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背景下,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工作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从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凸显的问题入手,探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涵盖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是基于具体目标而实施的管理过程。在新时期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其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正视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探究改善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此保障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具体目标的完成。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凸显出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来源上,主要依靠国家财政部门的财政拨款,然后行政事业单位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部门预算编制,最后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预算拨付经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来源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由此也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强,造成部门间在预算使用计划及预算执行过程上难以同步,从而制约了预算执行效果及目标的达成。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涉及到众多的职能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一方面是进行预算控制及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另一方面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有效调配预算资金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由于预算管理意识不强,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将预算编制简单划归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编制时间也极为有限,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于简单化,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整体状况,预算编制形式化过重,实效性及针对性不强。

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强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具体执行环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集中反映在了预算执行规范性不强,随意性过大等现象上,导致预算资金在执行及支出上与原有编制计划不符。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偏离了批复的预算。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的责任落实上也跟进不力,同样制约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流畅性和规范性。

4.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流于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是对预算执行及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其是预算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一方面存在预算考核缺位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预算考核机制上也存在完善度不高,机制运转不畅的现象,两方面共同制约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的正常开展。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不够完善,在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上就无法确保科学准确,又会反过来制约到后续阶段的预算编制工作。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环节,要注重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辅助其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及监督上的作用,然后由此及彼,在行政事业内部对预算管理的地位及重要性加以宣传普及,一方面增强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单位全体员工转变原有的预算管理单纯划归财务部门的狭隘观念,增强其参

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借助岗位培训学习,岗位竞岗等途径,强化预算人员的素质能力,以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水平。

2.注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质量的提升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要给予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编制人员能够对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加以总体把握,并做好预算编制参考数据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论证单位预算项目,在确保项目可行的基础上再制定出具体的编制计划,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在编制预算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在参考原有数据资料的同时,做好预算使用的前瞻预测,使预算编制与后期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相匹配。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采用更加高效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复式预算法等,保障预算编制准确可行。

3.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及控制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保障预算效果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本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将预算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从而使预算执行流程更加清晰。第二,完善各部门间财务预算执行的制度规定,做好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预算资金被私自挪移占用的现象。第三,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于单位内部职能部门中出现的预算资金超标现象,要加以严格查处,对预算资金需要继续追加的,要通过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核报批。

4.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是衡量预算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其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及优化上,一方面要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将预算考核与岗位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实行考核的动态化和综合化。动态化考核就是对预算资金的实时使用情况加以监督,确保资金的流向及使用符合预算目标,对出现的偏差及时加以纠正。综合化考核就是对预算编制执行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加以综合分析,借助奖惩措施的有效跟进,以提高预算考核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结语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凸显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从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力度、预算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强化,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稳定长期发展。

关于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公共性、绩效性,降低和控制行政运行成本,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就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管理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刚性 部门预算是部门和单位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部财力保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在部门预算下达的各项资金额度内科学合理地控制使用好资金,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在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政策性增资因素外,一律不得追加基本支出预算。对因市委市政府出台新的政策而确需追加的专项支出,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追加项目支出预算。对年初下达的项目预算,因工作任务变动或调整,需在项目之间进行调整的,须事先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二、加强对切块专项资金管理 对中央、省、市下达以及本市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类和社会事业发展类的切块专项资金,要实行项目化管理,按项目申报、项目筛选、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等程序规范操作。项目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制订出具体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项目申报。在项目实施前,由项目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申报条件、范围及实施该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并制订项目申报文本,布置项目申报工作,由符合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申报文本申报项目。 项目筛选。项目管理部门根据申报的项目情况,及时组织财政及相关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必要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项目筛选确定后,由项目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发文给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实施。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项目资金坚持“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的原则,由财政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对“以奖代补”性质的项目资金,必须待项目验收合格后由财政直接拨付资金。 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财政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及时拨付后续资金及“以奖代补”资金,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须终止拨付资金或取消“以奖代补”资金。 绩效考评。在项目验收的同时,项目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并对项目实施绩效进行考评。财政部门要将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资金拨付环节管理 对财政预算中安排的项目资金,在第一笔资金拨付前,由项目管理部门或实施单位书面提出项目实施的明细预算及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审定,并将审定后的明细预算抄告会计核算中心。在年度执行中,财政部门要根据明细预算管理拨付资金,在后期资金拨付时,要加强对前期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对不符合规定使用项目资金的,要暂停拨付后续资金,督促项目实施单位纠正后再按正常程序拨付资金。会计核算中心要按照明细预算进行报帐核算管理。 四、严格报帐环节的管理 会计核算中心报帐核算是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要对部门和单位报帐的发票,按实际发生支出的性质进行严格分类把关,按照预算中确定的项目进行核算,对不属于预算中安排的专项支出内容的发票,必须拒绝报帐支付。违反上述规定报帐核算或与相关单位串通做假帐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规范项目资金开支范围 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项目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要做到:一是凡预算中安排的设备购置或建设性的支出预算,不得列支工资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内容。二是预算中安排的专项公用类项目(如大型会议、培训类项目,重大宣传、活动类项目,执法办案类项目等等),应列支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得列支工资福利性支出。三是专项资金结余数额,必须要

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及其对策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自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实行部门预算以来,项目预算在国家经济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预算的执行情况逐年好转。但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工作的不适应性仍然很突出,预算的执行率总体上不高仍是困扰各级管理部门的问题之一。为了保证年度预算的完成,有关部门甚至已将预算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依据之一。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项目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预算工作从技术层面提出几点初浅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1项目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项目预算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既有预算标准和编制上的原因,也有预算执行及管理上和操作上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 1认识问题 应该说通过多年实施部门预算、财政直接拨付政策,各级领导和预算人员大都已认识到了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多年的思维惯性,不少技术人员仍然有多要项目和作高预算,“钱多好办事”和“有钱慢慢花”等想法,认为预算花不完可以下一年度用,剩点钱也问题不大;其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的得到广泛的重视,有不少人认为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和预算员的事情,尤其是有

些项目负责人认为自己主要搞好项目的技术工作就行了,对预算工作既不熟悉也不特别重视。 1. 2预算标准与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预算标准不够明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有待加强。 首先是现行预算标准的结构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人员费用和管理费用明显偏低,从理论上讲,承担财政项目的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是国家财政拨付的,但实际上单位人员工资缺口很大。目前大调查等专项采用的工作人员劳务费补贴方式,而国家科学研究项目则完全没有人员工资补贴,这样一来依据项目预算标准很难解决工资缺口问题。还有,对以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等脑力劳动为主的项目预算缺乏科学依据,这类项目直接的材料消耗少,主要是劳务类消耗,但依据现有的预算标准很难把这部分预算做足。 其次,在预算编制方面,预算编制与项目技术设计结合不是很紧密。目前的项目预算工作通常是由单位具有预算资格的预算员来完成,但预算员又不是非常了解项目的实际工作内容及所需的实际支出,也不了解项目的各项间接费用的支出情况;如由项目负责人来编写预算,他们也只能对项目的直接费用较清楚,而对间接费用的支出等不甚了解。 另外,地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致使预算很难做得非常准确。如航空物探和遥感工作受天气、空域、外交等影响较大,当各个方面顺利时,飞行效率高,成本就低,如果不顺利则成本大幅度提高;再如野外地质工作除受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当地的民俗民风等影响,经常出现许多预算无法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与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就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与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就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年度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就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与会计核

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与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与单位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成为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正如美国着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指出的那样: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旨在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 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的内涵、本质及作用,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的“全方位”,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活动,以及企业的人、财、物各个方面,供、产、

销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因此,全面预算是由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的“全过程”,体现在企业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即全面预算不仅限于预算编制、分解和下达,而是由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的“全员”参与,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上至最高负责人,下至各部门负责人、各岗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编制与实施。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全面预算的本质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即预算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所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与拥有的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与控制过程。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预算控制列为重要的控制活动和风险控制措施。 (三)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企业战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终不能将美好蓝图和“愿景”转变为现实,甚至可能因实际运营背离战略目标而导致经营失败。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可以使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确保

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采用预算作为管理的控制方法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预算管理这一管理理念也开始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且一些企业已付诸于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们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推行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借此完善预算管理,使之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评

The enterprise budgets the management existence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In the economy developed western nation, nearly all enterprises all use the budget to take one of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s. Along with the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gradually establishment, the budget manages this management idea also to start to obtain the widespread approval, and some enterprises have put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But in the middle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d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we the enterprise the question which exis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budget management proces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n at present, proposed effectively carries out the budget management the main measure, consummates the budget management, enables it to play it major role. Keywords:Budget management Budget establishment Budget implementation Budget examination and critique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 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它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它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手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手册 一、预算业务综述 本手册旨在规范预算管理的工作程序,明确年度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控制和绩效评估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加强预算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预算业务在提高单位各项业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手册所称“预算”是指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是单位业务活动的财力支持和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预算管理”是指对单位各项业务的控制,包括对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控制和绩效评估等五个环节实施的有效控制。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W局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 2. 主要职责分工 (1)各职能处室 各职能处室是单位预算的编报和使用主体,负责提供编制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根据本处室的工作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对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负责按要求对预算控制数

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及相关岗位;负责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工作计划的调整及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负责根据预算批复结果和相关规则执行预算;对本单位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监控及决算工作。 (2)财务处 财务处是预算业务的归口管理处室,负责草拟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报预算工作小组审定后,督促各职能处室和岗位落实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负责拟定预算编制程序、方法和要求,报预算工作小组审定;负责组织和指导各职能处室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负责汇总、审核各职能处室提交的预算申报资料及预算草案;负责对财政/上级单位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确定预算执行规则;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预算、决算草案;汇总审核各职能处室提交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工作小组审议;负责对本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和监督检查。 (3)预算工作小组 预算工作小组一般为非常设机构,主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预算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负责审定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摘要】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预算的良好管理可以更好的分配资源的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改善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对策 abstract :budge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important part of one of the good management of the budget can be a better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improv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unds.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our institutions of budget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roposals on its improvement.keyword]:budge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df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我们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其资金使用的效益。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预算管理的观念落后,其意识相对淡薄 单位领导及其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的不足,只

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 见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强化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规范预算管理,建立正常有序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预算法》、《安徽省预算监督审查条例》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常务副区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财政局预算股长组成的预算执行领导小组。其职责: (一)召开财税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 问题; (二)提出预算编制意见; (三)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预算追加事项; (五)提出调整区、乡财政体制的意见; (六)研究财政预算执行的其它相关事项。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批复 区财政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出当年可用财力,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先外后内、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的办法。个人经费按人头、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规定结合财力编制综合部门预算,并汇总编制分类支出预算草案,经区政府审核后,报区人代会批准。区财政局根据区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及

时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预算,不得搞二次分配。 具体编制办法: (一)人员经费预算:人员工资预算根据在职、离休、退休、遗补人数和现行标准核定;其他人员经费按有关规定核定。 (二)办公经费预算:按人均公用经费定额、定编车辆定额及相关支出定额核定。 (三)专项经费预算:根据有关会议纪要、相关规定及财力可能核定。 三、支出预算的执行 (一)正常支出预算的拨付程序 包括人员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以及公用支出中的办公费、车燃修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经费,由区财政局主管股室根据批复到单位的部门综合预算,按均衡性原则,视财力情况分月编制计划报局长签署意见后,由预算股办理拨款。 (二)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年初预算到单位的项目经费,由部门(单位)根据业务需要、项目进度于每月10日前向财政局提交用款申请,经区财政局业务股审核列表汇总,报局长签署意见后,办理拨款。 (三)政府采购项目专项经费的拨付程序

浅谈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与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预算控制0引言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全面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灵魂,备受企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在实务操作中仍然会出现误区与疏漏而使企业预算与实际相互脱离,从而是企业战略目标难以达成,因此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要将全面预算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协调各部门实施全面预算的同时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措施以及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措施,对预算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1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计划,它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用货币形式表示出来。全面预算的最终反映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主要是用来规划计划期内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财务结果。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二字,它具有全额、全程、全员的特点,它不单纯是财务、会计或者其他个别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正确的预测企业经营管理期内各种资金和预算的投入,分析预测下一个年度的预算,以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控制,及时并妥善的处理执行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对经营活动实时、有效的控制,通过预算管理,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养成预见性工作的能力,研究分析市场的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变化,是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实现资金的合理调配与运用,降低经营的成本,控制企业各项经营指标。 2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观念落后、认识误区导致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佳。一些企业的员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观念落后,对全面预算认识不正确,对全面预算不够重视,认为预算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许多的预算指标就如同以前的计划任务一样。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消积应付,导致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利。目前,我国企业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还存在许多错误认识,有些人尤其是部门经理认为预算是争夺资源的工具;有些人把预算管理当作升迁的手段,编制的预算讨好上级却不符合实际;一些企业由于预算管理失败就以为预算无用,只是摆设而已,在以后的工作中持消极态度;有些人认为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跟自己不搭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2011年08月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文/郑爱东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需要对其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管理,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必不可少,它既可以整合优化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也可以促进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本文就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064-01 经管空间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可以促进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观念不强,人员素质较低。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管理者及员工对全面预算认识程度不够,从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消极应付,导致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利,没有真正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从现行事业经费的分配方式看,虽然几经改革,但始终未从经营机制上搞活事业,现行事业经费分配办法的缺陷日趋明显,不能很好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预算编制在初期就不能保证质量,预算的实施和监督更难以保证。 3、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预算项目结束后,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后期的分析和评价,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制度,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建议 综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员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人为因素 首先,加强对财政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一方面,在挑选财务从业人员时要把握严格的标准,保证新进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基本素质,同时,要注重对现有单位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使其保证较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与业务水平。另外,落实财务人员奖惩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与措施保障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同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奖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最终达到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理论水平、道德水平的目的。其次,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消除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的不利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照财务人员的轮岗制度,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预算管理要害部门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应实行合理轮岗,一方面有利于相互监督,同时对促进人员业务水平的上升也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建立公允、规范的会计预算、核算体制并严格执行,借此实现会计信息本身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2、科学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 科学编制预算内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正确把握预算的编制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预算,这是做好预算工作的基础,同时要保证预算工作的适应性、灵活性,根据不同的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预算工作的动态性要求。同时,要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如果预算编制不科学而又缺乏监督,就会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出现违反相关财经法规的现象。对于已经制定的各项预算编制项目,各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决不可敷衍应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解决。具体而言,科学编制预算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保证预算编制时间、做到充分论证。预算编制涉及单位流程的方方面面,包含系统、行业状况,立足历史,谋求长远。因此,要包含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项目论证、目标预测、协调平衡等各个环节。(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保证预算的编制具有一定前瞻性。 3、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范围较广,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本领域的状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做到有针对性,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不断完善。其次要完善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度,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再次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资金是事业单位生存的命脉,是预算管理的经济支柱。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要制定有关资产的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管理的最优化。最后要完善资金使用制度。资金使用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作用的最直接方式,因此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安全规范地管理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降低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各部门都应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展重要的、持续的作用。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财政局参考文献: [1]杭群英.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05. [2]赵海燕.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时代金融.2009-08. [3]孙金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07-04. [4]胡小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7. 64 2011.08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点 为巩固我国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面的成果,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国自2004 年启动了预算法修订工作,在经历了近十年时间和全国人大四次审议后,于2014 年8 月31 日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展现了许多创新性的亮点,为预算管理指明了方向,也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具体、深入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预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面来看,只有深刻理解新预算法精神,准确把握新预算法对预算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单位财务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依法履行职责 我国《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是各级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开展经济活动所需遵循的基本法则。关于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原预算法只对擅自变更预算、擅自动用国库库款、隐瞒预算收入和不按预算开支的行为做了简单规定。新预算法强化了法律责任制度,将法律责任从原来的3 条3 款增加到5 条25 款。如果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违反预算法规定,除了责令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改正,还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降级、撤职、开除、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无论是从责任条款的数量,还是从责任追究的程度来看,新预算法都大大强调了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识,自觉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严禁出现预算编制粗编乱报、预算调整随心所欲、预算执行违法违规等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勤俭节约、讲求绩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新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将“勤俭节约”和“讲求绩效”充分结合起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家治国之本。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百姓讲排场奢侈浪费、机关事业单位公款吃喝玩乐、地方政府建豪华办公楼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奢侈浪费问题,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中“厉行节约”和“勤俭建国”的规定统一为“勤俭节约”原则,要求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装修支出;在预算执行环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不得铺张浪费,不得虚假列支。勤俭节约,是用好、用实财政资金,建设廉洁政府的有力保障。新预算法多处强调了绩效管理,如:编制预算要参考有关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相关的绩效管理目标;人大出具预算审查报告时要就“提高预算绩效”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决算草案的审查重点是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可见,绩效管理贯穿了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监督及决算审查全过程,既讲求预算执行效率,也讲求预算执行效果。因此,预算单位管理层既要关注预算执行进度、年终预算完成率,也要关注预算完成效果,如行政经费节约率是多少,项目完成结果是否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是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花最少的钱办好最多的事,是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优体现,也是百姓对公共资金使用效果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勤俭节约”和“讲求绩效”两个原则密切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并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新预算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这一条款的制定,一方面来看,是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行为的约束,强调预算执行行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来看,又是给了预算单位管理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其预算管理才能的机会。因此,预算单位管理层应考虑的是:如何做好单位预算执行。预算单位要在预算执行中担起主体角色,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依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它能帮助单位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地运行。虽然财政部在2012 年11 月已正式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地变革,其预算管理体制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独特性,在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在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改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施行预算管理的目的及必要性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其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及行政收费。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同于企业单位,导致现今许多事业单位没有确立明确的预算管理体制。然而,预算管理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但保证了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职能,还提高了单位的资金利用率。具体来看,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合理配置有限的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国家的财政支出能力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需求。单位借助预算的方式,认真分析各项年度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给予最需要的部门。这样就能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浪费,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提高资金利用率,改善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如果事业单位科学编制预算并认真贯彻执行,不但可以确保财政

拨款的结构优化,还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此外,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含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控制等多个方面;同时,它涉及到单位所有部门之间的配合,因此,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在我国,政府的部分财政支出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为依据,预算指导着国家的投资方向,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政府宏观调控在微观上的体现。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政府从市场宏观经济状态出发,进行有效的调控。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规定事业单位需要进行预算管理以来,始终没有明确预算管理的模式,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未认识其重要性 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在运作过程上有较大差别,许多单位的领导及员工预算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尽管许多事业单位都有预算的过程,但在单位预算的编制环节存在许多脱离实际的问题。许多事业单位领导误以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走过场,并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许多单位的预算编制都以申请到更多的财政拨款为目的,忽视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基于上述原因,在事业单位中时常发生按预期开支金额来反编预算的不合理现象。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一)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俗话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保证企业有效运转的不竭源泉,如何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企业财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目前市场变化无常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是企业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的有效途径。在以企业负责人为首的资金预算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措施: 1、以周资金预算为重点保月资金预算 企业应在总结了以前资金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立了年、季、月、周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做到以日资金调控保周资金预算,以周资金预算保月资金预算,使企业的资金始终保持良性循环状态。 2、建立各个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全面月资金预算体系 一个科学的预算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在每月某日前提供本部门的生产计划,如:生产办提供原料采购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基建科提供固定资产的工程用款计划,销售公司提供产品销售计划和应收账款控制计划等。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将有关资料及时提供给财务部门,再由预算委员会办公室于每月月底前将资金预算进行汇总、预审并报资金预算委员会审批。 3、建立预算变动报告及执行情况反馈制度。 企业里的实际资金流转不可能与预算完全相同,对于有变动的资金预算,必须提供书面报告,并提交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以便资金管理人员及时调整预算和调度资金,经批准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对周、月度资金预算执行完后,要及时进行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查找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业务单位,以指导今后预算的编制。 (二)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为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呢?为了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应在全面二级核算的基础上,深化、细化班组核算,推行全面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企业的成本预算,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为了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每年某月(定期)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召集生产、销售、计划、财务等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相关指标,结合本年实际编制来年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预算委员会办公室再根据相关计划编制来年的成本预算,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审定,然后将成本预算逐项进行分解,并建立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同时各二级单位建立各级成本责任制。按照“纵向到底”的要求,将各项成本预算指标逐一细化分解到车间、班组、工段、以及个人,真正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预算指标体系,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考核,保证效益目标落到实处。 2、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指标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更改,为了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企业应建立定期预算分析和报告制度,每月组织生产经营、计划、财务等部门对本月、年累计预算期工作量完成情况、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利润完成情况、财务情况、现金流量、市场需求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数据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执行和分析过程中,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加强绩效考评,保证预算的全面实施。 根据分解下达年度、季度、月度预算指标,企业应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配套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度,职工个人利益与预算指标挂钩,同时根据不同单位对成本节约的大小,实行系数分配制度,就是将各单位预算指标考核结果再乘以一个系数作为最

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2762438.html, 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孙柳张宇梁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1期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通过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并利用各项资源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科学的全面预算执行体系、缺乏有效的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信息系统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最终实现企业战略性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参与;企业战略 一、背景 A公司的是一家以“立足油田,一流服务;面向市场,二次创业”为目标的石油公司。该公司架构为子母体制,设有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管理控制是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在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A石油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有一席之地,急需建立更加现代的企业制度,逐步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地分配企业资源,完成企业既定的经营和战略目标的内部管理活动"。A石油公司在定义其作用过程中忽略了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缺少全员参与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所有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没有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考评和反馈。 (二)缺乏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A石油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主要有两 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层级不高,不利于全面预算执行、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推进。二是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单一,容易出现预算内容更偏重财务指标,忽视对公司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等情况。 (三)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A石油公司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一刀切的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方法来编制预算,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客观性。预算编制将会变得不科学、不合理、数据不充分,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使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不准确。二二是公司没有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变化主动调整预算编制工具和预算内容,弱化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全面预算编制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