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心力衰竭)

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心力衰竭)
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心力衰竭)

从入门到精通: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

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控制容量超负荷在心衰治疗中举足轻重。《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全面论述了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目标、措施和方案。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流程如下图▼

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第一步:准确评估容量状态

首先判断总体容量状态,可分为容量正常、容量超负荷、容量不足三种情况。

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化验/无创及有创(主要为中心静脉压、漂浮导管、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即PICCO)检查判断容量状态。

其次判断容量分布,是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还是体循环淤血为主。

最后分析血容量增加的组分,即红细胞和血浆容量各占比重。

流程及内容如下:

第二步确立容量管理目标

急性期:评估及有效纠正容量超负荷,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

1.减容目标= 目前体质量-干体质量

2. 保证尿量或液体平衡

(1)如果评估容量负荷重,每日尿量目标可为3000~5000 ml,直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2)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体质量下降0.5 kg,严重肺水肿者负平衡为1000~2000 ml/d,甚至可达3000~5000 ml /d;

(3)3~5d 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液体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慢性期:长期维持较稳定的正常容量状态,以不出现短期内体质量快速增加或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加重为准。

第三步建立容量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血液超滤治疗等方面。

1.生活方式管理(限水限钠)

◆教育患者自我管理利尿剂和液体摄入,进行体质量、尿量监测体质量持续增加(如3 日增加2

kg),提示容量超负荷;

◆ D 期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 ml/d 或根据体质量设定液体摄入,体质量<85 kg

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为30 ml/kg,体质量>85 kg 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为35 ml/kg;

◆急性心衰患者无明显低血容量每天摄入液体量1500 ml 以内不超过2000 ml, 避免过量摄入钠

(<6 g/d),心衰急性发作有容量负荷过重应限制钠摄入<2 g/d;

◆注意监测血钾和低钠水平。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唯一能够充分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是急、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之一。慢性心衰患者多口服最小有效量利尿剂长期维持。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需静脉给予更高剂量的利尿剂。

利尿剂治疗中,同时存在着不足

◆目前仍缺乏RCT 研究证明利尿剂在心力衰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

从入门到精通: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 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控制容量超负荷在心衰治疗中举足轻重。《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全面论述了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目标、措施和方案。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流程如下图▼ 心衰容量管理「三步法」

第一步:准确评估容量状态 首先判断总体容量状态,可分为容量正常、容量超负荷、容量不足三种情况。 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化验/无创及有创(主要为中心静脉压、漂浮导管、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即PICCO)检查判断容量状态。 其次判断容量分布,是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还是体循环淤血为主。 最后分析血容量增加的组分,即红细胞和血浆容量各占比重。 流程及内容如下:

第二步确立容量管理目标

急性期:评估及有效纠正容量超负荷,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 1.减容目标= 目前体质量-干体质量 2. 保证尿量或液体平衡 (1)如果评估容量负荷重,每日尿量目标可为3000~5000 ml,直至达到最佳容量状态;(2)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 ml,体质量下降0.5 kg,严重肺水肿者负平衡为1000~2000 ml/d,甚至可达3000~5000 ml /d; (3)3~5d 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液体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慢性期:长期维持较稳定的正常容量状态,以不出现短期内体质量快速增加或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加重为准。 第三步建立容量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血液超滤治疗等方面。 1.生活方式管理(限水限钠) ◆教育患者自我管理利尿剂和液体摄入,进行体质量、尿量监测体质量持续增加(如3 日增加2 kg),提示容量超负荷; ◆ D 期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 ml/d 或根据体质量设定液体摄入,体质量<85 kg 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为30 ml/kg,体质量>85 kg 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为35 ml/kg; ◆急性心衰患者无明显低血容量每天摄入液体量1500 ml 以内不超过2000 ml, 避免过量摄入钠 (<6 g/d),心衰急性发作有容量负荷过重应限制钠摄入<2 g/d; ◆注意监测血钾和低钠水平。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唯一能够充分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是急、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之一。慢性心衰患者多口服最小有效量利尿剂长期维持。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需静脉给予更高剂量的利尿剂。

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理原则修订稿

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 理原则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理原则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心血管专家讨论的热点,正确掌握液体管理原则,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成败的关键。 1 、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 尽管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尚未统一,从液体管理角度,临床应首先按我国指南将急性心力衰竭分为三大类:①急性左心衰竭,又按基础病因,如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肌炎和心肌病、心瓣膜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等进一步分类。②急性右心衰竭,再按常见病因如右室梗死、大块肺梗死和右心瓣膜疾病来区分。患者是急性,主要根据病因、诱因、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各国指南分类各不同。③非心脏性原因所致的急性心衰。这一分类法着重于病因和心衰的基本类型(左心衰竭或右心衰竭),简单明了,适合临床实践。 急性左心衰竭的进一步分类: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都应该初步进行四格表分级(见表1),这种分级是Forrester分级的临床简易版,主要用于床边快速评估。四格表法较适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评估,在我国应该受到重视,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或门急诊患者。对于严重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微创检测,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心脏指数( CI)等指标进行Forrester分级,尤其适合于CCU或ICU住院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程度分级(表1) 2 、急性心力衰竭的液体管理原则 对于监护室内或具备有创监测条件的医院,Forrester分级方法评估急性左心衰竭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心衰时心输出量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导致代偿性液体潴留和再分布,中心静脉压和心室充盈压增高,组织间隙液体潴留,继而出现淤血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外周水肿等,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容量超负荷和淤血导致多器官生理功能异常:肺淤血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易继发肺部感染,心肌淤血可致心肌缺血和收缩力下降,肾脏淤血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不全,肝淤血致肝功能异常,肠道淤血致消化功能障碍、肠道菌群易位等。因此,控制液体潴留,减轻容量超负荷,是缓解心衰症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基石之一。 尽管控制容量超负荷在心衰治疗中举足轻重,但心衰患者容量状态复杂且动态变化,心衰的容量管理含义更加广泛,容量管理的目的是使心衰患者达到个体化的最佳容量平衡状态。目前国内外缺乏容量管理的专家共识或指南,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意见制定了"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 容量管理是急、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完整的容量管理流程为:(1)准确评估容量状态。(2)确定容量管理目标。(3)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4)制定个体化的容量管理方案。 容量状态评估

容量状态评估是容量管理的基础。心衰病因复杂,患者的疾病状态、体质、合并症不同,增加了容量评估的复杂性。应多维度、多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判断总体容量状态,分为容量正常、容量超负荷、容量不足三种情况;其次判断容量分布,是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还是体循环淤血为主;最后分析血容量增加的组分,即红细胞和血浆容量各占比重。 一、容量状态评估流程 评估容量状态及容量分布分3步。 第1步,根据症状、体征初步判断容量状态。 1.详细采集临床症状:典型心衰淤血症状包括左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淤血症状[劳力状态下呼吸困难(敏感性66%,特异性5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平卧后干咳、静息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敏感性66%,特异性47%)等]和右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体循环淤血症状(水肿、腹胀、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存在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均提示容量超负荷;完全没有淤血症状提示容量状态正常;无淤血症状,同时皮肤弹性差、干燥,眼窝凹陷,提示容量不足。淤血症状的改善是容量控制达标的直接反应。 2.有针对性进行体格检查:应重点评估如下体征,包括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肺部啰音、浆膜腔积液、肝脏肿大及水肿等。 颈外静脉怒张的顶点到胸骨角的垂直距离加上5 cm为颈静脉压力值,>8 cm时提示容量超负荷(敏感性70%,特异性79%)。引起颈静脉压力升高的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