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与场址勘选方法

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与场址勘选方法
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与场址勘选方法

第30卷第1期2011年2月

飞行器测控学报

Journal of Spacecraft TT&C Technology

V o l.30No.1

F eb.2011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与场址勘选方法*

穆山,蒲婷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28)

摘要:航天发射场场址的选择,是发射场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其选择结果对发射场的综合发射能力、发射场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建设难度与投资经费、技术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和航天发射场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对发射场选址基本原则、选址条件、勘选程序与基本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航天;发射场;选址;勘察

中图分类号:V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620(2011)01-0011-05 Site Selection and Survey Methods of Space Launch Sites

MU Shan,PU T ing

(Cen ter for Engineerin g Design and Research,CLTC,Beijing100028)

Abstract:Site selectio n is t he fo undat ion and a preconditio n fo r planning and const ruct ion of a space launch site.I t has g reat influence o n the integ ral launch capability,constructio n difficulty and cost of range systems and T T&C sy stems as w ell as t he techno-eco no mic o utcome and continuous dev elopment capability.Based o n the actual situa-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urr ent develo pment status of space launch sit es,t his paper pr esents a detailed analy sis and descript ion of the principles,co nditions,and survey pr ocedures and basic methods for selection o f the site fo r a space launch complex.

Keywords:Space;L aunch Site;Sit e Select ion;Surv ey

0引言

航天发射场场址的选择是发射场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其选择是否正确得当、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发射场规划建设与投资、发射试验能力、技术与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各项重要技术指标,因此,认真分析航天发射场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全面系统分析研究影响发射场场址选择的各种要素及与发射场规划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发射场选择条件和勘选程序与基本方法,对正确把握航天发射场选址原则与条件,正确实施勘选,科学合理选择航天发射场场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航天发射场建设是国家行为,场址的选择涉及面宽、学科领域多、技术复杂,而且有些条件之间又相互限制或制约。因此,对航天发射场的场址选择,必须以需求为牵引,根据国情、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与技术能力,以安全性、可靠性和综合发射能力为重点,以当地自然基础条件与社会环境为基础,全面分析、综合比较,合理勘选、科学决策。

1基本原则与要求

(1)以需求为牵引

任何一个航天发射场场址的选择,主要都是以航天器、运载火箭的发射使用需求作为选址建设的出发点和基础的。因此,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使用要求与需求分析是发射场场址选择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主要包括9个方面:1航天发射任务的性质与任务类型;o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类型,结构尺寸、质量与运输要求;?使用的推进剂类型、种类与加注要求;?发射飞行轨道与射向范围要求;?发射周期与年发射能力要求;?气象与环境条件要求;?地面技术支持与保障要求;à发射控制与首区、航区、残骸落区安全要求;á测量控制与通信要求。

(2)符合国家航天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

*收稿日期:2010-07-01;修回日期:2010-08-23

第一作者简介:穆山(195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天发射场建设论证和发射试验技术总体工作;E-mail:m s1366128@https://www.360docs.net/doc/922381478.html,

飞行器测控学报第30卷

航天发射场建设是国防与科学技术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航天发射场选址和规划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和航天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包括1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远期规划,符合航天发射场总体战略布局和整体能力规划要求。

(3)适合国情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现状

航天发射场场址选择与规划不仅要考虑火箭、航天器的发射使用和进入空间能力的需求,借鉴国外先进模式与先进经验,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上水平、上规模,同时也必须注意一定要适合国情和经济技术发展现状及经济承受能力,不能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新、求全、求高。

(4)安全性好

航天发射试验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因此,航天发射场场址选择和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各类安全性要求,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使地面设施和人员受到的影响或损害最小,主要包括:1推进剂的生产、存储、运输安全;o特种气体的生产、存储、运输安全;?火工品等危险品的存储、运输、测试、组装安全;?推进剂加注与测试发射安全;?火箭飞行首区、航区与残骸落区安全;?气象水文与地质环境安全。

(5)自然与社会环境好

航天发射场所在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发射场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至关重要,是发射场场址规划建设的基础条件,不仅要满足航天器、运载火箭发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发射场建设和长期使用管理要求,主要包括:1拟选场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充足;o拟选场区居民与固定设施稀少;?场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地貌、植被、大气质量状况良好;?气象环境条件良好;?地质水文环境条件良好;?能源与基础设施环境良好;?文教卫生与生活环境良好;à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

(6)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空间

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经济情况,不允许也不可能在不长的时期内连续规划建设多个航天发射场,因此,在航天发射场选址和规划时,不仅要满足当前型号或近期任务与需求,还要兼顾其他型号和长期发射任务的使用需求,具备一定的未来发展或扩展空间,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分步建设实施。

(7)经济性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上还不十分富裕,因此在发射场场址选择和规划上,要综合考虑建设使用需求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合理选择场区位置、土地类型和居民情况,科学处理好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点。还要考虑一次性投资的经济性,注意长期运行维护管理的经济性。

(8)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

航天发射场建设和航天发射任务是一项影响面大、民众关注程度高的高科技事业,因此在发射场场址选择和规划时,要在满足航天发射任务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及其他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做到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合理投资、多方受益。

2选址条件

2.1地理位置条件

(1)火箭与航天器发射条件

不同用途或类型的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对发射场地理位置的要求不同。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和相应运载火箭发射场适宜选择低纬度地区。在我国领土范围内,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高15%~20%,卫星变轨消耗推进剂少,同等卫星可延长在轨寿命3~5年。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航天器发射场适宜选择高纬度地区。载人航天发射场适宜选择开阔、平坦,对航天员逃逸救生安全条件好的地区。但是,任何一个航天发射场都不可能是单一任务或承担单一航天器和运载火箭发射,因此要以发射场主要任务和航天器及运载火箭为主,兼顾考虑其他任务,恰当、合适地选择发射场地理位置[2]。

(2)安全条件

发射场及周边地区人口密度低,与中、大型城镇有一定安全距离,火箭发射中心的火箭航天器最大爆炸当量安全影响半径范围内,没有或有较少村庄、居民和重要设施,主要射向范围30~50km距离内没有重要城镇、重要设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飞机船舶的定期航线。

场区位置尽量选择火箭飞越陆地航程短、航区及残骸落区人口密度低、无中等以上城市及重要设施,火箭进入外层空间飞行前不穿越外国领土、领空、领海或距外国国境线有一定安全距离,残骸落区不在外国领土或领海范围[3]。

2.2测量控制条件

发射场场址位置选址时,需考虑火箭、航天器飞行测量控制设备站点易于布设,技术难度低、投资

12

第1期穆山,等: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与场址勘选方法

少,首区测量跟踪设备位置能与发射工位通视,满足火箭航天器飞行测量控制技术条件要求。

2.3气象环境条件

气象环境条件对航天发射场场址选择与航天发射任务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航天发射的安全和年可发射时间,还影响发射场建设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主要有:1拟选发射场地区温度适中,年、月、旬温差小;o降水量与湿度适中,暴雨或大暴雨发生强度与频度低;?雷暴发生强度与频度低;?地面风年平均风速低,阵性大风或热带气旋影响日数少;?高空风风速低,风切变小;?云雾天气少,能见度好;?全年各月或绝大部分时间都能适应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气象条件要求。

2.4土地条件

拟选场区的土地数量充足,满足发射场建设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使用要求,拟选场区内耕地少、村庄少、居民少、年产值低,没有中大型设施或企事业单位、重要文物或自然历史保护对象、保护区,移民搬迁工作量和难度小、费用低。

2.5地质条件

主要有:1拟选场区地形平坦、开阔;o地质构造稳定,无活动断裂带穿过,不属于地震强、高发区,地震烈度与动参数低;?场区内或周边地区不存在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基岩埋藏深度浅;?地下水层适中、腐蚀度低;?拟选场区地下无中、大型矿藏。

2.6交通运输条件

主要有:1场区靠近铁路、国道或省道、高速公路,易于运载火箭、航天器的铁路与公路运输以及人员交通;o场区附近有大型机场,易于航天器运输和人员交通;?沿海发射场附近应有中型以上港口码头,易于大尺寸火箭、航天器通过海上运输。

2.7水文环境条件

主要有:1拟选场址周边地区有中型以上河流或水库可作水源地,水源充足,能保持常年不断流、不干涸,水质好、无污染,与发射场距离适中,引水难度小;o场区位置应处于中、大型河流、湖泊、水库的堤坝与水闸的上方或侧方,并有一定安全距离;?沿海发射场临海侧海岸堤防牢固,海水侵蚀程度低;?海面风浪小,历史上较少发生过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发射场自然地理平面与当地海平面历史最高潮位有一定安全高差;?主要射向范围内近海区域无中、大型渔场和海水养植场。2.8自然与大气环境条件

主要有:1拟选场区及周边区域自然植被覆盖率高;o无中、大型化工、粉尘等污染性企业,空气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风沙小,沙尘或粉尘少。2.9能源与电信条件

主要有:1当地电力系统容量、供电质量满足发射场双回路供电使用需求;o石油、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满足发射场生活及某些推进剂生产使用需求;?固定与移动电信系统话路、线路、信号满足发射场发射试验与生活使用需求。

2.10电磁环境条件

场区附近和周边地区大功率无线电设备少、工作频段窄、辐射强度低,与发射场和火箭、航天器电磁兼容性好。

2.11文教卫生与生活环境条件

主要有:1场区附近城镇或临近城市有教育水平较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满足发射场子女的学习教育需求;o场区临近城市有二等甲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满足发射场人员的协同医疗保健需求;?场区附近城镇或临近城市的工作、生活与就业环境条件,满足发射场人员生活和家属、子女就业需求;?场区周边地区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

3选址勘察

选址勘查是航天发射场场址选择的重要程序或步骤之一,只有对涉及选址原则和条件的各个具体项目和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勘查之后,才能对拟选场址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给出分析或论证意见。场址勘查工作,一般按照比选勘查、量化勘查和补充勘查等程序或步骤进行。

勘查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发射场建设的主要需求已基本明确,发射场区占地面积、总体规划、对拟选场址的初步要求已基本明确,与相关单位和拟勘查地区的当地政府已进行初步协调或沟通。

3.1比选勘查

比选勘查的目的是,在多个备选场址中,通过勘查和比选确定出一个拟选场址。通常情况下,一般通过先期调研、咨询及图上作业,选出2~3个备选场址,分别进行粗略、定性勘查。

确定备选场址的选择范围时,按照拟建发射场的功能、需求与定位,不仅要考虑选择新址、新建,也要考虑现有发射场的改建或扩建。其勘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有:

13

飞行器测控学报第30卷

1)按图上作业标注的区域位置,对区域内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居民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或考察;

2)对发射场办公和生活区大致位置与土地情况进行调查或考察;

3)对现有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电力、水力、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能源等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调查或考察;

4)对当地和拟选场区的气象、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

5)对拟选场区和办公生活区的征地、移民费用情况进行调查;

6)对火箭飞行测量控制站点可以布设的大致位置与相应环境条件进行考察;

7)通过图上作业分析火箭主要射向范围首区、航区、残骸落区安全性;

8)对某些通过一般调查不能获取或确认且可能涉及发射场选址颠覆性的因素,如地质、特殊环境参数等,进行必要的实际勘探或测量;

9)与地方各级政府座谈,介绍发射场建设的基本需求情况,了解地方政府的意见或态度,初步协调确认所选区域能否提供发射场建设使用;

10)对现有发射场的改、扩建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包括现有资料分析、现有设施可综合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与发射场现承担任务的矛盾或冲突以及影响的调查分析、实地考察等。

3.2量化勘查

量化勘查的目的是,在多个备选场址经过定性勘查、比选并确定出一个拟选场址后,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或勘查,为发射场场址的最终选择和确定提供决策依据,为拟制发射场规划建设方案提供各种原始素材与数据、资料,其勘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有:

1)场区地理位置勘查。对拟选场区主要设施建设位置、场区边界,与临近城镇、重要设施、海岸线的距离,场区经纬度、海拔高度等进行实地测量、标注。

2)测量控制站点勘察。进一步调查、勘察火箭飞行测量控制站点位置与环境数据,与测量控制要求的适应程度和发射场总体规划的协调性等。

3)办公生活区勘查。进一步调查或考察发射场办公、生活区具体位置,与拟选场区距离及交通状况,土地与居民情况及征地价格,市政配套设施情况等。

4)现有可利用基础设施与能源情况勘查。1电力系统容量,主要输、变电站位置与输电线路走向,接线点位置及与拟选场址的距离等;o拟选场区附近的市政供水设施位置、能力及与拟选场址的距离;?相关道路的路面等级、面层材料、宽度、转弯半径、荷载、通过高度与宽度、桥涵、隧道,与其他道路设施交叉、干涉情况;?机场的位置及与拟选场址的距离,机场跑道等级、荷载强(硬)度、宽度、长度,导航设备、装卸设备能力,机场与外部主干道路的衔接情况等;?港口的位置及与拟选场址的距离,港口最大停靠泊位的吨位,航道长度、宽度与水深,码头停泊区长度和水域宽度、深度,港口潮汐、风浪及径流、泥沙运动,港口装卸设备,港口与外部主干道路的衔接情况等;?可为发射场配套提供使用的电信与其他资源的能力、线路或物流能力等。

5)气象环境条件调查。对当地气候和历年的温度、湿度、降水、雷暴、地面风、高空风、热带气旋、云雾与能见度、环境大气质量、大气腐蚀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整理,对当地气象系统现状与协同支持保障能力进行调查或考察。

6)水文环境勘查。1拟选场址附近或相邻区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其他水利设施的位置、水质、流量或储量,与拟选场址的距离、方位、高差等;o沿海拟选场址与海岸线距离、方位,与当地海平面高差、海浪、潮汐、海岸堤防情况等。

7)大气环境调查。对当地和发射场区盐雾、二氧化硫、沙尘和大气洁净度情况进行调查。

8)地质勘查。对发射场区和拟建主要设施大致位置进行地质勘察与分析,摸清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中,除利用历史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外,还应在拟选场区内主要拟建设施位置或适当分布、覆盖范围,选择适当孔位进行地址钻探,钻探深度以能达到基岩为基本要求,获取实际地质资料数据:1拟选场址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构造,断裂带、岩溶、泥石流、矿藏等情况;o拟选场区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演变发展趋势;?场区内地基土层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及物理力学特性;?场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静止水位及其腐蚀性;?调查分析评价当地或场区的地震效应、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及地震活动情况等。

9)土地与居民情况调查。1拟选场区内耕地、林地、荒地、村庄用地的数量;o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与居民数量;?房屋等建筑设施面积;?林木、果树、鱼虾池、坟墓、青苗及公共设施数量;?居民年

14

第1期穆山,等: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与场址勘选方法

产值与土地征用价格,地上附着物搬迁或征用价格。

10)勘查结果协调。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座谈,交换勘查情况及意见,了解地方政府的意见或态度,协调确认所选区域能否提供发射场建设使用。

3.3补充勘查

补充勘查的目的是,在对拟选场址进行初步勘查后,在综合分析、论证或初步规划及建设方案拟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或原勘查、考察结果有疏漏,或某些勘查结果不满足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局部或个别项目的调查或勘查,补充调查或勘查的项目、方式、方法,按照综合分析或论证的要求实施。

4选址分析

4.1选址条件分析

从发射场选址条件可见,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是全面的、系统的,涉及火箭、航天器测试发射和发射场建设使用的方方面面。但从实际情况看,任何一个发射场场址都不可能与其完全相符、十全十美,或者说,完全符合选址条件的场址是没有的。从任何一个单独条件来看,选址条件都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从整体上看,条件与条件之间,有的又是相互排斥或制约的,如社会生活依托条件与安全距离要求的矛盾;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极地轨道卫星场址要求的矛盾;航区安全条件与测量跟踪设备站点布设要求的矛盾;水源条件与发射场安全要求的矛盾;沿海发射场有利条件与不利气象环境条件的矛盾。

因此,在发射场场址选择时,既有按照选址的原则和条件,逐类逐项地全面分析、衡量、比对与评价,又不能过分求全求美,要综合分析、合理取舍,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基本原则和思路有以下3点:

1)确保重点。以运载火箭、航天器发射的最根本需求为重点,如火箭、航天器运输问题,火箭发射与飞行安全问题,主用型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与运行效益问题等,没有其他手段或措施解决、或需要付出的代价过大,应作为重点条件予以确保,而相应舍取其他条件或降低其他条件的要求。

2)安全第一。以确保发射场区、火箭飞行航区、残骸落区安全为重点,对其他条件进行相应取舍。

3)技术可行。对涉及发射场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或颠覆性的因素,应深入调查、科学分析,确保技术可行。

4.2勘查结果分析

选址条件是根据主观愿望而确定的选择标准或依据,勘查结果则是拟选场址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勘查结果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比对拟选场址实际情况与选址条件的符合程度或差异,分析论证被勘查的区域能否选择作为航天发射场场址。

勘查结果分析分包括初步分析和详细分析:

1)初步分析。其目的和内容是在多个备选场址初步勘查基础上,通过对各个场址定性勘查结果进行横向分析、比较或比对,确定出各场址与选址条件的完全符合项、基本符合项、一般不符合项、严重不符合项,从各备选场址中选出一个与选址条件最接近、条件最优和没有重大颠覆性因素的场址。

2)详细分析。其目的和内容是对经过初步分析和初步勘查筛选后的拟选场址,利用量化勘查的结果与选址条件逐项逐条进行分析、比对,分析、评价其与选址条件的符合程度或差异。

在单项勘查结果与选址条件分析、比对基础上,再通过选址条件与量化勘察结果纵向系统性综合性分析、比对,最终做出或提出能否作为发射场场址选择的结论或建议。

5结束语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对航天发射场场址选址的思想观念、原则与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航天发射场的选址原则与条件并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也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不断总结、不断认识和不断完善,以便为航天发射场的场址选择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决策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克俊,崔吉俊.发射工程学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3:20

[2]张泽明.发射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4-16

[3]周凤广,赵晨,曹宗胜,等.世界航天发射场系统[M].北京:国

防工业出版社,2009:4-8

15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航天发射基地回收场地的区位分析知识讲解与跟踪练一、知识讲解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

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二、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甘肃酒泉报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人时隔3年多后再次出征太空。材料二2016年6月25日20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全新建设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海南文昌(约110°E,20°N)。 (1)试分析西昌航天发射场的优越条件。 (2)说明我国在海南省文昌市选址建设航天发射场的理由。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地理纬度、气候条件、水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从地理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卫星使用寿命、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条件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1)纬度较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用水需求;交通便利。 (2)海南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容易发射升空,利于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濒临海洋,地势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监测;建航天发射场可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

常见电子元件选型方法

电子元器件选型 目录 一、集成电路 (1) 二、二极管 (2) 三、功率MOS (2) 四,三极管 (3) 五,电解电容 (3) 六,瓷片电容 (4) 七,薄膜电容 (4) 八,电阻 (5) 九,磁性元件 (6) 十,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 (7) 十一,印刷电路板 (7) 十二,保险丝 (8) 十三,光耦 (8) 电子元器件选型主要注意的几个参数和标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些都是比较保守的值,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提高。 一、集成电路 因为集成电路的复杂性和保密性,一般我们只能根据半导体结温来推断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了。 我们通常规定: 1,最大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80% 2,最大输出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75% 3,结温,最大85摄氏度,或不超过额定最高结温的80%

二、二极管 二极管种类繁多,特性不一。故而,有通用要求,也有特别要求: 通用要求: 长期反向电压<70%~90%×VRRM(最大可重复反向电压) 最大峰值反向电压<90%×VRRM 正向平均电流<70%~90%×额定值 正向峰值电流<75%~85%×IFRM正向可重复峰值电流 对于工作结温,不同的二极管要求略有区别: 信号二极管< 85~150℃ 玻璃钝化二极管< 85~150℃ 整流二极管和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1000V)<85~125℃ 整流二极管和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1000V)<85~115℃ 肖特基二极管< 85~115℃ 稳压二极管(<0.5W)<85~125℃ 稳压二极管(≥0.5W)<85~100℃ Tcase(外壳温度)≤0.8×Tjmax-2×θjc×P,2×θjc×P<15℃,θjc是从结到壳的热阻,P是功率损耗。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值。 这里很多指标给的是个范围,因为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成本之间有矛盾。所以给出一个相对比较注重可靠性的和一个比较注重成本的两个值供参考。下面同理。 三、功率MOS VGS<85%×VGSmax(最大栅极驱动电压) ID_peak<80%×ID_M(最大漏极脉冲电流)

研发部电子元器件选型规范

***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

1目录 2总则 (3) 2.1目的 (3) 2.2适用范围 (3) 2.3电子元器件选型基本原则 (3) 2.4其他具体选型原则: (3) 3各类电子元器件选型原则 (5) 3.1电阻选型 (5) 3.2电容选型 (6) 3.2.1铝电解电容 (6) 3.2.2钽电解电容 (7) 3.2.3片状多层陶瓷电容 (7) 3.3电感选型 (7) 3.4二极管选型 (8) 3.4.1发光二极管: (8) 3.4.2快恢复二极管: (8) 3.4.3整流二极管: (8) 3.4.4肖特基二极管: (9) 3.4.5稳压二极管: (9) 3.4.6瞬态抑制二极管: (9) 3.5三极管选型 (9) 3.6晶体和晶振选型 (10) 3.7继电器选型 (10) 3.8电源选型 (11) 3.8.1AC/DC电源选型规则 (11) 3.8.2隔离DC/DC电源选型规则 (11) 3.9运放选型 (11) 3.10A/D和D/A芯片选型 (12) 3.11处理器选型 (13) 3.12FLASH选型 (14) 3.13SRAM选型 (14) 3.14EEPROM选型 (14) 3.15开关选型 (15) 3.16接插件选型 (15) 3.16.1选型时考虑的电气参数: (15) 3.16.2选型时考虑的机械参数: (15) 3.16.3欧式连接器选型规则 (15) 3.16.4白色端子选型规则 (16) 3.16.5其它矩形连接器选型规则 (16) 3.17电子线缆选型 (16) 4附则 (17)

2总则 2.1目的 为本公司研发电子产品时物料选型提供指导性规范文件。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研发部门开发过程中元器件选型使用。 2.3电子元器件选型基本原则 1)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是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门、偏 门芯片,减少开发风险。 2)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 好的元器件,降低成本。 3)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4)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禁止选用停 产的器件,优选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器件。 5)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芯片品牌比较多的元器件。 6)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7)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8)降额设计原则:对于需要降额设计的部件,尽量进行降额选型,参考标准参 见GJB/Z 35 《元器件降额准则》。 9)便于生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条件下,元器件封装尽量选择表贴 型,间距宽的型号,封装复杂度低的型号,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2.4其他具体选型原则: 除满足上述基本原则之外,选型时还因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所选器件遵循公司的归一化原则,在不影响功能、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 少选择物料的种类。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 当前,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信息化是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实现军事装备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是高水平、高可靠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微电子器件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就日益显得重要。本文着重就军用电子元器件选型和使用过程中的采购、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以及失效分析进行探讨,列出了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准则以及全过程流程图。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系统的基础部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且不能再分割的电路基本单元。由于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品种众多,因此它们的性能、可靠性等参数对整个军用电子产品的系统性能、可靠性、寿命周期等技术指标的影响极大。所以正确有效地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是提高军用产品可靠性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主要由设计和制造工作来保证,这是 元器件生产厂的任务。但 是国内外失效分析资料表 明,有近一半的元器件失 效并非由于元器件的固有 可靠性不高,而是由于使 用者对元器件的选择不当 或使用有误造成的。因此 为了保证军用电子产品的 可靠性,就必须对电子元 器件的选择和应用加以严 格控制。 1、电子元器件的分类 顾名思义,元器件可 分为元件和器件2大类。 元件中有电阻、电容、电 感、继电器和开关等;器 件可分为半导体分立器 件、集成电路以及电真空 器件等。表1为元器件分 类表。 2、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 指元器件装机使用之前,按产品执行标准或供需双方的技术协议,在制造、检验及筛选过程中对其质量的控制等级。质量等级越高,其可靠性等级就越高。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件小专题 选址条件 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 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定 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 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6、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 (2)返回地点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 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 共同得出结论 一、建立发射场,首先,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需要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有建立禁区的可能,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半沙漠地带,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30千米,发射场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是内陆发射的最佳场所。 二、其次,要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实,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在纬度位置上要求尽量选择在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 三、再次,要有良好的气象及水文条件。发射场通常选择在雷雨少、湿度小、风速弱、温差变化低的地方。影响卫星发射和飞船发射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还需要有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 四、便利的交通。发射场常建在工业中心和铁路干线,便于大型火箭卫星的运输及回收。如果通过海洋运输可解决大直径火箭内陆铁路运输的难题,以利于我国未来发展火箭及大型航天器的要求。

元器件选型,清单

实现功能 (1)能够显示时分秒 (2)能够调整时分秒 (1)能够任意设置定时时间 (2)定时时间到闹铃能够报警 (3)实现了秒表功能 系统工作原理图 详细电路功能图如图: 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时、分、秒,当秒计数计满60时就向分进位,分计数器计满60后向时计数器进位,小时计数器按“23翻0”规律计数。时、分、秒的计数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可直接送显示器显示。当计时发生误差的时候可以用校时电路进行校正。设计采用的是时、分、秒显示,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在数码管上显示。

· 详细元器件列表: 2,时钟各功能分析 按键功能: K1:秒表 K2:调时 K3:调分 K4:显示时间 K5:闹铃 K6:暂停 (1)时钟运行图 \

仿真开始运行时,或按下key4键时,时钟从12:00:00开始运行,其中key2键对分进行调整,key3对小时进行调整,key6可以让时钟暂停。 (2)秒表计时图 当按下key1键进入秒表计时状态,key6是秒表暂停键,可按key4键跳出秒表计时状态。

(3)闹铃设置图及运行图 设置图: 当按下key5,开始定时,分别按key2调分,key3调时设置闹铃时间,然后按下key4键恢复时钟运行状态当闹铃设置时间到时,蜂鸣器将发出10秒钟蜂鸣声。

` 运行图: 该数字钟是用一片AT89C51单片机通过编程去驱动8个数码管实现的。通过6个开关控制,从上到下6个开关KEY1-KEY6的功能分别为:KEY1,切换至秒表;KEY2,调节时间,每调一次时加1;KEY3, 调节时间,每调一次分加1;KEY4,从其它状态切换至时钟状态;KEY5,切换至闹钟设置状态,也可以对秒表清零;KEY6,秒表暂停.控制键分别与~口连接.其中:A通过P2口和P3口去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如图所示P2口接数码管的a——g端,是控制输出编码,P3口接数码管的1——8端,是控制动态扫描输出. B从输出一个信号使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在设置的闹钟时间

电子元器件选型要求规范-实用的经典要点

1目录 2总则 (4) 2.1目的 (4) 2.2适用范围 (4) 2.3电子元器件选型基本原则 (4) 2.4其他具体选型原则: (4) 3各类电子元器件选型原则 (6) 3.1电阻选型 (6) 3.2电容选型 (8) 3.2.1铝电解电容 (8) 3.2.2钽电解电容 (9) 3.2.3片状多层陶瓷电容 (9) 3.3电感选型 (10) 3.4二极管选型 (10) 3.4.1发光二极管: (10) 3.4.2快恢复二极管: (11) 3.4.3整流二极管: (11) 3.4.4肖特基二极管: (11) 3.4.5稳压二极管: (11) 3.4.6瞬态抑制二极管: (12) 3.5三极管选型 (12)

3.6晶体和晶振选型 (13) 3.7继电器选型 (13) 3.8电源选型 (14) 3.8.1AC/DC电源选型规则 (14) 3.8.2隔离DC/DC电源选型规则 (15) 3.9运放选型 (15) 3.10A/D和D/A芯片选型 (15) 3.11处理器选型 (17) 3.12FLASH选型 (19) 3.13SRAM选型 (19) 3.14EEPROM选型 (19) 3.15开关选型 (19) 3.16接插件选型 (19) 3.16.1选型时考虑的电气参数: (19) 3.16.2选型时考虑的机械参数: (20) 3.16.3欧式连接器选型规则 (20) 3.16.4白色端子选型规则 (21) 3.16.5其它矩形连接器选型规则 (21) 3.17电子线缆选型 (21) 4附则 (22)

2总则 2.1目的 为本公司研发电子产品时物料选型提供指导性规范文件。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研发部门开发过程中元器件选型使用。 2.3电子元器件选型基本原则 1)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是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门、偏 门芯片,减少开发风险。 2)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 好的元器件,降低成本。 3)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4)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禁止选用停 产的器件,优选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器件。 5)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芯片品牌比较多的元器件。 6)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7)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8)降额设计原则:对于需要降额设计的部件,尽量进行降额选型,参考标准参 见GJB/Z 35 《元器件降额准则》。 9)便于生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条件下,元器件封装尽量选择表贴 型,间距宽的型号,封装复杂度低的型号,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2.4其他具体选型原则: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规划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规划效果图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依托和发挥陕西航天科技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共同建设的以航天技术应用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是西安“五区一港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86.64平方公里,集中新建区面积23.04平方公里,扩展区规划面积63.6平方公里。 成长的足迹 2006年11月30日,基地管委会正式成立。 2007年12月26日,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2010年1月5日,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西安国家半导体照明(LED)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2月2日,基地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以军民融合为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6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航天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的航天专业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科学的产业定位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坚持“四节约一环保”的发展理念,以“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文化产业繁区”为发展定位,以“大集团引领,大产业构建,园区化承载,规模化发展”为发展方针,着力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及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为主的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以服务外包及动漫创意为主的数字航天产业、以生物医药及生物研发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及集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为一体的高端物流产业”等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以航天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世界知名”航天产业新城。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基地充分发挥陕西省航天科技的雄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民用航天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771所、中国卫通等掌握尖端高新技术的航天单位为依托,以航天科技西安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加拿大国际卫星与通讯产业园、卫星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为平台,着力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集群。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总体规划图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总体规划图 规划简介 ⑴区位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南,坐落于少陵塬,北邻西安市科教文化区,西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邻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区,是西安具有良好交通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的科技产业开发区,是西安中心城发展的重要辐射地之一。 ⑵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7—2020年 ⑶规划规模 规划用地规模:本次规划用地规模23.04平方公里,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26.1万人。 ⑷规划目标 以“环保与创新”为主题,“科研和文化”为内涵,“航天和宇航”为标志,打造世界级的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航天智都,使之成为世界级的航天产业基地, 世界级的创意产业基地及世界一流的休闲康居新城。 ⑸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心—规划中心区;三轴—长安东街、神舟大道、雁塔南路三条人文景观轴;三区—东部产业研发区、北部南部居住区。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远期预留约35.5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空间,基地南依秦岭,北瞰曲江,西临城市中轴,东依万亩林带,与西安市主城区相邻,距市中心钟楼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 2.8公里,与西康高速紧邻,向西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仅35分钟车程、向北距西安火车站20分钟车程,向南距引镇西康铁路长安站仅15分钟车程。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天民用、半导体器件、新材料、新能源、服务外包与创意、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支柱产业。 2010年计划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配套设施投资4亿元,新建15公里市政道路和50公里配套管网,确保基地自来水、天然气等与城市主管网 连通。打通东长安街、航天中路等基地内的断头路,启动三环连接工程,形成高效快捷的城市市政路网系统。年内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提高 基地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的承载能力。 ----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航天大道、东长安街等主干道的绿化美化进度,实施航天运动公园、中湖公园及航天俱乐部项目建设,启动航 天第一中学、第四军医大学航天医院等生活配套项目建设,建成航天公安分局办公楼、基地垃圾压缩站,完善基地建成区域环境,使基地整体形象发 生根本转变,配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原名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是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建设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导 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区之一,规划面积23.04平方公里,预留48.79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2006年11月30日,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管委会正式 成立,基地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2007年12月26日,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08年4月8日正式更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民用航天科技产业基地,也是陕西省大力发展以先进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区域。它以“航天 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为发展定位,坚持“四节约一环保”发展理念,实施集群化、特色化、市场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走“大集团 引领,大产业构建,园区化承载,规模化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着力发展以民用航天、太阳能光伏-大功率半导体、服务外包和创意为主的三大产 业,规划建设核心区、研发区、工业区、物流区、居住区五大功能区,正在培育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以科技、人文、生态为主导的三位一体新 型工业区,打造一个技工贸收入为3000亿元的高技术产业新区。 预计到“十一五”末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到“十二五”末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吸引20个投资过十亿的大项目,培育出30个销售过十亿的中型企业,培育出5个销售过百亿的大型企业。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考虑的主要问题

设备选型的原则和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原则: 所谓设备选型即是从多种可以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中,经过技术经济的分析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作出购买决策。合理选择设备,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①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 ②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 ③经济上合理―一即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 设备选型首先应考虑的是生产上适用,只有生产上适用的设备才能发挥其投资效果;其次是技术上先进,技术上先进必须以生产适用为前提,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最后,把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与经济上合理统一起来。一般情况下,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是统一的。因为技术一上先进的设备不仅具有高的生产效率,而且生产的产品也是高质量的。但是,有时两者也是矛盾的。例如,某台设备效率较高,但可能能源消耗量很大,或者设备的零部件磨损很快,所以,根据总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就不一定适宜。有些设备技术上很先进,自动化程度很高,适合于大批量连续生产,但在生产批量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往往负荷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而且这类设备通常价格很高,维持费用大,从总的经济效益来看是不合算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二:考虑的主要问题 1.设备的主要参数选择 (l)生产率 设备的生产率一般用设备单位时间(分、时、班、年)的产品产量来表示。例如,锅炉以每小时蒸发蒸汽吨数;空压机以每小时输出压缩空气的体积;制冷设备以每小时的制冷量;发动机以功率;流水线以生产节拍(先后两产品之间的生产间隔期);水泵以扬程和流量来表示。但有些设备无法直接估计产量,则可用主要参数来衡量,如车床的中心高、主轴转速,压力机的最大压力等。设备生产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针、工厂的规划、生产计划、运输能力、技术力量、劳动力、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等相适应,不能盲目要求生产率越高越好,否则生产不平衡,服务供应工作跟不上,不仅不能发挥全部效果反而造成损失,因为生产率高的设备,一般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多、能耗大、维护复杂,如不能达到设计产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增高。 (2)工艺性 机器设备最基本的一条是要符合产品工艺的技术要求,把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能力叫工艺性。例如:金属切削机床应能保证所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需要坐标镗床的场合很难用铣床代替;加热设备要满足产品工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要求、温度均匀性和温度控制精度等。除上面基本要求外,设备操作控制的要求也很重要,一般要求设备操作轻便,控制灵活。产量大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应高,进行有害有毒作业的设备则要求能自动控制或远距离监督控制等。 2.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l)设备的可靠性

崛起的航天产业新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依托和发挥陕西航天科技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共同建设的以航天技术应用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是西安“五区一港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86.64平方公里,集中新建区面积23.04平方公里,扩展区规划面积63.6平方公里。 成长的足迹 2006年11月30日,基地管委会正式成立。 2007年12月26日,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2010年1月5日,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西安国家半导体照明(LED)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2月2日,基地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以军民融合为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6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航天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的航天专业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科学的产业定位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坚持“四节约一环保”的发展理念,以“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文化产业繁区”为发展定位,以“大集团引领,大产业构建,园区化承载,规模化发展”为发展方针,着力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及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为主的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以服务外包及动漫创意为主的数字航天产业、以生物医药及生物研发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及集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为一体的高端物流产业”等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以航天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世界知名”航天产业新城。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基地充分发挥陕西省航天科技的雄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民用航天产业为主导发展方向,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771所、中国卫通等掌握尖端高新技术的航天单位为依托,以航天科技西安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加拿大国际卫星与通讯产业园、卫星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为平台,着力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集群。 作为陕西大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西安航天基地先后聚集了陕西省建国以来成功引进的最大投资规模的新能源项目——中电投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项目,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自主创新道路的隆基硅2000吨硅片项目,西安阳光能源1000吨太阳能单晶硅及5000万片单晶硅片生产等有技术、有实力的大项目。 此外,基地牢牢把握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开工建设了高起点、高标准、大规模的西安航天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园,并引入亚森通信、开泰动漫园等一系列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项目。其中,基地与西影集团共同设立的、西部注册规模最大的西影航天动漫公司项目的签约,标志着航天基地着力发展以影视动漫为代表的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迅速形成动漫创意产业集群,服务于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链,形成陕西文化产业卫星应用发展的航天品牌,向着“大集团引领”的发展格局、“大产业构建”的发展方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至此,基地凭借营建天地一体卫星运营服务体系、绿色新能源全产业链构筑体系,向着打造中国“卫星之都”、“低碳“芯”城”的远大目标,阔步前进。 面对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西安航天基地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务院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以建设“陕西大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为主要支点,坚持科学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基地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民用航天、新能源、新光源、服务外包和创意等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常用元器件选型指南

常用元件 一:气动元件 A:常用品牌:SMC(日本)、亚德客(中国台湾)、小金井(日本)、气立可(中国台湾) 其它品牌:CKD(日本)、MAC(美国)、金器(中国台湾)、长拓(中国台湾) B:类别:1、气源处理: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压力表、冷却器、干燥器等。 2、控制元件:速度控制阀、电磁阀、电气比例阀、精密减压阀、 3、执行元件:气缸、气动滑台、摆动气缸、气爪、气动马达、真空吸盘等 4、检测元件:压力开关、流量开关 5、其它:液压缓冲器、磁性开关、管接头、单向阀、真空发生器等 二:液压元件 A:常用品牌:力士乐(德国)、油研(日本)、北部精机(中国台湾)、大金液压(日本) 其它品牌:榆次液压(中国)、派克(美国)、Atos阿托斯(意大利)。 B:类别:动力元件: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 执行元件:液压缸:活塞液压缸、柱塞液压缸、摆动液压缸、组合液压缸 液压马达:齿轮式液压马达、叶片液压马达、柱塞液压马达 控制元件:方向控制阀:单向阀、换向阀 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 流量控制阀:节流阀、调速阀、分流阀 辅助元件:蓄能器、过滤器、冷却器、加热器、油管、管接头、邮箱、压力计、流量计等 三:常用传感器 A:常用品牌:基恩士(日本)、欧姆龙(日本) 其它品牌:松下(日本)、神视(日本)、西克(德国)、西门子(德国) B:类别:接近传感器:1.当检测体为金属材料时,应选用高频振荡型接近传感器,该类型接 近传感器对铁镍、A3 钢类检测体检测最灵敏。对铝、黄铜和不锈钢 类检测体,其检测灵敏度就低。 2.当检测体为非金属材料时,如;木材、纸张、塑料、玻璃和水等, 应选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 3.金属体和非金属要进行远距离检测和控制时,应选用光电型接近传 感器或超声波型接近传感器。 4.对于检测体为金属时,若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时,可选用价格低廉 的磁性接近传感器或霍尔式接近传感器。 常用欧姆龙E2E-系列(检测磁性金属) 光电传感器:常用:透过型、回归反射型、扩散反射型 其它:聚焦光束反射性、小光束限定反射型、固定距离型、光泽识别型光纤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和高精度。 安全光栅:光电安全装置通过发射红外线,产生保护光幕,当光幕被遮挡时,装置发出遮光信号,控制具有潜在危险的机械设备停止工作,避免发生安全 事故。 空气压力传感器:把气体压力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设定值用来抽吸确认、就位确 认、漏测试等。

元器件选用管理办法

KQSM323-2009元器件选用管理办法 版本号:C 修订状态:0 受控状态: 2009年月日批准2009年月日实施 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

KQSM323-2009 文件修改记录 1

. 1 总则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产品在研制、生产、使用各阶段对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元器件)的选择、采购、验收、筛选、保管、使用、失效分析、信息管理等选用过程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军品元器件的选用管理,非军工产品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参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2 参考标准 QJ3065.4-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 GJB1032《电子产品筛选试验要求》 GJB3404-1998《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 GJB2649-1996《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与程序》 GB/T1772-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 3 职责 3.1 总经理 负责批准元器件采购计划。 3.1 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及分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技术) 批准产品明细表;批准超目录选用元器件申请。 3.2 副总经理(分管运管财务) 负责审核元器件采购计划,签署或授权签署元器件采购合同。负责批准公司原器件优选目录及目录的修改,负责批准元器件超目录选择。 3.2 副总经理(分管生产质量) 负责批准元器件检验大纲,批准元器件筛选试验方案。 3.3 各技术部及分公司各技术部 按产品设计需要选用元器件,制订产品明细表;对超目录的元器件提出选用或列入选用目录申请。 3.4 运行管理部 负责按元器件采购计划采购元器件,并提交检验;负责对筛选后电子元器件进行分级管理。 3.5 质量部 精选范本

蒙特利尔世界第三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蒙特利尔,世界第三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蒙特利尔大区作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在北美拥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这里不仅是魁北克省的经济中心,更是海外投资者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市场的门户。蒙特利尔的投资优势众多,这里拥有优惠的商务运营成本,高素质的人才集群,并且大力倡导新经济,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表现出色,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生命科学和航空航天,这3个产业集群创造的就业岗位占蒙特利尔大区所有私企岗位的10%,其中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动力尤为强劲。蒙特利尔航天航空产业发达,是继西雅图、图卢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航空产业集群,集中了魁北克航空航天活动的97%,以及加拿大航空航天产业约70%的研发活动。汇集了200多家私人企业提供4万余个职位,总收益超121亿加元的销售,占加拿大航空航天制造总量的55%,以及加拿大航空航天业劳动力总量的50%。蒙特利尔大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在30公里半径内就可以找到供一架飞机所用的几乎所有必要零部件的地方 之一。蒙特利尔现有200多家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其中包括世界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以及全球领先的支线喷气飞机 制造商“庞巴迪”、全球领先的民用飞机、通用飞机、支线飞机和直升机发动机制造商“加拿大普惠公司”、全球领先的飞行模拟器供应商“CAE”、大型直升机制造商“德事隆贝尔加拿

大直升机公司”等4家大型骨干企业,Héroux-Devtek等10 家一流的设备集成、制造、维护检修企业以及170余家分包供货企业。2015年,魁省航空航天产业年销售收入155亿 加元,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80%产品用于出口。根据统计,2006—2016航空航天产业战略实施期间,魁省累计投 入7亿加元用于支持企业和项目发展,带动各类投资共计57亿加元。2016年5月,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发布《2016—2026魁北克航空航天产业战略( Stratégie québécoise de l'aérospatiale 2016-2026 )》,魁省政府将在2016年至2021年投入5.1亿加元支持省内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预计带动各类投资共计28亿加元。此前,魁省政府已 在本财年预算中承诺投入2.5亿加元用于落实该战略第一个五年时期。《2016—2026魁北克航空航天产业战略》由四大方针和十大目标组成,四大方针分别为:“产业结构的强化和多元化”、“通过支持新项目和人力资源投资促进增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强化创新”;十大目标为:“吸引优质大型企业落户”、“发展安全和防卫行业”、“发展无人机及有关民用领域应用”、“支持新项目”、“投资人力资源”、“推进中小企业迈向工业4.0”、“鼓励兼并”、“促进出口”、“发展新产品和技术 工艺”、“增强中小企业创新力”。相信全新的航空航天产业十年战略,会为蒙特利尔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助力。2017年4月3日~7日,航空航天产业的盛事——由蒙特利

常用电器元件认识和选用习题与答案

学习单元4习题 常用电器元件认识和选用 一、填空题: 1、当接触器线圈得电时,使接触器触点闭合、触点断开。 2、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起动按钮其按钮帽是色,按钮触点是常的。 3、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主要由、、和等三部分组成。 4、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KA表示,SB表示、SQ表示。 5、当接触器线圈断电时,使接触器触点闭合、触点断开。 6、电器元件触点的故障主要有、、。 7、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 KT表示,SB表示、SQ表示。 8、熔断器熔体允许长期通过 1.2倍的额定电流,当通过的__越大,熔体熔断的越短。 9、热继电器是对电动机进行保护的电器;熔断器是进行保护的电器。 10、安装刀开关时,电源进线应接在,用电设备应接在。 1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常用的电气制动方式有和 12、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 KM表示,KA表示, QS表示。 13、当接触器线圈得电时,使接触器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14、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停止按钮是色,按钮触点是常的。 15、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 KM表示, KT表示,QS表示。 16、在接触器控制线路中,依靠自身的_______保持线圈通电的环节叫_______;串入对方控制线路的_______叫互锁触点 17、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 TC表示, KS表示,QS表示。 18、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控制电路中,常利用进行自动控制。 19、常用的熔断器有三种:、、和。 20当接触器线圈断电时,使接触器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21、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 KT表示, KS表示,QS表示。 22、熔断器熔体允许长期通过倍的额定电流,当通过的电流越大,熔体熔断的越短。 23、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当线圈通电时,延时触点动作,瞬动触点动作。 24、熔断器熔体允许长期通过倍的额定电流,当通过的越大,熔体熔

航天基地的条件

航天基地的条件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区位条件 ①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②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③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④最好接近赤道地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⑤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⑥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等⑦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 (2)返回地点选择条件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 (3)世界主要的发射基地 肯尼迪航天中心°N,°W) ①位于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地区;②沿海地区,地形平坦;③交通便利,便于大型设备的运输;④纬度较低,发射时节约燃料。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N,°W) 拜克努尔发射基地°N,°E) ①地理位置:哈萨克斯坦半沙漠地区,地广人稀,平坦开阔;②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交通便利有铁路干线与中亚铁路相连;③科技:境内有着名院校哈萨克国立大学,哈萨克工学院,哈萨克农业大学,哈萨克国家管理学院提供科技支持。 库鲁发射场°N,°W) ①地形:发射场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狭长草原上。纬度位置为北纬5°。地处赤道附近,地势平坦开阔,地质坚实,并且所在区域人烟稀少;②气候:法属圭亚那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7℃。因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以至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所以当地温度高,湿度大,温差变化不大;③交通:发射场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与大西洋相邻,无铁路但有便捷的水运、海运运输,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方便能源供应。西昌(102°E、28°N) ①海拔高、纬度低。平均海拔1500米;②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它几个候选之地相比,崇山峻岭是西昌的一 方方屏障,挡住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 步;③是气候。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 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 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是中国年气温 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雨旱两季分明,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求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求 文综知识点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求1.海拔较高、纬度低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密切。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例如我国即将建成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发射场,它距离赤道较近、纬度低,发射卫星时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它比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除此之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2.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发射基地需要有利的地理位置。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实,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在南北纵向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间小盆地,不但利于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与跟踪测量、通信的建网布署也十分有益,而且还能满足扩建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3.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稳定要有良好的气象及水文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发射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发射场通常选择在雷雨少、湿度小、风速弱、温差变化小的地方。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水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满足发射场清洗废物和冷却用水的需要。西昌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摄氏十六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日照多达三百二十天,几乎没有雾日,全年风速都很低。每年只有六月至九月为雨季,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皆为旱季,多是晴天,

世界航天基地与我国四大发射场

世界十大航天基地 1.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2.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3.拜克努尔发射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市西南288公里处,建于1955年,是前苏联最大的导弹和各种航天飞行器发射场地。俄哈两国2000年6月19日发表联合声明和备忘录,宣布两国将共同使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拜科努尔发射场是前苏联功能最齐全的航天发射场。俄哈两国长期以来在发射场租金、发射时安全保证和生态问题上有分歧。从去年起俄罗斯每年付给哈方1.15亿美元租金。 4.普列谢茨克基地:位于俄罗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建于1957年,主要用于发射大倾角的侦察、电子情报、导弹预警、通信、气象和雷达校准卫星,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发射场,发射次数占全世界总数一半以上。 5.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于1958年,是利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大倾角、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主要基地。

6.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四川省西昌市西北65公里的幽深峡谷中,建成于1983年,专门用于发射地球静止卫星。 7.种子岛航天中心:位于日本本土最南部种子岛南端,建成于1974年,主要用于发射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8.库鲁发射场: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建成于1971年,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所,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 9.圣马科发射场:位于肯尼亚福莫萨湾海岸约5公里的海上,正式启用于1967年,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场,曾多次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发射小型航天飞行器。 10.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正式使用于1977年,是印度的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场。 我国四发射场分工不同西昌将只承担应急任务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常中国现有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发射场,据悉,文昌新发射场启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仍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