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

八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范德彪

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与说明:1课时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含义,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并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2)理解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指出由哪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另一变量,会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并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分析

(1)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刻画了现实世界中一类数量关系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方程、不等式、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一类数量关系。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有了变量的概念,便为研究成函数关系的两变量的“运动与对应”关系打下基础.本课从四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中数值的变与不变,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而且问题中变量的单值对应关系也为学习函数的定义作了铺垫.(2)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变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学生往往只认为是一种确定的数量关系。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直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并没有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

的关系。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朴素的函数关系的生活实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

(2)学生是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但思考问题单一,不会延伸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4、设计思路

(1)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2)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树高随树龄而变化……所谓”万物皆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你周围的事物中,这种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这些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是我们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合理地引起学生注意.(二)新授课

【活动一】

问题1 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h,行驶时间为t h.(1)填写下表:

t/h 1 2 3 4 5

s/km

(2)s的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 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随行驶时间的

变化过程.

【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计算填表,并分析问题(1)中出现的三个量,发现其中有些量的数值是变化的,如时间t,路程s;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速度60km/h.

【设计意图】在常见的”行程问题”中,引导学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观察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可以较为自然地引导学生对三个量进行分类.

【活动二】

问题2 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

解: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

售出票数x/张150 205 310

收入y /元

(2)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 ,x的取值范围是 .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3 美丽的水中涟漪图中,圆形水波纹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cm,20cm,30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问题4 用10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m,3.5m,4m,4.5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师生活动】学生继续分析问题(2)、(3)、(4)中的量并分类,领会“变量”、“常量”的含义.发现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为常量,而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设计意图】有前述的示范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销售问题”、“几何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通过探索简单实例中的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深刻体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初步体会同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对应关系.【归纳】以上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数值是变化的,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________,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________。

【活动三】

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问题5 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分别记作两个变量x与y.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年份人口数/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4 11.76

1999 12.52

2010 13.71

【师生活动】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问题(1)的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在问题(2)中,对于表中每个确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

【归纳】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y是x 的.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问题1中时间t是自变量,里程s是t的函数.t=1时的函数值s=60,t=2时的函数值s=120,……;同样地,在心电图问题中,时间x是自变量,心脏电流y是x的函数;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x是自变量,人口数y是x的函数.当x=2010时,函数值y=13.71亿.

从上面的学习中可知,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许多问题中的变量之间都存在函数关系.

【活动四】

问题6 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L)随行驶里程x(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桶中还有多少汽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函数意义理解,熟练掌握函数关系式确立的办法.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能通过关系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师生活动】

解:(1)行驶里程x是自变量,油箱中的油量y是x的函数.

行驶里程x时耗油为:0.1x

油箱中剩余油量为:50-0.1x

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50-0.1x

(2)仅从式子y=50-0.1x上看,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考虑到x代表的实际意义是行驶里程,所以不能取负数,并且行驶中耗油量为0.1x,它不能超过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即0.1x≤50,x≤500.

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500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y=50-0.1x在x=200时的函数值,将x=200代入y=50-0.1x得:y=50-0.1×200=30.

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升汽油.

【师生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在巩固函数意义理解认识及确立函数关系式基础上,又学会如何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和求函数值的方法.知道了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的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

【归纳】像y=50-0.1x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新知:

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

2、怎么理解同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

3、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反馈

1、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元.

(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min,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为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内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

2、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

(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九章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

第十九章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P72-P7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 2、理解掌握并确定函数解析式; 3、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从图表来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 2、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2、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概念;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认识函数,深刻领会函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我们发现每个问题中都有两个变化的量,同一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为某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确定一个数值。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本节课将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导入 我们先看上节课的 例1中有两个变量,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500;日场x=205,则y=2050;晚场x=310,则y=3100,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y=10x。 例2中也有两个变量,经计算可以发现:每当售票数量r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r=10时,则s=100∏;r=20时,则s=400∏;r=30时,则y=900∏,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s=πr2。由上节课的这两个例题我们可以归纳结论: 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教材P73思考中的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 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分别记作

《19.1.1 变量与函数》教案、同步练习

第19章《19.1.1变量与函数》

第19章《19.1.1变量与函数》

售票数量x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例如早场x=150,则y=1500;•日场x=205,则y=2050;晚场x=310,则y=3100. 问题(2)中,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每当重物质量m确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 0.5cm.当m=10时,则L=15,当m=20时,则L=20. [师]很好,他说得非常正确.谢谢你.我们再来回顾活动二中的两个问题.看看它们中的变量又怎样呢? [生]活动二中的两个问题也都分别有两个变量. 问题(1)中,很容易算出,当S=10cm2时,r=1.78cm;当S=20cm2时,r=2.52cm.• 每当S取定一个值时,r随之确定一个值,它们的关系为r=S . 问题(2)中,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每确定一个矩形的一边长,•即可得出另一边长,再计算出矩形的面积.如:当x=1cm时,则S=1×(5-1)=4cm2,当x=2cm时,则S=2×(5-2)=6cm2……它们之间存在关系S=x(5-x) =5x-x2.因此可知,•每当矩形长度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就随之确定一个值. [师]谢谢你,大家为他鼓掌. 由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归纳这样的结论: 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19.1.1 变量与函数 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常量、变量学习,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加强推理能力.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2.学习目标 (1)从具体的事例中找出常量、变量. (2)理解常量、变量的相对性. (3)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4)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重点 (1).常量、变量的意义. (2).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学习难点 (1).常量、变量的相对性的理解 (2).求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阅读教材P71----P72,了解变量与常量是如何规定的?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_称为变量,___________为常量. 任务2:阅读教材P73----P74,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函数的本质是什么? 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函数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涉及到个变量,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函数的定 义. 任务3:怎样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呢?

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式子有意义,即注意以下几点: ① 若解析式是整式,则自变量取 . ② 若解析式是分式,则自变量的取值 . ③ 若解析式是二次根式,则自变量的取值 . 注意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应符合实际意义;(2)应使所列数学式子有意义. 结论:求函数值的方法 . 2.预习自测 1.某种报纸每份2元,购买x 份此种报纸共需y 元,则y =2x 中的常量是 ,变量是 . 2.下列图象中表示 y 是x 的函数的( ) A. B. C. D. 3.在函数1 1-=x y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1 B .x ≠1 C. x ≥-1且 x ≠1 D.全体实数 预习自测 1.2;x,y 2.C 3.B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基本等量: 路程=速度?时间 矩形的周长=2(长+宽) 圆面积公式:2r S π= (2)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2.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如何确定关系式的常量、变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9.1.1 变量与函数教案与教学反思

19.1 函数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上大附中何小龙 19.1.1 变量与函数 【知识与技能】 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变化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 确定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学说明】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变化,从这些感受中逐渐领悟知识. 情境1 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填写下列表格,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情境2 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情境3 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 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 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 问题2 用10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设长方形的长为xcm,面积为Sc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探究两个问题,再汇总交流. 【教学说明】在小组实践探究时,教师应参与小组活动,然后再作出总结. 上面的问题和探究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时间t,里程s出售票数x,票房收入y;……)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为变量.也些量是始终不变的,如上面问题中的速度60(km/h),票价10(元)等,即为常量. 一般来说,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 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提出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概念,总结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备课人:黄慧敏韦小丽审核人:黄亚明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1 变量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19.1.2 函数

2、通过以上几个问题,你能说出在这几个问题中存在的共同点吗?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的一个变量取一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就___________。 3、如何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什么叫函数值,如何确定函数值?举例说明。 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5、出示教材中的探究。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填表: x 13-4 0 1 01 y 显示的数y 是输入的数x 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它的关系表达式. 归纳:每给出一个自变量的值x ,y 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三、例题讲解 (一)一辆汽车油箱现有汽油50L ,如果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 (L )随行驶里程x (km )的增加而减小。平均耗油量为0.1L/km 。 1、 写出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 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 3、 汽车行驶200km 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分析:(1)油箱中的油量y 随行驶里程x 的增加而减少,所以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是x y 1.050-=; (2)自变量x 的取值,首先要考虑其表示的意义,即x 表示行驶里程,因此x ≥0;其次要考虑本题的实际情况,必须保证50-0.1x ≥0,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5000≤≤x . 是否答出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的单值对应。 师生共同归纳之后 教师给出函数的概念并板书。教师强调:确定自变时,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而且注意问题实际意义。以例他s 和它对应。 让学生细心阅读计 算交换意见、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学生写出表 达式。注意 际意义确定自变量 取值范围为负。

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

变量与函数(2)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 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 函数关系式:y=10-x. 问题2 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 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 cm2与MA长度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2 1x y . 二、探究归纳 思考 (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 (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 分析 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 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 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 问题3,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MA 长度为0cm ,随着△ABC 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 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时,MA 长度达到10cm . 解 (1)问题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 问题2,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90; 问题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0. (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 4. 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 s =60t , S =πR 2. 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 =πR 2中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 与圆半径R 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 >0. 对于函数 y =x (30-x ),当自变量x =5时,对应的函数y 的值是 y =5×(30-5)=5×25=125. 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 =5时的函数值.

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 八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范德彪 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与说明:1课时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含义,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并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2)理解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指出由哪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另一变量,会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并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分析 (1)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刻画了现实世界中一类数量关系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方程、不等式、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一类数量关系。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有了变量的概念,便为研究成函数关系的两变量的“运动与对应”关系打下基础.本课从四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中数值的变与不变,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而且问题中变量的单值对应关系也为学习函数的定义作了铺垫.(2)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变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学生往往只认为是一种确定的数量关系。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直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并没有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

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变量与函数(1) 学习目标: 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含义; 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3. 理解自变量、函数定义 学习重点: 了解变量与常量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自变量、函数的定义 教学设计 一:引言引入 对本章引言提出问题 问题1: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请你再举出一个具有这种特征的相关例子加以说明. 问题2:为了刻画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关系,我们形成了什么概念?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现实世界中运动变化的规律,我们需要研究什么内容? 问题3:本章我们将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问题4:本章引言中的一张图表和图象反映了什么量随什么量变化而变化?二:探究新知 1、请先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行驶路程为s km.填 第三场售出310张票,三场电影票房收入各多少元? 30 cm 时,圆的面积S 分别为多少?在这个过程中,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 上述运动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什么特点?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3、练习应用: 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 (1)汽油的价格是7.4元/升,加油x L,车主加油付油费y 元;

(2)小明看一本200 页的小说,看完这本小说需要t 天,平均每天所看的页数为n; (3)用长为40 cm 的绳子围矩形,围成的矩形一边长为x cm,其面积为S cm 2. 4、再次思考:问题(1)至(4)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关系有什么联系? 综合以上这些现象,你能再次归纳出上面所有事例的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 三、整理归纳: 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对应的y =b,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比如:思考(1)中,时间t是自变量,路程s是t的函数,当t=1时,函数值s=60,当t=2时,函数值s=120 四、巩固练习 下列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 (1)汽油的价格是7.4元/升,车主付油费y 元随加油量x L 的变化而变化;(2)小明看一本200 页的小说,平均每天所看的页数n(单位:页)随时间t (单位:天)的变化而变化; (3)用长为40 cm 的绳子围矩形,其面积为S (单位:cm2)随一边长x(单位:cm)的变化而变化; (4)向一水池每分钟注水0.1 m3,注水量y(单位:m3)随注水时间x(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五、小结与作业: (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 (2)举一个运动变化的例子并指出其变量和常量. (3)你认为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会有联系吗? (4)你对函数有什么认识? 作业:必做题(作业本):教科书第81页第1题. 选做题:教科书第74页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 (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常量与变量的确定及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火箭的高度随时间而变化,雄鹰的飞翔也会变化。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种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

课件展示图片。 【过渡】对于这些变化,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来进行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变量与常量 【过渡】大家先来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行驶路程为s km.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 (3)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分别为10 cm,20 cm,30 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 m,3.5 m,4 m,4.5 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 分别指出问题中的变化的量及不变的量。 【过渡】在刚刚的几个问题中,我们知道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有些量的变化的,而有些量则是固定的数值,保持不变。在数学里,我们把这些变化的量称为变量,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练习】课本P71练习题,说出变量及常量。 【过渡】刚刚大家都很正确的说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变量和常量。现在,我们重新来看刚刚的几个思考题,并思考,是否都是有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展示四个思考题的变量关系。 【过渡】从刚刚的思考中,我们知道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过渡】现在大家就来练习一下吧。

【人教版 数学 精品教案】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函数是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联系方程和不等式相关知识及数与形的纽带.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它刻画了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继续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法、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值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固定不变的简单函数模型.研究一次函数可以获得初中函数研究的一般步骤(下定义——画图象——观察图象——概括性质)和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和对应思想),发展数学观察、表征、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函数概念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核心数学认知活动是数学抽象概括活动. 变量y要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满足两个条件:(1)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2)变量y的值是由变量x的取值唯一确定的.“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的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目标解析 目标(1)的要求:能在具体实例(包括解析式、表格、图象呈现)中辨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1

否是函数关系,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目标(2)的要求:能观察运动变化的具体实例,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发现其单值对应的特征,通过归纳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特征概括函数的概念. 目标(3)的要求:在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联系,感受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知道具有正(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在字母表示数中接触过当字母取值变化时,代数式的值随之变化.学生在生活中也具有对两个量之间存在依存关系的体验,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单价固定时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尽管这些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含义,但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学习中还是会遇到较大困难.主要困难在于难以形成“一个变量的值的确定导致另一个变量取值的唯一确定”的概括,当一个变量的值取定时,另一个变量怎样才算“唯一确定”.学生容易认为,函数关系中的“唯一确定”指的是可以通过公式求出的唯一的值,对不能用公式求出值的“单值对应关系”难以理解. 因此,本节的难点是对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万物皆变,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本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起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1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由实例引入函数的基本概念,根据函数概念判断函数关系,结合实例体会函数的应用,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的概念,它需要用变量的观点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图象等,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一些函数解析式。 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如常见的路程问题,销售问题,弹簧问题,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等等,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来突出重点。)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书上油箱中剩余油量和汽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问题等。)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19.1.1 常量与变量 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变量与常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本课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基础上,领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变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体会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的分析出常量和变量,能用关系式、表格、图象等形式描述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揭示万物的运动变化(利用多媒体)。 2、导入课题(变量与常量)。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 小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匀速行驶,速度为60米/分钟.先填写下表,s的值随t的变化而变化吗?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小时) 1 2 3 4 5 (千米) 在这一过程中,什么量是固定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 探究二: 当鱼跳动时,观察水面上的波纹有怎样的变化呢?

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周围的事物都是运动的。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一问题,此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再例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这几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地球的位置与时间,温度与高度,年龄与时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气温问题: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 (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最高 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2)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在16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19.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课题:19.1.1 《变量与函数》 教 学 设 计

一、教课任务剖析 知识技术掌握函数的观点,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能正确地判断一些关系式是不是函数,能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教 经过对实质问题的剖析、对照,归纳函数的观点,并在学数学思虑 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函数的观点. 目 解决问题理解函数观点并且能从实质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标 学生经过对问题的剖析,感觉现实生活中函数的广泛性,感情态度 领会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与限制. 教课要点理解函数观点并且能从实质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教课难点意会函数观点;能把实质问题抽象归纳为函数问题. 教课方法研究发现、启迪式教课. 教课手段多媒体协助教课. 二、教课准备 课件、教案、笔录本电脑、焟烛、网络等 三、教课流程 导概例拓课小课入思念探题展堂结后新考详究讲延巩提思课解解伸固高考 四、教课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变量、常量的观点; (2)利用网络,认识当天天气状况。进入“南康整点天气实 况”,从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量等几个方面认识变化关 系。 时间 /h9111315 气温 /0C ( 3)汽车以60 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里程为S 千米,行驶时间为t

2

共同特点: 1.两个变量;2.当此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独一确立的对应值 . 2、思虑:y (1).以下图是体检时的心 电图,此中图上点的横坐标 x 表示时间,纵坐标 y 表示心脏 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 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 x 的 每一个确立的值, y 都有独一确立的对应值吗? (2)在下边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能够记作两个变量 x 与 y ,对于表中每一个确立的年份 (x),都对应着一个确立的人口数(y)吗? 3、观点详解 (1)函数的观点: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假如有两个变量 x 与 y ,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立的值,y 都有唯一确立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 x 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份人口数/亿198410.34 198911.06 199411.76 199912.52 就说 x 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问学生对这个观点的理解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 2)假如 y 是 x 的函数 , 当 x=a 时 y=b,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 x 的值为 a 时 y 的函数值。 ( 3)观点辨析: 1)指出以下变化关系中,哪些是 y 对于 x 的函数,哪些不是 y 对于 x 的函数? ①xy=8;② x2+y2=8 ;③ x+y=4 ;④ |y|=x+2 ;⑤ y=3x2-8x+6 . 2).下边两个图中的曲线是表示y 对于 x 的函数吗? y y x x (1)(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9.1.1 函数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函数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重点) 2.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水滴激起的波纹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研究和此有关的问题——函数.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函数 【类型一】函数的定义 下列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 B.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D .圆的周长与半径 解析:A 中,长方形的宽一定.它是常量,而面积=长×宽,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若长改变,则面积也改变,故A 选项是函数关系;B 中,面积=(周长4 )2,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16是常量,故B 选项是函数关系;C 中,面积=12 ×底边上的高×底边长,底边长与面积虽然是两个变量,但面积公式中还有底边上的高,而这里高也是变量,有三个变量,故C 选项不是函数关系;D 中,周长=2π×半径,圆的周长与其半径是函数关系.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变量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 【类型二】 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解析式以及自变量 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 (1)一个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kg 的物体,它的原长为10cm ,挂上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cm 随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的变化而变化,每挂1kg 物体,弹簧伸长0.5cm ; (2)设一长方体子高为30cm ,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a (cm)改变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 (cm3)也随之改变. 解析:(1)根据弹簧的长度等于原长加上伸长的长度,列式即可;(2)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出函数式. 解:(1)y =10+12 x (0<x ≤10),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自变量的函数; (2)V =30a 2(a >0),其中a 是自变量,V 是自变量的函数. 方法总结:函数解析式中,通常等式的右边的子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那个字母表示自变量的函数. 探究点二:自变量的值与函数值

19.1.1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变量、常量,会用式子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情境感知,新课导入 万物皆变,大到天体、小到分子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刻画这些运动变化并寻找规律呢? 数学上常用变量与函数来刻画各种运动变化. 【师生活动】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熟悉的例子,据此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变量与函数. 【设计意图】 由学生经历的事情提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活动二:问题探究,新知领悟 (一)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问题1: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填写表19-1,s的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出示教材表19-1) 表19-1 t/h 1 2 3 4 5 s/k m 【师生活动】学生填表,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t/h 1 2 3 4 5 s/k m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4.这是个行程问题,发现:随着时间t的变化,汽车行走的路程 S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

十九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19.1.1变量与函数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设计: 一、引入: 问题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 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二、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 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3)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

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 不变的量为常量。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问题:(1)如图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 ①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铁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2)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对应的数: 波长l(m)30050060010001500 频率f(KHz)1000600500300200 ①这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这张表是怎样刻画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 吗?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