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全套教案第1课时 搭配(1)

小学数学全套教案第1课时 搭配(1)
小学数学全套教案第1课时 搭配(1)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1课时搭配(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然后进行排列

难点:正确有序地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1。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师徒四人,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板书笔记】

数学学习技巧:良好习惯、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儿童正式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答 师:我也喜欢看动画片呢!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视频,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懒羊羊被灰太狼抓的视频)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懒羊羊被抓走了。 师:哦,懒羊羊又被抓走了,那怎么办呢?

过渡:喜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都想去救懒羊羊,老村长决定派三只羊中的两只羊去,怎样派呢? (课件出示):三角形出示三只羊的图片,生说一种方法,有声音的连一种,并闪烁。师:有几种派法? 老村长决定派聪明的喜羊羊和勇敢的沸羊羊去救懒羊羊。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喜羊羊、沸羊羊来到狼堡前,狼堡大门被锁住。 过渡:它们来到狼堡前,发现狼堡的大门上有一把密码锁。 (出示灰太狼配音):“要救懒羊羊,必须打开密码锁”。 师:现在只知道锁的密码是由这1、2、3三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两位数,同学们猜一猜密码可能是多少? 生猜 师:同学们猜出了这么多的两位数,非常棒!那么用1、2、3这三个数字到底一共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呢?(停止,让学生思考一会)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黑板贴出例题一) 过渡:请同学们先听清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小组长在作业纸上做好记录。 1、生进行摆数活动,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3张作业纸。 2、汇报 师:谁愿意勇敢的上来汇报你们组写出的两位数? 3名学生边汇报师边输入两位数。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陇县温水镇中心小学王焕成 摘要::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活选取素材。 关键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00页)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 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单元:比一比(共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二年级数学上搭配教案修订稿

二年级数学上搭配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搭配(一)教案 上团城中心小学王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讨论简单事物排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2、教学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天,狮子大王带来了一个超级密码箱,赶快看看吧!狮子大王提醒我们:“这个密码箱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猜一猜密码箱的密码可能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板书(12、21)。 激疑: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这两个数哪个才是正确的密码呢狮子大王还提示我们:密码是两个数中较大的

一个,那密码应该是多少师小结方法并鼓励之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过渡谈话,引出例1 师:接着猴子大王又增加了一个数字3,请问:“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课件出示例1) 2、尝试学习,自主探究。 (1)引导理清题意:你都知道了什么“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 (2)指导学法: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动手试一试,可以摆一摆,也可以写一写。) (3)动手操作:分发给每桌3张数字卡片(1、2、3),请选择你喜欢的摆法,任意选取其中两张摆一摆,组成不同的两位数。鼓励学生动脑,找规律去摆,比一比谁摆的数多而不重复。(生进行摆数活动,师巡视。) 3、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交流:学生自主摆完后,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把所摆的两位数记写下来(记录在分发的数位表格上),并提示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随机板书),注意提炼排列的方法。 (2)展示成果:指名小组在台上展示。学生所写两位数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如有学生遗漏的,其他小组帮助补上。(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板书) 4、师生评议,总结规律。(课件展示) ①交换位置: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13、31、23、32 ②固定十位: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③固定个位: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春眠不觉晓:宇宙那么大,你的下载与我链接,是这个世界的缘分,点击左上角关注,你以后会有更多的改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下(第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 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 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 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课件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课件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课件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课件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教学设计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董小小入围。 教师:同学们,董小小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能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

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 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 预设方法一: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 预设方法二: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 预设方法三: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计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 20(5)+20(5)+20(5)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 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

人教版二上 数学《搭配(一)》教案(有配套课件)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设计人:【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搭配》。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数学广角”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高年级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排列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课件,1、2、3的数字卡片,合作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羊村正要举办运动会呢,灰太狼却用一把密码锁把羊村锁了起来。 让我们帮助羊村打开锁吧!

1、密码是由1和2这个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猜猜是几? 指名回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摆数游戏。 师:羊羊运动会真热闹,让我们去瞧一瞧! 运动会开始前,要给运动员们编上号。怎样编号呢?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课件展示) 师:看完游戏规则谁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师指规则)预想生:组成的是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请坐。 师:你想到了哪些数?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数有些重复了,除了你们说的还有遗漏的吗?我们不确定。 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每组都有三张数字卡片和一张学习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PPT展示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探索交流 (1)小组合作摆数,边摆数边写在记录卡上。 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负责摆,一人做好记录。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选出几分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2)汇报、交流与整理。 师:孩子们,你们找到了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呀,(生答)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请三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是怎样想的? 及时的鼓励!(孩子们,你们太会思考问题了,把掌声送给他,也送给你们自己!)(3)教师总结三种方法。 3、小结:无论是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还是交换位置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去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当堂的教学效果看,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做;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操作积极投入。同样是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际操作,为何效果迥异?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关系”通过自学已经明了。而教师A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为学生未知,引导学生操作;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探索,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操作的热情。教师B 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对已知的思辨。 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

人教版小学数学《1-5各数的认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5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地读、写1-5这5个数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讨论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学课件,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从情境中抽象出数 1、揭示课题。 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小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2、课件出示野生动物园。(情景导入,例题1的主题图) 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学生观察画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根据学生的反馈,师课件展示结果。 二、在实践中感知各数。 1、找一找 师说数,生拿学具。 师拿实物,生找数字卡片。 找身边的数。(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2、数一数 3、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三、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师教具演示: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用几表示?再拨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1是几?依次再拨上一颗。。。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请学生上台演示,将学具卡“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打乱顺序后,再请另一名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3、玩猜字游戏: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4、填空。(课件) 四、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小棒,摆出他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可叫摆得好的小朋友上投影仪演示) 四、教学数的写法 (老师用投影仪演示,学生跟着学) 1、教学1、2的写法 ①学生用眼观察②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 2、教学3的写法(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 4、5的写法(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小组合作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法学法: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公园好玩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比公园更还玩的地方——板书:数学广角——搭配(一) 出示学习目标,师读,生听。 二、初学交流 1、哦,数学广角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字城堡看一看吧!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我们思考下按顺序把他们列出来吧! 出示合作要求: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思考摆一摆,,另一个同学记录。

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案例集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临川三小黄平平 两个月来的劳累国培,两个月来的埋头苦记,使我重新拾起教师职业的记忆,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导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并培养出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一直深入在我们当今的广大教师心中。可是时代在前进,教育需要发展,特别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思想就逐渐显露出了它的狭隘性,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通过这次在南昌市的国培,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就“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的狭隘性及改进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难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导授业解惑”是一种权威式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间定位于长幼关系,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过分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头上似乎有顶“圣者光环”,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式,学生慑于教师的威严,不敢与教师亲近,更不会与教师沟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活泼不足严肃有余,使得学生精神压抑、思维迟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放下架子,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不在意自己的教师

地位,也不以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为荣,敢做陪衬,敢为人梯。平时教师要多深入学生生活,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全方位关怀学生。课堂中教师要实施民主化教学,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教师还应有长者风范,对学生宽宏大度,充分理解,特别对后进生和性情怪癖的学生更应如此。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智能得不到有效地开发。“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教育权、控制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自始至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种教学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智能也得不到有效地开发。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获得发展的内因和决定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现代教育共同追求的一种理念,也是教育成功的法宝,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乐做配角,彻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学生推向获取知识的前台。其实,课堂内教师好象是一名导演,应起到指导、启发、诱导等作用,而学生则象演员,是“表演”的主体,教师应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表演”。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通过走数字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以“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过程,从中感受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 4.数学投掷游戏。主要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课件,小旗。 谈话: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想)不过老师需要从中选出三个小助手,谁愿意?(挑人)好了,咱们出发吧!

1.出示“数字迷宫”图。(课件:“数字迷宫”彩虹图。) 这个数字迷宫图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走出迷宫的规则是:按照从1~9的顺序走,而且必须是相邻的两个数字。迷宫分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两个游戏去,顺利通过的同学可得到一张精美的门票。(出口处有两个同学发票。)走错的需停下,回答一道口算题,再继续往前走。 2.介绍“对口令”的游戏规则。(课件) 这个游戏是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来完成。小队长拿出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说:“我说几,”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说:“几和几组成几。”依次类推往下传。如果有说错或重复的,小队长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3.介绍“投掷游戏”的方法。(出示课件。) 首先小队长从参加活动的同学中选出两名记分员和三个拾球的同学,并将剩余人员分成两组排好队进行投掷。(红星队与红花队)边投边记录,每进一个球,就用磁性黑板上贴上相应的标志。最后根据进求的多少,决定胜负。

小学数学《有趣的搭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有趣的搭配》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邀请我们同学和我一起去数学王国游玩好吗? 这么高兴的日子,我必须好好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但老师拿不定主意穿什么衣服去,你们能帮帮我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搭配衣服来导入,即贴近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计算机出示:我的衣橱 板书:有趣的搭配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计算机出示衣服和裙子图 1、师:你希望老师穿什么衣服去玩?(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学生可能有下列的回答: 预设1:我想老师穿红色的上衣和花裙子,这样很美丽。

预设2:我想老师穿橙色上衣和粉红色裙子,这样很好看。 预设3:我想老师穿红色的上衣和牛仔裙会最好看。…… 【设计意图:这样放手给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喜欢的搭配的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的能力,也使学生保持兴奋的心情去学习。】师:老师很喜欢同学为我搭配的服装,但能告诉我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学具,摆一摆,老师要看看,哪些同学合作得好,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合作摆学具。(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3.及时表扬合作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4.请学生来汇报结果。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我们一共摆出了4种搭配方法。 预设2:我们一共摆出了7种搭配方法。 预设3:我们一共摆出了6种搭配方法。…… 师:(请一个少于6种的学生和一个多于6种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边摆边说。)谁愿意上来,摆给大家看看?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仔细看。比比谁听得最认真,看得最认真。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板演:学生摆,其他的数有几种搭配方法)师:你有什么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