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力学总结

断裂力学总结
断裂力学总结

断裂力学学习报告

姓名:zx 学号:xxxxxxxx

一、绪论

(1)传统强度理论是在假定材料无缺陷、无裂纹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认为只要满足r []σσ≤,材料将处于安全状态。

其中:

[]σ——用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的许用应力;

r σ——为相当应力,它是三个主力学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按照从第一强度理论

到第四强度强度理论的顺序,相应的应力分别为

11

2123313

4()

r r r r σσσσμσσσσσσ==-+=-=但是许多事实表明,材料受应力远小于设计应力,材料仍然被破坏。使许多力学工作者迷惑不解,于是投入对其研究,最终发现所有材料并不是理想的,材料中含有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裂纹,于是产生了对裂纹地研究。断裂力学从客观存在裂纹出发,把构件看成连续和和间断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了这门新兴的强度学科。

(2)断裂力学的任务是:

1. 研究裂纹体的应力场、应变场与位移场,,寻找控制材料开裂的物理参量;

2. 研究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韧性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数值与及测定方法;

3. 建立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断裂准则;

4. 含裂纹的各种几何构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材料开裂的物理参量的计算。

(3)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假设裂纹已经存在,从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把裂纹当作边界条件,考察裂纹顶端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设法建立这些场与控制断裂的物理参量的关系和裂纹尖端附近的局部断裂条件。

(4)断裂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根据裂纹受力情况,裂纹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 张开型(I 型)

裂纹受垂直于裂纹面的拉应力作用,裂纹上下两表面相对张开,如上图a 所示;

2. 滑开型(II 型),又称平面内剪切型

裂纹受平行于裂纹面而垂直于裂纹前缘OO ’的剪应力作用,裂纹上下两表面沿x 轴

相对滑开,如上图b 所示;

3. 撕开型(III 型),又称出平面剪切型或反平面剪切型

裂纹受既平行于裂纹面又平行于裂纹前缘的剪应力作用,裂纹上下两表面沿z 轴相对错开,如上图c 所示.

上述三种裂纹中I 型最为危险.而我们主要也是研究I 型裂纹,因为只要确定了I 型裂纹是安全的,则其它两种裂纹也是安全的。

二、线弹性断裂力学

线弹性断裂力学认为,材料和构件在断裂以前基本上处于弹性范围内,可以把物体视为带有裂纹的弹性体。研究裂纹扩展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能量观点,认为如果当裂扩展一增量,使得释放的弹性能多于产生新裂纹表面所需要的能量则发生裂纹的失稳扩展,如Griffith 理论;一种是应力场强度的观点,认为裂纹扩展的临界状态是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达到材料的临界值,如Irwin 理论。

(一)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1)应力强度因子

把物体断裂归结为带裂纹物体的线弹性力学分析。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选取应力函数

U(x,y)使其满足双调和方程220U ??=。

解此方程可以得到相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三种类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场与位移场公式有相似之处,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σ?()N N ij ij θ=

()()()N N i N

i u K θ= 式中σij (i,j=1,2,3)为应力分量,i u 为位移分量,N=I,II,III 为裂纹的类型,()ij f θ和()i g θ是

应力参量与N K 成正比,在同一变形状态下,不论其它条件怎么不同,只要N K 相同,则裂

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就完全相同了。所以

N K 反映了裂纹尖端附近的的应力场强度,称为应力强度因子。由于N K 是由远场边界条件确定,所以一般来说与受载的方式、大小,裂纹长

度及裂纹体的开关有关,有时还与材料的弹性性能有关。

K 的一般形式为:K Y =σ为裂纹位置上按无裂纹计算的应力,称为名义应力;a 为裂纹尺寸;Y 为开关参数。

(2)应力强度因子准则(K 准则)

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条件是:I c K K =

c K 称为材料的断裂韧性指标,也称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由实验确定。

(二)能量准则(G 准则)Griffith 理论

能量平衡的观点,考察裂纹扩展过程的能量的转化,从而得到表征裂纹扩展时能量变化的参数——能量释放率G 。

材料内部含有裂纹对材料强度有多大影响呢?早在20年代格里菲斯(Griffith)首先研究了含裂纹的玻璃强度,并得出断裂能量的关系:

2IC G γ

=IC G :临界能量释放率 I G A ?∏

=-?I G :为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为系统位能。

若I IC G G <,裂

若I IC G G =,裂

I IC G G >,裂 其中I IC G G =时裂纹是扩展还是不扩展,则要看裂纹扩展一微小面积后,G 是增加了还是减小了既:

0G A ?>?,为失稳扩展。

0G A ?

这就是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判据。

(三)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释放率的关系

应力强度因子的特点是其应力强度因子便于计算,而能量释放率的优点是其物理意义清楚。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准则是从两种不同观点建立起来的准则,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假设裂纹沿其沿长线扩展时,计算裂纹尖端应力松弛的功,可求得能量释放率的关系。此方法的优点是物理意义清楚。

对于I 型裂纹:

22(1)I I K G E υ=-平面应变状态

2I K G E =I 平面应力状态

对于III 型裂纹:

2(1)III III K G E υ=+

而对于II 型裂纹研究其两者的关系是无意义的。因为II 型裂纹扩展的真实方向并非沿其裂纹延长线方向,而是沿其与裂纹延长线成64~70度的方向扩展的。所以按沿其延长线方向扩展求得的两者关系没有现实的意义。

G 准则与K 准则并不是总是等效的。对于平面问题和反平面问题,裂纹的前缘是一条沿厚度方向的直线,裂纹前缘上各点的K 值相同,随着外荷载的增加同时到达IC K ,此时G 准则和K 准则是等效的。但三维裂纹问题,沿裂纹前缘各点的K 值一般不等,且K 与G 无简单的关系。相对而言,K 准则偏于安全,实际应用中,用K 准则比较安全。

三、混合型裂纹的脆性断裂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由于荷载分布不对称,裂纹方位不对称等原因,裂纹常常处于,,I II III K K K 均不为0或者其中一个为0,另两个不为0的混合变形情况,处于混合变形状态的裂纹被称为混合型裂纹。实验表明混合型裂纹一般不沿原裂纹面的方向扩展,因而对于混合型裂纹除了需要确定裂纹初始扩展的临界参数(即开裂准则)外,还必须首先确定裂纹的初始扩展方向,即开裂角。当前最常用的混合型裂纹脆断理论有: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和应变能密度理论(还有争议)。

(一)最大拉应力理论

假设:

(1) 裂纹沿最大周向拉应力

max (σ)θ的方向0θ开裂。 (2) 当此方向的周向应力达临界值时,裂纹开始失稳扩展。

(二)最大能量释放率理论

用能量释放率的概念研究混合裂纹问题的基本思想与适用于纯I 型裂纹扩展的Griffith 能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即裂纹的虚拟扩展,引起总热能的释放,当释放的能量等于形成新裂纹面所需的能量时,裂纹就起裂。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Griffith 能量理论中裂纹沿其延长线方向开裂,而在混合裂纹中则不然,除了 I 型和III 型混合裂纹仍沿其沿长线方

向扩展时,其余类型的裂纹一般不沿延长线方向扩展。可以这样理解能量释放率理论:形成新的裂纹表面要牺牲应变能。

(三)应变能密度理论(有待验证)

1、应变能密度因子

222111222332I I II II III S a K a K K a K a K =+++,

11122233,,,a a a a 是关于角度θ的函数且与材料的弹性常数有关。S 称为应变能密度因子。

2、S 准则

(1)裂纹沿最大势能密度方向扩展,或表述为裂纹沿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方向扩展,即按以下条件:

220,0S S θθ??=>??来确定开裂角0θ。

(2)当应变能密度因子小于最小值min S 达到临界值e S 时,裂纹失稳扩展,即:min 0()e S S S θ==

e S 是材料常数,标志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与材料力学中的第一强度理论与第四强度理论的观点相似。最大拉应力理论认为只要一个应力分量达到最大值,构件就发生破坏,从原则上讲,当其它应力分量也与这个应力分量差不多大时,这个理论的断裂准则显然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应变能密度理论就没有这种片面性,它已经用于多种混合型裂纹问题,如各向异性体中的裂纹、多层组合材料的破坏、裂纹体的振动与碰撞等。

四、弹塑性断裂力学

线弹性断裂力学是是假定裂纹体是理想线弹性体,事实上由于裂纹尖端应力高度集中,在其附近必然存在塑性区,塑性区与裂纹尺寸相比较小时,经过适当的修正弹性断裂理论仍可以使用,但当塑性区尺寸已经达到与裂纹相同量级的时候,裂纹扩展主要受塑性区范围控制,这时必须充分考虑裂纹体的弹塑性行为,研究裂纹体在弹塑性情况下的扩展规律和断裂准则。弹塑性在裂纹发生起始扩展后还要经过亚临界扩展,达到一定的长度后才发生失稳扩展而破坏。因而,弹塑性断裂准则相应的分为两类。第一类准则以裂纹起裂为依据,如COD 准则,J 积分准则;第二类准则以失稳为根据,如R 阻力曲线准则、非线性能量释放率准则等。

(一)COD 理论

Wells 于1965年提出以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作为表征断裂的物理参量,建立了裂纹在塑性条件下的断裂准则。

COD 准则陈述如下:当裂纹张开位移δ达到临界值C δ时,裂纹将要开裂,即

C δδ=

时开裂,裂纹张开位移是裂纹体受载后,在原裂纹的尖端沿垂直裂纹方向所产生的位移用δ

表示,如上图所示

式中δ可用实验侧出或计算得到,张开临界位移值

C δ由实验测定。它是材料弹塑性断裂韧

性的指标,是材料常数,与温度有关。

(二)J 积分

J 积分于1968年由赖斯(J .R .Rice )提出。该理论可以定量地描述裂纹体的应力应变场的强度,定义明确,有严格的理论依据。它反映裂纹顶端由于大范围屈服而产生的应力、应变集中程度。J 积分的定义是:

()U J Wdy T ds x Γ?=-???

式中:W---板的应变能密度;

T ---作用在积分回路Γ弧元ds 上的外力矢量;

U ---回路Γ上的位移矢量;作用在Γ上的力的分量为:

i ij j

T n σ=?(i,j=1,2) 其中j n 是弧元法线的方向余弦,ij σ是应力张量。

J 积分是应力大小的度量,类似于K 的参量,物理上和能量释放率是一致的。

J 积分有以下各性质:

(1)J 积分与路径无关,有守恒性。

(2)J 积分能决定裂纹顶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

(3)J 积分与形变功功率有如下关系:

???-=)(1a U B J ,

式中B ——试件厚度,U ——试件的形变功,?——给定位称。它是J 积分得以实验测定的基础。

J 积分准则

J 积分可以做为衡量裂纹开裂的参量,这是因为:

(1) J 积分与路径无关的特性,可以绕开裂纹尖端塑性区,避免分析该区的复杂性;

(2) J 积分相当于作用在裂纹尖端的一个广义力,或称裂纹扩展力、能量释放率;

(3) J 积分与COD 有定量的关系;

(4) 由HRR 理论可知,J 积分可以用作描述硬化材料中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参量。 据此有下述的J 积分准则:

当围绕裂纹尖端的J 积分达到临界值c J 时,裂纹开始扩展。即

C J J =

时裂纹开始扩展。

五、断裂动力学

(一)断裂动力学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裂纹稳定而外力随时间迅速变化,其二是外力恒定而裂纹处于快速运动状态。与静力学相似,断裂动力学问题的焦点也是集中在裂纹尖端特征参量的临界值上。

裂纹开裂准则可表示为:

(a,,t I ID K K a σ=)()时裂纹开裂,传播。

止裂条件:(a,,t I ID K K a σ≤)()

(a,,t I K σ)——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ID K a ()——表征材料性能。

裂纹对平面波的散射分析可以用于检测裂纹,属于反问题。

(二)运动裂纹与传播裂纹的主要两个分析模型

运动裂纹与传播裂纹是动态问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类型。关于前者,有两个著名的模型,Yoff e

'模型与Craggs 模型。Yoff e '假设有限长裂纹的一端以匀速V 运动,另一端以同样的速度闭合,运动过程中裂纹长度不变; Craggs 模型假设一个半无限长裂纹,在裂纹面上作用荷载与裂纹尖端以同样速度运动。Yoff e '

模型与Craggs 模型虽然实际意义不大,但是它们的解提供了裂纹前缘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有价值的定性结论。

(三)由于数学上的困难,用分析解法求动态裂纹问题,效能十分有限,而数值法比较有效,近来研究者多用有限元与有限差分法研究这类问题,用数值法分析时不用预先对裂纹作出假定,能较真实的模拟裂纹的运动情况。对于传播裂纹与止裂问题,可用两种不同的途径去研究。

(1)由实验得到变动边界的运动规律

()

a a t

=去计算材料性能ID

K a

()

,即所谓生成

相问题。

(2)给定材料性质

(a)

ID ID

K K

=

计算传播过程

()

a a t

=和止裂点,即所谓应用相问

题。

六、界面断裂力学

许多新材料是由不同相物质组成的材料,各相之间存在界面。由两种不同材料性质的介质沿界面组合成一体的材料称为双材料。若沿界面存在裂纹——界面裂纹,刚研究这种裂纹扩展的规律就形成了界面断裂力学。与单相断裂力学一样界面断裂力学的基本任务是寻找控制界面裂纹开裂和失稳扩展的参量,并建立扩展准则。一旦找到这样的物理参量,求得工程中不同的界面断裂问题的这个物理参量也是界面断裂力学的一大任务。

由于界面断裂力学的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复杂性,在研究断裂韧性的定义的裂纹扩展准则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了较大的进展。

由Williams解可得到出裂纹面互相嵌入的结论这在物理上是不合理的,虽然在数学上是严密的。为了消除这种的物理上的不合理性,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接触区模型,二是界面层模型。

接触区模型假设裂纹面在裂纹尖端附近光滑(无摩擦)接触,得到静态界面裂纹在裂纹尖端附近存在平方根厅异性的结论。

界面层模型认为界面是有细观结构的界面层,界面层是厚度相同的非均匀各向同性材料层,其弹性系数E和υ随厚度连续变化。

断裂力学习题

断裂力学习题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裂纹? 2、试述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平面问题的解题思路。 3、断裂力学的任务是什么? 4、试述可用于处理线弹性条件下裂纹体的断裂力学问题两种方法: 5、试述I型裂纹双向拉伸问题中的边界条件,如何根据该边界条件确定一复变函数,并由此构成应力函数,最后写出问题的解。 6、什么是应力场强度因子K1?什么是材料的断裂韧度K1C?对比单向拉伸条件下的应力σ及断裂强度极限σb,,说明K1与K1C的区别与联系? 7、在什么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K的计算可以用叠加原理 8、试说明为什么裂纹顶端的塑性区尺寸平面应变状态比平面应力状态小? 9、试说明应力松驰对裂纹顶端塑性区尺寸有何影响。 10、K准则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1、何谓应力强度因子断裂准则?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断裂准则与材料力学的强度条件有何不同? 12、确定K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3、什么叫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什么叫裂纹扩展阻力? 14、从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说明裂纹处于不稳定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15、什么是格里菲斯裂纹?试述格氏理论。 16、奥罗万是如何对格里菲斯理论进行修正的? 17、裂纹对材料强度有何影响? 18、裂纹按其力学特征可分为哪几类?试分别述其受力特征 19、什么叫塑性功率? 20什么是G准则? 21、线弹性断裂力学的适用范围。 22、“小范围屈服”指的是什么情况?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理论公式能否应用?如何应用? 23、什么是Airry应力函数?什么是韦斯特加德(Westergaard)应力函数?写出Westergaard应力函数的形式,并证明其满足双调和方程。

24、裂纹按其几何特征可分为哪几类? 25、判断下图所示几种力情况下,裂纹扩展的类型 26、D-B 模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7、什么叫裂纹的亚临界扩展?什么叫门槛值? 28、什么叫腐蚀?什么叫应力腐蚀?什么叫腐蚀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 ⅠSCC ? 29、什么叫应力疲劳?什么叫应变腐蚀?两者的裂纹扩展速率表达式是否相同?为什么? 30、什么叫腐蚀疲劳? 31、试述金属材料疲劳破坏的特点 32、现有的防脆断设计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33、什么是疲劳裂纹门槛值,哪些因素影响其值的大小?它有什么实用价值? 34、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特征? 第二类椭圆积分Φ0的值 受扭薄壁圆筒

ansys断裂力学技巧

Ansys断裂力学 裂纹和瑕疵在很多结构和零部件中会出现,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断裂力学就是研究裂纹扩散问题的学科。 12.1 断裂力学的理解 断裂力学就是解决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裂纹和瑕疵如何扩散的问题。它包含裂纹扩散相应的解析预报和实验结果验证。解析预报是通过断裂参数的计算得出的,如裂纹区域的应力强度因子,它可以用来评估裂纹的生长率。最具典型的是,裂纹的长度随着一些循环载荷的每一次作用而增长,如飞机上机舱的增压-减压。另外,环境的情况,如温度或光线的照射等,都会影响某些材料的断裂性能。 在研究中,断裂问题需重点研究的典型参数如下: ●应力强度因子(K I, K II和K III),是断裂的三个基本形式。 ●J-积分,是一种不受线路影响的线积分,用来测量裂纹端点的奇异应力和应变。 ●能量释放率(G),它代表裂纹开始和终止处的能量的大小。 12.2 求解断裂力学问题 求解断裂力学问题包括执行线弹性或弹塑性静态分析,以及使用专用的后处理命令或宏来计算需要的断裂参数。此处分成两个部分来介绍: ●裂纹区域的建模 ●计算断裂参数 12.2.1裂纹区域的建模 断裂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裂纹边界的部分。在ansys中,在二维模型和三位模型中,分别将裂纹的边界看成是裂纹端点和裂纹前端。如图12.1所示。 r是距离裂纹端点的长度。裂 裂纹面应该是重合 纹端点处的应力和应变是奇异的, 的,裂纹端点(或裂纹前端)附近的单元应该是二次的,即角点之间有中间节点。这种单元被称为奇异单元。

12.2.1.1 二维断裂模型 二维断裂模型的推荐单元类型是PLANE2,6节点的三角实体单元。裂纹端点附近的单元的第一行是奇异的,如图12.2(a)所示。前处理模块PREP7的命令(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Size Cntrls> Concentrat KPs> Create)可以定义某关键点附近的单元划分的大小,在断裂模型中特别有用。它在指定关键点附近可以自动生成奇异单元。此命令的其他域可以控制单元第一行的半径,在圆周方向的单元的数量等。图12.3为命令KSCON 生成的断裂模型。

损伤与断裂力学论文

损伤力学研究的是材料内部缺陷的产生和发展引起的宏观力学效应以及缺陷最终导致材料破坏的过程和规律。1958年Kachanov在研究蠕变断裂时引入了损伤力学的概念,提出了“连续性因子”和有效应力。1963年Rabotonov在Kachanov基础上引入了“损伤变量”的概念,奠定了损伤力学的基础。在其后的二三十年中,各国学者对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损伤变量的定义等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极大推动了损伤力学理论的进展。1976年Dougill将损伤力学从金属材料中引入到岩石材料,之后岩石损伤力学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岩石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岩石损伤力学的研究关键是定义材料的损伤变量及正确地给出演变规律的本构方程。能否得到合理的损伤演变方程和含损伤的本构方程关键是对损伤变量的定义是否合理,建立一个损伤模型的基本要求是能在实验中直接或间接确定与损伤演变规律有关的材料参数。 对损伤变量的定义,从损伤力学提出就开始进行广泛的研究,可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方面选择。微观方面,可以选择裂纹数目、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宏观方面,可以选择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密度等。 国内学者唐春安从岩体材料内部所含裂纹缺陷分布的随机性出发,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或Weibull分布的特征,用发生破坏的微元数在微元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来定义损伤变量。 谢和平等将分形几何理论应用于岩石损伤研究中,将岩石损伤程度的增加看作是分形维数的增加,从损伤与断裂之间的联系方面定量的描述了损伤,从而创建了分形几何与岩石力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分形损伤力学理论。 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损伤变量进行定义,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材料性能逐渐劣化,但是从微观角度定义的损伤变量难以量测。 Lamaitre基于弹性模量变化用无损杨氏模量和损伤杨氏模量定义损伤变量,谢和平和鞠杨等讨论了该损伤变量定义的适用条件,进行了修正。使基于宏观弹性模量定义的损伤变量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方便,但这种定义方法需要事先知道材料的初始弹性模量,而且在实际的工程中很多材料都有具有初始损伤的。 谢和平、鞠杨等认为单元强度丧失实则为其粘聚力的丧失,即单元在经历一定的能量耗散后,其内部的损伤达到了最大值,与此同时微结构中的粘聚力完全丧失。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通过能量分析的方法来描述岩体的破坏行为的研究。 另外还有学者使用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一种基于

材料的韧性及断裂力学简介

第二节材料的韧性及断裂力学简介 一、低应力脆断及材料的韧性 人们在对船舶的脆断、无缝输气钢管的脆断裂缝、铁桥的脆断倒塌、飞机因脆断而失事、石油、电站设备因脆断而发生重大事故的分析中,发现了一些它们的共同特点: 1.通常发生脆断时的宏观应力很低,按强度设计是安全的; 2.脆断事故通常发生在比较低的工作温度环境下; 3.脆断从应力集中处开始,裂纹源通常在结构或材料的缺陷处,如缺口、裂纹、夹杂等; 4.厚截面、高应变速率促进脆断。 由此,人们发现了传统设计思想和材料的性能指标在强度设计上的不足,试图提出新的性能指标和安全判据,找到防止脆断的新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强度设计所依据的性能指标主要为弹性模量E、屈服极限σs、抗拉强度σb,而塑性指标延伸率δ和面收缩率φ在设计中只是参考数据,通常还会考虑应力集中现象,即使如此,设计的安全判据仍不足以防止脆断的发生,这说明材料的强度、塑性、弹性这些性能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材料抵抗脆断的发生。经过对众多脆断事故的分析和研究,人们提出了一个便于反映材料抗脆断能力的新的性能指标——韧性,从使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断裂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归纳出韧性的定义为:所谓韧性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太小,它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反映。 例如图l-2为球墨铸铁和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可以用拉伸曲线下的面积来表示材料的韧性,即 图中可见,虽然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σb比低碳钢高,但其断裂时的塑性应变εp确远较低碳钢小,综合起来看,低碳钢的韧性高。 图1-2 球铁和低碳钢拉伸曲线表示的韧性 材料的韧性可用实验的方法测试和判定。应用较早和较广泛的是缺口冲击试验,这种方法已经规范化。具体方法是将图1-3所示的缺口试样用专用冲击试验机施加冲击载荷,使试 样断裂,用冲击过程中吸收的功除以断口面积,所得即为材料的冲击韧性,以αk表示,单位为J/cm^2。目前国际上多用夏氏V型缺口试样,我国多用U型缺口试样。由于缺口冲击

工程断裂力学

工程断裂力学76 (2009) 709–714 内容列表可以在ScienceDirect期刊获得 工程断裂力学 杂志主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0700921.html,/locate/engfracmech AA7075-T651在交变载荷下裂纹形核的显微结构形貌 H. Weiland a,*, J. Nardiello b, S. Zaefferer c, S. Cheong a, J. Papazian b, Dierk Raabe c a 美国铝业有限公司,100技术驱动,美国铝业中心,宾夕法尼亚15069,美国 b 诺斯罗普2格鲁曼公司AEW/EW系统,925 S,.牡蛎湾路,贝思佩奇,纽约11714,美国 c普朗克铁研究所,普朗克Stra?e 1,,杜塞尔多夫D 40237,德国 文章信息摘要 文章历史: 一系列由7075-T651铝合金制作的疲劳试验样品被打断成各种寿命的部分和2007年1月9日收到一定数量脱胶,破裂的粒子和在金属基体中的破裂决定了定量是加载周期的函数2008年11月24日收到修订后的形式根据发现,只有破裂的第二相粒子,在一个基体裂纹中形核。晶体学关于一个独2008年11月26日录入立的裂纹和它的三维形状是由在扫描显微镜下一系列的切片通过应用聚焦离子束2008年12月10日网上可获得粉末与取向成像显微技术结合决定。这些极限数据显示裂纹萌生方向,受金属基体 中扩展的裂纹的晶体取向影响。。 关键字: 裂纹萌生 AA7075 3D微观结构 疲劳 @2008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1.介绍 优化的铝合金对航天航空应用,需要定量的理解不同控制形核的显微结构特性和裂纹在金属基体中的扩展。此外,在整体部分,裂纹在连接处的停滞不是给定的,显微结构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定量的理解,在复杂微观结构下的损伤演化。 当前对于航空航天应用铝合金的发展,基于一个良好的理解,关于微观结构下破坏的相关性质影响,例如断裂韧性和疲劳[1-5]。然而,铝合金上个世纪上半年的发展,例如AA7075,主要使用Edisonian方法。尽管存在一些研究,关于老化条件对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显微结构属性下控制裂纹形核和单调生长区间,或者在那时候开发的铝合金没有采用交变载荷。然而,在早期理论上可知,含铁第二相在5-50微米直径范围,一般被称为夹杂相,是裂纹的起始点位置[1]。因此,此后的铝合金发展包括减少铁和硅元素提高损伤的相关性质。另一方面,如果粒子密度减少,正如当前阶段铝合金,其他显微结构下的特征,例如晶界和晶粒取向,将有助于裂纹的形核和扩展。读者可以参考文献[1-5],详细的讨论商业铝合金微观结构的损坏的影响。它必须指出,外推法得到的知识在Al-Cu系统(2xxx系列合金)不能容易的推测Al–Zn(7xxx系列合金),因为相和强化机制不同。 在目前的研究中,一部分数量脱粘和破裂的粒子,决定了一定数量是疲劳循环的函数,来自中断的疲劳试验。此外,破裂粒子在开裂基体中形核的尺寸和相关的裂纹长度是确定的。晶体学中关于裂纹和三维形状由来自一系列的切片通过聚焦离子束制粉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的结合决定。这些数据显示一开始裂纹的生长方向,同时由粒子周围的局部应力场和基体中正在生长的裂纹的晶向决定。 如今工作的目的,确定一定数量第二相粒子在交变载荷控制裂纹形核的作用,目的是确定以微观结构为基础,预测以这些合金制成的机身零件部分寿命。后者将另行公布。

损伤与断裂课程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 2013 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损伤与断裂力学 考试时间2014. 01 学生姓名梁亚武 学号ZS13030020 所在院系力建学院 任课教师高峰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损伤与断裂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1 前言 据美国和欧共体的权威专业机构统计:世界上由于机件、构件及电子元件的断裂、疲劳、腐蚀、磨损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到8%。包括压力管道破裂、铁轨断裂、轮毂破裂、飞机、船体破裂等。 长期以来,工程上对结构或构件的计算方法,是以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为基础的。它们通常都假定材料是均匀的连续体,没有考虑客观存在的裂纹和缺陷,计算时只要工作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就认为结构是安全的,反之就是不安全的。工作应力根据载荷情况、构件几何尺寸计算出来,许用应力则根据工作条件和材料性质选用。 对于实际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其他考虑不到的因素,都放在安全系数里考虑。安全系数并未考虑到其他失效形式的可能性,例如脆性断裂或快速断裂。人们曾普遍认为,选用较高的安全系数就能避免这种低应力断裂。然而,实践证明并非如此,材料存在缺陷或裂纹的结构或构件,在应力值远低于设计应力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全面失效。这样的例子很多,因而动摇了上述传统设计思想的安全感,使人们认识到,对含有裂纹的物体必须作进一步的研究。断裂力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断裂力学是研究带裂纹体的强度以及裂纹扩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裂纹,因此,人们也称它为“裂纹力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情况,掌握裂纹在载荷作用下的扩展规律;了解带裂纹构件的承载能力,从而提出抵抗断裂的设计方法,以保证构件的安全工作。由于断裂力学能把含裂纹构件的断裂应力和裂纹大小以及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定量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它不仅能圆满地解释常规设计不能解释的“低应力脆断”事故,而且也为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找到了办法。同时,它也为发展新材料、创造新工艺指明了方向,为材料的强度设计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由于研究的观点和出发点不同,断裂力学分为微观断裂力学和宏观断裂力学。微观断裂力学是研究原子位错等晶粒尺度内的断裂过程,根据对这些过程的了解,建立起支配裂纹扩展和断裂的判据。宏观断裂力学是在不涉及材料内部的断裂机

断裂力学答案

( ( = K I + K I(2) 1.简述断裂力学的发展历程(含3-5 个关键人物和主要贡献)。 答:1)断裂力学的思想是由Griffith 在1920 年提出的。他首先提出将强度与裂纹长度定量 地联系在一起。他对玻璃平板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提出了能量理论思想。(2)断裂 力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948 年开始的。这一年Irwin 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经典文章“Fracture Dynamic(断裂动力学)”,研究了金属的断裂问题。这篇文章标志着断裂力学的诞生。(3) 关于脆性断裂理论的重大突破仍归功于Irwin。他于1957 年提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断裂韧性的概念,并建立起测量材料断裂韧性的实验技术。这样,作为断裂 力学的最初分支——线弹性断裂力学就开始建立起来了。(4)1963 年,Wells 提出了裂纹张 开位移(COD)的概念,并用于大范围屈服的情况。研究表明,在小范围屈服情况下COD 法与LEFM 是等效的。(5)1968 年,Rice 等人根据与路径无关的回路积分,提出了J 积分 的概念。J 积分是一个定义明确、理论严密的应力应变参量,它的实验测定也比较简单可靠。 J 积分的提出,标志着弹塑性断裂力学基本框架形成。 2.断裂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答:1)断裂力学的定义:断裂力学是一门工程学科,它定量地研究承载结构由于所含有的 一条主裂纹发生扩展而产生失效的条件。 (2)研究对象:断裂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带有裂纹的承载结构。 (3)主要任务:研究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应变分布,掌握裂纹在载荷作用下的扩展规律;了 解带裂纹构件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出抗断设计的方法,保证构件安全工作。 3.什么是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状态,二者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之。 答:(1)平面应力:薄板问题,只有xoy 平面内的三个应力分量σ x、σ y、τ xy; ε z ≠ 0, 属三向应变状态。 (2)平面应变:长坝问题,与oz 轴垂直的各横截面相同,载荷垂直于z 轴且沿z 轴方向无 变化; ε z = 0, σ z ≠ 0,属三向应力状态;材料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更具危险。 4.什么是应力强度因子的叠加原理,并证明之。掌握工程应用的方法。 答:(1)应力强度因子的叠加原理: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强度因子等于各单个载荷的应力强 度因子之和。 (1) 在外载荷T2作用下,裂纹前端应力场为 σ2,则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为K I(2) = σ 2 π a 如果外载荷T1和T2联合作用,则裂纹前端应力场为 σ1+ σ2,则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为 K I = (σ 1 + σ 2 ) π a = σ 1 π a + σ 2 π a (1) 6.为什么裂纹尖端会发生应力松弛?如何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修正? 答:裂纹尖端附近存在着小范围的塑性区(设塑性区是以裂纹尖端为圆心,半径为r0 的圆 π a 形区域),材料屈服后,多出来的应力将要松驰(即传递给r>r0 的区域),使r0 前方局部地 区的应力升高,又导致这些地方发生屈服。即屈服导致应力松弛。 Irwin 提出了有效裂纹尺寸的概念a eff = a + r y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修正,在小范围条件下,

断裂力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glearningtjueducn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断裂力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作者:康颖安, KANG Ying-an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湖南,湘潭,411101 刊名: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6,16(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0条) 1.范天佑断裂理论基础 2003 2.陈会军;李永东;唐立强多孔材料中裂纹尖端的渐近场[期刊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0(03) 3.张淳源粘弹性断裂力学 1994 4.张俊彦;张淳源裂纹扩展条件及其温度场研究 1996(01) 5.Rice J R;Rosengren G F Plane strain deformation near a crack tip in a powerlaw hardening material 1968 6.Hutchinson J W Singular behavior at the end of a tensile crack in a hardening material 1968 7.黄克智弹塑性断裂力学的一个重要进展 1993(01) 8.Wells A A Applications of fracture mechanics at/and beyond general yielding 1963 9.Irwin G R Analysis of stress and strains near the end of a crack traversing a plate 1957 10.沈成康断裂力学 1996 引证文献(1条) 1.单丙娟浅谈断裂力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210700921.html,/Periodical_hngcxyxb-zr200601011.aspx

断裂力学材料

?断裂力学是为解决机械结构断裂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力学分支,它将力学、物理学、材料学以及数学、工程科学紧密结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力学专业课程。 ?本课程将简要介绍断裂的工程问题、能量守恒与断裂判据、应力强度因子、线弹性和弹塑性断裂力学基本理论、裂纹扩展、J积分以及断裂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等内容。 ?当机械结构带有裂纹时,判断机械结构发生断裂的时机,不能用屈服判据,而应该寻求新的断裂判据。 ?现代断裂力学(fracture mechanics)这门学科,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断裂力学发展很快,目前线性理论部分已比较成熟,在工程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海洋、兵器、机械、化工和地质等许多领域。断裂力学的关键问题(一) 1.多小的裂纹或缺陷是允许存在的,即此小裂纹或缺陷不会在预定的服役期间发展成断裂时的大裂纹? 2.多大的裂纹就可能发生断裂,即用什么判据判断断裂发生的时机? 3.从允许存在的小裂纹扩展到断裂时的大裂纹需要多长时间,即机械结构的寿命如何估算?以及影响裂纹扩展率的因素。 4.在既能保证安全,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停产损失,探伤检查周期应如何安排? 5.万一检查时发现了裂纹,该如何处理? 断裂力学的关键问题(二) 1.什么材料比较不容易萌生裂纹? 2.什么材料可以容许比较长的裂纹存在而不发断裂? 3.什么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性能较好? 4.怎样冶炼、加工和热处理可以得到最佳效果? 前五个问题可以用断裂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后面四个问题则属于材料或金属学的领域。因此,断裂是与力学、材料和工程应用有关的问题。应综合力学、材料学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着手研究。 解决断裂问题的思路 为解决上面所提的工程问题和材料问题,对于含裂纹的受力机械零件或构件,必须先找到一个能表征裂纹端点区应力应变场强度(intensity)的参量,就象应力可以作为裂纹不存在时的表征参量一样。 解决断裂问题的思路—科学假说(续) 因为断裂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由裂纹引起的,而断裂尤其是脆性断裂,一般就是裂纹的失稳扩展。裂纹的失稳扩展,通常由裂纹端点开始。因此,发生断裂的时机必然与裂端区应力应变场的强度有关。 对于不含裂纹的物体,当某处的应力水平超过屈服应力,就要发生塑性变形;而对于含裂纹的物体,当某裂端表征应力应变场强度的参量达到临界值时,就要发生断裂。 这个发生断裂的临界值很可能是材料常数,它既可表征材料抵抗断裂的性能,亦可用来衡量材料质量的优劣。 影响断裂的两大因素 载荷大小和裂纹长度 考虑含有一条宏观裂纹的构件,随着服役时间后使用次数的增加,裂纹总是愈来愈长。在工作载荷较高时,比较短的裂纹就有可能发生断裂;在工作载荷较低时,比较长的裂纹才会带来危险。这表明表征裂端区应力变场强度的参量与载荷大小和裂纹长短有关,甚至可能与构件的几何形状有关。 断裂力学研究内容

断裂力学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 断裂力学课程报告课程总结及创新应用 XXX 2014/5/7 班级:工程力学XX班 学号:0211XXXX

断裂力学结课论文 一、学科简介 1、学科综述 结构的破坏控制一直是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工程构件中难免有裂纹,从而会产生应力集中、结构失效等问题。裂纹既可能是结构零件使用前就存在的,也可能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但裂纹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构件的报废,而是要求我们能准确地预测含裂纹构件的使用寿命或剩余强度。针对脆性材料的研究已有完善的弹性理论方法,并获得了广发的应用。但对于工程中许多由韧性较好的中、低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往往在裂纹处先经历大量的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断裂破坏或失稳等。这说明,韧性好的金属材料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裂纹的危险,并可以增大结构零件的承载能力或延长器使用寿命,这也是韧性材料的优点所在。但与此同时,这给预测强度的力学工作者带来了更复杂的问题,即不可逆的非塑性变形,这也是开展工程构架弹塑性变形的原因之一。 因而,裂纹的弹塑性变形研究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研究裂纹规律的一门学科,即断裂力学,它是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固体力学新分支,是为解决机械结构断裂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力学分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海、航空、兵器、机械、化工和地质等诸多领域,它将力学、物理学、材料学以及数学、工程科学紧密结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力学专业课程。 断裂力学有微观断裂力学与宏观断裂力学之分。一方面,需要深入到微观领域弄清微观的断裂机理,才能深入了解宏观断裂的现象。另一方面,宏观断裂力学仍然没有发展完善,尤其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还远未成熟,即使平面弹塑性断裂力学也依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断裂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多少裂纹和缺陷是允许存在的? 2、用什么判据来判断断裂发生的时机? 3、研究对象的寿命图和估算?如何进行裂纹扩展率的测试及研究影响裂纹扩展率的因素。 4、如何在既安全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停产损失的情况下安排探伤检测周期。 5、若检测出裂纹又应如何处理? 3、生活中常见的断裂破坏及破坏的主要特征 断裂在生活及工程中引发的问题和事故:1、海洋平台发生崩溃;2、压力容器发生破裂;3、吊桥的钢索断;4、天然气管道破裂;5、房屋开裂倒塌;6、气轮机叶片断裂。 断裂破坏的主要特征:1、尽管材料可能是由延性材料制成,但是灾难性破坏大多有脆性特征。2、大多数是低应力破坏,破坏时应力远小于屈服极限或设计的极限应力。3、大多数破坏始于缺陷、孔口、缺口根部等不连续部位。4、断裂破坏传播速度很高,难以防范和补救。5、高速撞击、高强度材料、低温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4、断裂力学的发展历史 断裂力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首先1920—1949年间主要以能量的方法求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英国科学家Griffith提出的能量断裂理论以及据此建立的断裂判据。而后从1957年开始时线弹性断裂理论阶段,提出了应力强度因子概念及相应的判断依据。到1961—1968年间是弹塑性理论阶段,其中以1961年的裂纹尖端位移判据和

断裂力学答案

( ( = K I + K I(2) 1.简述断裂力学的发展历程(含 3-5 个关键人物和主要贡献)。 答: 1)断裂力学的思想是由 Griffith 在 1920 年提出的。他首先提出将强度与裂纹长度定量 地联系在一起。他对玻璃平板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提出了能量理论思想。(2)断裂 力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 1948 年开始的。这一年 Irwin 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经典文章“Fracture Dynamic (断裂动力学)”,研究了金属的断裂问题。这篇文章标志着断裂力学的诞生。(3) 关于脆性断裂理论的重大突破仍归功于 Irwin 。他于 1957 年提出了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断裂韧性的概念,并建立起测量材料断裂韧性的实验技术。这样,作为断裂 力学的最初分支——线弹性断裂力学就开始建立起来了。(4)1963 年,Wells 提出了裂纹张 开位移(COD )的概念,并用于大范围屈服的情况。研究表明,在小范围屈服情况下 COD 法与 LEFM 是等效的。(5)1968 年,Rice 等人根据与路径无关的回路积分,提出了 J 积分 的概念。J 积分是一个定义明确、理论严密的应力应变参量,它的实验测定也比较简单可靠。 J 积分的提出,标志着弹塑性断裂力学基本框架形成。 2.断裂力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答: 1)断裂力学的定义:断裂力学是一门工程学科,它定量地研究承载结构由于所含有的 一条主裂纹发生扩展而产生失效的条件。 (2)研究对象:断裂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带有裂纹的承载结构。 (3)主要任务:研究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应变分布,掌握裂纹在载荷作用下的扩展规律;了 解带裂纹构件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出抗断设计的方法,保证构件安全工作。 3.什么是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状态,二者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之。 答:(1)平面应力:薄板问题,只有 xoy 平面内的三个应力分量σ x 、σ y 、τ xy ; ε z ≠ 0 , 属三向应变状态。 (2)平面应变:长坝问题,与 oz 轴垂直的各横截面相同,载荷垂直于 z 轴且沿 z 轴方向无 变化; ε z = 0 , σ z ≠ 0 ,属三向应力状态;材料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更具危险。 4.什么是应力强度因子的叠加原理,并证明之。掌握工程应用的方法。 答:(1)应力强度因子的叠加原理: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强度因子等于各单个载荷的应力强 度因子之和。 (1) 在外载荷 T 2 作用下,裂纹前端应力场为 σ2,则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为 K I(2) = σ 2 π a 如果外载荷 T 1 和 T 2 联合作用,则裂纹前端应力场为 σ1+ σ2 ,则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为 K I = (σ 1 + σ 2 ) π a = σ 1 π a + σ 2 π a (1) 6.为什么裂纹尖端会发生应力松弛?如何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修正? 答:裂纹尖端附近存在着小范围的塑性区(设塑性区是以裂纹尖端为圆心,半径为 r0 的圆 π a 形区域),材料屈服后,多出来的应力将要松驰(即传递给 r>r0 的区域),使 r0 前方局部地 区的应力升高,又导致这些地方发生屈服。即屈服导致应力松弛。 Irwin 提出了有效裂纹尺寸的概念 a eff = a + r y 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修正,在小范围条件下,

损伤与断裂力学读书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 2012 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损伤与断裂力学 考试时间2012. 12 学生姓名张亚楠 学号ZS12030092 所在院系力建学院 任课教师高峰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损伤与断裂力学》读书报告 一.断裂力学 1.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断裂力学是为解决机械结构断裂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力学分支,它将力学、物理学、材料学以及数学、工程科学紧密结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力学专业课程。 随时间和裂纹长度的增长,构件强度从设计的最高强度逐渐地减少。假设在储备强度A点时,只有服役期间偶而出现一次的最大载荷才能使构件发生断裂;在储备强度B点时,只要正常载荷就会发生断裂。因此,从A点到B点这段期间就是危险期,在危险期中随时可能发生断裂。如果安排探伤检查的话,检查周期就不能超过危险期。如下图所示: 问题是储备强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参量?它与表征裂端区应力变场强度的参量有何关系?如何计算它?如何测量它?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何?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如能找到答案的话,则提出的以上五个工程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断裂力学这门学科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1.1影响断裂力学的两大因素 a.荷载大小b.裂纹长度 考虑含有一条宏观裂纹的构件,随着服役时间后使用次数的增加,裂纹总是愈来愈长。在工作载荷较高时,比较短的裂纹就有可能发生断裂;在工作载荷较低时,比较长的裂纹才会带来危险。这表明表征裂端区应力变场强度的参量与载荷大小和裂纹长短有关,甚至可能与构件的几何形状有关。

1.2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韧度(toughness ):是指材料在断裂前的弹塑性变形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个能量的概念。 脆性(brittle )和韧性(ductile ):一般是相对于韧度低或韧度高而言的,而韧度的高低通常用冲击实验测量。 高韧度材料比较不容易断裂,在断裂前往往有大量的塑性变形。如低强度钢,在断裂前必定伸长并颈缩,是塑性大、韧度高的金属。金、银比低强度钢更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但是因为强度太低,因此吸收能量的能力还是不高的。玻璃和粉笔则是低韧度、低塑性材料,断裂前几乎没有变形。 脆性断裂:如下图所示的一个带环形尖锐切口的低碳钢圆棒,受到轴向拉伸载荷的作用,在拉断时,没有明显的颈缩塑性变形,断裂面比较平坦,而且基本与轴向垂直,这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粉笔、玻璃以及环氧树脂、超高强度合金等的断裂都属于脆性断裂这一类。 韧性断裂:若断裂前的切口根部发生了塑性变形,剩余截面的面积缩小(既发生颈缩),段口可能呈锯齿状,这种断裂一般是韧性断裂。前边提到的低强度钢的断裂就属于韧性断裂。 像金、银的圆棒试样,破坏前可颈缩至一条线那样细,这种破坏是大塑性破坏,不能称为韧性断裂。 2.能量守恒与断裂判据 2.1传统强度理论 在现代断裂力学建立以前,机械零构件是根据传统的强度理论进行设计的,不论在机械零构件的哪一部分,设计应力的水平一般都不大于材料的屈服应力,即 n ys σσ≤

岩石的损伤力学及断裂力学综述

岩石的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综述 摘要:论述了国内外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总结了岩体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以及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简单介绍了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对岩石破坏的断裂-损伤理论的阐述,指出了综合考虑损伤与断裂的破坏理论是能更好地反映岩石实际破坏过程的一种新的理论, 可在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中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岩石 断裂力学 损伤力学 应用 1 引 言 岩石的破坏过程总是伴随着损伤(分布缺陷)和裂纹(集中缺陷)的交互扩展, 这种耦合效应使得裂纹尖端附近区域材料必然具有更严重的分布缺陷。岩石的破坏, 如脆性断裂和塑性失稳, 虽然有突然发生的表面现象, 但是, 从材料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直到出现宏观的裂纹型缺陷, 伴随着裂纹的稳定扩展或失稳扩展, 是作为过程而展开的。 经典的断裂力学广泛研究的是裂纹及其扩展规律问题。物体中的裂纹被理想化为一光滑的零厚度间断面。在裂纹的前缘存在着应力应变的奇异场,而裂纹尖端附近的材料假定同尖端远处的材料性质并无区别。象裂纹这样的缺陷可称它为奇异缺陷,因此经典断裂力学中物体的缺陷仅仅表现为有奇异缺陷的存在。 而损伤力学所研究的是连续分布的缺陷, 物体中存在着位错、微裂纹与微孔洞等形形色色的缺陷,这些统称为损伤。从宏观来看, 它们遍布于整个物体。这些缺陷的发生与发展表现为材料的变形与破坏。损伤力学就是研究在各种加载条件下, 物体中的损伤随变形而发展并导致破坏的过程和规律。 事实上, 物体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奇异缺陷和分布缺陷。在裂纹(奇异缺陷)附近区域中的材料必然具有更严重的分布缺陷, 它的力学性质必然不同于距离裂纹尖端远处的材料。因此, 为了更切合实际, 就必须把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结合起来, 用于研究物体更真实的破坏过程。 2 断裂力学 2.1 断裂力学学科发展 “断裂力学”指的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该学科要在假定裂纹存在的条件下,寻求裂纹长度、材料抗裂纹增长的固有阻力、以及能使裂纹高速扩展从而导致结构失效的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1。 断裂力学最早是在1920年提出的。当时格里菲斯为了研究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低的原因,提出了在固体材料中或在材料的运行过程中存在或产生裂纹的设想,计算了当裂纹存在时,板状构件中应变能变化进而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果:常数≡a c δ。 1949年,奥罗万在分析了金属构件的断裂现象后对格里菲斯的公式提出了修正,他认为产生裂纹所释放的应变能不仅能转化为表面能,也应转化为裂纹前沿

断裂力学和断裂韧性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 3.1 概述 断裂是工程构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方式,尤其是脆性断裂,它是突然发生的破坏,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征兆,这就常常引起灾难性的破坏事故。自从四五十年代之后,脆性断裂的事故明显地增加。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巨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就是在航行中遭遇到冰山撞击,船体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了旷世悲剧! 按照传统力学设计,只要求工作应力σ小于许用应力[σ],即σ<[σ], 就被认为是安全的了。而[σ],对塑性材料[σ]=σ s /n,对脆性材料[σ]=σ b /n, 其中n为安全系数。经典的强度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时会发生所谓低应力脆断的现象。原来,传统力学是把材料看成均匀的,没有缺陷的,没有裂纹的理想固体,但是实际的工程材料,在制备、加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宏观缺陷乃至宏观裂纹。 人们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低应力脆断总是和材料内部含有一定尺寸的裂纹相联系的,当裂纹在给定的作用应力下扩展到一临界尺寸时,就会突然破裂。因为传统力学或经典的强度理论解决不了带裂纹构件的断裂问题,断裂力学就应运而生。可以说断裂力学就是研究带裂纹体的力学,它给出了含裂纹体的断裂判据,并提出一个材料固有性能的指标——断裂韧性,用它来比较各种材料的抗断能力。 3.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3.2.1 理论断裂强度

金属的理论断裂强度可由原子间结合力的图形算出,如图3-1。图中纵坐标表示原子间结合力,纵轴上方 为吸引力下方为斥力,当两原子间 距为a即点阵常数时,原子处于平 衡位置,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如 金属受拉伸离开平衡位置,位移越 大需克服的引力越大,引力和位移 的关系如以正弦函数关系表示,当 位移达到X m 时吸力最大以σ c 表示, 拉力超过此值以后,引力逐渐减小, 在位移达到正弦周期之半时,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即原子的键合已完全破坏, 达到完全分离的程度。可见理论断裂强度即相当于克服最大引力σ c 。该力和位移的关系为 图中正弦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使金属原子完全分离所需的能量。分离后形成两个新表面,表面能为。 可得出。 若以=,=代入,可算出。 3.2.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金属的实际断裂强度要比理论计算的断裂强度低得多,粗略言之,至少 低一个数量级,即 。 陶瓷、玻璃的实际断裂强度则更低。

ABAQUS中的断裂力学及裂纹分析总结

ABAQUS中的断裂力学及裂纹分析总结(转自simwe) (1) 做裂纹ABAQUS有几种常见方法。最简单的是用debond命令, 定义 *FRACTURE CRITERION, TYPE=XXX, 参数。。。 ** *DEBOND, SLAVE=XXX, MASTER=XXX, time increment=XX 0,1, …… ...... time,0 要想看到开裂特别注意需要在指定的开裂路径上定义一个*Nset,然后在 *INITIAL CONDITIONS, TYPE=CONTACT中定义 master, slave, 及指定的Nset 这种方法用途其实较为有限。 (2) 另一种方法,在interaction模块,special, 定义crack seam, 网格最好细化,用collapse element模拟singularity. 这种方法可以计算J积分,应力强度因子等常用的断裂力学参数. 裂尖及奇异性定义: 在interaction-special,先定义crack, 定义好裂尖及方向, 然后在singularity选择:midside node parameter: 输入0.25, 然后选Collapsed element side, duplicate nodes,8节点单元对应(1/r)+(1/r^1/2)奇异性。 这里midside node parameter选0.25对应裂尖collapse成1/4节点单元。如果midside nodes 不移动到1/4处, 则对应(1/r)奇异性, 适合perfect plasticity的情况. 网格划分: 裂尖网格划分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partition后先处理最外面的正方形,先在对角线和边上

断裂力学总结

断裂力学学习报告 姓名:zx 学号:xxxxxxxx 一、绪论 (1)传统强度理论是在假定材料无缺陷、无裂纹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认为只要满足r []σσ≤,材料将处于安全状态。 其中: []σ——用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的许用应力; r σ——为相当应力,它是三个主力学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按照从第一强度理论 到第四强度强度理论的顺序,相应的应力分别为 11 2123313 4() r r r r σσσσμσσσσσσ==-+=-=但是许多事实表明,材料受应力远小于设计应力,材料仍然被破坏。使许多力学工作者迷惑不解,于是投入对其研究,最终发现所有材料并不是理想的,材料中含有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裂纹,于是产生了对裂纹地研究。断裂力学从客观存在裂纹出发,把构件看成连续和和间断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了这门新兴的强度学科。 (2)断裂力学的任务是: 1. 研究裂纹体的应力场、应变场与位移场,,寻找控制材料开裂的物理参量; 2. 研究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韧性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数值与及测定方法; 3. 建立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断裂准则; 4. 含裂纹的各种几何构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材料开裂的物理参量的计算。 (3)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假设裂纹已经存在,从弹性力学或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把裂纹当作边界条件,考察裂纹顶端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设法建立这些场与控制断裂的物理参量的关系和裂纹尖端附近的局部断裂条件。 (4)断裂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根据裂纹受力情况,裂纹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 张开型(I 型) 裂纹受垂直于裂纹面的拉应力作用,裂纹上下两表面相对张开,如上图a 所示; 2. 滑开型(II 型),又称平面内剪切型 裂纹受平行于裂纹面而垂直于裂纹前缘OO ’的剪应力作用,裂纹上下两表面沿x 轴 相对滑开,如上图b 所示; 3. 撕开型(III 型),又称出平面剪切型或反平面剪切型 裂纹受既平行于裂纹面又平行于裂纹前缘的剪应力作用,裂纹上下两表面沿z 轴相对错开,如上图c 所示. 上述三种裂纹中I 型最为危险.而我们主要也是研究I 型裂纹,因为只要确定了I 型裂纹是安全的,则其它两种裂纹也是安全的。 二、线弹性断裂力学 线弹性断裂力学认为,材料和构件在断裂以前基本上处于弹性范围内,可以把物体视为带有裂纹的弹性体。研究裂纹扩展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能量观点,认为如果当裂扩展一增量,使得释放的弹性能多于产生新裂纹表面所需要的能量则发生裂纹的失稳扩展,如Griffith 理论;一种是应力场强度的观点,认为裂纹扩展的临界状态是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达到材料的临界值,如Irwin 理论。 (一)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1)应力强度因子 把物体断裂归结为带裂纹物体的线弹性力学分析。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选取应力函数 U(x,y)使其满足双调和方程220U ??=。 解此方程可以得到相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三种类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场与位移场公式有相似之处,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σ?()N N ij ij θ= ()()()N N i N i u K θ= 式中σij (i,j=1,2,3)为应力分量,i u 为位移分量,N=I,II,III 为裂纹的类型,()ij f θ和()i g θ是

断裂与损伤力学发展与理论

1.断裂与损伤力学的发展过程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2.材料疲劳损伤机理以及断裂力学基本分析方法。 3.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损伤以及断裂破坏基础理论。 1、 断裂与损伤力学的发展过程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1.1 断裂力学的发展简史及要解决的问题 断裂力学理论最早是在1920年提出。当时Griffith 为了研究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低的原因,提出了在固体材料中或在材料的运行过程中存在或产生裂纹的设想,其内容是:结构体系内裂纹扩展,体系内总能量降低,降低的能量用于裂纹增加新自由表面的表面能,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是裂纹扩展力(即应变能释放率)等于扩展阻力(裂纹扩展,要增加自由表面能而引起的阻力)。很好地解释了玻璃的低应力脆断现象。计算了当裂纹存在时,板状构件中应变能的变化进而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果:=a c δ常数。 其中,c δ是裂纹扩展的临界应力;a 为裂纹半长度。他成功的解释了玻璃等脆性材料的开裂现象但是应用于金属材料时却并不成功。 1944年泽纳(Zener)和霍洛蒙(Hollmon)又首先把Griffith 理论用于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不久欧文(Irwin)指出,Griffith 的能量平衡应该是体系内储存的应变能与表面能、塑性变形所做的功之间的能量平衡,并且还指出,对于延性大的材料,表面能与塑性功相比一般是很小的。同时把G 定义为“能量释放率”或“裂纹驱动力”,即裂纹扩展过程中增加单位长度时系统所提供的能量,或裂纹扩展单位面积系统能量的下降率。 1949年Orowam E 在分析了金属构件的断裂现象后对Griffith 的公式提出了修正,他认为产生裂纹所释放的应变能不仅能转化为表面能,也应转化为裂纹前沿的塑性应变功,而且由于塑性应变功比表面能大得多以至于可以不考虑表面能的影响,其提出的公式为 =a c δ=2/1)/2(λEU 常数 该公式虽然有所进步,但仍未超出经典的Griffith 公式范围,而且同表面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