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

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
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血友病论坛?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编写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秋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学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鸿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孙 竞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华宝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吴竞生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陈丽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张心声 山东省血液中心 钟小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血友病(hemop hilia)是一组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病。其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 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症)两型,分别由凝血因子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突 变所致。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所有 血友病男性患者中,血友病A约占80%~85%,血友病B约占15%~2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 其罕见。 临床上,血友病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为特征。该病 患者的身心健康终生受到疾病的摧残和折磨,求学、就业,家庭、婚姻、经济来源和社会活动因病 而受到困扰和挫折。血友病患者属社会弱势群体,应受到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等全社会的关 爱和扶持。作为医护人员,要“尽心、尽力、尽责任”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排忧解难,应熟练掌握血友 病的基础知识和规范化诊治手段,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本《共识》包括血友病的规范化诊断、替代治疗、围手术期处理、抑制物的诊治、辅助治疗、预 防治疗、康复/物理治疗、护理和教育及凝血因子制品简介等内容。着重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适 当参考国外资料,在诺和诺德血友病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由国内部分血友病专家分工撰写、集 体修订和反复定凿,最后达成共识,仅供国内同行参考使用。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不足,文中 难免有缺点或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逐渐修改、充实 和完善。着重声明,本《共识》不负法律责任。 编写者  2008年9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二、流行病学 血友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种族和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血友病A占血友病患者80%~85%,血友病B占15%~20%。 由于医疗条件等各方面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1986至1989年在全国24个省市的37个地区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3.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出血;重型患者自幼即有出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4.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表1)。 表1 血友病A/B临床分型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正常。 3.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依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FⅧ∶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Ⅸ∶C 减低或缺乏。 4.抑制物检测:若出现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该考虑患者可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开始接受凝血因子治疗后的前50个暴露日定期检测抑制物。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1)抑制物筛选:

血友病专题分析报告

血友病专题分析报告

前言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案在过去50年几乎没有改变。然而,近十年来,在治疗血友病的选择上出现了爆炸式的创新,2017年11月罗氏研发的双抗Emicizumab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治疗甲型血友病的非因子类药品,不仅满足了体内有抑制物产生患者的治疗需求,而且给药频次降至每周一次,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在研的新途径疗法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呈现未有之变局,如Anti-TFPI、Anti-ATIII siRNA、Anti-APC、基因疗法等多个新治疗途径的药品处于临床后期,未来上市后有望解决现有临床治疗的痛点,让血友病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大幅提升临床上对血友病患者的护理标准。 目前,全球血友病用药市场近百亿美元,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医疗法的不断涌出,有望解决临床上大量的未满足需求,未来市场潜力较大,因此受到了资本的追捧,并购事件不断,例如2018年1月赛诺菲以116亿美元对价收购专注于血友病和其他罕见血液疾病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Bioverativ,这笔交易使其获得了两种血友病药物,分别是用于A型血友病的Eloctate和用于B型血友病的Alprolix,以及有望大幅延长FⅧ半衰期的在研品种BIVV001 (rFVIIIFc-VWF-XTEN);2018年5月武田制药以460亿英镑(约6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血友病用药龙头Shire;2019年2月罗氏公告拟以43亿美元现金收购Spark Therapeutics基因疗法公司,目前仍处于监管审查中,交易尚未完成。反观国内,由于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等原因,我国凝血因子人均用量较全球水平差距较大,且用药习惯较为落后,根据WFH估算我国采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8岁以下患者采用预防用药的比例仅为3%,成年人采用预防性用药的比例仅为1%,临床上存在着较大的未满足需求。伴随着国内采浆量

获得性血友病

获得性血友病 获得性血友病 ●自发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循环血中出现抗凝血因子Ⅷ(F Ⅷ)的自身抗体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病 ●发病率: 1.5 / 1,00万人/每年 ●FVIII 抗体最常见 ●表现为皮肤或粘膜出血,出血症状具有异质性 ●死亡率高达22%(8-33%) 发病年龄分布 评估患者432例 老年人常见 平均年龄:~ 61岁 年龄范围:5-93岁 5 – 20岁: 4 % 21 – 40岁:15 % 41 – 60岁:21 % 61 – 80岁:50 % >81岁:10 % 相关疾病 ●发病机理多样,与多种疾病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妊娠 ●恶性疾病(肿瘤) ●其它:糖尿病、肝炎、皮肤病、反复输血等 ●与某些药物治疗相关:青霉素、干扰素、磺胺类药物等 ●抗体出现可能是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发症状 ●~ 50% 的患者原因不明 ●该患者有肿瘤、手术病史,直接诱发因素 诊断困难 出血的特点 ●通常以突发严重的(弥漫性)出血为主要表现(>85 % 患者) ●患者往往既往没有出血性疾病病史 ●出血往往是自发的,或仅仅有很小的损伤 ●多个部位出血,出血往往比出现抑制物的遗传性血友病严重 ●肌肉出血(间隔综合症) ●血尿,便血 ●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及咽后出血 ●外科手术后出血 ●少见关节出血 实验室诊断 ●APTT延长,纠正试验阳性

●凝血因子活性监测FVIII活性下降(通常<15%) ●抑制物滴度即FVIII抗体定量检测 ●抗体浓度与残余FVIII活性无明显线性关系 ●抗体滴度与临床表现也无明显相关性,与治疗用FVIII量也无关 ● 诊断困难,治疗无法预测 治疗策略 急性期治疗 长期策略 永久性清除抗体 ●治疗基础疾病 ●联合治疗 ●免疫抑制 ●糖皮质激素或者联合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环孢素等 ●免疫调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清除或减少抗体:免疫吸附或血浆置换 推荐在明确诊断获得性血友病后尽早开始免疫抑制治疗(Grade 1) 疗效评价 治疗有效性的评价应该基于出血是否控制,如血肿的大小、血红蛋白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抑制物彻底清除:不能检测到抑制物和FⅧ水平正常;②持续缓解:免疫抑制治疗之后不能检测到抑制物(<0.6BU)和FⅧ水平>50% 本病可能复发,建议在完全缓解后随访 最初6个月内每个月检查一次APTT和FⅧ∶C;6-12个月为每2-3个月一次持续一年;第二年每6个月检查一次,条件允许可适度延长 简要病史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58岁 ●入院日期2014-10-21 ●主诉上腹部胀痛不适半月余 ●既往史1年前体检发现腹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 未行特殊处理,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 史,自述磺胺药物过敏 病例特点 ●一般特点中年男性,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诱因饱餐 ●主要表现上腹部持续胀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 伴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就医过程 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入院查体T36.7℃P 86次/分R 18 次/分 BP 121/78mmHg 身高172cm 体重60kg BMI 20.28kg/㎡ ●上腹膨隆,见胃肠型,蠕动波不明显,腹肌软,上腹压 痛,无反跳痛 初步诊断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高位不全性肠梗阻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要点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要点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F)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F)缺乏,分别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所致。近两年来,各种长效凝血因子产品和非因子类产品相继问世,部分产品已经在我国上市。因此,有必要对于过去的共识/指南进行更新。 一、治疗原则 血友病患者应该在血友病中心接受综合关怀团队的诊疗与随访。急性出血时应及早到附近的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者在家庭进行自我注射。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疼痛、功能障碍以及远期残疾,并显著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住院。家庭治疗必须由血友病中心的专业人员密切监管,且只有在患者及其家属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后才能开始进行。 血友病患者应避免肌肉注射和外伤。原则上禁服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以及所有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若有出血应及时给予足量的替代治疗,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创伤性操作时,应进行充分的替代治疗。二、替代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给药方法 血友病A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制剂或病毒灭活的血源性F制剂,无上述条件时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等。每输注1IU/kg体重的F可使体内F活性(FC)提高2%。F在体内的半衰期约8~12h,要使体内F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8~12h输注1次。 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制剂或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

物(PCC),无上述条件时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每输注1IU/kg体重的F 可使体内F活性(FC)提高1%,F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 18~24h,要使体内 F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天输注1次。 三、替代治疗的实施 (一)按需治疗和围手术期替代治疗 按需治疗是指有明显出血时给予的替代治疗,目的在于及时止血。及时充分的按需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止血止痛,更可阻止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的发展。围手术期替代治疗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的替代治疗,目的在于保证血友病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手术后的顺利康复。具体替代治疗方案见表1和表2。 (二)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是指为了防止出血而定期给予的规律性替代治疗,是以维持正常关节和肌肉功能为目标的治疗,通常分为以下三种: (1)初级预防治疗: (2)次级预防治疗: (3)三级预防治疗: 我们建议在发生第一次关节出血或者严重肌肉出血或颅内出血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出血即应开始预防治疗关于预防治疗,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最低剂量为英国1976年在血友病A中使用12IU/kg,每周1次。 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目前仍普遍采用的是以下低剂量方案:血友病A:F制剂10IU/kg体重每周2~3次;血友病 B:F制剂 20IU/kg 体重每周1 次。非因子类产品的上市彻底改变了血友病 A 替代治疗模式。

血友病A临床路径

血友病A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血友病A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友病A(ICD-10:D66.x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血友病》(杨仁池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患者几乎均为男性(女性患者为纯合子,极罕见),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X性联隐性遗传规律。 2.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及内脏出血,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为其特点,但也可自发性出血。反复出血可见关节畸形和假肿瘤。 3.实验室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及吸附血浆纠正。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出血时间,血块收缩:建议根据条件选择性做)

(2)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减少,FⅧ:C>5–40%为轻型,1–5%为中型,≤1%为重型。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正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友病》(杨仁池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血友病治疗指南(英国血友病中心医师组织,Haemophilia,2008)、《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局部止血措施和注意事项:包括制动、局部压迫包扎和放置冰袋、局部用止血粉、凝血酶或明胶海绵贴敷等。口腔出血可含服氨加环酸。避免肌肉注射、外伤和手术,如必须手术,需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禁服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及所有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2.替代疗法: (1)因子Ⅷ制剂:首选血浆源性因子Ⅷ制剂。因子Ⅷ半衰期8–12小时,常需每日输注2次(首次输注后2-4小时需重复,后8-12小时重复)。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为人工合成,病毒等病原污染的可能性更低,有条件者可选用。 (2)冷沉淀物:含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因子Ⅷ较新鲜血浆高5–10倍,用于无条件使用因子Ⅷ制剂者。 (3)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含所有的凝血因子等血浆蛋白,仅用于无条件使用因子Ⅷ制剂和冷沉淀者。

血友病治疗

综合治疗的内容 血友病的综合治疗是血友病的最佳治疗,不仅包括血友病 的替代治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家庭治疗)、药物治疗,还包括出血的预防、止血后的功能恢复锻炼、如何解决所遇到的诸如学习和就业等的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 4.1替代治疗仍然是目前血友病最有效的止血措施。4.1.1血友病A的替代治疗 (1)血浆冷沉淀:冷沉淀是从献血者全血分离的FFP制 备的,未经病毒灭活及FV!含量不稳定已被发达国家弃用,但仍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部分患者使用,适用于无浓缩物条件的轻、中型血友病A患者。 (2)新鲜冰冻血浆:适合无浓缩条件时轻、中型血友病A 的治疗。重型血友病A患者、大出血患者或手术患者不能单纯应用新鲜冰冻治疗出血。 (3)中纯度凝血因子FW浓缩制剂:适用于中型或重型血 友病A患者。该制品的优点是经过病毒灭活,纯度高,便于存放。 (4)高纯度凝血因子FVl浓缩制剂:适用于重型血友病A。 该制剂的优点是改进溶解性,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同种凝集素,对患者很少有免疫作用,输血后病毒感染率大大降低。 (5)重组凝血因子Ⅷ浓缩制剂:该制品不受病毒污染,避 免了血液制品相关疾病(如HIV感染、输血后肝炎等)的发生,

安全性高,无明显毒副作用。国外研究显示,采用rFⅧ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预防严重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伤,降低其关节和其他部位出血发生一o。 4.1.2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 (1)血浆:一般不适用于血友病B,仅用于无浓缩物时。 (2)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PCC):是目前国内血友病B 万方数据·90· 替代治疗的主要制品,但PCC治疗血友病并不十分理想,因其含有多种其他凝血闪子,有增加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 (3)高纯度FⅨ制剂:国外目前广泛使用。许多研究证实, 高纯度FⅨ制刺疗效高,无病毒、血栓危险,无抑制物的血友病B患者,应首选纯化的FIX制品。 4.2药物辅助治疗 4.2.1 l-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 VP) 是治疗轻型 血友病A出血的首选药物,町避免替代治疗所致相关疾病的 发生(如肝炎、HIV或抑制物产生),但对血友病B无效。常见的副作用可引起水潴留、低钠血症‘10,11]。 4.2.2抗纤溶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抗纤溶药物有氨基乙酸和 氨甲环酸等。此类药物对口腔、舌、扁桃体、咽喉部的出血及拔牙引起的出血有效,但对关节腔、深部肌肉和内脏出血疗效较差,血尿,肾功能不全出现时禁用。 4.2.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减少出血,加速血肿吸收,减轻关

我国血友病人数10万左右 应及早进行按需治疗

我国血友病人数10万左右应及早进行按需治疗 11日,世界血友病日公益纪念活动相互支撑共建家园在京举办。会上,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表示:按照血友病的发病率为5~10/10万估算,预计目前我国的血友病患者人数达10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患者因病致残。为了保护关节避免残疾,建议血友病患者及早进行按需治疗。据了解,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的创伤后或自发性出血。由于先天缺乏凝血因子,仅靠自身机能出血难以控制,严重情形下甚至有性命之忧。当面临关节出血时,患者通常会伴随一种出血预感,早期产生灼热感或针刺感,随后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血肿;而这种血肿可能会引发组织坏死、外周神经病变、关节畸形等,致关节不能负重,最终导致正常活动受限制。阮长耿指出: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进行凝血因子补充,使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浓度达到正常人的水平从而实现止血。而且,一旦发生出血,患者必须早期及时补充足量凝血因子。此外,这种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贵在坚持,无论患者接受按需治疗方案还是预防治疗方案,都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下去。若患者接受按需治疗,应当遵照医嘱尽早止血,越快止血对关节的损伤就越小。会上,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赵永强说:血友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持续性的规范治疗,儿童期是血友病治疗的黄金时期,因此患者家属应在患儿幼年时期即向患者传递血友病早期治疗及护理的知识,保护好关节。血友病的治疗伴随终生,患者每年需承担很高的治疗费用,很多血友病患者因病致穷,不能做到尽早治疗,造成关节损伤,最终

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鉴于此,中华慈善总会联合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救助血友病儿童的活动,旨在为2至18周岁的中重度血友病患者提供援助,以减少关节损伤,避免残疾,提高其生命质量。本次活动旨在呼吁政府、慈善、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助力血友病患者规范治疗,帮助他们保护关节,提升生活质量。

甲型血友病的研究与诊断

甲型血友病的研究与诊断 摘要:A型血友病又称甲型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是血友病众多类型之一。本文将甲型血友病的基因突变情况,常规诊断方法以及最新诊断进展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和介绍,并对将来治愈此种病症的展望做了一些科学的探讨。 关键词:甲型血友病;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诊断进展;治疗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 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血友病类型包括甲型血友病(A)、乙型血友病(B)、丙型血友病(因子XI缺乏症)及VWF因子缺乏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四种类型。而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1/5000—10000[1]。患者常出现自发性或处伤性出血不止,重者致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根治方法[2]。因此研究此种血友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及降低其发病率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甲型血友病的基因突变情况 1.1 发病机制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其基因定位于Xq28,基因跨度超过186kb,由26个外显子(占9kb)及25个内含子(占177kb)组成,编码2351个氨基酸[3]。已发现约300多种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密切相关。点突变,小的基因缺失引起轻度FⅧ缺乏。终止密码子,大的基因缺失,插入,移位,无义突变往往引起严重的FⅧ缺乏和临床表型[4]。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Ⅷ基因第1号内含子倒位、第22号内含子倒位是导致重型血友病A的常见原因,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对该倒位的关注,这是近些年来研究血友病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进展[5]。 1.2临床症状 甲型血友病以出血倾向为其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延迟、持久的、缓慢的渗血,急性大出血甚为少见。出血诱因常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包括拨牙等)及注射等。手术后延迟性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以皮肤、黏膜和肌肉出血为最常见,关节腔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发生后较为严重。 2、诊断方法 2.1 直接基因诊断 直接基因诊断就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检测FⅧ致病基因的缺陷。包括直接测序(DS)、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长距离PCR(LD—PCR)。 2.2 间接基因诊断 约70%一80%血友病A的FⅧ基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完全靠直接基因诊断查找其基因突变,工作量大。间接诊断利用致病基因内外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作为特异分子遗传标志物,通过家系成员间的连锁关系确定血友病基因的

关于印发新增血友病等四种门诊特殊慢性病诊断标准和诊断汇编

附件1 自治区区级单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新增血友病等四种门诊特殊慢性病诊断标准 一、血友病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出血表现:出血是血友病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以自发性、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或创伤、手术后严重出血多见。出血部位常见于负重的大关节(如膝、肘、踝、腕、髂、肩等)和肌肉/软组织(腰方肌、上肢肌、下肢肌等)、内脏(如腹腔内、腹膜后、泌尿、消化、呼吸道等)、皮肤、黏膜(如皮肤淤血、鼻出血、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等)。致命性出血有颅内出血、神经系统出血、咽颈部出血和无准备的创伤、手术出血等。 (二)检查: 1.筛查试验:首选检查为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2-38s),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0-14s)。APTT延长而PT 正常,则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但APTT延长不能鉴别血友病A和B,患者其他检测如血小板(PLT,100-300×109)计数、凝血酶时间(TT,9-14s)、出血时间(BT)、纤维蛋白原(Fg,2~4g/L)含量等均正常。 2.确诊试验:测定血浆FⅧ:C(60-150%),辅以FⅧ抗原(FⅧ:Ag)可确诊血友病A;测定血浆FⅨ:C(60-150%),辅以FⅨ抗原(FⅨ:Ag)可确诊血友病B。若患者的FⅧ:C/FⅨ:C

或FⅧ:Ag/ FⅨ:Ag同时减低,提示FⅧ/FⅨ蛋白合成和分泌减少;若其FⅧ:C/FⅨ:C减低而FⅧ:Ag/ FⅨ:Ag正常,则提示F Ⅷ/FⅨ相应的分子功能异常。 3.鉴别试验:血友病A须与血管性血友病和获得性血友病相鉴别。 【建档资料】 1.病史资料(含门诊病历及住院病历); 2.血常规、铁蛋白(必要时)、凝血功能检验单; 3.FⅧ:C因子、FⅨ:C因子检测; 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定。 二、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缓慢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尤以情景记忆障碍(特别是近事遗忘)为主;伴不同程度精神行为症状(妄想、幻觉、情感障碍、攻击行为、活动异常、饮食障碍、生物节律改变等);逐渐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以上方法用谵妄式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来解释的症状。 2.体征: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减退等。 3.病史一年以上以及使用该病药物的记录。 (二)检查: 1.头颅CT或核磁提示脑萎缩; 2.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简明心理状况测验(MMSE)检查:总分30分,识别痴呆的划界为文盲组≤17,小学组≤20,中学或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1]。 二、流行病学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占15%~2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1986至1989年期间在全国24个省的37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 2.73/100 000人口[1]。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2](表1)。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重型患者自幼可有自发性出

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表1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正常、出血时间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正常。 3.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有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FⅧ∶C/VWF∶Ag明显降低。血友病B 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 4.抑制物检测:若患者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检测凝血因子抑制物。对于儿童患者,建议在首次接受凝血因子产品后的前20个暴露日每5个暴露日检测1次,在21~50个暴露日内每10个暴露日检测1次,此后每年至少检测2次,直至150个暴露日[3]。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血友病诊疗指南

血友病诊疗指南 概述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 (hemophilia A,HA)和血友病B(hemophilia B,H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病因和流行病学 编码FⅧ和FⅨ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女性常是携带者(46;XX),而男性是患者(46;XY),女性患者极为罕见(通常是由2个FⅧ或者FⅨ基因同时发生缺陷,或者是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所致)。在FⅧ和FⅨ基因中点突变、缺失、插入和重排/倒位均可见,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缺陷,约在90%的患者中存在。HA中45%的重型患者为重现性的基因倒位突变;而HB患者中无重现性突变。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 占15%~2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1986—1989年期间在全国24个省的37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2.73/100 000人口。 临床表现 HA和HB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内部脏器出血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成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表36-1)。 表36-1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因子活性水平 出血症状 (IU/dl)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质或量的异常所致,后者系F Ⅸ质或量的异常所致。 二、血友病的流行病学 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血友病A占血友病患者80%~85%,血友病B占15%~20%。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三、临床表现 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假肿瘤等,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2.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3.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出血;重型患者则自幼即有出血,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出血;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为正常高限。 3.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仅限基层单位使用)可用于初步鉴别血友病的类型,血友病A能被吸附血浆纠正,不能被正常血清纠正;血友病B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能被吸附血浆纠正。 4.确诊试验:要确诊血友病则有赖于FⅧ∶C、FⅨ∶C以及vWF∶Ag 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极低,vWF∶Ag正常,FⅧ∶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 5.抑制物检测:若发生患者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该考虑患者可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抑制物的滴度(以FⅧ为例):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等量混合,孵育2 h,测定残余FⅧ活性。能使正常血浆FⅧ活性减少50%时,则定义为FⅧ抑制物的含量为1个Bethesda单位(BU),此时患者血浆稀释度的倒数即为抑制物滴度,以BU /ml血浆表示。2001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规定以5 BU为界:若抑制物滴度>5 BU,则为高滴度抑制物;若抑制物滴度≤5 BU,则为低滴度抑制物。基层单位可以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筛选,即APTT纠正试验(正常血浆和患者血浆按1∶1混合后再测定APTT,不能纠正至正常应考虑为可能存在抑制物)。 6.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3型(表1)。

血友病题库1-1-8

血友病题库1-1-8

问题: [单选,A1型题]血友病A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 A.FⅦ B.FⅧ C.FⅨ D.FⅪ E.vWF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血友病A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FⅧ;血管性血友病患者为vWF缺乏或结构功能异常。

问题: [单选,A1型题]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是()。 A.血友病A B.血友病B C.遗传性FⅪ缺乏症 D.血管性血友病 E.血友病B和遗传性FⅪ缺乏症 血友病发病率。血友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和遗传性FⅪ缺乏症,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

问题: [单选,A1型题]以下均属于血友病确诊试验的是()。 A.凝血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Ⅷ:C测定 B.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Ⅺ测定 C.凝血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D.凝血因子Ⅷ:C、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Ⅺ测定 E.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Ⅷ:C、凝血因子Ⅺ测定 血友病的诊断。血友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筛选试验中,凝血时间正常或延长,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应考虑血友病可能。确诊试验包括凝血因子Ⅷ:C、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Ⅺ抗原及活性测定。 (意甲射手榜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6500255.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可用于鉴别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 A.凝血时间 B.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C.凝血酶原时间 D.凝血因子Ⅷ:C E.vWF抗原测定 血友病的鉴别诊断。血管性血友病患者vWF抗原测定多降低,而血友病患者vWF抗原正常。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和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Ⅷ:C活性均可减低,不能用于鉴别诊断。

基因治疗血友病指南

血友病的基因治疗概述 血友病分为遗传性血友病和获得性血友病。前者是一组先天性单基因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IX(FIX)或者Ⅺ(FⅪ)缺乏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而后者一般同时缺乏2种或者多种凝血因子,常继发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转移等肝脏疾病,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尿毒症等。我们主要就就遗传性血友病(简称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1血友病的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 血友病特点为早年发病,轻微外伤或小手术后的持续反复甚至自发出血,多有家族史并多发于男性。根据凝血因子所缺乏的种类可以分为血友病A(FⅧ缺乏)、血友病B(FIX缺乏)和血友病C(FⅪ缺乏),血友病A约占血友病的85%,血友病C在临床上比较罕见,血友病A、B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血友病C则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的基础研究(包括血友病相关凝血因子的SNP、STS、STR等多态性位点)已经比较成熟,其基因突变有着高度的异质性,包括基因缺失、异常基因片段的插入、基因片段的重排和点突变等。对于小片段的缺失、插入和点突变来说,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该突变所在结构域的功能,但也有极少数血友病患者编码区及其旁侧序列并未发生突变。在FⅧ等凝血因子的转运过程中,许多蛋白质也参与其活性、非活性形式转换的调控,编码这些蛋白质基因的突变也会引起血友病样症状的出现。 随着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得到越来越好的诊治,以前被人们认为发病率较低的血友病,因其严重威胁着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血友病的传统疗法主要有替代疗法(对症补充血浆制剂和凝血因子浓缩制剂)、重组凝血因子疗法[3]和预防疗法等。替代疗法中患者会产生相应凝血因子的抑制物而抵消 3O%甚至更多的凝血因子活性,且存在传播病毒的危险。针对传统的浓缩或高纯凝血因子所产生的抑制物,临床上有采用猪FⅧ浓缩制剂来解决,因为猪FⅧ与抑制物的亲和力比人FⅧ要高的多;另外,绕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利用FⅧ旁路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激活的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也可以促凝;目前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