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

第四章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

邢台市育才小学殷华【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2、明确自身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影响,指导如何教给孩子审视矛盾处理矛盾的原则与技巧。

3、了解引起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控孩子的情绪。

4、了解孩子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上的缺陷,能与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5、掌握教会孩子如何走进去集体生活的家教策略,灵活运用家教策略解决孩子不合群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目标2、目标3、目标4

【教学准备】

一、学员准备:

1、《家庭教育手册》

2、积极配合教师思考,以备课堂上的交流。

3、准备好育子经验材料,进行分享

二、教师准备:

1、准备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3、提前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情况。

【教学提纲】

一、开场热身。(10分钟)

二、精讲点拨。(60——80分钟)

三、疑难解答。(30——40分钟)

【教学流程】

【开场热身】

喜悦分享: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您为了孩子走进课堂,专心学习,认真笔记,积极思考。在经过前面育子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后,相信您也有了很多收获,也积累了不少育子经验,现在就请您把自己的家教秘诀和大家分享!(家长介绍经验后,教师及各位学员应给予评价鼓励,)希望各位学员能在今天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精讲点拨】

一、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

1、分析原因: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爱与别人争执。爱打架的孩子有各种情况,有些孩子不会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

2、自测解疑:

情况一:从小受到宠爱的孩子进入集体时,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攻击对方。当别人躲避,就会心中不满,更易于攻击别人。

小提示:家长要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可以用游戏和讲故事的办法使他们多了解别人的感受。例如森林中正在玩的小动物看到欺负人的大灰狼来了会怎么办?有时爸爸扮一下大灰狼,妈妈带着孩子躲起来,让大灰狼找不到朋友。当孩子知道欺负人,打架就会失去朋友,没有人来同自己玩,就会慢慢收敛爱打架的攻击行为。

情况一:父母采用暴力,经常体罚,会让孩子模仿而变本加厉。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被打一下而禁止孩子们在一起玩,甚至演变成大人之间的争吵就无法培养孩子合群互助的精神。

小提示:父母在处理孩子们打架时应当公平对待,克已互让彼此协调,成为孩子的榜样。说服孩子向被攻击的一方赔礼道歉,使孩子承认攻击是错误的。父

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会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是影响终生的。

3、点拨提示:

●正面指导。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争执时怎样做,比如可以对同伴讲讲道理。

●态度要冷静。孩子们发生争吵时,让他们做一次深呼吸,每个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的理由,不能骂人。

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

●退出争吵。有时解决争吵的方法是走开或让步。

●奖励。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约定好奖励的办法。如果孩子和伙伴争吵的次数减少了,就允许他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

●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处罚。

二、如何面对孩子间的“战争”。

1、引入个案:

从出世以后,孩子每一个转折性的进步都让做父母的狂喜,小不点儿一天天地长大,当孩子开始融入群体,也是父母头痛的开始,他闹脾气了,闯祸了,打架了,哭鼻子了,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战事不断,让父母手足无措,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事,不好插手,可闯下的祸偏偏又只能等着做父母的去补救。这时候,最难拿捏的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孩子们都很敏感,任何稍微过火的处理方式,都可能给孩子将来的成长留下阴影。要妥善为孩子收拾战争残局,观念的树立和合理的方法至关重要。

案例

讲述人:星星妈妈

故事主角:女儿星星,6岁多,今年9月刚上学

心情:困惑

那天课间,星星刚开始玩沙包,旁边一个小男孩突然一下子把沙包夺走了,星星吓得怔在原地。放学回来,孩子告诉我,我心里一时像被猫抓一样难受,被

别的小孩明目张胆地欺负,星星却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我颇有无能为力之感,因为不可能不理智地去打那个抢沙包的孩子,我妈也说得对,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我担心她一味忍让,会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将来如何应付社会激烈的竞争?事实上之前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到了这个阶段,谦让却成了退让,孩子显然吃亏了。我想对孩子说,再有小朋友来抢你的玩具,你就强硬点,要懂得还击。可是如此又令我们的教育前后不一,孩子可能无所适从。

个案分析:

4-6岁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未必是带有目的性的,因而不能称为“欺负”。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他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会升起想要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别人不给,他就可能会抢。稍大一些,孩子学会利用团体关系对某个孩子进行孤立;或者要挟别的孩子要听他的话,否则就打他;或者用嘲笑等方式进行言语伤害,攻击性行为带上了伤害他人的目的,则发展为“欺负”行为。

错误做法:

A、把责任推给老师,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

原因:孩子之间的争执本来就与老师无关,随便指责老师,无助于事件的解决,也有碍孩子认识真相,着重点应该是教孩子自己去面对挫折和鼓起勇气,责怪老师只会令孩子感到更加惧怕。

B、直接带孩子去与对方父母交涉。

原因:家长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而不是站在客观层面,碰到一起就很难理智处事。应该交由第三者如老师来管束。

战后修复:引导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

第一,孩子受到欺负,长期不快乐的积累,会导致心灵脆弱、自卑和害怕与人打交道。因此一定要防微杜渐。孩子受到攻击,首先是安抚他,让他知道,受到攻击并不是他的过错,欺负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告诉他,妈妈会帮助他。

第二,激励他表达,说出受到攻击或欺负的经过和真相,对大一点的孩子,与他分析个中原因,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则教孩子学会宽容。

第三,找老师谈,让老师知道孩子受到欺负,而采取行动去教育攻击他人的小朋友。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可以提供援助的对象。

第四,帮他树立权利观念,让他知道属于他的东西不应该无条件让给别人。教他不要软弱,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别的孩子再来抢他的东西,或者欺负他,则理直气壮地发出严重警告:如果敢欺负我,我可以告诉老师,或者会还击。

第五,平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孩子园里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自信,受到欺负的机会越少。

第六,父母一定要控制怒火,体谅孩子的年幼无知,和老师一起分析情况,稳定情绪来和对方父母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吵闹只会伤害感情,于事无补。

2、点拨解疑

第一:能不干涉就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每次孩子发生争执时,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会第一时间介入其中。大人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而不好意思,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而心痛。但是,这种做法未必可取。

对于孩子来说,磕磕碰碰很正常。有时只是一时的好胜心引起了小矛盾,也许没几分钟就会和好。孩子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孩子们的游戏有着属于孩子的规律。让他们在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所以,如果孩子发生冲突,一开始父母最好是静观其变,先不要干涉,或许在观察过程中你还会有所发现!

第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想当然处理。

在孩子打打闹闹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的孩子相对内向,处境往往比较被动;有的孩子会讲道理,对冲突能起到缓和作用;而也有个别孩子从小深受家人溺爱,有一定攻击性。

有时,孩子间的冲突也会“升级”。这时大人就不得不干涉了。首先要了解情况,然后具体分析,再给孩子讲几句道理。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浅显的道

理他们也懂,而且简单说几句也不会影响原先愉快的游戏氛围。最不可取的是父母为了面子或“想当然”,不由分说拉来孩子或批评或打骂。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破坏大家的好心情。

第三:日常教育也很重要,父母的言行要注意。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在外“做一套”,在家“说一套”,当冲突发生时,碍于面子表现得相当得体,孩子听了也明理。但一回到家里,或会因为自己孩子表现不佳而“秋后算账”——什么“你傻呀”、“你笨呀”,或会因为看不惯别的孩子而“说三道四”——什么“霸道呀”、“野蛮呀”。如果父母前后言行不一致,就容易让孩子混淆是非,从而缺失正确的判断力。

爱孩子,就应该让其明事理,让他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所以,无论是日常的正确导向教育,还是家长的榜样作用都很重要。

3、操作指导: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后,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孩子化解矛盾,并让孩子不断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呢?请您接着看看下面提升孩子美德的冲突处理6步骤吧!

步骤1:认同并接受孩子们对冲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

在孩子们的冲突中,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的感受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成人,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权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协调两个孩子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去做仲裁。

步骤2: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倾听对方的诉说,帮助孩子澄清和说明问题。

让孩子们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同时倾听对方。通过这个过程,帮护孩子们相互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很好地交流,他们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也不太会倾听对方的诉说。这些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孩子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从自己的

角度出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中心”。这个步骤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别人的立场和感受。

步骤3:协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责任。

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步骤4: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冲突发表自己的建议。

当孩子们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和提示。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办法不合适,但是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会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不要简单地否决孩子们的建议,而要把一方提出的建议告诉另一方,让他发表对这个提议的看法。如果孩子们的讨论陷入僵局,没有解决的头绪,成人不妨给一些提示,引导孩子们思考的方向。但这并不是说要孩子们照办。

步骤5:如果孩子们觉得别人提出的办法不合适,要给他们拒绝的权利。

当然,他们可以接受自己觉得合适的建议。而当孩子们就解决冲突达成一致的协议时,要支持他们的决定。成人的角色之一,是要引导孩子们协调不同的意见,尽力达成协议。当孩子们各自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成人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法的时候,成人要表现出对每个孩子的感受的关注,让孩子们看到,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步骤6: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孩子们和好和恢复友谊。

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修复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对对方做错了什么,让他做一些让对方感觉好一点儿的事情,可以减轻他的内疚,并且对自己与对方的友谊保持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做出了补救的善意举动,成人要问一问另一个孩子是不是感觉好一点儿。这样,受伤害的孩子心中还能保持着对对方的良好印象,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还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三、如何引导孩子了解老师的工作和生活。

1、个案引入:

圆圆是一个6岁爱美的小姑娘,平时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但她在学校却是个文文静静的孩子,跟她在家里或出游的时候,大相径庭。有一次,妈妈去接圆圆放学,发现她的头发被扎的又精致又漂亮。圆圆平时很爱美,就想她心里肯定很喜欢今天的发型。在回家路上,妈妈笑着对圆圆说,“小圆今天真漂亮,明天妈妈也跟老师一样,帮圆圆扎这么好看的头发,好不好?”圆圆却皱着眉,瘪着嘴回:“不好,我不喜欢粉色的头绳。”听到这个回答,妈妈很惊讶:孩子会直接明了的告诉身为父母的你,但为什么在老师面前,就禁言说不出了呢?

尊师重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然的,“老师”在这般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它的地位不言而喻,是坚不可破的,比如圆圆的老师,在圆圆心中的地位。但,老师可以在孩子心中拥有高地位,却不能因此让孩子不敢与之交流。师生沟通,这个课题,并不比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来的容易,有时甚至更难!

2、问题解疑:

问题时间: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个任课老师有一些成见,可苦恼于不知怎样让孩子接受他“不喜欢”的老师。

困惑解疑: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先不要发表意见,让孩子信任父母,然后深入了解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找准原因后帮助孩子缓解这种“不喜欢”的情绪,与老师和孩子都进行良好的沟通。

家长关键就在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成为他心目中真正的朋友,那么再讨论任何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家长朋友切忌一上来就用个人的价值观去评价孩子的思想和言行,而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这样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也不要盲目信从,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先听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和想法。另外,还可以和孩子的同学、家长联系,听听他们对此老师的看法等。这么做不是不相信孩子,而是孩子的年龄导致他的思维可能会有一些偏见和不客观的事实,找到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找到解决办法。

措施一:深入了解“不喜欢”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对老师产生成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什么方面的成见?是对老师为人的厌恶?是对老师教学的厌恶?是对老师教学方式的反对?是对老师素质的鄙视?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某些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的原因,很多孩子对于某些任课老师存在抵触心理。于是,有的孩子就会仅凭一些个人的直观感觉对任课老师下结论。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的原因有时很简单,也许就是因为这位男老师“娘”!还有的认为老师很“偏心”,因为老师往往会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宽容许多,这可能就是孩子眼里的“偏心”。

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具体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来说。第一类,如果孩子认为这位老师存在人品或者形象等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和孩子达成一点共识,告诉孩子我们向这位老师学习的是具体这门课的专业知识,其他方面无须向他学习,完全可以向其他人品和形象好的老师或者前辈学习。第二类,如果孩子认为这位老师教课专业水平差而不喜欢他,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曾经有一个学生,特别不喜欢生物老师,认为他很不称职。后来,我让他把老师的讲课毛病挑出来,不要考虑其他衣着、方言等因素。他就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老师的授课毛病,每次和我见面都要“点评”一番。结果,他期末考试时,生物考了全班最高分。为什么呢?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其实,他自己变成了生物课督导,站的位置和角度比任课老师还要高。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就学进去了,这也是“学习的角度”之妙用。

我们有必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到底是哪方面原因导致他们不喜欢这位老师。这也有助于孩子自己调整对老师的认同感,深入分析原因,有的放矢。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衣取人;我们是来听老师讲课的,只要老师的课讲得还说得过去,管其他方面干什么呢?更何况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怎能“恨屋及乌”?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未成年人往往是情绪大于理性。

措施二:接受不完美的老师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有的老师教学和人品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比较严厉和苛刻,这样也容易不被孩子喜欢。我们知道,孩子进入社会,免不

了会遇到严厉的上司或老板,而教孩子们接受一位并不完美的老师、学会与一位苛求的老师相处的同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成功地与一位严苛的老板相处。

孩子放学回家后往往和家长谈起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如何评价某老师,说起某老师的一些缺点。这时家长除了耐心倾听,而应该从侧面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信服老师才愿意服从他。

在了解不喜欢任课老师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家长要和老师、孩子分别来谈。和孩子沟通完后,家长要主动和老师沟通,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说法,包括批评孩子甚至批评自己的话。家长这样做,会促使老师自省。如果老师也存在问题,委婉地提出并真诚告诉他: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孩子进步。老师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往往会想办法改正。最后一定要记得感谢老师,毕竟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千万不要回家就对孩子一顿批评,如果你批评孩子,他会对任课老师更加反感,因为他会认为他被骂都是任课老师告状导致的。要了解孩子在此门功课的表现,抓住孩子可以表扬的地方,然后这段时间要多和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一般也会和家长很好配合,去挽救这个孩子对此门学科的兴趣。毕竟没有老师愿意看到一个学生是因为自己而丧失对此学科的兴趣。当着孩子的面,以引导疏通为主,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不是为了老师而学习,不能因为老师的原因而放弃对该课程的兴趣。

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最忌讳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难的。在家里,一定要形成尊师重教之风,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要尽量帮老师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尽管教师队伍中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但帮孩子看到学校和老师积极正面的一面,对自己的孩子学习和心理成长会有很大的好处。

措施三:新换的老师要适应

有一位学生写信求助:我以前的英语老师很好也很喜欢我,我忘记不了他。

他使我喜欢上英语,但是一换新的老师,我的英语成绩一落直下,从以前的 90多分到现在的 60多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就是不喜欢现在的老师,好希望还是以前的老师教我啊!

从小学到大学,换老师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一学年会有变动,但有的学校也可能因为教师临时有突发情况而学期中间变动老师。尽管家长和学生都多少有些怨言,但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反而显得格外重要些。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

“女儿刚上六年级时,对刚换的数学老师特别不适应,回家总和我唠叨:现在的数学老师远不如原来老师讲得好,普通话也不标准。还学着她老师说的不标准的普通话。我仔细地了解了孩子新来的数学老师,知道她是刚从外省市学校选拔上来的高级教师,教学成绩非常好,只是普通话里有一些地方口音。我还在网络上能查到新数学老师的一些荣誉资料。吃饭的时候,我当着女儿的面,故意和她爸爸说起数学老师获得的各种荣誉,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讲课也非常出色。饭后让女儿一起看了网络上老师的成果。女儿没说什么,但从表情上已经感觉到孩子比较崇拜这位新的数学老师了。此后,从女儿嘴里再也听不到对数学老师反感的话了,相反,女儿说的都是数学老师多么多么好,因为她已经适应了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了。”

其实感情是需要培养的。在孩子新换了老师因不适应而不喜欢时,我们努力挖掘老师的优点,家长可以到学校做一些观察、调查,尽可能多地了解老师的闪光点,然后把老师的这些长处告诉孩子,去冲淡孩子对老师的不良印象。其次,我们还可以设法取得老师的帮助。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如果能设法让新来的老师给予孩子一些“偏爱”,比如批改作业详细一些,作业后面多一些批语,多给孩子一些表扬鼓励和个别辅导等,孩子很快就能改变对新老师的看法。

措施四:老师确实有问题怎么办

在小斌最后不得不转学的案例中,老师确实冤枉了孩子,但家长的做法也比较过激。当一个孩子抱怨说不喜欢某一位老师,或者说老师有多“可恶”的时候,他可能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把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或不满发泄出来。

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双倾听的耳朵,而不是说教、批评,也不是想找家长去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更不需要像小斌父亲那样的家长去把事情搞得不堪收拾。当然,老师的品德或者教育方法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时,如果老师比较豁达、开明,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老师不很豁达、开明,家长也可以考虑向学校领导反映。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真的很差,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其他家长沟通,如果大家都比较认同,就可以考虑向学校反应是否更换老师,但是这些都不能让孩子知道,坚决杜绝孩子产生骄横跋扈的心态。不能让孩子感到,他不喜欢的老师是可以换掉的。

家长要充分理解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动机和目的是相同的。家长到学校来找老师,是为了孩子,老师叫您到学校来,指出孩子的问题,挑孩子的毛病也是为了孩子。不同的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已,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但大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家校配合教育的大前提,要充分理解老师。理解到位了,就不会在家校配合上跟老师、学校闹别扭。即使老师和学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要理解老师和学校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和谐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培养孩子的前提。因此,老师确是存在问题时,父母首先要理智地解决问题,而不要让问题极端化,最后对老师一生造成伤害,对孩子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总之,哪怕是对老师的有些做法不理解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横加指责,或是简单否定老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家长可以和老师单独协商,也许是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经过沟通后才可能达到相互理解。如果不主动沟通,而是不负责任的胡乱评价、发牢骚,容易造成孩子对老师不正确的看法,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程度。如果学生不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不会走进学生心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正常进行。家长无论对学校和老师有怎样的不理解,为了教育孩子,要用积极的态度宣传老师,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即使学生对老师有意见,家长在中间也应该正面引导,一旦老师在学生心中没了地位,老师的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失灵”,直接受损失的是学生。

3、行动实践:

孩子与人交往是必备的技能,交往技能涵盖方方面面,就节而言,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了解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呢?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1)引导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

(2)引导孩子观察老师的工作,了解老师的辛苦。

(3)引导孩子角色互换,理解老师的不易。

(4)引导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建立互信关系。

(5)如有可能走进老师的家庭,了解老师的生活。

四、怎样解决嫉妒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障碍。

1、案例导入:

朋友的儿子毛毛在河滩里和小朋友玩堆沙游戏,那个小朋友手脚很利索,不一会儿,沙堆便高高耸立起来,沙堆上面还插上了一片树叶,说是城堡上的旗帜。毛毛的沙堆又矮又小,不知是累的还是别的原因,毛毛的小脸红扑扑的。朋友自然要夸毛毛的小伙伴几句,不曾想,毛毛变得像头发怒的小狮子,走将过去,把小伙伴的“城堡”踏平了,边踏边说:“这不是城堡,是垃圾!”父子俩由此引发了一场冲突。朋友给我谈起此事,一脸的无奈,感慨道:“真想不到孩子也有这么强的嫉妒心理。”

2、解疑释惑:

嫉妒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很早就会产生。婴儿刚刚出生时,仅有一般性的激动,1个月后就会分化出痛苦和快乐,痛苦比快乐分化得更早;4个月后再从痛苦中分化出愤怒;5个月后从愤怒中分化出厌恶;6个月后从厌恶中分化出惧怕;15个月后就会从痛苦情绪中分化出嫉妒。可见,嫉妒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阶段,嫉妒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小孩也不例外。

引起孩子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人的外貌、财富(玩具、食品等)、能力、名誉、地位、享受等均可引起某些孩子的嫉妒心理。比如,家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小朋友,妈妈夸上几句,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于是对外来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一个小朋友有“全自动步枪”,而另一个小朋友则只有一把木制的“小

手枪”,拿“小手枪”的看到拿“全自动步枪”的,心里就不是滋味;别的小朋友会唱歌,而自己不会唱歌,就会羞愧、怨恨、愤怒,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家有两个孩子,父母娇惯其中一个,不被娇惯的就会经常找理由与另一个孩子吵架。孩子的嫉妒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都有可能表现出来。

孩子的嫉妒心理产生以后,往往容易把抱怨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或千方百计把跑在前面的人拉下来,以保持与自己“同步”,或甩在自己的后面。同时,过分的嫉妒也会使孩子的性格渐渐变得古怪起来。如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执拗浅薄、自暴自弃、推卸责任等等。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其影响是很大的,难怪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写道:“嫉妒是绿色的妖魔,谁做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3、点拨支招:

作为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及时疏导。

首先,要防止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父母除了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外,更重要的是尽量避免易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

其次,要设法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这主要靠父母的教育与诱导,通过父母的教育诱导而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抓住嫉妒对象“成功”的原因分析。帮助孩子弄清别的小朋友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是怎样“奋发努力”的,以使孩子克服仅从结果进行比较的低层次的、简单的思维。另一方面是要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缺陷和“赶超”别的小朋友的优势和途径,避免自弃、自卑、攻击、执拗等不良心理的持续侵扰。

再次,要帮助孩子进行伤害性情感的调节,确保孩子精神健康,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态,促进孩子完美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疏导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在孩子已经妒火中烧的时候,父母不能火上浇油,如骂孩子“无能”、“没出息”等等。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暗示。一方面是父母的情感暗示,如鼓励的目光等。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自我调节,如从烦恼、不安等消极情绪中解放出来。三是要转移孩

子的注意方向,使孩子用另一种情感来冲淡或代替。如给孩子讲讲故事,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等等。

五、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交往的技巧。

1、谈话导入:

同伴交往是孩子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孩子平等、合作、互助、分享等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基础,能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懂得宽容,学会自我管理。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呢?家长们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2、问题探究:

各位家长,你知道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吗?请各位家长思考谈论一下,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老师巡视)【家长回答】

家长1:独生子女天性内向,不善于交流。

家长2: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太溺爱,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家长3: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没有接受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

3、点拨支招:

(1)创设让孩子能够积极交往的环境。

交往能力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表现,它必须放到社会化的环境中才能逐渐得到培养,获得发展。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一切交往的环境,让孩子投身于与他人的互动中并懂得怎么与人交往,为孩子提供自由交往的机会。家长不能由于怕孩子吃亏或以孩子还小作为借口撑起保护伞,替孩子出面解决问题,要知道,

正是在一次次的碰撞、冲突、矛盾、协商、交换、合作中,孩子才会发现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会体验别人的情感,从而正确确定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打开一扇又一扇交往的窗子,鼓励孩子自由、广泛地交往,帮助孩子真正体验交往的乐趣。

(2)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

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他们难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在处理问题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对他们进行的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事情发生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来参考。家长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与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更好些,使每一次交往问题的产生,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家长要在孩子与人交往时.仔细观察他们存在的交往问题,给孩子以及时的帮助。

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以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给孩子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怎样帮助孩子走进集体生活。

1、谈话引入:

现在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但是,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在课上小组讨论或合作操作时,很少参与讨论;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学习有投机取巧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精神。家长们的困惑就是不知道怎样帮孩子走进集体生活。

案例(课件展示):小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他喜欢看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 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在课上小组讨论或合作操作时,很少参与讨论。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学习有投机取巧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缺乏

与人交往合作的精神。

2、问题探究:

各位家长,你知道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吗? (多媒体展示标题板书: 一、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 )请各位家长思考谈论一下,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老师巡视)

【家长回答】

家长 1:独生子女天性内向,不善于交流。

家长 2: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太溺爱,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不合群。

家长 3:我们平时工作太忙,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很少关注。

家长 4: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没有接受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老师总结】

各位家长就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说了许多原因,说得非常好,其实孩子有些孩子不能融入集体时候,不仅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家长的教育方法。

第一,自身因素。有的孩子家里是个独子,天性内向的他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第二,家庭因素。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没有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的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过度宠爱有加,在家里是他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的。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

第三,班级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不愿意主动和人讲话,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一段时间后,他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于是逐渐成了远离集体的“排斥儿童”,时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采取攻击破坏行

为。

3、点拨支招:

各位家长,请打开课本,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第 99-102 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阅读,请大家谈谈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家长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

对于孩子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我们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改变孩子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首先,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家长可以结合具体的交往冲突的例子,引导孩子转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们不仅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的作用,而是同学和伙伴之间的双向互动。

(2)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孩子更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家长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即通过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同时,指导他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因此,家长应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教育孩子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

(4)要讲究褒贬的方式.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引导孩子与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

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5)要学会聆听。耐心、虚心、会心的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身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疑难解答】

各位家长,除了刚才课讲课中提到的这些问题,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请您提出来,我们大家帮你一起解决。(交流互动)教师小结:

各位家长,经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培养孩子交往技能”这个话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下面,给大家留一个作业:请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当之处,写出你的改进计划,作业完成后发到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中,以便我们的下一次交流,谢谢大家,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四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课程

四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怎样处理家长和孩子的冲突教材:四年级家庭教育读本 班级:四年级(2)班 教学内容:怎样处理家长和孩子的冲突 教学目标: 1.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原则。 2.让家长了解亲子冲突的类型。 3.对家长提出亲子教育合理建议。 教学难点:让家长学会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冲突 教学方法:集体组织,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入 结合案例进行孩子与家长产生冲突原因的分析。 二、方法的教学 亲子教育的原则: 1.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用成长、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3.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 亲子冲突常见的10种类型: 1.命令式冲突。 2.武断式冲突。 3.威胁式冲突。 4.说教式冲突。 5.无知式冲突。 6.斥责式冲突。 7.厌烦式冲突。 8.出气筒式冲突。 9.顶牛式冲突。 10.不了解式冲突。 三、对家长的建议: 1.责备孩子之前要三思。 2.勇于向孩子道歉。

3.尽量避免体罚孩子。 4.尊重孩子的人格。 5.及时奖励孩子的良好表现。 6.不要以讥讽、嘲笑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7.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 8.珍视亲子时间。 四、培训小结 四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教材:四年级家庭教育读本 班级:四年级(2)班 教学内容: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家长了解单亲家庭教育上可能出现的不足。 2.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 教学难点:如何让家长正确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举单亲家庭的孩子小乔在学校一系列表现的案例。 二、分析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乔出现这些行为呢? 1.家庭原因 自小父母离异,与爸爸一起生活,缺少父亲关爱,妈妈的哭诉让小乔更脆弱,心理压力大,压抑自己。 2.学校方面的原因 由于表现不好,同学们疏远他,老师批评他。 3.个人方面折原因 逆反心理重,导致他不自尊、不自爱、不讲道理、霸道成性等坏习惯。 三、指导建议 单亲家庭中,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呢? 1.无需另类眼光,把快乐传递给孩子 2.别让孩子在夹缝理生活。 3.不把“问题”留给孩子,不让孩子背负父母的愿望。

一年级家长会教案 (3)

一年级家长会教案 龙泉小学马春海 教学内容:关爱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家教,共同培养学生。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建议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学习和生活。 4、对家长的希望和建议。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我代表学校和全体任课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决定孩子今后发展方向的关键。对于儿童来讲,父母的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们效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点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说,从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 2、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 这里所指的环境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满足孩子学习、生活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是学习与交往的场所。学校是孩子在团体生活中磨练学习力、培养社会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场所,其中学习是为了让小孩走向社会后,具备生存能力,将来走上社会要凭自己能力去做,无法借助他人之力。所以,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学校不同于幼儿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须努力读书学习,适应团体生活的规律。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家长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当他做了一件让大人满意的事时,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另外请家长注意几点: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和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外,还要让孩子背下至少一个能马上找到家长的电话。叮嘱孩子,有事跟老师说,不懂的就问老师。 其次是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在开学之前,父母要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子、橡皮、铅笔刀、铅笔,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为孩子准备好笔记本,演算本,让孩子方便书写,养成认真写字计算的习惯。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要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书包不必太大,实用、结实就行。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变化将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良好习惯和自主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

六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过程: 一、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

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a) 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b)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二)、不要贬低孩子。 (三)、不要滥贴“标签”。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 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 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

小学三年级家庭教育资料

家长会发言稿 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父母虽然望子成龙之心,但往往没有较好的教育方法,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孩子,了解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更重要地是了解教子成龙成凤的方法,无疑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每一次开家长会,家长们都会有老师又要发恼骚了,又会怎样挖苦我们呢?今后的家长会我们将改变观念,我们主要是给家长们带来好的家庭教育经验,让你对孩子有方法、有指导!让到会的家长满意而归。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好的家庭教育: 作为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往和对学生的教育中,感觉到有些家庭教育观点很值得大家借鉴。 一、有意识地对小孩进行“吃苦”教育。现在的小孩是“享受”的一代,从净水到饮料再到“八+八”台湾珍珠奶茶,一步一个台阶。纯净水还说得过去(但也没必要,因为学校已提供开水),饮料已是高级享受,珍珠奶茶乃是超级享受。据说,只有“八+八”才合口味,有些学生非进口水果不吃,这样一种消费观念,带来的是许多负面影响。还不知钱是如何辛苦地赚来的,小小年纪就学会享受,在同学中也造成一种不好的相互攀比的现象。有了这种思想,就不知“艰苦”二字的内涵,看不到在还有大量失学儿童的背后他们所拥有的幸福,就不会尊重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嫌弃学校为他们配好的营养餐不合口味,不按正常就餐,结果许多学生得了胃病(不要以为生活好了,就不得胃病)。国外有种观念:富家“穷”孩子,就是有意识地对小孩进行吃苦教育。 二、父母既要言传也要身教,身教更重要。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对小孩的生活起决定作用。家庭集体成员之间的道德、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无不构成孩子最初的社会经验,而这对孩子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在孩子面前打开的第一扇通向周围世界的窗户就是父亲、母亲的个人榜样。因此,父母的举止行动非常重要。首先,父母在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上做出榜样。父母有责任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最有利于教育子女的气氛,那就是父母相互尊重、相亲相爱、对老人体贴关怀、对孩子的情绪和心情细心关注、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的人格和自尊心、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这样的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对人类美好的品质形成信念,内心充满平静和安宁。还有父母应当将更为重要的东西教给孩子,那就是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如:勤奋、坚韧、豁达、协作、责任心、竞争意识等。在家庭中,也要让孩子看看自己为事业努力奋斗的模样,看见父亲孜孜不倦的精神,孩子才会了解努力是多么重要。一面看电视或一面打麻将,一面督促孩子用功的父亲,是不可能给孩子有效的影响的。 三、不被孩子的要求所左右。在“可以”和“不可以”、“应当”和“不应当”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上要有一个较明确的界限。在某些问题上要大胆地说“不”。有些父母从不拒绝孩子的要求,惟恐孩子不能事事如意。这种溺爱是一种家庭创伤,它给孩子们带来的绝不是家长所希望的幸福,而是与年龄不相符的幼稚和自私自利。父母对子女那种无私的爱,必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爱,才能把子女培养成为真正的人。 四、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不用隐藏父母的喜怒哀乐,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人间的艰辛。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因此,总设法让孩子绕开艰难困苦,尽量不让他们经历伤心事件,也不愿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苦难。以致于不少小孩到了一定年龄还不知道人的生活中竟有痛苦和悲伤。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困难总是与人结伴而行。从挫折本身来说,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带来各种压力,另一方面它又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坚强起来。如有时候挫折把人逼上绝路,人便产生背水一战的决心,集中精力想对策,往往会出现一种超越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人们能抵御各种挫折压力而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的能力,就叫耐受力,或叫挫折承受力。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来看,顺境可以出人才,逆境也可以出人才。从某个角度看,在逆境中经过挫折锤炼成长起来的人才,其生存力、竞争力更强。科学史家贝里奇指出: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中国有许多格言:“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从小经过逆境磨炼,或经过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不断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敢于体罚孩子。由于教育方式的改变与社会风气的民主化,近来很多做父母的都尽量避免体罚

家庭教育教案98432

《如何进行亲子沟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和案例分析,明白如何进行倾听。 2、通过案例分析明白如何沟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如何倾听。 教学难点: 1、如何如何在倾听中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阿姆斯特朗的母亲教育他成就他的故事,明确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二、良好的亲子沟通,首先要尊重孩子。 1.讨论:如果客人忘了伞,我们会怎样做?如果是孩子呢? 2.游戏: 请你闭上眼睛,深呼吸……好,现在听我的指令:请大家不要去想那只小猫,千万别想那只竖着两只耳朵、长着绿色眼珠的小猫,千万别想那只翘着银色胡须、长满黄褐色斑纹的小猫,请你千万别想那只尾巴弯弯的、晃来晃去的小猫……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告诉我刚才你们想什么了?你一定会笑。你满心想的都是那只小猫,对吧?可大家明明听见我说“千万别想”,却干嘛偏要想呢? 这个游戏说明,当别人向我们传递信息时,通常我们是听不到否定词的,越否定的,越会被我们牢记。仿佛鬼使神差,大脑根本不听我们使唤。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也是这样,否定词都是无用功,孩子一个字也没听见。你越喋喋不休地叮咛孩子:千万不要做某事……结果反而把这件事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心里,恰恰让孩子不想做都难,以至于父母用心良苦,却偏偏事与愿违。今天大家都亲身体验了这一点。所以不想让孩子做某事,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哪件事即可。比如,不让人想小猫很简单,直接说“请你记住浑身长满白茸茸长毛的小狗”就可以啦! 三、要想让孩子听进你的话,我们得学会认真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1.怎样倾听?首先要全神贯注。怎样做到呢?下面的例子会给我们启示。 儿子:爸,我周末参加校队的足球比赛,我是我们队的守门员 (儿子兴高采烈的和父亲说这件事) 父亲:眼睛看着电视:我听着那,继续说。 (父亲的举动: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儿子:老师说家长们最好参加。看到父亲一直在看电视,儿子问到:爸,您在听我说吗?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雷巍巍

一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

三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三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引导家长明白怎样对待孩子的过失。3、培养孩子敢于承认错误。教学重点:引导家长明白怎样对待孩子的过失。教学难点:培养孩子敢于承认错误。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学习。教育好孩子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紧密配合,孩子有时犯了错不敢承认,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怎样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 2、孩子不敢于承认错误的原因分析。究竟什么原因使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的撒谎的地步。大多数家长也是没有办法,但这样下去,肯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犯错误,一定要正确判断孩子犯错的原因和严重程度。1、孩子也有自尊心。面对老师、家长的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2、成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有不承认错误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孩子周围的大人们身上找找原因。3、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中的所作所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更多的行为问题并不是孩子的个人行为问题,它折射出的是家长的行为问题。 3、怎样对待孩子的错失1、父母应及时地进行教育。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2、父母应以理服人,教育要掌分寸。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

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3、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4、父母的教育应前后保持一致。5、父母应注意“家丑不可外扬”6、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家长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就要敢于承认错误,千万不要认为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是丢面子的事情。殊不知,正是这一勇敢的行为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4、总结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正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是最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家长绝不能轻视。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不要简单地处理,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面对错误。一句话,孩子就是一本书,我们要好好研读。

三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

三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 杜晓英教学目标:1、了解三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家长从误区中走出来,并且掌握关爱孩子的策略。教学重点:了解三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关爱孩子的策略。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因为孩子们,我们有缘相聚在今天的课堂。看到有这么多怀揣希望,为孩子成长而不辞辛苦的家长,真让人感动,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现在,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好孩子。(引言)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了三年级后怎么变倔了?不听家长话了?爱唱反调?【互动一:有这种现象的请举一下手,大概统计后】其实,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也曾经历了这样的阶段。三年级学生处在9到10岁,是孩子的一个心理反叛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对策。一、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初升的太阳,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年级是一个孩子成长历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学阶段的转折点,在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教育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系统工程。这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要使孩子顺利的完成这个过渡时期,除了孩子自己的主观因素之外,其中也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家长要帮助他,那么你必须了解孩子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到底有哪些变化:1、学习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孩子的学习内容变了。一、二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如拼音、生字、加减法,读几遍,抄几遍,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然而到了三年级,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更多的是写作和应用计算训练,都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的。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2、心理状况:【互动三:你的孩子是否开始有小秘密了?喜欢自己做主了?如果是,请举一下手,统计后,这一变化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状况也开始变了。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独立性觉醒,不愿意将自己的小秘密与大人分享了,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不过还得告诉孩子: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自己想办法,当然实在不行也可以找父母帮忙。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时机、方式,把握好尺度。3、思想意识:孩子的思想从单纯走向了复杂。其实,也就是孩子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的意向,有自己的打算。4、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5、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1、家庭教育要一致:现在,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情况也很多,爸爸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做让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钻空子,钻来钻去就形成双重人格,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这样怎能形成好的习惯呢?举例:略:现在的孩子可机灵了,很会看眼色行事,个别孩子还回来这手:成心制造点矛盾让家长吵起来,然后他从中钻空子,到那时候在教育就难了。因此家庭内部教育要一致。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2、做孩子

家庭教育(教案)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教育意义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教育内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 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卫生(身)、营养保健(康)、安全防护(安)、运动能力(体)等四方面组成;“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人格人生(志)、心理卫生(心)、道德礼仪(灵)、人际交往(交)等四方面组成;“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策略(学)、思维能力(思)、科学素养(理)、人文修养(文)等四方面组成。三道教育模型的建构,使家长可以清晰、条理地按照三道的内容和标准来开展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缺乏可操作性标准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依据。家庭教育三道模型是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XX年提出的。 家长学校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

三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

三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 教学目标:1、了解三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家长从误区中走 出来,并且掌握关爱孩子的策略。 教学重点:了解三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关爱孩子的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因为孩子们,我们有缘相聚在今天的课堂。看到有这么多怀揣希望,为孩子成长而不辞辛苦的家长,真让人感动,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现在,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好孩子。 (引言)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了三年级后怎么变倔了?不听家长话了?爱唱反调?【互动一:有这种现象的请举一下手,大概统计后】其实,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也曾经历了这样的阶段。三年级学生处在9到10岁,是孩子的一个心理反叛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对策。 一、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初升的太阳,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年级是一个孩子成长历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学阶段的转折点,

在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教育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系统工程。这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要使孩子顺利的完成这个过渡时期,除了孩子自己的主观因素之外,其中也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家长要帮助他,那么你必须了解孩子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到底有哪些变化: 1、学习内容:从三年级开始,孩子的学习内容变了。一、二年 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如拼音、生字、加减法,读几遍,抄几遍,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然而到了三年级,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更多的是写作和应用计算训练,都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的。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 2、心理状况:【互动三:你的孩子是否开始有小秘密了?喜欢 自己做主了?如果是,请举一下手,统计后,这一变化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状况也开始变了。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独立性觉醒,不愿意将自己的小秘密与大人分享了,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不过还得告诉孩子: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自己想办法,当然实在不行也可以找父

家庭教育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一问题: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要早期教育,从小事做起。 目前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娇惯以及大部分家庭里的长者对孩子都是关爱有嘉,甚至是吃喝穿戴、用等都为孩子考虑,照顾得太全面了,致使他们象生长在蜜罐里一样,无忧无虑,然而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原形毕露,显得力不可支,无能为力。经过家庭教育调查分析: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大都是;1、自私任性、自由散漫,2、自理能力差、目中无人,3、做事不认真、挑吃挑穿,4、缺少同情心、不肯帮助人,5、不爱学习、怕做作业,6、见客人没礼貌、不爱劳动等。上述这些问题,让家长在教育上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要从小事做起,更重要的是早期教育;(就是抓小、抓早、抓好)。早在古代的朱熹就说过:“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就是既让懂得道理,又会去做(实践),从小抓起。小孩子出生后,在孩子还没有成型时,如同一张白纸,要想画出美丽的图画,我们就要注重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如果让他任其乱画、乱涂,再擦再涂改液就不干净了,也就难以纠正了,所以早期教育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例1;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去玩,路上买了雪糕,这位家长把雪糕纸拨后扔在地上,这时这个孩子上去要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时,这位家长马上训斥说:“脏”不能拣。这句话会让孩子懂得地上东西脏,不能拣,这样做法不是教育孩子,失去鼓励和正确引导孩子讲究卫生热爱环境做法,更重要是;失去一次教育的机会。 案例2以榜样力量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有一位军医,利用自己积蓄坚持为敬老院老人定期做体检,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几年如一日,父亲这种行为举止深深感染着孩子,所以,他除了学习外,经常到敬老院为老人讲故事、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就是从父母那学会了如何尊重、关心、照顾他人。后来这个孩子事迹广泛流传,最后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我向爸爸学习的还不够,朴实而简单语言感动大家。 各位家长;造成孩子一些不良行为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来分析一下;(举几个案例说明)造成原因分析:1如:一个刚会走里的孩子,在吃饭时不是坐在桌子前吃,而是满地乱跑,你是追着孩子边跑边喂,没有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就没有立下好规矩,这就养成了孩子任性和散漫的习惯。2还有一些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爷爷奶奶、父母对他们的娇惯溺爱,足以看出他们为孩子承包的太多太多了,使孩子学习生活都缺少独立性、自由性,甚至越阻代跑。好多事情都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却因为心疼孩子,却替他们做。缺少动手训练。比如;睡觉前打洗脸水,或准备洗脚水,吃饭时自己去给孩子盛饭,吃完饭自己去刷碗等,本来常见的小事,却都被家长给代办了,送上学接背书包等致使孩子以后也就想不起来从事这种基本的劳动设置不去做这些应该做的事了。(孩子上大学送去、陪读、拿回衣服洗等等)。可见这些不良行为养成,是出于家长无意思的训练和溺爱造成的。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锻炼自己、学会独立的学习生活机会。不能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 第二个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有效的方法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弥补智力因素不足,助于孩子学习、进步,促进孩子发展。 1、学习习惯培养;上课认真听讲,每天检查孩子书本,如果书上有许多记号,说明孩子上课集中精力,同时按老师划重点,进行提问,做到今天事今天完,有时给予鼓励。 检查作业(对照留作业)要求每做完一项内容,自己划勾。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 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手到笔尖一寸。身离桌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有问题及时纠正。 2、学习效率培养;经常训练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安静下来,例;在孩子玩的最高兴时,让他立刻停下来在5分钟内做心算,这是有效的方法和培养。(尝试)

最新小学生家庭教育方法讲课教案

小学生家庭教育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那么,究竟怎样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呢?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家长正确

地给予引导。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为子女选择、树立榜样呢?要通过讲故事、看电视、读书等方式宣传并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应成为孩子学做人的准则。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 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龄人中,在班上的同学中,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亲切感。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龄伙伴,有着比较相近的的生活经历,同伴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学习的劲头。但是家长切记,不能专拣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短处相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家长如果常说:“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让我伤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极作用,让孩子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时机,启发自学,增强自信,乐于学习。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

家庭教育教案范文

家庭教育教案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这次家长会。感 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 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 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 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 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 年都会出现小学生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

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小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要么与父母调皮;要么与同学打架;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古怪;要么与老师对立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

认识你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让家长初步懂得相关知识与技巧,辅以能力训练让孩子感受并树立培养锻炼相关能力的决心与信心。 2、通过学习,让家长走进学校生活,走进孩子中间,帮助孩子平稳地 度过适应期。 3、在学习过程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学习。 4、让家长学会要有耐心和细心,逐渐引导孩子改掉学习上的坏习惯。 教学过程: 转眼之间,孩子要上小学了,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主意”。许多家长在欣喜之余内心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惑:我的教育方法正确吗?我能教育好孩子吗?乖孩子就好吗?不乖的孩子就不好吗?上学以后,我应该帮孩子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解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一切,才能对孩子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排战吧! 一、一年级孩子的生理特点 一年级孩子年龄一般为6-7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幼年后期,身体发育相对平稳,男女生差别不大。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一年级孩子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其他部分的增长都要快。 一年级孩子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分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相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宜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活动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同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身体变形。 一年级孩子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虽然已比较完善,但是血液循环和心跳仍比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三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三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故意为难孩子,以免让孩子感到难堪。﹡不把孩子的错误公开。﹡过激的批评后要适时地降温。﹡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如果孩子有了缺点,要耐心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纠正。﹡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每天划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分享。﹡接受孩子的各种感情表现,决不要轻易否定。﹡强调孩子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让孩子负些责任,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花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有一位父亲的故事值得人们借鉴。这位父亲用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部新车,他非常爱惜这部车,每天都精心地清洗它。他5岁的儿子总是跟着父亲一起清洗,父亲也为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儿子而备感欣慰。有一天,父亲忘了清洗这部新车,尽管上面很脏。儿子知道父亲很累了,便想背着父亲一个人把车洗完。但他怎么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亲平时刷锅的钢丝刷子,于是走进了厨房。但当他刷完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

现了很多花纹,他忙去找来父亲,边哭着边向父亲道歉,父亲看见自己的新车被儿子刷成这样,心痛得不得了,但他也很爱他的儿子。于是他气得走进了房间,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啊,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我该怎么惩罚我的儿子呢?”一会儿,父亲走出房间,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儿子拥到怀里:“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但更爱你。” 四、家长交流,谈自己的学习之后的感受,或谈自己平时的不当做法。 五、教师小结孩子拥有自尊、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尊、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尊、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尊、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尊、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尊、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年级家庭教育第一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家庭教育第一课教学设计 《珍爱生命》、《作息规律身体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五年级孩子的特点。 2、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是否知道珍爱生命,及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3、和孩子一起感受生命存在的美丽,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做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4、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5、通过学习、讨论,让家长懂得培养孩子良好作息习惯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6、家长们交流、分享在培养孩子良好作息习惯的好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是否知道珍爱生命,及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做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学习、讨论,让家长懂得培养孩子良好作息习惯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我是老师,为了桃李满天下,您是家长,为了子孙耀门楣,总之,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不顾舟车劳顿,不嫌冷风四起,拉开了五年级家长学校开启的帷幕,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珍爱生命》和《作息规律身体好》,我相信,家长学校能给我们想要的收获。 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个加油站刚刚搞完微笑面对顾客、全方位服务的培训,一位司机开车进来大喊一声:“xx年级的孩子: 1、智力发育:经过了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孩子大脑的发育完成了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 2、心理发育:10-11岁,处于青春期前期,他们开始关心自己身体的发育,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友谊萌芽,交往面开始扩大,开始反驳父母,讲究个性,在意同学的评价,尤其是异性同学的评价。 3、道德发展他律阶段转向自律阶段。 4、 五、六年级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成长特别需要榜样的力量。 二、讲授新课《珍爱生命》 1、导入。各位家长、老师,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对问题也有了自己“小小”的看法,虽然片面或者幼稚,但是自己不知也不愿承认,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捍卫”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