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介绍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介绍

一、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现状

德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各行各业基本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国家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农产品保鲜物流的机关,全部实行行业自律、自负盈亏。物流运输业务由行业协会,如德国物流协会(BVL)、德国物流集团(BLG)组织和协调。具体负责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的是德国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VDKL)。政府部门除了对该领域的个别研究项目有支持外,没有针对农产品保鲜物流的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但在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控和执法方面投入较大。

二、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优质的社会服务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基础

德国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较早。电脑普及率极高,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物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十分发达,各种形式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配套完善。众所周知,德国有优质的高速公路,拥有全世界第四长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1.1万公里,交通公路网全长22.7万公里。同时铁路交通也以高速准时闻名于世,德国联邦铁路(DB)和国家铁路(DR)总长约4.3万公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高度工业化、商业化的德国社会中,农产品往往被转化为“工业制成品”。从农场到餐桌的路途可谓漫长、环节众多,从采摘、屠宰,到数万种食品、饮料的工业加工,重重质检,最后通过遍布社区的连锁超市进入家庭。其中哪个环节都离不开保鲜物流体系的运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已经与现代工商业实现了高度融合,它也是德国高效物流体系的衍生物。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依托本国运输、存储、包装等行业的优质服务、与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紧密合作,为农产品的保鲜流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德国你能看到大量的国际和国内各类型冷藏车在各种道路上纵横驰骋,担负着农产品产地、加工厂、销售点之间的运输。

三、先进的食品保鲜和包装技术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前提

随着食品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德国不断加大对食品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采取各种食品保鲜技术措施。在德国、无论是肉类、鱼类、还是蔬菜、瓜果,从产地或加工厂到销售网点,只要进入流通领域,这些食品始终处在一个符合产品保质要求的冷藏链的通道中运行。在冷藏保鲜库中,全部采用风冷式,风机在电脑的控制下调节库温,叶菜在这种冷藏中能存放2-5天。另外,德国食品保鲜包装种类繁多、科学合理。即便是生鲜果蔬,也会分级包装,贴上标签。只要是块茎类不易压坏的均用小网袋袋装。对易损产品,如瓜果和禽蛋用专门纸箱包装,纸箱透气性良好。对肉类,分别有冷冻、真空和含气等包装形式。在批发市场,无论是蔬菜还是鲜鱼、肉类均在良好的冷藏环境中存放,蔬菜经产地清理加工后,成箱地存放在有冰块的塑料保温箱中。肉类包装普遍采用真空或含气包装。德国的肉类包装中含气保鲜包装比较普遍。含气保鲜包装与真空保鲜包装相比,在色泽、渗出液等方面,明显优于真空包装。

四、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和对保鲜运输的技术要求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保障。

在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上,同样需要质检、技术标准等众多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德国,联邦层面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是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BMELV)。具体执行机构是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2)和联邦风险评估所(BfR)。在食品

安全和质检方面,德国政府通过完善的立法、严格的监督、严厉的惩罚等措施担当农产品市场的“铁面裁判”。其中BVL2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局负责对各联邦州开展食品安全监测和协助联邦州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建立统一的工作体系。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BVL2代表BMELV成为事故处理中心。其次,遍布全国的农业合作社、食品工业协会、零售商协会等,更是农产品流通中的“监督员”。除了上述人为的安全措施,有关机构还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工具制定例行的检查,对冷藏链中的各种设备作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容器和托盘的卫生标准等。

五、德国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VDKL)-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的主力军

该协会是一个由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组织的经济协会。为欧盟范围内的食品公司提供冷冻食品和各类保鲜商品,涉及行业包括低温贮存、保鲜分发和物流配送等。其成员包括保鲜物流服务公司、制冷工业厂商和与之有关的商业公司和供应商。德国超过80%的该领域的企业是该协会的会员。除了提供一般性的服务,VDKL还代表会员与政府机构在国家和欧盟层面上交锋,积极为会员争取利益。另一项服务是为会员提供能源服务,作为一个共同体(vdkl-Strompool)批量购买电力,在莱比锡电力市场直接参与交易。为其会员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电力价格,并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六、与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行业有关的规定和技术标准

(一)食品卫生规定《EG Nr.852?2004》,是一个将欧盟发布的食品安全指令转化为国家法律规定的文件,对食品的卫生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和具体要求。以动物食品为例,无论是屠宰场还是食品加工厂,无论是商店还是食品在转运过程中,食品必须处在冷藏链中,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出售。

(二)德国安全标准《GS1》,这是由欧洲贸易研究所(EHI)和工商界一起制定的标准。主要罗列了易腐的肉类制品、鲜肉和香肠在运输中的法定冷藏标准和测试条件,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都作了具体的温控要求。对上述商品的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在物流程序中如何对保鲜产品进行交接也有详细说明。从农产品保鲜物流的专业来看,《GS1》是一部针对性很强的、颇具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标准。

(三)德国工业标准《DIN》10508和8959,前者对食品的环境温度进行规范,对运输中的冷藏冷冻制定基础性标准。后者对使用的运输手段列有温控标准。

七、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介绍

(一)www.vdkl.de德国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网站。定期通报当前各会员在本国和欧洲的业务发展情况,及时提供在保鲜物流方面的统计数据和市场数据。

(二)德国运输报Deutsche Verkehrszeitung: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报纸,经常报道农产品保鲜物流方面的消息。网站:www.dvz.de

(三)《保鲜物流》德文期刊(Frischelogistik):专业杂志,刊登专家文章,发表研究成果,常有行业问卷调查。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9137826.html,

(四)德国制冷和空调技术协会(DKV),Deutscher K?lte-und Klimatechnischer Verein。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219137826.html,

(五)数个互为补充又都颇具规模的农业展览会:德国每年举办很多农业方面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农产品保鲜物流作为不可忽略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些展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柏林绿色周、柏林国际果蔬展、科隆食品和饮料展、杜塞多尔夫国际冷冻食品及制冷技术展、法兰克福肉类食品加工展等。这些展会除展示企业产品外,还通过论坛、

研讨会和时尚秀等各种形式构建国际性的专业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八、德国各类农产品在保鲜物流总量中占有的比重和相关统计

2007年,德国农产品在保鲜物流总量中占的比重同比增加1.5%。其中水果(+1.5%)、冰淇淋(+1.7%)和猪肉(+1.1%)的物流量有少许增加,禽、野味、羔羊(-4.4%)有所减少。

2006年,德国在册的冷藏和冷冻运货车有55521辆,2005年为55461辆,同比增加60辆。冷藏和冷冻拖挂车增加显著,2006年达到44915辆。同比增加3194辆。2006年冷藏和冷冻货车在吨位上第一次超过100万吨,同比增加7.4万吨。

据VDKL统计,德国保鲜物流企业目前约有890万立方米的冷藏仓库。加上不制冷的仓库,总容量可达1180万立方米。230万个欧盟标准托盘位。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与经验 谈到国外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日本模式代表了包括韩国在内的先进的亚洲农产品物流,美国模式代表了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先进的北美农产品物流,荷兰模式代表了先进的欧洲诸国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各自有特殊的现实条件和经济背景,但都达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研究并借鉴其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发展中国目前散乱初级的农产品物流或有帮助。 一、日本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前端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协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优势,担当了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 其次,销地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作用。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和其他批发市场三层等级。其中,中央批发市场由政府兴建,目的是确保大宗进口农产品的有效分货、紧缺农产品供给的区域平衡以及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鲜食品的合理流通。地方性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设立目的则是保证小范围区域内农产品的均衡供应。 第三,日本拥有完善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 日本的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全国乃至与世界主要批发市场联网,农产品交易时双方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而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级市场等集配中心运送。 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完善。日本还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等,大量投资和使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日本已普遍采用鲜活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目前日本农产品加工比例在60%以上。 从日本建设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经验来看,首先,农协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农协是由单个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的农民经济团体。农协是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据了解,日本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进入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韩一军 2007)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向欣(2004)则指出,农产品物流于1956年首次被引入日本,并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学术团体“日本农产品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农产品运输促进交流会”。欧共体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 欧共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张宇萍 2009) “20世纪80年代是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的阶段, 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勇 2010)1984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 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农业领域内的大型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W.D.Harries 和 J.R.Stock 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 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 该文的发表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即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

中国农场品物流案例

中国农场品物流案例 ——山东家家悦的 领“鲜”之路 小组成员: 李必清 黄志涛 李侨玲 罗冬梅 章丽日 何锦川

前言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是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它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所以,农产品的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二是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一定要做到低成本运行。三是由于农产品流通涉及到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在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服务增值,即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配送。同时,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出现得比较早,但无论是在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都很缓慢 美国是物流认识和实践的发源地,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的计划,执行实施和控制商品的储存、流动、服务和相关信息,以满足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要,主要强调物流的管理功能。

案例简介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家悦”)是一颗冉冉升起的零售新星。该公司多年荣登中国连销业50强排行榜,以高增长率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成长性的十大连锁企业之一,率先与国际自愿连锁组织SPAR携手,生鲜产品的高利润让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 家家悦笑傲江湖,凭借的是生鲜经营这一独门秘籍,那家家悦能用生鲜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的又是什么呢?该公司董事长王培桓给出的答案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他说这是生鲜经营的核心支柱。加工配送中心,换句话说,也就是生鲜产品的通路问题。在2006年下半年,家家悦又在考虑通路除自用外还服务于其他企业,以及如何在鞭长奠及的地方借用别人的通路。家家悦是如何铺筑起一条领“鲜”之路的? 路短菜鲜 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的后台支撑,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则是超市生鲜经营 的核心支柱。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家家悦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2万平米的生鲜配送中心,进行生鲜的“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这种前店后厂,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条龙的架构,为生鲜产品建立起了一条绿色通道,进一步减少了生鲜产品的流通环节,确保生鲜食品的鲜度和安全。农民的蔬菜瓜果离开田头,就上了货架,实现了“早上在田里,中年在店里,晚上在锅里”,缩短了由农产品到商品的中间环节,保证了生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2005年家家悦的生鲜产品销售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26%,达到了12亿元。 为了进一步完善生鲜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2005年,家家悦又在文登宋村投资建设具有国际标准化水平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对衣副产品 进行统一的集散、加工、储存、交易,形成集水果、蔬菜、水产等农副产品加工、贮藏、交易、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市场,搭建服务农村市场的综合平台。利用该公司的网络优势、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建立蔬菜、水果、杂粮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从提供种植信息入手,到集散、加工、交易,形成农产品供应的整个产业链,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和要求,家家悦在交易市场建立一个集加工、储存、销售、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生鲜配送中心,利用现代化的配送体系,把产品输送到城市,为商场、宾馆提供生鲜配送服务,实现农副产品基地化,生鲜商品工厂化,冷链运输系统化,店铺销售标准化,解决分散加工的难点, 实现健康消费的亮点,真正做到健康消费家家悦。 今年7月13日,山东家家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家家悦也同时奠基。这标志着家家悦的通路资源不仅自用,而且要更多地服务于其他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行业。进军,家家悦已有足够的实力。目前,家家悦的配送中心总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米,整体配送能力能够支撑100亿元的销售规模,日配送商品能力达到了8万件,育效配送半径200公里,能够保证在24小时内将货物送达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介绍

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介绍 一、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现状 德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各行各业基本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国家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农产品保鲜物流的机关,全部实行行业自律、自负盈亏。物流运输业务由行业协会,如德国物流协会(BVL)、德国物流集团(BLG)组织和协调。具体负责德国农产品保鲜物流的是德国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VDKL)。政府部门除了对该领域的个别研究项目有支持外,没有针对农产品保鲜物流的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但在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控和执法方面投入较大。 二、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优质的社会服务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基础 德国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较早。电脑普及率极高,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物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十分发达,各种形式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配套完善。众所周知,德国有优质的高速公路,拥有全世界第四长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1.1万公里,交通公路网全长22.7万公里。同时铁路交通也以高速准时闻名于世,德国联邦铁路(DB)和国家铁路(DR)总长约4.3万公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高度工业化、商业化的德国社会中,农产品往往被转化为“工业制成品”。从农场到餐桌的路途可谓漫长、环节众多,从采摘、屠宰,到数万种食品、饮料的工业加工,重重质检,最后通过遍布社区的连锁超市进入家庭。其中哪个环节都离不开保鲜物流体系的运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已经与现代工商业实现了高度融合,它也是德国高效物流体系的衍生物。德国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依托本国运输、存储、包装等行业的优质服务、与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紧密合作,为农产品的保鲜流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德国你能看到大量的国际和国内各类型冷藏车在各种道路上纵横驰骋,担负着农产品产地、加工厂、销售点之间的运输。 三、先进的食品保鲜和包装技术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前提 随着食品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德国不断加大对食品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采取各种食品保鲜技术措施。在德国、无论是肉类、鱼类、还是蔬菜、瓜果,从产地或加工厂到销售网点,只要进入流通领域,这些食品始终处在一个符合产品保质要求的冷藏链的通道中运行。在冷藏保鲜库中,全部采用风冷式,风机在电脑的控制下调节库温,叶菜在这种冷藏中能存放2-5天。另外,德国食品保鲜包装种类繁多、科学合理。即便是生鲜果蔬,也会分级包装,贴上标签。只要是块茎类不易压坏的均用小网袋袋装。对易损产品,如瓜果和禽蛋用专门纸箱包装,纸箱透气性良好。对肉类,分别有冷冻、真空和含气等包装形式。在批发市场,无论是蔬菜还是鲜鱼、肉类均在良好的冷藏环境中存放,蔬菜经产地清理加工后,成箱地存放在有冰块的塑料保温箱中。肉类包装普遍采用真空或含气包装。德国的肉类包装中含气保鲜包装比较普遍。含气保鲜包装与真空保鲜包装相比,在色泽、渗出液等方面,明显优于真空包装。 四、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和对保鲜运输的技术要求是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保障。 在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上,同样需要质检、技术标准等众多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德国,联邦层面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是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BMELV)。具体执行机构是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2)和联邦风险评估所(BfR)。在食品

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模式

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模式 农产品是社会和经济领域中重要的行业之一,而冷链物流是农产 品运输和保鲜保质的关键。冷链物流是通过控制货物温度和湿度来延 长货物的寿命,从而提高商品质量,减少货损和安全问题。在农产品中,冷链物流对于保持农产品新鲜度和品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 分析不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讨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通过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保证货物 的品质和安全,以达到延长货物保质期、减少货损、节约能源、提高 运输质量的目的。冷链物流通常涵盖从农产品产地采摘到销售地消费 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如采摘、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农产 品冷链物流是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下,通过现代化物流技术和 设备来保护农产品的新鲜度、品质和安全,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 和健康的需求。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1. “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 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是指在同一业务实体下,集采摘、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该模式可以确保从采 摘到销售的整个冷链物流环节质量一致。例如,新农村合作组织冷链 物流模式,是中国推广的一种综合性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在该模式下,新农村合作组织将农产品的采摘、加工、储存、销售和配送等环 节整合到一个企业中,实现了一次性品质控制,降低了物流运作成本,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体化的物流经营有利于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运输的效率和系统性;实时控制所有环节保证了各个环 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整个流程属于同一企业下,可以精 确控制产品重量、质量等信息,有利于物流的跟踪和管理。 缺点在于:成本高,设备大,维护困难。由于企业规模大、设备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冷链物流管理,确保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和安全有保障。这一体系涉及到农产品的采摘、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包装、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本文将详细介绍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性、组成部分以及相关技术应用。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性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延长保鲜期、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首先,农产品在生长和采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气温、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农产品可能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等问题,导致供应链断裂。其次,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需要及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如果没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将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受到限制。因此,建立高效、可靠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于农业生产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组成部分 1. 冷藏设备 冷藏设备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冷藏车辆、冷库和冷藏设备等。冷藏车辆在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将农产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避免因长途运输导致

的质量损失。冷库则是农产品在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控制冷 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农产品的保鲜期能够得到有效延长。 2. 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 的包装材料能够保护农产品免受外部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防止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变质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特性,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例如塑料袋、纸箱等。 3. 温度控制技术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的温度控制技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装置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 和调节冷链物流中的温度,确保农产品在不同环节的温度得到精确控制。这一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 质量和保鲜期。 4. 数据追溯系统 数据追溯系统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 产品从生产、贮运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数据记录和追溯,可以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数据追溯系统还 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农产品的安全性、产地和生产过程信息,增强其对 农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欲望。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技术应用 1. 物联网技术

农产品冷藏物流体系建设

农产品冷藏物流体系建设 简介 农产品冷藏物流体系建设是指为了保护和保持农产品的质量和 新鲜度而建立的一套物流系统。该系统通过控制和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条件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并保证农产品在运输 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目标和优势 农产品冷藏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 争力,同时减少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中的损失和浪费。该体系的优 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延长保鲜期: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可以延长农 产品的保鲜期,使其更长时间保持新鲜。 2.降低损失和浪费: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中容易受到热、潮湿 和细菌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坏,通过冷藏物流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减少 损失和浪费。 3.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是消费者关注的重 要因素,通过冷藏物流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其市 场竞争力。

建设要点和措施 农产品冷藏物流体系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和措施: 1.冷链设备的更新和优化:建设先进、高效的冷链设备,包括冷藏车辆、冷藏库和冷藏箱等,以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2.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合理控制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存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同时,适当控制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引起农产品的腐败或干燥。 3.运输和储存环境的监测:建设运输和储存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4.质量管理和检验措施:建立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制度,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和抽检,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5.信息化建设:建设农产品冷藏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农产品的追溯和溯源,提高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实施效果评估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其包括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都要求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要,保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保证保鲜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条件、优和清洁卫生好,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 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 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和较不稳定; 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缺乏独立封闭的冷链体系。一条完整的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只有在四个环节中都使农产品处于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才能保证其质量、减少其损耗。而目前,我国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贮藏环节中一些企业在常温下装卸时间过长;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以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过高,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 包装、保鲜技术落后,经济损失严重。长期以来,新鲜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但包装粗糙、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有上万吨的果蔬腐烂,经济损失严重。一些国家进口我国的农产品重新包装后,进入本国市场,其市场价远比进口时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关税下调,国外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更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概况 世界级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体可分为“市场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部分。市场流通,即生产者直接或经过上市团体、货物收集者将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经零售商、加工业者和大的消费团体将农产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市场外流通,则指农产品不经过批发市场交易而是经过全国农协、商社的集配中心、果蔬超市、生协径直转移到零售机构、消费团体或出售给个体消费者或者说是生产者、上市团体与零售业者、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流通形态。世界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当前,世界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东亚模式。 日本、韩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以日本为例,目前,全日本共有88个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的中央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6兆2000万日元,1513个多元化投资的地方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5兆1800万日元。经由日本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户中,通过农协或其他任意组合组织的上货量各占上货总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则占总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卖为主。在大阪中央批发市场通过拍卖成交的果蔬比率高达9O%以上;采用该模式的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这样其利润也分配不均;②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第二种是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西欧模式的批发市场与东亚模式相比,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而且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仍然坚持公益性原则,如法国就指定了全法的23所批发市场为国家公益性批发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也有所不同,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如在法国巴黎郊外设立的一个批发市场-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由于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立在农村,巴黎的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中也占据一定比率。其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②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③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第三种是北美模式。

德国农产品“大流通体系”一览

德国农产品“大流通体系”一览 与中国家庭相比,德国家庭餐桌上的食品,大都不是从菜市场直接购得的生鲜果蔬,而更多的是香肠、面包、啤酒等“工业制成品”。在高度工业化、商业化的德国社会中,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路途往往“相当漫长”,从种植、畜牧,到数万种食品、饮料的工业加工,最后通过遍布社区的连锁超市进入家庭,中间还须经过长途运输、重重质检等众多环节。这其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德国农产品“大流通体系”,既与我国差别甚大,也与欧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大主体”“四大保障”护航农产品流通 初步了解德国农产品流通,我们不免对以下几组数据感兴趣:目前在德国,大约95%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销售的,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平均为6%;在阿尔迪(Aldi)等平价超市,货架上超过80%的商品为食品,而城市社区中一般在步行5到10分钟的范围内就有一家这样的全国连锁的食品零售超市;受地理位置和大面积农场种植所限,德国农作物和畜牧种类十分有限,但食品种类却纷繁多样,据粗略统计,德国仅香肠就有1500多种,点心、面包多达1000多种,即使全部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的啤酒在德国的注册品牌也有数百种之多。以上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国农产品流通已大大超出了从农场到餐桌的直线连接,其背后依靠的是一个角色众多、组织严密、环环紧扣的“大流通体系”,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与工业、商业的融合。 实际上,产销一体化、农工综合体已成为德国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在德国农产品流通链条上,生产、加工和销售每一环节都已形成了大量成熟的经济实体。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农场化、规模化和企业化;食品加工业在德国举足轻重,位居汽车、机械和电子之后为德国第四大工业,产值超过化工行业,众多企业把单一的农产品加工成为品种繁杂的食品、饮料等,再通过品牌化等策略实现了产品大幅增值;而平价超市、百货超市和大卖场等遍布社区、全国连锁,埃德卡、阿尔迪等不到10家食品销售集团控制了全国85%以上的食品销售,构成了农产品到达餐桌前值得信赖的“最后一公里”。农场主、食品企业和零售商三大主体,共同构筑了德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环节。 除了三大主体外,在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上,同样需要质检、运输、协调等众多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德国,一个由政府、合作社、物流商和展览会等组成的保障系统,成为确保农产品顺畅流通不可或缺的“配角”。在食品安全和质检方面,德国政府通过完善的立法、严格的监督、严厉的惩罚等措施担当农产品市场的“铁面裁判”;遍布全国的农业合作社、食品工业协会、零售协会等,更是农产品流通出色的组织者,称得上是德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真正的幕后英雄;而各类运输、存储和包装企业,直接保障了农产品在产地、加工厂和销售点高效、保鲜、保值流通;数个互为补充又都颇具规模的农业展览会,同样成为“会展王国”德国进行农产品营销的独家利器。 生产、加工、销售三大环节紧密衔接 在德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中,从产值看,近年来德国种植及畜牧业产值约为220亿欧元,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200亿欧元,全国食品销售额为1400亿欧元;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介绍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 一、农产品流通参与主体 1、美国:(1)各种私商,包括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经纪人和农产品加工商是主体,约占销售总额的60%。(2)农场主参加的各种专业销售合作社,牛奶约占86%,水果蔬菜占20%。〔3〕政府农产品信贷公司,根据政府法令和合同收购和贮备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粮食平安。 2、欧盟:流通合作社。法国流通合作社主要业务是利用收购来的农产品进展食品加工,再销售,其营业额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丹麦3/4的出口量都是由合作社完成。各类合作社组成不同的专业会,如农民协会,小麦协会等。农产品出口的三个主要渠道是:合作销售协会占50%;合作公司占25%;私人出口占25%。 3、日本:农协。农协是经济组织,同时也是准国家机构,因为是政府授意安排实现的。约有97%的农户参加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有两个类型:生产—加工型;流通—消费型。农产品运销常态通常是以根底农协为单位把单个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然后经过统一的品质检验和分类之后,再由农协统一组织上市。流程图是:生产者→农协→批发市场→中间商(大宗交易者)→零售商(饮食业)→消费者。 总结: 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数量均不超过1万个,但参加流通合作组织的农民比例都很高〔美国90%以上,法国75%,日本99%,韩国62%,台湾地区99%〕。 二、农产品流通途径 1、东亚:批发市场+拍卖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根本上通过批发市场实现,蔬菜占81%,果品占72%。拍卖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活动,在大阪中央批发市场通过拍卖成交的果蔬比率高达90%以上,只有个别特定品种的商品才进展对手交易。日本禁止在批发市场内的零售行为。组织和进展拍卖的根本程序包括:集货—理货—看样—拍卖—交割。农协是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组织。

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综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综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对易腐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冷处理,以降低农产品损耗、保证食品安全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然而,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冷链断链、能源消耗大、运输效率低等,亟待解决。因此,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农产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过程中,采用低温、冷藏、保鲜等手段,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减少损耗和污染的过程。该定义包括五个环节: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 国内外学者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进行了广泛研究。在生产环节,主要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在加工环节,重点研究如何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保鲜和加工废料的综合利用;在贮藏环节,

注重冷库建设和节能技术应用;在运输环节,研究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在销售环节,如何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品牌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冷链断链: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设施和有效的冷链管理,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断链现象,影响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能源消耗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大量能源支持,如电力、燃料等,如何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运输效率低:由于缺乏协同调度和信息共享,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低下,影响农产品的及时到达和品质保障。 质量安全监管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如何实现全链条的质量安全监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创新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冷链技术和设备支持,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问题和挑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数学建模、计算机仿真等。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农产品

【海外农业】国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参考

【海外农业】国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参考

生鲜电商一直是电商物流圈里关注的焦点之一,生鲜农产品电商也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在尝试,从模式的创新到供应链的构建,每一个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和不可控的因素。国内各大生鲜电商的动作也是不断,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国外,也不难发现Hellofresh,blueapron等新型农产品模式也先后完成了相应的融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国外10大生鲜农产品的模式与供应链的创新,希望给国内的企业带来借鉴。 一、LocalHarvest深度整合行业上下游 上游:消费者的参与掌握需求 提到国外农产品电商与供应链,就不得不提LocalHarvest,其成立于1998年。其基本模式是建立连接本地中小型农场的网购平台,消费者进入网站之后搜索农产品同时网站利用GoogleMaps 定位消费者的地点找到其周边可提供相应农产品的农场进行在线购买。这种模式得益于美国的中小型农场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到的食物通过本地区宅配的形式即可实现运输,保证食品的新鲜。同时提供了多种消费者参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方式,增强了农产品生产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下游:CSA管理软件开发 除了提供这种供售卖的在线交易市场,LocalHarvest还开发了农场管理软件CSAware,极大地提升了农场管理的效率,使农场管理者可以专心致力于农业生产。CSAware功能主要有在线订单管理、会员管理、配送管理和财务管理。CSAware是收费软件,

在收货季节以后每月固定收取100美元使用费,另外还要收取配送食物交易额的2%作为佣金。通过较低的费率,提高了农场使用CSAware的意愿。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他渠道而不是LocalHarvest 网站销售出去的农产品,LocalHarvest同样也会获得收入。LocalHarvest改变了以往销售型网站在售卖端进行收费的方式,而是从源头截流。 如今,Localharvest已经覆盖了美国的东部及大部分地区,其可挖掘的创新点实际上是其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深度整合。上游整合消费端,下游整合供应端,通过IT系统完成后勤保证。 二、FarmigoO2O+B2C社区化导流,真正开启团购模式 说完LocalHarvest就要不得不说Farmigo了,两者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将农场放入平台中供消费者选择购买,但是其方式又有了很大的创新。其首创的社区理念和团购形式解决了生鲜中的物流成本同时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Farmigo创造性的打造了“食物社区”的概念,即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费者以“食物社区”为单位和当地中小农场连接起来。由发起人向网站申请建立食物社区,这个发起人也是食物社区创建后的“带头人”。Farmigo为会每一个社区制作专门的购物网页,然后带头人就可以把农场的产品添加到社区来。带头人需要邀请至少20个朋友或者邻居加入食品社区,食品社区人数没有上线。带头人每两周要发布一次食品需求征集信息,社区销售的10%会作为带头人的奖励,此外还有食物的折扣,带头人有积极性去发动周围的人加入

【精品】文献综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院(系、部)名称:商务管理系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宋国栋 学生学号:9116100407

指导教师:李丽杰 2013年12月30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由最初的传统型、单一型向现代型、多样型发展[1]。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我国的各类食品年产量已经达到10亿吨,占世界产品总产量的15%,我国的果蔬类产品不仅在品种上领先世界,在数量上更是位居世界第一,但采摘后的损耗量达到惊人的25%,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而每年因高温腐烂损耗的果蔬类产品能满足2亿人的营养需求。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需要低温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风味、色泽和营养[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的不断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视频的加工和流通环节,因此冷链物流应运而生,建立科学完善的冷链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迫在眉睫。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产品为保证其质量,减少产品的损耗,而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在有利于产品保存的低温环境下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需要特别设备,需要注意运输过程、时间、运输形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的物流形式。而冷链物流企业是指由供应方和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冷链服务的业务模式。冷链物流企业在构建冷链物流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3] 葛向华(2008)指出,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再加工以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系统工程。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基本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冷技术的提高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4]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邵长波(2013)提到,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源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

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概览

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概览 佚名 【摘要】本文介绍了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对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认证体系、追溯制度及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期刊名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7页(P70-7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德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1.251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万km2,人口8 211万,农业人口11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1.3%。农业经营的特点是以家庭式农场为主的企业化经营。2010年德国大约有30万家农场,一般规模为50~100 hm2,实行有机种植的农场约占5%。德国农业和农村政策是在遵守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前提下,针对德国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的政策,重视环保、财政支持、土地合并、乡村及道路建设。政府鼓励农民低化肥、低农药投入,更多地发展有机农业,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2012年初,农业部组织11个省共16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训团,赴德

国北威、勃兰登堡、黑森等州就德国农业与农村政策、食品及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有机农产品认证、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访问了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检测机构、行业协会、有机农庄、批发市场和超市,以及德国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BMELV),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等部门,与相关管理者、生产者、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文介绍了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有关情况,供借鉴参考。 一、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情况与特点 德国是世界上4大食品出口国之一,2009年食品出口518亿欧元;饮食业出口约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3%,同时德国又是食品进口大国。德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通过建立层次分明的食品安全分级监管模式,构建起相互合作、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并在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共同执行与自觉遵守的统一认识。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德国政府非常重视食品立法管理工作,早在1879年就制定了《食品法》。长期以来,联邦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新的知识,不断修订食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法律法规,使食品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则、法律和决定迄今多达200多个,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所有环节,其目的性和现实性都很强,对全国农产品监管和被监管相对人有极大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1.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特点。德国是欧盟成员国,国家实行联邦制,各州保留实质的经济与市场行政管理职权。在欧盟经济法规的框架下,各州有权制定本州经济市场法规。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执法监督和研究评估方面实行权限分立、职能分开”。欧盟制定的食品基础法(EU 178/2002,包含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和饮食经营者责任)全部适合各成员国,德

农产品冷链物流保持新鲜品质

农产品冷链物流保持新鲜品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冷链物流系统被广泛应用,以确保农产 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本文将探讨农产品冷链物流保持新鲜品质的重要性、冷链物流系统的运行原理以及冷链物流在农产品保鲜方面的应用。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 农产品属于易腐产品,一旦新鲜度下降,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可 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目标是在产品从生产到 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产品的低温状态,从而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以下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 1. 维持新鲜度: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温 度和湿度环境,从而延缓产品的腐败速度,保持产品新鲜度。 2. 降低损耗: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和质量 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3. 提升品质: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减少农产品遭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机会,保持产品的自然色泽、口感和风味。 4. 保障食品安全: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即时可追溯的监管,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二、冷链物流系统的运行原理

冷链物流系统主要包括采集调控、冷藏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信息 监测管理等环节。下面简要介绍冷链物流系统的运行原理: 1. 采集调控:冷链物流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农产品的温度、湿度和其 他环境参数,确保在采集阶段就将产品放置在合适的温度下,避免温 度过高或过低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 冷藏仓储:冷链物流系统通过配备专业的冷藏设备和流通容器, 将农产品保存在恒温的环境中,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对产品造成伤害。 3. 运输:冷链物流系统采用专用的冷藏车、冷藏箱等运输设备,控 制产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产品不受外界环境变化 影响。 4. 配送:冷链物流系统在配送环节依旧保持低温环境,通过灵活的 配送方式,将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确保产品的新鲜度。 5. 信息监测管理:冷链物流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时监控 农产品的温度、湿度和位置等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监控中心进 行远程数据交互,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冷链物流在农产品保鲜方面的应用 冷链物流系统在农产品保鲜方面的应用涉及到农产品的采集、储藏、运输和销售等方面,下面是其具体应用示例: 1. 采集:农产品从采摘或收获之后,立即放入冷藏设备中进行降温,保证其低温状态,防止热量积累导致腐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