S-P模型)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河流为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氧垂曲线与临界点(最大氧亏值处) S-P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③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④河流恒定流动;

水文及水力学数学模型

水文及水力学数学模型 摘要: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将模型区内的陆面区和水面区的产汇流与模型区入流洪水演进有机结合的水文水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全区水域智能自动跟踪识别技术,解决了模型区内交替出现的陆域与水域的区分问题顺此基础上考虑了模型区内水面区与陆面区的产、汇流特征,提出了处理模型区产汇流问题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模拟计算的精度。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左岸区域洪水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调查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产流;汇流;洪水;水文水力学模型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管理中,作为复演、再现和预测洪水传播和洪水演进的历史、现状和将来是目前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是以往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仅考虑了洪水演进,模拟计算时不但将目标位置的洪水过程直接移至模型上边界作为模型的入流,人为把模型区内降雨所产生的洪水提到了模型区以上,使目标位置的洪水过程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模型区的产流和汇流因素。对于平原区的洪水演进,特别是模型区相对于整个流域面积比重较大且有频繁交替的陆面区和水面区时,模拟计算的结果就很难反映客观实际。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左岸防洪水位课题研究中,研究开发了将模型区域的产汇流与河沟洪水演进有机结合的水文、水力学模型。 1区域工程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属于特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途径河北省太行山前的平原区,各交叉河道的防洪水位不仅是建筑物设计的依据,也是总干渠左岸堤顶防洪设计的依据。在南水北调交叉河流中,部分小型河沟发育较差,遇大洪水就漫溢出槽,呈坡面流状态,有时数条河流串在一起,洪水期河流的界限不清,各河水流相互影响,形成典型的洪水串流区,特别是南水北调总干渠建成后,总干渠对左岸的坡面流形成阻挡作用,使左岸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有所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该区河流洪水的串流情势。在这种情况下一维水流数学模型很难满足设计需要,而必须借助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南水北调总干渠通过地区局部串流的区域较多,区域内多为流域面积相对较小的中、小河沟。因此,各河沟模型区的面积占总汇流面积的比重相对较大。表1为牛尾河片串流区各河沟总干渠以上流域特征值及模型区面积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6条河沟中有4条河沟模型区面积所占总面积的比重大于50%。会宁西沟整个汇流面积都在模型区内。这种情况下如果忽略模型区的产、汇流问题,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流场的流势、流态,也将给计算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为此,对模型区各河沟产、汇流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模型区的产、汇流问题,建立了串流区水文、水力学模型。现以南水北调总干渠左岸牛尾河片串流区为例,将模型区和水文、水力学模型结构以及模型区产、汇流处理方法等介绍如下。 2水文与水力学数学模型 2.1模型的结构 在总体框架结构上,水文、水力学模型是以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将计算区域上边界以上产生的洪水过程与区间的产、汇流过程,分别按上开边界条件和面源,以沿程旁侧入汇形式结合起来融入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区域内 水域 动边界的自动跟踪、调整、合理分配,解决各子区间内的产、汇流问题,并通过适宜的穿渠建筑物泄流曲线 或泄流公式 控制中边界过水问题。全面、准确地模拟计算区域内在不同标准、不同工程规模情况下洪水的纵、横向传播及串流状况。 2.2区域产汇流模型

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型 解析解虽然具有精确可靠的特点,但采用解析解反映自然状态和复杂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地下水运动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当含水层的条件严重偏离现有解析模型的简化假设时,人们通过数值模型来获得近似的地下水流场及演变趋势。 第一节 地下水流数值方法概述 地下水流的数学模型采用偏微分方程描述地下水流的时间和空间连续状态,而数值模型则是采用离散(非连续)时空模型中水头的分布与演变对数学模型进行近似描述。从精确数学模型到近似数值模型的转化,虽然会损失一些精度,但使复杂地下水流问题的分析得以通过机械计算实现,而且误差也是可控的。 把偏微分方程求解的数值方法引入到地下水流问题的求解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此后又发展了有限分析法、多重网格法和无网格法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模型空间及边界离散为由一系列的节点以及联系这些节点的单元(无网格法除外),含水层的水头在这些节点上定义,从而实现了水头分布空间连续函数向离散变量的转化,表示为 21 212111 22111221 202() 02()02()002(0)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f f f f a b c e x L x x t t t t f x f f f f a b c e x L x x t t f f f f a b c x L e x x d f df e e f a b f c x L dx dx t t f x u ---------??-++=<

模型预测控制快速求解算法

模型预测控制快速求解算法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一种基于在线计算的控制优化算法,能够统一处理带约束的多参数优化控制问题。当被控对象结构和环境相对复杂时,模型预测控制需选择较大的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因此大大增加了在线求解的计算时间,同时降低了控制效果。从现有的算法来看,模型预测控制通常只适用于采样时间较大、动态过程变化较慢的系统中。因此,研究快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虽然MPC方法为适应当今复杂的工业环境已经发展出各种智能预测控制方法,在工业领域中也得到了一定应用,但是算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特性及参数时变的系统和结果不确定的系统中。预测控制方法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①模型难以建立。模型是预测控制方法的基础,因此建立的模型越精确,预测控制效果越好。尽管模型辨识技术已经在预测控制方法的建模过程中得以应用,但是仍无法建立非常精确的系统模型。 ②在线计算过程不够优化。预测控制方法的一大特征是在线优化,即根据系统当前状态、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在线计算得到当前状态的控制律。在在线优化过程中,当前的优化算法主要有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在线性系统中,预测控制的在线计算过程大多数采用二次规划方法进行求解,但若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个数较多或预测时域较大时,该优化方法的在线计算效率也会无法满足系统快速性需求。而在非线性系统中,在线优化过程通常采用序列二次优化算法,但该方法的在线计算成本相对较高且不能完全保证系统稳定,因此也需要不断改进。 ③误差问题。由于系统建模往往不够精确,且被控系统中往往存在各种干扰,预测控制方法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一定会产生误差。虽然建模误差可以通过补偿进行校正,干扰误差可以通过反馈进行校正,但是当系统更复杂时,上述两种校正结合起来也无法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模型预测控制区别于其它算法的最大特征是处理多变量多约束线性系统的能力,但随着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个数的增多,预测控制方法为保证控制输出的精确性,往往会选取较大的预测步长和控制步长,但这样会大大增加在线优化过程的计算量,从而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因此,预测控制方法只能适用于采样周

水流问题数学建模

估计水塔的水流量 1问题提出 某居民区的民用自来水是由一个圆柱形的水塔提供.水塔高12.2米,直径17.4米.水塔是由水泵根据水塔内水位高低自动加水,一般每大水泵工作两次.现在需要了解该居民区用水规律与水泵的工作功率.按照设计,当水塔的水位降至最低水位,约8.2米时,水泵自动启动加水;当水位升;高到一个最高水位,约10.8米时,水泵停止工作. 可以考虑采用用水率(单位时间的用水量)来反映用水规律,并通过间隔一段时间测量水塔里的水位来估算用水率.表4.2是某一天的测量记录数据,测量了28个时刻,但是由于其中有3个时刻遇到水泵正在向水塔供水,而无水位 作功率. 2问题分析与数据处理 由问题的要求,关键在于确定用水率函数,即单位时间内用水体积,记为f(t),又称水流速度.如果能够通过测量数据,产生若干个时刻的用水率,也就是f(t)在若干个点的函数值,则f(t)的计算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插值问题.1.假设 1)水塔中水流量是时间的连续光滑函数,与水泵工作与否无关,并忽略水位高度对水流速度的影响. 2)水泵工作与否完全取决于水塔内水位的高度,且每次加水的工作时间为2小时 3)水塔为标准圆柱体. 考虑到假设2)结合表4.2中具体数据,推断得出 4)水泵第一次供水时间段为[8.967,10.954],第二次供水时间段为「20.839,22.958].

2.体积计算 水塔是一个圆柱体,体积为h D V 24 π = .其中D 为底面直径,h 为水位高度。 水流速度应该是水塔中水的体积对时间的导数(微商)由于没有水的体积关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而只有一个离散的函数值表4.3,因此考虑用差商代替微商,这也是离散反映连续的常用思想.为提高精度,采用二阶差商,即i i v t f 2)(-?= 具体地,因为所有数据被水泵两次工作分割成三组数据,对每组数据的中间数据采用中心差商,前后两个数据不能够采用中心差商,改用向前或向后差商. 中心差商公式

数学模型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江西理工大学题目 学模型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班 学号:XXXX 指导教师XXX老师 日期:XXX年XXX月 XXX 日

数学模型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水环境数学模型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工具与技术手段。在水资源保护科研、评价与监测分析中应用,不但增加理论色彩,还可以提高成果水平。本文对常用各类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解读与技术应用研究,明确指出,“模型”是十分有用的,但不是万能的,每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与针对性,因此,选准模型,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环境;数学模型;概述;理论解析 水环境数学模型可以描述水环境中物质混合、输移和转化的规律。它是在分析水环境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现象基础上,依据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应用数学方法建立起来的模型。通过模型求解计算可以预报水文、水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为水资源管理、规划、评价与控制服务。 1水环境数学模型概述 1.1水动力学模型 在1950年以前,数学模拟的基本理论已经建立,并运用这些理论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1952—1954年Isaacson和Twesch首次建立了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的部分河段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洪水过程的模拟。到20世纪中期,水动力学模型再次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型功能也在增加,可以对整个流域、洪泛区、已建或规划中的水利工程进行系统模拟。 1.2水质模型 Streefer和Phelps于1925年开发的,用于分析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后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即BOD/DO模型。O’connor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港湾的稳态BOD/DO模型及适用于河流的动态BOD/DO模型。Thomann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求解模型方程,使水质模型更好地反映河底高程及纵断面变化等水质特征。 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发出水体富营养化模型,80年代以来,专家们又研究开发了反应毒性物质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模型。 1.3数学模型分类 1)按解的过程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对一组给定的输入条件,确定性模型只给出一组确定值,这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随机性模型的输入是随机的,其解不具有唯一性。

MATLAB计算方法迭代法牛顿法二分法实验报告要点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一 方程求根 一、 实验目的 用各种方法求任意实函数方程0)(=x f 在自变量区间[a ,b]上,或某一点附近的实根。并比较方法的优劣。 二、 实验原理 (1)、二分法 对方程0)(=x f 在[a ,b]内求根。将所给区间二分,在分点2a b x -= 判 断是否0)(=x f ;若是,则有根 2a b x -= 。否则,继续判断是否0)()(

(1)11x =0.09033 (2)5x =0.09052 (3)2x =0,09052 五、 实验内容 (1)、在区间[0,1]上用二分法求方程0210=-+x e x 的近似根,要求误差不 超过 3 105.0-?。 (2)、取初值00=x ,用迭代公式=+1k x -0x )(') (k k x f x f ,求方程0210=-+x e x 的 近似根。要求误差不超过 3 105.0-?。 (3)、取初值00=x ,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0210=-+x e x 的近似根。要求误 差不超过 3 105.0-?。 六、 实验步骤与实验程序 (1) 二分法 第一步:在MATLAB 7.0软件,建立一个实现二分法的MATLAB 函数文件agui_bisect.m 如下: function x=agui_bisect(fname,a,b,e) %fname 为函数名,a,b 为区间端点,e 为精度 fa=feval(fname,a); %把a 端点代入函数,求fa fb=feval(fname,b); %把b 端点代入函数,求fb if fa*fb>0 error('两端函数值为同号'); end %如果fa*fb>0,则输出两端函数值为同号 k=0 x=(a+b)/2 while(b-a)>(2*e) %循环条件的限制

需求预测方法

需求预测方法 常用的物资需求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移动平均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等;基于因果分析模型的回归分析预测法,基于统计学习理论以及结构风险最小原理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归纳如图1: 图1:物资需求预测方法 一、 时间序列法 1.定义:将预测对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所谓的时间序列,从所构成的这一组时间序列过去的变化规律,推断今后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变化规律,就是时间序列预测法。 2.概况: 时间序列法主要考虑以下变动因素:①趋势变动,②季节变动,③循环变动,④不规则变动。 若以 , , , 表示时间序列的季节因素 ,长期趋势波动、季节性变动、不规则变动.则实际观测值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常用模型有 加法模型: 乘法模型: 混合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t t t t I S T x ++=t t t t I S T x ??=)() )t t t t t t t t I T S x b I T S x a +?=+?=

3.时间序列常用分析方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变动法等 (1)移动平均法 ①简单移动平均法:将一个时间段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最新时间的预测值。该时间段根据要求取最近的。例如:5个月的需求量分别是10,12,32,12,38。预测第6个月的需求量。可以选择使用3个月的数据作为依据。那么第6个月的预测量Q=。 ②加权移动平均法:将每个时段里的每组数根据时间远近赋上权重。例如:上个例子,3个月的数据,可以按照远近分别赋权重0.2,0.3,0.5。那么第6个月的预测量Q= (只是在简单移动平均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时段影响的权重不同,简单移动平均默认权重=1.) (2)指数平滑法 基本思想:预测值是以前观测值的加权和,且对不同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数,新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旧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 指数平滑法的通用算法: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St=aYt+(1-a)St-1 式中, St--时间t的平滑值; Yt--时间t的实际值; St-1--时间t-1的平滑值; a--平滑常数,其取值范围为[0,1] 具体方法: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 方法的选取:指数平滑方法的选用,一般可根据原数列散点图呈现的趋势来确定。当时间数列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可用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如呈现直线趋势,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若实际数据序列呈非线性递增趋势,采用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方法。如呈现抛物线趋势,选用三次指数平滑法。或者,当时间序列的数据经二次指数平滑处理后,仍有曲率时,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 (3)季节变动法 根据季节变动特征分为:水平型季节变动和长期趋势季节变动 ①水平型季节变动: 是指时间序列中各项数值的变化是围绕某一个水平值上下周期性的波动。若时间序列呈水平型季节变动,则意味着时间序列中不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而仅有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水流对沙滩冲刷过程的数值模拟

5.3 水流对沙滩冲刷过程的数值模拟 5.3.1案例简介 本案例是对水流冲刷沙滩过程的气固液三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如图5-3-1所示,这是一个简化的二维模型,区域总长度为2000mm,总高度为500mm,下半部为一倾斜的沙子区域。水流从左上角的100mm高的进口流入,进入区域冲刷沙子,然后从右侧500mm 高的出口流出。 通过模拟,可清楚的看到水流对沙滩的冲刷过程,已经气固液三相的分布情况。 图5-3-1 水流冲刷模型 5.3.2 Fluent求解计算设置 1.启动Fluent-2D (1)双击桌面Fluent14.0图标,进入启动界面。 (2)选中Dimension→2D单选按钮,取消对Display Options下的三个复选按钮的选择。 (3)其它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单击OK按钮进入Fluent 14.0主界面窗口。

2.读入并检查网格 (1)执行菜单栏中的File→Read→Mesh命令,在弹出的Select File对话框中读入convection.msh二维网格文件。 (2)执行菜单栏中的Mesh→Info→Size命令,得到如图5-3-3所示的模型网格信息:共有14342个节点,28411个网格面,14070个网格单元。 (2)执行菜单栏中的Mesh→Check命令。反馈信息如图5-3-4所示,可以看到计算域三维坐标的上下限,检查最小体积和最小面积是否为负数。 图5-3-3 网格数量信息 图5-3-4 Fluent网格信息 3.求解器参数设置 (1)单击选择左边workspace中Problem Setup→General命令,在出现的General 面板中进行求解器的设置。 (2)General面板中,开启重力加速度。单击选中Gravity复选按钮,Y(m/s2)文本框输入-9.8,Time下选中Transient单选框,其它求解参数保持默认设置,如图5-3-6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