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解读

重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解读
重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解读

重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解读

按:近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7〕283)。为了让公众特别是相关企业更好地理解有关政策的具体内容,更好地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经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约稿,市商委公众信息网组织了此“政策解读”文章。

一、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简介

近年来,为推动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上新台阶,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特别是自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5]70号),成为指导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今年3月,市政府审定发布了《全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渝府发[2007]41号),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市领导的指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商委和市发改委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认定办法》。《实施意见》主要是本着配套物流规划的实施,从土地供给、税收征管、规费减免等方面,将市政府70号文件出台的政策细化到操作层面,力求把相关支持、扶持落到实处。《认定办法》主要是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设定扶持门槛,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目前,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三大政策、一个办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宗旨,以组织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资源整合,扩大开放,环境营造”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促进物流资源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加快传统物流向一体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转变,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发挥重庆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更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发展原则

发挥优势原则。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交通、口岸等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依托各类口岸,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依托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突出重点原则。合理规划现代物流业生产力布局,鼓励组织创新和流程创新,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服务水平。

协调发展原则。注重长江上游地区乃至国内外的物流协作和市域不同地区的协调;注重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的协调;统筹城市和农村现代物流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紧紧围绕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发展服务性现代物流业。坚持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发展方向,提高现代物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重庆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和配送物流,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重庆现代物流体系。“十一五”期间,优化结点布局,建设物流平台,实施物流项目,健全保障措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重庆建设成为全国物流网络中的主要枢纽和结点之一,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60亿元,占GDP比重9.2%,年均增长16%。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超过国内平均水平,现代物流业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框架。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成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

(四)发展重点

1、优化结点布局

依托交通干线、口岸优势,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根据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沿江布局,建设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按照产业发展及生活需要,建设若干综合和专业物流中心。建成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

(1)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

重庆寸滩物流园区:以寸滩为核心,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包括寸滩4平方公里、回兴2平方公里、石坪2平方公里和出口加工区1平方公里。园区毗邻重庆市出口加工区、港城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与渝涪、渝黔、机场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等构成的水陆综合运输网络相连接。园区作为辐射西部、连接长江流域的集装箱水陆多式联运中心,重点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散杂货水陆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以及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

重庆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毗邻西永微电子工业园、井口工业园区,与成渝、襄渝、渝怀、渝黔、兰渝铁路,外环、成渝、渝长高速公路,兴隆场铁路编组站、梨树湾、西永、回龙坝、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构成的陆路综合运输网络相连接。园区作为辐射西部、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集装箱陆路多式联运中心,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货运代理、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服务。

重庆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江北国际机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毗邻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与319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和重庆市二环高速、寸滩港区、龙头寺火车站、唐家沱火车站、人和货运站等构成的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园区作为辐射西部地区、连接国内国际主要城市的物流枢纽,主要为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珠宝首饰、时装及海鲜、水果等高附加值商品提供航空运输、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货运代理、保税监管、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

(2)构建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

万州物流基地依托1500万吨深水港,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318国道,达万、万宜铁路和五桥机场为主体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设施,加快建设以集装箱、散杂货中转为主的万州港区物流中心和万州现代物流中心。

涪陵物流基地依托以长江、乌江水运,渝涪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复线和319国道,涪利、涪南铁路和渝怀复线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加快建设涪陵港区物流中心,以化肥和化工原料集散为主的白涛物流中心。

长寿物流基地依托以长江水运,渝长、长涪、长梁高速公路和319国道,渝怀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加快建设长寿物流中心和西南化工物流中心。

大渡口—九龙坡物流基地依托以长江水运,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川黔、襄渝、渝怀和兰渝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和仓储设施,加快建设大渡口茄子溪港口综合物流中心、重庆金属材料仓储物流中心、重庆铁路西站物流中心、重庆危化品物流中心。

江津物流基地依托以长江水运,成渝、渝泸高速公路(待建),成渝、川黔铁路为主体的水陆综合交通设施,加快建设以仓储配送为主的江津港区物流中心和双福物流中心,以建材和矿产资源中转为主的珞璜建材物流中心。

永川物流基地依托长江水运、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建设以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为一体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合川物流基地依托武合、遂渝高速公路、212国道、兰渝铁路和襄渝铁路二线,重点发展为纺织、医药、机电等工业和粮食、生猪等农副产品服务的物流体系,积极建设以仓储配送为主的区域性物流基地,进一步发挥合川对川东北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作用。

黔江—秀山物流基地依托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326国道和渝怀铁路,加快建设黔江正阳物流中心和秀山物流中心。

(3)建设若干物流中心

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需要,配合三大园区、八大基地建设,紧密围绕工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结合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市场等物流服务需求点,鼓励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管理,建设汽摩、化工、冶金、高新技术产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商贸物流配送、农村综合物流配送、外贸物流等若干综合和专业物流中心。

2、建设物流平台

(1)建设物流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市域配送物流体系、区域物流体系、口岸物流体系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覆盖全市,融合周边,畅通国内外。

逐步完善物流通道建设。抓住三峡工程及长江航道整治机遇,重点发展水路运输,充分发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水运能力,提高主城、万州、涪陵三大枢纽港区和永川、江津、奉节、合川、武隆五个重点港区作业能力,建设集装箱、特大件、化危品、大宗散货、滚装运输等水运物流网络,增强集装箱运输能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积极利用铁路资源,依托成渝、兰渝、襄渝、万宜、渝怀、渝黔等干线铁路、支线铁路和重庆都市圈铁路环线,发挥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枢纽作用,形成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铁路物流网络,提升重庆市铁路集装箱、大宗散货运输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强重庆市对经济腹地辐射渗透能力。充分发挥公路网络优势,依托“三环十射十连线”高速公路网络,畅通与周边省市大通道,实现重庆与成都、遂宁、南充、邻水、利川、恩施、长沙、贵阳、泸州等地区物资的快速流通。积极推进航空货运发展,依托江北、万州、黔江“一大两小”机场,拓展货运航线,满足重庆本地及腹地高科技、高附加值、时效性产品的物流需求,形成连接国内和国际的高效、快捷、安全航空物流网络。

调整现有口岸布局和定位。建设寸滩水运和江北国际机场两个一类口岸和团结村铁路、万州水运、涪陵水运、人和公路四个二类口岸。加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口岸物流软环境,推动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实现大通关。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依托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力争建成保税物流中心。

努力推进市域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加强道路建设,有效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优化重组各行业、各系统配送中心,建立畅通有序、方便快捷的市域物流配送网络,为工商企业、城乡人民生活提供高效及时、低成本的物流配送服务。

工业物流配送中心依托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建立大型、专业、信息化的物流系统,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商业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改造、重组等方式,在管理水平、流程标准等方面再上新台阶。主城内大型工业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和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建在主城区一环以外、二环周围的交通方便地段;根据各区市县的大型批发市场、特色批发市场发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物流配送网络。

(2)打造物流信息平台

以信息网络资源为基础,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程度,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度,构建连通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企业为主体,建设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企业为主导,建设行业物流信息平台。政府为主导,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税务、工商、公安交管、金融、交通等部门要进一步开放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网上报关、联网核查与监管、电子退税、运输工具网上身份核查、网上年检、网上审批核准。整合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等交通部门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重庆电子口岸及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上订舱与拼箱、网上分拨与配载、网上电子物流签单、网上电子仓单交易、网上电子结算等。

3、发展物流企业和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1)发展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业务整合,鼓励组建对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物流集团。实施“第三方物流企业五年培育计划”,发挥示范作用,带动

重庆现代物流快速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参与国内外物流服务市场竞争,拓展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渠道,推进重庆物流业对外开放进程。

引进一批优势物流企业。重点引进一批有行业特色的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在重庆建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参与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和经营,为重庆市物流企业提供借鉴和示范。鼓励外来企业参与本地物流企业重组,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积极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重庆市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改造一批传统物流企业。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实现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加快推进运输、仓储、物资等企业现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剥离一批工商企业内部物流。鼓励和支持生产、流通企业采取供应链管理,逐步改造业务流程,改变运作模式,剥离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突出核心主业。

(2)推进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围绕三大园区、八大基地、若干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重点推进一批物流基础设施、特殊商品物流、现代仓储和配送、应急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基础工作等项目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围绕物流网络布局,加快推进一批道路、货场、码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特殊商品物流项目。重点关注化危品、煤炭、石油及制品、特大件、鲜活农产品、药品、回收物、废弃物等特殊商品物流项目。

应急物流项目。建设应对重庆市突发事件的物流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做出总体规划,促进应急物流项目建设。

现代仓储和配送项目。推进传统仓储和配送体系改造和提升,实现资源共享,协作发展;加快现代仓储和配送设施建设。

物流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社会共享;支持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与公共信息平台对接;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基础工作项目。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统计体系建设,开展物流科技专项研究,培训不同层次物流人才。

三、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初显成效

1、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重庆直辖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2006年全市货运总量达到42807万吨,同比增长9.2%,其中:公路货运量36254万吨,同比增长8.6%;铁路货运量2000万吨,同比增长4.1%;水路货运量4550万吨,同比增长16.8%;民航货物吞吐量11.65万吨,同比增长15.5%。货物运输周转量达82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1.4%。物流业增加值实现25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的7.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7%,高于GDP的增幅。

2、本土现代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到2006年末,全市物流企业超过700家,货运经营户5万多家,其中水运经营户2800多家,货运代理1300多家,航空货运代理20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近100家。近年来大型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港务物流集团、交运集团等一批初具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地物流企业。

3、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纷纷进入。重庆区位优势明显,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交通等各种软硬条件也得到了巨大改善,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中国远洋、中国海洋、中铁快运、中国集装箱、中国仓储、香港招商局物流、香港东方海外、美国普洛斯、美国联合包裹、荷兰马士基、新加坡东方海皇、韩国韩进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抢滩重庆。

4、商贸物流快速发展。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速,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3亿元,同比增长15.4%,总体规模列西部第五位,直辖市第三位。全市商贸流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持续扩大,促进了商贸物流的发展。商业企业传统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企业自有的仓储运输体系与社会物流体系逐步整合、剥离,商品配送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第三方物流成为流通企业商品配送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流通企业实现商品物流外包在40%以上。同时,随着大型专业市场的发展,市场商品交易物流配送需求快速增长。

5、水运成为物流主渠道。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3574万吨,比上年增长6.5%;集装箱吞吐量52.6万标箱,比上年增长39.5%。重庆外贸的90%通过水运出口,2006年水运货物周转量为533亿吨公里,占货运周转总量65.2%,聚散范围已扩大到四川、贵州和陕西等地。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物流标准化、统计指标体系等基础性工作滞后,物流人才缺乏。二是经营成本较高。据测算,我市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约20%,虽略低于西部周边城市,但高于全国18.3%的平均水平,更高于国际水平。三是现代化程度不高。我市物流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乃至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规模化、效率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四是规模小,竞争力弱,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全市较有规模、较为规范的物流企业仅300余家,其中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不到80家。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也仅占全市的30%,许多厂商仍以自办物流为主。五是缺乏有实力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目前我市物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小公司和机构提供各种物流服务,但几乎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许多公司通常采用转包服务的方式运作。

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主要体现

《实施意见》主要就70号文件相关支持扶持政策从用地、税收、规费减免及其他要求四个方面参考工业园区、西部大开发等政策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完善。包括土地政策7条、税收政策8条、规费政策5条、其它政策要求4条,共24条。一是土地政策。明确对符合相关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予以重点保障,优先予以计划安排。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按工业用途对待,并享受特色工业园区用地相关优惠政策。具体包括耕地开垦费和征地管理费按规定标准下限收取;非经营性用地(不含项目配套的商业、旅游、住房、加油站等经营性用地)按工业用地和工业出让最低价标准实行招拍挂;非经营性用地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先征后返(扣除应缴的相关规费后的余额)给园区(基地)所在地区县政府按规定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重点物流企

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给予优惠;重点物流企业易地搬迁,经批准纳入环保范围,原土地拍卖所得出让金可返还用于搬迁安置。二是税收政策。本着用好用足国家西部大开发等税收政策的原则,主要包括对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物流企业实施税收普惠政策,鼓励新办现代物流企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物流企业给予更多优惠,连锁物流企业所得税汇总解缴,企业技术改造购进设备免抵税收,对物流高新技术应用给予适当免税照顾等。适度扩大了国家物流税收改革试点政策覆盖面,明确经认定的市级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参照执行试点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三是规费政策。参照特色工业园区有关政策及现行交通运输优惠政策,制订了免征“十一五”规划的大型物流项目和新增市级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征重点现代物流项目人防费,集装箱运输车辆享受高速公路收费优惠,优惠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集装箱等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运管费等政策,以降低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经营、建设成本,推进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集装箱运输和规模运输。四是其它政策要求。主要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实行联合审批,简化办事程序,加快政策落实,强化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的优质服务,形成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五、享受优惠政策的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条件及申请程序

对《实施意见》所称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的认定按照《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认定办法》的具体规定进行认定。《认定办法》是对符合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在重庆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现代化特征和产业带动作用的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进行认定。凡经本办法认定产生的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可享受市政府制定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认定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的条件

现代物流企业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组织化程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现代物流项目指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用于物流经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物流管理服务项目.

重点现代物流企业认定范围: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以物流为主的企业。

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认定范围:符合重庆市“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内的物流项目、经批准的综合及专业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重要物流配套设施项目等。

重点现代物流企业按综合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运输型物流企业进行分类认定。

重点综合型物流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4000万元,资产总额1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物流规划、资源整合、方案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优化、物流信息化等方面服务。

重点仓储型物流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年仓储营业收入1000万元,资产总额2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自有仓储面积3万m2以上或租赁仓储面积5万m2以上。

重点运输型物流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年货运营业收入5000万元,资产总额3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自有货运车辆70%以上且总载重量750吨以上,水运物流企业自有载重吨位1万吨以上。

中央在渝物流企业资产包括母公司在渝投资交由重庆公司经营的物流资产。

重点现代物流企业须具有市内外物流网络,有整合多式联运的能力,拥有一定的服务品牌,有健全的经营、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ISO9001-2000或其他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有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服务机制、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对物流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无不良经营和信用记录。

重点现代物流项目投资要求:纳入市政府物流专项规划滚动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物流信息化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非物流经营设施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0%。

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内容须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物流经营模式先进,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重庆现代物流业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申报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需报送的材料

申报重点现代物流企业需报送以下材料:

企业申请报告;

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申报表;

所属协会的推荐意见;

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经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两年主要财务报表;

经税务机关确认的近两年纳税证明;

银行、工商等部门提供的近期信用证明;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评审专家要求补充的其它资料。

申报重点现代物流项目需报送以下材料:

企业申请报告;

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申报表;

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评审专家要求补充的其它资料。

(三)申报、审定程序及办理流程

区县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申报,由区县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或计委)会同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初步审核后转报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中央在渝企业、外资企业、市属企业申报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直报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及时汇总全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申报情况,定期提请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联席会议最终审定。

对达到国家重点物流联系企业、国家税收试点企业标准和国家重点物流项目要求的,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税务部门及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税务总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经联席会议认定产生的重点现代物流企业或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经联席会议审定后,由市投资主管部门下文明确《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项目》。

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享受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扶持政策,相关部门根据认定通知并审核相关条件后,为企业办理有关优惠政策手续。

(四)受惠企业和项目需履行的义务及承担的责任

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业主要于每个季度第二周前向市政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季度经营报表、项目建设进度报表、涉及经营和项目建设等重大变更。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按国家统计要求及时汇总填写统计报表,按程序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部际联系会议办公室。

市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企业和项目业主的季度经营报表、企业重大事项报告以及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定期不定期组织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资产、经营、管理;重点现代物流项目投资、建设内容以及进度等抽查和临时审查。对达不到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条件的,取消其重点资格,有关部门自取消之日起停止执行相关优惠政策。

企业有虚假申报、隐瞒重大事项等骗取资格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其已经认定的重点资格,有关部门停止执行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并收回已经给予的政策优惠,市区(县)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两年内不受理该企业申报。

六、咨询、投诉渠道

政策解释、发展建议及相关投诉可致电市商委现代流通处,联系电话:;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申报及相关投诉可致电市发改委经贸流通处,联系电话:;重点现代物流企业设立、变更登记及相关投诉可致电市工商局市场处:;现代物流企业沟通互动、信息共享可致电市物流协会,联系电话:。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12.08 09:15:45 自2001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与物流相关的政策措施后,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鼓励物流业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统计角度了解国家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以及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依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资料,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它是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与环节集成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复合型产业。为行文方便,以下将“现代物流业”简称“物流业”。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按行业、地区代表性原则,物流业可划分为专业物流活动和自主物流活动。其中,专业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铁路货物运输,货运火车站,其他铁路运输辅助活动”等21个行业小类;自主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4大行业门类,是这些行业门类中一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的选择,即这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本身承担自己企业生产产品的物流活动。本项目的研究与上述行业界定的口径是一致的。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1、引子 新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如果从引进概念的1978年算起,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基本是同步的。各地政府换届后想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2010年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应该超过预期目标。况且中国经济总量基数较高,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将带来物流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据预测,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1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可达10%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上可以保持在2009年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迅速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使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事实证明,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提升中国进入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 对于中国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体现在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我国物流理论研 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21世纪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尤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民生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信息化 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商业智能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顺畅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物流作业中将得到普遍采用。 信息化促进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物流业以物为对象,聚散的是物;而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例如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针对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被聚集在那里,经过加工、处理、使用,再传播出去供社会使用。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列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甚至是移动手持设备来实现,等等。 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它还能扩大物流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射频自动识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自动分拣、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货物自动跟踪等技术。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电子化 电子化是指物流作业中的电子商务。它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它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的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商务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和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电子化使得跨国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共享化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优化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企业只有在建立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知识、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响。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VMI、JIT II、CPFR、第四方物流、RSP与DI等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协同化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为了实现物流协同化,合作伙伴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而只有企业

兰州市现代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兰州市的现代物流虽有一些发展,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企业物流观念薄弱,对物流不够重视,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太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比较滞后。本文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政府部门为实现物流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注意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起;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研究探索,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目录

一、兰州市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1) 1.物流的概念 (1) 2.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1) 3.兰州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二、兰州市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2) 1.商贸中心建设成效显着 (2) 2.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3) 3.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健全 (3) 4.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太健全 (3) 5.物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3) 三、兰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 1.物流观念薄弱,企业对物流不够重视 (4) 2.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 (4) 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4) 4.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太健全 (5) 5.物流作业效率不高 (5) 6.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比较滞后 (5) 四、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5)

1.正确处理现代物流同传统物流的关系 (5) 2.兰州市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6)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电子教案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明明 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3期 [摘要] 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深化前进的动力之一,跻身21世纪几大最具发展前景朝阳产业之列。然而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市场需求基础受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现有管理体制缺乏改革创新,物流专业优秀人才匮乏。因此提出构建并完善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重视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与投入,完善管理与标准化模式并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合理化建议,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86-03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one of the driven for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one of the sunrise indust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development prospect. However,there are probl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limited market demand basis, poor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and shortage of logistic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developing information platforms, rai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invest more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equipment, sound th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pattern, focus o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正式重视着手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顺应贸易往来的商业发展趋势,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运输设施体系。我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且发展势头迅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物流运输设施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短期内还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等公共设施工程大规模的建设起来。2003年国内以万吨级为单位的沿海港口多达六百个,港口的增设极大的优化了物流业的运输线路,同时也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了更好的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之匹配的相应辅助性设施也随之涌现,物流业的主体核心设施快速的成长比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质的飞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意义 - 副本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意义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冯乐 学号: 指导教师:贾杉 完成时间:2011年8月28日 二〇一一年八月

题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意义 摘要: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物是一切可以进行物理移动的物质原料,由这句话就可以判断出,物流的包涵范围的广阔,发展前景的远长,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由于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发育,现已形成了适合本国的国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而且与国际发展也已达到了相互紧贴的密切的关系,针对现在物流市场的重要性,现在不止是发达国家重视,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对其的催化作用,同时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反作用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二者的交互促进作用下,国际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国为例——现在物流的发展与我国国际贸易。 关键词:物流发展本国国情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国际物流与我国对外贸易 正文 绪论 现代物流覆盖了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这也是和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的一个结果,而国际物流是物流活动和物流构成体的国际化延伸,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很多国际商业超额利润都是通过物流业的延伸服务来实现的。从宏观上看,当代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随着跨越国界和新兴业务的生成处于不断演进之中,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向国际化迈进,物流的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 现在的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钢、铁、铜全球消费量第一,原油进口量全球第二,是许多世界制造业产品、整机、零配件的最大生产基地,物流量在国际物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加上国内体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而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同这一地位并不相称。 除了内资制造业的扩张,跨国公司也纷纷把其制造业部分移向中国,我国制造业产出的增长位居世界前列,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国的交易成本很高,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总成本并不低。这就需要中介服务特别是物流服务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物流业越发达,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就会越低,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就会显著地降低成本并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因此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必须集中精力建立高效、快速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否则中国的制造业将丧失自己的顾客和原本光明的未来。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 公安部 铁道部文件 交通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观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附后)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主题词:物流政策意见通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教言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人事部、劳动部、国家质检总局、目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国家邮政局、国务院信息办、国家标准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交委)、商务厅(外经贸厅),公安厅(局),交通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商局,各铁路局(广铁集团),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天津、上海海关特派办、各直属海关.各民航地区管理局。 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发展观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观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观代物流服务体系,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调整观行行政管理方式 1.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决定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2.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后续监督和管理。改革民航货运销售代理审批制度,由民航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民航货运代理管理办法。对危险

现代物流六大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六大发展趋势 任*星北京物资学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民生的各方面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建设。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1、电子物流 2、 3、全球化物流 4、网络化物流 5、基于的物流 6、一体化物流。 1:电子物流: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它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的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商务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和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电子化使得跨国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2:指在物流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既要考虑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3: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目标,相当数量的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这一趋势也促成了企业产品的核心部件和主体部分标准化的进程。这些跨国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生产基地和供应源,安排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采集、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全球化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实现全球化物流。 4: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列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甚至是移动手持设备来实现,等等。 5: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活动有关的,运作、活动、销售活动和,进行综合性

渝科委发〔2010〕12号

渝科委发〔2010〕12号 关于成立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 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是由市政府批准成立的负责全市实验动物工作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的专门机构,第三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现已届满。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动物管理,按照《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95号)有关要求,已依法换届成立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名单附后)。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挂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负责管委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1.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构成 2.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构成 3.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构成 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附件一: 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构成 主任委员:张文重庆市科委副主任 副主任委员:周英杰重庆市卫生局副局长 王健重庆市农委副主任 左军重庆市质监局副局长 马琳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黄爱龙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委员:许志鹏重庆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 陈永忠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教育处处长 汤明重庆市农委动物防疫检疫处处长 刘远珍重庆市质监局标准处处长 陈珂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处处长 黄国琼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 陈丙波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杨竹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处长 潘永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杨大坚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 李杰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 究院副院长 杨小伶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小松重庆市药品检验所副所长

附件二: 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构成 办公室主任:丁健重庆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潘永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艾必燕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 所副所长 办公室秘书:谭冬梅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助研 樵星芳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 所助研

加大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意义和作用

加大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意义和作用 (一)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其是在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还相当落后。其中,主要表现在乡村公路、运输工具、通讯网络、商品储存及保管技术等方面。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农产品在农村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运送范围所用的时间,远长于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运送时间;由于储存保管不当,农副产品在农民手中浪费的程度远大于其出售后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运输储存流通过程所浪费的程度。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物流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现代物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要求强有力的信息流作保障。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从某种角度说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必然。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不仅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农副产品的运输和储存、保证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通过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促进和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使广大农民能

够像城市的人们一样,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农用物资、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等。 (三)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配套企业体系还不完善,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在农村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专门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农村物流企业,对目前存在于我国农村的相互独立的具有物流特征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将极大地促进这些支农企业的重生和发展。如将过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起主要作用的供销合作社根据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改造,将目前独立存在、还缺乏现代物流特性的种子公司、化肥公司、农药公司、生产资料公司、农产品贸易公司、农业信息公司、国家粮食收购部门等进行资源或资产重组,使其迅速发展和壮大,这不仅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还能够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据2002年统计,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产值只占农村国民总产值的11.5%,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农村潜力巨大。在农村出现的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代表的大批新型现代企业,不仅将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还必然引发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科技服务等需求增长,从而带动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甚至石油供应、修理修配、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粗放,农业生产率和专业化水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及措施分析 学员姓名:胡亚娟 准考证号: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工作单位: 导师姓名: 日期:2012 年 1 月 5 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3) (一)、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且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4) (三)、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4) (一)、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 (4)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5) (三)、对物行业的认识水平及政策透明度不够 (5) (四)、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5) (五)、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 (一)、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5) (二)、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6) (三)、加强行业标准化 (6) (四)、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6) (五)、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6) (六)、培养与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6) (七)、设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6) (八)、倡导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6) 【参考文献】 (7)

浅论我国现代物流业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成为趋势。构筑一个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推广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合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物流现代物流业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逐步从实体交易中演变出多种形式,以满足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不但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快速转型,物流业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明显。 物流,最早是以二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物资供应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体系被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现代物流的定义不断更新(以下定义仅供参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利润源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 后,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我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其中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企业,有60%表示愿意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186477.html,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作者:姜淼 来源:《活力》2011年第09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物流是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其有关活动的总体,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存货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增添新的内容,物流业出现了新的趋势。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二、提名单位意见 由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工程为依托,针对涪陵二期产建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深较大等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以及二期压裂井施工压力高、砂堵井比例增加、改造体积和裂缝导流能力小、压后产量低且递减快等难题,创新发明了钻井压裂工程一体化甜点优选及评价技术、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技术、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精准控制技术、压裂效果实时评估与调参以及多因素产能预测技术,在国内首次形成了针对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储层条件的可复制推广的一体化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本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件(发明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4篇(SCI/EI收录16篇)。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页岩“甜度”评价方法、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的精准控制技术国际领先。 该项目为涪陵页岩气田在短短五年内建成了100亿方产能的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实现了北美之外的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商业化开发,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页岩气产业化进程做出关键性支柱支撑。近三年在涪陵页岩气田共应用161口页岩气水平井,新增江东区块、平桥区块的经济可采储量125.46亿方,新增利润9.90亿元。并在威荣、永川、平桥南、丁山-东溪等深层页岩气区块推广应用。对中国其它页岩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可应用到页岩油及致密气中,应用前景广阔。 对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涪陵区科技局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针对涪陵二期江东、平桥等区块所存在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深较大等新挑战,通过攻关形成了一套适合复杂地质条件的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取得的重大技术发明如下: 1.发明了钻井压裂工程一体化甜点优选及评价技术

浅谈现代物流状况与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物流状况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物流的概念以及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并且指出了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及其产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临这一趋势,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43-01 一、现代物流概念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

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中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社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增加消费和扩大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总体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二是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等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三是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四是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当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体系建设。应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应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即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蓬勃发展。构筑一个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来自物流企业和社会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值得思考的六个具体问题,指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给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现代物流业、物流现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peed accelerat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means to produce major change, known as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namely, global procurement, production, sales and customer service to flourish. To construct a proper amount of the appropriate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lace, with proper conditions appropriate quality and proper cost for delivery to the customer and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domestic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current our country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social problems in the market,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worth to think of six specific problem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and present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