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复习资料

酶学复习资料
酶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酶: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2.酶的特征:同一反应,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一般催化剂催化的反应速度要大106~1013倍。有极少量酶就可催化大量反应物发生转变。

3.酶的专一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

4.酶的专一性包括:相对专一性(键的专一性、基团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5.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只要不是处于变性状态,无论是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

6. 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作为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每一种酶都给以三个名称:系统名,惯用名和一个数字编号。根据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将酶分为6大类,并以4个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一种酶进行编号。6大酶类: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2)转移酶(Transferases)催化分子间基团转移的反应;

(3)水解酶(Hydrolases)催化水解反应;

(4)裂合酶(Lyases)催化非水解地除去底物分子中的基团及其逆反应;

(5)异构酶(Isomerases)催化分子的异构反应;

(6)连接酶(Ligases)(也称为合成酶)催化两分子连接的反应,反应中酶与ATP的一个焦磷酸键相偶联。

7. 酶学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

A.酶学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1)控制食品原料中的酶活力有效改善食品原料的风味和质地结构。(2)利用酶的催化活性进行食品加工及保藏。Eg:葡萄糖氧化酶作为除氧剂普遍应用于食品保鲜及包装中,延长食品保质期。溶菌酶在食盐、蔗糖等溶液中稳定,耐酸耐热性强,是天然安全的食品防腐剂。

B.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通过改变酶蛋白的基本结构,达到强化酶在某方面功能特性的做法给食品酶的应用带来安全隐患。(2)食品中的酶作用会使食品品质特性发生改变,甚至会产生毒素和其他不利于健康的有害物质。(3)利用酶法解毒。

C. 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1)酶作用有可能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2)利用酶作用去除食品中的抗营养素,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食品中的营养元素更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

D. 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酶法分析具有准确、快速、专一性和灵敏性强等特点,其中最大优点就是酶的催化专一性强。酶法分析的样品一般不需要进行很复杂的预处理,尤其适合食品这一复杂体系。

E.酶与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把游离酶固定化,或者把经过培养发酵产生目的酶活力高峰时的整个微生物细胞再固定化,然后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酶不仅作为一类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

第二章

1.工业酶制剂的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种方法:①从组织提取:木瓜蛋白酶、凝乳蛋白酶;②微生物发酵:最大量的来源;③化学及生物合成:生物重组。

2.利用微生物产酶的优点:(1) 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2) 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3) 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4) 可

以采用微电脑等新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产可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5) 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3.微生物酶的生产方式:一、固体发酵法二、液体发酵法(1.液体表面发酵法2.液体深层通气发酵法)

4.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它们被称为微生物培养基的五要素。酶的培养还需要:生长因子和产酶促进剂。

5.酶有两种,一种是胞内酶,必须对进行破碎,将酶抽提到液相中;另一种是胞外酶,在发酵时酶已经透过细胞壁进入发酵液中。

6.酶纯化过程全部工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抽提、纯化和精制。

7.纯化方法都是在下面几种性质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

(一)利用溶解度的差异

(二)利用分子大小的差异;

(三)利用酶和杂蛋白解离性质的不同

(四)利用酶和杂蛋白在两个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五)利用稳定性上的差异

(六)根据酶和底物、辅助物质以及抑制剂间具有相互亲和作用的特点。

(七)利用吸附能力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

8.盐析:蛋白质在高浓度中性盐溶液中会沉淀析出,称为盐析。

9.盐析原理:高浓度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化水,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膜,同时盐离子也会影响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从而引起蛋白质沉淀,但通常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10. 凝胶过滤又称凝胶色谱和分子筛层析。最常用的是葡聚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凝胶过滤的基本原理:凝胶物质具有一定大小的孔径,当将选定的凝胶物质装入层析柱后,再通过待分离溶液时,由于其中大于凝胶孔径的分子都会被排阻在胶粒外,因此将沿着胶粒缝隙而直接流出;而小于该孔径的分子,由于可以自由出入胶粒内外,因此它们将“绕道通过”。这样通过一定长度的凝胶层析柱后,大小分子就将依次先后流出。(大分子先出来)

11.酶制剂通常有下列四种剂型:液体酶制剂、固体粗酶制剂、纯酶制剂、固定化酶制剂。

12.

13.液体深层通气发酵法的特点:液体深层通气发酵法的液态培养基的流动性大,对工艺条件后温度、溶氧、pH和营养成分等控制较容易,有利于自动控制;同时后密闭的发酵罐内纯种发酵,因而产酶纯度高,质量也较稳定;还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设备利用

率高等优点。

14. 细胞破碎的方法:①机械破碎(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②物理破碎(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③化学破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④酶促破碎(自溶法、外加酶制剂法)

15. 酶纯化水平的评判:酶经分离、纯化后要确定该纯化步骤是否适宜,必须经过对有关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才能确定。酶的产量是以活力单位表示,因此在整个分离过程中每一步始终贯穿比活力和总活力的检测、比较。

16.测定酶活常用的方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同位素法、电化学法及其他方法(旋光法、量气法、量热法和层析法等)。

17.酶纯度鉴定方法:色谱法、电泳法、结晶法。(有时也需相互验证)

18. 影响酶保存期的因素:(1) 温度:在低温条件下(0-4℃)使用、处理和保存。有的需要更低的温度,加入甘油或多元醇有保护作用。(2) pH与缓冲液:pH应在酶的pH稳定范围内,采用缓冲液保存。(3) 酶蛋白浓度:一般酶浓度高较稳定,低浓度时易于解离、吸附或发生表面变性失效。(4) 氧:有些酶易于氧化而失活。(5) 为提高酶稳定性,常加入下列稳定剂:①底物、抑制剂和辅酶,它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局部的能级水平,使酶蛋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扭曲部分转入稳定状态。②对巯基酶,可加入-SH保护剂。如二巯基乙醇、GSH(谷胱甘肽)、DTT(二硫苏糖醇)等。③其他如Ca2+能保护α-淀粉酶,Mn2+能稳定溶菌酶,Cl-能稳定透明质酸酶。

19. 在凝胶过滤中分离效果以分辨力来表示。影响分辨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凝胶的类型、分离柱的形状(径高比)、上柱量、流速以及溶质在柱中的扩散形式等。

第三章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结合酶(酶蛋白、辅助因子)。酶的活

性中心: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均为必需基团)。

2.全酶的组成:蛋白质部分(酶蛋白)、辅助因子(金属离子、小分子化合物)

3.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作用:①稳定酶的构象;②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③在

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④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等。

4.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为辅助因子的作用:参加催化过程,在反应中起运载体的作用,传

递电子、质子或其它基团。

5.酶的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

基团。

6.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

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7.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

8.活性中心常见基团:His残基的咪唑基、Ser残基的羟基、Cys残基的巯基及Glu残基的

γ-羧基。

9.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为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10.酶的催化作用取决于活性中心。

11.酶的催化作用依赖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2.酶的催化机理:中间产物机制、诱导契合机制。

13.与酶高效性有关的因素:A. 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邻近效应提高了酶的活性中心底物

的浓度;定向排列缩短了底物与催化基团间的距离;提高反应速度(成功率)。B.诱导“电子云形变”C.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酶活性中心提供H+或提供H+受体使敏感键断裂的机制称酸碱催化。)

14.果胶酶包括两类:一类能催化果胶解聚,一类能催化果胶分子中的酯水解。

16.1、催化果胶物质解聚的酶:

(1)作用于果胶的酶A、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a)内切-PMG(EC3,2,1,41);(b)外切-PMG B、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MGL)或果胶裂解酶(a)内切-PMGL (EC4,2,2,10);(b)外切-PMGL

(2)作用于果胶酸的酶:A、聚半乳糖醛酸酶(PG)(a)内切-PG(EC3,2,1,67);(b)外切-PG(EC3,2,1,67)。B、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或果胶酸裂解酶(a)内切-PGL (EC4,2,2,2);(b)外切-PGL(EC4,2,2,9)。

2、果胶酯酶(PE)果胶、果胶酰基水解酶(EC3,1,1,11)。

17.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

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澄清。

18.蛋白酶的分类:

(一)根据来源分类(1)植物: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2)动物:胃、胰蛋白酶、凝乳酶(胃)(3)微生物:1398枯草杆菌、3942栖土曲霉

蛋白酶、放线菌蛋白酶。

(二)作用模式分类①肽链端解酶:从肽链的一个末端开始将氨基酸水解下来。a 羧肽酶: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开始。b氨肽酶:从肽链的氨基末端开始。②肽链

内切酶:从肽链的内部将肽链裂解。③巯基蛋白酶④金属蛋白酶

19.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苦味来源:蛋白质中的疏水性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是导致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苦肽的重要原因。如果采取有控制的酶水解,使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停止在某一个阶段,使肽链具有足够的长度将疏水性氨基酸埋藏在它的结构的内部,就能减少水解蛋白质的苦味。

20.过氧化物酶是由单一肽链与一个铁卟啉辅基结合构成的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属于最耐

热的酶类,在果蔬加工中常被当作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21.过氧化物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氧化吲哚乙酸,参与植物生长调节。(2)过氧

化物酶是果蔬成熟和衰老的指标。(3)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与果蔬产品,特别是非酸性蔬菜在保藏期间形成的不良风味有关。(4)过氧化氢酶属于最耐热的酶类,在果蔬加工中常被当作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第四章

1. 酶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对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来讨论诸如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 酶催化的反应速度愈大,酶的活力愈高;与此相反,酶催化的反应速度愈小,酶的活力就愈低。由于反应初速度与酶量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测定反应初速度的方法来测定相关制剂中酶的含量。

研究前提:①单底物、单产物反应;②酶促反应速度一般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③反应速度取其初速度,即底物的消耗量很小(一般在5﹪以内)时的反应速度;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S] 》[E])

3.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零级反应。

4.中间络合物学说三个假设:

(1)E与S形成ES复合物的反应是快速平衡反应,而ES分解为E及P的反应为慢反应,反应速度取决于慢反应即V=k3[ES]。

(2)S的总浓度远远大于E的总浓度,因此在反应的初始阶段,S的浓度可认为不变即[S]=[St]。

E + P这步反应

(3)P→0 忽略ES

5. (1)米氏常数Km的意义: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①Km是酶的特性常数:与pH 、温度、离子强度、酶及底物种类有关,与酶浓度无关,可以鉴定酶。②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最适底物/天然底物;1/Km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1/Km越大、亲和力越大。③根据Km:判断某[s]时v与Vmax的关系;判断抑制剂的类型。④Km可帮助判断某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催化可逆反应的酶对正/逆两向底物Km不同——Km较小者为主要底物

6. 丙酮酸浓度较低时:代谢哪条途径决定于Km最小的酶。

7. (1)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8.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凡可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都称为失活作用(inactivation)。

如果由于酶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但酶并未发生变性,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的作用则称为抑制作用(inhibition)。导致酶发生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inhibitor)。9. 抑制作用的分类依据:能否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分为:不可逆抑制与可逆抑制。

10.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以牢固的共价键相连。很多为剧毒物质: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氰化物、青霉素、毒鼠强等。

11、可逆抑制作用:(1)竞争性抑制(2)非竞性抑制(3)反竞争性抑制。

12.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鉴别:(附页)

13. 其他因素对酶反应的影响:

温度对酶促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其一是当温度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反应速度加快,可以用反应的温度系数来衡量这种影响。其二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酶蛋白会因逐渐变性而失活,导致酶促化学反应速度下降。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超过一定温度后,酶促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只有在某一温度条件下,酶促化学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该温度即酶促化学反应的最适温度。

在酶促化学反应的最初阶段,第一个方面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当反应温度逐渐高于最适温度时,酶蛋白变性逐渐突出,其影响占主导地位,反应速度

随温度升高的效应也逐渐被酶蛋白变性效应所抵消,反应速度开始迅速下降。

PH的影响:各种酶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其特定的最适pH,因此最适pH是酶的特性之一。

酶的最适pH并不是一个常数,受诸如底物种类和浓度、缓冲液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最适pH才有意义。

14.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activator),大部分是无机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15.激活剂对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即一种激活剂只对某种酶起激活作用,而对另一种酶可能不起任何作用或起抑制作用。有时各种离子之间有拮抗作用,如被K+激活的酶会受Na+的抑制,被Mg2+激活的酶会受Ca2+的抑制。有时金属离子的作用也可以相互替代,如作为激酶的激活剂的Mg2+可被Mn2+所代替。

16. 因浓度不同,同一种激活剂对于同一种酶会起不同的作用。

第五章

1.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2.固定化酶的优点:(1)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2)固定化后,

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3)稳定性显著提高;(4)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变的速度;(5)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3.固定化酶的优点:○1可能造成部分酶失活○2反应动力学可能发生改变○3成本大○4大分子

底物不适宜○5不利于多酶体系○6必须纯化。

4.固定化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构象,特别是活性中心的构象。

(2)酶与载体必须有一定的结合程度。

(3)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4)固定化应有利于自动化、机械化操作。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

(6)固定化酶的成本适中。

5.酶固定化的方法:包埋法、载体结合法(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

6.吸附法: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中最简单的方法。酶与载体之间的亲和力是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离子键和氢键等。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

7.物理吸附法:通过物理方法将酶直接吸附在水不溶性载体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

载体:有机载体:纤维素、胶原、淀粉及面筋等;无机载体:活性炭、氧化铝、皂土、多孔玻璃、硅胶、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等。

优点:操作简单、价廉;条件温和;载体可反复使用;酶与载体结合后,活性部位及空间构象变化不大,固定化酶活力较高。

缺点:由于靠物理吸附作用,酶和载体结合不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

常与交联法结合使用。

8.离子吸附法:将酶与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水不溶性载体以静电作用力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即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载体:离子交换剂。

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混合胺类(ECTEOLA)-纤维素、四乙氨基乙基(T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阳离子交换剂:羧甲基(CM)-纤维素、纤维素柠檬酸盐、Amberlite CG-50、IRC-50、IR-200、Dowex-50等。

优点:操作简便、条件温和、酶活力不易丧失等。此外,吸附过程同时可以纯化酶。

缺点:酶与载体的结合不够牢固,易受环境因素如pH、离子强度、底物浓度等影响。

9.包埋法:将酶包埋在高聚物的细微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化方法。

前者又称为凝胶包埋法,酶被包埋成网格型;后者又称为微胶囊包埋法,酶被包埋成微胶囊型。

凝胶包埋法载体:天然凝胶:海藻酸钠凝胶、角叉菜胶、明胶、琼脂凝胶、卡拉胶等。合成凝胶或树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和光交联树脂等。

包埋法优缺点:

优点:方法简单;防止酶渗出;酶回收率高。缺点:只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高聚物网格或半透性膜对小分子物质扩散的阻力可能导致固定化酶的动力学行为改变和活力的降低。

10.共建结合法:将酶与聚合物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酶蛋白上的功能基团:(1)酶蛋白N末端的α-氨基或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2)酶蛋白C末端的α-羧基、天门冬氨酸残基的β-羧基以及谷氨酸残基的γ-羧基。(3)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4)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羟基。(5)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6)色氨酸残基的吲哚基。(7)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苯环。

11. 共价结合法优缺点:优点:酶和载体之间的结合相当牢固,酶稳定性好、可连续使用较长时间。缺点:载体活化的难度较大,操作复杂,反应条件较剧烈,制备过程中酶直接参与化学反应,易引起酶蛋白空间构象变化。

12.载体的功能基团:芳香氨基、羟基、羧基和羧甲基等。载体:天然高分子衍生物: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合成高聚物:聚丙烯酰胺、多聚氨基酸;无机载体:多孔玻璃、金属氧化物。

13.载体活化固定酶法:重氮法、叠氮法、溴化氰法、烷化法。

14.交联法: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

酶蛋白的功能团:氨基、酚基、巯基和咪唑基

双功能试剂:戊二醛、己二胺、异氰酸衍生物、双偶氮联苯和N,N′-乙烯双顺丁烯二酰亚胺等。

交联法优缺点:优点:结合牢固、稳定性好;缺点:酶活力损失大,交联剂价格昂贵

15. 固定化酶的活力在多数情况下比天然酶的活力低,其原因可能是:

①酶活性中心的重要氨基酸残基与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

②当酶与载体结合时,其构象的改变导致了酶与底物结合能力或催化底物转化能力的改变;

③酶被固定化后,虽不失活,但酶与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受到空间位阻的影响。

个别情况下,酶经固定化后其活力升高,可能是由于固定化后酶的抗抑能力提高使得它反而比游离酶活力高。

16.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1)操作稳定性(2)贮藏稳定性(3)热稳定性(4)对蛋白酶的稳定性(5)酸碱稳定性

17. 固定化酶性质改变的动力学因素:(1)酶分子构象改变、化学改变的影响(2)微环境的影响(3)扩散限制、分配效应的影响(4)立体屏蔽的影响

18.细胞固定化:通过各种方法将细胞与水不溶性的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固定化。

19. 固定化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所以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20.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类型: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生理状态:死细胞(完整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活细胞(增殖细胞、静止细胞、完整细胞)

形状:颗粒状、块状、条状、薄膜状或不规则形状。最多使用:颗粒状珠体。

使用周期:理论上讲,固定化增殖细胞保持了细胞原有的全部活性,只要载体不解体,不污染就可以长期使用。

21.固定化细胞的优越性:

①无需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酶的活力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②可进行多酶反应,不仅可以作为单一的酶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利用菌体中所含的复合酶系完成一系列的催化反应;

③对于活细胞来说,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酶的稳定性更高,对污染的抵抗力更强;

④细胞生长停滞时间短,细胞多,反应快。

22.固定化细胞的缺点:

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需防止菌体的自溶,否则影响产物的纯度;

必须抑制细胞内蛋白酶对目的酶的分解;

胞内多酶的存在,会形成副产物;

载体、细胞膜或细胞壁会造成底物渗透与扩散的障碍。

23. 细胞固定化的方法:吸附法、包埋法。

第六章

1.在焙烤食品中应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氧化酶、木聚糖酶、脂酶

等,这些酶制剂的使用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面表皮色泽,改良面粉质量,延缓陈变,提高柔软度,延长保存期限。

2.在淀粉类食品的加工中,多种酶被广泛地应用,主要有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

支链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等。

3.酶制剂脱胶法(磷脂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葵瓜籽油等。

4.水果蔬菜加工用酶中最常用的有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阿拉伯糖酶

等。将酶制剂应用于果蔬加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酶法浸出果蔬汁○2酶法澄清果蔬汁.

5.酶法浸出果蔬汁机理:浸出用酶制剂,它们的作用底物是植物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壁降

解导致细胞间联结被切断,细胞保护器官破裂,细胞液渗出。

6.降解细胞壁的酶类有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类都是复合酶。

7.果胶酶澄清果蔬汁的机理:在低pH 值条件下,果汁中带正电荷蛋白质与带负电荷的

果胶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形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复合体系,带正电的蛋白质位于果胶质等碳水化合物的内部。

由于复合体系表面带负电荷,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体系处于稳定状态,果汁混浊度高。

当果胶酶处理果汁时,悬浮颗粒表面果胶分子被分解,使颗粒内部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暴露,异性电荷相互吸引造成颗粒相互聚集而絮凝沉淀,苹果汁得到澄清。

8.酶在动物性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乳制品(凝乳酶、脂肪酶、乳糖酶)肉制品(蛋白酶改

善组织、嫩化肉类;将废弃的蛋白、如杂鱼、动物血、碎肉等用蛋白酶水解,抽提其中蛋白质以供食用或用作饲料,是增加人类蛋白质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用酸性蛋白酶在pH值呈中性条件下处理解冻鱼类,可以脱腥。现今开发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动物脱色来制造无色血粉,作为廉价而安全的补充蛋白资源,这一技术已用于工业化生产。)

9.酶在婴儿乳制品中的应用:溶菌酶、蛋白酶。

10.乳糖不耐受症: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乳糖不能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被吸

收进入血液,称为“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吸收不良”。没有被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短链的有机酸(醋酸、丙酸、丁酸等)和气体(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等),这种乳糖发酵的过程可引起人产生诸如肠鸣、腹痛、排气和渗透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就被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11.“酶法酯交换”:粮油工业中使用一种固定化的脂肪酶,利用酶技术对其中的脂肪进行

改造,通过酯交换反应,改变油脂的物理性质,使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变为半固体状态。

12.酶在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生物酶用于食品保鲜主要就是制造一种有利食品保质的环境,

它主要根据不同食品所含的酶和种类,而选用不同的生物酶,使食品所含的不利食品保质的酶受到抑制或降低其反应速度,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酶保鲜的特点:(1)无毒性。酶制剂本身无毒、无味、无嗅, 不会损害食品的价值。 (2)高度催化性。酶制剂有高度催化性,用低浓度的酶也能使反应迅速地进行。(3)作用条件温和。酶制剂作用所要求的温度、pH值等作用条件都很温和,不会损害食品的质量。(4)对底物专一性。酶制剂对底物有严格的专一性,添加到成分复杂的原料中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化学变化。(5)加热可终止反应。必要时可用简单的加热方法就能使酶制剂失活,终止其反应,反应终点易于控制。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溶菌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制剂保鲜技术。

食酶在食品保鲜的原理:1、食品除氧保鲜通过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除去氧,可以有效防止食品氧化变质。2、蛋白质制品中,如蛋白粉,蛋白片,全蛋粉等,由于含有葡萄糖会与蛋白质反应产成小黑点,并影响其溶解性。因此需进行脱糖处理。可采用接种乳酸菌的方法或者利用葡萄糖氧化酶。

13.啤酒中主要使用的酶制剂: 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β-葡聚糖酶、蛋白

酶、葡萄糖氧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

14.酶在发酵调味品中应用:酱油发酵过程中,酶系中的谷氨酰胺酶、β-葡聚糖酶、果胶

酶、蛋白酶类更是提高了大豆这种丰富蛋白质原料的全氮利用率,促进了淀粉的糖分分解,最后发酵产物中含有氨基酸、多肽、维生素、低聚糖等多种形成了酱油的鲜味物质。

15.用作食醋酿造的糖化剂——淀粉酶,如用于淀粉液化的枯草芽孢杆菌α-淀粉酶和用于

将液化产物进一步糖化的拟内孢霉或根霉葡萄糖淀粉酶制剂。

第七章

1.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类型:①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如测定果糖、多糖等②催化待测物

生成新的产物,而这种产物更容易被定量分析。如:淀粉的测定。③测定食品中酶的活性作为食品的指标,如过氧化物酶的测定。④利用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一些信息。如酶联免疫法、酶电极法等。

2.酶联免疫测定(ELISA)ELISA的基本原理:(1)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

物与酶连接(或建立关联)。(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它将酶促反应的高效率和免疫反应的高度专一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对生物体内各种微量有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的对象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抗原。

3.完整的ELISA试剂盒包含以下各组分:

必需:(1)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免疫吸附剂);(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标记物);(3)酶作用的底物(显色剂);

非必需:(4)阴性和阳性对照品(定性测定),参考标准品和控制血清(定量测定);(5)结合物及标本的稀释液;(6)洗涤液;(含吐温20磷酸盐缓冲液)(7)酶反应终止液。(常用硫酸)

4. ELISA的基本类型:(1)双抗夹心法;(2)间接法;(3)竞争法;(4)双位点一步法;(5)捕获法测IgM抗体;(6)ABS-ELISA法;(7)PCR-酶联免疫测定法;(8)斑点免疫酶结合

试验。

(1)双抗体夹心法,此法常用于测定抗原, 将已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 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原)与之结合。温育后洗涤,加入酶标抗体和底物进行测定。

(2)间接法ELISA,此法是测定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将已知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含相应抗体)与之结合。洗涤后,加入酶标抗球蛋白抗体(酶标抗抗体)和底物进行测定。

(3)竞争法,此法可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用于测定抗体。以测定抗原为例, 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抗原和一定量特异性抗体,使固相抗原与待测抗原二者竞争与抗体结合;经过洗涤分离,最后结合于固相的抗体与待测抗原含量呈负相关。

5.PCR检测的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特定的基因片段为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一对寡聚核苷酸为引物,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DNA模板的变性,达到基因扩增的目的。PCR是目前转基因食品检测较为成熟的方法。

6. 酶抑制率法原理:待测物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检测酶抑制率判定待测物的含量。

农药残留的酶抑制率法测定

第八章

1.食品加工用酶制剂领域主要分为:蛋白加工用酶制剂、风味强化用酶制剂、淀粉加工用

酶制剂、酿造用酶制剂、油脂加工用酶制剂等

2.酶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食品的潜在危害:作为外源蛋白质在随同食品进入人体后,

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来源于微生物的酶制剂也可能带有毒素。

3.酶催化有毒物质的产生,例如,木薯含有生氰糖苷,虽然它本身并无毒,但是在内源糖

苷酶的作用下,产生氢氰酸。如果将木薯根切成小块后彻底清洗,那么留在组织中的微量HCN在随后的烧煮中就很容易挥发除去。

4.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1)脂肪氧合酶催化胡萝卜素降解使面粉漂白,在

其他食品如一些蔬菜的加工过程中脂肪氧合酶也参与了胡萝卜素的破坏过程。(2)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的硫胺素酶的作用,使这些食品缺少维生素B。(3)抗坏血酸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常由于酶或非酶的因素而被氧化,虽然抗坏血酸氧化酶能催化抗坏血酸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但是后者易于通过温和的还原作用重新转变成抗坏血酸,仅当脱氢抗坏血酸内酯进一步水解生成2,3-二酮古罗糖酸后,Vc的活性才完全丧失。

5.酶作用的解毒反应:去除食品中的抗营养因子;水解牛乳中的乳糖;降低淀粉类食品高

温产生丙烯酰胺含量。

蛋白质与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酶及酶工程的概念。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和特殊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酶工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产品的一门工程技术。(名词解释) 2.了解酶学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一些关键事件。 1833年,Payen和Persoz发现了淀粉酶。1878年,Kuhne首次将酵母中进行乙醇发酵的物质称为酶。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Enzyme,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其意思“在酵母中”。 1902年,Henri提出中间产物学说。1913年,Michaelis and Menton推导出酶催化反应的基本动力学方程,米氏方程:V=VmS/(Km+S)。1926年,Summer分离纯化得到脲酶结晶。人们开始接受“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Cech and Altman于1982和1983年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即核酸类酶,198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现已鉴定出5000多种酶,上千种酶已得到结晶,而且每年都有新酶被发现。 3.了解酶在医药、食品、轻工业方面的应用。 医药:(1)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通过酶活力变化进行疾病诊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用于诊断肝病、心肌梗塞等,酶活力升高;葡萄糖氧化酶用于测定血糖含量,诊断糖尿病。 (2)用酶进行疾病的治疗:来源于蛋清、细菌的溶菌酶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来源于动物、蛇、细菌、酵母等的凝血酶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来源于蚯蚓、尿液、微生物的纤溶酶用于溶血栓。 (3)用酶制造各种药物:来源于微生物的青霉素酰化酶用于制造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蛋白酶用于生产L-氨基酸。 食品:生产低聚果糖,原料为蔗糖,所需酶为果糖基转移酶、蔗糖酶α(黑曲霉、担子菌);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原料为淀粉,所需酶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米曲霉)、α-葡萄糖苷酶(黑曲霉)、普鲁兰酶、糖化型α-淀粉酶(枯草杆菌)。 轻工业:用酶进行原料处理;用酶生产各种轻工、化工产品;用酶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

食品酶学导论复习知识点

食品酶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酶定义:是生物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浓度专一性和催化效率的生物大分 子。 2、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比活力: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 (单位/毫克蛋白)。比活力是酶纯度指标,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 纯,即表示单位蛋白质中酶催化反应的能力愈大。 4、酶活性中心:是酶蛋白的催化结构域中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的 部位。 5、别构部位:指酶的结构中不仅存在着酶的活力部位,而且存在调节 部位,结合别构配体(效应剂)的部位。 6、酶原: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的,但不是所有新合成的酶都具有催化 活力,这种新合成的无催化活力的酶前体称之为酶原。 7、同工酶:来自同一生物体同一生活细胞,能催化同一反应,但由 于结构基因不同,因而酶的一级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他性质有所差别的一组酶。 8、Km 值:就代表着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 度。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它不是酶的特征常 数,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Vmax 也不同。) 9、序列反应: 酶结合底物和释放产物是按顺序先后进行的。 10、乒乓反应:酶结合底物A,并释放产物后,才能结合另一底物,

再释放另一产物 11、酶的抑制剂:酶分子与配体结合后,常引起酶活性改变,使酶活 性降低或完全丧失的配体,称酶的抑制剂,这种效应称抑制作用。 12、大分子结合修饰:利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分子的侧链基团共价结 合,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精细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 与功能。 13、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 用的酶。 14、固定细胞:固定化死细胞、固定化活细胞。 15、固定化活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生 长、繁殖、新陈代谢)的细胞。 、重点知识概括 1、酶的一般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高,酶作用的专一性,大多数酶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6 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 接酶。 3、酶学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 3.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控制动植物原料中的酶,利用酶的催化活性进行生产活动; 3.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酶的作用会产生毒素和有害物 质,酶的作用改善食品品质; 3.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3.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 3.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酶学复习题1总结

一、填充题 1、酶分子修饰生物法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改变蛋白质,即基于核酸水平对 蛋白质进行改造,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对DNA或mRNA进行改造和修饰以期获得化学结构更为合理的蛋白质。 2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吸附法、包埋法、 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 3、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 中最简单的方法。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 和离子吸附法。 4、重氮法是将酶蛋白与水不溶性载体的重氮基团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固定化的 方法,是共价键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5、酶反应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游离酶进行反应,即均相酶反应器;另一类是应用固定化 酶进行的非均相酶反应器。 6、酶联免疫测定(即ELISA)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两点:(1)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 物与酶连接;(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二、名词解释 1、同工酶:同工酶的命名: 同工酶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这种分子形式差异是由于酶蛋白的编码基因不同,或者虽然基因相同,但基因转录产物mRNA 或者其翻译产物是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产生的。 2、产酶促进剂:产酶促进剂是指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少量物质,能显著提高酶的产率,这类物质称为产酶促进剂。 3、酶活力: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1961 年国际酶学会规定,l min 催化lμmol 分子底物转化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 ( 国际单位 ) ,温度为25 ℃,其它条件(pH 、离子强度) 采用最适条件。 4、溶菌酶:溶菌酶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简答题 1、酶学对食品科学有哪些重要性? 答:(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2、在酶的纯化方法中,酶和杂蛋白根据它们的性质差异有哪些分离方法? 答: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的分离方法根据这个基础分为: (1) 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如离心分离法、筛膜分离法、凝胶过滤法等。 (2) 根据溶解度大小分离的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等。 (3) 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聚焦层析法等。 (4) 按稳定性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选择性表面变性法等。 (5) 按亲和作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亲和层析法、亲和电泳法等。 3、固定化酶有哪些优点? 答:固定化酶的优点: (1 )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 )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酶学与酶工程

Lecture1 酶学与酶工程 1、酶的概念,命名、酶的活性中心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转移性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酶工程: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相结合,研究酶的产生和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性学科,包括了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 主要: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和酶生物反应器。 化学酶工程:用化学手段修饰、改造、模拟天然酶,使其更适合人们的需要,主要包括天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以及化学人工合成酶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酶工程:用生物学的方法,特别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组合库筛选法改造天然酶,创造性能优异的新酶,主要是抗体酶、杂合酶、进化酶和核酸酶的研究与应用。 2)命名:系统命名法!! 催化下列反应酶的命名:ATP+D—葡萄糖→ADP+D—葡萄糖-6-磷酸 该酶的正式系统命名是: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表示该酶催化从ATP中转移一个磷酸到葡萄糖分子上的反应。 它的分类数字是:E.C.2.7.1.1 E.C代表按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命名 第1个数字(2)代表酶的分类名称(转移酶类) 第2个数字(7)代表亚类(磷酸转移酶类) 第3个数字(1)代表亚亚类(以羟基作为受体的磷酸转移酶类) 第4个数字(1)代表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号(D葡萄糖作为磷酸基的受体) 3)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因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2、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分类:按酶促反应的性质分类(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全酶=酶蛋白+辅因子 辅因子包括:有机辅因子(辅酶非共价结合/辅基非共价结合或共价结合)和金属辅因子(金属酶/金属激活酶) 3、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 强大的催化能力:可以加快至1017倍; 没有副反应,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的进行; 高度的专一性,各种酶都有专一性但是专一程度的严格性上有所差别; 可调节性,包括了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酶工程复习题

酶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答案)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生物催化剂 2.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转移基团 (B)传递氢 (C)传递电子 (D)(答案)决定酶的专一性 3.下列对酶活力的测定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酶的反应速度可通过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来完成 (B)需在最适pH条件下进行 (C)(答案)按国际酶学会统一标准温度都采用25℃ (D)要求[S]远远小于[E] 4.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因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集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集团(D)(答案)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5.酶的高效率在于 (A)增加活化能 (B)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答案)降低活化能

6.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A)增高反应活化能 (B)(答案)降低反应活化能 (C)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二、填空题 1.酶和菌体固定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吸附法、结合法、交联法和热处理法 2.系统命名法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将酶分为6大类。即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合成酶(或称连接酶)。 3.酶分子修饰中,经过修饰的酶的特性会改变,即可提高酶活力,增加稳定性或降低抗原性。 4.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5.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6.常用产酶菌有细菌(大肠杆菌);霉菌(黑曲酶;青酶;木酶;根酶);放线菌(链酶菌);酵母等。 7.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8.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9. 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10.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11.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法三种。 12.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13.在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要从营养的角度考虑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的调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教材

绪论 1酶学(Enzymology)是研究酶的性质、酶的反应机理、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科学。 酶的定义: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两大类别。 2什么是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食品酶学:酶工程与食品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食品酶学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基本知识,酶的分离与纯化以及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内容。 食品酶学主要任务:讲授酶学基本理论,酶的分离与纯化以及酶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应用等内容。 3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速度方程。 这个方程称为Michaelis-Menten方程,是在假定存在一个稳态反应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其中值称为米氏常数,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为底物浓度。当时,,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络合物的理论 1.锁钥假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2.诱导契合假说: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3.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操纵子学说” 5酶的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酶的活性是受调节控制 绝对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反应,这种高度的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6酶的系统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底物+反应类型 7酶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催化底物的氧化或还原,而不是基团的加成或者去除,反应时需要电子的供体或受体。 2)转移酶(Transferase)催化功能团从一个底物向另一个转移。 3)水解酶(Hydrolase)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 4)裂合酶(Lyase)能催化底物分子开裂成两部分,其中之一含有双键。这类酶催化反应都是可逆的。开裂点可以是碳碳、碳氧或碳氮键。 5)异构酶(Isomerase)催化底物的分子内重排反应,特别是构型的改变和分子内的氧化还原。 6)合成酶(Ligase)能将两个底物连接成一个分子,在反应时由ATP或其他高能的核苷三磷酸供给反应所需的能量。 8酶活力定义: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酶活力通常以在最适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度来确定。 酶活力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的高低。 在标准条件下(指温度25℃,以及最适底物浓度、最适缓冲液离子强度和pH)1min内催化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酶的国际单位(IU, international unit )

食品酶学_样卷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下列哪种剂型的酶最方便于在食品生产中使用: A.液体 B.粉剂 C.颗粒 D.纯酶结晶 2.酶制剂的生产主要来源于: A.动物组织提取法; B.植物组织提取法; C.化学或生物合成法; D.微生物发酵法; 3.蛋白酶按其活性部位分为: A.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 B.肽链端解酶、肽链内切酶C.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D.水解酶、裂合酶4.酶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 裂合酶等,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水解酶 B.裂解酶 C.异构酶 D.连接酶 5.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 A.范德华力 B.疏水相互作用 C.双键 D.离子键

6.根据酶的电荷性质进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 A.离子交换 B.电泳 C.等电聚焦D.离心沉淀 7.有关米氏常数Km叙述不正确的是: A.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B.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C.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D.某个酶的Km值已知时,无法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Vmax的百分比。 8.下图表示的是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不可逆抑 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 B.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 曲线3为不可逆抑制剂 C.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无抑制 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 D.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 制剂;曲线3为无抑制剂 9.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什么酶的作用,会使这些食品 缺少维生素B。 A.硫胺素酶 B.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 10.在科技文献中,当一种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明酶 的: A.系统名 B.数字编号 C.酶的来源 D.生产商 11.下列有关SOD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 B.SOD存在于几乎所有靠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从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直至人体均有存在; C.SOD分子中不含赖氨酸,芳香氨酸也很少,能抗胃蛋白酶水解; D.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在照射前供给外源性SOD,可有抗辐射效果。

食品科学专业

食品科学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 7 2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新产品开发的食品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献身食品科技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的同时,掌握食品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侧重在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能在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指导生产及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够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食品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本专业暂设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如下: 0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02食品新资源开发 03食品加工与贮藏 04食品功能成分开发利用 05畜产品质量控制 06食品生物技术 07食品加工工程 三、学习年限 食品科学专业的学位为工学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学位课程学习,后两年进行选修课的学习、研究试验、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

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食品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符合科学、规范、宽广,学分分配合理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性、科学性,又要有先进性、前沿性,同时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其他专业的学位课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食品科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如下: (一)必修课 1、公共学位课 7学分 (1) 政治理论课(二门课) 9 0学时 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第一外语(含专业外语) 2 4 0学时 4学分 2、专业学位课 18 学分 (1)高等有机化学 4 0学时 2学分 (2)现代仪器分析 4 0学时 2学分 (3) 实验动物与功能评价 4 0学时 2学分 (4) 食品科学研究进展 4 0学时 2学分 (5)食品生物工程 4 0学时 2学分 (6) 生化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7)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4 0学时 2学分 (8)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9)分子生物学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二)选修课 一般要求选修1-2门,2-4学分。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可跨院(系、所、中心)、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本专业研究生要求选修4学分,我院开设的选修课程如下: (1) 食品杀菌技术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2) 现代果汁加工技术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酶学与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学与酶工程复习资料 上一届考试试题 一、名字解释 1、酶的活性中性: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和维持酶的特定构象所必需的基团为酶的必需基团。 2、米式方程及各字母的意义: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程,v=V max·S/(K m+S)。其中 K m值称为米氏常数,V max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由此可见K m值的物理意义为反应速度(v)达到1/2V max时的底物浓度(即K m=[S]),单位一般为mol/L,只由酶的性质决定,而与酶的浓度无关。 3、别构效应:一个蛋白质与其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它适用于功能的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或变构效应。 4、遗传密码: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由3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所构成。 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是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最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6、内囊性包埋法: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统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成为的药库型微型胶囊。 7、固定化酶:水溶性酶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一种酶的衍生物。在催化反应中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 8、必需水:维持酶分子完整的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量。 二、问答题 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原因。 答: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相同。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通过减少有活性的酶而降低酶的反应速度。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则后一种效应为主,因而酶活性丧失,反应速度下降。 2、操纵子的定义及组成。 答: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转录的功能单位。很多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包括结构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DNA 序列。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 3、蛋白质合成过程当中的主要物质。 答:主要为mRNA、tRNA、氨基酸、核糖核蛋白体以及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蛋白质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底物,在核糖体上通过各种tRNA、酶和辅助因子的作用,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4、酶生物合成模式有哪几种及其特点?简述其接近理想模式的方法? 答:1、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的一种酶生物合成模式。该类型酶的 生物合成速度与细胞生长速度紧密联系,又称为生长偶联型。2、延续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一段较长时间。3、中期合成型:酶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生物合成也随着停止。4、滞后合成型:酶是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者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其生物合成并大量积累,又称为非生长偶联型,许多水解酶的生物合成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酶的发酵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应是延续合成型。属于延续合成型的酶,在发酵过程中没有生长期和产酶期的明显差别。细胞一开始生长就有酶产生,直至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还可以继续合成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其他合成模式的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选育得到优良的菌株, 并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 使他们的生物合成模式更加接近于延续合成型。其中对于同步合成型的酶,要尽量提高其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为此适当降低发酵温度是可取的措施;对于滞后合成型的酶,要设法降低培养基中阻遏物的浓度,尽量减少甚至解除产物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使酶的生物合成提早开始;而对于中期合成型的酶,则要在提高mRNA的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考虑,使其生物合成的开始时间提前,并尽量延迟其生物合成停止的时间。 5、举例说明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答:一、植物细胞培养的工艺流程:外植体→细胞的获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过程——大蒜细胞培养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大蒜愈伤组织的诱导:打破休眠的大蒜蒜瓣,去除外皮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蒜瓣切成0.5cm3左右的小块,植入培养基中,25℃、600lux、12h/d光照的条件下培养18d,诱导得到愈

第1章考试题

第1章考试题 1 某水泥厂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现改产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原包装袋未变,客户投诉水泥重量不够,请分析原因。 答: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堆积密度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小,由于包装袋的容积一定,因而质量变小。 2质量为3.4kg,容积为10L的容量筒装满绝干石子后的总质量为18.4kg。若向筒内注入水,待石子吸水饱和后,为注满此筒注入水4.27kg。将上述吸水饱和的石子擦干表面后称得总质量为18.6kg(含筒重)。求该石子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石子的质量为m=18.4-3.4=15.0(kg) 石子的堆积体积为V oˊ=10L, 石子所吸水的量为m w=18.6-18.4=0.2(kg),水的体积为0.2L 开口孔隙体积为石子吸收水的量,即V k=0.2L 注入筒内的水的体积为Vˊw=4.27L, 该体积等于石子间空隙的体积与石子开口孔隙之和。V s+V k=4.27L 故,石子的质量吸水率为 W m=m w/m=0.2/15×100%=1.3%石子的体积吸水率为

V v =V k/V o = 0.2/(10-4.27+0.2)×100% = 3.4% 石子的堆积密度为 ρodˊ=m/ V oˊ=15/10=1500(kg/m3) 石子的表观密度为 ρod=m/V o=15/(10-4.27+0.2)=2530(kg/m3) 第3章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胶凝材料 2 气硬性胶凝材料 1 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错。 2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二、问答题 1 建筑石膏制品为何一般不适于室外? 答:因建筑石膏制品化学成分主要为CaSO4·2H2O,微溶于水;且建筑石膏制品内部含大量毛细孔隙、水或水蒸汽易进入建筑石膏制品内部,加快二水石膏晶体溶解于水的速度,特别是晶体间搭接处易受溶液破坏,强度大为下降。正因为其耐水性差、吸水率高、抗渗性及抗冻性差,故不宜用于室外。

蛋白质与酶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蛋白质工程的产生: 1,最早的蛋白工程是福什特(Forsht)等在1982-1985年间对酪氨酰-t-RNA合成酶的分子改造工作。2,佩里(Perry)1984年通过将溶菌酶中Ile(3)改成Cys(3),并进一步氧化生成Cys(3)-Cys(97)二硫键,使酶热稳定性提高,显著改进了这种食品工业用酶的应用价值。3,1987年福什特通过将枯草杆菌蛋白酶分子表面的Asp(99)和Glu(156)改成Lys,而导致了活性中心His(64)质子pKa从7下降到6,使酶在pH=6时的活力提高10倍。 二,蛋白质工程的内容 1、定义: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2、内容:确定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三,蛋白质工程的程序 蛋白质分子设计基因改造方案基因成或突变 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蛋白质分子基因克隆与表达 目的基因和功能测定 改造的蛋白质分子 四,酶工程的应用范围 (1)对生物宝库中存在天然酶的开发和生产; (2)自然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 (3)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和细胞固定化); (4)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 (5)与其他生物技术领域的交叉和渗透。 其中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实际上有了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 五,医用药物酶应用的问题:1)异体蛋白引起免疫反应;2)酶不纯,引起各种副作 3)酶在体内降解,时间短; 4)药物无法定向分布。 解决办法: 1) 制成微胶囊; 2) 制成衍生物;3) 制成脂质体包埋与免疫系统隔开(酶蛋白);4) 酶上引入一定基团,起导向作用。 五,分子酶学与酶工程 1、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或其它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进行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没有酶就没有生命,因此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性质与作用机理,对于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酶学复习题(1)

1.酶的特性有哪些?(1)催化效率高:比一般的酶高106-1013倍;(2)酶作用的专一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3)易变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酸、强碱等破坏(4)酶的催化条件温和;(5)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8. 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酶学委员会提出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作为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 要依据,每一种酶都给以三个名称:系统名,惯用名和一个数字编号。 2、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不同?脂肪酶水解脂肪,产生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脂肪氧化酶催化顺,顺-1,4-戊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的氢化氧化作用。4、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Km值代表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优点: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的使用;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稳定性显著提高;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败的速度;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26.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操作稳定性(2)贮藏稳定性(3)热稳定性(4)对蛋白酶的稳定性(5)酸碱稳定性。 27.什么是糖酶?常见的糖酶有哪几种?(四种以上) 糖酶:裂解多糖中将单糖连接在一起的化学键,使多糖降解为小分子,催化糖单位结构上的重排形成新的糖类化合物的酶。 常见的糖酶: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乳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最常见的微生物产酶发酵类型是液体深层发酵 2. 琼脂糖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法等纯化酶的机理各是什么? 琼脂糖凝胶过滤:不同式样通过凝胶时,能进入颗粒状凝胶的微孔的小分子被阻滞,不能进入微孔的大分子未被阻滞,改变颗粒状凝胶的微孔大小可能改变凝胶量分级分离范围。(琼脂糖凝胶过滤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 离子交换法:改变PH或提高溶液离子强度,根据酶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的能力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开。(离子交换法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5. 一些乳制品中为什么添加乳糖酶? 乳糖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冷冻乳制品中容易析出,使得产品带有颗粒状结构,乳糖部分水解可以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酶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图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对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来讨论诸如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 酶制剂的保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 温度:在低温条件下(0-4℃)使用、处理和保存,有的需要更低的温度,加入甘油或多元醇有保护作用。(2) pH与缓冲液:pH应在酶的pH稳定范围内,采用缓冲液保存。(3) 酶蛋白浓度:一般酶浓度高较稳定,低浓度时易于解离、吸附或发生表面变性失效。(4) 氧:有些酶易于氧化而失活。(5) 为提高酶稳定性,常加入下列稳定剂:如钙离子保护淀粉酶,锰离子保护溶菌酶,二巯基乙醇保护巯基酶。(常加入下列稳定剂:①底物、抑制剂和辅酶,它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局部的能级水平,使酶蛋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扭曲部分转入稳定状态。②对巯基酶,可加入-SH保护剂。如二巯基乙醇、GSH(谷胱甘肽)、DTT(二硫苏糖醇)等。③其他如Ca2+能保护α-淀粉酶,Mn2+能稳定溶菌酶,Cl-能稳定透明质酸酶。)

(完整版)酶学与酶工程总结

?Lecture 1 酶学与酶工程 ?酶的概念:酶(enzyme)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 ?酶的分类(6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Note:一个酶蛋白可有多种催化活性,相当于多个酶(关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差别) 除水解酶和连接酶外,其他酶在反应时都需要特定的辅酶。 金属在酶催化中的作用:稳定酶构象、参与酶的催化作用(如激活底物)、电子传递体 ?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 强大的催化能力:加快反应速度可高达1017倍; 没有副反应; 高度的专一性:各种酶都有专一性,但专一程度的严格性上有所差别; 可调节性; ?同工酶的概念: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复)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所组成的单体、纯聚体或杂交体,其理化及生物学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同工酶。 同一基因生成的不同mRNA所翻译出来的酶蛋白也列入同工酶的范畴。 酶蛋白合成后经不同类型的共价修饰(如糖基化等)而造成的多种酶分子形式,严格来说不属于同工酶而称为synzyme,但也有人称其为次生性同工酶(secondary isozyme)。 不同种属中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为xenozyme,也不属于同工酶。

?酶的活性中心 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与底物相结合)和催化基团(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常见基团:His的咪唑基、Ser的-OH、Cys的-SH、Glu的γ-COOH。 ?酶的作用机制 ?酶活力的调节 ?酶的应用 食品加工方面: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代表就是酶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几十种酶成功用于食品工业。如葡萄糖、饴糖、果葡糖浆的生产、蛋白质制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保鲜以及改善食品品质与风味等。 常用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等。 酶在轻工业方面的应用:用酶进行原料处理(发酵原料、淀粉原料、纤维素原料、含戊聚糖的植物原料的处理、纺织原料、造纸原料的制浆、生丝的脱胶处理、羊毛的除垢),用酶生产各种产品(L-氨基酸、核苷酸、酱油或豆酱、制革),用酶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加酶洗涤剂;加酶牙膏、牙粉和嗽口水) 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的医药用酶、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用酶治疗各种疾病、用酶制造各种药物 ?酶与食品质量安全 酶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食品的潜在危害 酶催化有毒物质的产生 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 潜在的产毒素性 潜在的致病性 对策:安全菌株,体外基因毒理学测试,酶制剂的安全评价,酶制剂来源安全性的评估标准 ?Lecture 2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核酶(Ribozyme):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 看课件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克隆表达的过程 基因克隆常用的酶,有什么应用,注意事项(补充后两者)

食品酶学各章复习题汇总(本科)

食品酶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怎样理解酶的概念? ?2、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食品酶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一、什么叫酶的发酵生产?酶发酵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是什么? ?二、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常用的酶源微生物有哪 些? ?三、培养基组分的基本类别有哪些?各有何主要作用?酶的发酵生产中, 碳源的选择主要考虑哪些方面?氮源选择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三章 ?一、酶提取的主要提取剂有哪几种?怎样选择? ?二、在酶的分离纯化中,根据溶解度、分子大小、带电性和吸附性不同, 能够采用的分离方法各有哪些?其中效率最高的方法是什么?在方法的选择和顺序的安排上有何依据? ?三、常用的沉淀分离法有哪几种?其主要操作要领是什么? ?四、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过滤分为哪几类?其过滤介 质和截留特性分别是怎样的? ?五、什么是层析分离法?分为哪几类?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凝胶过滤层析的分配系数Kd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怎样计算? ?七、什么是凝胶电泳?按凝胶组成系统分,凝胶电泳可分为哪几类?其基 本原理和主要用途分别是什么? ?八、什么叫等电聚焦电泳?其分离原理是什么? ?九、什么叫酶的结晶过程?酶结晶的条件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十、什么是真空浓缩?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一、什么叫固定化酶?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其基本概念分别是什么? ?二、酶固定化后,其性质是否有变化?都有哪些规律性变化?

第五章 ?一、淀粉糖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其作用特性分别是怎样的? ?二、什么是液化(型淀粉)酶?什么是淀粉的酶法液化?其有何优越性? ?三、什么是果胶物质和果胶酶?果胶酶是如何分类的? ?四、根据活性中心进行分类,蛋白酶可分为哪几类?其一般性质分别是什 么? ?五、酶活性中心中常见的功能基团有哪些?简述你对活性中心的理解。 ?六、你熟悉的蛋白酶有那些?其特异性分别是怎样的? ?七、什么是多酚氧化酶?简述酶促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措施。 ?八、什么是脂肪氧合酶?它对食品质量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如何控制? ?八、什么是葡萄糖氧化酶?它在食品工业有哪些主要应用? 第六章 ?1、酶在淀粉糖的生产中有哪些应用?主要的机理是什么? ?2、何为低聚果糖?其酶法合成原理如何? ?3、在焙烤食品和面条生产中,哪些酶制剂得到了应用?举例说明其用途 和作用机理。 第七章 ?1、果蔬加工中常用的酶制剂有哪些?其用途和原理是什么? 第八章 ?1、什么是ELISA?其基本原理是什么?酶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在食品 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2、举例说明什么是酶生物传感器? ?3、举例说明酶抑制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在食品分析中的主要应用。

食品类专业简历精品范文

食品类专业简历精品范文 在食品类专业简历中个人成就是很多方面能力的一种证明,比如说曾经在某项共工作中所展现的领导能力,可以体管理专业能力。在写个人简历的时候,就其个人成就要写出相关经历的所涉及到的一些任务,包括是什么类型的、如何产生的,当时的背景以及具体情景,还有所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完成过程中你所做的工作等等。通过细节的描写,可以提高个人简历的真实度以及可读性。 篇一:食品类专业简历精品范文 个人信息 民族:汉目前所在地:广州 年龄: 26 岁户口所在地:广州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食品工程/糖酒、品质管理、生产管理 工作年限:0职称:其它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20XX.09~20XX.10 理工学院教科办助理秘书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暨南大学 最高学历:硕士毕业日期:20XX-06 所学专业一:轻工/粮食/食品类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XX年9月~20XX年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功能性食品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功能性食品理论和分离检验理论,掌握了食品研发、食品包装开发食品检验方法和技术,深入系统研究了食品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可食性包装研究开发。论文题目:可食性膜研究开发与食品包装实验。在校所学课程:高级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现代仪器分析、食品贮运与包装、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食品分离技术、食品酶学。 1999年9月~20XX年7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发酵工程方向)学士 掌握了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同时辅修了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专业;担任学生干部增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外语水平: 四级

生物技术专业复习资料(西南民大版)-酶工程

酶工程复习 1.生物酶工程:在化学酶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酶学理论和以DNA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又称为高级酶工程 2、化学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又为初级酶工程,是酶学理论与化学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内容:酶的工艺制备、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化学修饰、人工酶的合成、酶反应器和酶传感器、酶的应用等。 3.如何控制发酵产酶工艺条件:a. pH调节办法:改变培养基组成或其比例;使用缓冲剂;添加适宜的酸碱溶液以调节pH值。b.温度调控的方法:一般采用热水升温、冷水降温;在发酵罐中,均设计有足够热传面积的热交换装置,如排管、蛇管。c.溶氧量调控的方法:调节通气量、调节氧的分压、调节气液接触时间、调节气液接触面积、培养液的特性对溶氧速率有明显影响,若培养物粘度大,则不利于溶氧。 4.酶生物合成模式包括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各种模式下酶产量?各产酶模式的一般产酶动力学方程是怎样的? a.同步和成型:又称生长偶联型,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当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酶大量产生,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合成随即停止。其方程为:dE/dt=αμX 特点:此类型生产的酶,其生物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反应产物阻遏。这类酶相应的mRNA是很不稳定的。提高酶产量:增加细胞生长速率,提高mRNA稳定性,降低发酵温度。 b.延续合成型:部分生长偶联型,酶的合成伴随细胞生长开始,但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的一段时间。其方程:dE/dt=αμX+βX 特点:延续合成型的酶可受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产物阻遏,其对应的mRNA很稳定。提高酶产量:最理想模式,添加诱导物。 c.中期合成型: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也随即停止。其方程:dE/dt=αμX 特点:此类型合成的酶,受反应产物反馈阻遏,其对应的mRNA是不稳定的。提高酶产量:增加细胞生长速率,提高mRNA稳定性,解除阻遏。 d.滞后合成型: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才开始大量合成。其方程:dE/dt=βX 特点:此类型合成的酶,受分解代谢物阻遏,故在对数生长期不合成,但其mRNA稳定性强,当细胞停止生长,分解代谢物阻遏解除,才开始利用积累的mRNA进行翻译合成。提高酶产量:减少阻遏物浓度,尽量降解产生的阻遏物。 5.提高酶产量的方法有哪些?A.要选育或选择使用优良的产酶细胞。B.打破调控机制。C添加表面活性剂、酶促进剂、诱导物。 6.在发酵产酶中,溶氧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通气量:当通气量增大时可提高溶氧速率,反之使溶氧速率降低。b.氧的分压:增加空气压力,或提高空气中氧的含量都能提高氧的分压,从而提高溶氧速率。反之则使溶氧速率降低c.气液接触时间:气液两相接触时间延长,可使更多的氧溶解,从而提高溶氧速率;反之则使溶氧速率降低。d.气液接触时间:增加气流接触界面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溶氧率。e.培养物的特性:培养液的粘度大,产生气泡多,则不利于氧的溶解。通过改变培养液的组分或浓度,可有效地降低培养液粘度 7.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温度:通常抽提温度应控制在0-10℃,对某些耐温的酶,如胃蛋白酶等,可以适当提高抽提温度。b.pH值:抽提液的pH值应远离酶的等电点,不宜过高或过低。c.提取液体积:增加提取液用量,可提高提取率。d.添加保护剂:为了提高酶稳定性,防止酶变性、失活等常加入一些保护剂。 8.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a.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包括:机械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b.物理破碎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