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战略)坚持四大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战略)坚持四大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战略)坚持四大发展战略

坚持四大发展战略推动学院快速进步

——关于我院发展战略的思考

门忠民

思考和确定学校发展战略,对于地方高校在一个时期内“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至关重要。2006年初,我们提出“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以本科教学评估为抓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院二期建设为契机,尽快改善办学条件;以院内各项改革为动力,推动学院快速、科学发展”的基本办学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办学特色、整体队伍建设等方面应该更加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此,我们提出“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实施质量兴校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特色名校战略,不断培育办学特色;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四大发展战略。这是对我院基本办学思路的深化和发展,目的是使我们的目标更为明确,思路更为清晰,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加快学院建设步伐。

一、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一)倡导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目的,我们已经反复讲了多次。随着我院大学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领会将会进一步加深,将会进一步理解我们大力提倡和建设大学文化的良苦用心和真正意图。

1.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总体来看,大学文化是大学内涵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相反,大学文化渗透在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和支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和发展特色。

就一般意义而言,大学文化建设引领和带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它既是高校工作的轴心,更是育人成才的根基。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完善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就特殊意义来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以质量求发展的重要时期,我院也进入了创建合格本科院校的关键阶段,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和办学效益,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我院创建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

大学文化在高校内涵建设中具有五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大学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告诉我们在大学建设中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一切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规章制度、学术规范、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受到大学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二是激励功能。大学的文化一旦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内心,就会激发出个体和群体无穷的能量,能够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大学的使命而凝聚力量,在逆境和困难中无所畏惧、奋发图进。三是规范功能。管理有三种境界,低层次管理是人管人,中层次管理是制度管人,高层次管理是文化管人。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从众心理,一旦文化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学校中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就会以群体为参照,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四是熏陶功能。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教育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五是识别功能。大学之间具有鲜明的文化差异,大学文化也是大学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志。

我们提出大学文化建设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师生对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认识。明确大学是文化单位,大学的使命是以文化人,大学要发挥社会道德良心、文明旗帜作用,大学人要有崇真、向善、求美和务实的精神境界。二是营造良好精神氛围,端正校风。文化氛围是一种风气,目的是要学生刻苦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之风;教师要认真治学,精心育人,有良好的治学育人之风;管理服务人员要率先垂范,服务一线,有良好的工作之风。三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继续深化大学文化建设

2006年初,学院党委提出了“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的工作思路,一年半来,我们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全院师生响应党委号召,身体力行“四种精神”和“四种要求”,工作作风、教风、学风有了明显进步,学校的学术氛围、学习风气有了显著变化,大学文化成为推动我院事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但是,对于大学文化建设,我们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内容还有待于深化,措施还有待于加强,效果应该更加明显。

1.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我院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确定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大学精神铸“校魂”,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在校园风气上努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在管理体制上尽快形成以系(院)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运行机制;建设优势学科专业,培育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强化科研,真正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带动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进一步深化大学文化建设,就要按照《加强我院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努力培育我院的大学精神;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大学管理机制;三是推进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四是加强学院形象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五是培育办学特色,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六是加强大学文化阵地和载体建设。总之,学院和各系(院)、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形成大学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2.在四个层次上狠下功夫

(1)领导与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提升领导能力,将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到领导和管理过程之中很有必要。因此,要在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间,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重视管理,研究管理,提升管理,形成追求品位、追求修养、追求境界的领导和管理氛围,培育争先创优的发展意识。要加大改革力度,明确职责,细化分工,采用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2)教师与教学文化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教师是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宝塔尖”,是学校进行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思想引导者,更是文化的使者,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面貌和业务技能是构成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构建先进的教学文化,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就要严格落实我院《教学工作规范》,不断规范和提高教学水平。就要认真抓好教风建设,使广大教师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来。就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关系。

(3)学生与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文化场所,它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

建设班级文化,应教育引导全院各个班级根据班情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教室环境、班级标志、班级制度、文化活动等方面塑造自己的特色。要实行班级目标管理,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感,学会自我发展,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作用。要以优秀学风班级建设为载体,培育良好学风。要加强学生管理,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作为优秀班级评选的考核指标。

(4)校园与环境文化

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环境的建设。我们应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院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切实抓好内部管理

(1)充分认识高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掌握高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大学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是高层次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学校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等进行具体的科学管理。对于高校发展来讲,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但高校领导自身的领导才能和工作作风无疑是决定性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办教育也要看干部。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学校的校长和党委怎么样,他们的政治水平如何来决定。”邓小平同志也讲过:“我们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应该是懂得教育的有管理学校专长的专业人员,会管理某一类学校。”发展要求管理,管理为了发展。加强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应有之意和长久之计。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各个高校发展经验表明,学校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成为一流大学,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工作,把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就我们学院来讲,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与一流大学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掌握高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2)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严格、民主、科学”这三条原则、基本要求

严格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管而不严,等于不管。严格管理曾是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庆提出的“三老四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精神实质是我们今天仍然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从严治校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为许多教育家所倡导,所践行。目前,我院还存在管理不到位、不严格的问题:有的事情没有规矩,没有标准,做成啥样就是啥样;一些任务没有时间要求,想啥时完成就啥时完成,甚至定了的事情一拖再拖;一些现象明显有问题,碰见也见怪不怪、无人问津。上述情况虽然是个别现象,但要引起注意。今后我们不论对事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都要敢于管理、严格要求,以保证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民主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我们管理工作做的好不好的标准。为此,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各方面的利益,严格工作程序,注意工作方法,特别是要深入群众,尊重民意,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科学管理就是遵循规律,科学确定管理目标、科学组织管理活动。其核心是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知识分子工作特点,符合知识分子生活特点。周济部长把高校管理概括为四个特点:一是高校管理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活动过程,是知识管理。目标是使知识的传播、创新、应用有效运行,从而实现三大功能。二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管理要符合知识分子工作学习个性化程度比较高,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三是高校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系统,高校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管理。高校要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四是高校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管理具有开放性。高校一方面要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推动自身发展。以上看法对我们实施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3)内部管理要从“建章立制,典型引路,抓住关键”三个方面着手

建章立制,就是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全的制度有这样一些特点:禁止性规定要明确,规范性制度尽可能量化;制度设计无漏洞,管理无死角;制度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制度上的合力。制度建全,大家接受制度制约,都按制度办事,是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制度管理方面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按照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些制度制定时考虑的不周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完善;有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要及时修订。二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现在更多的问题是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有制度没有认真去执行。今后必须要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要建立和执行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典型引路,就是要善于抓住典型,搞好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盘。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是优良的传统。这方面我们要推广典型、培育典型、做好试点。首先是发现、推广典型。各系(院)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就业等方面都有搞的比较好的经验,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相关处室要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全院推广,以带动全面工作。其次是培育典型。受国家和省上重视,通过评比确定的项目,我们要积极培育,如重点学科(包括重点实验室)、名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成果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层次科研成果;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这些都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可比性指标,其中大部分我们是空白,已有的项目数量很少。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相应工作,有针对性地培育。在这个问题上要切忌心中无数的态度,临时抱佛脚的方式,猴子搬包谷式的方法。第三是有些工作要搞一些试点,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少学校前两年按大类打通培养,后两年按专业学习,所谓“2十2”或者“3十1”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否在专业多一些的系(院)试点;还有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基地的建立,都可以搞一些试点。

抓住关键,就是管理要抓住关键点,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关键环节在不同管理层次,宏观、中观、微观上有不同表现,有的属于重要任务、主要工作,有的属于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就学校层面上,我们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继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树立良好的党风、校风、教风、学风。二是要抓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各部门、各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

(4)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谈到关键,应该说办好我们学院的关键,还在于在座同志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大家的素质和能力对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党和政府要求高校领导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即成为教育管理专家,要求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和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就学院层次讲,我们几位领导经常议论,大家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感我们责任的重大,深感提高自身的领导力、管理力的必要。就各部门、各系(院)来说,明显看到,不同单位人们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工作实绩与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这里提出几点与大家共勉。这就是讲学习、讲规范、讲民主、讲实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管理者需要的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也需要通过学习来培养。我们大家都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善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干好管理工作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目标是要让管理对象的行为守规矩、

有秩序,从而保证组织正常地运行和活动。为此,管理者的管理行为首先要讲规范,包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保证学校政令畅通,全校一盘棋。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大家心齐、气顺,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讲实干,就是要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必须强化执行力,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北京大学老校长陆平同志曾经说过:“大学领导要有省委书记的水平,支部书记的作风”,意义非常深刻。我们既要有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前瞻意识,又要脚踏实地、立足当前、小处着手,干好每一件事情。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有“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的态度和精神,管理具体到一人一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

二、实施质量兴校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就一般意义而言,高校有三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最基本的首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要为教学、为人才培养服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社会满意是最高标准。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传承文明的机构,是文化再生产的组织。大学的所有职能都在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灵魂、启迪学生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视质量为生命线,把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客观要求

从特殊意义讲,我们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自从上世纪末,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受生源、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部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教育规模基本适当,已经到了要更加注重质量的阶段”,“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并出台了“质量工程”等多种措施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院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

我们应该坦荡地承认,我院就生源、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来说,与兄弟院校比,基本上都不占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下更多的功夫,搞好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国家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即,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义无反顾、别无选择地狠抓教学质量提高。2005年学院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去

年到上学期又抓了学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外语、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等,学生的学习风气日益好转,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离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本学期开学初,我们要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准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认真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解决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标准问题。明确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水平的教学?什么样的学生是一名好学生?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要从宏观时代背景和高教发展阶段两个角度考察。当今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高校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而必须接受人才市场检验。因此,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和认可度是检验学校人才质量的标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不是毕业生在考场上能得多少分,而是在实际岗位上能干多少事。换言之,就是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此相适应,高校的人才质量观必须由过去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综合质量观,要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追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为特征、以胜任为指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质量标准。同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校的类型和培养对象发生了明显分化,质量标准也必然走向多元化,各个学校的质量标准首先要和本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相一致。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既符合本校的培养目标,同时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就是高质量。根据以上看法,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应突出两点:一是综合素质高;二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指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思想品德优秀,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积极向上、务实肯干、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实践能力强”是指与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一致,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胜任工作,师范生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非师范生能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较强的动口、动手能力,均能受到服务对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营造良好氛围,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要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认真教学,政策导向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运行机制。学院和各系(院)要坚持教学质量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党政一把手是学院、系(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要坚持教务处每两周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每月一次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院务会议制度;坚持院领导联系系(院)制度和听课制度,把教学工作作为工作主要内容。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保证教师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时间投入,加强教师师

能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津贴分配上,教师的平均津贴要高于管理人员的平均水平;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中,要重视教学业绩,向教学质量优秀者倾斜;在专业、课程、教材、教改研究等方面建立表彰、资助办法;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坚持科研服务教学、推动教学。要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以教学为目的确定科研内容,通过科学研究追踪学科前沿最新突破,掌握学科前沿最新成果,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要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坚持“学习即探索”原则,制订以研究、探索为本的教学方案,开展本科生科研、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把科研训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观念,树立民主管理意识,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院在财务预算上要优先安排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工作经费,教学四项经费投入要超过当年学费收入的25%,要建立教改基金,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和改革实践。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1.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以及怎么样教与学的问题。教学内容是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包括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学习内容,总体上解决学生上学期间,该学一些什么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每门课程内容有什么要求。就人才培养方案来说,古今中外都特别强调通识教育。耶鲁大学从关心人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量的人文、社会、文化艺术课程,认为通识教育“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生活”。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们有过很好的见识和倡导。蔡元培先生提倡大学本科教育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梅贻琦认为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从目前世界各国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各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方面都特别强调拓宽专业面,重视通识教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有宽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广泛性,需要通过人文、社会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地看待和处理人生和社会相关问题。二是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通识教育为学生本科后深入学习,终身发展做了准备。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未来的技术难以预测,只能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有利于学生将来发展。基于以上认识,现在各校都很重视通识教育,我们也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目前,各系(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将《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列为本科生的必修通识课。除外语、体育、计算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若干门课程列入必修通识课程外,还要设若干系列、门类的选修

通识课,如教师综合素质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自然、信息科学系列、艺术、体育系列、管理科学系列等,文科生和理科生必须兼选一定课程,取得一定学分。只有构建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文理贯通”的教育,才能完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方面,要科学处理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主干课之间的知识整合与优化,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统筹课程结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方面,要精选内容,不断充实本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等。与此相适应,要积极推进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2.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今天的学生与十多年前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部分学生入学时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相对差一些;二是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因长期学习负担过重、过累,产生了厌烦情绪,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强;三是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大为增加。以上情况给今天的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激励式教学方法。二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与学会怎样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三是注意教书育人。教学过程既传播知识,又培养能力、开启智慧,既教书又育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当前,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质量工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3.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实践教学被置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实践教学系统不完整,设施不到位,指导教师不匹配,管理不严格,社会支持力度低等。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我院实践教学情况也大体如此。为改变这

种情况,上学期我们制定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文件,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各专业要制订与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相一致的实践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基本设置、指导教师、课时和学分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先进性;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若干实习基地,创造社会支持我院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

(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教学管理,实施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实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是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学质量监控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质量标准的形成,以及监控过程的实施等。

1.建立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目前,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健全,有学院教学委员会的教学质量监控分委员会、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务处的质量科等。教学委员会的教学质量监控分委员会的重要职责是出台有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与政策,制定规章制度、质量标准等。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教学各个主要环节进行评估。教务处质量科的主要职责是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实施监控。

2.制定质量监控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使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过程规范化。我们已经建立健全了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学籍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的许多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中包含了若干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如教师上岗质量标准、教材选用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课程考试质量标准等,对这些质量标准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完善。

3.实施质量监控过程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学院相关组织机构根据上述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估、监督、控制。多年来我院建立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三线三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下一步是要把它做全做实,使其反馈调控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明显推动各系(院)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三线”——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学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学院教学管理机构,要通过各自的监控方式对各系(院)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学单位的重要依据。“三面”——专家、同行、学生,对各位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填写光电阅读卡等方式予以评价,结论权重按专家40%、学生40%、同行20%的比例计算,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等级评定的标准。这一结果要与教师职称评定、奖金分配、评优挂钩。有些教学质量差的教师要给黄牌警告,以至停课进修。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等。这些内容在其他部分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提及。

三、实施特色名校战略,不断培育办学特色

(一)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和特质

办学特色是学院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办好大学必须办出特色,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特色是力量之源,是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这是被所有名校历史经验证明了的真理。

办学特色必须具备以下特质:一是大学办学特色必须是一所大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一般区别不等于特色);二是大学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培育形成的,并且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三是大学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优势,并对其他学科有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大学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对科学发展、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被社会广泛承认;五是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具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和校情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另外,特色与是不是世界、中国一流大学,与规模大小、学科是否齐全不是一个概念,是指在自己所处的层次上某些方面特别出色。

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特色、办学目标特色、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校园环境特色等方面。

(二)办学思想特色

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形成办学特色以及怎样办好大学的思想认识基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创新。办学思想内容很丰富,既有宏观的以校训校风体现出的内容,也有微观的关于某一方面的思想,如关于办学质量与数量关系体现出来的内容,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小而优”的办学理念,如关于人才培养规格,像英国的纽曼倡导大学“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如柏林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就我们学院来说,当前总的办学思想、办学思路是建设大学文化,建立大学制度,形成良好校风。简单地说,就是文化

立校。我想这既是一项基础性的建设工作,也体现着向高品位的攀升;既符合我们学院的实际,做好了也会在同类院校中彰显特色。这首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形成什么样的基础、底色,又是十分重要的。有学者认为,从高教发展过程来看,学校发展进入良性运行,并有了较好基础后,才关注学校特色,并把突显特色作为学校发展新的更高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已经有了较好基础的学校比,我们的特色就是打基础,在还没有或难以形成具体特色的时候为形成具体特色创造条件。这一点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是至关紧要。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访问过西方许多著名大学,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他问加州理工学院是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说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一是把世界一流的人请来;二是给他们充分的支持和条件。然后自然而然这个学校就成为一流的了。校长觉得办大学并不复杂。但朱清时在考察中发现,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样东西校长可能没有认识到,那就是他们学院的运行已经制度化,有了好的校风、传统和共同的理念。所以他认为,国内要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要从重视运行机制和学校文化开始。机制好了,校风好了,谁当校长关系都不大,学校都会正常运转。他的愿望就是在任校长期间有机会有能力把学校文化建设好,把运行机制建设好。他特别强调,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大学文化还是官本位的,大学文化建设不是很空洞的口号,主要把整个风气改过来,改成以教授为本,以人才为本。要使全体干部接受这种理念,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要真正觉得我们都是为第一线服务的。以上是从基础性建设的角度说的,从更高要求、理想追求讲,我们学院尽管办学层次低,办学规模小,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人的精神品位高,学校风气好,逐步形成了优良传统,何尝不是一种特色,或者可以说是最大的特色。

(三)办学目标特色

目前,教育理论工作者有一种普通看法,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盲目攀高,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想上硕士点,有了硕士点的学校想上博士点。单科学校想办成多科学校,多科学校想办成综合大学,大家都想往研究型大学行列里挤。当然也有人认为,成长中的高校,以高于现实目标为自己的定位是无可非议的。校际之间的攀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学校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表现,符合“摘挑子”理论,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想法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有近期现实目标,又有远期理想追求。立足当前就是实事求是的估价我们学校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好该阶段应做的事情。我们现在似乎还谈不上“做大做强”,而是做合格、有档次。当前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我院走上规范

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把学院办成合格的教学型本科院校,以良好的成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同类型、同层次学校中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魅力和吸引力。着眼长远就是要有超越精神,要面向未来,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宏伟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有一番大的作为。我很赞赏这样一句格言:“在你离开每一块营地时,它都应当比你初到时更加美好”,希望每一位主任、书记、处长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想想自己在位期间你的“营地”美好了没有,美好的程度如何。具体地说,就是争取5至10年使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西安大学。这个目标我们不应放弃,既是长远的,也是现实的,它对我们当前的工作有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学科专业特色

学科专业特色是学校特色最鲜明、最有标志性的方面。我院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逐步改造教师教育专业,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建设一批整体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名牌专业,带动整体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就是强调学术的重要性,强调专业发展要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学校为社会服务、学校知名度提升等主要靠学科发展的影响力。学科建设主要靠科研,今后学科建设要有一些新措施,一是不同职称、岗位的教师每年要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课题立项任务;二是加大高层次成果、高规格课题的奖励力度;三是遴选、重点支持若干个基础好、力量强、有发展前途的学科。“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逐步改造教师教育专业”,就是如何摆布这二者的关系。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情况,教师教育专业数量比重要下降,要办精办好,非教师教育专业要扩大。要积极发展操作性、应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非教师教育专业。最后是要建设一批名牌专业。这些专业包括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在内。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一样,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几个突起的“山峰”,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在我院一个省级名牌专业还没有,更不要说国家级了。本学期要启动院内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遴选工作,先搞几个校内名牌专业,逐步培育,为争取省级做好准备。为此,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有所倾斜,要提供一定的条件作保障。

(五)人才培养特色

关于人才培养特色的培育,应该按照“以学生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已做的工作和条件,在以下三个方面凸显特色:一是继续完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在前面“完善教学内容”部分已经讲过。二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三个层面,一是基本技能,二是专业技能,

三是综合创新技能。基本技能包括阅读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文化艺术能力等。作为大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现代生活和现代交往能力。这些都靠基本技能培养解决。专业技能,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做多媒体课件;有较好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会做与教学相关的实验等。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进行专业见习,具体专业实习。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动手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包括能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与科学研究,进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等。这三个层面要通过课内教学和第二课堂来实现,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每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活动等来完善,用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来保障。三是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人文教育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的方式,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包括智慧精神、心性精粹和阅历经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文教育实际也就是教学生做人的教育,这是教育最根本内容。正如杨叔子院士所言,人文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思想的智愚以及言行的文野、事业的成败。同时,大学生只有真正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在本专业领域具备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更强的创新能力。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强化人文教育,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修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个别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真假、美丑、善恶等,部分学生面对社会精神迷惘,处于无聊、空虚、孤独的状态。另外,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我们有进行文史哲等人文教育的良好资源,有条件做好。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加强人文教育:一是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首先把我们这个“菜坛子”的味道搞正。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我们教师、干部本身的言行,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靠我们教师、干部人格的感染和启迪。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应该深化大学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文化品位高、学术氛围浓、道德风尚好的大学文化氛围。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上着力。希望同志们解放思想,淡化专业,强化通识。因为现在的地方高等教育不是培养高精尖的专门人才,是过程中的教育,带有基础教育的性质;同时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基础知识比专业更为有用和重要。

(六)校园环境特色

校园环境建设要尊重业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进一步强化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要加强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维护好校园的树木和绿地,保证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要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

点等,使校园人文景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性

1.人才强校战略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紧迫任务抓紧抓好。”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首次把人才的重要性提升到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2.人才强校战略是高校发展的普遍规律

人才强校也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最著名的是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的“大师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认为“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故他对于这一点也“知之甚切,故也图之至亟”。哈佛大学名誉校长陆登庭曾说:“在大学中,没有比发现和聘用教授更重要的问题。”周济部长在谈到高校队伍建设时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反之,有了一流的人才,队伍、项目、经费、基地等等都可以创造出来,就可以创造出一流的学科。”他要求高校领导“应该真正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教师队伍。”中外教育家们都认识到高质量师资对于高校的特殊意义,几乎所有高校都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

3.人才强校战略是我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于我们学院尤为迫切。目前,我院教师数量已能基本满足教学工作需要和评建要求,广大教师认真教书育人,默默奉献,保证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正常运行。但我们应该看到,我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之根扎的不深,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良的学术传统;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很少,旗帜性、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匮乏;整体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偏低,仅能达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标准;教师结构不很合理,一些招生数量大的专业、新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高度重视人才建设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作用

的措施、机制还有待于强化。由于以上原因,我院高层次研究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还比较少,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力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措施

1.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优化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是高校的第一生产力观念,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要树立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诚心诚意地尊重教师,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创新、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在思想感情上关心爱护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培养造就人才,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形成追求真理、献身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2.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强校,重在培养和汇聚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在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与学术成果、学院知名度以及吸引优秀生源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引进,二靠培养。我们已经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今年已经引进部分高层次人才来我院工作,目前有几位教授的手续正在办理之中。这方面工作的力度还要加大。我多次讲过,不要坐等人才,要主动出击,出去寻找,但目前动静还不大。本学期要实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与培养方案,确定一批同志,明确任务,提供条件,并采取滚动式的动态管理办法,促进出成果、出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是目前人们提倡的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办法。周济部长指出:“学术大师加创新团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这有两方面工作,一是以学科、专业为依托,成立若干研究机构,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形成有明确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二是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由技能互补、知识互补的不同学科人员组成的研究机构,目标是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创新团队的构建,为人才成长和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为申报高层次重点学科、专业、课题,形成群体优势创造条件。以上两方面工作我们要通过行政的、学术的力量加快工作进度,使之尽快发挥作用。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整个教师队伍发展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但不能代替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案,要认真执行。要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才源不断,后继有人。要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正确处理培养、引进和使用之间的关系,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引进优秀的人,培养未来的人。要正确处理教师队伍

与管理队伍、后勤队伍的关系,明确教师是高校人才的主体,管理、后勤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的认识,做到三支队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为共同的事业齐心协力,努力工作。

3.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好人才建设制度,出台人才工作政策,整合人才力量,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要加强教师培训,拓宽教师来源,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学院每年拨50万元资助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专业资格水平培训;选派优秀人才,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一流大学学习交流,赴国外高校访问研修;继续选拔部分教授参与兄弟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以此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申请硕士授权点打基础;建立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劳取酬”,淡化身份、强化岗位聘任、注重业绩贡献;完善重奖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办法,鼓励教师重视科研,多出成果,出高层次成果。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类型、层次岗位要求,制定包括勤、德、能、绩等内容的人才队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要有利于鼓励人才创新,干成事业、干好事业,要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

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是基于对人才极端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观念更新和政策导向,建立有利于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使用人才,使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有效措施,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

(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需要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

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一方面靠学院创造人才成长、人才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靠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全院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真正落实党委提出的“儒雅大气,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追求卓越”的要求。

1.儒雅大气。大气即大气象,中国古代谓之“圣贤气象”,是指为师者的大智慧、大境界。“儒”代表着一种学术境界,“雅”是一种思想境界,儒雅大气代表一个理想教师的人格境界。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有博大的胸怀,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民族良知和社会良知的殉道者和守望人。这种强烈的社会关怀,用张载的话说,就是超越个人私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师生关系上,有伟大的情感,这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心意味着奉献,无条件的给予。教师要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感受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

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牵挂。在个人与事业的关系上,有远大的目标。这就是要尽快促使自己从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到合格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名教育家的转变。这需要我们的教师有一种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的精神。总之,博大的胸怀、伟大的情感、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是我们所谓的“大气”。有了这样的内在气质,我们就有了人格魅力,我们的道德风范、人格力量、学识修养就会令人景仰,成为学生的表率。

2.严谨治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的使命。大学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大学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者,是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大学教师的身份决定了我们要有开阔的思想视野,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要开辟自己的研究平台,开拓创新,不断出学术成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重视科研,加强科研,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学术水准提高了,才会把书教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才能把书教好。学术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知名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两大任务之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教书育人。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各位老师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对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遇上好老师。好的老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人,更是他们人生的导师和指路人。“亲其师,信其道”,渴望得到尊重、关心、爱护、教诲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有了困惑,有了麻烦,他们第一个想到倾诉和求助的对象就是老师。师生之间学业之外的关爱、交流,对师生,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会带来一种幸福感。所以可以说,好老师是学生的幸福所在。北师大文学院童庆炳教授曾讲过,他平时穿着是很随便的,但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就是为让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即使在细小的事情上也是尊重他们的。我们看到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几个著名作家,莫言、毕淑敏、迟子建等都描写过对童教授的印象,特别是穿着。甚至认为一位老师的穿着如何是能否获得学生“信任”的第一印象。学高为师,德正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教师不管你自觉不自觉,有意还是无意,其行为方式都在呈现着自己的学识水平和道德境界,都对学生发生影响。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做人、做事,永远做阳光的事,因此,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4.追求卓越。师风是师德、师能、师表的统一。儒雅大气是师德或师魂,严谨治学讲师能,教书育人强调师表。追求卓越是在实然的基础上追求应然,是一个总的希望。希望大家能在这几个方面超越当下,走向未来。人类有一个本性,就是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

和追求,人类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要提出一个目标而为之奋斗,正是这些才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头。《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论语》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人的活动中至善至美的境界未必一次能够达到,但心向往之,便产生一种激情,提供一种动力,鼓舞人们奋发有为。希望各位老师在师德方面,提升心灵的气象,使我们的心宇更“大器”一点,灵魂中月更明、风更清,虽未必要去成就圣贤,却使我们的人生步子走得更坚实,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在师能方面,我们要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教学上要争做知名教师,科研上不断创新,出高层次成果。在师表方面,让自己活在学生心中,让阳光温暖学生的心。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措施

一点小总结共享 祝各位同仁都能顺利通过考验! 四个措施的应用 项目管理内容 控制措施组织措施 (人、部门、分工、 流程) 管理措施 (合同措施) 经济措施 (资金、资源、 激励) 技术措施 (设计技术、 施工技术) P17 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最重要措施。 首先分析组织方面 存在的问题。 决定因素。 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 p56 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调整项目组织结 构, 任务分工, 管理职能分工, 工作流程组织和 项目管理班子人员 (包括合同措 施) 调整管理方法、 手段 施工管理 强化合同管理 资金, 资源, 激励, 落实所需资金 (包括设计和施 工技术) 调整设计, 改进施工方法, 改变施工机具, p81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经理责任制、职能 分工, 编制成本控制工作 计划,优化配置, 加强定额和施工任 务单管理, 是其他各项措施的 前提和保障, 合同措施: 合适的合同结构 考虑潜在的风险 因素 寻求合同索赔机 会 对施工成本管理 目标进行风险分 析,制定防范性 对策。 做好资金使用计 划,严控开支, 及时记录, 主动控制, 技术经济分析, 材料代用, p142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专门部门, 有资格的专人负责 进度控制工作。 调整进度计划, 分析、论证、跟踪、 纠偏、调整(在表 格中要标识并落 实), 会议, 工程网络计划, 承发包模式, 风险管理,(组织 风险、管理风险、 合同风险、资源 风险、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 编制资金需求计 划和其他资源 (人力和物力) 需求计划, 融资 资金总供应量, 资金来源, 资金供应时间, 设计变更, 设计理念, 设计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评审和 选用、 施工方案对工程 进度有直接的影 响,改变施工技 术、施工方法和 施工机械 P288 合同实施偏差处理增加人员投入, 调整人员安排, 调整工作流程和工 作计划, 合同措施: 合同变更, 签到附加合同, 采取索赔手段, 增加投入, 采取经济激励措 施、 变更设计方案, 采用新的高效率 的事故方案,

检测机构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本公司未来将继续专注于检测服务领域,秉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检测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经营理念,力争将“谱尼测试”打造成为全球最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综合性检测服务集团。 未来三年,本公司将按照“创新发展、独立公正、方法科学、规范严谨、服务周到”的经营管理思路,立足于中国市场,不断深化现有的四大检测领域并积极拓展其他检测业务。在部分细分检测市场中,逐渐形成与国际一流检测机构相比肩的品牌知名度。未来五年,本公司将力争实现检测业务规模行业领先,在多个细分检测市场取得行业龙头地位,通过不断推进我国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总体发展规划 为实现上述发展战略目标,本公司未来三年的总体发展规划是:进一步发挥本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本公司的检测服务领域,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本公司将以扩张和增长为基调,继续加大新服务、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市场营销平台及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检测服务领域以占据市场主流地位,提高核心检测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丰富产品线、加强服务综合性、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等措施,增强本公司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并快速

占领新兴潜在市场。本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上述目标: 1、提高本公司的一站式检测服务能力。本公司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打造核心检测服务领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他检测服务领域和项目,提升本公司的一站式综合化检测服务能力。 2、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优势。本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新检测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力度,提升实验室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能力,完善技术和服务创新机制,培养和储备创新人才,配合本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巩固本公司在检测行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 3、加强市场营销平台及营销管理体系建设。本公司将加大营销体系的改革和营销人才的引进,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力度,并运用整合化营销的策略融合本公司的技术背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继续巩固“谱尼测试鉴证优良品质”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本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4、强化内部管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本公司将利用本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实施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计划,通过建设先进的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促进内部工作流程整合,缩短检测周期,以形成高效的管理及决策体系。 5、择机进行产业并购整合。本公司将选择包括政府检测机构、国内民营检测企业、外资检测机构或认证公司在内的目标企业,择机实施同行业并购整合,以快速提升本公司的检测服务能力并扩展客户基础。

忻州发展战略

第三章发展战略 围绕中心工作抓旅游,谋划全局抓旅游,将旅游作为构建和谐、开放、诚信、科学发展的新忻州的战略切入口。立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优势支柱产业,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明确我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定位、战略任务、战略分工、战略步骤和起步工作,构建旅游大发展 格局。 一、战略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省旅游产业“十一五”规划和忻州“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按照建设山西省旅游大市、全国旅游名市的定位,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二)发展方针 忻州市旅游业发展遵循36字方针:“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分级管理、精品带动、项目依托、创新发展”。 1、政府推动:全面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夯实基础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五福忻州”整体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各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力营造加快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2、市场运作:按照“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五个一起上,自力更生和使用外资一起上”的原则,创新业态,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 能,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3、社会参与:强化旅游产业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构建和谐社会功能,强调社会参与,吸纳社会力量来办旅游,可采取入股,个人承包等方式参与旅游的生产活动,真正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4、部门联动:政府主导下强化相关部门与旅游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密切协作,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联合审批,联

经验总结:企业管理的七项原则

经验总结:企业管理的七项原则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一句名言。这句话改一下用在企业界,也应该是一句至理名言,即:“成功的企业其管理的基本原则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的原因”。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介绍岳川博先生的《新竞争优势》一文,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着名企业成功的经验分析,概述了企业成功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我认为企业管理是有共性的,管理原则是简单的。企业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基本的管理思路,并且能够坚持不懈。 下面我来谈一谈其所列举的企业管理八项基本管理原则: 集中 作者把集中看作是自然法则。根据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没有集中只有分散,系统就会演变为无序状态。企业没有集中就是一种无序。集中包括战略集中、战术集中、市场集中、品牌集中、文化集中、权力集中等多个方面。 其实我认为这些集中概括到一点也就是资源的集中。一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象我国这样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的资源和国外大企业无法相提并论,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集中资源突显竞争优势可能更加重要。为什么我们没有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公司?尽管世界前500强我们也有几个,但计划经济色彩过于浓厚。因为一直以来,我们许多企业并没有集中资源:业务上不断地变幻自己的主业,市场定位模糊不清,公司内部争权夺利,人力资源一盘散沙。 我在深圳万科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万科正处在由多元化道路向专业化收缩的进程中。董事长王石称之为走专业化道路。从1994年开始,王石开始卖掉原先涉足的行业,亏钱的卖、赚钱的也卖,甚至最后把盈利非常好的万佳百货也卖了,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房地产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的宁高宁先生曾经谈到,和国内其它许多设在香港的窗口公司相比,他收缩战线只是早了两三年。而后来我国许多设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不行了,而华润集团却发展得比较稳健。与此相适应的,只是走专业化道路早了几年,万科和宝安相比,现在有天壤之别。 速度 速度与企业的竞争力成正比。 速度哪里来?当然信息技术、渠道改善都可以提高速度,但真正的来源却是一个公司营造的企业文化。

学校四大目标分工及其进度考核实施方案

北校区四大目标分工及进度考核 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校区“教职工稳定、校园安全、学生稳定和学生能力培养”四大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根据北校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并作为考核北校区四大目标责任承担人和相应责任岗位人员及其绩效评定的主要依据。 一、四大目标责任人及分工 龙开万:承担四大目标全面管理责任。以全面实现四大目标为根本任务,组织制定四大目标实施计划和目标进度推进及考核实施方案;在校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各业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以“学校发展我进步”激励北校区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努力工作,勤奋敬业,爱岗、爱生、爱校,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任务。 (一)教职工稳定目标。责任人:龙开万,曹圣协助。负责制定实现教职工稳定目标的具体措施、明确校区各科室承担教职工稳定的具体责任和主要工作,并督促落实,确保全体教职工团结、和谐、进步、稳定。

工作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重视人、发掘人、发展人”,通过营造校区“团结、和谐、民主、快乐、竞争、进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达到“校区教职工和谐稳定、爱岗敬业、爱生爱校、追求进步”的教职工稳定目标。 2、学年度内因校区管理等原因造成教职工辞职或被辞退人数为0(试用人员除外)。 (二)学生稳定目标。责任人:郑国勇。负责制定实现学生稳定目标的具体措施、明确校区各岗位承担生源稳定的具体责任和主要工作,并督促落实,确保学生稳定目标的实现。 工作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力争形成生源稳定人人有责、全校同心、齐抓共管的学生稳定工作局面,真正做到生源稳定无小事,生源工作人人抓、时时抓、处处抓,最大限度的稳定生源,实现学生稳定目标。 1、学年度内无学生群访事件、无学生集体罢课、闹事行为和集体不稳定事件。 2、学年度生源巩固:09级:95%—96%;10级:第一学期:94—95%,第二学期96—97%。

施工管理四大目标及措施

第7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7.1 布置依据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用地红线情况,在布置临设时原则上应将易燃易爆物品油料等安置于离生活办公区较远的道路一侧,;生活办公临设应地面硬化采用活动板房;塔吊及升降机等设施应满足最大施工范围半径,避免材料的重复运输,最大的使用垂直升降设备。具体情况详见(详见附件一)。 7.2 布置内容 根据施工图所计算得出的本工程施工体量及施工现场的现状,合理的安排的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内容,本工程建筑面积不大,建筑物施工难度较低,基础施工难度较低。施工现场布置的内容依照本工程概况进行布置,主要的工作包括:用地红线围挡,食堂、卫生间、员工宿舍、办公场所,还包括施工机械的布置包含塔吊一台,卷扬机一台;材料加工及堆放区域包括:木工棚、水泥存放区、钢筋棚等,为了达到安全文明施工规范要求,方便员工生活,还配备有配电间、球场、停车区等生产生活设施。 7.3 布置原则 1、施工总平面布置必须控制在建设用地红线之内,不得逾越。 2、布置必须做到紧凑、合理、有序。尽可能的减少对建筑施工用地的占用。 3、如现场有原有的建筑物,可利用的。尽可能的利用原有建筑进行合理安排分配,节约建设成本。 4、考虑运距等问题,合理安排运输距离,保证材料运输中不因进场后还发生二次搬运费用等。 5、进场大门必须满足施工车辆进入和人车分离,具备清洗能力。 7.4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负载根据施工机具、机械和生产生活用电的总负荷确定,现场用电由总包负责从箱变引出。箱变由业主负责施工,各施工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单位用电向总包单位进行计费用电。

7.5 施工现场线路 根据施工总图的布置原则,施工现场的路线布置必须做到布置必须做到紧凑、合理、有序。尽可能的减少对建筑施工用地的占用。考虑运距等问题,合理安排运输距离,保证材料运输中不因进场后还发生二次搬运费用等。保证线路畅通,进出场车辆顺利进出。 施工便道的施工由建筑施工单位自己安排,也需遵照便于施工,利于管理,成本合理的角度进行安排和设置。 7.6 施工用水 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前,业主需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中包含通水工作,施工单位进场之后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布置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施工单位用水单独计费。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向总包缴费用水。 施工用水中根据施工进度的方向和混凝土搅拌的方式留置水管,主要给水管管径为DN50主管,支管可采用DN25管。材料为耐高温和不易变形的聚酯管。 生活用水主要区域为厨房、卫生间两块区域,生活用水必须保证清洁干净。 消防用水用消防水池储水,施工中消防水池及沉淀池,隔油池等用水可使用雨水。 7.7 基坑排水 春夏雨季施工中,雨水较多。未避免对基础施工造成影响,引起边坡塌落,破坏场内道路等不利影响,在基础施工阶段设置基坑排水。 具体示意图如下: 图5.1 基础排水示意图

招标代理机构未来发展战略思路

招标代理机构未来发展战略思路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招标代理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机电设备招标公司、工程招标公司、国际招标公司、设备成套公司等专业招标代理机构,这些机构的出色工作对保证招标质量,提高招标效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各式各样的招标企业纷纷成立起来,遍布我国整个国家范围的招标机构就达到上千家,在这千家单位中都不同的等级分别,这些招标单位之间正在开展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形形色色的招标单位如何求得生存,已经成为众多的招标公司都在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各个招标单位就要不断地调整思路,采取科学的战略思路,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招标代理机构的未来发展思路。 关键词:招标代理机构未来发展战略思路 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都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出路,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的拟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类型展开,还要结合当下发展的客观形势,例如,生产类型的企业,则要更加注重产品的生产,需要在生产环节投入更多精力,与之相对应的服务型企业,则要注重服务的质量,招标代理机构属于服务类型的企业,担负着为其他企业招标服务的任务。 一、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整个流程服务 1、发标时期,要形成科学严密的招标文件以及精准的清单预算能力。招标文件贯穿于整个投标活动的始终,属于招标活动的关键部分,是整个招标活动的依据,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的内部详细说明了招标过程、技术要求、以及关于投标控制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招标文件质量直接影响着招标获得质量,占据着生死攸关的地位。 2、答疑时期,负责向招标人供应一些关于技术的咨询服务,要全面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作为招标的负责部门要培养一批合格的技术型专家,以工程建设为例,要培养出(设计、施工、安装)的专业技术人员,因为作为招标单位一方面要组织招标活动,另一方面则要向项目招标的参与方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未来的招标单位如果没有一大批技术方面的专家做支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与经济效益。 3、开标时期,具有组织评标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要拥有一批专家,具备工程、经济以及法律等综合能力。拥有组织评标能力,是现行招标企业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与能力,内部要设立专门的评标机构,要根据招标资料内部所设置的准则与策略开展相关的评标工作,只有确保评标的顺利进行,才能带来良好的招标效果。 4、定标时期,要拥有拟定合同条款、辅助各个招标参与人签署合同的素质。在整个的招标过程中,招标负责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选择科学、标准的合同形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十三五”规划期的四大产业发展战略 2015-07-08 09:00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黄群慧贺俊 核心提示: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原标题:“十三五”时期的产业发展战略 从全球来看,在未来五到十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拓展,技术突破和业态创新将逐步融合产业边界,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将加速重构,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服务业甚至研发活动都将呈现深入的产业内垂直分工的特征。从中国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处于全球分工格局低端等问题,未来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

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定位、方向和政策都将面临重大的变化。 “十三五”时期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思路进行重大调整:摒弃以往追求产业间数量比例关系优化的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是提高生产率。 基于一般意义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我国五年规划一般将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关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比如,“十二五”规划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43%提高到47%。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的三次产业数量比例关系,尤其是在当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各个产业边界日趋模糊的大趋势下,统计意义的产业规模数量比例指标作为政策导向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寻求最优产业比例关系、进行“产业结构对标”的产业结构升级思路,其合理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已越来越薄弱。 实际上,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本质是生产率高的部门逐步替代生产率低的部门成为主导产业。虽然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演进趋势,但2013年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仍高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而整体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潜在

四大行动实施方案

"四大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大宣传”行动的通知》(云交安监[2012]148 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交通运输部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公路建设安全生产,提高龙瑞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施工管理水平。结合龙瑞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现制定qqqq项目经理部“四大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抓住“认识、领导、监管、考核”四个关键环节,立足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四大行动”切实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全面排查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设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坚持有效,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的目标。 三、活动时间 根据云南龙瑞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从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四、组织机构 建立项目部“四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领导组成员

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qqq,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五、活动内容 交通运输“四大行动”,从2012年4月1日开始,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一)宣传动员和组织部署 项目部全面宣传动员,成立交通运输“四大行动”组织机构和办公室,并由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 (二)推进落实 此次行动结合龙瑞项目部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结合生产实际,不断研究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并重点抓好落实。 二是组织制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评比活动,及时表彰宣传正面典型,教育,处罚违规行为,促进安全文明施工深入持久健康发展。 三是及时检查、督办、处理施工中的各类事故隐患和不文明的施工行为。做到教育在先,处罚在后,达到整改目的。 四是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分析、查处事故。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我一直认为既然管理是一门科学,那它就具有广泛适用性,一些普遍的原理与原则是适用于任何企业或组织的。下面总结几点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供探讨。 一、系统管理原理:我们知道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及相关性,社会上任何组织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企业也如此。世界为系统,组织为系统,管理也是一个系统。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目标明确原则。企业管理必须要明确的管理目标,要具有方向性。 2.整合分原则。企业中各部门、各要素都有不同的区别与功用,因而是可以分解的。但各部门、各要素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又是可以综合的。在企业各部门职责分配中,我们常强调的“分工合作”即是最好的证明。 3.层次清晰原则。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明确组织层次,明确企业中各部门、人员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及从属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逐层汇报、逐层指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能级管理原理:组织能级要求管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要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职,以保证该能级目标的实现。企业能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稳定性原则。企业各要素的能级确定必须保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2.责权利原则。企业中不同能级的要素应授予不同的权力与责任,给予不同的利益,使其责任、权力、利益与该能级相对应。责任能使该能级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联系;权力能保证该能级正常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利益能激励该能级发挥最大的能量。 3.能级对应原则。企业应使具有相应才能的人处于相应的的岗位上。 三、效益管理原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在企业管理中,必须讲求管理的效益,时时以效益为出发点,加强管理,提升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效益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价值原则。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我们必须合理利于各种资源,努力追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更多的价值。 2.有效原则。企业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确定管理绩效,用以全面衡量管理的总效果,若总体效果很差,则是管理的失败,此时,其他的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 3.定量分析原则。对现代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在很多方面要求用数量化来表示,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重视和运用定量分析原则。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2015年版) 为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推动我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组织及职责 1.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患者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重要事项或问题的决策,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由质控科负责。 2. 各职能部门针对主管领域中涉及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内容,完善相应的制度、流程,组织培训并督导执行,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 3. 各业务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管理工作,科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各项措施,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推动患者安全管 理的基本任务。 二、患者安全目标及主要措施 y(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效识别患者身份 1.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信息科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禁 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 (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 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4.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重点是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 5. 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应以书面方式 下达医嘱,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 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 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 记。 3. 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查 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工 号),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施工管理四大目标及措施

第7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7.1布置依据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用地红线情况,在布置临设时原则上应将易燃易爆物品油料等安置于离生活办公区较远的道路一侧,;生活办公临设应地面硬化采用活动板房;塔吊及升降机等设施应满足最大施工范围半径,避免材料的重复运输,最大的使用垂直升降设备。具体情况详见(详见附件一)。 7.2 布置内容 根据施工图所计算得出的本工程施工体量及施工现场的现状,合理的安排的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内容,本工程建筑面积不大,建筑物施工难度较低,基础施工难度较低。施工现场布置的内容依照本工程概况进行布置,主要的工作包括:用地红线围挡,食堂、卫生间、员工宿舍、办公场所,还包括施工机械的布置包含塔吊一台,卷扬机一台;材料加工及堆放区域包括:木工棚、水泥存放区、钢筋棚等,为了达到安全文明施工规范要求,方便员工生活,还配备有配电间、球场、停车区等生产生活设施。 7.3 布置原则 1、施工总平面布置必须控制在建设用地红线之内,不得逾越。 2、布置必须做到紧凑、合理、有序。尽可能的减少对建筑施工用地的占用 3、如现场有原有的建筑物,可利用的。尽可能的利用原有建筑进行合理安排分配,节约建设成本。 4、考虑运距等问题,合理安排运输距离,保证材料运输中不因进场后还发生二次搬运费用等。 5、进场大门必须满足施工车辆进入和人车分离,具备清洗能力 7.4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负载根据施工机具、机械和生产生活用电的总负荷确定,现场用电由总包负责从箱变引出。箱变由业主负责施工,各施工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单位用电向总包单位进行计费用电。

7.5 施工现场线路 根据施工总图的布置原则,施工现场的路线布置必须做到布置必须做到紧凑、 合 理、有序。尽可能的减少对建筑施工用地的占用。考虑运距等问题,合理安排 运输距离,保证材料运输中不因进场后还发生二次搬运费用等。保证线路畅通, 进出场车辆顺利进出。 施工便道的施工由建筑施工单位自己安排,也需遵照便于施工,利于管理, 成本合理的角度进行安排和设置。 7.6 施工用水 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前,业主需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中包含通水工作, 施工单位 进场之后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布置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施工单位用水 单独计费。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向总包缴费用水。 施工用水中根据施工进度的方向和混凝土搅拌的方式留置水管, 主要给水管 管径为DN50主管,支管可采用DN25管。材料为耐高温和不易变形的聚酯管。 生活用水主要区域为厨房、卫生间两块区域,生活用水必须保证清洁干净。 消防 用水用消防水池储水,施工中消防水池及沉淀池,隔油池等用水可使用 雨水。 7.7 基坑排水 春夏雨季施工中,雨水较多。未避免对基础施工造成影响,引起边坡塌落, 破坏 场内道路等不利影响,在基础施工阶段设置基坑排水。 具体示意图如下: 图5.1基础排水示意图 7.8 平面图的绘制 工程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本着科学、合理优化的的原则进行平面的布置 见《新长

非洲对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对于发展的四大战 略意义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2015-02-12 李小云 作者李小云教授和非洲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习主席将于今年12月初在参加完巴黎气候大会之后直接飞赴非洲,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是继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和李克强总理2014年对非洲访问之后,中国领导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对非洲的又一次重要的出访。由此显示出了非洲大陆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公众对于这样频繁的出访以及我国对非援助和经济合作的一些举措反响强烈,同时也不凡有各种微词。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非洲已不再是公众印象中只需要中国帮助和救济的贫穷大陆,相反,中国国内发展和民生越来越与世界紧密相连,而非洲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离不开非洲。在新的全球格局下,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和非洲很少有地缘政治的冲突,非洲民间对中国普遍存在正面评判,而且非洲也不像拉美与亚洲存在碎片化的和依附性的不同冲突体。就中国而言,非洲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强有力的杠杆 随着国际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化,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和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正在演化为互为依存的新兴结构关系。发达-不发达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传统格局正在演变为发达—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关系。在这个关系体中对立和冲突依然存在,但是相互依存度上升,而且对立也不再以整体性或集团性的形成为主,打破结构关系的偶发因素越来越多,地缘政治趋于碎片化。虽然世界正在趋于多元化,但这仅意味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而导致全球权力话语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反映主导性权力关系的消失。新兴成长的中国与传统全球统治力量的二元结构正在形成。这也是改变全球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往日无法比拟的国际空间和这空间的话语权,而拓展新国际空间正在遭遇巨大的围堵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美,中欧,中俄,中日关系的反复构建,这种构建又直接影响了中国与周边,与拉美和中亚与中东欧的关系。在这种格局下,一个密切而稳定的中非关系就使得中国具备了用于平衡其他力量的战略性条件,而中国对非洲长期的支持则客观上为我国与非洲构建这个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的战略性介入非洲也自然为非洲所欢迎,因为这也为非洲提供了平衡其与其他资源提供者讨价还价的重要力量。实际上,在亚洲的经济博弈中已经呈现出了同样的问题。中非全面的战略关系会直接牵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地

家族企业管理四原则

家族企业管理四原则 德鲁克历经60年的研究与洞察后,提出了家族企业有效管理的四大原则。经过我十多年的验证,这四大原则一样适用于华人地区的组织和企业。 德鲁克历经60年的研究与洞察后,提出了家族企业有效管理的四大原则。经过我十多年的验证,这四大原则一样适用于华人地区的组织和企业。 第一条规则是,“除非家族成员和任何一个非家族成员的员工一样能干,否则不能在公司内工作。” 我曾目睹多家已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们积极把自己认识的人安排在重要的部门里,甚至不管股东的抗议,他们大都一意孤行。结果没多久,高管一个接一个离开了公司,最终,这样的家族企业性质的上市公司关门大吉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只不过安排我的外甥从基层做起,也不是安排他去干经理,有什么不对呢?有什么问题呢?但是,实际上,在一个家族企业中,不论家族成员的工作内容或头衔是什么,他们在员工的眼里都是属于“高层管理层”。因为,一到周日,当和董事长一起坐在餐桌前时,他们可以直接与董事长交谈。如果他们的表现优异、诚实、正直,当然能赢得员工们的尊敬,但是,倘若他们狐假虎威、气势凌人,必然会引起多数员工的不满,这对员工而言,是一种侮辱,也会使得员工无法尊敬老板。最终,可能大有作为的员工都离开了公司,留下来的人,很快地就成了溜须拍马的弄臣。 像中国台湾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天下》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就明确规定,“凡股东的家族成员不得加入本公司工作”,当然逼得公司不得不寻找非家族成员成为未来的接班人。这种做法十分独特,因为这样也可能将有才干、有作为的下一代隔绝于公司之外。这当然是个特例。 有些家族企业的老板为了保持股东之间的平衡,只好接受一位懒惰而平庸的第二大股东的家族成员,将其安排在公司内挂个“营销部经理”的头衔,但是另外高薪聘任一位十分能干的专业人士担任“营销部副经理”。老总对那位副经理说:“我堂兄的头衔只是个形式,目的是让他的母亲不要再烦我,毕竟她是公司的大股东。当然,公司都知道你才是真正负责这个部门的人,以后你只要向我负责,不必理会他。” 事情有这么单纯吗?真的就像老板说得那般轻松,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了吗?事实告诉我们,如果这样处理,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甚至会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因为,只要他堂兄在公司里多待一天,就会多一天的麻烦。如果他既没有能力,又没有好的工作态度,

十大安全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实施双向核对程序,先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核对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身份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对科室的重点患者、特殊患者及重点科室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区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等的相应管理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柜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并认真遵循。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过敏及配伍禁忌,控制静 脉输注流速,加强巡视、观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严格执行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登记、上报记录。 8、对于新药特殊药品使用前要学习、了解其药物的疗效、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9、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 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执 行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 向医生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准确记录,事后及时补充医嘱。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 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患者信息、检验结果 和报告者的姓名、接获时间,进行复述确认后方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 “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院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各科室、部门严格落实相应制度,并对落实情况及效果定期督查评价。 2、临床实验室应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项目表。 3、“危急值”报告应有快捷、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4、对所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 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相关规定,并认真

“十四五”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方向

“十四五”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方向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十四五”要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空间布局应根据新的变化进行调整。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体现为,城市群内外的差距,即城市群内的人均GDP高于城市群外的人均GDP水平;区域内中心与边缘的差距。 “十四五”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应从四大方面着力: 都市圈与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方,应通过结构优化提高支撑力和带动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更大区域的带动力;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省际交界地区的区域合作; 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和服务农村、集聚产业的中心,培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破除“一市独大”提高都市圈支撑力和带动力 都市圈是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核心,以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功能互补、分工合作、经济联系密切的区域。 一般来说,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被称为都市,超过500万可称为大都市,大都市的辐射半径可达150公里,一般都市的辐射半径可达100公里。按此标准,我国达到都市标准的城市大约有30座,也就是说,我国已形成30个左右的都市圈。“十四五”时期,

应对现有的都市圈进行规划,促进都市圈在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设都市圈的出发点是提高都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消除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在都市的引领和带动下,周边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获得发展机遇,周边的农村也将获得发展机遇,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 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加强大都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周边地区得到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变“大树底下不长草”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都市圈与相邻的都市圈会发生耦合,也就是彼此连接起来,甚至发生重合。如北京都市圈和天津都市圈已经耦合在一起,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也已经耦合在一起,城市群就形成了。 城市群一般分布在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的地区。中国十大城市群,一半以上在东部。据测算,我国十大城市群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仅十分之一多一点,GDP总量占全国接近三分之二,人口占三分之一多一点。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体现为城市群内外的差距,即城市群内的人均GDP高于城市群外的人均GDP水平。解决的办法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城市群的经济要素向城市群之外转移;二是城市群之外的人口向城市群内转移。调查显示,我国十大城市群,除核心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