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简述亚当斯密生平

(完整版)简述亚当斯密生平
(完整版)简述亚当斯密生平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苏格兰法夫郡的科卡尔迪。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苏格兰的军法官和科卡尔迪地区的海关监督。母亲玛格丽特是该郡斯特拉森德利地方的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老斯密在儿子出生之前几个月即去世,所以,斯密是个遗腹子。斯密和他的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他终身未婚,对母亲怀有美好的眷恋和敬意。据说斯密小时候长得非常瘦小,而且很早就有独自发呆和自言自语的习惯,这个习惯伴随着他一生。4岁那年,斯密曾经被一群路过当地的吉卜赛人拐走,后幸被解救。9岁开始到14岁,他在当时苏格兰地区第一流的中学——科卡尔迪市立学校读书,10岁那年斯密开始学习拉丁语。

在斯密开始懂事的年代里,他生活的地方科卡尔迪不过是一个只有1500多个人口的小市镇。但是同大城市相比,这个小市镇是一个人了解社会的最好观测所。在这里有农村社会看不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一切,比如爱好、苦恼和性格等等,都表现得比较充分。斯密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在与各色人等的接触和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正是这个小市镇给了斯密最初观察人性和研究社会的素材。斯密后来思维的材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史学素养,一是他早年开始对人的观察。

在学校里,斯密是一个学习勤奋、酷爱读书、记忆力很强的引人注目的学生。到14岁,他在古典文学、数学等方面都已经充分具备了进入大学的能力。1737年10月,未满15岁的斯密进入格拉斯哥大学读书,

从此开始了他与这所古老大学的毕生情缘。格拉斯哥大学是英国西北部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大学,但是却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一批著名的导师。斯密在这里学完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的教授都是非常卓越的人物。邓洛普教希腊语,希姆森教数学,哈奇逊讲授伦理学。斯密从这些导师那里受益匪浅,尤其是弗兰西斯·哈奇逊,是很有创见的思想家和无与伦比的讲课大师,是对斯密的学问和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斯密被推举为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校长,他在回想起这所古老的大学对他的恩情时,深情地说道“哈奇逊令人永世难忘”。在斯密交往的师长和朋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哈奇逊那样启迪他的良知,指引他前进的方向。虽然也有人说,休谟和魁奈是对斯密影响最大的人,但是要说斯密是谁的学生,大概只能说他是哈奇逊的学生。哈奇逊崇尚自由、思想解放、性格温良、口才极佳,深得当时学生的爱戴,他的仁爱主义和功利主义伦理思想[2]虽然在后来受到斯密的批评,但是他对社会运行的乐观主义的气质还是对斯密的理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关于哈奇逊对斯密的多方面的影响,雷在他的《斯密传》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斯密相信哈奇逊宣传的宗教上的乐观主义,并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哈奇逊鼓吹的热爱自由和理性的观点也被斯密接受。在一些具体方面,如法学,斯密曾经对人承认他讲授法学时提出的财产权的理论是从哈奇逊那里得到启

发的;伦理学方面,他的整个《道德情操论》无疑是哈奇逊的影响下形成的,据说这部书的框架在他作为学生听哈奇逊讲课时就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学,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萌芽最初是在哈奇逊的课堂上提出的。

哈奇逊对斯密的影响中,有一个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他为斯密树立了一个理论的靶子,使得斯密得以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体系。

1741年,斯密在从格拉斯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之后,作为享受斯内尔奖学金的学生(每年40英镑),在著名的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读书。一直到1746年左右才离开巴利奥尔学院。斯密在牛津上学的时期,正好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黑暗时期,课堂里充斥着低劣的讲解和毫无意义的讨论。教授们无心施教,无视学生的要求,对流行小说的兴趣远比对伟大经典要高。学校里面派系林里,教师之间钩心斗角,乌烟瘴气。所以,在这个时期曾经就读牛津的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对其不仅没有感恩之情,反而厌恶之极。巴特勒、吉本、边沁等先后在这所学校的著名人物都在很多场合抨击过牛津的腐败。斯密在他一生中的多个时期都曾经谈到自己在牛津的经历和感受,认为这个当时英国最为富裕、资金最充足的学校已经成为各种陈词滥调和腐朽偏见的避难所。斯密认为,牛津的堕落是由于这所学校的资金分配制度太糟糕。虽然斯密对牛津大学予以强烈谴责,但是他不同于吉本和边沁,并不认为在牛津的六年是虚度年华,甚至对牛津心怀感激,原因不是这里的教师或者是这里的学术氛围,而是巴利奥尔学院有一个在牛津大学中算是最好的图书馆。斯密在牛津大学读了很多经典著作,但是由于过分用功,损害了自己的健康,所以,在牛津,斯密过得并不愉快。

1746年8月,斯密离开了牛津,再也没有回去。此后一直1748年秋,斯密都呆在老家科卡尔迪,期间没有找到固定工作。但是1748年冬季,他受聘为爱丁堡大学的讲师,成功开设了英国文学这门当时还极少有人

讲授的课程,并汇编了班戈的威廉·汉密尔顿诗集。在做这两件事上,

斯密受到了当时爱丁堡法律界的头面人物亨利·霍姆即后来的凯姆斯勋

爵的指点和帮助。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的很多思想得益于这位凯姆斯勋爵的启示。斯密本人对凯姆斯勋爵极为敬重,后来,当他因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被称赞为是给苏格兰带来巨大声誉的伟大作家时,斯密说:“是的,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把凯姆斯尊为老师。”斯密在青年时代为诗歌而着迷,曾经梦想有朝一日成为有名的诗人,他对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极为熟悉。

但是,这个做诗人的愿望只是有助于他讲好英国文学的课程。命运似乎对他另有安排。1749年冬,斯密开始撰写经济学讲义,以便为1750

-1751年的经济学课程作准备。据考证,这个时候的斯密在大学时代的老师哈奇逊的影响下已经坚信自由贸易学说,并在讲课中鼓吹这个理论。

1750年,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劳登去世后不久,格拉斯哥大学的评议委员会全体委员一致同意选27岁的斯密受聘继任这一职务。由此开始了他在格拉斯哥大学长达13年的大学教书生涯。按照苏格兰大学中传统的学科分类法,逻辑学讲座的范围包括修辞学和文学,道德哲学讲座的范围包括法学和政治学。斯密一开始讲授了大约一个学期的逻辑学课程,并在1751年的10月起又开设了法学和政治学。但是由于讲授道德哲学课程的克雷吉教授去世,他又于1752年4月29日被任命为克雷吉的继任者,成为道德哲学教授。他原先担任逻辑学教授一职空缺,据说,大卫·休谟曾经十分希望得到斯密所空出来的这个逻辑学

教授的职位,但是由于学校中的保守势力对他的思想倾向有些不放心,最后没有通过他的申请。这件事情给予休谟的打击非常大。而一生中颇为顺利的斯密于1752年4月正式成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并于同年成为格拉斯哥文学会会员和爱丁堡哲学学会会员。据曾经听过斯密道德哲学课程的学生和朋友米勒记忆,斯密把道德哲学这门课分作四个部分。第一卷是自然神学,主要讨论上帝存在的证据和上帝的特性,并考察了作为宗教基础的人类大脑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各项原则。第二卷才是严格意义上讲的伦理学,讲义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后来的《道德情操论》中所表达出来的理论。第三卷则是他较为详尽地论证了与正义有关的那部分道德学,这实际上是后来《法学讲义》的内容。

据米勒回忆,在第三卷的讲授中,斯密似乎遵循了孟德斯鸠提出的方法。其具体内容的一部分斯密一生都在试图将其整理成一部法学专题的著

作出版,但是最后未能如愿。同样在这个第三卷中,斯密讲授的内容的一部分就是后来在他的巨著《国富论》中的基本思想。

斯密在开设道德哲学讲座以后,还有时讲授美学和哲学史,并利用旧讲义讲授文学。据说斯密在讲课时,无论讲什么问题,都爱扯到文学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斯密的课既深刻又生动,对学生的启发很大,学生都非常喜爱听斯密的课。“他论证问题的方法是先旁征博引,从各个

侧面举例提供佐证,然后再一步步上溯到要论证的命题或要说明的普遍真理。学生既从中受到教育,又享受了无限乐趣。他的学生回忆,斯密自己常常表白,他讲课时要比其他大多数教授更加重视学生的反应。他甚至有时会从学生中挑选一个表情极为丰富的,来判断自己讲课的效果。

由于讲课上的巨大成功,斯密早在他的著作出版之前已经是格拉斯哥的名人。斯密在讲课中的主张常常成为人类讨论的话题,书店的橱窗里摆着他的半身雕塑像,人们甚至竞相学习斯密讲课的腔调。但是,人们对于斯密有一丝的不满,因为他是“无神论者休谟”的密友。

斯密的宗教主张值得作一些考论。据雷的传记,斯密对宗教问题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大学的教堂中做礼拜时神情也不够严肃,常常面带微笑;他刚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时还向学校的评议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每天开始讲课时可以不必做祷告;他讲课前的祷告听起来有很浓的自然神教气味。……等等。

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期间讲授政治学和经济学,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他的自由贸易理论。据说,当斯密于1963年底离开格拉斯哥时,全城的人都已经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信徒,以至于当另外一位主张保护主义政策的经济学家[3]来到这里宣讲自己的理论时,已经没有什么市场。有越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在这一时期,斯密的讲义中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富论》中的基本的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体系。斯密甚至在格拉斯哥经济学会上正式宣布自己是天赋自由学说的创始人。由于斯密为人仁厚,他的讲课的内容常常被学生的论文加以利用,而且也不注明,所以很多本来应该是属于斯密的原创性思想被记在其他人头上了。比如,著名的弗格森就曾经大胆地利用了斯密课堂的内容,形成了《文明社会史论》这部成名作。

1758年,斯密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的财务主管,一直到1760[4]年。1759年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一版出版,马上引起好评。关于该书所受到的欢迎,休谟和伯克都曾经在他们致斯密的信件中做了描写。休谟曾经在信中善意调侃斯密,说他的书所遭遇的是最为不幸的事情,因为一部学术著作引起普通公众的喝采和追捧决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1761年该书出了第二版,同年他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的副校长,一直到1763年。1762年5月,斯密获得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10月获得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称号。

1763年底,斯密接受了汤申公爵的邀请,担任其子的私人教师,并陪同其赴欧洲大陆游学。1764年1月离开格拉斯哥,2月13日抵达巴黎。1765年10月前,他和小公爵一直在图卢兹,在此后到次年11

月返回英国的这段时间里,他先后陪同公爵拜访了伏尔泰、达朗贝尔、霍尔巴赫、爱尔维修、魁奈、米拉波、杜尔阁等法国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特别是与重农学派作家的交往,使斯密受益匪浅。[5]由于有高额年金的保障,斯密衣食无忧,彻底辞去了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职务,专心在老家科卡尔迪写作《国富论》。[6]

1776年3月9日,《国富论》第一版出版。同年挚友休谟去世,成为休谟遗嘱的执行人。1778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专员和盐务专员[7],这是当时薪水优厚的肥缺,年薪高达600镑,加上汤申公爵付给的每年300镑的终身津贴,斯密的生活已经非常优裕。但是,斯密对待海关专员的工作还是非常敬业,为此,连他自己都承认严重损害了学术上的追求。

在生命的最后三年中,斯密致力于修订《道德情操论》第六版,该版在斯密逝世前三个月问世。

1790年7月17日,斯密因病去世。[8]大约在死前两周,斯密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下令让有人销毁了他未出版的全部手稿。[9]

斯密生前公开出版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在斯密生前分别出了六版[10]和三版。后来的学者对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的讲课笔记和他在当时的一些不太知名的期刊上的文章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先后出版了如下一些著作:

1795年,布莱克和赫顿编辑了《哲学论文集》

1896年,坎南编辑了《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1933年,格特里奇编辑了《亚当·斯密论美国革命,1778年2月》1963年,洛西恩编辑了《1762-1763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有关修辞学和文学的讲稿》

1977年,米克、拉斐尔和斯坦编辑了《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时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1976年开始,为了纪念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200周年,格拉斯哥大学决定编辑亚当·斯密全集。该全集到1984年全部出齐,囊括了迄今为止所能够搜寻到的斯密的全部文稿。

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60个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60个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60个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 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 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 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 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 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 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 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 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 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 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 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 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刘振德生平事迹简介

刘振德生平事迹简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此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老教师刘振德同志。刘振德同志因病医冶无效,于2012年07月25日晚8时06分不幸逝世,享年76岁。 在此,我谨代表镇平一高中全体师生对刘振德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刘振德同志生于1937年3月6日生于镇平县晁陂镇刘沟村,1968年毕业于河南师大,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晁陂高中、镇平雪枫中学、镇平一高中任教,多次获得南阳市优秀教师、镇平县优秀教师的称号,199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于“优秀教师”的殊荣,1993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08月光荣退休。 刘振德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傾注在教育事业;以他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教师的揩模,是一代师表。他严于律已,宽于待人,师德高尚。他是镇平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用自己整个生命为教育留下了一座师魂的丰碑。他用自己的心血作油灯,点亮过多少在蒙昧中摸索探路者的明灯;他用伟岸的身躯作柱梁,为多少学生撑起一方明净蔚蓝的天空。40年如一日,叱咤风云的挥洒在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启迪心智;70余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奋斗了一生,笑傲了一生,

搏击了一生,精彩了一生。他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学校,奉献给社会。 培育桃李四十载,鞠躬尽瘁了七十春。他70多年生命的一多半都献给了镇平的教育事业。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他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比庸庸碌碌的人来说,他的一生是火热的一生,沸腾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造福一方的一生。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刘老师是我们镇平一高的骄傲,是镇平教育系统的骄傲,是镇平人民的骄傲。 宽仁美德似甘霖披泽生灵,敬业风范如湖水响照青天。一位优秀的教师离我们而去了,这个儿女心中的太阳,妻子身上的臂膀,学生眼中的慈父。同事身边的帮手,领导眼里的骨干,就此在我们面前消失了,青山不语,流水呜咽,苍天含悲,泪飞倾盆。我们无法忘记,他曾神采飞扬为全校师生上的示范课,在全市物理优质课竞赛上技压群雄,课堂上流珠溅玉,课下儒雅风流。这一切,都宛如昨天,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之哀声。 斯人已去,长歌当哭。刘振德同志的逝世让我们深感悲痛,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潜心鉆研,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我的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刘振德同志的高尚人格与优秀品质为典范,为镇平教育事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安息吧,敬爱的刘老师,您一路走好!!1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最早听说到亚当·斯密,当然是他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经纪人”的假设,了解到世人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经济学之父”“经济学界神一样的地位”。当我深入去了解亚当斯密,去读他的书,去感受他理论的精髓时,我内心也同样的感叹,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影响力贯穿世纪,他为人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亚当·斯密所处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殖民贸易积累了巨额利润,农业资本主义普遍建立起来,国内资产阶级占到了统治地位。 亚当·斯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可谓顺畅,这对于他对经济学的研究起到的助托作用。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他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结束学业后,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的讲师,并开始接触讲授一些经济学的课程。在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他又改授道德哲学。在漫漫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也慢慢孕育,开花结果。 提到亚当·斯密,不得不提到他的鸿篇巨著《国富论》,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圣经,也正是凭借此书成就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崇高的地位。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简介 出生:1723年6月5日(苏格兰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1790年7月17日(苏格兰苏格兰爱丁堡)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5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资料: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

金岳霖的生平事迹简介 金岳霖是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金岳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金岳霖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先生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先生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

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教授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赵天波原创

【科普向】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 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的地位可以说是不一般。因为“看不见的手”被资本主义社会所认同并视为其经济行动指导准则。他的著作,往往只有《国富论》为大众所熟知,而不可能放弃他任何一本著作的学者们不能无视他的《道德情操论》。不能无视的原因在于,《道德情操论》里强调的人类经济行为的利他性原则与出于同情心的原则,似乎与《国富论》中经济人绝对理性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相抵触。这就是历史上广泛为人所知的“亚当斯密问题”。可是亚当斯密并不认为这两个假设存在不可兼容的冲突,他在《国富论》的后续修订中,修改了一些概念,然而,他认为道德与财富是可以达到同一目的的。 将道德观念与经济学概念相结合的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是比较立体、比较客观反映经济学规律的学说。本文将简要对其财富伦理观进行介绍,再尝试结合卢梭社会契约论进行分析,最后简要介绍预防由于亚当斯密问题反映的短板造成损失的方法。 一、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 财富观——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的财富观更多的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得到体现。绝对理性的经济人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而行动。这种利益最大化在于市场规律的体现在于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个人的利己心也可能会导致通过利用体系漏洞谋取利益从而给国民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个近期明显的例子,许多房产商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留有过多的空房等待房价上升以获得更多利益,从而是居民难以支付巨额费用,同时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危险经济状态。 因此,必须找到解决方法。 亚当斯密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归结于个人的道德约束。这就是亚当斯密的伦理观主要内容。即人类在行动时,会将其同情心以及利他倾向作为行动准则,希望人们能依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或者自发的进行这类活动,或者在利他性与利己性同一的前提下进行合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 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认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非政府的公民团体可以负责建立这一公共机制。而这一公共机制就是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与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在一定意义上有某些共通之处。如同“经济人”绝对理性的决策以获得最大利益可能导致的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应当由其作为“道德人”的考虑而被杜绝;社会契约论则是通过建立一个民间组织共通认可的社会法则,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三、解决方法 (1)企业间共通准则的建立。 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获得启发。将企业视作个人,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此尝试建立一些企业间共同的信仰准则,并要求其相互监督、共通遵守。 对于检举其它企业不法行径的企业,经过严肃核实确认其确实存在时,将不法企业打压,给以检举方某种程度的优惠。然而这一方法更需要建立透明公正的监察检举制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 (2)适度动用政策力量。

玻尔生平事迹简介

玻尔生平事迹简介 一、生平简介 玻尔,N、(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1903年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07年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先在剑桥J、J、汤姆孙主持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几个月后转赴曼彻斯特,参加了以E、卢瑟福为首的科学集体,从此和卢瑟福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 1913年玻尔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助教,191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任所长。1922年玻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接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37年5、6月间,玻尔曾经到过我国访问和讲学。1939年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丹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3年玻尔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往瑞典。1944年玻尔在美国参加了和原子弹有关的理论研究。1947年丹麦政府为了表彰玻尔的功绩,封他为“骑象勋爵”。1952年玻尔倡议建立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并且自任主席。1955年他参加创建北欧理论原子物理学研究所,担任管委会主任。同年丹麦成立原子能委员会,玻尔被任命为主席。 二、趣闻轶事 1、“不怕承认自己是傻瓜” 玻尔是量子力学中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他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在他周围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创建了哥本哈根学派。他们不仅创建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并给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资料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1、影响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与评价 4、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5、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7、什么是贸易条件,有哪些形式,含义是什么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9、简述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法则 10、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11、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12、重商主义的主要论点 13、二战后至七十年代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与特点 14、管理贸易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15、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与途径有哪些 16、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政策内容及评价 17、什么是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 18、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是什么 19、关税的经济效应 20、出口信贷的特点 21、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22、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1

23、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的措施有哪些 24、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 25、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范围 26、国际商品协定的内容 27、商品综合方案的内容 28、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9、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30、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什么 31、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是什么 32、什么是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33、关贸总协定GATT的职能 34、WTO的职能 35、WTO的基本原则 36、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怎样理解 37、WTO的决策方式 38、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 39、发盘应具备什么条件 40、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41、书面合同有哪些类型 42、根据《INCOTERMS2000》,采用FOB术语,买卖双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43、试问CPT与CFR有什么异同 44、根据《INCOTERMS2000》,各种术语的各自的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界限,费用的承担方是什么? 45、适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有哪些?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1.梨的轮回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当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会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和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经过了一个轮回,梨又回到桑迪手中,于是,桑迪拿着那个最大的梨坐在椅子上独自享受。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生气地冲着客人喊:“你怎么这么贪吃呢?太不要脸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桑迪恼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梨。这最大的梨向来是虚晃一枪,最终会落到他手上,他这次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再说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于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会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亲看着朋友离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点灯心语】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2.留下思考的时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 【点灯心语】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学生:勤奋却成绩不佳。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做题,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比教他做题更有用。 3.撒谎的惩罚 我16岁那年的一个早晨,父亲说他要去一个叫米雅斯的村子办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车交给我驾驶,但条件是在他逗留于米雅斯村期间我要替他将车子送到附近的一个修车铺检修。要知道,我当时刚刚学会开车,但却极少有实践的机会,而到米雅斯村有将近20英里,足可以让我狠狠地过一把开车的瘾。在修车铺的师傅检修车子时,我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我接连看了四部。出了电影院,我一瞧手表,已经是六点钟了。比我与父亲约好的时间迟了两个小时! 我知道,如果父亲得知我是由于看电影而迟到,一定会生气,可能因此就不再让我开车了。于是,我心中编了瞎话,告诉他汽车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时间也相应的长了。他向我投来一瞥。“贾森,你为什么一定要撒谎?””我没有撒谎,我说的是实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的内容。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 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 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为此,不仅要学习发展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有必要科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吸收其合理成份,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事业服务。

斯密 凯恩斯 弗里德曼 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米尔顿弗里德曼 《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 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理论背景 亚当·斯密的哲学观点来源于同时代的牛顿的自然哲学,自然界的秩序即机械论者的宇宙。牛顿发现了统一物理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18世纪的道德家也仿此提出了几条定理,试图用相同的方式统一道德和社会交往准则,这个准则能够使人们分辨是非,并且选择正确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会在人的利已和利他之间选择,建立完美的平衡,有助于社会福利。 学说精华 国富论中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 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

道尔顿生平事迹简介

道尔顿生平事迹简介 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1766年9月6日 生于坎伯雷,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业者。幼年 时家贫,无钱上学,加上又是一个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 才。1778年在乡村小学任教,1781年应表兄之邀到肯德尔镇任中学教 师,在哲学家高夫的帮助下自修拉丁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等并开 始对自然观察,记录气象数据,从此学问大有长进。1793年任曼彻斯特 新学院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1796年任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会会员,1800年担任该会的秘书,1817年升为该会会长,1816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22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26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学会的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道尔顿。1807年,发现倍比定律,即甲乙二种元素化合成为多种化合物时,与一定质量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互成简单整数比,并用氢作为比较标准。 提出原子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 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 1808-1872年,《化学哲学的新体系》陆续出版,本书总结了作者的原子论。 道尔顿在化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有: 创立原子学说。13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学说,其要点:(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 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建议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此外,道尔顿在气象学、物理学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他是一个气象迷,自1787年在担任初中物理教员时开始连续观测气象,从不间断地坚持了56年,一直到临终前几小时为止,他的全部记录超过20多万条。27岁时出版了《气象观测与研究》一书。书中描绘了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等一起装置,巧妙地分析了降雨和云的形成过程、水蒸发过程、大气层降水量的分布等现象,深受读者喜爱。1801年还提出气体分压定律,即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他还测定水的密度和温度变化关系和气体热膨胀系数相等等。遗憾的是道尔顿曾固执地反对为他解围的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而传为“笑话”。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l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道尔顿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英国政府只是在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下,才给予养老金,但是道尔顿仍把它积蓄起来,奉献给曼彻斯特大学用作学生的奖学金。道尔顿一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化学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道尔顿应是近代化学之父。

试简述你对亚当斯密研究方法

试简述你对亚当斯密研究方法“二重性”的看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大著作竟是这般充满了冲突。就如同多数阅读者所看到的一样,亚当斯密当然了解同时对营生者高论《国富论》的利己(自利),又循循善诱贵族认同《道德情操论》的利他(同情)两个观点,多么像是自掌嘴巴的丑者。所以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迟至他逝世后才由友人代为刊印面世,更何况亚当斯密的遗愿是火化《道德情操论》!!这让我们了解到当我们阅读《道德情操论》时,势必要时时面对几个基本的意识问题:第一、有别于《国富论》的利己,《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核心概念「同情」是什么?「同情」又如何在人与人间发生关系?第二、所谓的「同情」如何成为一种「持平的旁观者」?第三、以「同情」为基础的「持平的旁观者」是什么?他实际的作用为何? 在第一篇的第一章中,亚当斯密在首段便这样描述到:「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 在讨论到诗歌鉴赏时亚当斯密所持的观点也是如此「诗歌的优美是一种有关精细鉴赏力的问题。一个年轻的初学者几乎不可能确定自己的诗歌是否优美,因此,再也没有什么比得到朋友和公众的好评更能使他喜气洋洋;再也没有时么比相反的评价更能使他深感羞辱…. 」。

这促使他悲观地发现一种令人失望的状况,那便是〈第一卷第三篇第三章〉的章节说明所说的「人们往往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我们似乎可以就此推论,在未受「道德限制」当我们要获得他人同情时,所表现的行为似乎往往都是炫耀性质的,亚当斯密个人也认为这是道德情操的败坏。 从「同情」发展到「公正的旁观者」,是《道德情操论》一书最重要的逻辑转换。「累积原则」,认为同情、不同情已经不仅仅只是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或冲突感,而是成为具社会仲裁性质的奖励和惩罚了。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了解到亚当斯密以互动原则,说明人的同情所带来的愉悦;在第二个问题中,亚当斯密则利用累积原则,将人类的同情「经验」推展到社会仲裁(也就是「公正的旁观者」)的「理性」。我们不妨利用下面的图示来说明: 互动原则:同情的产生→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的排斥感。累积原则:由个人经验累积成人类经验,因为人的天赋保证,使得经验成为理性。 互动原则+累积原则=「公正的旁观者」 「公正的旁观者」保证了社会(人类总和)的价值观(对何种行为感到愉悦,对何种行为感到排斥),于是「公正的旁观者」反向制约个人的行为。 有时忽略甚至鄙视这一切,并且他在对自己一举一动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之前,绝不会轻易地这样做。在这种场合,他的自我赞同无须由别人的赞同来证实。这种自我赞同,如果不是他唯一的,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