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湿防水织物透湿度测试法

透湿防水织物透湿度测试法
透湿防水织物透湿度测试法

五、試驗技術評估法

六、技術產品品質分級

JIS系統:

ASTM系統:

ISO系統:

纸张吸水性测定指导书

1目的:为使厂内纸张吸水性检验时有所依据。 2范围:厂内使用的卡纸、铜版纸、(原纸)皆适用。 3职责: 3.1品保人员:测试 3.2设备部:保养、维修。 4定义:无 5内容: 5.1取样:将要测试的纸张使用可勃专用取样器切成直径为125mm的圆形试片。 5.2用分辨率不低于0.001g的天平称量试样质量g1. 5.3反时针方向旋松锁紧旋钮,取开杯盖,向杯内倒入100ml±5ml温度为20°c 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4将试样置于杯口井盖上杯盖,顺时针方向旋紧锁紧旋钮压紧杯盖,左手提起 滚花提帽,右手摇动手柄,使杯口向下并放下滚花提帽定位锁,同时启动秒表 开始计时。 5.5根据选定时实验时间,在下表推荐的移去剩余水的时间内,提起滚花提帽, 将杯口转至向上并锁定,迅速旋松锁紧旋钮松开杯盖,取下试样,将试样与 水接粗的一面向上,放在仪器底板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滤纸上,然后再盖上另 一张吸水滤纸,并用压辊向前和向后各压一次。将试样与水接触的一面向内 折叠并迅速称量吸水后的试样质量g2. 5.6根据两次称量的试样质量之差计算可勃吸水值: C=(g2-g1)*100(g/㎡)其中: C—可勃值即cobb值; G1—样品吸水前质量; G2—样品吸水后质量;

5.7擦净杯口边缘和杯盖胶垫表面的水,以水位螺钉面为参考补足杯内水量,按 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试样。 5.8注意事项: 5.8.1每组试样完毕后,应更换新水。实验用水规定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8.2吸水滤纸定量规定为200-250g/㎡。 5.8.3根据试验标准方法GB1540第4.3.1条规定:“当吸水滤纸单层定量小 于200-250g/㎡时,可用多层叠加满足要求。 5.8.4测试瓦楞纸板时,压辊碾压过程中,压辊轴线应与瓦楞方向平行。 5.8.5使用压辊碾压时,不得向压辊施加垂直方向的外力。 5.8.6每张试片只能测试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5.9维护保养: 5.9.1保养仪器日常清洁、干燥。 5.9.2使用中应防止仪器与压辊表面碰撞损伤。 5.9.3各转动或滑动部位应不定期加润滑油。 5.9.4严防碰伤杯口及杯盖平面,以免影响密封。 5.9.5杯体内保持清洁,实验完毕后应将水倒尽擦干,以防锈蚀。 6相关之参考文件:产品《用户手册》 7表单记录:无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测试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实验方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以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基本知识 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比较。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因此在产品标准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样 实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仪。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织物密度测试 ⑴直接测数法: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计法:常用的织物密度计有放大镜、转动螺杆、刻度线和刻度尺组成。实验时将织物密度计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针织物沿线圈纵行或横列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慢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或圈数)。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2-1规定进行。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已在两根纱线间

织物面料防水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织物面料防水透湿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耐水压性能测试是非常规项目检测,但随着防水等特种整理纺织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及外商对该类商品技术指标要求的提高,纺织品耐水压性能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水蒸气透过法 1、正杯法 A,中国国家标准:GB/T12704-91 B B,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96 Produce B and D C,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A2 D,加拿大标准:(CGSB)-4.2 No.49-99 E,英国标准:BS 7209-1990 2、倒杯法(也叫吸湿法) A,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96 BW(1995版和2000版) 3、干燥剂法 4、正杯法 A,中国国家标准:GB/T 12704-91 A B,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A1 C,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E-96 A、C、E

5、倒杯法 A,日本工业标准:JIS L-1099 B1、B2 B,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E-96 C,比利时UCB公司标准:UCB 法 D,英国标准:B.T.T.G法 二、出汗热盘法,也称皮肤模型法 A,ISO标准:ISO 11092 B,消防防护服测试:NFPA 1971 C,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F 1868-98 B D,德国标准:DIN 54 010 T01-A 三、出汗假人法 出汗假人法出汗假人法的假人有点像热盘,用来模拟典型人体的形状和尺寸。假人测试比出汗热盘测试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它可以考虑更多的变量,包括服装覆盖人体的表面积,纺织品的层数和人体表面空气层的分布,松还是紧配合,人体不同部分的皮肤温度差异,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等。但是,还没有一个出汗假人可以测试在诸如行走时动态条件下的蒸发热阻力。当前,还没有出汗假人的设计标准和测试步骤。而且由于出汗假人更加复杂和昂贵,使得假人测试费用比热盘法高。

织物静水压抗渗水性测定实验方法

织物静水压抗渗水性测定实验方法 一、织物静水压抗渗水性测定实验原理 静水压测试是考核面料抗水性的常用方法。选用静水压测试仪对防水面料进行抗渗水 试验时发现,某些面料实际上没有出现标准所描述的试验终止现象,因此本文就实验室采 用的现行测定抗渗水性标准进行探讨,从而为面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实际测试判定提供参考,并益于对现行标准的完善。 二、现状 1、标准 GB/T 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规定了一种测试织物抗渗 水性的静水压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紧密织物,例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和防雨服装布等。 测试方法是在标准大气下,试样的一面承受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有三处渗水为止记 录此时的压力。此标准的测试原理是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水压可以从试样的正面或背面施加[2]。 2、试验仪器 静水压测试仪; 仪器的压力范围:0~999mbar; 水压上升的速率:(10±0.5)cmH2O/min,以及60±0.5cm H2O/min。 3、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测试中,经常会遇到现行标准中未涉及的现象,使得测试结果的表示没有统一性,甚至影响对整个产品的性能评价。

①、涂层防水织物 1) 平均值的记录 标准中规定记录所有试验样品的平均值。但有些样品出现如表1所示检测结果,使如何表示其平均值成为难题。 试验数据mbar(cmH2O) 检测结果 样品编号(灰色涤纶涂层防水机织 面料) 1# 582 2# >999 3# 625 4# >999 5# 598 2) 对接缝部位的测试 遇到防雨服装等服装产品,考核静水压应该全面到服装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接缝部位(见图2),如下摆缝、腋下缝、肩部缝等。而目前我国的标准主要针对面料的方法标准中找不到相关检测方法的描述,给测试带来困惑,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把关以及整件服装的防水质量的评价找不到依据。 3) 样品出现单处渗透 某些产品由于涂层工艺的欠缺造成局部细小破损,在测试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在某处水珠不断渗出,蔓延至整个边圈,但是仍未出现第2处﹑第3处,对于这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如何记录成为难题。 ②、层压复合防水织物 1 ) 样品无水珠但有潮湿感 复合面料因为其性能优越,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反面起绒的层压复合防水织物在做静水压测试时出现,水在织物和复合层之间,但肉眼未发现有水珠渗出,而用手抚摸表面会有潮湿感。

织物柔软度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对织物进行平整支撑的支撑机构、用于对支撑机构上的织物进行柔软度测试的测试机构,支撑机构具有位于两侧的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织物搭载在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上且跨越间隔区域,测试机构能够对跨越在间隔区域的织物进行抵触监测并判断织物的柔软度;本技术新型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制作简单,制作成本低,技术合理,实用性强,控制系统(采用电脑)控制的操作过程科学慎密,技术原理清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对织物进行平整支撑的支撑机构、用于对支撑机构上的织物进行柔软度测试的测试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具有位于两侧的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所述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所述织物搭载在所述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上且跨越所述间隔区域,所述测试机构能够对跨越在所述间隔区域的织物进行抵触监测并判断所述织物的柔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的测试头、驱动所述测试头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测试头和驱动装置信号的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测试头运动,所述测试头与跨越所述间隔区域的织物进行抵触并监测,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测试头的监测信息判断织物的柔软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头包括本体和搭载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弧状,弧状所述本体形成有与织物接触的弧形面,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弧形面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头还包括搭载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器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感应器分别位于所述弧形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支撑平面的第一支撑架、上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支撑平面的第二支撑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底部之间的连接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相互远离的一侧上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在织物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面和第二支撑平面上时固定在所述织物两端的砝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的长度值为 340mm~380mm,宽度值为180mm~220mm,高度值为150mm~170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柔软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域的宽度值 150mm~170mm。 技术说明书

透湿性常识及测试方法

一、防水透湿性面料介绍 当你去登山的时候,冷不丁会下雨,总不能撑着雨伞上山吧。爬山又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出大量的汗水,而山上的温度一般都很低,总不能把衣服脱掉吧。那么,怎么样才能一下解决这类问题呢?实际上,人们很早就在研究这个问题了,那就是穿一件既防水又能透湿的衣服。(平时人们常称它为透气织物,但不是空气中的气体,而是汗水蒸发出来的蒸汽)。 具体来讲,防水透湿织物是指水在一定压力下不浸入织物,而人体散发的汗液却能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织物传导到外界,从而避免汗液积聚冷凝在体表与织物之间以保持服装的舒适性,它是一种高技术、独具特色的功能性织物。防水对于普通面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关键是如何实现透湿。下面,我们从防水透湿织物的种类来深入了解一下它。 一、通过纤维来实现透湿 1、文泰尔织物。最早的防水透湿织物是著名的文泰尔(Ventile)织物。它是上世纪40年代由英国的Shirley 研究所设计的,选用埃及长绒棉的高支低捻度纯棉纱高密重平组织织物,最初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空军飞行员的防寒抗浸服。当织物干燥时,经纬纱线间的间隙较大,大约10微米,能提供高度透湿的结构;当雨或水淋织物时,棉纱膨胀,使得纱线间的间隙减至3~4 微米,这一闭孔机制同特殊的拒水整理相结合,保证织物不被雨水进一步渗透。目前该类面料早已被其它防水透湿面料所取代。 2、Coolmax类面料。杜邦、日本东丽等国际大公司研究的通过纤维内部制造出孔道的方式实现将汗水排出体外,也就是市场上的吸湿排汗面料。该类纤维生产技术集中在这类国际大公司手上,价格相对较高,难以成为市场的主流。 二、通过涂层来实现透湿 采用干法直接涂层、转移涂层、泡沫涂层、相位倒置或湿法涂层(凝固涂层)等工艺技术,将各种各样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涂层剂涂敷在织物的表面上,使织物表面孔隙被涂层剂封闭或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得到防水性。织物透湿性则通过涂层上经过特殊方法形成的微孔结构或涂层剂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作用,借助氢键和其它分子间力,在高湿度一侧吸附水分子,后传递到低温度一侧解析的作用来获得。涂层面料的价格低,实现了一定的透湿,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其防水透湿性能较差,手感也不能令人满意,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的减少。 现在开发出的湿法转移涂层的面料使得涂层面料又焕发了新机,它不仅防水透湿等物性指标很高,面布能做100%特氟龙处理,水洗牢度能达到25次以上,手感也非常好。 三、通过层压防水透湿膜来实现透湿 1、PTFE薄膜 水蒸气分子的直径为0.0004微米,而雨水中直径最小的轻雾的直径为20微米,毛毛雨的直径已经高达400微米,如果能够制造出孔隙直径在水蒸气和雨水之间的薄膜,那么既防水又透湿不是就能实现了吗?美国GORE公司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成为第一家生产出该膜的公司,与织物进行复合层压后取商品名为GORE-TEX。但是由于PTFE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惰性,几乎没有什么材料可以将它与其它织物很好地层压在一起,第一代面料牢度非常差。后来,经过不断的努力,通过与其它亲水薄膜层亚在一起成为复合薄膜,并在膜上进行特殊处理,牢度大大提高。一般认为,Gore-Tex面料水压可以达到10000mm,水洗6-7次后水压才有明显的下降;透湿量最高可以达到10000g/sqm*24hrs,但是这并不是刚做出来的面料就能达到这个数值,需要经过几次水洗,将部分胶水洗去,可用孔隙增多,透湿量上升。 PTFE面料现在主要以美国的Gore和Donaldson为代表。Gore自己生产薄膜并做复合,不单独卖薄膜,指定较好的服装生产厂家做服装,并有单单独的销售人员与其配合。Donaldson只生产薄膜,在日本的复合厂家做复合。这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国内的PTFE生产厂家现在也逐渐兴起,但是都以单组分的PTFE薄膜为主,没有与亲水性薄膜复合,水洗牢度一般只能在五次左右。上次在上海的产业面料展会上碰到一家印尼的生产厂家,据称水洗也是五次左右。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织物透湿性测试新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织物透湿性测试新方法 摘要:新型织物透湿性测试装置用防水透湿FE薄膜包覆透湿圆柱筒 的底部,形成饱和水蒸气,使用干燥氮气流作为载体,将透过织物的水蒸气带走,通过测量出口氮气流的相对湿度来确定织物的透湿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测试方法能在5min内准确地评价织物透湿性,试样透湿量的 变异系数小于1%。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成本 低的特点,可用于纺织生产厂家对产品透湿性的日常质量控制。 织物透湿性是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人体、服装、环 境这一复杂系统中,人体的热湿舒适性取决于自身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平衡。人体除了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向周围环境散热外,还通过人体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散失热量。如果水蒸气能通过服装系统及时扩散到周围环境,人体才能感到舒适,如果服装阻碍水蒸气的通过,使人体皮肤与服装之间微气候中的湿度增大,水蒸气将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冷凝成水,使人感到黏湿、发闷等。当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处于炎热环境中,汗液的蒸发成为人体散失热量的重要途径,此时更要求衣服具有足够的水蒸气传递能。 织物的透湿性通常采用透湿杯测量,传统的透湿杯测试方法 (GB/T127041991,ASTM--E1996)采用装有吸湿剂或水的透湿杯,并封以织物试样,将试样放在规定的温湿度密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组合体重量的变化计算出透湿量,该方法虽简便易行,并能在静态条件下定量比较织物透湿性,但测试时间长(2h),精度低,重复性差。 用透湿杯法测试织物透湿性时,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首先,水蒸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织物性能测试

织物及其分类 织物: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即纺织品。 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品。 针织物:由一组或者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弯曲成圈并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簇绒:在基布上‘载’上圈状纱线或绒状纤维的织物。 非织造布:由纤维、纱线或者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 编结物: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串套、扭辫、打结在一起的编织物。 纯纺织物:由单一纤维原料纯纺纱线所构成的织物。 混纺织物:以单一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 交织织物: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纱织物:完全采用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或编结物。 线织物:完全采用股线织成的机织物、针织物或编结物。 半纱线织物:经纬向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单纱和股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花式线织物:采用各种花式线制织而成的织物。 长丝织物:采用天然丝或化纤丝织成的织物。 织物的紧度: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经向紧度Et,纬向紧度Ew,总紧度Ez。 为经,纬纱线的直径(mm),a,b为两根相邻经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离 织造缩率: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与所织成织物长(宽)度l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以a表示

织物的分类:(1)按成形方法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编结物。(2)按原料构成分1按纤维原料分为纯纺、混纺、交织织物。2按纱线的类别分为纱线、半线、花式线和长丝织物。(3)按织物的规格分为1按织物的幅宽分为带织物(幅宽为0.3-30cm的纺织品)小幅织物(40cm左右)窄幅织物(90cm以下)宽幅织物(大于90cm)双幅织物(150cm左右)2按织物的厚度(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稳定厚度)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3按单位面积的质量(每平方米克重)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4)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工艺分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工艺分为本色坯布和色织物。2按织物的染色加工工艺分为漂白、染色和印花织物。3按织物的后整理分仿旧整理、磨毛整理、丝光整理、折皱整理、模仿整理和功能整理。 一般织物及其名称 机织物:1按纺织加工体系分类:棉及棉型织物,毛及毛型织物、丝及丝型织物和麻及麻型织物。2按织物组织分:原组织织物(平纹斜纹缎纹)变化组织织物(重平、方平及变化重平和变化方平组织,加强斜纹、复合斜纹和斜纹变化组织织物,加点缎纹织物和変则缎纹织物)3联合组织织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构成的新组织)4复杂组织织物(至少由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系统纱线组成)5纹织物(又称大提花组织,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 针织物:1按成形方法分: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2按织物成品形式分为:针织坯布、针织成形或半成形产品。 非织造布:1按纤网的形成方法分:干法成网非织造布、聚合物挤出成网非织造布和湿法非织造布2按纤网加固方法分为机械加固法、化学粘合法和热粘合法。 特种织物:按织物结构分为平面型结构和立体型结构。 平面型结构织物分为:1机织物(二轴向斜交机织物,三轴向机织物)2编结物(按编结形状分为圆形编结和方形编结,按编结织物厚度分有二维平面编结和三维立体编结)3复合针织物 立体型结构织物分为:1立体型结构机织物(三向正交立体织物)2立体型结构针织物(多轴向经编织物)3立体型结构编结物4立体型结构非织造布

衣物柔顺剂的性能检测

衣物柔顺剂的性能检测 检测得知,一般常用的衣物柔软剂主要有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两大类成分,具有柔软性能,和抗静电、抗硬水、保湿作用。高分子柔软剂主要有聚乙烯乳液和有机硅柔软剂两类,各类柔软剂中最主要的品种是阳离子型柔软剂。 阳离子柔软剂广泛运用于棉、锦纶、腈纶等织物,可分为叔胺类柔软剂、季铵盐类柔软剂,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它耐高温、耐洗涤,结合能力强,对合成纤维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 分析表明,低分子聚乙烯乳液柔顺剂对纤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它是低分子聚乙烯经氧化处理后再经乳化而成的产物,可与树脂同浴应用而且可提高因树脂整理而降低的撕破强力和耐磨性能,使织物具有平滑的手感。 柔软剂能够吸附于纺织品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从而改变手感,改善大部分合成纤维织物和纯毛、棉绒织物经过反复洗涤后逐渐变硬、手感粗糙,穿着不舒服,甚至产生静电吸尘、冒火花现象,使产品更有舒适感。每一种柔软剂所具有的性能总是有限的,要想获得多项良好的效果,可以采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柔顺剂复配使用。 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在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区,建立12大分院及配套实验室,秉承母校校训,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为数千家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研发、成分分析、材料检测、工业诊断、模拟测试、大型仪器

测试、可靠性验证等专业技术服务,还为全国范围内的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中心、医院、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团队技术积累,北京清析技术研究院下设环境检测事业部、食品保健品检测事业部、药品化妆品检测事业部、失效分析事业部、公检法服务事业部、高校科研服务事业部、成分分析/配方分析事业部、生物医药事业部等10大部门。

织物的透湿性

织物透湿性的测试 织物的透湿性是衡量服装生理穿着的舒适性的一个指标。 一、透湿机理 为了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必须剖析水透过织物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于水的液相和气相两个方面。 1.水的气相传递——水蒸汽传递 织物的透水汽性,一般是在织物的两面存在着一定相对湿度梯度的条件下,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透过的水蒸汽量(mg/cm2*h)来表示。在湿度梯度下,水蒸汽从高湿空气透过织物向低湿空气扩散:而通过织物的水蒸汽运动,取决于纺织材料的多孔性能和织物内纤维间及纱线间的空隙,这种多孔性和空隙相互连接成通道,可传递水蒸汽逸出织物表面。水蒸汽传递阻力的大小,就是随着这些空隙的大小及通道互相连接的程度而变化。 2.水的液相传递——液态水的传递 当液态水遇到织物时,织物中的纤维发生吸水作用。不同纤维吸水也不相同,如亲水性纤维,由于含亲水基团较多,其吸水能力就越大,而疏水纤维正相反,所以吸水作用就差。纤维的这种吸水作用一般称为吸湿作用。此外,织物与液态水之间还发生芯吸作用,水沿着织物毛细血管传递到织物表面,并蒸发于周围空气层中。 实际上,水透过织物的过程,还伴随着热量的传递。人体的热量伴随着水蒸汽透过织物一起发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透湿过程,实际上是热湿传递的过程。 织物透湿性的测试方法一般分为织物水蒸气传递速率的测试和织物对蒸发热转移阻抗的测试两大类。研究者主要倾向于用水蒸气阻抗(WaterVaporResistance)评价人体汗液从身体表面通过织物向环境转移的能力,主要包括出汗热盘法和出汗假人法;而生产者更喜欢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和一定风速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g/m2﹒24h或g/m2﹒h),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透湿量来评价织物的透湿性能,因为这种测试方法主要的测试装置是杯子,织物透湿量的测试方法也叫控制杯法。 二、透湿性的测试方法 1.水正杯法 2.水倒杯法 3.干燥剂倒杯法

织物悬垂性试验

实验30 织物悬垂性试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之外悬垂性的实验方法。测定代表性织物的悬垂性能。 二、试验设备和试样 织物悬垂性测定装置或织物的悬垂性实验仪、剪刀。不同品种的代表性织物若干块。三、基本知识 织物因自重面下垂的性能称为悬垂性。它反映织物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悬垂系数是指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原面积相比的百分率,它是描述织物悬垂程度的指标。对于某些群类织物、舞台帷幕等都应具有良好的悬垂性。 织物悬垂性的测定原理(见图30—1)是将一定面积的原形织物试样1放在一定直径的小圆盘2上,织物依自重沿小圆盘周围下垂成均匀折叠形状3。然后从小圆盘上方用平行光线照在试样上,得到一水平投影图。根据试样投影面积与小圆盘面积之差的比值计算出悬垂系数。悬垂系数越小,表示织物越柔软,悬垂性能越好;反之织物越硬,悬垂性能越差。 为了快速与正确的测定,现已有利用光电原理可以直接读数的悬垂性能测定仪,其仪器原理如图30—2所示。织物试样放在支持助上,试样自然下垂,在支持柱下方装有抛物面反光镜3,并将点光源4装于反光镜焦点上,有反光镜射出的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在试样上,因试样下垂程度不同时,对光的遮挡能力也不同。柔软的织物下锤程度,遮挡光线少,硬挺的织物下锤程度小遮挡光线多未被遮挡的光线又被位于上方的另一个抛物面反射镜5反射,而再另一个反射镜的焦点上装有一光电管6,把反射聚焦光线的强弱变成电流的大小。如织物柔软,电流大,悬垂性好。用悬垂系数小来表示。如织物硬挺,电流小,悬垂性差,则用悬垂系数大来表示。 四、试验方法与程序 (1)取织物试样一块,用剪刀裁取圆形试样。 (2)剪取与试样大小相同的制图纸,在天平上承重。 (3)将圆形试样放在小圆盘上,使试样的中心与小圆盘中心对准,并用圆形盖板压住 (4)打开电灯,并校正其高度,在不使试样产生虚影的条件下将电灯固定。 (5)再试样下放好制图纸,用铅笔将投影的图形绘下来,然后剪下图形,再次称重,并按式(30—1)计算悬垂系数。 (6)实验室采用自制设备测定悬垂系数时,图形试样尺寸在实验时具体规定。如果采用YG81型织物悬垂性测定仪时。试样夹持盘直径为12cm,而裁取的圆形试 样直径为24cm。 五、试验结果计算 织物悬垂系数按下式计算: F=(G2-G3)/(G1-G3)×100(%) 式中:G1——与试样相同大小的纸重(mg) G2——与试样投影图相同大小的纸重(mg); G3——与夹持盘相同大小的纸重(mg); 思考题 织物的悬垂性与织物结构有什么关系?

纺织品检测之物理性能详解

纺织品检测之物理性能详解 一、介绍 不同面料其性能表现各不一样,带来服装应用范围和最终用途也会大相径庭。因此,认识和掌握面料的各种性能,对正确地选用材料,合理地设计服装,满意地穿着服装会大有帮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面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外观性能以及卫生保健性能和缝纫加工性能等服用性能。 二、定义: 织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应力与变形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性能叫做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它包含强度、伸长、弹性及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拉伸力作用时,会产生拉伸断裂。将织物受力断裂破坏时的拉伸力称为断裂强度;在拉伸断裂时所产生的变形与原长的百分率,称为断裂伸长率。⑴纤维的性质:纤维的性质是织物拉伸断裂性能的决定因素。纤维的断裂强度是指单位细度的纤维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单位:CN/dtex。在天然纤维中,麻纤维的断裂强度最高,其次是蚕丝和棉,羊毛最差。化纤中,锦纶的强度最高,并且居所有纤维之首,其次是涤纶、丙纶、维纶、腈纶、氯纶、富强纤维和粘胶纤维。其中,粘胶纤维强度虽低,但略高于羊毛,在湿态下,其强力下降很多,几乎湿强仅为干强的40~50%。除粘胶纤维外,羊毛、蚕丝、维纶、富强纤维的湿强也有所下降,但棉、麻纤维例外,其湿强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涤纶、丙纶、氯纶、锦纶、腈纶等则因吸湿小,而使其干、湿态强度相差无几。至于断裂伸长率,则属麻纤维最小,只有2%左右,其次为棉,只有3~7%,蚕丝15~25%,而羊毛属天然纤维之首,可达25~35%。化纤中,以维纶和粘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最低,在25%左右,其它合纤均在40%以上。⑵纱线结构:一般情况下,纱线越粗,其拉伸性能越好;捻度增加,有利于拉伸性能提高;捻向的配置一致时,织物强度有所增加;股线织物的强度高于单纱织物。⑶织物的组织结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长度内纱线的交错次数越多,浮长越短,织物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因此,三原组织中以平纹的拉伸性能为最好,斜纹次之,缎纹织物最差。⑷后染整加工:织物的后整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应视具备情况而定,有利有弊。织物拉伸性能可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长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等指标来表达。国际上通用经纬向断裂功之和作为织物的坚韧性指标。

织物耐水压性能实验测试方法步骤解析

织物耐水压性能实验测试方法步骤解析 织物耐水压性能实验测试是纺织企业需要经常操作的实验项目,由于纺织生产不同类型的织物,针对不同的行业自然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一般对于织物防水要求较高的标准多半是针对具有特殊的防水要求的织物进行测试和实验。 一、防水、拒水整理 一般棉、粘胶、蚕丝和麻等较涤纶、锦纶、丙纶等纤维的吸水性强,若要求它们具有高度的防水性,以作各种防水用具,则必须经防水或拒水整理。 防水实际上常将“拒水”的涵义包括在内。按整理后织物表面性能的不同,可加以区别,基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防水但不透气的整理。它是在织物表面均匀涂布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涂层,整理后使织物的孔隙堵塞,阻止水和空气通过织物,这种整理也称为涂层整理(防水整理)。如用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醇树脂、橡胶、桐油等处理后,织物不但不透水和不透气,而且手感也较硬,故不宜作衣着用品,一般适用于工业用布或户外用品。另一类则是防水透气整理,也称拒水整理。这是指织物整理后,整理剂改变了纤维的表面性能,使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转为疏水性,使织物不易被润湿,但仍能透气,手感柔软,常用于制作雨衣及其他衣着织物(见表1)。 二、拒水整理原理 所谓防水透湿(拒水),就是使水在较低水压下不润湿织物,但人体散发的汗液以水汽形式透过织物传导到外界,水汽不在人体表面和织物之间凝聚,人体主观感觉不到“发闷”现象。织物经过拒水整理,整理剂改变了纤维表面性能,使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转为疏水性,织物不易被润湿仍能透气,且手感柔软。 纺织品的洗涤、织物精练退浆、对染料的吸收及拒水拒油性能等都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有关。洗涤、精练、退浆和染料吸收等过程都要求纤维材料具有高润湿性、渗透性,而拒水性则要求纤维不润湿或很少润

防水透湿功能性面料性能及测试方法

防水透湿功能性面料性能及测试方法 作者:未知来源:中国纺织网纺织论坛 2007-1-22 字体:大中小打印评论(0) 防水透湿面料是指水在一定压力下不浸入面料,而人体散发的汗液却能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面料传导到外界,从而避免汗液积聚冷凝在体表与面料之间以保持服装的舒适性,它是一种高技术、独具特色的功能性面料。防水对于普通面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关键是如何实现透湿。下面,我们从防水透湿面料的种类来深入了解一下它。 一、通过纤维来实现透湿 1、文泰尔织物。最早的防水透湿织物是著名的文泰尔(Ventile)织物。它是上世纪40年代由英国的Shirley研究所设计的,选用埃及长绒棉的高支低捻度纯棉纱高密重平组织织物,最初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空军飞行员的防寒抗浸服。当织物干燥时,经纬纱线间的间隙较大,大约10微米,能提供高度透湿的结构;当雨或水淋织物时,棉纱膨胀,使得纱线间的间隙减至3~4微米,这一闭孔机制同特殊的拒水整理相结合,保证织物不被雨水进一步渗透。目前该类面料早已被其它防水透湿面料所取代。 2、Coolmax类面料。杜邦、日本东丽等国际大公司研究的通过纤维内部制造出孔道的方式实现将汗水排出体外,也就是市场上的吸湿排汗面料。该类纤维生产技术集中在这类国际大公司手上,价格相对较高,难以成为市场的主流。 二、通过涂层来实现透湿 采用干法直接涂层、转移涂层、泡沫涂层、相位倒置或湿法涂层(凝固涂层)等工艺技术,将各种各样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涂层剂涂敷在织物的表面上,使织物表面孔隙被涂层剂封闭或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得到防水性。织物透湿性则通过涂层上经过特殊方法形成的微孔结构或涂层剂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作用,借助氢键和其它分子间力,在高湿度一侧吸附水分子,后传递到低温度一侧解析

织物硬挺度仪测试织物刚柔性实验

织物硬挺度仪测试织物刚柔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刚柔性的测定方法以及有关指标与织物风格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 织物的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其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称为抗弯刚度。抗弯刚度常用来评价相反的特征—柔软度。刚柔性的测定方法很多,都是根据抗弯刚度越大越难弯曲的原理。目前国内外测定刚柔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斜面法,,其实验原理是将一定尺寸的织物狭长试条作为悬臂梁,根据其可挠性,可测试计算其弯曲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弹性模量,作为织物刚柔性指标。弯曲长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密度的织物、单位面积重量所具有的抗弯刚度的立方根。弯曲长度数值越大,表示织物越硬挺而不易弯曲。弯曲刚度是单位宽度的织物所具有的抗弯刚度。弯曲刚度越大,表示织物越刚硬。弯曲刚度随织物厚度而变化,其数值与织物厚度的三次方成比例。以织物厚度的三次方除弯曲刚度,可求得抗弯弹性模量,它是说明组成织物的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弹性模量。抗弯弹性模量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刚性越大,不易弯曲变形,它与织物厚度无关。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 1、实验仪器:织物硬挺度仪,其结构见图。 仪器测试原理:在织物硬挺度仪上,试样被作为均布载荷悬鼻梁平直于工作台上,通过驱动机构使其沿长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因自重作用弯曲下垂,接触斜面检测线时,测得伸出长度L,计算得出抗弯长度亦称悬垂硬挺度和抗弯刚度(亦称弯曲硬挺度)两个力学指标,根据抗弯刚度越大越难弯曲的原理,作为评价被测材料刚柔性能硬挺度的测试指标。测量角度分41.50、430、450三种。 抗弯长度与抗弯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当测试角度为41.50时: 抗弯长度C≈L/2(mm)

纺织品透湿性能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那些

纺织品透湿性能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那些 织物的透湿性是服装热舒适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人们较为熟悉的评价织物透湿性的测试方法是透湿杯法。透湿杯法可分为蒸发法和吸湿法。蒸发法和吸湿法又可分为正杯法和倒杯法。 一、正杯法 按照ASTME96方法B的规定,透湿量的测试在一个测试箱内进行,测试箱的空气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2)%,风速为2.8m/s。测试时,往透湿杯内倒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将直径为7.4cm圆形试样的测试面向下放置在透湿杯上,将试样固定好。然后在天平上称量,精确至0.001g,将其放入测试箱内,2h后,再次称量。试样的透湿量按式(1)计算: Gwvt=24△m/A·t (1) 式中:Gwvt为试样的透湿量,g/(m2·d);△m为透湿杯2次质量之差,g;A为实样的实验面积,m2;t为实验时间,h。 二、出汗防护热板仪 织物的透湿性也可用出汗防护热板仪测评。出汗防护热板仪M259B用于测量织物的蒸发阻抗。热板上面覆盖一层防水透湿薄膜,将大小为0.3m×0.3m的试样放在薄膜上。蒸馏水从热板底部喂入,热板表面温度稳定在35℃,以模拟人体出汗的情况。出汗防护热板仪置于小型人工气候室内,室内温度为35℃,湿度为40%,空气流速为lm/s。当系 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由式(3)计算织物的蒸发阻抗: Ret=A(Pm —Pa)/(H —△He) (3) 式中:Ret尺为总蒸发阻抗,m2·Pa/W;Pm为测试板表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Pa;P为气候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压,Pa;日为加热功率,W;△H为加热功率修正项,W。

三、倒杯法 依据ASTME96方法BW,采用倒杯法测定所选试样的透湿量。先用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封在透湿杯口,再将织物试样盖在薄膜上。倒杯法的测试条件和杯子的准备与正杯法相同,只是杯子处于倒置状态。试样透湿量也按式(1)计算。 四、干燥剂倒杯法 根据国际标准ISO14956干燥剂倒杯法的测试要求,先将100g的醋酸钾溶入31g的水中,配制饱和的醋酸钾溶液,该溶液的相对湿度在23℃时为23%。再将120g饱和醋酸钾溶液倒入内径为85mm的透明塑料测试杯中,用1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封在杯口,并用橡皮筋箍紧。将直径为180mm的圆形试样的测试面朝外包覆在试样支持箍的底部,支持箍的内径为110mm。在试样外面再放1层直径200mm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并用橡皮环固定在支持箍外侧的沟槽内。支持箍放置在水槽中的样品支撑架上,调节支撑架上的螺杆高度,使试样随支持箍浸入水下5mm。测试温度为23℃。在放测试杯之前,支持箍应在样品支撑架上放置l5rain。在杯口朝上称完测试杯质量后,将测试杯迅速倒置放入试样支持箍上,15min后将测试杯取出,将其倒置过来并称量。试样的透湿量由式(2)计算:Gwvt =96△m/A (2)

ISO 8111420 耐静水压测定方法解析

ISO 8111420 耐静水压测定方法解析 一、实验说明 衣服在穿着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水,这就引发人们对服装防水抗水的要求。现在的防水织物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层压复合防水织物,是采用特殊的粘合剂与普通织物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在一起,形成防水层压织物,层压可以是两层织物或多层织物;二是涂层防水织物,即织物通过直接或转移法涂层加工,使织物表面为涂层剂所封闭,因而获得防水性[1]。 静水压测试是考核面料抗水性的常用方法。选用静水压测试仪对防水面料进行抗渗水试验时发现,某些面料实际上没有出现标准所描述的试验终止现象,因此本文就实验室采用的现行测定抗渗水性标准进行探讨,从而为面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实际测试判定提供参考,并益于对现行标准的完善。 二、现状 1、标准 GB/T 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规定了一种测试织物抗渗水性的静水压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紧密织物,例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和防雨服装布等。测试方法是在标准大气下,试样的一面承受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有三处渗水为止记录此时的压力。此标准的测试原理是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水压可以从试样的正面或背面施加[2]。 2、试验仪器 本实验室使用的耐静水压仪如图1所示。 图1 静水压测试仪 静水压测试仪器型号:Textest-Fx3000;

仪器的压力范围:0~999mbar; 水压上升的速率:(10±0.5)cmH2O/min,以及(60±0.5)cm H2O/min。 3、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测试中,经常会遇到现行标准中未涉及的现象,使得测试结果的表示没有统一性,甚至影响对整个产品的性能评价。 ①、涂层防水织物 1) 平均值的记录 标准中规定记录所有试验样品的平均值。但有些样品出现如表1所示检测结果,使如何表示其平均值成为难题。 表1 试验数据 2) 对接缝部位的测试 遇到防雨服装等服装产品,考核静水压应该全面到服装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接缝部位(见图2),如下摆缝、腋下缝、肩部缝等。而目前我国标准主要针对面料的方法标准中找不到相关检测方法的描述,给测试带来困惑,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把关以及整件服装的防水质量的评价找不到依据。 3) 样品出现单处渗透 某些产品由于涂层工艺的欠缺造成局部细小破损,在测试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在某处水珠不断渗出,蔓延至整个边圈,但是仍未出现第二处﹑第三处(见图3),对于这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如何记录成为难题。 ②、层压复合防水织物 1 ) 样品无水珠但有潮湿感 复合面料因为其性能优越,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反面起绒的层压复合防水织物在做静水压测试时出现水在织物和复合层之间,但肉眼未发现有水珠渗出,而用手抚摸表面会有潮湿感(如图4)。

织物硬挺度仪测试织物硬挺度的方法

织物硬挺度仪测试织物硬挺度的方法 刚柔性 织物风格是织物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效应,总的来说,织物风格主要包括触觉与视觉两方面效应。 触觉效应主要是指织物与人手和皮肤间接触时的感觉; 视觉主要涉及织物光泽是否柔和悦目,颜色是否鲜明,花型是否美观,呢面是否平整,边道是否平直等等。材料的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其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称为抗弯刚度,抗弯刚度常用来评价它的相反特性——柔软度。 抗弯刚度的影响因素 织物的抗弯刚度决定于组成织物的纤维与纱线的抗弯刚度以及结构,并且随着织物厚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针织物具有较大的柔软性;与针织物比较,同样厚度的机织物具有较大的抗弯刚度。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平纹组织织物较刚硬,随着织物中纱线浮长的增加,织物抗弯刚度降低,布身柔软; 经向紧度和纬向紧度引起的织物刚柔性的变化,结果是近似的;在紧度接近的情况下,纱线细的织物抗弯刚度值较小,抗弯刚度大的织物手感硬挺。 一般衣着用织物内衣服装材料需要有良好的柔软性,以满足人体贴身与适体需要,外衣用材料在服用时应保持必要的外形和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 刚柔性的测定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斜面法。 一、试验原理 将一定尺寸的织物狭长试样作为悬臂梁,根据其可挠性,可测试计算其弯曲时的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模量,作为织物刚柔性的指标。 弯曲长度在数值上等于织物单位密度、单位面积重量所具有的抗弯刚度的立方根。弯曲长度数值越大,表示织物越硬挺而不易弯曲。弯曲刚度是单位宽度的织物所具有的抗弯刚度,弯曲刚度越大,表示织物越刚

硬;弯曲刚度随织物厚度而变化,与织物厚度的三次方成比例。 以织物厚度的三次方除弯曲刚度,可求得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弹性模量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刚性越大,不易弯曲变形。 二、试样准备 试样尺寸为250(±1mm)×25(±1mm),试样上不能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试样数量为12块。 其中6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织物的纵向,6块试样的长边平行于织物的横向,试样至少取至离布边100mm,并尽量少用手摸。 试样应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以上。 三、实验过程 ① 试验前,仪器应保持水平。 ② 打开电源,仪器在“LLY-01”状态,按“试验”键LED显示00-0。(如仪器压板不在起始位置则仪器自动返回起始位置。) ③ 扳动手柄,使压板抬起,把试样(按标准要求250mm×25mm)放于工作台上,并与工作台前端对齐,放下压板。 ④ 按动“启动”键,仪器压板向前推进,LED显示试样实际伸出长度,(在本状态下按“返回”键,仪器停止推进,压板自动返回,本次试验废除)当试样下垂到挡住检测线时,仪器自动停止推进并返回起始位置,LED显示实际伸出长度,把试样从工作台取下,反面放回工作台,按“启动”键,仪器按上述过程自动往返一次,并显示正反2次的平均抗弯长度。注:正反2次为1次。 ⑤ 把试样从工作台上取下来,将试样另一面放回工作台,按“启动”键,当试样下垂到挡住检测线时,仪器自动停止推进并返回起始位置,并显示第二次弯曲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