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探究教学法

质疑探究教学法
质疑探究教学法

“质疑探究教学法”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晴隆县第二小学江禹良

一、引言

如果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那么,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求一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听了专家们的一些讲话报告,我了解了现代教育中需实现的几个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激发兴趣,启发主动,促进发展,提高学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成才,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互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研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建立亲、宽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这些理念为我们的课改实验做出了理论指导。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江禹良、姜红易宏梅龙恩梅

陈永林老师的“质疑探究教学法”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与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融为一体,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它产生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十几年,充分显示了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的特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答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师生的“引”与“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基本流程图模式是:引探准备→引探过程→引探总结→引探实践。按此要求,教师备课的重点不再是知识体系的叙述和组织,而是一系列作了引导手段的“问题”的准备;课堂教学控制的重点不再是吸引学生注意听,而是引导学生注意“探”,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质疑探究教学法”这个教学模式正体现了教学要“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人要学好;体现了培养学生主动、互动、合作学习和学会学习;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了教师的“四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求;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体现了培养学生“三个意识”(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师生要有回顾学习过程的意识,初步形成评价意识和反馈意识”);体现了促使学习成功等等。

更新旧观念,确立新观念,用好新思想,用活新教法,已成为当今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设想,运用陈永林老师的“质疑探究法”教学模式,通过“质疑探究教学法”实验研究和“质疑探究活动课”的开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的素质教学上一个台阶。

二、实验过程及方法

(一)实验过程:

准备阶段:

1、新理念的形成:学习新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2、购买有关的理论书籍,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学习。学习形式主要有学习理论书籍;观看“新教学法”理论讲座和优秀课例的光盘;外出取经听课等等。

3、确定实验老师、实验班级,并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实验具体操作阶段:

我们把实验过程具体分为三期:

第一期实验(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实施计划。

通过调查、谈话、检测(主要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了解

实验班学生的现状,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到他们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2、营造氛围,宣传科学,开展活动,进行训练。

利用校园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出专刊、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宣传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通过各种活动(如演讲会、讲故事比赛、智力抢答赛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利用“三结合”教育的优势,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扩大社会影响力。课题实验人员到社会家庭调查,宣传“质疑探究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4、在课堂上利用“质疑探究教学法”的模式教学。

教师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思考题,以思考题为主线,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新知,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5、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

参加省、州、县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各级赛课。

6、第一期实验结果检测。

听课,进行课堂评价,检测教师;测试(包括智力测试和能力测

试)检测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检测社会支持率和影响力;写出实验结果分析。

7、总结成绩,写出经验体会。

写好第一期的实验总结,选拔优秀论文及经验总结送予小语会参评。

第二期实验(2010年9月——2011年8月)

1、分析第一期实验情况,制定第二期实验计划,

2、继续在实验班运用“质疑探究法”教学。

3、参加各类教研活动。

参加现代技术教育年会;参加县级课件观摩赛课;参加优质课教学赛课。

4、第二阶段实验结果检测分析。

5、整理2011年阶段性成果论文,进行阶段性总结。

6、总结经验,写出论文。

第三期实验(2011年9月——2012年12月)

1、分析第二期实验情况,制定第三期实验计划。

2、继续在实验班运用引探法教学,并逐步推广到其它班、其它年级及全镇。

3、成果交流会。

听课(实验教师准备典型课例);听汇报;看资料。

4、写出总结、结题报告和论文。

5、总结成果,迎接县市评定。

(二)实验方法:(课堂教学实验法)

主要实验方法是在课堂采用“质疑探究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法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法实现了以下几个改变:

(三)课堂教学实施作7个改进:

1、课前不学改为课前先学。

2、对新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改即时提出为课前提出。

3、把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讲得好,改为重点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得好,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

4、把教师的系统讲解改为教师的补充讲解,着重于归纳梳理、点拔扶正。

5、把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改为双面传递,即把只有师问生答改

为既有师问生答又有生问师答(置疑释疑)。

6、把突出单一练习改为突出题组练习。

7、把课尾不予评价改为课尾及时评价。

(四)教学过程实现“五个转变”:

1教育对象从面向少数学生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目标从单一追求知识到培养完整的人。

3教育内容从较为明确定型的知识走向开放的深层知识。

4教育手段从教师单向教学转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和网络化。

5教育的基本任务从把已有的知识传给学生转为提供条件,支持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前先学→回想准备→课上再学→回答思考题→教师补讲解→质疑释疑→总结归纳→题组练习→回归评价→布置作业、布置预习。这一教学过程展现了三个问题循环:每一个问题循环都是问题→学习→解答→小结。第一个循环是初学,侧重于自学新知识的全局轮廓;第二个循环是再学,侧重于掌握新知识的细节联系;第三个循环是集中做题,侧重于新知识的实践体验,其中第二个循环是主循环。每一个循环其实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多面(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快反馈(及时得知正误)、明反馈(面

对面明确错对)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都有较大量的信息交换过程。

为了实施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设计好合理的思考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要从学生这方面着想,顺着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立障设疑,不断地创设“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凡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尽量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的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喜悦。

2、采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注重互动教学,变教师的讲解为师生的双边活动,鼓励学生“考”老师;关注后进生,给足后进生的“面子”,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语文。

3、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的事实,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语文并不抽象、枯燥,而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科学。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为实现实验目标作了大量的工作。

三、实验效果

(一)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质疑探究教学法”的引进,大大转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质疑探究法”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1、课堂教学水平提高。

不断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实验锻炼出了一些高素质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全县上公开课、教研课多堂,一些教师在各级赛课中获奖。这些获奖课具有鲜明的“质疑探究”特征。

2010年11月,易宏梅老师的语文课《听听秋的声音》获得州一等奖;2012年10月,欧玲老师的语文课《荷叶圆圆》获得州级一等奖;2012年10月,王习兰老师的数学活动课《看一看、找一找》获得县引探教学赛课二等奖。

2、认识水平,教研能力提高。

几年来,课题组成员、实验老师及其他教师共写出质疑探究法研究论文十来篇。这些论文都是实验教师在长期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经验,是教师们付出心血的成果。

(三)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

“质疑探究教学法”以思考题为主线的“质疑”与“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惜言如金”,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三年实验,实验班的学生能力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表1、晴隆县第二小学学生能力测试实验前后比较

(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

过去,有部分学生怕学语文,运用“质疑探究教学法”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比较浓了,主动性提高了。

“质疑探究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会了怎样学习。在“好学”、“会学”“乐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初与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距明显。

四、实验体会

1、运用引探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科学的方法。

2、进行预习指导,科学地设置预习思考题,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基础。当学生在预习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强化检查、指导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习惯形成后,对中、下学生仍不能放松要求,必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巩固阶段。对优秀学生来说,要注意把兴趣转化为感情,培养他们攻坚破难的意志和决心,从而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3、在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一要注意让优生去辅导中下学生,培养中下生的自学能力,使优生与中下生成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好伙伴。二要注意培养优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4、为了更好地搞好今后的教研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吸取“质疑探究教学法”的精髓,并把它充实更新拓展推广,我们的教

育改革工作才不会停留在前辈们已铺好的路基上,才会使教研教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附:参阅文献《小学语文新教法》

陈永林老师主编的《引探教学法教例精选》

黄爱华老师《课堂教学艺术》

晴隆县第二小学

2012年12月

“学辩式”课堂且行且思

江苏盐城市聚亨路小学(224000) 陈洪霞 [摘 要]所谓“学辩式”课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课堂内容,形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然后展开辩论,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总结下,获得真知。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语文味,同时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改革 学辩式 辩论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0 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校率先构建了“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次的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种常态下的“学辩式”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汇报,亮出辩题——初读文本,寻找辩据——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当堂反馈、巩固辩果。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先学后辩,辩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辩式”的教学彻底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得学生主体由自觉的能动性转变成自觉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采用先学后辩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先通过自己课前主动积极的预习,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萌发出许多新的观点、想法,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辩式”课堂教学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就是注重课前的预习,学生也只有课前预习得充分,课中才能辩得有理有据。如教学《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以下内容。 1.自学文中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搜集关于阿炳的相关资料。 4.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初步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5.在预习中有哪些疑惑? 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预习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感知了课文,为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做了一定的铺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新观点、新想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充满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以及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学辩式”的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疑中生辩,辩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对于辩题的选择一般要根据课文内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或言「媒介」。教师不仅运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亦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l主张教师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几个事实:课程目标,学生年龄,课程内容,教具设备,学生教育背景和时间分配 〖演讲法〗 「演讲法」是被最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大概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讲述。有人认为演讲法太过平淡,而且也难提供学生回应的机会。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演讲法若彼使用得当,仍然是有许多优点的,譬如说: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可以说明一些原则;可以叙述一些事实;可以解释一些概念,或造成某种态度或理想;同时也能使一些辅助的实物教材更加生动及有趣。 演讲法的缺失主要是在于「单向教学」的问题,教师不易掌握学生对教材的接受情况与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容易发生「注人式」教学的危险。因此,当教师在使用演讲法之时,应当配合其它一些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方法来使用,譬如:讨论、问问题、要求作回应等等。教师可以预备一个精简的演讲纲要给学生来配合他的讲述,也可利用黑板、投影机。幻灯机、图片、挂图等,作为视觉与听觉之辅助教具与教材,使讲述更为生动。 目光的接触、音调、手势,以及一些合宜的身体语言等等也是必要的辅助;例证、故事也有必要恰当地配合在讲述之中;合宜、适当的幽默也能帮助教师将讲述的材料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太过冗长的讲述,有可能会失去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儿童。儿童听讲的注意力约十至二十分钟;成人的听讲住意力约三十至四十分锺),因此,教师所讲的话也得切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与经验,并多用具体的说明,少用抽象的描写。 长时间的演讲,要分段落,中间插入讨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并考查学生的了解程度。有时教师因为没有将完善的纲要或内容预备妥当,结果所讲述的话语呈现散漫与无组织的情形,甚至也有遗漏重要材料或叙述离题的偏差情况。讲述也不可忽略启发学生的思想,并要把握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与领悟情况。 教学的重点并不完全在于将一大堆的知识或材料倾倒(注入)给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参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多有运用手及脑的机会是有益处的。对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而言,愈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就学习得愈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法最适用于「重述」「关联」和「实现」的三个学习阶层。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避免的是:太过简单即可作答的「是」或「非」的问题;太过抽象学生不能把握与理解的问题;超出学生认知与理解程度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策略广东省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聂胜华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背景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来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问题教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通过师生探索性和求证性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是近些年来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1999——2002年,正当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时候,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大推动了问题教学在我国的开展。随着问题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应用。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实施的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探究教学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政治新课程改革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思考的动力,问题教学对于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冲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设置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参与意识,同时也是完成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先决条件。好的问题情景的设置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思路。目的是营造一种质疑、探究、讨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问题情景中,师生创设学习环境,学生自我激发兴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拓展思维、触发创意、调动表现欲望,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究行动。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课堂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思维迅速地导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掌握知识和构建知识的目的。 1、问题情景设置的原则 第一、问题情景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周边,并能感受到用政治课中相关的知识解决周边生活问题的乐趣。 第二、问题情景层级化 1 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2、问题情景设置的做法 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创设生活化、层级化的问题情景, 第一、社会、时政热点创设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自主性。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探究式教学给学生直接地接受、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情境性。探究式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举的“易起反应”的、与生活、生产、科学、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和人文情境,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教育信息载体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更重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知识水平有参差,存在个性,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他们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还可培养共同协作的精神,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4、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情境中,从问中学,从做中学,关注与外界交互、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通过上述过程形成摇篮有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教育效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开,而是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 1、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提出或明确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问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应尽量在课提出,要让学生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形式的学习方案。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查阅报刊及文献资料,可利用网络资料上网查询,可以走访有关老师及专家,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收集资料要丰富,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资料。 3、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允许学生验证时犯错和出现重复,甚至失败,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并增加适当的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 4、导出结论。 通过学习,学生既搞清了问题的实质,又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到导出结论;从传授知识到德育教育;从激发探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发展、重探究和重育人的教学理论。 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关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既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讨论课。 (一)课堂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按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有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或让前后桌的4名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规模小,发言充分,使同学能更多地参与讨论。 2.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或大组讨论,人数多,能集思广益;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直接了解学生情况;讨论也容易深入,师生间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按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 1.辩论式讨论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事先,可让同学作一些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6名,组成对立面的正反双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双方都作了认真准备,对自己的观点考虑成熟,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又因辩论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所以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2.演讲式讨论 它适合于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并激励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例如,学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节之后,开展“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发掘自己的潜能”的短小演讲。但这种讨论形式对学生各方面要求比较高。 3.对话式讨论 针对讨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相提问,阐明观点,以达到沟通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这种讨论的特点是突出对话,大家有问有答,平等交流。例如,“情趣与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何,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吗?”“通过学习,你准备今后如何拓展你的兴趣?”这种形式的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思想交流,是对知识单向传递观念的突破。

矩阵运算教学中发生教学法的实践

矩阵运算教学中发生教学法的实践 摘要:以矩阵运算为例,探索发生教学法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发生教学法的起源,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物发生律,并运用到数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发生教学法;其次阐述发生教学法的策略,要认识教学主题的来龙去脉,掌握发生过程的关键因素,理解会遇到哪些障碍,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最后论述如何运用发生教学法实施矩阵运算教学,设计了5个步骤,展示了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了设计的理由,为丰富和发展发生教学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发生教学法; 矩阵运算; 数学史; 策略; Abstract:Taking matrix operation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advanced algebra teaching has been explor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origin of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E. Haeckel puts forward the biogenetic law,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produce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Secondly, the strategy has been

expounded of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theme, master the key factors of occurrence process and understand the encounter. Finally, it has been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matrix operation, designs five steps, show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explains the reason of desig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Keyword: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matrix operatio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strategy;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英语) 探究学习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我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 A ”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备的能力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通过谈论让学生主要会运用以下功能句: Can you …?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二、教学设计思想 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的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根据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课堂、教材中的疑惑等提出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更多元、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小组合作、查阅、收集、搜索资料,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可能。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学习的权威,彻底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3、体现“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的互动。 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价值和方向,而“问题解决”是探究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通过个体或同伴合作探究,既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打好了基础。因此两者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的,本课题的

小学数学教学质疑解疑方法

小学数学质疑解疑方法 红旗小学张祖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是一种自悟、自得、自主学习的极富潜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启学生心智,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小学数学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教师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使学生乐于思维,敢于自由发问。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混淆知识易错处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做法: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质疑——联想类推 数学知识前后具有较强连贯性。教学新知识往往需要复习回忆一些已学过有关知识来做铺垫,迁移类推。因此,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自主质疑。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

忆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含义,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分别与什么有关?进而让学生自主质疑:圆的周长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学习新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学习过程的困惑处质疑——设想问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疑惑,这时,教师要启迪学生努力去思考,自主质疑。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圆的周长时,很难准确地测量出圆的周长,多次操作都有较大的误差,怎么办呢?学生感到困惑。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求得圆的周长呢?假设知道了圆的直径(或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学生有了这些疑问就努力去思考、去探究。 三、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质疑——猜想验证 突破教学重点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抓住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积极探究。如在教学“圆周率”及“求圆的周长”这一重点时,当学生运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大圆的周长要长一些,小圆的周长要短一些。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或半径)肯定有关,究竟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只要知道了圆的直径(或半径)就能求的圆的周长?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努力去探究思考,验证自己的猜想,揭示圆周率的含义及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四、在概念混淆、知识易错出质疑——对比求异 有的概念容易混淆,知识容易出错,学生不易掌握。如在教学《圆的

教学法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6.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方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8.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9.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10.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1.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12.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3.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14.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15.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16.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直接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8.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19.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20.教育的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21.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23.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24.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享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6.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7.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28.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9.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30.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1.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2.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指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3.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4.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35.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36.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37.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老师。 38.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39.班风: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作出解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浅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理与应用

浅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理与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室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的理解,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原则以及探究式教学在专业基础课中应用的典型模式。 标签:探究式教学主体性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教师从单一的讲授式转变为多形式的启发、提问、指导、参与讨论和评价,学生从一味的接受知识到自主参与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将建构主义思想和探究式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思想,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积极的将其教学理论引入实践中。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调查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知识的单向传输过程为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且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思维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也体现了由中国传统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向“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的可持续理念的升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过程获取知识 专业基础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极有必要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和统计分析数据或资料等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在实验中学会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学会对数据分析,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可计划进一步的行动,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增长知识,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这样三个方面,即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这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它是集知识(Knowledge)、实践(Activity)和反馈(Reflection)于一体的一种效力更持久的教学方式。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通过老师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获得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哲学的意义上,体验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经验)到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再到实践(个人的具体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性参与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2.体验式教学重视直接经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 体验式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强调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与集体成员共享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最终目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促进集体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互助体验、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一个过程。 4.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中国哲人曾经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n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

教学法——直接法

直接法(Direct Methods)又名改革法,自然法 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产生地点:西欧(法国、德国) 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的 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 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用目的与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不用母语,不用翻译) 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工业发展,贸易兴盛,经济往来频繁,急需外语口人才。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 代表人物:早期:菲埃托(V. W. Vietor,德国,改革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人)《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 贝力子(M. Berlitz,德国,教育家) 古安(F. Gouin,法国,语言学家)《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 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E. Eckersley,英国) 对于语言的观点:直接发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的,而不是思维(背景:不同语言词汇与语法不等价;语音的发展和国际音标的出现) 主要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动作,涂画,角色扮演,演戏) 2. 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主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 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口语的第一性)。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 速的规范 4. 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应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词开始的。句子是言语 交际的基本单位 5.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 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剧是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贝力子:1878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所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按照幼儿学习的方法)

浅析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从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意义、模式、对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认识、涵义、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其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实施原则、实施过程、所遇困难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引导探究发现模式实例生物 一、研究探究教学模式的背景与意义 探究发现式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的“科学世界”,然后再回归到学生生活的世界中来。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是我国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 探究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参与的自主性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深刻、充实的探究经历和体验,使他们逐步养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对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式教学法。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科学家的探究创新活动,而是指学生用以往获得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理念,用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去思考,去进行各种活动,探究过程更重于结果。 1.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主性: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想学、乐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过程性: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终目标,而是以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和科学本质。改变以往的接受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探究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4)开放性:学生可以把课内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同时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2.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始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辩论教学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辩论教学法”新探广东省阳山县阳城镇中学黄志勇513100 辩论,也就是学生依据一定理论和事例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争论,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紧张而又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运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作为依据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我曾多年尝试,实践证明,运用“辩论教学法”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一、“辩论教学法”的界定 辩论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运用辩论这种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课文的理论知识和搜集的现实事例为依据,在一定的知识内展开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辩论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辩论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1、精选典型材料。材料是教师为了辩论而精选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事例。以免学生偏离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辩论的材料必须典型、精致、简练、真实、具体、富有时代感,为辩论作好基础。 2、呈现辩论材料和要求。在讲授知识之前或讲授完知识之后呈现辩论材料,讲知识前呈现有利于理解,讲知识后有利于巩固加深。呈现方式有(1)每个学生发放一份辩论的材料。(2)教师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述材料内容。(3)可以运用小黑板或投影等多媒体呈现材料。(4)学生用身边的事实材料自演小品。(5)也可以提前到课前呈现材料,明确提出辩论的基本要求。 3、展开辩论。这是辩论教学法的主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材料情景,了解掌握材料中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进行思考分析,确定自己的观点,寻找理论和现实依据,弄清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反驳对方观点,提出自己主张,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要做到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4、总结评述。在同学们辩论中,有些学生想法、观点是正确客观的,有些是幼稚偏激的,有些是偏离知识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加以引导、点拨,认真细致的总结,态度鲜明地肯定和否定,或提出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三、“辩论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的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辩论教学法能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可以正反方面去分析理解,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辩论中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没有压力和顾虑,畅所欲言,使政治课由苦学为乐学,由厌学为愿意学,由被动变主动。例如,讲“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时,我讲解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后就鼓励学生自己逐一对照讲出自己心理中有那些是健康的,那些是不良的表现。由于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发言,进行自我剖析,表现了自我。由于学生的直接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