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成就。

通过对唐玄宗有关用人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发明与使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对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兴盛风采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经济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地图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同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因为盛世景象主要体现在经济繁荣方面,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上,突破重点的关键就在了解唐开元年间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本课教学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解决难点关键要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本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教学等

7.练习内容安排:

①第11页动脑筋:“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地方”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

②第12页动脑筋:“阿拉伯人透过五件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的黑痣,说明什么?”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

③第14页练一练:课堂上完成

目的:这道题的目的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由学生口头完成。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我从学生对唐诗的了解入手,接着用杜甫《忆昔》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开元时期的特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社会繁盛到何等景象?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

1、开元之治:回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的政绩,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统治时期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

2盛世经济的繁荣:

“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老师导入,那么当时的社会景象如何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把开元时期繁荣昌盛局面的相关材料找出来。

1、农业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和种茶、饮茶的普及。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和二牛抬杠图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分析这种农具的先进性,从而突破难点。

种茶、饮茶的普及,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由准备好资料的学生介绍茶的历史,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和《茶经》。

2、手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

丝织业图列举制瓷业中心,结合图片“南青北白”。重点:彩釉陶“唐三彩”,由学生介绍“唐三彩”烧制过程,因何得名,欣赏不同类型图片。

3、商业的繁荣: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繁盛来体现,是本课又一重点。出示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长安城的布局特点。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对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加深了解,想象体会长安城的繁盛,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通过以上政治、经济情况归纳,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开元盛世”

提问: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经济之所以如此繁荣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还有各民族人民的交流来往,更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联系我国今天的社会现实,强调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以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基础的。应该提西藏达赖集团要想搞独立,搞分裂,是在破坏我国安定团

结的政治局面,我们应坚决反对,自觉抵制。

讨论:唐朝的繁荣是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呢?本课内容体现出社会的什么特点?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要掌握一个人物、二个历史概念、三个方面、四个世界之最,即

一个历史人物:唐玄宗

二个历史概念: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三个方面成就:农业“三新”即新工具、新品种、新技术

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

商业:长安“市”“坊”

四个世界之最:①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②陶器新品:唐三彩

③最大最繁华的都城:长安

④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四)板书设计

南开中学初2012级11-12学年(下)5月模拟——历史

重庆南开中学初2012级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开卷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5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卷表格对应题号的方框中。 1.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其开创者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2.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李白——诗圣B.曹雪芹——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C.两河流域居民——象形文字 D.索福克勒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3.宋代易学研究的中心是( ) A.万州 B.巴川 C.涪陵 D.丰都 4.下列能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和胜利的一组是( ) A.五四运动、北伐战争B.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C.黄埔军校的创建、开国大典D.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关于台湾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1662年,郑和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清初,为了加强对东南边疆的治理,康熙帝用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 C.1884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左宗棠收复台湾 D.近代,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台湾岛 6.下面一组图片是红军长征的写照,对各图片反映的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7.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是( ) A.“四一二政变” B.八七会议的召开 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8.与右图人物相关的是( ) A.重庆正式建市后的第一任市长B.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 C.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D.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9.下列不属于曰本帝国主义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 ( ) A.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B.下关草鞋峡集体大屠杀 C.1940年“八一九”、“八二0”大轰炸D.1941年“六五”大隧道窒息案10.率先突破农村“左”的政策的束缚,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的省是( ) ④安徽②福建③四川④广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改革吏治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发展经济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 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

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提倡文教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对外军事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 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与贞观之治之比较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开元盛世的背景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 唐玄宗 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唐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李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3课“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解析练习运用史料、古诗、考古资料等历史信息来验证史实,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利用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合作探讨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加深对“开元盛世”的理解与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盛唐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从而加深对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唯物史观。 二.教材分析 唐玄宗前期,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政治上的稳定为盛世经济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盛世经济的繁荣,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和原理和先进性;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唐诗的学习以及接触一些以唐朝的历史剧,对唐朝历史稍有了解并有较浓的学习兴趣。但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不参加农业生产,农业知识相当匮乏。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农业工具也已经不再使用,甚至不再存在,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图片来帮助学生对农业工具的重新认识。 四.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欣赏杜甫的名诗《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同学们,刚才所欣赏的诗中给我们描述了唐朝的一个盛世局面“开元盛世”,那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的社会又繁盛到何等景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感悟唐朝“开元盛世”的盛况。 【推进新课】

新时代的开元盛世改革开放

目录 1.跨时代的决策——改革开放........................................................................3-4 2.改革开放的成就........................................................................................5-7 3.未来的期待与祝愿 (7)

一跨时代的决策——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国锋主持。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挽救社会主义于存亡之时的又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人从“左”的理论和路线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3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带领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领导全国人民做两件大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唯一出路。要推进改革开放,首要的任务就是拨乱反正。***同志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被束缚已久的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理论上、路线上和实际工作上的拨乱反正,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正确路线,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拨正了航向、开辟了道路。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每走一步,都涉及到检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路线正确与否,都涉及到衡量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突出强调“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并做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标准。树立实践标准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的僵化观点,恢复和重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复习巩固九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复习巩固九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隋文帝——贞观之治 B、唐太宗———开皇之治 C、唐玄宗——开元盛世 D、武则天——开皇之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绘了开元盛世时期(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融合 D、科举兴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文景之冶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谁统治时期,人口增长,边疆巩固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到来奠定基础。( ) A、唐高宗 B、唐中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是从何时开始的( ) A、隋初 B、隋末 C、唐朝 D、北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②开皇之治③开元盛世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

( 1 )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 2 )统治措施 3.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4.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统治措施 ( 1 )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2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6.历史功绩: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开元盛世” 7.概况: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改革措施:

9.局面: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某校七年级( 1 )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时,李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 皇帝的姓氏 )。”李涛所指的“某朝代”是( B ) A.隋朝 B.唐朝 C.秦朝 D.汉朝 2.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摘要内容相符的皇帝是( A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3.“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C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开元盛世说课稿

《开元盛世》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调整了教材顺序(即将第三子目“唐朝的衰亡”调到本单元的第八课后面讲):这样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成就。 通过对唐玄宗有关用人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发明与使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对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兴盛风采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3.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经济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三课开元盛世教案

第三课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 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科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 一个朝代,而且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发学案,学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由教师批阅) 1、开元盛世 (1) 措施: 唐玄宗任用、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他尤其重视,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方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察县令的政绩。还命人 表的决心。 (2)结果: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共修建四十多处 。②农业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③蔬菜有许多品种,大多是从引进的。 ④饮茶之风在盛行。 ⑤唐朝农民改进梨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方面:①的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和最为有名。 是世界工艺珍品。 (3)商业方面: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和。既是当时各民族的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和, 是居民住宅区。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 ,唐朝进入时期。 一、出示学习目标 “开元之治”的含义;开元年间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 二、出示引导材料 请学生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问: 歌词反映的是那个朝代的事?歌词中的两个历史人物是 谁?这位皇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出示课题及《忆昔》,请大家解释一下这几 句诗是什么意思? 三、新课 (一)开元之治 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片总结唐玄宗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 2.比较设疑: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出示表格。

开元盛世

第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 1建立:__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定都____。杨坚就是____。 2 统一:_____年,随军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____,南北重归统一。 3 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二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1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 (2) 2 开皇之治的表现是什么? 三大运河的开通 1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 2概况:大运河以___为中心,北达____(指今天的____),南至____(指今天的____)全长___多公里,从南至北依次是____ _____ ____ ____. 3 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4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国家统一,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2)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3)以前代开凿的几段古河为基础。 5“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国家的水上粮食运输,依靠隋朝大运河。 原因:(1)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2)我国的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大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可行。

第2课贞观之治 一隋朝灭亡的原因: 二唐朝的建立:1.时间: 2 建立者: 3 唐太宗: 三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1 2 3 4 5 四贞观之治的特征: 五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1 2 六武则天的统治作用: 七唐太宗与汉文帝的共同之处: 1 2 3 4

第3课开元之治 1 唐玄宗前期改革措施: (1)(2)(3)(4) 2 唐玄宗与唐太宗有哪些相同之处? (1)(2)(3)(4)(5) 3 盛世经济的繁荣具体表现: (1)农业方面: A兴修水利。共修建了___处大型水利工程。 B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_____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C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从_______传入的。 D ____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______,作者陆羽被后人成为______. E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_____,还创作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_. (2)手工业方面 A 丝织业:丝织品的_____很多,______高超. B 陶瓷业:____,______和_____最为有名。 (3)商业: A 唐朝的大都市:____ ____ ____ _____ B 长安城: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___和____,___是居民住宅区,___是商业区. C 长安城的地位: 4 唐玄宗开元盛世的特征: 5 唐朝的衰亡: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宠爱___,任用___, 朝政混乱,导致发生了___,唐朝从此日趋衰落。____年,唐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优秀范文

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优秀范文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你们能喜欢,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优秀范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开元盛世初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开元盛世中考知识点总结 开元盛世必考知识点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知识链接 1.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712年即位,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2~742)。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乱逐渐成为乱世,历史上亦称天宝之乱。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 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曲辕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 开元盛世自主预习 1.唐玄宗即位后,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唐代农民改造犁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邢窑和洛阳的最为有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

初中历史《开元盛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利用导言《忆昔》来导入新课,可以设计提问“诗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呈现出什么局 面?哪位同学知道诗中的‘开元’指的是什么?” 2、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的社会又繁荣的何等程度?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开元之治 1、唐玄宗统治前期取得的盛世局面与其有效的整治措施是分不开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的第一部分,找出唐太宗通知初期改革的措施。(出示幻灯片)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然后提问学生你认为三项措施当中你认为哪一项最好、为 什么? 3、提倡节俭方面联系以前的内容,以前学过的统治者中还有谁在统治期间提倡节俭,并 带领国家走入的繁荣?得出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成由俭,败由奢。” 4、过度:唐玄宗在其统治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利国利民的措施,历史上把其前期的统 治称之为“开元之治”,也正是因为其前期利国利民的统治使唐朝在其统治前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盛世。下面我们就走入盛世,来看一下当时的开元盛世社会繁荣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首先让学生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的盛世经济的 繁荣。 2、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开元时期唐朝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 3、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已经对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三组同学开始讨论, 怎样以一位当时唐朝人的身份向其他同学介绍当时盛世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的繁荣。 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在三个组中间指导,明确知识点的准确性,提示方法。 农业方面:1)兴修水利2)农耕技术的发展3)蔬菜品种的增加(胡萝卜、大蒜、黄瓜等)4)茶叶的种植5)新农具的使用(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方面:1)丝织品(花色品种多、工艺高超)利用课文中小字部分内容试着去介绍,

开元盛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开元盛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3课“开元盛世” 基础达标 1.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A.唐高祖 B.唐高宗 .武则天 D. 唐玄宗 2.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③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 ①③ B. ②④ . ①② D. ③④ 3.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明朝 D.清朝 4.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 唐三彩 B. 白瓷 .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5.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6.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扬州 D. 成都 能力提升 1.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制定《唐律疏议》 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 .改革军事制度D.改革财政和漕运制度 知识空间 唐三彩 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复习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复习知识点新人教版 知识点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 (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4)减轻刑罚: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的 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 制奢侈。 形成:经过治理,经济文化有新的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位帝王经常告诫臣下的话?材料二是他在哪一 位大臣病逝后说的? (2)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 (3)为什么唐太宗看到隋帝国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会受到极大 的震撼? (4)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 答案: (1)唐太宗魏征 (2)无论父系母系,都是贵族,有头有脸、有身份地位的人物。显赫的世家,给世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贵族是当时社会的主导部分,属于社会精英。世民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自会与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篇一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知能点一】开元盛世 1. 登基后,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为宰相,稳定政局,恢复生产,使唐王朝出现了“”的鼎盛局面。 2. 唐玄宗即位后为稳定朝政,采取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 ) ①开凿大运河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生产④重用贤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3. 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所赞美的是( ) A. 汉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B. 隋朝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C.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D. 盛唐开元盛世的景象 4.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了大批机关干部到地方任职。早在 唐朝时期,唐玄宗就曾把一批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 表明唐玄宗非常重视( ) A. 地方吏治 B. 农业生产 C. 干部交流 D. 改革创新 5. 简述“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知能点二】繁荣的经济 6. 唐朝时,改进后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量出 现,主要有( ) ①铁犁牛耕②翻车 ③筒车④曲辕犁 ⑤收割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 D. ②④⑤ 7.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A. 西汉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8. 唐朝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越州的 如冰似玉,邢州的似银如雪。 9. 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10.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的集市贸易也很 活跃,成为农民从事商品贸易的重要场所。 唐朝时把在乡村进行定期商品交易的场所 叫( ) A. 商场 B. 草市或集 C. 超市 D. 村坊 11. 唐朝城市经济繁荣,大城市北方有、 ,南方有和。 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12.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哪个城市的诗句 ( )

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知识点 知识点 开元之治的形成原因: 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烧毁珍宝,戒奢从简。 唐玄宗与唐太宗统治政策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盛世经济的繁荣 一、农业 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饮茶之风全国盛行。 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二、手工业 丝织技术高超,花样品种多。 陶瓷业的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三、商业 大都市 长安:宏伟富丽,分为坊和市,街道整齐,人口突破上

百万,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繁荣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日渐衰落,907年灭亡。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课后练习 开元年间,唐玄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当时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加之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唐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但是,在取得成就后,他就变得骄奢了,大臣进谏也听不进去。不久,奸臣李林甫被重用,进谏的路也被堵死,没人向他进谏,他便一味地随心所欲了。从此,开元年间的清明政治向他后期的“天宝”乱世发展,直至最后被边防叛军逼出长安,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谁的统治?他统治前期和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答案: 唐玄宗。前期进入盛世,后期由盛转衰。启示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