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与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转变

《1942》与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转变
《1942》与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转变

分类号:I

学校代码:

学号:00924106

**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

《1942》与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转变

<1942> and The transition of XiaogangFeng'

film style

所在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二年十一月至二○一三年五月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

日期:2013年5月5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已了解校方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也授权论文机构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摘要] 冯小刚是我国著名导演和编剧,在1997年推出《甲方乙方》之后,其贺岁喜剧片风格就深入人心。在之后十几年,冯小刚的电影风格经历了从贺岁喜剧片—盗窃片--古装商业片---战争片---灾难片这四次转变,每次类型转变都让人们惊喜。冯小刚在2012年推出《1942》,这是一部反映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电影,有着历史和人性的反思。它的风格主要是:大主题小故事、主旋律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融合、视听语言冷静独特,与其以往的电影风格有所差异。在《1942》电影风格转变的背后,是冯小刚对小人物关注和针砭时事的人文关怀,更是中国电影回归的结果。

[关键词] 冯小刚《1942》电影风格人文关怀

[Abstract]Xiaogang Feng is China's famous director and screenwriter.Launched in 1997, the party a to party b, he's New Year comedy style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Feng xiaogang's film style changed from New Year comedy - crime - ancient costume commercial - war - disaster film , made people surprise every time .In 2012, Xiaogang Feng release the film "1942".This is a film reflects henan famine in 1942, which has a history and a reflection of human nature. Its style is mainly: A short story with major themes, the main melody values be integrated with the popular culture,and cool unique audio-visual language.Behind the change of Feng xiaogang's film style, there is feng xiaogang and satirical humanistic care for little attention ,as well as the result of Chinese films’return .

[Key words] Xiaogang Feng "1942"film style Humanistic care

目录

前言 (5)

一、冯小刚电影风格的四次转变 (5)

(一)第一次转变:从贺岁喜剧片到盗窃片 (5)

(二)第二次转变:从犯罪片到古装商业片 (6)

(三)第三次转变:从古装商业片到战争片 (6)

(四)第四次转变:从战争片到灾难片 (6)

(五)小结 (7)

二、《1942》的风格探析 (7)

(一)大主题,小故事 (7)

(二)主旋律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8)

(三)视听语言冷静独特 (9)

(四)小结 (10)

三、《1942》与冯小刚电影风格的改变背后的博弈 (11)

(一)冯氏情结 (11)

(二)中国电影回归的结果 (11)

(三)小结 (12)

四、结论 (12)

文献综述 (14)

致谢 (16)

前言

冯小刚是我国著名导演和编剧,在1997年推出《甲方乙方》之后,其贺岁喜剧片风格已深入人心。早年,冯小刚主要电影作品有:《甲方乙方》、《集结号》、《大腕》、《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每部影片都获得了优秀的票房成绩。特别是冯小刚在2009年指导的影片《非诚勿扰》总票房超过1 0亿,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2010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总票房总和超过20亿,由此他坐稳中国内地导演中首屈一指的“票房之王”宝座,并从2009年到2012年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三届百花奖、一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验证了人们对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认同和肯定。

l998年的《甲方乙方》是冯小刚商业电影的开山之作,从此十多年来他的电影无一败绩并屡创票房纪录,在几次电影风格变化后,冯小刚在2012年尾推出《1942》,风格与以往的风格与题材迥然不同。他风格变化的历程是怎样的?《1942》是怎样的风格?背后存在怎样的博弈?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一、冯小刚电影风格的四次转变

(一)第一次转变:从贺岁喜剧片到盗窃片

1997年,冯小刚推出由其导演的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票房十分出色,这是他贺岁喜剧片风格的开端。1998年和1999年,冯小刚分别推出贺岁片《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票房继续高涨。自此,冯小刚贺岁喜剧片风格形成,并成为中国本土电影的票房旗帜。2001年,冯小刚推出《一声叹息》,票房看好。贺岁喜剧片成为冯小刚的最引人瞩目的电影风格,更成为本土电影市场的票房救星。

冯小刚特有的贺岁喜剧风格来源于平凡人的婚恋日常生活,透露着浓厚的平民主义和百姓情结,与其他讲述豪门爱情的故事有鲜明区隔。比如《甲方乙方》是一部社会讽刺喜剧,《一声叹息》则是婚外情故事。他的贺岁喜剧片一般是在城市背景下讲述寻常百姓的故事,以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体现朴素幽默。特别是电影主角一般是由葛优主打,不经意间爆出冷幽默,对现实黑暗进行嘲讽,贴近时事焦点,让人回味无穷。

在冯小刚电影里,幽默的电影台词别具特色,在电影上映后很长时间内会成为广为流传的话语。如“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审美疲劳”、“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成为冯小刚贺岁喜剧片风格中独特标签。这些话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在以幽默性让观众爆笑的同时,也能让观众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可以说,冯小刚贺岁喜剧片风格影片有着自己特色,打破了传统商业电影意识形态浅薄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真实情感和深刻内涵不仅仅存在于文艺片中,还能在商业电影中有所体现——贺岁喜剧片也能具备深刻的内涵。

2001年随后三年他分别导演《大腕》、《手机》和《天下无贼》,其中《天下无贼》票房达到1.2亿。这代表着冯小刚的电影风格已经从贺岁喜剧片转向盗窃题材电影,从男欢女爱的小百姓生活喜剧转向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达到了关注人性的这一升华。冯小刚的盗窃片关注到边缘人群如盗贼的生活题材,展现了社会众生百态。

(二)第二次转变:从盗窃片到古装商业片

在《天下无贼》之后,冯小刚在2006年导演了历史剧《夜宴》,开始从盗窃片转向古装商业片。冯小刚对外指出,《夜宴》故事背景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但故事情节却是根据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改编。这是一个围绕宫廷斗争的故事,以权力、爱情和死亡为主题。

《夜宴》虽然以历史人物及事件为题材,但过于华丽夸张的剧情和表演惹来争议,攻击其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部影片由于冯小刚的知名度以及明星云集,仍然获得了较好的票房。笔者认为,这部影片虽然没有冯小刚之前导演的电影细腻,却能在古装商业片中将权力、爱情和死亡这三大主题展现,透过华丽夸张的表面能给观众一定启示。

(三)第三次转变:从古装商业片到战争片

在《夜宴》引发众人口水战之后,冯小刚在2007年推出《集结号》,开始了由古装商业片向战争片的转变。《集结号》以国共内战、朝鲜战争及建国初期的战争为背景,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对中共的某些历史性错误进行了反映和批评。此外,还运用国外先进技术打造出出色的画面效果。

在《集结号》中,冯小刚仍然将镜头定焦于小人物的生活,只不过将背景放在残酷的现代战争中。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中,我们更能看到小人物在战争中的努力和奋斗,并成为战争中的不朽传奇。

(四)第四次转变:从战争片到灾难片

20 1 0年,冯小刚执导《唐山大地震》,这意味着冯小刚电影从战争片转变为灾难片。观众在对灾难片的观看中,不仅仅为苦难而感慨,更多的是赞赏苦难面前不屈不饶地奋斗。

《唐山大地震》以细腻的画面和人文关怀展现出唐山大地震的震撼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无奈。让人赞赏的是,冯小刚在影片里,对唐山大地震这一重大历史灾难题材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展现,普通百姓在灾难面前的无力让观众触动。

在成功的《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在2012年推出《1942》,将1942年河南大饥荒这一灾难通过电影展现出来,它是对历史、民族的反思,更是对中国电影的拓展。在这个影片中,大饥荒通过三条线索展开:普通受灾百姓的苦难、政府的态度及宗教的救赎。他对那段历史的展现是比较全面而公正的,这体现在影片涉及了宗教这一领域,以及将蒋介石描写成一个正面积极的领导,让观众赞赏。

(五)小结

综合对冯小刚电影风格转变的研究发现,冯小刚从1997年到2012年,其电影风格经历了四次转型,分别是贺岁喜剧片---盗窃片---古装商业片---战争片---灾难片,每一次转变都与上一次类型差别较大,并有所深入拓展和突破。

二、《1942》的风格探析

2012年尾,冯小刚推出《1942》,河南大饥荒这一沉重的历史题材让人震撼。这是冯小刚在1993年看中剧本到2012年拍摄一共历时18年准备,投资2.1亿元的影片,一上映就引起广泛关注。笔者在此着重探讨《1942》的电影风格,从中探索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本质。

(一)大主题,小故事

《1942》是根据刘震云小说《回归1942》改编拍摄而成,通过1942年河南大饥荒这一“灾难”,探讨历史、民族及人性。在这个大主题下,冯小刚秉承一贯风格特色,以小人物的平凡小故事为主体,因此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更显出“大饥饿”的沉重。它是冯小刚从战争片转向灾难片这一电影风格的代表之作,从表面的战争转入探讨更深层次的历史人性问题。

从冯小刚的电影风格转变的回顾中,我们发现他的电影从小领域走向宏大,在《1942》里虽然是宏大的历史主题,却依然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展现普通百姓的故事。可以说,《1942》既有贴近生活的一面,又触及了历史和民族的伤痛及人性的阴暗。

学者陆支羽曾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都有被遗忘的角落,恰恰是在这些被遗忘的角落,藏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学和电影真正的意义,就是照不到的地方你的灯光照过去了。世人常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冯小刚所言,温故知丑,以史为鉴。想来,《一九四

二》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此了。”[1]

据媒体报道,冯小刚曾表示,希望观众通过《一九四二》对中国民族性有一个接近真实的认识。“回避历史,回避苦难,并不能代表它不存在。警钟长鸣,以史为鉴,才可能避免悲剧重演。”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完《一九四二》后将自己的感觉归纳为“难以名状”、“无法理清”,他认为,影片让观众直接体验到生命极端的“顽强”和“脆弱”,感受民族的命运。[2]

《1942》在大饥荒的大主题下,是平凡人的小故事。河南饥荒中灾民向西逃亡,幸存人数渐少,被卖、被饿死和被杀死的数不胜数。在这样的背景下,百姓的故事显得更加渺小而感人。比如长工一家太过饥饿准备卖女儿,地主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把米借给了长工;地主的儿媳妇生下小孩没多久就饿死了,她的婆婆立即要扒开媳妇的上衣说要趁着身子还没凉先给孩子喝点奶;很多女人们宁可卖身也不愿意承受死亡随时来临的折磨。说明生的不易和对活着的渴求,因为只有活着的生命才有价值。还有张默演的长工,被日本人长刀刺死。可以吃的馒头就在眼前,可是馒头却是插在刀尖上的,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隐喻啊。给你生的机会,可生的背后就是刀尖。从贫民的角度上来看,这馒头吃或者不吃是一个问题,但是从执政者角度看,人虽然饿死了,但土地还在,仍是中国的,可是仗打输了就成了亡国奴了。于是矛盾就出来了,日本人让我们活着,而执政者却让我们死。至于土地这事老百姓可能还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这些小故事在大主题的背景下更显得真切感人。而正是由于这些小故事的体现才以小见大的表现出了这个大饥荒主题下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二)主旋律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什么是主旋律价值观?原国家广电部部长孙家正曾明确指出:“文学创作中,借用‘主旋律’这一概念,就是鼓励艺术家努力表现反映社会进步主流的时代精神。[3] 学者黄珊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也曾说,“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

在《1942》中,主旋律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饥荒中的国民党无所作为,其实一九四二年这场饥荒中显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为他的崩溃埋下了伏笔,政府贪污,腐败,官僚主义横生,这都是七年之后失败的先兆。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努力救助饥荒百姓,也弘扬了共产党关爱百姓服务于人民的主旋律价值;从小人物的故事而言,地主在长工准备

卖女儿换米的时候,虽然不情愿也借了米给长工,这是人性温暖的体现。

正如学者邹欣星在《“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中指出,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场域内各种文化力量的角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众文化脱颖而出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电影市场本位取代了艺术本位,喜剧取代了悲剧成为主导性的文化范畴,民间喜剧性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的“合谋”自然而然地派生出了一种消费享乐主义。冯小刚电影的成功无疑是这种转变过程中最具有表征性的现象,他以对叙事符号重新编码的方式消解传统的宏大叙事,完成自己的意义创造,观众在这种话语的错位感中宣泄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焦虑,并在其中获得某种自我表达和欲望满足的消费快感。[5]

在我看来冯小刚的确是在伺候中国观众,在重新叙述七十年前的那场天灾人祸,由灾民,官吏再到蒋委员长,芸芸众生相。面对三千万的灾民,每一个人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精彩而又悲惨的故事,让听者哭闻者动容,冯小刚叙述的面面俱到,没有说教,用真实的光影在叙述自己对历史的真实见解,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真实镜头感令人叹为观止。

在冯小刚的《1942》中,能看到他在体现主旋律价值观的同时加入商业因素,将主旋律价值观与大众文化融合,既能体现主题的沉重和对历史的反思,又能满足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欲望的消费快感。在《1942》中,冯小刚展现天灾人祸的大饥荒的同时展现了弘扬爱国爱党的主旋律价值观。这体现在,面对1942大饥荒,国民党无所作为,官员罔顾饥荒死去的百姓,反而从中牟利大发国难财;共产党则努力救助饥荒百姓。这样鲜明的对比下,观众很容易发现新中国的好处以及共产党的付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1942》中小人物的叙事,让观众觉得亲切,特别是在大饥荒中小人物偶尔有着对人对事的嘲讽,让观众心有戚戚然。冯小刚的电影爱抖包袱大家都知道,《1942》也有不少笑料。但是,这么一部“几分钟就死一个主角”的电影居然能让影院时不时冒出笑声,这就不简单了。如:影片中,曾经的地主女儿为了不饿死,竟就把自己卖进了烟花之地。一嫖客让她帮着伺候洗脚,地主女儿却端着盆给嫖客先鞠了三躬,那位嫖客还夸她有礼数,她却说:“大爷,不是俺想鞠躬,是吃太撑了弯不下腰!”……地主的女儿在饥荒前养尊处优高高在上,但在饥荒来临时为了生存竟然放下尊严卖身,让人唏嘘不已。这样出乎意料的情节,满足了观众对戏剧化情节期待的消费快感。

(三)视听语言冷静独特

与其它灾难片对灾难的夸张渲染不同,《一九四二》的视听语言十分冷静独特。它以极

度冷静、克制的手法呈现了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直白地展现了一些血腥场面,如同上帝一样冷冷地旁观着影片中灾难和人性。

《1942》从一开始为旱灾、饥荒做铺垫,随后开始了逃荒历程。但是随着故事逐渐展现饥荒带来的灾难和残酷,影片的视听语言风格却越来越冷峻,整部影片没有一个特写镜头,而是大量使用中景、远景。影片在色彩上,经历了从荒凉灰暗、冰冷苍白变化到丰富的彩色,层次分明。因此在冰冷苍白的色调中,视觉画面上对日军炸弹袭击灾民导致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的片断更显得真实而震撼人心。在听觉配乐上,在一些片段冯小刚特意将荒原的风声来代替音乐,更显得灾难的残酷无情以及人们的无奈。

观众观看时如同镜头一样冷眼看着老东家在向西逃荒过程中亲人一个个死去,旁观着日军飞机轰炸灾民、幼想着血肉横飞等血腥场面。根据媒体报道,在观影《1942》之后,有观众平静地说:“太真实,想哭却被压抑得哭不出来。”[6]

而更能体现视听语言冷静独特就是影片中张涵予饰演的神父这一人物角色,似乎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内的二战题材电影都有神父形象的设定。笔者认为其实神父就是精神符号的一种假设,将神父形象与《圣经》相连。引发思考,并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下突出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电影《1942》中的神父作为精神符号深层次含蓄意指宗教,确切说,是宗教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神父安西满绝望的神情被定格在日军泯灭人性的轰炸中,画面的色调格外的沉重。《圣经》封皮的特写,血肉模糊的尸体上散落着被炸飞的经文的纸页……似乎在暗示着: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任何所谓的道德人性大爱都是苍白无力的。也许在没发生战争之前,神父安西满的中国式传教还会引人不屑一顾,而就在战争的事实前,在面对生命本质怜悯时他显得格外神圣。绝望的安西满在这一刻已经开始怀疑《圣经》,为什么上帝总是不管人间的疾苦?他看不到吗?他不管吗?于是他对宗教对主也不再确信。这无疑是对灾难和战争中人道主义不复存在的最强烈,最冷静独特的批判。

从《1942》的视听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冯小刚的影片风格转型——从煽情转向冷静克制,更加成熟地掌控历史沉重题材。

(四)小结

从对冯小刚电影《1942》的风格探析中可看到,冯小刚延续着对小人物故事的展现这一风格,只不过在《1942》里他将小人物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叙述大主题,这样既有贴近生活的一面,又触及了历史和民族的伤痛及人性的阴暗。此外,《1942》的风格特色体现在主旋律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在河南大饥荒中的小人物故事,既能体现主题的沉重和对历史

的反思,又能满足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欲望。最后,《1942》的风格还体现在视听语言冷静独特。比如影片大量使用中景、远景,在色彩上从荒凉灰暗、冰冷苍白变化到丰富的彩色,听觉配乐上将荒原的风声来代替音乐,更显得灾难的残酷无情以及人们的无奈。大灾难的展现中,冯小刚在画面视觉及听觉上都冷静可知,更为成熟地掌控历史沉重题材。在未来,冯小刚的电影风格还会有哪些改变,值得我们期待。

三、《1942》与冯小刚电影风格的改变背后的博弈

从上文讨论中,我们可知冯小刚的电影经历了四次改变,而《1942》则是他在最近一次风格类型改变——灾难片的代表之作。这些风格改变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笔者认为,风格改变背后主要是冯氏情结的深化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回归的结果。

(一)冯氏情结

从《不见不散》到《1942》,不管冯小刚电影的风格如何变化,不变的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对现实或历史进行批判和反思,对人生进行真实的写照以及对人性进行反思——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冯氏情结”。

冯氏情结最根本的一个内涵在于人文关怀。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之所以能成功,能在历史的潮汐中经久不衰,共同原因之一在于人文关怀。只有怀着对人、对历史的深切关怀和反思,才能做出伟大的作品。冯小刚从一开时的贺岁喜剧片中对小人物婚恋故事的展现,就能挖掘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性和温情;在盗窃片中,他也没有全篇对那些盗贼进行批判,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达到了关注人性的这一升华;在战争片和灾难片中,冯小刚仍然不仅仅展现战争或者灾难这一宏大历史事件本身,而是通过小人物在这个背景下的生存和奋斗来体现战争及灾难的残酷。每一个风格类型转变,不变的是人文关怀,历史反思,人性探讨。

(二)中国电影回归的结果

冯小刚的电影《1942》获得了首届“天坛奖”最佳影片及最佳视觉效果两个奖项,出品人王中磊说:“这份荣誉是对《一九四二》最好的肯定,中国需要严肃的电影。这部电影赢在敢于回顾黑暗,是中国电影的颠覆。”[7]

的确,对中国电影发展而言,《1942》的风格转变是中国电影回归的结果。中国电影在发展的几十年历程中,虽然不缺乏对历史题材的反映,但大多不敢像《1942》那么折射出人性和历史反思。学者李雪在对《1942》研究评论时说,“如果说一部《一九四二》冯小刚等

了十九年,那么作为本不应被遗忘的一九四二年的历史则等了七十年。尽管国产大片创作已满十年但它仍处在政治与道德的夹缝处,它左顾右盼只为寻得一条平衡路,十九年的等待也不单是艺术的探索与话语权的积累,更是为了放慢脚步等待一个合适的创作与接受的时机。《一九四二》从萌发创作到最后面市所经历的坎坷不言自明,尽管影片仍有遗憾之处,但从完成程度及‘良心主义’创作上来说它确实是一部诚意之作。”[8]

关于中国电影制作的政治与道德夹击,这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争论。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和道德密不可分。一方面,很多重大政治事件改编成电影,宣扬共产党的正面价值观;另一方面,讲诉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电影在加入了政治道德的引导和倾向。一部独立于中国政治和道德之外的电影难以存在。《1942》正是在政治和道德的夹缝中找到了平衡点,在体现政治道德正面导向的同时,对历史和民族进行了反思。

(三)小结

经过研究探讨,笔者发现,冯小刚电影风格的改变背后的博弈主要是“冯氏情结”和中国电影的回归。“冯氏情结”主要体现在,冯小刚电影的风格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对现实或历史进行批判和反思。此外,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中,《1942》正是在政治和道德的夹缝中找到了平衡点,在体现政治道德正面导向的同时,对历史和民族进行了反思。这是中国电影的回归,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突破。

四、结论

从1997年的《不见不散》到2012年底的《1942》,作为我国重要导演和编剧的冯小刚电影对我国观众产生了重要影响,每次票房成绩都很突出。他的电影风格经历了从贺岁喜剧片、盗窃片、古装商业片、战争片到灾难片的转变,到2012年的《1942》则是他灾难片的经典之作。但是,不管怎么的风格转变,不变的是人文关怀和现实历史反思。特别是在《1942》中,冯小刚延续着对小人物故事的展现这一风格,在大饥荒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叙述大主题,这样既有贴近生活的一面,又触及了历史和民族的伤痛及人性的阴暗。《1942》这一对历史伤疤冷静展现和反思的影片,其风格转变背后是冯氏情结和中国电影回归这两个根本因素。不管冯小刚以后的电影风格又将转向怎样的变化,但在冯氏情结的支撑以及中国电影回归这一历史潮流下,笔者相信他能创造出更出色的成绩和辉煌。

注释

[1] 陆支羽.被遗忘的饥饿史[J]. 中国企业家,2012,(24):p124-125.

[2]蒋涛.《一九四二》上映4日票房未过亿冯氏风格转身迎考验[N]. 中国新闻网,2012-12-02.

[3]沈学政.大众文化与主旋律——从主旋律电视剧的热播谈起[J]. 当代电视,2002,(11 ):32.

[4]黄珊.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J]. 群文天地,2011,(11):111.

[5]邹欣星. “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J]. 艺术广角,2011,(2):p43-46.

[6]于音、舒晓程. 解读《1942》沉重的背后:冷静着克制幽默着和解[N]. 新闻晚报,2012-11-21.

[7]杜昕. 《1942》夺天坛奖最佳王中磊:赢在敢回顾黑暗[N]. 中国青年网,2013-04-24 .

[8]李雪. 被遗忘的历史——评影片《一九四二》[J]. 电影评介,2013,(01):p45 .

参考文献

[1] 陆支羽.被遗忘的饥饿史[J]. 中国企业家,2012,(24)

[2]蒋涛.《一九四二》上映4日票房未过亿冯氏风格转身迎考验[N]. 中国新闻网,2012-12-02.

[3]沈学政.大众文化与主旋律——从主旋律电视剧的热播谈起[J]. 当代电视,2002,(11 ):32.

[4]黄珊.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J]. 群文天地,2011,(11):111.

[5]邹欣星. “我的电影只伺候中国观众”——电影大众与冯小刚电影研究[J]. 艺术广角,2011,(2).

[6]于音、舒晓程. 解读《1942》沉重的背后:冷静着克制幽默着和解[N]. 新闻晚报,2012-11-21.

[7]杜昕. 《1942》夺天坛奖最佳王中磊:赢在敢回顾黑暗[N]. 中国青年网,2013-04-24 .

[8]李雪. 被遗忘的历史——评影片《一九四二》[J]. 电影评介,2013,(01).

文献综述

冯小刚是我国知名导演,其电影票房奇迹让媒体争相报道,在学术研究领域,对冯小刚电影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输入“冯小刚电影风格”进行主题关键词查询,可获得2657条结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冯小刚电影的风格特质

这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冯小刚电影中各种风格,如贺岁喜剧风格、中国文化回归等。这些对研究冯小刚电影的某个风格很有启示意义。

韦华专门对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进行研究,在《“讲段子”:冯小刚电影的喜剧策略》中指出,为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中最基本的喜剧策略做出“讲段子”的概括和命名,并从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冯小刚电影的故事框架、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证明,并对这种策略的电影本体意义和文化意义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

学者俞学雷指出,“冯氏电影”有着“当代性”和“中国性”这两特质,它对中国当代电影实现本土化、产业化,为当代中国电影在兼顾人文、艺术、商品、大众、作者等诸多元素合力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经验借鉴和价值参考。

刘振和杨晓辉在《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文化要素》探讨了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文化要素: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相声因素、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小品因素,以及从家庭观念、生活情景、流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文化亲和力,也就是当代文化对其作品的影响。

二、冯小刚电影风格变化

这部分研究侧重对冯小刚电影风格变化的研究,一般整体对冯小刚的电影进行综述对比研究,并探讨其成功的因素。

骆育红在《时光坐标上的冯小刚电影——冯小刚电影创作与中国电影运行机制变迁的关联》力图将冯小刚历时15年的电影创作放在中国社会、中国电影经历巨变的时间段中进行研究,阐述冯小刚电影创作与中国电影运行机制变迁的密切关联。

学者袁玲则在《冯小刚电影风格流变研究》中综合研究了冯小刚电影风格变化,通过对冯小刚电影历史背景的分析指出,冯小刚电影诞生的最重要前提是时代和大众对商业娱乐电影的需求。冯小刚的成功不仅在于他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而且在于他把握住了这个历史机

遇,并发挥出自己的创作潜能。正是冯小刚初期贺岁片的成功使他的电影逐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的著名品牌,随后的转型之作即使偏离了传统的贺岁片模式,但凭借其良好的市场公信度仍然创造了票房奇迹。除了电影本身的魅力,冯小刚电影的成功还得益于其采取的市场运作模式。正是“时势”与“英雄”的结合,造就了当今国产商业片的常胜将军。

三、甘晓辉硕士论文《冯小刚电影风格流变及成功因素探析》在冯小刚电影风格流变基础上中进一步论述其成功因素,在综述了冯小刚个人、冯小刚电影的风格流变以及从贺岁片模式、华谊兄弟、电影品牌的建构三个方面来探析冯小刚电影的成功要素。他认为早期文艺电影的惨败挫折让冯小刚汲取了教训彻底走上商业片的道路,而且迅速熟练地借鉴运用了港台贺岁片这一模式,拍电视剧出身的冯小刚也更懂得怎么抓住观众的“观影心理”,冯小刚电影也凭着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大众平民创作路线和商业包装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势品牌。

邹欣星在《欲望、符号消费与大众审美空间的建构——冯小刚电影审美研究》指出,冯小刚电影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当下中国市民阶层最隐秘最活跃也最持久的一种心理——欲望,让观众在意义的游离与影像符号消费的审美想象中,“欲望的真实”与“游戏化影像”的审美快感的宣泄中建构自己的审美空间。

致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当完成这篇论文的时候,我开始合上书本,回忆我的大学生活,这些都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感谢学校给了我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的舞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将无数次重温母校的容颜。感谢学校所有老师对我的栽培,正是你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学习知识,明做人之本,与伟人交流思想。从书本中感悟人生,从实践中增长阅历。其中最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段丽女士,正是您的智慧启发和耐心指导让我的论文能顺利完成,您的治学精神将永远留在我记忆里,激励着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前进。最后,衷心的道一声再见,以及珍重!

学生:***

2013年5月5日

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最近看了《1942》1感受颇多。 1942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尝试从国民政府、国际记者和宗教人士以及普通灾民等四个不同的视角诠释这场灾难:国民政府方面,与高层彬彬有礼却冰冷虚伪的外交辞令相比,影片中国军军官的那句“国家贫弱,只有甩包袱,才能顾全大局”的哀叹或许更能解释当局的抉择与灾区的人民悲惨命运;国际记者和宗教人士都从人道主义出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救灾民,只可惜他们的力量和方法远远不足以解救饱受战乱、灾荒蹂躏的灾民;民众方面,无论是老东家一家所代表的中小地主,还是瞎鹿、栓柱所代表的贫农,在这场灾难中都无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尊严甚至生命。 电影把灾民和官员、灾区和城市分两条线来叙述,不时互相穿插,两条线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某种程度来说,电影叙事不停地被中断,但这也形成了另一种强烈的对比,灾区的县长仍能用一桌好菜招待主席,陪都重庆歌照唱舞照跳夜夜笙歌,饥饿只是饥饿着的人自己的事。如同窝在影院舒服的椅子里看电影的观众,我们感叹剧中人悲惨,但这种同情显得廉价近乎虚伪,我们看到微博上层出不穷的惨剧,悲愤,转发,但也许下一条我们会转发一条笑话。并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对,只是总觉得哪里有些问题。电影里那些各色官员并不是脸谱化贪官污吏,省主席也会为了河南灾情四处奔走,但他们不是灾民,他们会流泪,会祈祷,可永远没有办法做到感同身受,倒是那位时代周刊的记者走得更远,更近。蒋委员长说得好,他怀念北伐时期的自己,一呼百应,毫无顾虑,能够真正与百姓站在一起,现在,已经不能那么单纯了。这话,对于远在陕北的敌对军而言,何尝不是一种预言。 《1942》电影中的画面有的触目惊心、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等,有的催人泪下,老东家在瞎鹿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花枝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基督教徒小安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等。每每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 人总是能在悲痛中找到力量,人的本能是求生,但比生命更重要的还是感情,支配人一切行为的也还是感情,当我们知道人世间有这么一种感情存在的时候,就会更加坚信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就算活的在艰辛,也总还是有面包吃有牛奶喝的,当我们活在这么好一个年代想追求更高目标的时候,这是我们好好生活的基石,世界各地不管什么地方,其实都可以凭借这个活的很好。

法国电影《小王子》精选观后感3000字

法国电影《小王子》精选观后感3000字《小王子》电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小王子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小王子》观后感3000字 小王子是单纯、可爱的男孩,他从自己的星球开始旅行,也回到那里结束自己的成长。他的旅行中遇见很多人,幸运的是选择了在合适的人身边停留。支配欲很强的国王、唯利是图的商人、汲汲于赞美的士兵,他都只是匆匆一面的离开了,因为他讨厌他们的“大人”味道。直到他遇见小狐狸,教给他爱与责任,羁绊与唯一。最后,小王子离开狐狸来到地球,他遇见飞行员(也就是本故事的讲述者),他发现人们种植那么多的玫瑰花,却寻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告诉飞行员,真正珍贵的东西往往是唯一的,在于一朵花,在于一掬水(蓝盈盈的水面不禁让人动容)。他开始想念他的小星球,想念属于他的rose。最后小王子回到了他的星球,然而珍贵的rose已经枯萎,而他没有哭泣,他知道用心看,他可以看见他的rose,属于他的唯一。 1、如果成长是悖论,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成长? 这一趟旅程让小王子学会爱,却失了最心爱的rose。也许成长就是失的过程,遗憾的是每个人学会珍惜都需要亲身体会太多,而体会之后回望时,才发现岁月已然悄悄把我们最初珍贵的东西夺走。“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开始失,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获知身边的一切是如此珍贵。”这个悖论已经也将永远被一代又一代人

演绎下,似成悲剧。 然而,飞行员也曾是那个不为大人所懂的小孩,所以小王子的经历触动了他内心的那个孩子。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幸运可以遇见小王子,更不是每个人都有感同身受的体会被小王子解救内心的孩子。所以飞行员是幸运的,“可怕的不是长大,是遗忘”,他能够成为老顽童,在梦幻的世界里终其一生,到底因为没有遗忘内心的孩子。所以,珍贵的东西本身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正像狐狸告诉小王子的:“对我而言,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成千上万的小男孩没有什么不同。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而言,我也和其它成千上万的狐狸并没有差别。但是,假如你驯服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对我而言,你就是举世无双的;对你而言,我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如小王子最后告诉飞行员的“你不用为我难过,那不过是一桩躯体,是可有可无的。真正珍贵的东西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要用心看。你仰望星空的时候,我正在我的星球上,假如我正在我的星球上笑,你会听见整个星空都在笑。”是啊,“你在你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让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所以,成长是必要的,最终能够发现珍贵皆因成长,如果没有成长,那些珍贵的东西就不能被领会,就不能是珍贵;即使成长让你失珍贵的东西,那份理解和感动,还是可以用心看见。小王子看着天空的云彩,依然可以看见rose,它映照了整个天空,美不胜收。 2、我们该不该遗忘? 狐狸教会小王子爱与责任,小王子却离开了狐狸找自己的玫瑰;老人将小王子的故事讲给小女孩听,让小女孩依恋上老人这个朋友,

张艺谋电影风格

张艺谋电影风格 篇一:评张艺谋导演风格 评张艺谋导演风格 张艺谋是很熟悉的第五代导演,也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高材生,后来走上了做导演的道路。张导的电影部部经典,每逢编导老师就会被推荐,我看的不多,看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秋菊打官司》《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归来》。 张艺谋担任过摄影师,拍过《黄土地》等影片,相比较摄影师的他,在导演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而我想从创作历程、影片分析以及导演风格阐述三个方面简单分析张艺谋的电影导演风格。 一、创作历程 早期的张艺谋,,讲述了很多抗日背景的故事,《红高粱》《金陵十三钗》就是很好的例子,也拍了文革背景下一个又一个心酸的故事,《归来》便是这样的,大部分影片体现人们的无奈、心酸和磨难。 张艺谋的影片以色彩出名,有着自己独特风格和对色彩的理解,导演的影片也常常以色彩浓烈,豪放著称。他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从头到尾贯穿的大地黄和高粱红给人深刻印象,不单单是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官,更是色彩背后的隐喻,《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色彩更为鲜明突出的《英雄》也是如此。 除了色彩以外,张艺谋也更多关注了社会的基层群众,创作出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的影片,《秋菊打官司》就是代表之一,拍摄基层群众

也成了张艺谋善用的风格。 而渐渐地,随着时代的改变,更多的导演开始着手商业片,商业元素的到来为这些老一辈的电影人、电影导演出了很大的难题,而张艺谋在这个方面也有自己的对应,《金陵十三钗》《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有着不错的票房,比较一下冯小刚导演的商业片《私人订制》,张艺谋的《归来》获得了更多的好评,并没有追求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而是继续朴实无华的导演风格,也收获了名利的双丰收。 二、影片分析 影片《红高粱》是以抗日为背景,弘扬了中华民族激扬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故事更是以俺奶奶只身一人与敌人同归于尽作为结尾,让观众对俺奶奶的形象心生敬佩。在这部影片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俺爷爷在高粱地了睡了俺奶奶的场景,伴着成群的红高粱,把剧情推向高潮,更有意思的是导演巧妙的布景,让俺爷爷把高粱地踩出圆形的区域,就好像在告诉观众,圆是神圣的, 俺爷爷俺奶奶在某中方面是“神”的化身,当然结尾确实是这样的。 说完使张艺谋一炮打响的处女秀,说一部口碑比较差的影片吧!《满城尽带黄金甲》业界评价极其不好。作为周董的粉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这个片子,看完就记得到了满屏的菊花。跟当时的陈凯

俄罗斯电影炼狱欣赏讲述车臣战争

俄罗斯电影《炼狱》欣赏:讲述车臣战争 《炼狱》和《战争》都是俄国导演拍摄的,记录车臣战争残酷性的影片。两者区别在于《炼狱》》(《Чистилище》)是表述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131摩托化旅在格罗兹尼遭遇伏击的悲惨故事,所有内容取自真实战例。《战争》则是一部相对娱乐性较强的影片。 年轻俄军士兵的尸体倒在烈火和泥泞中,他们几个月前还是跟我们一样活泼可爱的青年。现在仅仅一颗小拇指粗细的子弹,就让他变成了一堆破碎的尸体。士兵之恋论坛是中国最大的军人社区,已成立六年,论坛人气火暴、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更新快、交流氛围热情、和谐,深得现役军人、复转军人、军迷、爱军女孩的喜爱。 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可怕《炼狱》;1994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军队6万主力部队向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发动全面进攻。他们本以为驻守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仅有3000多正规军人,虽然轻武器还算不错,但基本没有重武器。而围城的俄军有数万兵力,步兵全是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配备数百辆坦克和数量惊人的步兵战车,伞兵战车,装甲运兵车。车臣方面一共只有几十辆老旧的装甲车。至于重炮上面,俄军师旅一级的重炮比美军还要多,弹药极为充足,火力非常强大。车臣方面仅有一些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基本没有重炮。空军方面,俄军使用超过200架的先进的苏25强击机,苏22歼击轰炸机,苏24轰炸机等各类飞机,还有约100架,米24,米8在内的武装直升机,车臣方面根本没有空军,连高射炮都没有几门,只是装备了一些从俄军秘密渠道和黑市买来的肩扛式萨姆飞弹。对比起来,双方实力极为悬殊,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瘦小的十二岁少年跟世界拳王泰森的决斗。 俄军各方面认为,车臣根本不可能获胜,也不可能较长时间抵抗。他们认为只要俄军一打,车臣人就应该丢盔弃甲的投降或者逃走了。可惜车臣人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就仔细分析俄军的弱点,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战术,同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军火武器,还接受了大批国外雇佣军(包括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提供的很多经验丰富的圣战游击队)。至于民心上,饱受俄罗斯帝国占领数百年的车臣人具有极为强烈的反抗意识。车臣总统杜达耶夫曾经在战前发表讲话:“伟大的车臣人民,你们的国家即将遭受俄罗斯暴政的野蛮蹂躏,男人将被处死,而你们的妻子女儿将会被他们强暴!我们决不能容忍新法西斯对我们神圣‘国家领土’的粗暴侵犯。勇敢的车臣儿女,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发扬你们老一辈在保卫国家主权时的顽强精神,敌人会在我们面前失败的!”。 杜达耶夫 还命令打开车臣武器库,向仍留在城内“誓死捍卫车臣

1942观后感300字

1942观后感300字 十二月一日星期五阴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附近电影院观看了《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人民遭遇饥荒的故事。他们为了逃荒,不得不背井离乡。可怜的河南百姓没有饭吃,一路上还遭到日本人的侵略。我看到很多人被活活的饿死,有的人被日本人用刀枪,爆弹打死…… 电影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沉浸在故事情节里。想到故事里,那位叫星星的姐姐为了救活家人把自己卖给别人换回小米,还有花枝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命把自己卖给一位叔叔换来四升小米;想到栓柱在日本人面前的坚贞不屈;还有星星姐姐吃得太多而弯不下要的模样……我的心情特别的难过。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相比,简直幸福一百倍。 我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要孝顺父母才行。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 20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混合运算课时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课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除法的意义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三、量的计量(课时) 、常用的计量单位课时 、名数的改写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时 、小数和复名数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时) 小管家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角的度量课时 、垂直和平行课时 、三角形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七、总复习(课时) XX年月26日 向纵深发展。 、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选拔教龄——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看1942观后感500字

看1942观后感500字 1942年冬的河南,在日寇侵略和饥荒的背景下,曾经的财主东家和佃户的悲惨境遇。因为饥荒,灾民可以变为打家劫舍的暴民。逃荒的路上,只为了有口饭吃不被饿死,男人可以卖掉自己的妻儿,女人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甚至为日寇服务打杂。影片大胆地描写出人性的丑恶,让人压抑、悲哀,但真实。 看1942观后感500字一部好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1942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了以后对我的感触很、启发都很大,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天空中星星眨这他那一双可爱的眼睛,突然一群人点着火把,本来很黑的夜晚被这些火把照如白昼,说是来吃饭其实谁不知道是来抢粮食的,东家无奈只好摆酒席。 在吃的时候我仿佛就是里面的一个人,画面到了我在不想看到的情景,血漫天飞舞,东家被打伤了,其他伤的伤,死的死,不堪入目,东家的儿子死了,老母亲死了…… 在逃荒的时候有很多人被日军飞机炸死了,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了,东家的女儿卖了,在火车上孙子被闷死了,家人走散了,本来是地主,结果也变得跟正常人什么两样,东家感觉或者没什么意思,就想死,想死的离家近一点,意外发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东家又有了上的希望,你

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了,他们俩手牵着手就走了。 这是一部灾难片,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还看到人性残忍的一面。 看1942观后感500字从电影院出来时,我心潮澎湃。 电影主要讲了1942年,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也就是发生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河南人民处在了水深火热的境地里,人们一起逃荒,在路上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被饥饿催红了眼的人们甚至开始了人吃人的行为。 你可能会问:当时的政府呢?那时,国民党当权、执政,他们那些所谓“中流砥柱”拼命地找各种理由,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哪儿会给老百姓送粮食呢?一些清官苦苦从国库中求出一些少得可怜的粮食,准备发给灾民时,又被贪官污吏扒得一点不剩。 当时,日寇集结了6万兵力准备进攻河南,但他们能意识到,光靠6万人马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无耻的侵略者就想出这样一个下流卑鄙的方法:把手中的军粮分发给河南灾民,让他们饥饿的压迫下与中国的军队自相残杀。从而攻占了河南。 白修德,一位美国记者,为了追求真相,深入灾民间,体验灾民的生活,一起吃树根、喝雪水,还差点因为拍照,被日寇的轰炸机炸死,幸好,一个农夫把他扑到了旁边,才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3000字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3000字 《建党伟业》激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是一部难得的好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党伟业》的相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3000字(篇一)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鸿篇巨制——《建党伟业》。度尽劫波,历久弥新。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的“阳光明媚”,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看来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 学生时代,在学完这段历史后,我就觉得当时共产党的诞生,就已经注定了它以后的成功;今天,在看完《建党伟业》之后,我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只有为实现和平而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破茧成蝶,我们将永远不能忘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影片是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述的。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革命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但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夺取,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控制。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不公平待遇,把中国的山东让给了日本,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学生游行和罢课掀起了“五四”运动的浪潮,随着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国各界人民的奋起反抗,“五四”运动达到了高潮,工人阶级登上

了历史的舞台,由此也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时,“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直至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由此走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影片放完后,我的眼前总是闪现着90年前那波澜壮阔、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幕幕。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所震撼,甚至热血沸腾,看到那宏大的场面、听到那激昂的演讲,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时他们的年龄和我们相仿,甚至还年轻,我不禁想问年轻一代的我们,如果也生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先进的思想吗?我们需要重新走入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历史事件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从而激励自己,发挥自己的青春动力。 当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番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我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而今,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共产党的明智决策让我们这个东方雄狮,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熊燕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 秀山电大分校2013春汉语言文学专业熊燕 【内容摘要】:随着电影类型多样化的世界浪潮,华语电影势头强劲,其中不能不提到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其贺岁作品虽不特意安排宏大的场面,不刻意运用绚丽的色彩,不注重苦大仇深曲折的情节,但却历来被观众所称道。冯氏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中那些生动幽默的台词。本篇文章将从语言形态层面上讨论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从冯氏电影的台词语言来分析其电影魅力所在。 【关键词】:冯小刚语言艺术叙事方言修辞 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导演之一的冯小刚,作品风格以喜剧见长。从《甲方乙方》到《非诚勿扰》,冯小刚给沉寂已久的中国喜剧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不谈思想主题是否深刻,但观众们的笑声是实实在在的,每一部影片的票房可以为证。于是这就诞生了具有标签性质的“冯氏电影”。 所谓“冯氏电影”,顾名思义,指的是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但又不是冯小刚导演的所有电影,而是指他那些以“‘冯氏幽默’为主要特征,以贺岁片为特定档期,以时髦和流行为主要内容,以游戏和娱乐为目的的‘品牌效应’”的电影。比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以及即将上映的《非诚勿扰2》等。在这一层面上,《一声叹息》、《夜宴》、《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不属于这个范畴。 冯小刚电影受观众喜爱,究其原因莫过于电影中幽默生动的台词。他打破了当时中国喜剧市场多动作喜剧的局面,而仅用语言达到幽默效果。而他的电影台词也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语。本文从语言本体层面和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言本体层面 (一)北京话与其他方言带来的喜剧效果冯氏喜剧是台词的出色带来故事和演员的精彩。人物对话充满调侃、反讽,给人一种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的痛快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这里所定义的北京话也是方言,而不是汉民族的标准音。同样一句话,不同人用不同的方言可以说出不同的韵味。冯小刚的一部部贺岁电影正是一次次地证明了方言的魅力。在他的电影中,方言是其语言魅力的核心。 1、北京话 人物对白运用北京话,是冯小刚电影最大的特色了。在冯小刚最卖座的几部影片中,他将市民气十足的北京方言的幽默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冯式贺岁电影最具特色的标志。几个主要人物操着一口正宗的京片子,为各色人完成他们的“一日好梦”。而这种语速快,语言顺畅的京味方言得到了观众的广泛接受。如果说,第一部《甲方乙方》对北京话的运用是无心插柳,那么冯小刚后来的电影中这种语言方式就是有意为

俄罗斯电影欣赏结课作业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毓喆201428006过控(海洋)1401 我看俄苏电影 俄苏经典电影与文学艺术欣赏选修课目前一共欣赏了四部电影,分别是《士兵之歌》、《办公室的故事》、《土耳其式开局》、《夫妻丛林大战》。每一部电影都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或前苏联)人民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事的性格等细节,每部电影都令人回味无穷。 《士兵之歌》讲诉的是二战期间,19岁的阿廖沙在卫国战争中用反坦克枪击毁了德军 的两辆坦克而受到嘉奖。但阿廖沙请求将军不必为他授奖,只希望给他几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亲。于是阿廖沙踏上了仅有的几天归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无邪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乘坐的火车被炸,他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当阿廖沙终于回到家乡时,只来得及和母亲在田边说几句话就要返回前线。可这一去,阿廖沙就再没有回来。 它采用了普通叙事的手法,而叙事风格与影片表现却更似于一篇散文,着重刻画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的一件事。但是它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面却远比一部单纯的叙事电影宽广的多,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阿廖沙作为一名士兵在残酷的二战战场上的英勇与无畏,更多的是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来进行刻画,影片也藉此由对战争胜败的思考上升到对人性本身的哲学思考。其实阿廖沙并不是像瓦西里似的战斗英雄,也不是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拥有钢铁般的信念与理想,他的事迹不过是在战斗中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而得到褒奖的愿望也只是想回到家乡给年迈的母亲修理屋顶。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作为普通的人,太多的事情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我们苦苦争取到的最终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相对于一个时代我们每个都太过渺小,所以只有不断地妥协。就如同阿廖沙路上遇到了美丽的舒拉,却一波三折,两人青涩幸福的爱情刚刚发芽,最后也只能无言相望地分离。历尽艰难回到家中,只能来得及匆匆地对母亲说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妈妈”再次奔赴战场,而这也成为了永别。这部电影最优秀的地方在于:歌颂苏联卫国战争,却以亲情和爱情为主题。在表现亲情和爱情时,却道出战争的残酷以及歌颂那些为了战争付出了生命的个人。 相比上一部影片略微沉重的气氛,《办公室的故事》则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给人印象深刻。它讲诉了在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业务能力极强,事业为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对于这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相貌老成的统计员安里多勒·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对于“冷血动物”,诺瓦谢利采夫自命清高,不愿自贬身价求助卡卢金娜。而在卡卢金娜眼里,诺瓦谢利采夫唯唯诺诺,能力平庸,毫无闪光之处。适逢轻工业处处长职务从缺,诺瓦谢利采夫有心补位,却不得不面对这个难缠的“顶头天敌”。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性格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人,奇妙的爱情竟在彼此心间萌生…… 这部影片是一曲对美好人性和温馨情感的赞歌。当被下属们称为“冷血动物”的女局长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时,她变得那样优雅、动人、和善而风趣;曾经唯唯诺诺、洋相百出的男职员在爱情的驱动下,也充分表现了善良、柔情而勇敢的一面。人就是这么奇妙,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本性表露无遗,但也有些人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广阔而美丽的内心世界需要理解他们的人去发掘。外表冷若冰霜的人,也许有着比别人更柔软的心,他们只是在等待倾诉心声的契机,等待愿意听他们倾诉的人。《办公室的故事》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它的主人公就像你我一样,有弱点也有优点,有不如意之处,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影片如同一阵清风,一股清流,让人看到平凡生活的美好,相信平凡中的真情和幸福。 通过对几部俄苏经典电影的赏析,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那一时期俄苏的社会文化,并对其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它的现实、幽默、浪漫,让我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并且走进俄罗斯及其文化的冲动!

革命电影观后感8篇完美版

《革命电影观后感》 革命电影观后感(一): 革命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这天我观看了《鸡毛信》这部革命影片,心里十分感动。 《鸡毛信》这部红色影片主要描述了小英雄海娃为坚持敌后斗争的游击队送信,经过的种种困难,最后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海娃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龙口树的儿童团团长,他机智勇敢,每一天在山上放羊站岗放哨。 海娃的父亲老赵是民兵队长,一天,他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给八路军写信,告知消息。老赵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海娃去完成,海娃便带着鸡毛信以羊群为掩护,出发到王村给八路军送信,海娃刚走进一条山沟,便与鬼子相遇了,他灵机一动把信藏在羊尾巴下方,鬼子抢了他的羊,还要把他带到龙口树去。鬼子和伪军煮着海娃的羊,仍不放海娃走。深夜,海娃悄悄溜了出去,从羊尾巴下方拿了信,撒腿便跑,可当他坐下歇口气时,发现信不见了,就再回去找时,鬼子又追来了,他最后找到了信,却又被鬼子抓住了。鬼子们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骗他们说大路上埋有地雷,便领着鬼子从小路走。在小路上,鬼子们的骡子行走不方便,海娃手脚灵便,很快与鬼子拉开了距离,鬼子们开枪了,子弹乱飞,海娃中弹了,他依然强忍着痛爬上了山,把信带到了八路军手里,海娃成了一名抗日小英雄! 革命电影观后感(二): 在繁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存在着一颗发光点,那便是《地道战》。《地道战》能够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的殊荣,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 《地道战》以1942年的高家庄为依托,正面再现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也从侧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与狡猾。同样地,在《地道战》中,也淋漓尽致地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更是高度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资料巧妙地融合为有机的一体,成为了战争片的典范制作。 《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高家庄群众在党 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先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透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构成地下网络,变单纯防御性地道为能守能攻的地道。为了全歼黑风口据点的敌人,赵平原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但山田狡诈善变,他集中兵力偷袭高家庄,企图解救西平之围。高传宝领导高家庄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一举拔掉了黑风口的敌人据点,又回戈全歼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

3000字电影观后感(观后感,电影)

3000字电影观后感(观后感,电影)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部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高中的时候在家曾看过一次,当时首先是被当时封建王朝回光返照下的强盛所震撼,也深深的被当时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宏大,秀丽,惊世骇俗之景震撼,那一山一水,一瓦一瓴,无不映射出宏丽,智慧与强盛,留恋忘返。当珍宝被抢走,当瓷器无情地被捣毁,当那把罪恶的火把从一窗一木燃烧起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无尽的惋惜和深深的愤恨。今天在课堂上再次观看,心灵再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去年曾去过一次圆明园,独自游荡在这个曾令世界都惊叹着迷的园林,已

无法再寻见当时的震撼。昔日宏伟秀丽的楼阁,景观已经荡然无存,所留下的只有静静的地基在品味着似梦般的过往,空乏的言语也无法表达出当年的繁盛。心中只有一丝淡淡的落寞。当在西洋景观遗址看到那些断壁残垣时,心中那份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一种民族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当再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时,不禁将其中的繁华于今日之萧条加以对比,那巨大的反差更是一种震撼,一种警示,是无尽的深思。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 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 至24年,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

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 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园,东方有圆明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