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复习会计第一章知识点

注会复习会计第一章知识点
注会复习会计第一章知识点

2012注会复习《会计》科目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属性及其适应范围等内容。

知识点一、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知识点二、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①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甲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甲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甲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②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①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范围;

②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知识点三、持续经营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知识点四、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3)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知识点五、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内涵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

①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一个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苦于无法用货币来表达的,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

②币值稳定假设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2)货币计量单位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单位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3)货币计量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4)例外情况

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知识点六、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此原则提出两个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

(2)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知识点七、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作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知识点八、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多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 及时性

B. 可理解性

C. 配比原则

D.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E. 持续经营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新准则取消了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选项E是会计基本假设,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知识点十、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①合并报表的编制;

②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③售后回购;

④售后回租。

知识点十一、重要性

(1)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

(2)重要程度的判断:

只要具备下列中的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①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②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3)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①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内容的选择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②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③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的转换。

知识点十二、谨慎性

(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②加速折旧法;

③或有事项的处理。

多项选择题

◎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的会计方法有( )。

A. 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 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C. 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D. 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E. 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A、B、C均体现谨慎性要求;选项D是为了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选项E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

知识点十三、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下列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的是( )。

A.及时性

B.谨慎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做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知识点十四、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备如下特征:

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知识点十五、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负债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知识点十六、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利得,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增值。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损失,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贬值。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

知识点十六、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利得,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增值。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包括两种,一是形成当期损益的损失,比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贬值。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

知识点十八、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②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③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费用的确认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知识点十九、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的构成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上述公式中诸要素的确认。

知识点二十、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会计计量是指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记录并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和列示会计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1)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①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②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③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④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⑤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3)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知识点二十一、财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财务报告的组成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5)附注。

三年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经历与心得

三年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经历及心得 来源:考试大【相信自己,掌握未来,考试大值得信赖!】2010年11月9日导读:CPA考试,一半要靠努力,一半要靠方法,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以下介绍注会考试六点“关于。。” 四、关于各科要点 1.经济法 (1)经济法是有重点可以抓的,每年的新增章节,加上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都是必考的大题,有人说把这几章搞好了就可以去考试了。但是我觉得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把其他章的要点熟悉好了拿多点客观题的分对及格也比较有保证。其实有些小章节每年考的题都差不多,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会计法》那一章,连续几年的最后一道单选都是考对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这里书里只有2个点,每年轮着考。这些分都很好拿,为什么要随意放弃呢? (2)经济法复习的方法主要是记忆,书至少要看三次以上,第一遍是弄懂,第二遍是熟悉,第三遍是巩固,当然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总结出来再多加锤炼。建议对着郭守杰的讲义一起看书,里面有重要知识点的历年考题罗列总结规律,有对相似知识点归纳对比帮助记忆,先不要说他押题的准确与否,这都是一份能帮你找到复习方向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东西,特别对初次考试的人更有帮助。 (3)其实对文科不是很差的人来说,经济法应该是比较好过的一科,因为它是唯一没有计算题的科目,不会有明明会做却因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出现,所以只要你肯下苦功去背书,有条理有重点地去记忆,这一科应该难不倒你的。 2.税法 (1)税法的大题重点也比较明显: 增值税(进项扣除的几种规定:包装物,运费等;销项特殊税率企业;出口退税) 企业所得税(以前内外资各占一道大题:都是考比较常见的扣除项目,不会考生僻的),个人所得税(N多种收入计算所得税:纳营业税的收入要记得扣除营业税), 某些小税种穿插(如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结合;比如某年发神经考了印花税的一堆税率,征管法处罚与所得税计算结合)。 这些类型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都会遇到的,其实税法的大题不会有什么偏题怪题,也不会像财管的计算数据那么繁杂,但是却有着你想像不到的陷阱(一般是书里的特殊规定,考试时千万要仔细看好题目的每一句话),所以一定要注意大题的练习,把在做题中踩过的陷阱作适当标识或总结来提醒自己,从而减少你考试时犯错的机会。

注会会计知识点(详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总论 【高频考点】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高频考点】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高频考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分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五)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 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的重点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 持有待售类别的分类 一、持有待售类别分类的基本要求 1.分类原则 企业主要通过出售而非持续使用一项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收回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处置组,是指在一项交易中作为整体通过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处置的一组资产,以及在该交易中转让的与这些资产直接相关的负债。 处置组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分摊了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的,该处置组应当包含分摊至处置组的商誉。处置组中可能包含企业的任何资产和负债。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可立即出售 根据类似交易中出售此类资产或处置组的惯例,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

(2)出售极可能发生 即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 2.延长一年期限的例外条款 因企业无法控制的下列原因之一,导致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未能在一年内完成,且有充分证据表明企业仍然承诺出售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企业应当继续将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1)意外设定条件 买方或其他方意外设定导致出售延期的条件,企业针对这些条件已经及时采取行动,且预计能够自设定导致出售延期的条件起一年内顺利化解延期因素。(2)发生罕见情况 因发生罕见情况,导致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未能在一年内完成出售,企业在最初一年内已经针对这些新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且重新满足了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 3.不再继续符合划分条件的处理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的,企业不应当继续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注会会计知识点 详细

第一章总论 【高频考点】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高频考点】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高频考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分

【高频考点】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及来源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高频考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注册会计师考试《战略》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注册会计师考试《战略》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战略》的主要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 应急资本 应急资本是一个金融合约,规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某个特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公司有权从应急资本提供方处募集股本或贷款,并为此按时间向资本提供方缴纳权力费,这里特定事件称为触发事件。 【特点】 (1)应急资本的提供方并不承担特定事件发生的风险,而只是在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提供用于弥补损失、持续经营的资金。事后公司要向资本提供者归还这部分资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2)应急资本不涉及风险的转移,是企业风险补偿策略的一种方式。 (3)应急资本是一个在一定条件下的融资选择权,公司可以不使用这个权利。(4)应急资本可以提供经营持续性的保证。 战略管理过程总结 1.企业战略的实践表明,战略制定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说与干并重)

2.制定一个良好的战略仅仅是保证战略成功的一部分,只有有效实施这一战略,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够顺利地实现。 (1)如果对一个良好的战略贯彻实施很差,则只会导致事与愿违甚至失败的结果。 (2)如果企业没能制定出完善而合适的战略,但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能够克服原有战略的不足之处,那么就有可能最终导致该战略的完善与成功。 影响产业内竞争程度的因素 (1)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2)产业发展缓慢。 (3)顾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4)产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5)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主要为争夺市场占有率。 企业资源分析 企业资源概念: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和。

202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合营安排

202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 【所属章节】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知识点】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 一、概念及合营安排的认定 (一)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合营安排具有下列特征: 1.各参与方均受到该安排的约束;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 (二)共同控制及其判断原则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同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度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 1.集体控制 如果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则称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集体控制该安排。 2.相关活动的决策 主体理应在确定是由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而不是某一参与方单独控制该安排后,再判断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是否共

同控制该安排。当且仅当相关活动的决策要求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 方一致同意时,才存有共同控制。 如果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 3.争议解决机制 相关约定条款的存有一般不会妨碍某项安排成为合营安排。但是,如果在各方未就相关活动的重大决策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其中一 方具备“一票通过权”或者潜在表决权等特殊权力,则需要仔细分析,很可能具有特殊权力的一方实质上具备控制权,不构成合营安排。 4.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 5.一项安排的不同活动可能分别由不同的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主 导 6.综合评估多项相关协议 有时,一项安排的各参与方之间可能存有多项相关协议。在单独 考虑一份协议时,某参与方可能对合营安排具有共同控制,但在综合 考虑该安排的目的和设计的所有情况时,该参与方实际上不一定对该 安排并不具有共同控制。所以,在判断是否存有共同控制时,需要综 合考虑该多项相关协议。 (三)合营安排中的不同参与方 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一项安排 就能够被认定为合营安排,并不要求所有参与方都对该安排享有共同 控制。对合营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被称 为“合营方”;对合营安排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被称为“非合营方”。 (四)合营安排的分类

注册会计师CPA会计总结(完整版)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 会计总结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和第二节(略)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此假设主要用于合并财务报表时确认集团作为会计主体,但集团并不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版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主体 ◢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分公司; 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集团等。 2.持续经营 ◢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应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包括摊销)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3.会计分期 ◢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期间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这种划分是人为假定的。 ◢会计期间通常包括年度和中期,年度的划分通常是1月1日到12月31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季度以及半年度。 ◢应用: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有折旧、摊销、递延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4.货币计量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计量,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不使用其他计量单位。 ◢应用:我国境内的企业,其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1)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 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 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时要启动通货膨胀会计或物价变动会计。 (2)有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

比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 基于以上两点缺陷,需要通过报表的附注等表外披露来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5.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注册会计师考试知识点练习题

1.多选题 2×12年1月1日,甲公司向其32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5万份股票期权。其行权条件为:2×12年年末,可行权条件为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8%;2×13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2×12年~2×13年两年 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5%;2×14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2×12年~2×14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不 低于12%;(2)每份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6元。行权价格为3元/股;(3)2×12年末,净利润增长率为16%,甲公司预计2×13年有望达到可行权条件。同时,当年有2人离开,预计未来无人离开公司。 2×13年末,净利润增长率为12%,但公司预计2×14年有望达到可行权条件。2×13年实际有2人离开,预计2×14年无人离开公司。2×14年末,净利润增长率为10%,当年无人离开;(4) 2×14年末,激励对 象全部行权。下列有关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注册会计师考试知识点练习题 A、2×12年12月31日确认管理费用1440万元 B、2×13年12月31日确认管理费用330万元 C、2×14年12月31日确认管理费用840万元 D、2×14年12月31日行权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为3360万元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附非市场业绩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选项A,2×12年末,应确认的管理费用=(32-2)×15×6×1/2=1350(万元);2×13年末,应确认的管 理费用=(32-2-2)×15×6×2/3-1350=330(万元);2×14年末,应确认的管理费用=(32-2-2)×15×6×3/3-1350-330=840(万元);行权时,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32-2-2)×15×3+1350+330+840-(32- 2-2)×15×1=3360(万元)。注册会计师报名时间 2012年: 借:管理费用 13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350 2013年: 借:管理费用 3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30 2014年: 借:管理费用 8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40 借:银行存款 [(32-2-2)×15×3]126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20 贷:股本 [(32-2-2)×15]42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360 2.单选题 下列关于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 A、企业将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B、已确认预计负债的产品,当企业不再生产该产品时,应在产品质量保证期满时,将预计负债转销,预计负债余额为零 C、企业针对特定批次产品确认预计负债,在保修期结束时,预计负债余额可以在其他产品发生维 修支出时再行结转 D、已确认预计负债的产品,当企业不再生产该产品时,预计负债余额应在其他产品发生维修支出 时予以结转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选项A,企业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应计入当期销售费用;选项C,企业针对特定批次产品确认预计负债,在保修期结束时,应将“预计负债——产品保证质量”余额转销;选项D,已确认预计负 债的产品,当企业不再生产该产品时,应在产品质量保证期满时,将预计负债转销,预计负债余额为零。 3.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入账价值的有()。 A、发行一般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注册会计师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调整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调整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调整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学习 注会有帮助。 重要考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考频:★★★内容要求必须掌握,相关内容需背诵,熟记于心。 一、会计政策概述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的特点: 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性。 第二,会计政策的强制性。 第三,会计政策的层次性。 二、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能够变更会计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经营租赁设备租赁期届满又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签订续签合同,由经营租赁会计处理方法变更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低值易耗品由一次摊销法变更为五五摊销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三)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四)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一般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提示」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经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经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即变更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 累积影响数一般能够经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预习第十三章知识点 (1)

知识点:或有事项及其特征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 (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三)由未来事项决定 常见的或有事项有: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环境污染整治、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等。 知识点:或有事项会计问题 知识点: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 2.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知识点:或有事项(预计负债)的确认 (一)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确认为负债的条件 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罚款、赔款等) 管理费用(诉讼费用等) 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等) 贷:预计负债 (二)或有事项发生概率的判断

提示:可能性除基本确定外,均为左开右闭的区间。 知识点:预计负债的计量 企业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的金额,应是清偿该债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 (一)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 2.其他情况 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 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3.计量预计负债金额时,通常应当考虑下列情况: (1)充分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最佳估计数确定预计负债的金额。 (2)预计负债的金额通常等于未来应支付的金额,但未来应支付金额与其现值相差较大的,如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或核电站的弃置费用等,应当按照未来应支付金额的现值确定。 (3)有确凿证据表明相关未来事项将会发生的,如未来技术进步、相关法规出台等,确定预计负债金额时应考虑相关未来事项的影响。 (4)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二)预期可能获得补偿的处理 知识点:预计负债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成本 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其中,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 注意:下列各项不包括在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成本中: (1)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2)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外购的无形资产,应按其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如果购入的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取得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计量其成本,现值与应付价款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在付款期间内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为利息费用。 (二)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成本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本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和“企业合并”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 (四)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按取得价款和相关税费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重要考点: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2017注会《会计》知识点:所得税知识点汇总

2017注会《会计》知识点:所得税知识点汇总 2017年注册会计师的备考工作已经开始,为了使大家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中华会计网校学员在论坛中分享了注会《会计》科目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备考愉快,梦想成真! 知识点:所得税知识点汇总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6.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7.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调减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会追加应税所得; 8.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9.“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1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11.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辅导课程

郑庆华老师200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辅导经验谈 引言 2002年6月我在北注协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中,针对《会计》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写了十五篇文章,发表在"中国会计视野--注册会计师视野"上,考生专门感兴趣,总阅读量达42万人次。今年,想在去年的基础上,在两个方面作修改:(1)对教材新变化部分作总结;(2)对教材难点部分再作补充和完善,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考生有所关心。 一、本年教材新变化 2003年教材与2002年教材相比,略有变化: 1.从篇幅看,教材新增加了约14页,与2002年教材篇幅差不多持平。 2.从内容看,依照有关制度法规,新增或修改了部分内容,要紧有: (1)坏账的核算增加了个不认定法; (2)对账龄的确定作了详细的规定; (3)存货的计价有些变化,如同意存货投资、同意存货捐赠作了修改;期末计提和结转存货跌价预备有新规定;

(4)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有新规定:贷差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借差分批摊销; (5)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新规定; (6)对更新改造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作了规定; (7)收入核算中建筑合同写细了; (8)明确了未确认融资费用和递延收益在报表上的列示方法; (9)对债务转为资本形成的资本公积作了新规定; (10)修改了非货币性交易在收到补价时损益确认的计算公式; (11)增加了存货跌价预备抵销的内容; (12)中期报告删除了繁杂的例子。 二、本教材的逻辑结构 本书可分为四个层次: 1.会计核算的差不多理论,即第一章总论; 2.会计六要素的核算,即第二章到第九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八章; 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调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合并会计报表、分部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会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第二章考点汇总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第二章考点汇总 2016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1)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注意:四类金融资产中,只有第一类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后面三类都是要计入其自身的入账价值。 (2)支付的买价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分别记入“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 会计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买价中所含的现金 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1)在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相反的处理。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差额,或借方) 同时,将原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知识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费用-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提示1】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 【提示2】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一位注册会计师对学会计的大学生的肺腑谈话(建议的很齐全)

自我介绍一下。敝人姓王,2000年大专毕业,学的是会计学专业,同年取得自考金融专业本科学历,2001年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应该说那时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时比较简单的,没有现在这么难,如果现在让我考,那么90%的希望是过不去。我现在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接触的行业包括:电力,石油,医院,航空等行业,虽然对每个行业都是了解不深,一知半解,但是,毕竟接触过。 很高兴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这里我说的高兴,是真心的高兴,因为我羡慕你们,羡慕你们年轻,羡慕你们还可以选择,羡慕你们还可以有梦想。而年轻、选择、梦想,这一切,对我来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每天忙的是无休无止的工作,忙的是养家糊口。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现在我像你们那么年轻,或者说,我象你们这么年轻时,就已经有了我现在的人生经历,那么,现在的我,肯定不是这样了,但是我不后悔,至少嘴上要这么说,当然,遗憾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还有很多。 希望你们将来象我现在这么大时,不会有很多的遗憾,至少不要有我现在这么多的遗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需要你们——在座的诸位利用好以下这几个小 时的时间,听我慢慢道来,听我讲一讲这么多年来我的人生感悟,对工作,对学习的理解。我可以负责任的向你们保证,利用好这几个小时的时间,虽然不能使你们的人生不再有遗

憾,但是,至少可以减少你们人生中的遗憾,退一万步说,至少不会增加你们人生中的遗憾。当然,如果以后哪位同学说,就因为认真听我讲了几个小时,人生的遗憾反倒多了,那么,我先劝一下这样的同学,如果听我讲了之后,你的人生中遗憾反倒多了,那么说明你的人生中遗憾已经不少了,再多几个,也就无所谓了。正所谓,一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没啥大区别。 在做的诸位都是学会计的,还有一年就要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已经成了现实问题,如何为将来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打好基础,如何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再有遗憾,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今天在这里,给各位讲一讲我的理解。 首先问一个问题:大家想听什么?如果各位提出来,我可以直接和大家交流各位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是关于学习,工作,和财务相关的。如果大家暂时提不出来,或无法取得一致意见,那我就按照我准备的讲。 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我也和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交流过,问他们想听什么?归纳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如何做假账 二.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 先说第一个,如何做假账。今天在这里我不会和各位详细说如何做假账,为什么呢?做假账要有两个前提:1.要有 一份财务工作,没有工作,如何做假账?2.要会做真账。做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章节重点总结

第一章: 1.会计基本假设 2.各类会计要素的定业及其特征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典型应用 4.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业及其应用 (1)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着重注意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重要性的理解和运用; (2)对于会计要素,历年考试中主要考查对各会计要素的辨析,特别是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 (3)对于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应着重注意各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并熟记相关的典型应用。--------------------------------------------------------------------------------------------------------------------------------- 第二章: 1.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辨析 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1)深入理解政策变更和估计变更的不同概念和原理; (2)重点掌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对经常涉及的政策变更要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 第三章: 1.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 2.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的初始计量 (1)对于外购方式取得的存货,应着重关注其成本构成和相关损耗的处理; (2)对于委托加工方式取得的存货,应重点关注不同情形下相关消费税的处理; --------------------------------------------------------------------------------------------------------------------------------- 第四章: 1.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自建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核算) 3.固定资产折旧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先关会计核算) 5.固定资产的处置 (1)确定外购固定资产入账成本时,应以“是否是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的合理必要支出”为衡量标准; (2)应注意总结归纳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整个处理流程,特别是所领用存活的核算思路及相关增值税的处理; (3)固定资产常用的折旧方法的计算思路应非常熟练; (4)对于“专项储备”、“弃置费用”和“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等特殊问题的处理原则应心中有数 --------------------------------------------------------------------------------------------------------------------------------- 第五章: 1.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

2019注会复习会计第九章知识点共20页文档

第九章负债 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系统阐述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对于流动负债,主要解析了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等流动负债的概念界定及会计处理。对于长期负债,主要解析了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会计处理。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内容: 1.应付账款的现金折扣处理及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2.预收账款的报表列示方法; 3.其他应付款的核算范围; 4.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是视同销售和不予抵扣的会计处理; 5.应交消费税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 6.应交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7.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费用归属科目及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 8.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和摊余成本的计算;

9.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与权益成份的划分、转股前利息费用的计提及转股时资本公积的计算; 10.长期应付款的构成内容。 (二)历年试题分析 知识点一、短期借款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提取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3.归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知识点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概述 (一)交易性金融负债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会计核算 1.初始计量 以实际交易价格,即所收到或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交易费用列当期损益 2.后续计量 期末按公允价值口径调整其计价: (1)增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超赞的CPA复习笔记(会计)

CPA考试《会计》篇 一、科目特点: 1、注会基础性科目。 注会是高楼,会计是基础,因为不管是会计还是审计工作都是围绕企业会计工作展开的,因此会计有如注会的门户一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从知识体系上分析,学习好会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审计、财管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会计、审计、财管是注会的三大高山,首先需要爬的就是会计。只有拿下了会计才等于注会学习的真正开始,所以有的人说拿下了会计就等于占据了注会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对日战争的百团大战。 2、注会理解性科目。 会计学习要注重理解。总在说理解,但是大家贯彻地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和学习态度有关系,另外是跟学习意识有关系。徐经长老师在讲解金融资产的时候就强调了企业持有意图和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等基本判断原则。所谓的持有意图其实就是资产的性质,而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则是对于资产影响损益的考虑。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顾名思义突出的是“交易”二字,既然是交易那么企业买过来意图是什么?意图就是短期交易,所以影响当期损益就是其处理特点,这样资产名称和处理特点就对应了,不怕学不好。 3、注会发散性科目。 会计的学习能够有效发散学习思维,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因为不管是审计还是财管都是围绕会计学科展开的,综合阶段考试考什么?比如决定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还是直接购买,若运用现金净流量法确定了采用融资项目,那么在会计上就要进行摊余成本计量,由于会计折旧和税法认定之间的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处理,审计中发现会计折旧方法错误需要调整报表,本质上还是在于会计的基本处理,同时从企业申请、审批、购进、安装等等各个过程涉及到企业内控与审计重点。在这个事项中又会涉及到合同签订、税费处理、经济法事项等等,相当于注会各个科目都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思考一个完整的企业交易业务就可以将注会几个科目串联起来,也能突出实务操作的处理,对会计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目是活学活用的,经常发散一下更有利于对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的理解。业务处理中又存在着风险,风险管理也是将来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这也是注会改革突出的一点,未来注会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 二、报考建议: 1、报考一门:会计。 只报考一门建议从会计开始,从此开始注会的学习旅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只为了60分通过,考虑到会计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好同样会影响到注会整体的学习。 2、报考两门:会计+税法/财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