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防范小微企业信用风险

银行业如何防范小微企业信用风险

--------------------------------------------------------------------------------

发表日期:2013年4月21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232 次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民间借贷在部分地区呈蔓延态势,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周期长,贷款“僧多粥少”难解近渴,在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都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背景下,不少企业被迫寻求民间借贷支持。而在部分地区,民间借贷逐渐演化成了高利贷,民间借贷的盛行,利率高风险大,不仅加剧了小微企业经营的困难,而且浙江温州等地还相继曝出多名借款人恶意逃债“人间蒸发”的消息以及浙江本地“吴英”非法集资事件,这不仅反映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严重匮乏,也暴露了融资难带来的巨大风险。金融机构如何科学把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充分挖掘小微企业这片潜力巨大的市场的同时,切实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是值得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特点

小微企业除了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外,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缺陷。同时,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长期规划与资金储备,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比较突然与紧迫,要求授信到位的时间比较紧,授信频率相对比较高。小微企业这些因素和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不可能投入与大中型企业相同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贷前调查、审批和贷后管理。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营特点是“小、频、快”,而对应的信贷业务特点则是“量多、额小、信息少、流程短、监控难”:一是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难度大。由于客户比较分散,企业主素质不一,经营行为多样,商业银行没有相对稳定的沟通渠道并及时收集企业相关材料。二是小微企业信息反馈来源少。小微企业在人行的征信系统中普遍信息量较少,同时难以像大中型企业一样可在海关、工商财税甚至网络信息中收集客户信息。三是企业行为个人化。经营良好的企业,往往会由于企业主的个人行为导致整体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主真实的资信行为亦难以核查掌握,基本都是事后信息的反馈。四是贷款监管难。由于商业银行人员配套少,管理工具相对滞后,有些基层经营部门对贷后的管理力度仍然偏弱,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对贷款的发放审核、贷后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很难确保贷款资金用途合理、合规。

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点

1、贷款担保难落实。多数小微企业因处于创业或成长期,自有积累不足,可供抵押物少,有

的企业产权证、土地证不全或欠规范,权属不明晰,难以形成有效抵押。

2、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失真。小微企业基本缺乏专职会计人员,无规范的财会制度且经常采用现金交易等,有的企业甚至设立多套财务报表,送到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数据有很大差距,使银行难以准确掌握其真实情况,银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必须实行谨慎的经营原则以规避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小微企业从银行融资的可能性。

3、经营者管理水平不高,制约银行青睐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多是由原来的个体户、小作坊、家族店脱胎而来,经营者管理能力不高,“公司化”意识不强。小微企业多为私人或家族式企业,决策者个人主义,缺乏约束,投资风险把控能力不强,制约银行青睐小微企业。

4、企业信用状况差,社会信誉度不高。部分企业负责人信用意识薄弱,诚信意识不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整体形象差,社会信誉度不高,从而产生银行“惧贷”现象。

5、证照不规范,无法满足贷款基本条件。部分个体经营者出于某些原因未办理营业执照,或借用他人名字办理营业执照(如用下岗失业人员或残疾人名字办理营业执照,在纳税上可得到一定优惠等原因造成),此类客户也无法在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支持。

6、金融融资意识不强。一些小微企业业主缺乏金融知识,不懂如何融资,不知如何借贷或嫌银行手续麻烦等因素,偏好于民间借贷,造成未能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三、银行业防范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对策

1.强化小微企业的信贷准入。严格制定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客户经理风险判断和控制能力,促进其加强对客户“三品三表”的尽职调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他行贷款情况、还款能力、企业主人品、是否有潜在风险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综合评价企业实力。

2.准确把握客户偿债能力。应关注小微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风险,通过对小微企业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来验证企业提供财务指标的真实性,综合判断客户的实际偿债能力。一是通过查看小微企业的银行对账单、税单、水电费收据等凭证,分析企业的经营和资金周转是否正常;结合客户生产计划和生产订单或售货合同,判断销售收入实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分析实收资本的可靠性。通过验资报告查看资本金是否足额到位,出资方式是现金还是实物;是否存在土地评估增值相应增加资本公积的方式来增加权益。三是分析小微企业盈利水平的真实性。如企业产品成本与历史同期、同业比较是否异常;其他应收应付款项是否

存在非正常的大额资金转移现象等。

3.提升贷后管理能力。一是提高账户管理能力。将开立基本结算账户作为申报授信或业务的主要条件之一,落实客户销售资金归集工作,全面掌握信贷客户资金流变动情况,加强第一还款来源的监控。二是贷款支付使用受托支付管理管理能力。三是提高押品管理能力。选择抵质押物要做到形式与品质并重,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市场变化对抵质押物的影响,审慎评估抵质押物价值,定期对抵质押物进行重检,切实起到风险缓释作用。在第二还款来源选择上,优先选择抵质押担保,严格控制关联担保。建立押品的动态监测机制,适时分析、处理押品风险信息,及时识别、评估押品风险,并进行风险提示和控制,实施持续有效监管。四是提高贷后管理自动化水平。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开发小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私业务系统、对公结算系统的有效对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为贷后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