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也是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从经济决定论和政治决定论的角度来看待文化问题,认为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的反映,把文化看成是上层

建筑和意识形态.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们能

不能转换视角,把文化也看作生产力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从宏观方面和历史角度来考察,文化要素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推进,其作用更是

极其巨大的.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在,民族在;文化亡,民族也就自然消亡了。有这样两个典型的例子:犹太人两千多年没有祖国,二战期间,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一共杀了几百万。但是,二战以后,根据联合国的决定,建立以色列国。在很短的时间里,以色列迅速地强大起来。满族曾经是我国的一个很大的少数民族,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的五十多年间,现在很多自称为满族人的人,都已经不认识满文了。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比以前快得多,更加速了“非满族化”的进程。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满族这个民族就可能自然地消亡了。在中国历史上,鲜卑、匈奴、羯、羌等少数民族就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的。可见,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何等重要。

何为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定义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他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由此便有了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当然这只是最古老的见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便又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在如今似乎又有了一种新的提法,制度环境是二十一世纪第一生产力。前不久,笔者从某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文化也是生产力,便触发笔者与其产生了共鸣。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要求全党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思想观念的一次解放和突破,为我们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思路。

可以这样说,当今社会,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一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甚至还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落后;其经济发展的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统计资料表明,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竟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已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农业、通讯及信息技术等行业。

单以笔者居住的小城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至2008年底,古乐乡——松滋的文化投入在每年的财政总支出中呈逐年上升态势。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文艺团体数量在成倍增加,尤其是民间文艺团体发展迅猛,与之相伴而生的文化产业蓬勃兴起,

文化活动场所与日俱增,城乡文化早已融汇为一个整体,架起了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还有,该地独具匠心打造的“洈水旅游”、“白云边”等品牌文化,早已成为城际间交往的名片,同时也为该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西方涌进的一些黄、赌、毒等不良文化一时被不懂积极健康人生的人们视为潮流,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给和谐安宁的社会带来了极不和谐的音符。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中华民族儿女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定会无形消亡.

文化也是生产力,它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近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扩大知名度,利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为地区经济发展带出了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即证明了这一道理。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地区发展竞争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发展好、利用好文化资源,大力开拓新的文化产业领域,绽放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它和文类的发展生生相关,有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文化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革新。文化是一个国家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拥有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