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

G B Z50 2015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和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原则二诊断分级及处理原则三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和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及处理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 B Z18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

G B Z20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G B Z76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 B Z/T247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G B Z/T228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

3诊断原则

3.1急性中毒

根据短期内接触大量丙烯酰胺的职业史,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三

3.2慢性中毒

根据长期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史,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二体征及神经-肌电图改变,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后,方可诊断三

4诊断分级

4.1急性中毒

4.1.1轻度中毒

短期接触大量丙烯酰胺后,出现头痛二头晕二乏力,接触局部皮肤多汗二湿冷二红斑二脱皮,或伴四肢麻木并同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轻度意识障碍(见G B Z76);

b)小脑性共济失调如持物不稳二站立不稳或步态蹒跚三

4.1.2重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表现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1

G B Z50 2015

a)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见G B Z76),可伴有癫痫样发作;

b)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见G B Z76)三

4.2慢性中毒

4.2.1轻度中毒

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局部皮肤出现多汗二湿冷二脱皮二红斑或肢端麻木二刺痛二下肢乏力等症状,同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四肢对称性手套二袜套样分布的痛觉二触觉障碍,肢体远端音叉震动觉减退,伴跟腱反射减弱;

b)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轻度周围神经损害(见G B Z/T247)三

4.2.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四肢震动觉或痛觉二触觉障碍水平达肘二膝以上,伴跟腱反射消失;

b)肢体肌力减退至3级;

c)深感觉明显障碍伴感觉性共济失调;

d)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明显周围神经损害(见G B Z/T247)三

4.2.3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肢体肌力减退至2级及以下;

b)四肢远端明显肌肉萎缩;

c)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严重周围神经损害(见G B Z/T247)三

5处理原则

5.1治疗原则

5.1.1急性中毒者应立即脱离丙烯酰胺作业环境,脱去污染的衣物,清洗污染的皮肤二黏膜,并采用吸氧二改善微循环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三

5.1.2慢性中毒可用B族维生素二神经营养药物及中医中药,并辅以康复治疗及对症治疗三

5.2其他处理

5.2.1急性中毒者如有后遗症参照G B Z/T228处理三

5.2.2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 B/T16180处理三

6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三

2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 镉中毒以环境污染与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镉中毒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所以企业与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环境预评价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月7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出现许多死鱼,随后当地民众告知环保部门。1月15日,河池市环环保部门检测到龙江河镉严重超标,镉浓度超标80倍。此次事件严重影响沿江居民和下游广西柳州市370万人的饮水安全。事发后,广西官方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影响,向江中投放聚合氯化铝等稀释污染水体,力保柳州和下游水源安全。这次镉污染事件涉案企业是金城江立德粉材料厂,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该厂涉嫌违法的6名责任人被刑拘。 污染环境与危害健康的镉污染 类似广西河池的镉污染事件在我国也曾多次发生过。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引进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长沙湘和化工厂,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建设了一条炼铟生产线。此后不久,当地村民反映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

闷、关节疼痛等症状。有关机构对周边群众进行体检,截止到2009年7月31日,在2888人中发现尿镉超标509人。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湘和化工厂厂区为镉严重污染区,周边500m范围内的土壤已经受到明显的镉污染,厂区周边500~1200m范围属轻度污染区,土壤镉含量随着厂区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梯度递减。当地干部、群众痛心地说,“建起一个厂,毁了一个村”。当时,这一镉污染事件导致浏阳数千群众上街游行抗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经调查取证,将造成污染的湘和化工厂永久关闭,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 镉污染事件在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曾发生过。1931年,位于日本中部的富山县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表现为手、脚、腰部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会发生全身疼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疼痛难忍,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由此得名“痛痛病”。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 痛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中毒所造成。 “痛痛病” 引起日本及世界各国重视。人们由此意识到镉的危害。在我国,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慢性镉中毒事件,正在以环境污染和职业中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

编号 食品毒理学(综述) 题目: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 食品学院营养与卫生学专业 班级食硕1005 学号s100109030 学生姓名张锦 二〇一一年二月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害、暴露评估及检测方法 摘要: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化合物,也是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毒性物质,近几年来对丙烯酰胺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着重介绍丙烯酰胺的理化特性、代谢途径、遗传生殖毒性、生殖毒性等方面的状况,并简要介绍了其危害评估及检测方法。 关键词:丙烯酰胺;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 0 引言 丙烯酰胺(CH2=CH-CONH2,AA)是一种白色晶体物质,分子量为70.08,密度为11229/L,熔点为85℃,沸点为125℃,室温下稳定,可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和三氯甲烷,不溶于苯、庚烷等非极性溶剂。在酸中稳定性强,在碱中容易分解,对光线敏感。可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积累。丙烯酰胺是1950年以来广泛用于生产化工产品聚丙烯酰胺的前体物质。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1]。在欧盟,丙烯酰胺年产量约为8-10万吨。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首次发现,在某些高温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等中发现含量很高的丙烯酰胺,其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水中丙烯酰胺的含量(<1μg/d)高出500倍以上[2,3]。之后挪威、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 1 丙烯酰胺的代谢 丙烯酰胺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包括母乳,并且能透过血胎屏障[4]。经口给予大鼠0.1 mg/kg bw 的丙烯酰胺,其绝对生物利用率为23-48%。丙烯酰胺在人体和试验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相似的。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型经尿液排出。另外一个主要途径是与谷胱苷肽(GSH)结合,通过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催化,产生的代谢物(N-乙酰-S-半胱氨酸)通过尿液大量排出[5]。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在细胞色素P4502E1的作用下,生成活性环氧丙酰胺(glycidamide)[6]。该环氧丙酰胺比丙烯酰胺更容易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因此,被认为是丙烯酰胺的主要致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报道,给予大小鼠丙烯酰胺后,在小鼠肝、肺、睾丸、白细胞、肾和大鼠肝、甲状腺、睾丸、乳腺、骨髓、白细胞和脑等组织中均检出了环氧丙酰胺鸟嘌呤加合物。目前,尚未见人体丙烯酰胺暴露后形成DNA加合物的报道。 此外丙烯酰胺和环氧丙酰胺还可与血红蛋白形成加合物,在给予动物丙烯酰胺和摄入含有丙烯酰胺食品的人群体内均检出血红蛋白加合物,因此可用该血红

急性中毒急救方法

急性中毒急救方法 不过有很多的人们出现中毒的症状都是由于肺部吸入毒气 而引起的,对于这种中毒的情况就是比较严重的,必须要及时的采取急救的措施,不然的话就会让患者彻底的出现休克的情况,甚至是还会导致他们的意识有些丧失,所以最好是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去达到急救的效果的,而且不能够让他们的肺部再呼吸进去一些毒气,免得使得患者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的。 1.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 (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

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 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 (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 (3)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那么在做好抢救措施以后要及时的送往医院去就诊的,因为在现场是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治疗的,还要保证患者的呼吸是完全顺畅的,如果是呼吸都变得特别不顺畅的话就会让他们没有办法自主进行呼吸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检查他们的头颅上面有没有受到一些损伤,或者是骨折的情况。

职业病案例: 丙烯酰胺中毒案例

丙烯酰胺中毒案例 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丙烯酰胺单体,由于工人在操作时缺乏防护常识,对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利,导致丙烯酰胺干粉在皮肤污染严重,并经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丙烯酰胺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1:,男,21岁,在某化工厂做临时工,接触丙烯酰胺干粉作业40余天,因步态蹒跚15d,烦躁、流涎、语言不清3d,于1994年5月22日以接触丙烯酰胺待查收入院,该患者于1994年3月25日开始接触丙烯酰胺干粉,于5月7日发觉双手麻木、发凉、多汗、手颤、刺痛、四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随之出现心慌、语言不清、走路不稳、排尿困难,于5月11日到单位医院给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嗜睡,烦躁,轻度流涎,步态蹒跚,手脚起多个水泡,发红全身皮肤瘙痒,转来我院,既往健康。查体:T37.6℃,P00次/min,R20次/min,BP130/00mmHg,急性病容,烦躁不安,自动体位,步态蹒跚,问话对答准确,查体合作,口唇干燥,舌苔黄厚,轻度流涎,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无肿大,双手足可见色素沉着斑,皮肤发红,神经系统检查:闭目难立试验阳性,膝反射、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双手Ⅳ,双下肢Ⅲ,痛温觉双肘、双膝以下明显减弱,双下肢为重。实验室检查:WBC5.4×109/L,肝功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X线检查:右肺下野边缘稍模糊。B超检查:脾厚。肌电图检查:神经原性损害,1个多月后复查不见好转。诊断:中度丙烯酰胺中毒,治疗,给予足够量的中枢和周围神经营养性药物,如能量合剂,维生素B1、B6、B12、C,激素,安定药物等。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理疗、功能训练、加强营养、对症治疗、住院治疗103d,好转出院。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 导语: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许多有害身体的事物都提出了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有哪些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许多有害身体的事物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笨是一种化学化合物,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具有一种芬芳的味道,在工业上有着很大的用处,虽然笨的用处很大,但是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常接触笨这种气体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给自己的健康带来重大的威胁,有人说你是在骗人吧!其实这是有科学的依据的,那么慢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有哪些呢?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在重症起初有流泪、咽痛、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神志恍惚、步伐蹒跚等酒醉状态。病情继续发展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的血象异常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实际绝对数也减少),晚期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医学教`育网整理、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病例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此外,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也可出现过敏性湿疹。女工长期接触会导致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存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急性中毒的抢救流程

急性中毒的抢救流程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急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救治,才能有效的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率和致残率。 总的来说,中毒的救治原则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清除进入人体内已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3使用特效解毒剂,保护重要脏器; 4对症支持治疗; 5护理。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1)迅速为患者松解衣扣,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清洗患者的皮肤和头发。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有效氧疗(百草枯中毒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维持基本生命,建立有效循环,及时开通静脉通道。 (3)心电监护,快速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心律、氧饱和度、血压等情况。及时发现威胁病人生命的危象,及时有效的实行生命功能支持。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尿量〈0.5.h.kg。HR<50,或>130,BP小于90mmhg应立即通知医生。 2、清除进入人体内已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经口中毒: 1)催吐:神志清醒,有意识的,胃内尚存留毒物者,遵医嘱口服清水或温盐水200-300ml,以压舌板刺激咽后壁催吐。 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惊橛、昏迷、肺水肿、严重心血管疾

病及肝病禁催吐,孕妇慎用。 2)洗胃:遵医嘱选用相应的洗胃液,服毒4-6h后,饱腹,中毒量大或减慢胃排空的毒物,超过6小时仍要洗胃; 应及早、彻底、反复洗胃,保留胃管24h以上,并重新负压引流。 腐蚀性毒物中毒者。正在抽搐,大量呕血者。原有食管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禁忌洗胃。 3)导泻20%甘露醇250ml。 4)灌肠经导泻处理如无下泻,可用肥皂水灌肠数次。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利尿:1)补液,大剂量快速补液;如果患者无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可快速输入GS或其他晶体溶液,使尿量增加,然后遵医嘱使用利尿剂,使用速尿或甘露醇;如静脉注射呋塞米 20mg,促进毒物随尿液排出。 2)碱化尿液,如砷中毒时可遵医嘱静脉滴注5%NaHCO. 改变尿液PH,值促进中毒酶排出; 3)利尿应注意监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按时遵医嘱抽血送检,对于心肾功能不全、低钾者禁用. (2)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患者的一种特效抢救措施,能加速Hbco解离,加速CO 的排出。 (3)血液净化: 1)血液透析:用于中毒量大,血中浓度高,常规治疗无效,且伴有肾功能不全及伴有呼吸抑制者。如砷化氢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 2)血液灌流:此方法能吸附脂溶性或与蛋白质结和的化合物,清除毒物。如镇静安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百草枯中毒。 3) 血浆置换:清除血浆中的毒物,如蛇毒,砷中毒等溶血 性毒物中毒。 4、特效解毒剂的应用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

编号:SM-ZD-68577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 诊断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般体检是用人单位对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身体检查,属常规体检,以查五官科、心、肝、肾、肺、泌尿科、妇科等为主,以发现常见病,得到早期治疗,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健康体检与一般体检不同 (1)职业健康体检具有针对性。如就业前的职业健康体检是针对即将从事有害作业工种的职业禁忌进行的。 (2)职业健康体检具有特异性。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不同。如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作业,可能引起铅中毒,因此要检测血铅或尿铅。 (3)职业健康体检具有强制性。为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用人单位对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是强制性的,对此国家法律有明确规定。 (4)职业健康体检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行,应由取得省

苯中毒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发布者:职业卫生科栏目:卫生标准发布日期:2006-03-13 点击次数:1187 职业性急性苯中毒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大剂量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诊断书写格式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引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接触含苯的工业用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所引起的苯中毒可采用本标准。在非职业活动中接触苯所引起的苯中毒的诊断,也可使用本标准。 2 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又按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二级。 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是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表现主

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又按血细胞受累及的系列和程度,以及有无恶变分为轻、中、重三级。 3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109~4.5×109/L(4000~4500/mm3);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109~80×109/L(6~8万/mm3); 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400万/mm3),女性低于3.5×1012/L(350万/mm3);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12g/dL),女性低于110g/L(11g/dL); d)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血细胞。 4 诊断与分级标准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镉污染与职业性镉中毒镉中毒以环境污染与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镉中毒还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所以企业与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环境预评价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月7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出现许多死鱼,随后当地民众告知环保部门。1月15日,河池市环环保部门检测到龙江河镉严重超标,镉浓度超标80倍。此次事件严重影响沿江居民和下游广西柳州市370万人的饮水安全。事发后,广西官方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影响,向江中投放聚合氯化铝等稀释污染水体,力保柳州和下游水源安全。这次镉污染事件涉案企业是金城江立德粉材料厂,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该厂涉嫌违法的6名责任人被刑拘。 污染环境与危害健康的镉污染 类似广西河池的镉污染事件在我国也曾多次发生过。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引进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长沙湘和化工厂,主要生产粉状硫酸锌和颗粒状硫酸锌,2004年4月,这家企业未经审批建设了一条炼铟生产线。此后不久,当地村民反映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有关机构对周边群众进行体检,截止到2009年7月31日,在2888

人中发现尿镉超标509人。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湘和化工厂厂区为镉严重污染区,周边500m范围内的土壤已经受到明显的镉污染,厂区周边500~1200m范围属轻度污染区,土壤镉含量随着厂区距离的增加呈现明显梯度递减。当地干部、群众痛心地说,“建起一个厂,毁了一个村”。当时,这一镉污染事件导致浏阳数千群众上街游行抗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经调查取证,将造成污染的湘和化工厂永久关闭,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 镉污染事件在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曾发生过。1931年,位于日本中部的富山县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表现为手、脚、腰部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会发生全身疼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疼痛难忍,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由此得名“痛痛病”。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痛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中毒所造成。 “痛痛病”引起日本及世界各国重视。人们由此意识到镉的危害。在我国,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慢性镉中毒事件,正在以环境污染和职业中毒两种形式,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丙烯酰胺——一种致癌物质

名师集思广益 相关链接 丙烯酰胺——一种致癌物质 一、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大事,近几年我国乃至全世界接连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仅2005年就出现了多起。这些事件中,有的是固有观念、生活习惯造成的,例如近期内出现的“丙烯酰胺”事件;有的是因科学技术发展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例如轰动世界的“特氟龙”事件;有的是人为(或商家故意隐瞒)造成的,例如“苏丹红”事件等。这里具有最大潜在危害的应该说是固有观念、生活习惯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就是中国人爱吃的各类油炸食品,特别是炸薯条、炸土豆片等,它已经成了严重威胁我们生命的物质。 2005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报告》中指出,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报告称,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中毒,同时还引起生殖、发育中毒。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化性变化和大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分的退化性变化;生殖毒性作用表现为雄性大鼠精子数目和活力下降及形态改变和生育能力下降。丙烯酰胺在体内和体外的试验还表明其有致突变作用,有遗传毒性,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试验还证明丙烯酰胺的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是其致突变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可致大鼠多种器官产生肿瘤,包括乳腺、甲状腺等。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检测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超过饮水中允许最大限量的500多倍。 因此,了解和认识丙烯酰胺的性质、用途、产生方式、出现在什么地方、怎样预防等知识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本文就此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二、丙烯酰胺的结构及性质 丙烯酰胺的分子式为C3H5NO,结构简式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丙烯酰胺主要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片状晶体,熔点84.5 ℃,易溶于水(216 g·100 mL-1);还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氯仿,不溶于苯和庚烷;见光(紫外线)聚合,在熔融时见光更易聚合,在室温、黑暗处稳定。 丙烯酰胺主要的化学性质有: (1)丙烯酰胺具有弱碱性,能与强碱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盐。 (2)丙烯酰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丙烯酸盐和氨: CH2==CHCOONa+NH3↑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丙烯酸和铵盐,如: NH CH2==CH—COO-+ 4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脱水反应,如在P2O5存在时,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丙烯腈,即: CH2==CH—CN+2HPO3

仓库管理员慢性苯中毒案例讨论

[案例二] 患者张XX,女性,36岁,某皮鞋厂仓库保管员。因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而入院。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呈贫血面容,皮肤黏膜无瘀点,体温37度,呼吸21次/min,血压110/65mmhg,心肺(-),腹部平软,肝在肋下1.5cm,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1.3*10^9/L,血小板50*10^9/L,红细胞3*10^12/L,血红蛋白60g/L;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正常。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讨论1]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毒物是什么?其接触机会有哪些? 2、要确定其为职业性中毒,还应调查什么? 患者自诉以往身体健康,从1990年开始担任仓库保管员工作,工作一直勤勤恳恳,每一都在仓库工作。仓库中存有苯、甲苯、汽油、醋酸乙酯等化学品。经测定,空气中苯浓度最低位120mg/m^3,最高达120mg/m^3(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g/m^3),是标准值的20~60倍,诊断为慢性苯中毒。 患者的办公室设在仓库内,工作时无任何防护措施,室内无通风排毒装置。无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制度,未接受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上岗前未进行健康检查。本人不知道仓库中存放的苯、甲苯、醋酸乙酯等是有毒物质,从事此工作后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才去医院就诊。 [问题讨论2] 3、试述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毒作用机制。比较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住院后警用升白细胞药、多种维生素、核苷酸类药物以及泼尼松、丙酸睾丸素,辅以中草药治疗,患者的病情好转,血象已回升至正常水平,即出院,休息半个月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继续从事仓库保管工作,7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口腔溃疡,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症状产以前严重而再次入院治疗。 [问题讨论3] 6、简述慢性苯中毒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7、患者为什么再次入院?其后果如何? 8、此患者经治疗出院后,应注意什么事项? 答案分析: 1苯及其衍生物 工农业接触机会较多:苯的制造,作为有机化合物中的原料,作为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日常生活:新房装修时采用含苯的涂料、胶等 2除却医院的临床诊断外, 1)病人的职业史包括: ①患者的工种和工龄; ②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情况; ③症状出现的时间; ④同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OccupationalHealthSurveillance 2007-03-16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A、C、D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E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批准。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起草单位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德鸿、江朝强、王祖兵、余晨、王佩丽、徐孝华、周伟民、刘移民、杨磊、王建新、李霖、齐放、侯强、卢伟。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3.1职业健康监护 3.2职业病 3.3职业禁忌证 4.总则 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4.2责任和义务 4.3工作程序 4.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4.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 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5.2四乙基铅 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5.8氧化锌 5.9砷

职业健康管理各项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年05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4年10月01日实施。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本规范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3.1职业健康监护 3.2职业病 3.3职业禁忌证 4.总则 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4.2责任和义务 4.3工作程序 4.4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5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4.6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4.7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8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4.9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4.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4.12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

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5.2四乙基铅 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5.8氧化锌 5.9砷 5.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 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5.12磷化氢 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5.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5.15有机锡化合物 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5.17羰基镍 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5.20二硫化碳 5.21四氯化碳 5.22甲醇 5.23汽油

5.251,2-二氯乙烷 5.26正己烷 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5.28三硝基甲苯 5.29联苯胺 5.30氯气 5.31二氧化硫 5.32氮氧化物 5.33氨 5.34光气 5.35甲醛 5.36一甲胺 5.37一氧化碳 5.38硫化氢 5.39氯乙烯 5.40三氯乙烯 5.41氯丙烯 5.42氯丁二烯 5.43有机氟 5.44二异氰酸甲苯酯 5.45二甲基甲酰胺 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5.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丙烯酰胺的毒理学评价

食品毒理学 丙烯酰胺的毒理学评价

丙烯酰胺的毒理学评价 摘要:了解食物中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综述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来源, 以及丙烯酰胺的性质和毒理学评价。 关键字:丙烯酰胺;毒性学;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研究表明,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接触途径。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损伤。 丙烯酰胺主要存在于经高温加热处理的富含糖类的食物中, 其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目前关于丙烯酰胺生成途径的资料有限, 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 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因素可能包括糖类、氨基酸、脂肪、高温、加热时间和食物中的水分等【1】。 1、丙烯酰胺的基本性质及研究 丙烯酰胺(Acrylamide),CAS的登记号为79-06-1,其分子量71.09,化学分子式CH2CHCONH2。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其单体为无色透明片状结晶,沸点125℃,熔点84~85℃。能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不溶于苯及庚烷中。丙烯酰胺单体在室温下很稳定,但当处于熔点或以上温度、氧化条件以及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当加热使其溶解时,丙烯酰胺释放出强烈的腐蚀性气体和氮的氧化物类化合物【2-4】。 丙烯酰胺是一种中等毒性的亲神经毒物,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粘膜、肺和消化道吸收入人体,分布于体液中【5】。 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已经为许多学者所公认,大量的中毒事件也多是围绕其神经毒性方面,但丙烯酰胺导致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现场劳动卫生学研究和体格检查发现长期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手足多汗、头痛头晕、远端触觉减退等,累及小脑时还会出现步履蹒跚、四肢震颤觉、深反射减退等,并发现外周神经损害多表现为通向胞

gbz 50-2002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doc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木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6370-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长期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活动中,可发生慢性丙烯酰胺中毒。为保护接触者的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治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曾发布了GB16370-1996。 本标准突出了丙烯酰胺对神经系统损害,并依据其损害程度进行诊断分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和山东齐鲁石化公司职防所负责起草,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Acrylamide Poisoning GBZ50-2002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密切接触丙烯酰胺所致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3 诊断原则 根据密切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史,具有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及神经-肌电图改变或小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接触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 b.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可疑神经源性损害。 5 诊断及分级标准 5.1 轻度中毒 具有观察对象前两项中任何一项,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肢体远端音叉震动觉或痛觉、触觉障碍,同时伴跟腱反射减弱; b.双侧跟腱反射消失;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5.2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a.四肢震动觉或痛、触觉障碍水平达肘、膝以上,同时伴跟腱反射消失; b.感觉性共济失调; c.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并有较多自发性失神经电位。 5.3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明显嗜睡及小脑功能障碍; b.四肢远端明显肌肉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 6 处理原则

如何鉴定苯中毒职业病

如何鉴定苯中毒职业病 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高浓度的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角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出现造血障碍,早期常见血白细胞数减低,进而出现血小板数减少和贫血。 1、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需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苯蒸气,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方可诊断。 慢性苯中毒需根据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指标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骨髓象改变,方可诊断。 2、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在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3、诊断与分级标准 (1)急性苯中毒 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后出现头晕、头晕、恶心、呕吐、粘膜刺激症状,伴有轻度意识障碍。 重度中毒,吸入大量苯蒸气后出现中、重度意识障碍(见GBZ76)或呼吸循环衰竭,猝死。 (2)慢性苯中毒 轻度中毒,可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易感染或出血倾向等。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符合下列之一者,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 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伴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40*109/L。 重度中毒,符合下列之一者: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赠送异常综合症;白血病。 4、预防及预后 急性苯中毒主要采取急救和对症治疗,慢性苯中毒可采用刺激骨髓细胞造血的各种药物,必要时可输血;慢性苯中毒的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脱离苯作业,以治疗恢复以后,短期内不应再接触苯以及有关化合物。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油漆和喷漆使用无苯稀料,使用苯的生产场所要加强密闭通风,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沾染有苯的口罩和工作服要经常清洗,不用手直接接触苯,以防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以及对指甲和皮肤产生脱脂和腐蚀作用。常接触苯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损害者不宜从事接触苯的工作。在空气中苯蒸汽的容许量各国都有不同的规定,从每立方米几毫克到几百毫克不等。

3.1.7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ICS 13.100 C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 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05月14日发布,自2014年10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 188—20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5.2.2、5.4.4、5.5.5、5.6.5、5.7.4、5.8.2、5.9.4、5.10.2、5.12.2、5.13.2、5.14.2、5.15.2、5.17.2、5.22.2、5.24.2、5.25.2、5.27.2、5.29.4、5.34.2、5.36.2、5. 37.2、5.38.2、5.43.2、5.46.2、5.47.2、5.48.2、5.49.4、5.51.2、5.52.2、5.55.2、5. 58.4、6.1.4、6.2.4、6.3.5、6.4.4、7.4.5、8.2.2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Z 188—2007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删除原总则中“责任与义务”; ——将离岗后医学随访改为离岗后健康检查。增加了焦炉逸散物、铬及其无机化合物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删除了三硝基甲苯离岗后的健康检查。离岗后的健康检查修改为推荐性; ——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化学物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项检查,原则上修改为:有慢性肝脏毒性的化学物质,上岗前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必检肝功能,选检肝脾B超;相应增加在岗期间的生物学监测频次,即项目中每半年检查肝功能1次,健康体检每年1次; ——进一步严格职业禁忌证的范围,特别是只有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的职业禁忌证; ——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为推荐性的,健康检查周期由2年改为3年; ——增加接触焦炉逸散物和有机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删除原附录C、原附录D,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 ——增加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职业病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

丙烯酰胺毒性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毒性的研究进展 食品论坛--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汇聚行业英才,推动行业发展。 袁媛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摘要:总结了丙烯酰胺的各种毒性研究,包括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研究、致癌性研究以及丙烯酰胺的其他不良影响。根据各种实验结果,虽然动物实验证实了丙烯酰胺的种种危害,但是它在食品中的不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丙烯酰胺,毒性,神经毒性,致癌性 2002年4月24日,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Swedish 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一些富含淀粉类的食品在进行高温加工处理后都含有一种有毒的、存在潜在致癌性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并向全世界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立即引起WHO、FAO以及世界各国食品业的广泛关注。随后,挪威、瑞士、英国、美国等各国的科学家均分别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与瑞典科学家相同的实验结果,丙烯酰胺的问题进一步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 1、丙烯酰胺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1~3] 丙烯酰胺(Acrylamide),CAS的登记号为79-06-1,其分子量71.09,化学分子式CH2CHCONH2。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其单体为无色透明片状结晶,沸点125℃,熔点84~85℃。能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不溶于苯及庚烷中。丙烯酰胺单体在室温下很稳定,但当处于熔点或以上温度、氧化条件以及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当加热使其溶解时,丙烯酰胺释放出强烈的腐蚀性气体和氮的氧化物类化合物。 2. 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研究 丙烯酰胺是一种中等毒性的亲神经毒物,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粘膜、肺和消化道吸收入人体,分布于体液中[4]。 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已经为许多学者所公认,大量的中毒事件也多是围绕其神经毒性方面,但丙烯酰胺导致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现场劳动卫生学研究和体格检查发现长期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手足多汗、头痛头晕、远端触觉减退等,累及小脑时还会出现步履蹒跚、四肢震颤觉、深反射减退等,并发现外周神经损害多表现为通向胞体的长纤维末端首先受损,逐渐向胞体方向发展,呈“返死现象”[5]。 韩漫夫等[6]发现丙烯酰胺能使脑能量代谢受到影响,脑组织供能代偿潜能损伤,并认为这种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是丙烯酰胺产生神经元损伤的生化基础。丙烯酰胺中毒致周围神经病时轴突首先受累,当轴突变性时,神经元胞浆中呈持续的逆行改变,故其神经元多可恢复,神经末梢可再生。周梅荣、施建俐、秦小梅等报道了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致小脑萎缩的案例[8];褚学斌、马佩琛、任冰等报道了丙烯酰胺中毒致视野缺损的案例[9]等。 从现已报道关于丙烯酰胺中毒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丙烯酰胺的中毒不仅仅能带来一些神经性伤害,甚至还会导致人体某些脏器发生实质性病变,从而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我国在70年代开始报道丙烯酰胺中毒的病例,并开展了对丙烯酰胺中毒的防治研究,目前已经基本明确了丙烯酰胺毒理及临床表现,并于1996年提出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16370-1996)。 3. 丙烯酰胺的致癌性研究 3.1 丙烯酰胺致癌性的评估状况 大量的实验动物数据证实了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在实验动物的饮用水中每天加入2.0mg/kg体重的丙烯酰胺的剂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脑部、脊髓或其他组织中发现

急性苯中毒急救

急性苯中毒急救 急性苯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麻醉为特征,并可出现全身性危重症状,重者数分钟内可死亡。据报道,人最低吸入800~1000mg/m3浓度的苯蒸气4~6小时即可引起急性苯中毒,吸入1.6g/m3浓度的苯1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6.1~6.4g/m3浓度下吸入5~10分钟可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多于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数分钟至几小时内突然发病。 1、黏膜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苯蒸气,多先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双眼怕光、流泪、视物模糊及咽痛、咳嗽、胸闷、憋气等。若及时脱离现场,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消失。 2、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继续接触,患者初始兴奋,面色潮红,随即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腿软、步态不稳、神志恍惚,呈醉酒状态。若中毒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严重头痛、复视、嗜睡、幻觉及肌肉痉挛、震颤,乃至谵妄、昏迷、强直性抽搐等。体检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音微弱或心律不齐等,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中毒几小时后,皮肤及黏膜可出现淤点或淤斑。吸入极高浓度苯蒸气或口服中毒者,可在几分钟内突然昏倒在地,意识丧失,个别可在清醒后再度昏迷,如未及时抢救可迅速死亡。 3、急性中毒后,患者外周血象可有变化:轻度中毒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数日内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毒者可先有白细胞增。 苯中毒常规急救 (1)、吸入高浓度苯发生中毒时,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皮肤出现接触时,尽快用清水冲洗,换去污衣,冬季注意保暖。 (2)、可迅速给予吸氧,并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 (3)、应给予精神安慰,克服紧张情绪,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过分躁动。 (4)、发生误服者应及时使用0.5%活性炭悬液、1%~5%碳酸氢钠液交替洗胃,然后用25-30g硫酸钠导泻(忌用植物油)。 (5)、苯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尽快到医院眼科救治处理。 苯中毒治疗 (1)、治疗原则:给氧,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用心肺脑复苏措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解毒及对症支持处理。 (2)、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可用葡萄糖醛酸酯钠(肝泰乐)0.4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点;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0.6g,加入壶内滴入,每日1~2次;维生素C亦有解毒作用,可用1g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推注,或2~3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瞳孔、眼底变化及液体出入量、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及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处理。 苯中毒急救处理 苯是一种优良的溶媒,具芳香性,工业上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却含有毒性,所以使用不当或不小心时,常会对使用者造成中毒或伤害,具麻醉性、在常温下易挥发,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下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