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

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
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

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美]哈威. 戴蒙德

[庄天明按]:《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是[美]哈威.戴蒙德所著的《健康生活新视角》中的一个章节。该书出版后曾位列纽约畅销书榜首,销量达1100万册,并被转译成32种文字。于此可知该书受欢迎与被重视的程度。本人于最近方购得此书,读后对《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这一章节倍感兴趣,觉得很少有同类型的书籍对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如此细密的探索与阐述的。并且认为很多人就是因为对人类的疾病的发展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对有关征兆未能及时警觉与防范,乃至发展成为不治之症与走上不归之路的。这是何等的悲伤与痛心啊!阅读欣喜之余,即委托邱雪峰将这一章打印出来,然后又认真通读一遍,删除了一些繁琐的文字,使其更加易读简明。在此特别将《疾病发展的七个阶段》发到本人的博客之上,热情地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通过阅读全文,能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并加以警惕与预防,以长保健康。需要加以提示的是:即使疾病发展到第七阶段,只要观念先进与正确,相信人体有超乎想象的修复功能,人的意识与意志更有不可估量的能量. 耐心找到让疾病返还的方法与途径,还有治愈的可能。下面转载此精彩篇章,欢迎转载与传阅,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阅读与受益。

本书将为您介绍一种看待健康与疾病的新视角。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它的作用是掌握这种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学会以新的角度看待疼痛对你的一生大有裨益。

当听说某人去世的时候,你是否曾经说过“我真不敢相信,他曾经那么健康”或者“前两天我还碰到她了呢,她看上去气色不错”这样的话呢? 一定要清楚这一点:疾病不是突然附身夺走人的健康的,而是由于长期的疏忽和糟蹋身体才引发疾病的。从疾病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到第七个阶段(比如癌症)要经过许多年的时间。在任何一个阶段内,你都可以制止疾病的继续恶化,同时消除一切疼痛和不适。这些疼痛和不适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应该做些改变了,否则情况会进一步恶化。熟悉疾病的七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征兆,你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健康了。你可以驾驭自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影响。

阶段一:乏力

疾病的第一个阶段是乏力。精力是一切生命之本。人的生命取决于在任何时候可以拿出多少精力来完成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乏力是人体没有产生足够的能量或是人体所要完成的任务,超过了通常的能量供给限度。这时,人体就变得虚弱,能够产生的能量就更少了。实际上,人体所有的功能都有所减弱,其中包括消除代谢食物附带产生的有毒物质的能力。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毒素是很正常的,但当生成的毒素多于消除的毒素时,问题就来了。这种情况不仅使得人体更加无法恢复精力,还造成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过多。由于精力是在睡眠期间得以恢复的,因此乏力时的最初征兆是感觉劳累和懈怠,白天想打盹或晚上需要多睡。

在一系列能够表明人体已出现不适并正在尽力自我调整的征兆中,有一种是最常见的:食欲不振,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问题的了。消化运动需要很多能量。当人体需要能量来进行自我治愈时,聪明的人体本能地明白应该减少食欲,这样就可以把本该用于消化的能量转移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很多疾病的症状都有食欲不振这一条。在第一阶段和以后各阶段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紧接着乏力之后便是疾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阶段二:发烧(血毒症)

血毒症是指刚才所说的没有被清除的有毒物质开始渗透到血液、淋巴节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中。人体知道这种情况必须得到处理,并且为了保持体内清洁和维护健康而开始排除毒素。当这一切开始的时候, 第二阶段就到了。你在一生当中肯定也经历过几回,我们都经历过,这就是:发烧。

过去,发烧的人受尽了折磨,人们给他们吃氯化亚汞和奎宁两种残忍的药物。人们一直把发烧看作是可怕的妖魔,是无情的敌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征服它,哪怕这样做意味着病人的死亡! 其实发烧并不神秘。正相反,它是人体的一种神奇。发烧是聪明无比的人体仅仅动用无数机能之中的一种来保护自身的现象。

温度调节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机能之一。它由人体启动,受人体控制,并且被人体明智和谨慎地用作基本防御手段。认为人体为了自救而启动这种精巧机能之后却忘了关闭导致把脑子烧坏的说法完全是愚蠢之谈。根据我30多年的经验,无论男女老少,我还没有发现哪个人死于发烧,除非他使用了药物。发烧能够促进排毒。有时候,药物中的毒素与体内本已积累过量的毒素相混合有可能致使发烧病人死亡。凶手是药物,而不是发烧。知道“抗生素”的实际含义吗?“抵抗生命”!

不要害怕发烧。要知道它是人体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很平常很明显的手段。如果你发烧了,那么你就可以断定自己至少处于疾病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否则是不会发烧的。发烧的病人不应该服用药物,而应该少吃食物(只吃新鲜水果和果汁),尽可能多喝水,静养少动,任凭体内自我反应而不要试图阻碍。等升高的体温完成既定任务后身体自然就退烧了。

阶段三:过敏

乏力阶段惟一的症状是感到疲惫和没有胃口,而自体中毒阶段以及随之而来的过敏阶段则会出现更加明显的症状。在这个阶段,你应该明白体内的毒素已经积累到希望能引起你的注意并采取适当措施的程度了。

过敏是人体启动保护机能并加快体内活动以排掉毒素的状态。这种现象可以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尽管过敏不会疼得让你去找医生,但是难受得足以令你想要设法来解决它。过敏是人体提醒你采取行动的一种方式。

过敏时的显著特征是尿急或肠胃蠕动。尿急当然不会感到疼痛,除非你憋的时间长了,会感到些许疼痛让你赶紧去排尿。肠道和膀胱是人体排除毒素和垃圾的最显而易见的途径。而人体其他部位的排毒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

许多过敏的症状你也许已经很熟悉。比如说,过敏阶段一种常见的症状是瘙痒。皮肤不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一个排毒器官。人体自由地、经常地利用皮肤从头到脚的40亿个毛孔来清除毒素。如果你的皮肤某处感到瘙痒,那就表明这里正在排毒。当毒素到达皮肤表面时,这片区域就变得过敏。这时情况并不严重,也不疼痛,但是很讨厌,这是人体吸引你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只有当我们置之不理而且不采取措施消除病因的时候,瘙痒才会进一步恶化。这将在阶段四(炎症)中讨论。

不是每个人在过敏阶段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有些人时不时地感到恶心,想呕吐,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原因。这种现象尤其在早晨出现,因为这时人体仍处在清除毒物的过程中。另一种症状是鼻子微微发痒。你有时可能会感到惊悸、忧虑、烦躁,以至于容易无缘无故动怒。如果你发现自己反常地脾气暴躁,爱发火,这就是过敏的症状。我们都听人说过“她总是容易生气”,或“不要惹他,他情绪不好”之类的话。人们感到易怒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处于过敏阶段,就是这么简单。

过敏时的其他症状还有紧张、沮丧、焦虑、苦恼,尤其是当这些情感与你自身性格不相符时更能说明问题。你可能会时常感到头疼或有些地方感到微痛。难以入睡或睡得不熟也是这个阶段的表现。体重可能会有所增加。可能还会出现另外一些症状:舌苔厚、呼吸困难、体味难闻或面色难看,尤其是黑眼圈。女性可能会月经失调或经期流血过多。

如果长期忽视乏力、血毒症、过敏这三个阶段的话,体内毒素残渣就会继续积累,疾病的第四个阶段也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阶段四:炎症

炎症是人体排毒和自我恢复活动最激烈的阶段。当进入这个阶段时,你会敏锐地感觉到身体出问题了,因为你会感到疼痛。炎症不是无缘无故发作的。它不是行事轻率的惩罚。疼痛是有目的的。

如果你的手不巧放在了炉子上却感觉不到疼,你又怎么会意识到手放到了火炉上呢?如果你的脚碰巧踩到了玻璃碎片而感觉不到疼,你又怎么会知道踩到玻璃了呢?疼痛可以保护我们。它不仅能够提醒我们不要把手放在炉子上,而且能够在我们的身体状况处于危险境地时发出警告。疼痛是人体最有效的警告信号,疼痛的发作是为了告诫我们,如果不采取恰当措施我们就会面临危险。但是,由于没有人教过我们这些东西,所以我们没有意识到疼痛是—种友好的信号。如果你长期感到疼痛,而且忍无可忍,那就表示体内积累的毒素达到从未有过的程度,人体正孤注一掷地在灾难来临之前尽量消除这些毒素。疼痛是聪明的人体用以呼唤我们关注自身状况的一种方法。

很少有人明白,疼痛是人体试图自我修复的一种排毒和自愈状态。相反,人们觉得疼痛是人体遭受到的一种疾病,因此纷纷去找医生止痛。医生当然能够发现一些病状,而且往往会用药物来治疗。诚然,会出现一些病状,但这正是疼痛要提醒我们的事情。药物根本无法消除病根,它们只会减轻痛感。不幸的是,它们还会加重人体中毒的程度,而给我们的错觉却是问题得到了解决。疼痛、难受、不适,这些迹象都表明了一点:如果不扭转这种趋势,人体细胞终将错乱失控。

发炎的时候,体内的毒素通常都会聚集到某一个器官或人体某一部位进行集中消除。由于聚集的毒物不断刺激这个部位,这里便出现了炎症。发炎的时候医生经常诊断我们有“XX炎”。扁桃腺炎就意味着扁桃腺发炎了。阑尾炎表示阑尾出现了炎症。肝炎就是肝脏有了炎症。肾炎是肾脏有了炎症。关节炎是关节发炎了。大肠炎就表示大肠发炎了。感冒时会发生鼻窦炎。以“炎”字结尾的病名何其多。当淋巴发炎时,它会变得鼓胀而瘫软,这时我们可以称之为淋巴腺炎。淋巴结肿胀明示我们,人体早就该排除积累已久的毒素了(关于淋巴系统将在下

一章中进行更加全面的探讨)。

如果皮肤受到刺激后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皮炎。湿疹、牛皮癣,以及一定程度的狼疮都清楚地表明,皮肤正在发生某些极为严重的炎症,而且人体正在使用自身的修补力量来通过皮肤强制排除毒素。在这个紧要关头,采取恰当措施减少体内毒素就能消除病症,这我已亲眼见过很多次。

可悲的是,人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不采取行动。相反,他们用药物来压制痛感。痛感也许会暂时消失,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当人体的排毒活动受到压制时,体内毒素继续累积,直到感染了另外一个器官。感染这个新器官的不仅有体内原有毒素,正像上文提到过的一样,还有摄人体内的药物带来的毒素。

阶段四是一个关键时刻,此时所采取的行动决定着你是恢复健康并重新充满活力还是任疾病进一步恶化。你处在疾病七个发展阶段的中央,你的行动将至关重要。如果人体的毒素积累仍未停止,那么疾病就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阶段五:溃疡

第五个阶段意味着人体已经遭受了长期的折磨,许多细胞和组织被毁。这时通常会感到剧痛,因为有神经暴露在外。溃疡可以是体内的,也可以是体外的。体内溃疡一个典型例子是胃溃疡——实际上就是胃里开了一个洞。得过胃溃疡的人深知其中的痛苦。体外溃疡的例子有口腔溃疡,或是胳膊或腿上出现溃烂。人体通过溃疡来排除毒素,并在毒素降至允许范围内后自动愈合。

阶段六:结硬

结疤是硬化的一种形式,是组织变硬或填补由于溃疡等原因而受损的组织。但是这种结硬有其确定的方向和目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被包裹在一块组织硬化后形成的囊中,这是人体隔离有毒物质的一种方法,将毒素控制在一个地方,使之不能自由地扩散到人体各处。这个囊常常被诊断为癌,而实际上并不是癌。

结硬是人体仍然能够控制细胞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导致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恶习仍然继续下去,那么细胞就开始“错乱”。它们变得具有寄生性,依靠一切能够吸取到的养分过活,但不会生产出有益于人体的物质。无休止地吸收毒素最终导致它们的基因编码发生改变,它们会因此而变得野蛮和紊乱。如果细胞以这种方式发生错乱,那就是癌症。

阶段七:癌

这是疾病恶化的最终阶段,如果造成这种情况的起因仍然得不到解决,结果将是致命的。在这个阶段中,人体的生命力非常脆弱。细胞不再受人脑的控制,而是毫无节制地肆意繁殖。虽然依照科学的养生方法有可能停止癌的扩散并扭转病情,但这只是最好的情况,而且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本书的目的就是告诉您如何避免走到这个阶段。

与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患上癌症的人的想法不同的是,无论何时,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

在努力追求健康和防止细胞发生错乱时最坚定的战友依然是人体。永远永远都不要怀疑这一点。我不知多少次看到人们把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视为敌人——好像它是与人体分离并自行活动似的。听听一位患乳腺癌的妇女在接受公共广播社采访时说的话吧:“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割掉我的双乳——它们成了我的敌人。我想摆脱它们,它们让我死去活来。”宇宙之中没有什么比事实更能说明问题的了,绝对没有!

在前六个阶段中,人体利用“感觉不适”来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提醒,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警示信号就会消失,不适也就随之消失。如果没有重视这种警告,反而继续坚持坏习惯,那警告信号就会越来越强烈。痛感会一直持续或更加剧烈。这是人体的一种内部机能,就像眼睛会在必要时眨眼或血液在静脉中流动一样自然。这种预警系统是人体的又一神奇之处。但是人体能够做的仅仅是提醒我们做出改变,它不能替我们做出改变。

余论

人们以为人体由许多不同部分组成,而且这些部分是互不相干的,但是人体可不那样认为。人体认为,各个部分都同样神圣,同样重要,同样值得珍重和保护。每一个器官都和别的器官一样重要,并且理应得到同样程度的治疗,不管它是乳房、前列腺、心脏、肺、牙齿、皮肤、眼睛,还是肠道。没有哪一个器官所享受的待遇比别的器官高。这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得到的光照都是均等的。没有哪个地方会受到特殊照顾。如果人体某个地方被忽略,人体就会把能量分配到那里去解决问题。人体会发出讯号提醒我们可能要出现哪些问题,这也是每个细胞与生俱来的本领。

记住,我们本应拥有的自然状态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人体总在努力保持健康状态。如果健康受到威胁并且出现了警报,这就意味着人体没有得到维持健康的应有环境,人体正在与积累过量的毒素做斗争。此时,如果采取恰当措施、改换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就会裹足不前,警报就会停止(疼痛消失),身体将恢复健康。相反,如果用药物来压制这种警告信号或是不加理睬,过量毒素就无法排除。随着细胞被迫发生错乱,更加严重的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诊断学》 第一章 诊断疾病的步骤

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 诊断疾病的程序,应有四个步骤:①搜集临床资料;②分析、评价、整理资料;③提 出初步诊断;④确立及修正诊断(图6-1-1) (一)搜集临床资料 1.病史 症状是病史的主体。症状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与演变情况,对于形成诊断起重要作用。详尽而完整的病史大约可解决近半数的诊断问题。但症状不是疾病,医生应该透过症状这个主观感觉异常的现象,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来认识和探索客观存在的疾病特点。病史采集要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病史要反映出疾病的动态变化及个体特征。 2.体格检查

在病史采集的基础上,应对病人进行全面、有序、重点、规范和正确的体格检查,所发现的阳性体征和阴性表现,都可以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体格检查结合病史资料大约可解决半数以上的诊断问题。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核实和补充病史资料,因此,应边查边问,边查边想,使获得的资料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无疑会使临床诊断更准确、可靠。在选择检查时应考虑①检查的意义;②检查的时机; ③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④安全性;⑤成本与效果分析等。 (二)分析、评价、整理资料 对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是非常重要但又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疾病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病人因受神经类型、性格特点、文化素养、知识层次、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所述病史常常是琐碎、凌乱、不确切、主次不分、顺序颠倒、甚至有些虚假、隐瞒或遗漏等现象。因此,医生必须对病史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使病史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的病史,才能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必须与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结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2004年,全球心血管处方药销售额超过了75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 据卫生部公布的医学统计资料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病率仅为5.1%,到90年代初就增至13.6%,到2002年时18岁以上人群已达18.8%,而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状态人群”竟高达70%以上。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资料显示,近年国人死亡人员中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占到40%,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死亡人员中,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成为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主要有: 非精神科患者人群中情感障碍的发生和分布: 国外研究显示,在慢性疾病患者中,抑郁发病率为9.4%,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抑郁患病率分别为9%~12%和22%~33%,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15%~23%,心肌梗死16%~20%,心力衰竭14%~36%,不稳定型心绞痛15%~20%(Carney,1995 Hance,1996 Gonzalez,1996 Sullivan,1999 Connerney 2001)。90年代在上海综合医院中,情感障碍发病率为:门诊病人10%~20%,住院病人20%~50%,其中心血管40%~50%。 据报道,2005年1~2月在北京十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在3260例病人中,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在心血管科最常见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2%和4.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8%和47.2%。其次,情感障碍对心血管科疾病的影响 在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2倍,卒中、心绞痛和心梗的危险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Carney发现,约18%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重度抑郁,而重度抑郁病人中16%~20%发生急性心梗。在做冠脉造影和电生理检查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中,一年内发生急性心梗或死亡的危险增加2倍,在应激促发的惊恐发作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增加5倍。在心肌梗死后伴随抑郁的病人,其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情感障碍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的特点 焦虑和抑郁是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焦虑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常见为胸痛、胸闷、气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现代都市人压力大,普遍都存在一些心理疾病。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希望对你有用!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国人们都有什么心理问题?日前,某健康网站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接近7000人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 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 心理疾病的特点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其特点是: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

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 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精神病学未来发展6个趋势(20171026郭中孟)

把握精神科未来发展趋势,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郭中孟主任医师 (2017-10-26) 你想知道精神病科的未来是什么吗?不知不觉:丰富的线索指向了我们领域令人兴奋的创新点。让我们关注以下6个趋势,这将改变我们精神科的常规实践,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 1、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近十年来,在识别精神病或心境障碍高危人群方面,我们见证了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前驱症状”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甚至在出现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的临床症状之前,就关注“早期”治疗。其目的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尽量早期延缓、减轻或改善重性精神障碍。 2、基因发现风生水起:几乎每周,精神病遗传学家都发现与重性精神障碍相关的基因。目前已发现许多听起来“稀奇古怪”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例如Neuregulin 1, dysbindin, DISC1, DAOA (G72), PRODH以及COMT基因。这些发现证明了精神障碍的“复杂的遗传学”,涉及几十个甚至数百个易感基因,与“一个基因,一种疾病”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不同。最终,这些基因的发现将为重性精神障碍的分子病理生理学提供线索,引领精神病学治疗的最高目标:特异性、生物技术推动、疾病修饰(disease-modifying)的药物治疗学,而不仅仅是控制症状。 3、神经可塑性作为治疗目标:在过去的几年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大脑结构萎缩,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中已有记载。这

些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精神疾病的看法,超越“化学失衡”的简单概念。这一新的模式是渐进的神经可塑性变化,涉及神经元、树突棘、轴突延伸以及突触(即神经纤维),引起灰质和白质减少,损害大脑的连接和功能。对此,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神经保护模式,来逆转神经可塑性变化,作为一种新的脑修复策略。因此,治疗剂及其目标可以包括:(1)半胱天冬酶(caspase)抑制剂以阻止细胞凋亡;(2)神经形成刺激剂补充神经元;(3)神经营养剂逆转各种生长因子缺陷,例如如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4)抗氧化剂以中和过量的自由基;(5)胶质细胞增殖促进剂重建白质;(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来对抗精神病和心境障碍中高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反应。有趣的是,许多现有的精神药物具有一个或多个神经营养作用。 4、修复大脑的神经刺激: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精神科治疗,虽然用的不多,但已经用了数十年。如今,随着FDA批准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迷走神经刺激(VNS),脑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新时代正在兴起。但是,下一个“大事件”可能是深部脑刺激(DBS),这正成为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DBS可能具体重大的治疗突破,并且,当前研究进展迅速。 5、药物基因组学运用于精神科临床:精神科医师都知道,遗传基因变异(如细胞色素P450酶)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因此,那些代谢差的患者在临床常规剂量下会出现副作用,并可能停用对他们有益的药物。同样,快速代谢者可能无法对应该起作用的药物作出反应,并被称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由疾病转变成癌症发展的七个过程(阶段)

由疾病转变成癌症发展的七个过程(阶段)核心提示: 癌症哪里来?癌症是因人的正常细胞在电磁场平衡中出现失调,进而细胞的微胶粒被破坏,病变成细菌,并且继续进而生成外毒素和霉茵毒素。 一、乏力: 人的能量在睡眠中得以恢复,出现乏力的第一个警告信号是疲惫、困倦。而表明身体不适最常见的一个征兆就是食欲不振。消化食物需要能量,如果体内存在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那么身体就会本能地降低食欲,把原本用于消化的能量用到其它更需要能量的地方去。如果我们不加注意,疾病会带着有毒物质在主人不知情下进入第二阶段。 二、毒血症: 当人的体内未被排出的有毒物质渗入到血液、淋巴结及其他身体组织中。身体会意识到这点,并马上采取补救措施。由此,人体全面排毒开始了。就是说,当人体无法承受这种毒素围攻时,只能依靠自身热量来排毒,它的方式就是“发烧”。通过发烧,进入血液,然后再输送到各个器官,由这些器官负责排毒。若排毒不行,疾病则进入第三阶段。 三、过敏: 过敏状况是身体启动防御机制的显现,它加速内部运转以排出累积的毒素,具体表现是尿急或便急等。其中瘙痒现象最为显著。皮肤不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且也是排毒器官,人体通过从头到脚所有皮肤上的40亿个毛孔来排出毒素。如果身体上哪块皮肤出现痛痒,那就表示这个区域正在排毒。如果排毒现象不被重视,那么疾病会进入第四个阶段。

四、发炎: 发炎时,体内的毒素通常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器官区域里,以便被身体大规模地清除出去。由于不断受到这些有毒物质的刺激,这个区域开始发炎。可悲的是,人们往往不采取积极行动,找出病因,而是依靠药物来抑制疼痛。药物只能暂时压住病情,如果不找出病症,疾病会进入第五个阶段。 五、溃疡: 这时的身体受到毒素旷日持久的攻击,大量细胞和组织遭到破坏,免疫力大不如从前。由于暴露了神经,身体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在体内或体外会出现伤口或溃疡。体内出现溃疡的典型病症就是胃溃疡。虽然身体内的毒素是利用胃溃疡来排毒,但只要血液中的毒素回到合理水平范围,身体也会马上治愈溃疡。也就是说:溃疡发生后,身体会立即采取措施治疗伤口。如果排毒失败,疾病会进入第六个阶段。 六、硬化: 结痂是硬化的一种形式,就是使组织变硬或填补由溃疡等因素而受损的组织。它的目的就是将有毒物质隔离起来,使其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会在体内四处散播。这种硬*就是肿块。它常常被诊断为癌症,其实不然。硬化阶段是身体仍能控制细胞的最后阶段。如果任由导致疾病发展到这一阶段的恶习继续,那么细胞就会开始“发疯”。发疯的细胞就像寄生虫一样,会拼命吸引所有能吸收的营养,它猛吸特吸,却对身体没半点回报意思。当细胞的基因编码被改变,它们就会变得不受约束,这种疯狂状态发展的细胞就被称为:癌症。人体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第七阶段。 七、癌症: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不同社会人群心理健康调查,包括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中国人心理问题趋多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教授〔1〕认为心理健康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的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黄希庭教授〔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状态,另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健全人格状态。根据中国文化特点,他认为可把中国健全人格者的标准归纳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2 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2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黄希庭、郑涌〔3〕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2 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 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 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 8%〔4〕。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2 2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 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 52%〔5〕;对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指各种疾病过程中一些普通存在的共同的基本规律。 (一)损伤与抗损伤 损伤与抗损伤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例如,烧伤,高温引起的皮肤、组织坏死,大量渗出引起的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等变化属损伤性变化,与此同时体内出现白细胞增加、微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属抗损伤反应。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双方作用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当损伤性变化占优势时,病情就恶化,甚至造成死亡,反之,病情趋向缓解或痊愈。 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无严格的界线,有些变化可有双重作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烧伤早期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具有抗损伤意义,而持续收缩,就会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甚至造成组织的坏死和器官的功能障碍。 (二)因果交替 因果转化是指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种损伤性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作为结果,同时又作为新的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原因、结果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现以外伤性急性大出血为例: 大出血→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反射性小血管收缩→组织缺氧→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加重组织缺氧→大量血液瘀积在微循环内→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如此循环,致使每一次因果转换均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疾病中因果交替规律的发展,常可形成恶性循环(viciouscycle),从而使疾病不断恶化、直到死亡。但如经过恰当的治疗,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也可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机体的康复。 (三)局部与整体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在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肺结核病的病变主要在肺,但一般都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及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如肺结核病变越重,全身反应也会越大,反之,肺部病变轻,全身反应也会小;另一方面,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时,肺部病变可以局限化甚至痊愈,抵抗力下降时,肺部病变可以发展,甚至扩散到其它部位。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疾病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无误地采取有效措施。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不同社会人群心理健康调查,包括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中国人心理问题趋多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教授〔1〕认为心理健康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的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黄希庭教授〔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状态,另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健全人格状态。根据中国文化特点,他认为可把中国健全人格者的标准归纳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2 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2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黄希庭、郑涌〔3〕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2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4〕。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2 2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52%〔5〕;对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6〕。对559名浙江省湖州市4~6年级小学生调查发现,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达229%〔7〕。某些特定中小学生群体如重点中学学生、农村中小学生、民族中学生、宏志班学生、辍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 3 幼儿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人意。对深圳市罗湖区3047名4~6岁幼儿调查发现,其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259%。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9〕。[!--empirenews.page--] 2 4 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1999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10〕对辽宁省14个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2005年对28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3%〔11〕。某些特定教师群体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高校女教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2 5 军人、护士、运动员、企业家等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军人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也有值得重视的心理问题,如与人交往时容易自卑、敏感、感到不被理解、感情易受伤害及对他人求全责备等。调查发现,50%以上的临床护士存在程度不等的头痛、腰痛、精力下降、神经过敏、内心过分担忧、记忆力减退、做事不放心、工作没有耐心等多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而以记忆力减退、容易遗忘最为突出,占768%〔12〕。对河南省女运动员调查发现,躯体化、病态人格、抑郁、疑心分别为44%,31%,24%,24%,其他几项因子最低检出率

噬菌体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噬菌体在动物疾病治疗的应用和展望 摘要:如今细菌耐药能力的增强,动物肿瘤的频发以及不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使得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抑制疾病发展的药物。而噬菌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病毒,具有“捕食”细菌和治疗癌症的能力,能有效治疗疾病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重视噬菌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能。本文就噬菌体治疗的发现,实际应用,优势及其中所包含的缺陷问题进行综述,并对噬菌体治疗的未来提出展望。 关键词:噬菌体,细菌,肿瘤,治疗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lerance in bacteria,the frequent cancer and many endangered animals , we urgently need a pill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Phages as a special type of virus, have the ability to feed on bacteria and treat cancer which can treat diseases effectively.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hage in disease treatment.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recent progres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hage treatment, etc. Key word:phage; bacteria; cancer; therapy 噬菌体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细菌病毒,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及温和性噬菌体,前者可在敏感宿主菌内增殖,并使之裂解,亦称为毒性噬菌体。后者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成为细菌DN A的一部分,不单独复制,带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是感染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蓝细菌(蓝藻)的一类病毒,是细菌的病毒入侵的细菌细胞,在裂解性噬菌体的情况下,破坏细菌的代谢,使细菌裂解。典型的噬菌体是大肠杆菌T4噬菌体。噬菌体可以使混浊的细菌液体培养物变为清亮,在固体培养基上可以使细菌裂解而呈现无细菌生长的区域。这也是它能够治疗细菌感染和肿瘤疾病的原因。 1.噬菌体的发现 d’Herelle---噬菌体学的灵魂人物。噬菌体这一类病毒是在1915年英国Twort在葡萄球菌中首次发现的,他在接种牛痘疫苗液于营养琼脂平板发现长出的污染的微球菌的菌落有变为玻璃状透明的异常现象,当时他以简短的笔记形式发表了这一发现。但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1917年加拿大人Felix,d’Herelle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又独立发现痢疾杆菌噬菌体后,噬菌体才正式出现。之后d’Herelle对巴基斯研究所附属医院的痢疾患者进行研究,将粪便悬液滤过,与志贺氏痢疾菌一同加入肉汤中培养,一次偶然,混合培养的菌液变为透明,而此病人的病情也开始好转并痊愈。他将此透明的菌液的过滤液再加入于志贺氏菌新鲜斜面培养物的悬液中,培养约10h 后又变透明,由此分离到第一株痢疾杆菌噬菌体,并命名为“Bacteriophage”即“细菌的食者”之意,简称“Phage”[1]。 第1次公开报道的噬菌体治疗尝试是在1921[2]。1921年治疗了几位痢疾患者,并在一天之内恢复。d’Herelle并没有就此终止,而是对噬菌体治疗着迷般不断进行研究。例如,他使用各种噬菌体制剂处理印度的霍乱和淋巴腺鼠疫的数千人[3]。此外,随着噬菌体的逐渐被世人所知,一些公司开始对各种病原菌噬菌体开始研究生产,噬菌体商业产业逐步的发展起来。并且吸引了许多学者和医学家们的广泛重视。西方研究人员发现了1种可裂解大部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新型噬菌体叫T4噬菌体。利用噬菌体制成的制剂已成功地治愈了实验动物因上述致病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在1921-1940年间致力于噬菌体治疗有着大量的研究,但结果都不一致。抗生素的出现最终导致了人们对噬菌体疗法的兴趣逐渐消退。但由于细菌的抗药性能的逐渐增强,动物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我认为噬菌体疗法仍然具有它的优势性。在肿瘤方面,1940年Bloch发现噬菌体能在肿瘤组织中浓聚,并且能抑制肿瘤牛长。此后,Dabrowska[4, 5]等进一步证实噬菌体具有抗肿瘤活性。 2.噬菌体疾病治疗 2.1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应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就业与失业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预测防范这些隐患,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再加上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另外再加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在社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人生健康。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就业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浅谈精神病学现状及发展

浅谈精神病学现状及发展 姓名:刘敏学号:200615170126 班级:06中医17班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巨大机遇与财富的同时,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们对于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致病作用日趋关注。当今社会,健康不再仅仅是指躯体的无疾病状态,而是广泛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领域的多个层面。 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 现代精神病学不单涉及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止、矫正和处置问题。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上涉及自然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分支,在实践上已发展到与社会心理卫生相结合的阶段。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活动包括:认识活动(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组成)、情感活动及意志活动这些活动过程相互联系,紧密协调,维持着精神活动的统一完整。 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神经衰弱等。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强迫观念等),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的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 当然,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认识,时常决定并影响着人们对精神障碍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而精神病学的发展过程既反映人对精神障碍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也反映出人类从纠正并扭转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偏见中取得进展的历程。 在各种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医学典籍中,无不记载有精神障碍的病象及其诊治方法,和人们对这些现象的态度。但在漫长的科学文化落后的历史时期,精神障碍则被视为荒诞莫测的古怪现象,而患者更被看作是魔鬼缠身,并受到虐待甚至残害。 随着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精神障碍的态度也逐渐在转变。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皮内尔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和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从而写下精神病学观念史中划时代的一页,并且引领精神病学进入了医学科学的门槛。 然而,在实践工作中,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限,直到20世纪30年代,精神病学仍属于描述性的探讨与积累资料的阶段,缺乏广泛有效的治疗措施,医院管理也仍处于看守性照护的状况。 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方法的革新,改变了精神病院的气氛,使关闭的看守性管理一变而为开放性管理,彻底解除对病人身体的约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与此同时,精神障碍的诊断技术也有了进展。脑电图、脑电位分布图、脑诱发电位脑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及脑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更加有助于对某些病症进行客观检验。而许多心理测查、人格测查和智能测查方法,对精神障碍心理诊断技术的开展也有了很大的半年帮助。精神病流行学和社会精神病学的普及,一方面从宏观上探讨了精神病障碍的病因,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