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1,38(12):2253–2260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29576.html,

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许锋1,张威威1,孙楠楠1,李琳玲2,程水源2,*,王燕3

(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2黄冈师范学院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 438000;3黄冈市林业局,湖北黄冈 438000)

摘 要:为探讨矮壮素(CCC)调控银杏叶萜内酯生物合成的机理,以3年生银杏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0、0.5、1.0和2.0 g · L-1 CCC处理对银杏叶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萜内酯含量的影响,

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对银杏萜内酯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0.5、1.0和2.0 g · L-1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银杏叶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

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1.0和 2.0 g · L-1 CCC处理下,银杏内酯

A、银杏内酯

B、白果内酯和总萜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CC处理能显著上调

银杏内酯合成途径中4个关键基因(DXS、DXR、GGPPS、LPS)的表达,表明CCC在分子水平上可能

是通过诱导内酯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来促进内酯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银杏;矮壮素;光合作用;可溶性糖;萜内酯;关键基因

中图分类号:S 6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1)12-2253-08 Effects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 on Photosynthesis Metabolism and Terpene Trilactones Biosynthesis in The Leaf of Ginkgo biloba

XU Feng1,ZHANG Wei-wei1,SUN Nan-nan1,LI Lin-ling2,CHENG Shui-yuan2,*,and WANG Yan3(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5,China;2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Forest Germplasm Improvement 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Hubei 438000,China;3Department of Forestry of Huanggang,Huanggang,Hubei 438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CCC)on the biosynthesis of terpene trilactones,effects of CCC on photosynthesis,the content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oluble sugar and terpene trilactones,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key genes involved in ginkgolide biosynthesis in Ginkgo biloba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three-year-old ginkgo seedlings were foliar sprayed with 0(control),0.5,1.0 and 2.0 g · L-1 CC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0.5,1.0,and 2.0 g · L-1 CCC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transpiration rate,and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carotenoids and soluble sugar in ginkgo leaves. The contents of ginkgolide A,B and bilobalide in ginkgo leaves treated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3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ABA00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2011CDA117);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产学研

合作项目(CXY2009B009);湖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4AA204B03);荆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1PB06)*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s_y_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29576.html,)

2254 园艺学报38卷

with 1.0 and 2.0 g · L-1 CC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The results of qRT-PC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our key genes involved in terpene trilactones biosynthesis,namely DXS,DXR,GGPPS and LPS,were all markedly up-regulated by CCC treatment,indicating that CCC promoted terpene trilactones accumulation by in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key genes related with ginkgolide biosynthesis.

Key words:Ginkgo biloba;chlorocholine chloride;photosynthesis;soluble sugar;terpene trilactone;key gene

银杏(Ginkgo biloba L.)萜内酯是银杏中独有的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Strm?gaard & Nakanishi,2004)。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和白果内酯两类(bilobalide,BB)(van Beek & Montoro,2009)。由于银杏含萜内酯含量很低,探索适宜提高银杏萜内酯含量的方法极有必要。

矮壮素(chlorocholine chloride,CCC)是赤霉素拮抗剂,是常用的植物生长抑制剂,能有效地使植物矮化,提高作物产量。亦有研究表明CCC也能促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最早由Grebinskii和Khmil(1980)发现外源施用CCC能增加卷心菜和紫鸭拓草中花青苷的含量。程水源等(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CCC能显著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尽管冷平生等(2004)也报道了叶面喷施CCC能增加银杏萜内酯含量,但有关CCC调节银杏萜内酯含量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未见报道。

作者研究了CCC处理对银杏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萜内酯含量以及萜内酯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外源CCC调控萜内酯生物合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为CCC在银杏萜内酯的生产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CCC处理

供试材料为银杏种子繁殖的3年生实生苗,用于繁殖银杏的种子采自品种为‘家佛手’的15年生嫁接苗,从2006年3月播种后一直生长于装满砂土(河沙︰腐殖土为1︰2)的陶瓷花盆中(直径25 cm,高40 cm,每盆一株),每盆用100 mL的液态化肥(含有0.36 g N、0.12 g P、0.14 g K)浇灌,每隔5 d灌溉1次。

试验于2009年3—7月在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玻璃温室内进行,选取36株生长健壮且整齐一致的银杏苗作为试材。

将CCC溶液处理设置为4个浓度,即0(对照)、0.5、1.0和 2.0 g · L-1(含有0.01% Tween 20,pH 5.8)(冷平生等,2004)。结合Wang等(2009,2010)以及本研究组前期CCC处理提高银杏叶片类黄酮的试验方案(程水源等,2004),本试验将处理时间设置为以下方式:待银杏苗有4片新叶完全展开后开始进行CCC处理,对银杏苗全株叶片喷施,包括叶片正反面,使全部叶片表面湿润,每2周喷洒1次,25 mL,处理时间为8周。每个处理设3个小区,每个小区设3株重复,4个处理共计36株银杏苗。CCC处理结束2周后于2009年7月8日上午8点至11点进行光合作用测定,测定完毕后分别采收所有处理植株的叶片,每个处理各采收9株银杏苗,每株采收20片生长良好的叶片,从叶柄基部剪去叶片立即以液氮速冻,并迅速带回实验室保存于–80 ℃冰箱中用于其它指标的测定。

12期许锋等: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2255 1.2检测方法

光合作用参数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在每株银杏苗自上而下的第5片叶上进行。

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参照Wellburn(1994)的方法进行,以mg · g-1鲜样(FW)表示。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以mg · g-1鲜样(FW)表示。

银杏内酯GA、GB、GC和白果内酯BB含量的分析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完成(廖咏玲等,2008)。总萜内酯含量以GA、GB、GC和BB含量的总和来表示。标准品购自于Sigma-Aldrich (USA)公司。萜内酯浓度以μg · g-1干样(DW)表示。

银杏萜内酯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量的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qRT-PCR)。5个萜内酯关键基因分别为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1-D- deoxy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DXS),1–脱氧–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1-deoxy-D- xylulose 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2–C–甲基–D–赤藻醇–4–磷酸胞苷酰转移酶基因(2-C-methyl-D-erythritol 4-phosphate cytidylyltransferase,MECT),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GGPPS)和左旋海松二烯合成酶基因(levopimaradiene synthase,LPS)。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各银杏叶样品的RNA(蔡荣等,2007)。使用TaKaRa 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进行cDNA第1条链的合成。选用看家基因18S rRNA为内参基因。分别根据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的序列来设计荧光定量引物,引物序列与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见表1。qRT-PCR使用TaKaRa公司SYBR Premix Ex Taq TMⅡ试剂盒。定量检测使用TaKaRa公司的SYBR Green荧光定量技术,并使用相对定量法中的Ct值比较法计算结果。qRT-PCR反应体系:SYBR Premix Ex Taq TMⅡ(2x)12.5 μL,Forward primer 1 μL,Reverse primer 1 μL,cDNA模板1 μL,ddH2O 8.5 μL,共25 μL。qRT-PCR程序为94 ℃预变性1 min;94 ℃变性15 s,56 ℃退火25 s,72 ℃延伸45 s,共40个循环。

所有样品均重复测定3次,所有测定的数据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差异显著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测验分析(P < 0.05)。

表 1 银杏萜内酯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分析引物

Table 1 The primers for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key genes involved in terpene trilactones biosynthesis

基因名称(登录号)Gene(Accession No.)正义引物(5′–3′)

Forward primer

反义引物(5′–3′)

Reverse primer

DXS(AY494185) GGCAGGAGTGGAAGTGGGTG ACCGCTACAACATGGTTTCTTT DXR(AY494186) CAGCAATAGAAGCAGGGAAGG AGTTGAGCTAGAACCGAGGA MECT(DQ102360) AACACCGTTCCCAGTTCATT TTCACTTCAGACATGCGAGA GGPPS(AY371321) TGTAGGAGGAACGGAGGATC ATCGGGCATACCTTCTTGTT

LPS(AF331704) CACGCGACATCGAAATCAAG GGGAGATGAAAGGGAGGTGA 18S(D16448) ATAACAATACTGGGCTCATCG TTCGCAGTGGTTCGTCTTTC

2 结果与分析

2.1CCC处理对银杏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如表2所示,0.5、1.0和2.0 g · L-1 CCC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银杏叶片中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和蒸腾速率(T r),并且CCC对上述光合参数的增效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CCC处理能显著提高银杏叶片的光合作用。

2256 园艺学报38卷

表 2 CCC对银杏叶片中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CCC on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in ginkgo leaves

CCC/(g · L)P n/(μmol · m · s)G s/(mol · m · s)C i/(μL ·L)T r/(mmol · m · s)

0(对照Control)10.26 ± 0.38 c 0.218 ± 0.012 c 296.61 ± 21.59 c 1.27 ± 0.06 d

0.5 12.51 ± 1.07 b 0.251 ± 0.016 b 318.37 ± 18.62 b 1.39 ± 0.12 c

1.0 15.16 ± 0.72 a 0.247 ± 0.021 b 327.84 ± 9.73 a 1.46 ± 0.12 b

2.0 15.85 ± 0.19 a 0.294 ± 0.020 a 331.52 ± 17.11 a 1.65 ± 0.08 a

注: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Note:Values in each column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 < 0.05 level. The same below.

2.2CCC处理对银杏叶片光合色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如表3所示,0.5、1.0和2.0 g · L-1 CCC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0 g · L-1CCC处理下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2.0 g · L-1CCC处理下的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

可溶性糖测定结果表明,0.5、1.0和2.0 g · L-1CCC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表3),比对照分别高21.4%、8.6%和28.7%,表明CCC对银杏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表 3 CCC对银杏叶片中光合色素参数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CCC on the content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in ginkgo leaves /(mg · g-1 FW)

CCC/(g · L-1)叶绿素a

Chlorophyll a

叶绿素b

Chlorophyll b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可溶性糖

Soluble sugar

0(对照Control)0.99 ± 0.05 c 0.43 ± 0.03 b 0.124 ± 0.008 c 11.85 ± 0.33 c

0.5 1.25 ± 0.09 b 0.48 ± 0.04 b 0.173 ± 0.013 b 14.39 ± 0.43 ab

1.0 1.49 ± 0.10 a 0.63 ± 0.03 a 0.155 ± 0.004 b 1

2.87 ± 0.26 b

2.0 1.24 ± 0.02 b 0.67 ± 0.05 a 0.249 ± 0.011 a 15.25 ± 0.17 a

2.3 CCC处理对银杏叶片萜内酯含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除银杏内酯C含量不受CCC处理的影响外,浓度为1.0和 2.0 g · L-1 CCC 处理的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白果内酯及总萜内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以2.0 g · L-1的含量最高,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8.6%、12.5%、17.5%和14.8%,表明CCC能促进银杏叶萜内酯的积累。

表 4 CCC对银杏叶GA、GB、GC、BB和总萜内酯含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CCC on the contents of GA,GB,GC,BB and total terpene trilactones of ginkgo leaves /(μg · g-1 DW)

CCC/(g · L-1)银杏内酯A

Ginkgolide A

银杏内酯B

Ginkgolide B

银杏内酯C

Ginkgolide C

白果内酯

Bilobalide

总萜内酯

Total terpene trilactones

0(对照Control)48.72 ± 2.10 c 32.65 ± 1.54 b 31.42 ± 0.99 a 146.84 ± 2.88 c 259.63 ±7.34 c

0.5 53.81 ± 3.45 ab 30.41 ± 0.88 c 30.88 ± 1.08 a 148.61 ± 4.36 c 263.71 ± 3.60 c

1.0 5

2.09 ± 1.29 b 35.83 ± 2.31 a 31.17 ± 1.24 a 160.25 ± 4.38 b 281.34 ± 11.46 b

2.0 57.76 ± 2.80 a 36.72 ± 1.75 a 31.89 ± 1.17 a 172.59 ± 5.62 a 297.96 ± 8.21 a

2.4CCC处理对银杏萜内酯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检测RNA反转录成cDNA的质量是否符合后续qRT-PCR分析,选用表1中银杏萜内酯合成关键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了qRT-PCR检测,qRT-PCR图谱见图1。如图1所示,PCR产物荧光定量显示GGPPS、DXR、DXS、LPS与MECT基因特异引物扩增产物的荧光曲线均成S型,而且在23

12期 许 锋等: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2257

至40个循环之间,除负对照扩增产物的荧光定量无明显变化以外,所有qRT-PCR 扩增产物的荧光定量均呈对数增长,表明在qRT-PCR 体系中成功扩增出GGPPS 、DXR 、DXS 、LPS 与MECT 基因片段,说明cDNA 质量、特异引物匹配以及PCR 程序均达到下一步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定量分析的要求。

为研究CCC 处理对银杏萜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检测了有关银杏萜内酯合成的5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所示,DXS 与DXR 的表达水平在1.0和2.0 g · L -1 CCC

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GGPPS 的表达水平在0.5和2.0 g · L -1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

LPS 的表达水平在0.5、1.0和2.0 g · L -1 CCC 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而MECT 的表达水平在0.5、1.0和2.0 g · L -1 CCC 处理下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CC 能诱导银杏萜内酯合成途径中部分关键基因的表达。

图 1 以银杏cDNA 为模板qRT-PCR 扩增萜内酯关键基因产物获得的荧光定量曲线

银杏萜内酯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GGPPS 、DXR 、DXS 、LPS 和MECT ;

NTC :无模板的负对照。

Fig. 1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curves of key genes products involved in terpene trilactone biosynthesis amplified

by qRT-PCR as ginkgo cDNA template

The key genes involved in ginkgolide biosynthesis in Ginkgo biloba :GGPPS ,DXR ,DXS ,LPS and MECT ;

NTC :Negative template control.

图 2 不同浓度CCC 处理下银杏萜内酯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 表示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 < 0.05)。

Fig. 2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5 key genes involved in ginkgolide under different CCC treatments

* Means that the level of gene express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P < 0.05).

2258 园艺学报38卷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CCC处理能显著提高银杏叶萜内酯含量,这与冷平生等(2004)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有关于CCC对银杏叶萜内酯合成的调节机理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CCC处理能显著提高银杏叶光合作用(表2),这与前人用CCC处理马铃薯的结果(Wang & Xiao,2009)一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CC处理使叶片厚度、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气孔活性的增加有关(Tezuka et al.,1989;蔡葛平等,2008;Wang et al.,2009)。本试验结果显示CCC处理能显著提高银杏叶光合色素的含量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本研究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叶萜内酯含量与叶绿素含量高度正相关(廖咏玲,2007),因此CCC处理促进银杏叶萜内酯积累的原因之一可能缘于CCC处理显著提高了银杏叶绿素含量(表3)。

许多假说解释了碳元素化合物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分配中的表型与进化模式(Heyworth et al.,1998;Mosaleeyanon et al.,2005)。例如,根据“代谢溢流学说”,当碳元素化合物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求的量时,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转向用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Matsuki,1996)。基于此,CCC处理使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增加可能归因于CCC提高银杏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可溶性糖含量(表3)。也有研究认为CCC对植物次生代谢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在底物水平上。Jain和Guruprasad (1989)认为CCC提高萝卜的花青素含量是通过提高氨基酸含量,尤其使花青素代谢的底物苯丙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故提出CCC是在底物水平上调节花青素的合成。至于CCC是否也在底物水平上调控银杏萜内酯含量尚需进一步研究CCC对萜内酯合成底物的影响。

关于银杏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目前已经比较清楚。银杏内酯的MEP合成途径主要以来源于三羧酸循环的丙酮酸(pyruvate)和3–磷酸甘油醛(glyceraldehyde-3-P)为底物,经过定位于质体的MEP途径合成异戊烯基焦磷酸(isopentenyl diphosphate)和二甲基丙烯基焦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二者再经过一系列羟化和酰化等酶促反应最终合成银杏内酯(Schwarz & Arigoni,1999;Eisenreich et al.,200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从银杏中克隆到银杏内酯合成途径中部分酶基因,并发现银杏内酯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如DXS(Gong et al.,2006)、IDS (Kim et al.,2008)、DXR与LPS(Kim et al.,2006),它们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银杏内酯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本试验结果显示CCC能显著诱导银杏内酯MEP途径中的4个关键酶基因(DXS、DXR、GGPPS与LPS)的表达,暗示了除在生理水平外,CCC在分子水平上也能调控银杏内酯的合成,通过上调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关键酶活性,促进银杏内酯的积累。而且本研究组正在克隆上述关键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以期通过分析启动子序列中是否存在响应CCC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的功能,进一步阐明CCC调控萜内酯合成的分子机理。

前人的研究证明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GGPP)是质体中所有萜类化合物的一个关键前体物质(Schwarz & Arigoni,1999),银杏萜内酯和赤霉素的合成来源于以GGPP 为起点的不同代谢分支。CCC能抑制赤霉素合成途径中下游产物的合成,尤其是抑制从GGPP到贝壳杉烯(ent-kaurene)的转化(Rademacher,2000),而贝壳杉烯是赤霉素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据此朱俊等(2007)提出假设:通过施用外源赤霉素,利用反馈抑制银杏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可能使GGPP朝着银杏萜内酯的合成方向转化。因此,笔者认为在本试验中CCC对萜内酯合成的促进作用有可能是通过阻断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分支途径,从而加速GGPP向萜内酯转化的合成途径。

银杏叶萜内酯含量是银杏叶商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外源CCC处理能显著提高银杏叶萜内酯含量,表明叶面喷施CCC可作为提高银杏叶片经济价值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本试验中,3种CCC浓度对于提高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可溶性糖以及萜内酯含量的效果各不相

12期许锋等: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2259

同,其中以2.0 g · L-1处理的效果最佳。冷平生等(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CCC处理浓度在1.0 g · L-1对萜内酯含量的提高效果优于1.5 g · L-1,本试验结果与冷平生等(2004)的报道不一致,可能缘于不同树龄的银杏材料。本试验中所用的试材为3年生银杏实生苗,而冷平生等(2004)所用试材为2年生银杏苗。CCC是水溶性的生长调节剂,进入叶片蜡质层的速度依赖于CCC的浓度与蜡质层的厚度,这就造成了不同浓度对不同树龄银杏苗上述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而且本试验中所使用的最大处理浓度为2.0 g · L-1,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增加CCC的处理浓度并设置处理时间梯度,以便筛选出提高银杏叶萜内酯含量最佳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此外,CCC的残留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CCC在银杏叶片加工成药用产品或茶叶过程中会逐渐消除,然而作为银杏制药加工原料生产的采叶园仍需要严格实施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管理规范)管理,因此在银杏叶片的生产过程中对CCC残留量的检测亦需引起足够重视,在增加体外CCC处理浓度的同时要严格控制银杏体内CCC浓度的残留限量。

References

Cai Ge-ping,Guo Yan-hong,Yao Hui,Chen Shi-lin,Zhou Tong-shui. 2008. Impacts of cycocel and gibberellin on the biomass and flavonoid production 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4 (7):213–217. (in Chinese)

蔡葛平,郭燕红,姚辉,陈士林,周铜水. 2008. 矮壮素和赤霉素对黄芪生物量及根中黄酮类成分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4 (7):213–217.

Cai Rong,Xu Feng,Chen Liu-ji,Cheng Shui-yuan. 2007. Modification of total RNA isolation method from different Ginkgo biloba organs.

Biotechnology,17 (4):38–41. (in Chinese)

蔡荣,许锋,陈柳吉,程水源. 2007. 银杏不同组织的总RNA提取方法的改进.生物技术,17 (4):38–41.

Cheng Shui-yuan,Wang Yan,Fei Yong-jun,Zhu Gui-cai. 2004.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flavonoids contents in Ginkgo biloba leaves and their regulating mechanism.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1 (2):116–119. (in Chinese)

程水源,王燕,费永俊,朱桂才. 2004. 提高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措施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果树学报,21 (2):116–119.

Eisenreich W,Rohdich F,Bacher A. 2001. Deoxyxylulose phosphate pathway to terpenoid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6:78–84.

Gong Y F,Liao Z H,Guo B H,Sun X F,Tang K X. 2006.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Ginkgo biloba DXS gene encoding 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the first committed enzyme of the 2-C-methyl-D-erythritol 4-phosphate pathway. Planta Medica,72:329–335.

Grebinskii S O,Khmil M V. 1980. Effect of CCC on biosynthesis of anthocyanin in leaves of red cabbage and spiderwort. Fiziologiyal Biokhimiya Kul’turnykh Rastenii,12:409–412.

Heyworth C J,Iason G R,Temperton V,Jarvis P G,Duncan A J. 1998. The effect of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nutrient supply on carbon based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inus sylvestris L. Oecologia,115,344–350.

Jain V K,Guruprasad K N. 1989. Effect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 and gibberellic acid on the anthocyanin synthesis in radish seedlings. Physiologia Plantarum,75 (2):233–236.

Kim S M,Kuzuyama T,Chang Y J,Song K S,Kim S U. 2006. Identification of class 2 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 and 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 genes from Ginkgo biloba and their transcription in embryo culture with respect to ginkgolide biosynthesis. Planta Medica,72:234–240.

Kim S M,Kuzuyama T,Kobayahsi A,Sando T,Chang Y J,Kim S U. 2008. 1-Hydroxy-2-methyl-2-(E)-butenyl 4-diphosphate reductase(IDS)is encoded by multicopy genes in gymnosperms Ginkgo biloba and Pinus taeda. Planta,227:287–298.

Leng Ping-sheng,Su Shu-chai,Jiang Xiang-ning,Wang Tian-hua,Wang Sha-sheng. 2004. Distribution of terpene lactones in Ginkgo biloba and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 on their biosynthesis.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13 (2):54–55. (in Chinese)

冷平生,苏淑钗,蒋湘宁,王天华,王沙生. 2004. 银杏萜内酯的分布与矮壮素对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3 (2):54–55.

2260 园艺学报38

Liao Yong-ling. 2007. Studies on 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terpene trilactone and its regulation in Ginkgo biloba leaves[M. D. Dissertation].

Jingzhou:Yangtze University. (in Chinese)

廖咏玲. 2007. 银杏叶萜内酯含量分布、变化规律及调控措施的研究[硕士论文]. 荆州:长江大学.

Liao Yong-ling,Xu Feng,Zhu Jun,Wang Yan,Cheng Shui-yuan. 2008.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erpene trilactones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wide bore capillary column.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17 (1):146–149. (in Chinese)

廖咏玲,许锋,朱俊,王燕,程水源. 2008. 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银杏叶萜内酯的方法建立. 西北农业学报,17 (1):146–149.

Matsuki M. 1996. Regulation of plant phenolic synthesis:From biochemistry to ecology and evolu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44 (6):613–634.

Mosaleeyanon K,Zobayed S M A,Afreen F,Kozai T. 2005.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contents in St.

John’s wort. Plant Science,169:523–531.

Rademacher W. 2000. Growth retardants:Effects on gibberellin biosynthesis and other metabolic pathway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51:501–503.

Schwarz M,Arigoni D. 1999. Ginkgolide biosynthesis // Cane D. Comprehensive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vol. 2). Oxford:Pergamon Press:367–400.

Strm?gaard K,Nakanishi K. 2004.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terpene trilactones from Ginkgo biloba.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43:1640–1658.

Tezuka T,Takahara C,Yamamoto Y. 1989. Aspects regarding the action of CCC in hollyhock pla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40:689–692.

van Beek T,Montoro P. 2009. Chemical 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extracts,and phytopharmaceutical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216 (2):2002–2032.

Wang H,Li H,Liu F,Xiao L. 2009. Chlorocholine chloride application effects o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photoassimilates partitioning i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Scientia Horticulturae,119:113–116.

Wang H,Xiao L. 2009. Effects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 on phytohormones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in potato.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8:21–27.

Wang H,Xiao L,Tong J,Liu F. 2010. Foliar application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 improves leaf mineral nutrition,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and tuber yield of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L.). Scientia Horticulturae,125:521–523.

Wellburn A R. 1994. The spectral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s a and b,as well as total carotenoids,using various solvents with spectrophotometers of different resolutio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44:307–313.

Zhu Jun,Xu Feng,Liao Yong-ling,Wang Yan,Cheng Shui-yuan. 2007. Progress in studies of ginkgolides conents regulat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3 (7):301–305. (in Chinese)

朱俊,许锋,廖咏玲,王燕,程水源. 2007. 银杏萜内酯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23 (7):301–305.

《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

本书收集具有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或通俗常见的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真菌、地衣名称55 800条。每种植物名称有拉、汉、英三种文字对照,按拉丁文字母顺序排列。书后附有英文俗名和汉名索引。本书可供农、林、医药、环境保护等学科的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大学中的科技人员以及生物工程、植物检疫、花卉园艺、新闻出版、旅游、外贸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也是各类图书馆典藏的重要工具书。定价:185元(含邮费)。

购书者请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园艺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1。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成药名。由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K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成分 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K。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溶液。 主要功效 活血通络。 适应病症 本品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规格 每支装5ml(含银杏二萜内酯25mg)。 用法用量 缓慢静脉滴注。一次1支(25mg),临用前,将药物缓缓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稀释。用药期间请严格控制滴速,首次使用时滴速应控制为每分钟10-15滴,观察30分钟无不适者,可适当增加滴注速度,但应逐渐提高滴注速度到不高于每分钟30滴,疗程为14天。

不良反应 1、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头昏、眼花、头痛、背痛、颈胀、小便量多、夜尿增多、疲倦思睡,睡眠增多、协调功能异常等。 2、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寒战、发热、心慌、后枕部不适,口唇爪甲轻度发绀、下肢抖动、腹泻等,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面部红色点状皮疹等过敏反应。 4、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ALT、AST升高。 5、部分患者用药期间可出现血压波动,以血压降低为主。 禁忌 1、对本品或银杏类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过敏体质者禁用。 3、本品含有葡甲胺,对葡甲胺及葡甲胺类制剂过敏者禁用。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5、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禁用。注意事项 1、由于本品药液的pH值为碱性,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使用聚氯乙烯(PVC)材质输液器,以防药液与输液器发生反应,并密切注意用药过程中药液与输液器相互作用的观察。 2、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 3、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品以及配制后的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得使用。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_说明书 ?药品概述 ?注意事项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成药名。由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K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功效作用 本品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用法用量 缓慢静脉滴注。一次1支(25mg),临用前,将药物缓缓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稀释。用药期间请严格控制滴速,首次使用时滴速应控制为每分钟10-15滴,观察30分钟无不适者,可适当增加滴注速度,但应逐渐提高滴注速度到不高于每分钟30滴,疗程为14天。 ?药品类型 处方药中成药医保乙类 ?

?参考价格 316.00元-591.36元 ? ?商品名称 康缘 ? ?常见规格 每支装5ml(含银杏二萜内酯25mg)。 ? ?贮藏方式 密闭,于冷处(0-10℃)避光保存,不得冷冻。 ? 产品简介: 【通用名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成一一份】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K 等;辅料为葡甲胺、柠檬酸、氯化钠。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规一一格】每支装5ml(含银杏内酯25mg) 【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滴注。一次1 支(25mg),临用前,将药物缓缓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稀释,缓慢静脉滴

注,一日1 次,用药期间请严格控制滴速,首次使用时滴速应该控制为每分钟10-15 滴,观察30 分钟无不适者,可适当增加滴注速度,但应逐渐提高,滴注速度应不高于每分钟30 滴。疗程为14 天。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通用名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产品成份】主要成份为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K等;辅料为葡甲胺,柠檬酸,氯化钠。 【产品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溶液。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临床用于脑梗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的治疗,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等。 【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滴注。一次1支(25mg),临用前,将药物缓缓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一日1次。疗程为14天。 【规格包装】每支装5ml(含银杏二萜内酯25mg)*2支/盒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请遵医嘱。 【生产企业】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优势: 1.最纯净的银杏叶制剂; 2.联合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出血风险低; 3.国家谈判产品,无医保支付价风险,国谈文件明确要求各医院按需采购。 中标价:93.7元/支 产品身份:医保乙类(国家谈判药品) 康缘药业研发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是目前唯一上市的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前正在开展或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病例数已达万人以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得到的广泛的验证。各种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聚集不增加出血风险,并

具有修复神经改善认知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医药创新以及罕见病药的重视和支持,谈判主旨是“减轻参保人员药品费用负担、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支持医药技术创新”,谈判核心是药品支付标准是国家医保药品准入。我公司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可及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降低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价格,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同类产品,大大减轻了我国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银杏总内酯及其滴丸的开发可行性报告精修订

银杏总内酯及其滴丸的开发可行性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银杏内酯滴丸 编写单位:技术中心 目录 一、项目简介................................................................... .. (4) 二、立项依据................................................................... .. (4) 1、医学、临床和市场需求................................................................... (4) 2、同类产品及本品的特点................................................................... .. (5) 3、临床评价................................................................... .. (8) 4、本品的国内外研究、申报与上市情况................................................................... . (8) 5、国内正在申报注册的同品种情况................................................................... (9)

三、知识产权状况................................................................... .. (11)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 . (12) 1、新药类别................................................................... . (12) 2、需要进行的研究................................................................... (12) 3、技术难点预计与评价................................................................... . (12) 4、可参考的质量标准或文献................................................................... (13) 5、对照品和对照制剂的来源................................................................... (14) 五、市场销售情况与效益分析................................................................... . (14) 1、国外市场销售与临床使用情况................................................................... . (14)

2017年36个国家谈判药品

2017年36个国家谈判药品 西药部分药品分类代码药品分类编号药品名称剂型医保支付标准备注 XA 消化道和代谢方面的药物 XA10 糖尿病用药XA10B 降血糖药物,不含胰岛素XA10BJ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类似物乙 TX01 利拉鲁肽注射剂 410 元( 3ml:18mg/支,预填充注射笔)限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效果不佳的BMI≥ 25 的患者,并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科医师处方。 XB 血液和造血器官药 XB01 抗血栓形成药 XB01A 抗血栓形成药 XB01AC 血小板凝聚抑制剂,肝素除外乙 TX02 替格瑞洛口服常释剂型 8.45 元( 90mg/片)限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支付不超过 12 个月。 XB01AD 酶类乙 TX03 重组人尿激酶原注射剂 1020 元( 5mg ( 50 万IU) /支)限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2小时内使用。 XB02 抗出血药 XB02B 维生素 K 和其他止血药乙 TX04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 a 注射剂 5780 元( 1mg( 50KIU)/支)限以下情况方可支付: 1、凝血因子Ⅷ或Ⅸ的抑制物 5BU 的先天性血友病患者。 2、获得性血友病患者。 3、先天性 FVII 缺乏症患者。 4、具有 GPIIb-IIIa和 /或 HLA抗体和既往或现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或不佳的血小板无力症患者。 XC 心血管系统 XC01E 其他心脏疾病用药乙 TX05 重组人脑利钠肽注射剂 585 元( 0.5mg( 500U)/瓶)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

构用于规范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短期治疗,单次住院支付不超过 3 天。 XC03 利尿剂 XC03X 其它利尿药乙 TX06 托伐普坦口服常释剂型 99 元( 15mg/片) 168.3 元( 30mg/片)限明显的高容量性和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血钠浓度 125mEq/L,或低钠血症不明显但有症状且限液治疗效果不佳),包括伴有心力衰竭 /肝硬化以及抗利尿剂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患者。 XC09 作用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XC09C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的单方药乙 TX07 阿利沙坦酯口服常释剂型 7.05 元( 240mg/片) 3.04 元( 80mg/片) XJ 全身用抗感染药 XJ01 全身用抗菌药 XJ01X 其他抗菌药 XJ01XD 咪唑衍生物乙 TX08 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剂 106 元( 100ml: 500mg吗啉硝唑和 900mg 氯化钠 /瓶)限二线用药。 XJ02 全身用抗真菌药 XJ02A 全身用抗真菌药 XJ02AC 三唑类衍生物乙 TX09 泊沙康唑口服液体剂 2800 元( 40mg/ml 105ml/瓶)限以下情况方可支付: 1.预防移植后(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及恶性肿瘤患者有重度粒细胞缺乏的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球菌感染。 2.伊曲康唑或氟康唑难治性口咽念珠菌病。 3.接合菌纲类感染。 XL 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 XL01 抗肿瘤药 XL01X 其他抗肿瘤药 XL01XC 单克隆抗体乙TX10 曲妥珠单抗注射剂 7600 元

天然产物化学_银杏内酯

天然产物银杏内酯综述 048013137 何方舟 结构 银杏内酯(ginkgolide )化合物属于萜类化合物,由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组成,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白果内酯(hilobalide;BB)属倍半萜内酯,是目前从银杏叶中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 ;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 ;GB)、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 ;GC)、银杏内脂M(ginkgolide M ;GM)、银杏内脂J(ginkgolide J ;GJ)为二萜类化合物,其差别在于含有的羟基数目和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其分子结构图如下。 O O Me R 1H R 2H R 3 O O O O H OH C(Me)3O 银杏内酯A OH H 银杏内酯B OH OH H 银杏内酯C OH OH OH 银杏内酯J OH H OH 银杏内酯M H OH OH H R 1 R 2R 3 银杏内酯分子具有独特的十二碳骨架结构 ,嵌有一个叔丁基和六个五元环 ,包括一个螺壬烷 ,一个四氢呋喃环和三个内酯环。 银杏内酯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柱提取法、溶剂萃取-柱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及色谱或柱层析纯化法等。银杏提取物中内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可采用HPLC-UV 法、HPLC-RI 法、GC 、HPLC-MS 、NMR 和生物测定方法等等,但因样品前处理技术不足,或因灵敏度不够,或稳定性和选择性相对较差,使结果均不太理想。目前,报道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为HPLC-ELSD 法。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 ,ELSD)。这是一种HPLC 用的新通用质量型检测器,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流动相在检测器中全部挥发,不干扰检测。经过线形实验、回收实验、稳定性实验等证明:ELSD 检测银杏内酯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其缺点主要是载气消耗较大。 提取分离方法

注射剂药品使用要求

注射剂药品使用要求 作者:陈素花 单位:昌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注射剂是一类供注入体内或者直接进入血液的药品。其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相对其它剂型更严格,安全性和机体适应性差,使用毒副作用大,风险系数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注射剂药品的安全使用国家越来越重视,药品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中也为注射剂的安全用药给出具体的使用、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为药品安全使用的依据和参考。现将部分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要求分类汇总如下。 一、现用现配药品 1、复方麝香注射液:现配现用。 2、注射用炎琥宁:现配现用。 3、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现配现用。 4、丹红注射液:现配现用,缓慢滴注。 5、舒血宁注射液:现配现用。 6、银杏内酯注射液:现配现用,滴注速度不高于40—60滴/分。

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现配现用 8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现配现用,连续使用本品时,建议 使用注射泵或输液泵。 9、依托泊苷注射液:现配现用。 10、注射用环磷酰胺:现配现用。 11、注射用异环磷酰胺:现配现用。 12、注射用卡洛磺钠:现配现用。 13、蔗糖铁注射液:现配现用。 14、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使用前1小时配制,轻摇混合后输注。 15、注射用吡柔比星:溶解后溶液即时用完,室温下放置不超过 6小时。 16、注射用硫酸长春地新:药物溶解后6小时内使用。 17、注射用硫辛酸:配好的输液,6小时内保持稳定;静脉滴注时间约30分钟。 18、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时间15—60分钟内滴完。稀释后4小时用完。 19、注射用头抱他啶:现配现用

20、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现配现用,缓慢滴注20—30 分钟以上。 21、注射用头抱曲松钠:现配现用。 22、注射用青霉素:现配现用。 23、注射用头抱替唑钠:现配现用。 24、注射用头抱尼西钠:现配现用。 25、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现配现用。 26、注射用头抱美唑钠: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27、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溶解后室温4小时稳定。 28、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本品溶解后应立即给药,配好药液4小时内点滴,用30-40分钟完成滴注。 29、注射用硝普钠:现用现配,在避光输液瓶中静脉滴注。 30、注射用硫辛酸:配好的输液用铝箔包裹避光,6小时稳定。 31、亚叶酸钙:现用现配,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和热接触。 、缓慢滴注药品 1、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缓慢静滴。

天然产物化学 银杏内酯

天然产物银杏内酯研究概况 摘要:银杏内酯分子具有独特的十二碳骨架结构,嵌有一个叔丁基和六个五元环,包括一个螺壬烷,一个四氢呋喃环和三个内酯环。银杏酯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有强大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其中银杏内酯的抗PAF活性最高。PAF是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组织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它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银杏内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天然PAF受体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活性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当内酯结构中R3为羟基或羟基数目增多时,对PAF的拮抗活性减弱;而当R2为羟基且R3为H时,则活性显著增强,其中以银杏内酯B对PAF产生的操拮抗作用最强,迄今对银杏内酯B的药理作用研究也最为集中。 关键字: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纯化药理作用 银杏(Ginkgobiloba L.)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作为株罗纪的孑遗植物,基本保持了1.5亿年前的生态特征,因而成为一科一属一种的特殊植物。银杏主要含有黄酮、二萜内酯类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银杏叶,含量较高,约占 2.5%—6%,种类约有50种之多。但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不大可能是银杏关键性的有效成分。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强拮抗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引起国际上银杏研究的高潮,其中的大部分研究是针对银杏内酯进行的。 理化性质 银杏内酯(ginkgolide)化合物属于萜类化合物,由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组成,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白果内酯(hilobalide;BB)属倍半萜内酯,是目前从银杏叶中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GC)、银杏内脂M(ginkgolide M;GM)、银杏内脂J(ginkgolide J;GJ)为二萜类化合物,其差别在于含有的羟基数目和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其分子结构图如下。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29576.html,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作者:邹凯华 来源:《上海医药》2008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8-0365- 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而得的萜类内酯的有效部位,是传统的银杏叶提取物的重要活性成分,对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较弱,但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1]。近年研究表明,白果内酯在促进神经生长,防止脑、脊髓神经脱髓鞘以及营养神经、保护神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WS-096(Z-016)-2004(Z)中,仅对银杏叶制剂中萜类内酯的总量有限制,而对白果内酯的含量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市场所售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含量参差不齐。而国际上一般将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生产历程划分为4个时代[3],对第4代明确要求严格标示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 有关研究表明,影响内酯类成分的主要因素有产地、采叶时间、加工方式等[4]。因此,通过控制银杏叶产地、采摘时间及加工方式等可提高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含量。本文就 白果内酯的作用机制、质量控制标准及含量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1 白果内酯神经保护机制 1.1 白果内酯保护线粒体功能 Janssens等[5]认为,白果内酯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oe,ATP)含量的降低,这一作用可能与细胞呼吸功能增强有关,体外试验发现,大鼠口服白果内酯增加了从肝分离出来的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g control ratio,RCR)。 由此可推断,由于局部缺血可发生氧化磷酸化(0XPH0S)的解偶联作用,白果内酯能抵抗缺氧 引起的ATP降低,只要存在氧气,就能保存线粒体,重新生成ATP。从采用白果内酯处理大鼠体内分离出来的线粒体,可以进一步观察到,这一类萜可保护线粒体免于安米妥引起的 (OXPHOS的)复合物I的抑制,以及抗霉素A或粘噻唑引起的复合物III的抑制。 1.2 白果内酯与细胞存活

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1,38(12):2253–2260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29576.html, 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许锋1,张威威1,孙楠楠1,李琳玲2,程水源2,*,王燕3 (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2黄冈师范学院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冈 438000;3黄冈市林业局,湖北黄冈 438000) 摘 要:为探讨矮壮素(CCC)调控银杏叶萜内酯生物合成的机理,以3年生银杏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0、0.5、1.0和2.0 g · L-1 CCC处理对银杏叶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萜内酯含量的影响, 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对银杏萜内酯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0.5、1.0和2.0 g · L-1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银杏叶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 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1.0和 2.0 g · L-1 CCC处理下,银杏内酯 A、银杏内酯 B、白果内酯和总萜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CC处理能显著上调 银杏内酯合成途径中4个关键基因(DXS、DXR、GGPPS、LPS)的表达,表明CCC在分子水平上可能 是通过诱导内酯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来促进内酯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银杏;矮壮素;光合作用;可溶性糖;萜内酯;关键基因 中图分类号:S 6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1)12-2253-08 Effects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 on Photosynthesis Metabolism and Terpene Trilactones Biosynthesis in The Leaf of Ginkgo biloba XU Feng1,ZHANG Wei-wei1,SUN Nan-nan1,LI Lin-ling2,CHENG Shui-yuan2,*,and WANG Yan3(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5,China;2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Forest Germplasm Improvement 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Hubei 438000,China;3Department of Forestry of Huanggang,Huanggang,Hubei 438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hlorocholine chloride(CCC)on the biosynthesis of terpene trilactones,effects of CCC on photosynthesis,the content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oluble sugar and terpene trilactones,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key genes involved in ginkgolide biosynthesis in Ginkgo biloba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three-year-old ginkgo seedlings were foliar sprayed with 0(control),0.5,1.0 and 2.0 g · L-1 CC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0.5,1.0,and 2.0 g · L-1 CCC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transpiration rate,and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carotenoids and soluble sugar in ginkgo leaves. The contents of ginkgolide A,B and bilobalide in ginkgo leaves treated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3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ABA00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2011CDA117);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产学研 合作项目(CXY2009B009);湖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4AA204B03);荆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1PB06)*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s_y_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029576.html,)

银杏内酯

天然产物银杏内酯 摘要:天然药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又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天然产物的抗 衰老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介绍天然来源的著名抗衰老药物银杏内酯的 研究与发现。 关键词:银杏内酯;合成;天然药物;抗衰老 Synthesis on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of ginkgolides Abstract: Natural medicin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eeping the healthy of human beings from past till now. Recently,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medicin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has bee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ientist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ging drugs from natural products have captur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synthesis and study of the famous natural anti-aging drug—ginkgolides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ginkgolides; synthesis ; natural medicines; anti-aging 概述 银杏(GinkgobilobaL.)属于银杏科银杏属,又名白果﹑公孙树,素有“活化石”之称[1]。银杏叶提取物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包括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银杏内酯J(GJ)﹑银杏内酯M(GM)及白果内酯(BB),它们是银杏叶提取物中的特征性成分,至今尚未发现存在于任何其它植物中。如图1所示,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是由六个五元环组成的刚性笼状结构,其中包括一个螺环[4,4]-壬烷(A和B),一个四氢呋喃环D,三个五元γ-内酯环C、E、F,其中B环侧链上含有一个叔丁基;它们只是在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上有所差异。BB由相互稠合的四个五元环组成,其中包括三个五元内酯环和一个连有叔丁基结构的五元碳环。

(金阁莱)银杏内酯注射液

核准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修改日期:2012年03月29日;2014年07月02日;2015年12月15日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警告: 虽然本品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但仍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是具备治疗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资质或曾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的医师,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者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救治。【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银杏内酯注射液 汉语拼音:Yinxingneizhi Zhusheye 【成份】主要成分为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等,辅料为甘油、乙醇。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塞)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等。 【规格】每支装2ml(含萜类内酯10mg)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5支(10ml),临用前将药物缓缓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一日1次,用药期间需严格控制滴速,滴注速度不高于每分钟40~60滴。疗程为14天。 【不良反应】 1、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轻度眩晕、头痛、眼发涩发干、恶心、呕吐,胃脘胀满等。 2、个别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中度面潮红,面唇发麻等。 【禁忌】 1、对本品或银杏类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本品含有乙醇、甘油,对乙醇(酒精)、甘油过敏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 2、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品以及配制后的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3、药品稀释应该严格按照要求配制,不得随意改变稀释浓度和稀释溶液用量,配药后应坚持即配即用,不宜长期放置。 4、中药注射液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禁止与其它注射剂混合滴注;本品尚无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谨慎联合用药。 5、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滴注速度不得超过每分钟60滴。 6、药品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7、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用药结束后应该在医疗机构至少观察30分钟。 8、用药后出现轻度眩晕、头痛或局部疼痛者,可降低滴注速度,症状有可能减轻或缓解。 9、对乙醇(酒精)耐性差者慎用。 10、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者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1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慎用。 1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13、现有的临床试验支持仅14天用药的安全性。 14、本品尚未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进行过临床试验,因此,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用药无法确定,以上的人群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尚无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研究,因此,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临床试验】本品于2004年8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研究,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进行了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为观察人体对银杏内酯注射液的耐受程度,确定临床给药的安全范围。Ⅰ期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5组,分别给2ml、4ml、8ml、10ml、14ml、18ml药物,总计26人;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分为10ml和14ml两个剂量组,总计12人,一日1次,连续给药14天。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的耐受性试验用药方均为: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数应从10滴/分钟开始,逐渐增加,不超过60滴/分钟。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推荐的临床用剂量为不大于10ml/次/日。 Ⅱ、Ⅲ期临床试验为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中风病(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之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对人体的安全性。临床试验设计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药、平行对照方法,对照药物选择舒血宁注射液。Ⅱ期临床用法用量:试验组(低剂量组):银杏内酯注射液6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滴,一日1次。试验组(高剂量组):银杏内酯注射液10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滴,一日1次。对照组: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滴,一日1次。Ⅲ期临床试验用法用量:试验组:10ml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一日1次。对照组: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一日1次。用药期间严格控制滴速,要求不高于40~60滴/分钟。疗程14天。 Ⅱ期临床试验观察病例数237例,其中舒血宁注射液78例,银杏内酯注射液6ml组76例,银杏内酯注射液10ml组79例;Ⅲ期临床试验观察病例数为448例,其中舒血宁注射液115例,银杏内酯注射液组333例。纳入的病例主要为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者瘀血阻络证者,西医诊断符合脑梗死者,排除了病情过轻和较重的患者。纳入疾病的年龄为30-74岁。

银杏叶中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银杏叶中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共轭提取分离方法及药理作用 应用化学1003 沈薇娜 201067090309 引言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是只要的重要原料,银杏黄酮类及其他主要要用成分 更是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文献报道的银杏的药用成分共轭提取分离方法及药理作用。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和公孙树, 属银杏科银杏属植物, 原产我国, 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叶提取物(EGB) 具有独特药理活性和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应用领域包括医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工艺品和植物保护等[ 1] 。大量研究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提取( EGB)中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2] 。银杏叶黄酮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调血脂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3 ] 。近年来, 对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十分活跃。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测定研究进行系统总结, 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银杏叶黄酮研发的力度, 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使我国银杏开发事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摘要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4]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的生物 活性成分为黄酮类、萜内酯、聚戊烯醇和多糖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机酸、烷基酚酸类、氨基酸、甾类、微量元素等。据不完全统计,从银杏叶分离出的化合物有140多种。临床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是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有效调节剂,能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脑梗死、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银杏叶多糖的辅助抗肿瘤治疗作用。 关键词银杏叶;药用成分;提取方法;药理作用 一、银杏叶中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1 、黄酮类化合物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由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3类组成[ 5]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40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苷类28种,由槲皮素、山萘素、异鼠李素、杨梅皮素、木犀草素、洋芹素及其单、双、三糖苷组成,包括桂皮酰黄酮苷。单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由山萘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与各种糖基形成的苷,它们的结构中均含有5, 7, 4′-三羟基和连接糖基的3-羟基,而糖基可以是单糖、双糖、三糖, 大多数为葡萄糖和鼠李糖[ 6 ] ,其中大多数是槲皮素、山萘素及其苷,其母核结构如下。银杏双黄酮有6 种,见表1。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银杏双萜内酯葡甲胺注射液,中成药名称。由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K组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侧支的作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侧支的作用。用于中风经络恢复期(轻度至中度脑梗死)的痰瘀瘀阻证候,有偏瘫,舌偏,言语不清,四肢麻木等症状。 不良反应 1.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晕,头晕,头痛,腰酸背痛,颈部扩张,排尿过多,夜尿,疲劳,嗜睡,睡眠增加和协调功能异常。 2.少数患者有畏寒,发烧,心lp,枕骨部不适,口腔指甲轻微发cyan,下肢摇晃,腹泻等。服药后应立即停止治疗。 3.有些患者在用药后有过敏反应,例如面部红斑疹。 4.少数患者的ALT和AST升高。 5.用药期间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其中血压下降是主要因素。 忌讳 1.禁止对本产品或银杏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的人。 2.禁止有过敏体质者。

3.该产品含有葡甲胺。禁止对葡甲胺和葡甲胺制剂过敏的人。 4.禁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5,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禁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 1.由于该产品的药液的pH值为碱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期间必须使用聚氯乙烯(PVC)制成的输液器,以防止药液与输液器发生反应,并应密切注意在药物治疗期间观察液体药物和输液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在服药之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史和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3.服药前,请仔细检查药物和配制后的输液溶液。如果发现液体混浊,沉淀,变色,结晶且瓶子略微破裂,则不得使用。 4.药物稀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剂的种类,浓度和剂量不要随意改变,葡萄糖溶液不能稀释。分配后,应准备使用,并且请勿长时间放置。

不同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RS D 为0147%(n =6);用LC -10A 高效液相色谱 仪Inertsil ODS -3测定,含量为10111%,RS D 为0126%(n =6)。 313 溶液稳定性 取对照品溶液在0,3,5,7,12,14h 进行试验,尼尔雌醇峰的峰面积平均值为2597078,RS D 为0137%(n =6),表明该溶液较稳定。314 线性范围 配制相当于尼尔雌醇测定浓度的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对照品溶液,进行线性考察。 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108~20018μg ?m L -1 的范围内,尼尔雌醇峰面积对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 Y =25093123X +2848417 r =0199994 样品测定采用建立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5 结论511 甾体类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甲醇-水流动相体系,本文经试验确定在甲醇-水(80∶20)条件下尼尔雌醇能与其各杂质峰完全分离。 表2 样品测定(%,n =2) T ab 2 Determination of sample 批号(Lot N o.) HP LC method UV method 980301100189911980302101109913980303 9919 9817 512 碱性介质中的分解产物、酸性介质中的分解 产物、氧化性介质中的分解产物和光照试验产物的 色谱分离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含量测定,而且也可用于有关物质测定。 513 本方法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经 有关单位复核,证明方法可靠,无论是进口色谱柱,还是国产色谱柱都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ChP (中国药典).1995.V ol Ⅱ(二部):192 (本文于2000年1月17日收到) 3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项目,N o 9724634 不同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3 管玉民 尤慧莲 王健 林晓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济南 250012) 摘要 目的:建立HP LC 法测定各种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S UNIER K romasil C 18(5μm ,416mm × 250mm ),以33%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m L ?min -1 ,示差检测器(RI ),以银杏内酯A 、B 、C 及白果内酯4种对照品为对 照。结果:测定了各种类型的银杏叶内酯的含量。结论:找出了银杏叶的最佳采集时间。关键词 银杏叶 银杏内酯A 、B 、C 白果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G inkgolides in V arious Ginkgo Leaves G UAN Y u -min ,Y OU Hui -lian ,W ANGJian and LI N X iao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Jinan 250012) Abstract Objective :T o determine ginkg olides in various G inkgo leaves by HP LC.Method :The analysis was per 2formed on S UNIER K romasil C 18column (5μm ,416mm ×250mm )with 33%methanol as m 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1m L ?min -1 .The differential refractometer was used as detector and ginkg olide A 、B 、C and bilobalide were used as com paris on.R esult :The content of ginkg olides in various G inkgo leaves have been determined.Conclusion :The best time of picking G inkgo leaves was defined. K ey w ords G inkgo leaves ,ginkg olide A 、B 、C ,bilobalide ,HP LC ?701? 21(2),2001

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二萜葡胺注射液治疗,14天为一疗程。观察2组治疗14天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并记录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为(6.78±2.13)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3.43±3.41)分及对照组治疗14d的(9.85±1.74)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NSE、hs-CRP水平分别为(11.43±3.04)ug/L、(4.26±3.61)mg/L,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27.98±3.23) ug/L、(9.34±3.78)mg/L及对照组治疗后的(16.74±2.32)ug/L、(7.64±4.58)mg/L(P<0.05)。结论银杏二萜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银杏二萜葡胺注射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烯醇化酶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 (DGMI) in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lderly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 (DGMI) in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Methods 9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from June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45 cases in the each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on this basis,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 and 14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en we ha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14 days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changes of hs-CRP an d NSE.Resu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8.89%,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33%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after 14 d of treat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6.78±2.13)point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13.43±3.41)poi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s(9.85±1.74)points after 14d treatment(P<0.05);the NSE and hs-CRP level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11.43±3.04)ug/L、(4.26±3.61)mg/L,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27.98±3.23)ug/L、(9.34±3.78)mg/L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16.74±2.32)ug/L、(7.64±4.58)mg/L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 (DGMI) in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s suppressed,promote nerve cell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 (DGMI);nerve function deficit score;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病情进展快,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老年人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其院内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另外,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常在患者处于安静或休息时出现,病情在发病后的2天左右达到高峰,患者会出现眩晕、复视、偏瘫甚至四肢瘫等症状;血流一旦完全阻断,脑需氧量大,脑细胞极易受损,若持续5至6分钟,神经元就会发生严重损害,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故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尤为重要[2]。笔者观察了银杏二萜葡胺注射液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