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的定义及原理

电导率的定义及原理
电导率的定义及原理

电导率

电导率,物理学概念,指在介质中该量与电场强度之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生态学中,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每米毫西门子(mS/m)表示.

定义

(1)英文:conductivity(or specific conductance)

(2)定义: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κ表示,κ=1/ρ。除非特别指明,电导率的测量温度是标准温度(25 °C )。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称为西门子/米(S/m),其它单位有:MS/m,S/cm,μS/cm。1S/m=1000mS/m=1000000μS/m=10mS/cm=10000μS/cm。

电导率的单位mS/cm,mS/cm为毫西门子每厘米,相当于0.1s/m,相当于0.001/(Ω·cm)。西门子的符号为S,中文简写为[西],1S=1000mS=1000000μS

1 西[门子]=1 安培/伏特=1 / 欧姆

(4)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另外,不少人将电导跟电导率混淆: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

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通常是溶液的电导率测量。固体导体的电阻率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量一般采用交流信号作用于电导池的两电极板,由测量到的电导池常数K和两电极板之间的电导G而求得电导率σ。

电导率测量中最早采用的是交流电桥法,它直接测量到的是电导值。最常用的仪器设置有常数调节器、温度系数调节器和自动温度补偿器,在一次仪表部分由电导池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可以直接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是将相互平行且距离是固定值L的两块极板(或圆柱电极),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为了避免溶液电解,通常为正弦波电压,频率1~3kHz)。然后通过电导仪测量极板间电导。

电导率的测量需要两方面信息。一个是溶液的电导G,另一个是溶液的几何参数S。电导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测量得到。根据关系式S=K×G可以等到电导率的数值。这一测量原理在直接显示测量仪表中得到广泛应用。

半导体能带理论(精)

一. 前言 光子晶体也许现在的你对光子晶体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然而正如20世纪初人们对硅这种半导体材料的懵懂一样,也许在21世纪末的时候,你将对这个名词耳熟能详。因为,到时从你的书桌上摆着的高速个人电脑(上百甚至上千G Hz 的运算速度),到快速而便捷的网络设施,甚至直至你家中能够根据室内实际温度自动开关调节的空调系统,都可能要得益于这种前途光明的新型材料的伟大功劳。光子晶体是一个很前沿的话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很深奥的物理概念。要想把光子晶体解释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要想了解它,可以先从它产生的背景说起。我们现在都知道,半导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利用它的一些区别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殊的性质,人们制造出了许多的现代固体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收音机、电视、计算机、电话、手机等等无一不再应用着半导体制成的芯片、发光二极管(LED)等等元件。而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便利的半导体材料大多是一些晶体。 二.晶体知识. 晶体和半导体中所谓的晶体,是指内部原子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周期性的重复结构,而往往就是这些重复性的结构存在,才决定了半导体的特殊性质。晶体又分单晶和多晶:单晶——在一块材料中,原子全部作有规则的周期排列,由于内部的有序性和规则性,其外形往往是某种规则的立体结构。多晶——只在很小范围内原子作有规则的排列,形成小晶粒,而晶粒之间有无规则排列的晶粒界[j ,HSOv) 隔开。我们熟悉的硅、锗等晶体就属于单晶。半导体分类:半导体可分为本征半导体、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硅和锗都是半导体,而纯硅和锗晶体称本征半导体。硅和锗为4价元素,其晶体结构稳定。 P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是在4价的本征半导体中混入了3价原子,譬如极小量(一千万之一)的铟合成的晶体。由于3价原子进入4价原子中,因此这晶体结构中就产生了少一电子的部分。由于少一电子,所以带正电。P型的“P”正是取“Positve(正)”一词的第一个字母。N型半导体:若把5价的原子,譬如砷混入4价的本征半导体,将产生多余1个电子的状态结晶,显负电性。这N是从“Negative(负)”中取的第一个字母。二极管的原理:如图一是未加电场(电压)的情况P型载流子和N型载流子随机地在晶体中。若在图二中的N端施加正电压,在P端施加负电压,内部的载流子,电子被拉到正电压方,空核被拉到负电压方,从而结合面上的载流子数量大大减少,电阻便增大了。如图三加相反电压,此时内部载流子通过结合面,变得易于流动。换言之电阻变小,电流正向流动。请记住:二极管的正向导通是从P型指向N型,国际的标法是:三角形表示P型,横线是N型。二极管在0.6V以 上的电压下电流可急剧移动,反向则无! 三.能带理论能级(Enegy Level) 在孤立原子中,原子核外的电子按照一定的壳层排列,每一壳层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每个壳层上的电子具有分立的能量值,也就是电子按能级分布。为简明起见,在表示能量高低的图上,用一条条高低不同的水平线表示电子的能级,此图称为电子能级图。能带(Enegy Band):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以硅为例,每立方厘米的体积内有5×1022个原子,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235nm。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的共有化。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禁带(Forbidden Band):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原子壳层中的内层允许带总是被电子先占满,然后再占据能量更高的外面一层的允许带。被电子占满的允许带称为满带,每一个能级上都没有电子的能带称为空带。价带(Valence Band):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带。导带(Conduction Band):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导带的底能级表示为Ec,价带的顶能级表示为Ev,Ec与Ev之间的能量间隔为禁带Eg。导体或半导体的导电作用是通过带电粒子的运动(形成电流)来实现的,这种电流的载体称为载流子。导体中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则是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空穴。对于不同的材料,禁带宽度不同,导带中电子的数目也不同,从而有不同的导电性。例如,绝缘材料SiO2的Eg约为5.2eV,导带中电子极少,所以导电性不好,电阻率大于1012Ω·cm。半导体Si的Eg约为1.1eV,导带中有一定数目的电子,从而有一定的导电性,电阻率为10-3—1012Ω·cm。金属的导带与价带有一定程度的重合,Eg=0,价电子可以在金属中 自由运动,所以导电性好,电阻率为10-6—10-3Ω·cm。 四.其它知识原理.

绝缘子污闪的发生及发展

绝缘子污闪的发生及发展 在线运行的绝缘子,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工业排放物以及自然扬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表面逐渐沉积了一层污秽物。当遇到潮湿天气时,污层中的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形成导电水膜,这样就有泄露电流沿绝缘子的表面流过,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脏污程度和受潮程度。由于绝缘子的形状、结构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绝缘子表面各部位的电流密度不同,电流密度比较大的部位会先形成干区,干区的形成使得绝缘子表面电压的分布更加不均匀,干区承担较高的电压。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将产生跨越干区的沿面放电,依脏污和受潮程度的不同,放电的类型可能是辉光放电、火花放电或产生局部电弧。局部电弧是一个间歇的放电过程,这种间歇的放电状态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当脏污和潮湿状态严重时,局部电弧会逐步发展;当达到和超过临界状态时,电弧会贯穿两极,完成闪络。 3.1 污闪的发生 污闪放电是一个涉及到电、热、和化学现象的错综复杂的变化过程,宏观上可将污闪过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绝缘子表面的积污 2)绝缘子表面的湿润 3)局部放电的产生 4)局部电弧发展,完成闪络 1)绝缘子表面的积污 绝缘子表面沉积的污秽物,来源于该地域大气环境的污染,也受大气条件的自清洗(例如,风吹和雨淋),还与绝缘子本身的结构形状、表面光洁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城市工业区及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绝缘子表面的积污也较多,工业规模愈大,对周围影响的范围也愈大。一般来说,距工业污染源愈愿,影响愈弱,绝缘子表面积污程度的表征量——等值附盐密度也减少。据重点工业城市对44条输电线路上绝缘子表面沉积污秽的盐度值统计,其值可用式(5-3)表示 ESDD=Ae-BL(5-3)式中,ESDD为绝缘子表面污秽物等值附盐密度,mg/cm2;L为距污源的距离,A,B为常数。 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地区的浓雾,对绝缘子表面的污染也是明显的。研究表明,城市工业区的浓雾的雾水电导率可达200uS/cm左右,一次大雾可稳定地维持数小时。城市工业区的边缘及邻近农村的浓雾的雾水电导率也可达数百至1000Us/cm以上。 大气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气态、液态污染物和固体微粒。绝缘子表面污秽物的积聚,一方面取决于促使微粒接近绝缘子表面的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微粒和表面接触时保持微粒的条件。微粒在绝缘子表面上的沉积,受风力、重力、电场力的作用,其中于风力对绝缘子表面积污起主要作用,因此,有风、无风及风大、风小均对微粒的沉积影响较大,也直接影响绝缘子上、下表面积污的差别以及带电与否对积污的影响。 带电与否对绝缘子积污的影响,与地区的地理、气象等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如果污秽是急剧形成的(如风、海、雾),带电与否对积污的影响不大;如果污秽是缓慢积聚的,则带电与否有较大的影响,带电绝缘子的积污比带电绝缘子的积污要严重,在直流电压下绝缘子的积污比交流电压下绝缘子的积污要严重。 另外,绝缘子表面的光洁度等也影响微粒在其表面的附着。因此,新的、光洁度良好的

能带理论

【半导体】(1)导带conduction band A解释导带是由自由电子形成的能量空间。即固体结构内自由运动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范围。对于金属,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就是导带。 对于半导体,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是所谓价带,比价带能量更高的能带是导带。在绝对零度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valence band)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光电注入或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 (forbidden band/band gap)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即成为导电的能带——导带。 B导带的涵义: 导带是半导体最外面(能量最高)的一个能带,是由许多准连续的能级组成的;是半导体的一种载流子——自由电子(简称为电子)所处的能量范围。导带中往往只有少量的电子,大多数状态(能级)是空着的,则在外加作用下能够发生状态的改变,故导带中的电子能够导电,即为载流子。导带底是导带的最低能级,可看成是电子的势能,通常,电子就处于导带底附近;离开导带底的能量高度,则可看成是电子的动能。当有外场作用到半导体两端时,电子的势能即发生变化,从而在能带图上就表现出导带底发生倾斜;反过来,凡是能带发生倾斜的区域,就必然存在电场(外电场或者内建电场)。导带底到真空中自由电子能级的间距,称为半导体的亲和能,即是把一个电子载流子从半导体内部拿

到真空中去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半导体的一个特征参量。(2)价带与禁带价带(valenc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0K时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但若该电子受到光照,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填,此时价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价带中电子的自由运动对于与晶体管有关的现象是很重要的。被价电子占据的允带(低温下通常被价电子占满)。禁带,英文名为:Forbidden Band 在能带结构中能态密度[1]为零的能量区间。常用来表示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态密度为零的能量区间。禁带宽度的大小 决定了材料是具有半导体性质还是具有绝缘体性质。半导体的禁带宽度较小,当温度升高时,电子可以被激发传到导带,从而使材料具有导电性。绝缘体的禁带宽度很大,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仍是电的不良导体。(3)导带与价带的关系: 对于未掺杂的本征半导体,导带中的电子是由它下面的一个能带(即价带)中的电子(价电子)跃迁上来而形成的,这种产生电子(同时也产生空穴——半导体的另外一种载流子)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在本征激发过程中,电子和空穴是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50219-2014

1 总则 1.0.1 为了合理地设计水喷雾灭火系统(或简称系统),保障其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设置的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移动式水喷雾灭火装置或交通运输工具中设置的水喷雾灭火系统。 1.0.3 水喷雾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丙类液体火灾、饮料酒火灾和电气火灾,并可用于可燃气体和甲、乙、两类液体的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 1.0.4 水喷雾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燃烧、爆炸的火灾,以及水雾会对保护对象造成明显损害的火灾。 1.0.5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火灾蔓延快且适合用水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难以保护的场所。该系统是利用水雾喷头在一定水压下将水流分解成细小水雾滴进行灭火或防护冷却的一种固定式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不仅可扑

救固体、液体和电气火灾,还可为液化烃储罐等火灾危险性大、扑救难度大的设施或设备提供防护冷却。其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近年来,水喷雾灭火系统在酿酒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本次修订增加了酒厂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相关设计内容。 另外,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涵盖了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设施、设备,有别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此,本次修订补充了相关施工、验收的内容。 1.0.2 本规范属于固定灭火系统工程建设国家规范,其主要任务是提出解决工程建设中设计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技术要求。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14、《酒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694等有关规范均对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场所作了明确规定,为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规范与上述国家标准配套并衔接,适用于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设姬的水喷雾灭火系统。 由于在车、船等运输工具中设置的水喷雾装置及移动式水喷雾装置均执行其本行业规范或一些相关规定,而且这些水喷雾装置通常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对于本规范是不适用的。 1.0.3 本条是在综合国外有关规范的内容和国内多年来开展水喷雾灭火系统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订的。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规范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防护目的划分为:灭火、控制燃烧、暴露防护和预防火灾四类,其后三类的概念均可由防护冷却来表达。本规范综合国外和国内应用的具体情况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防护目的划分灭火和防护冷却。另外,美国和日本等国基本是以具体的保护对象来规定适用范围的,而本规范基本采用我国消防规范标准对火灾类型的划分方式规定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

能带理论--能带结构中部分概念的理解小结

本文是关于能带结构概念部分学习的小结,不保证理解准确,欢迎高中低手们批评指教,共同提高。 能带结构是目前采用第一性原理(从头算abinitio)计算所得到的常用信息,可用来结合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能带可分为价带、禁带和导带三部分,导带和价带之间的空隙称为能隙,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 1. 如果能隙很小或为0,则固体为金属材料,在室温下电子很容易获得能量而跳跃至传导带而导电;而绝缘材料则因为能隙很大(通常大于9电子伏特),电子很难跳跃至传导带,所以无法导电。一般半导体材料的能隙约为1至3电子伏特,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因此只

要给予适当条件的能量激发,或是改变其能隙之间距,此材料就能导电。 2. 能带用来定性地阐明了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普遍特点。价带(valenc 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指绝对零度时,固体材料里电子的最高能量。在导带(conduction band)中,电子的能量的范围高于价带(v alence band),而所有在传导带中的电子均可经由外在的电场加速而形成电流。对于半导体以及绝缘体而言,价带的上方有一个能隙(b andgap),能隙上方的能带则是传导带,电子进入传导带后才能再固体材料内自由移动,形成电流。对金属而言,则没有能隙介于价带与传导带之间,因此价带是特指半导体与绝缘体的状况。 3. 费米能级(Fermi level)是绝对零度下电子的最高能级。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量子态不能容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费米子(电子),所以在绝对零度下,电子将从低到高依次填充各能级,除最高能级外均被填满,形成电子能态的“费米海”。“费米海”中每个电子的平均能量为(绝对零度下)为费米能级的3/5。海平面即是费米能级。一般来说,费米能级对应态密度为0的地方,但对于绝缘体而言,费米能级就位于价带顶。成为优良电子导体的先决条件是费米能级与一个或更多的能带相交。

能带理论的认识

能带理论的认识 罗照明 1302042026 摘 要:在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构成具有分立能级的分子轨道。晶体是由大量的原子有序堆积而成的。由原子轨道所构成的分子轨道的数量非常之大,以至于可以将所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级看成是准连续的,即形成了能带。 引 言:能带理论[1] 是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期,在量子力学运动规律确定以后,它是在用量子力学研究金属电导理论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最初的成就在于定性地阐明了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普遍性的特点。例如,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说明了固体为什么会有导体、非导体的区别;晶体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为什么会远大于原子的间距等。在这个时候半导体开始在技术上应用,能带理论正好提供了分析半导体理论问题的基础,有利地推动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后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能带论的研究从定性的普遍规律到对具体材料复杂能带的结构计算。到目前,计算材料能带 结构的方法有:近自由电子近似法、包络函数法(平面波展开法)[2,9,10,13]、赝势法[3,6]、紧束 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4,5, 7, 8, 11]、 K.P 方法[12]。人们用这些方法对量子阱 [2, 8, 9,10]。 量子线[11,12,13]、量子点结构[16, 17]的材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取得了较好计算结果。使得对这些结构的器件的设计有所依据。并对一些器件的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固体能带论指出,由于周期排列的库仑势场的祸合,半导体中的价电子状态分为导带与价带,二者又以中间的禁带(带隙)分隔开。从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出发引出了非常重要的空穴的概念,半导体中电子或光电子效应最直接地由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子、空穴行为所决定, 由此提出的P-N 结及其理论己成为当今微电子发展的物理依据。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具体形态与晶格结构的对称性和价键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的材料〔如Si,Ge 与GaAs,InP)能带结构各异,除带隙宽度外、导带底价带顶在k 空间的位置也不同,GaAs,InP 等化合物材料的导带底价带顶同处于k 空间的中心位置,称为直接带隙材料,此结构电子-空穴的带间复合几率很大,并以辐射光子的形态释放能量, 由此引导人们研制了高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在光电子及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中,其重要性可与微电子技术中的 晶体管相比拟。 关 键 词 :能带(Energy band)、 能带理论(Energy band theory) 试论晶体中能带产生的原因、物理实质、能带理论的基本内容、意义和作用。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理解能带理论: 实例:若一维晶体中电子在周期场中的势能为 ?????-≤≤+-+≤≤---=b na x b a n b na x b na na x b m x U )1(0],)([21)(222当, 当ω 其中a =4b ,ω是常数. (1)画出此势能曲线; (2)求势能的平均值; (3)求此晶体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禁带宽度。

土壤电导率测定方法(精)

土壤电导率测定方法 土壤电导率是测定土壤水溶性盐的指标, 而土壤水溶性盐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 是判定土壤中盐类离子是否限制作物生长的因素。上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 对了解盐分动态,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拟订改良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一般包括全盐量测定, 阴离子 (Cl - 、 SO 2- 3 、 CO 2- 3 、 HCO - 3 、 NO - 3 和阳离子 (Na + 、 K + 、 Ca 2+ 、 Mg 2+ 的测定, 并常以离子组成作为盐碱土分类和利用改良的依据。下面把测定方法告诉你, 你应该更能理解土壤电导率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了。 测定方法为: 1 实验方法、原理 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分水溶性盐的提取和浸出液盐分的测定两部分。在进行土壤水溶性盐提取时应特别注意水土比例、振荡时间和提取方式, 它们对盐分溶出量都有一定影响。目前在我国采用 5 :1 浸提法较为普遍。盐分的测定主要采用电导法和烘干法,其中以电导法较简便,快速,烘干法较准确,但操作繁琐费时。本实验采用水土比 5 :1 浸提,电导法测定水溶性盐总量。电导法测定原理是土壤水溶性盐是强电解质, 其水溶液具有导电作用,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 因此通过测定待测液电导率的高低即可测出土壤水溶性盐含量。 2 仪器试剂 250ml 三角瓶,漏斗、电导仪、电导电极。 0.01M KCl , 0.02M KCL 标准溶液。 3 操作步骤 土壤水溶性盐的提取, 称取过 1mm 筛风干土 20.00g , 置于 250ml 干燥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 100m1( 水土比 5 :1 ,振荡 5 分钟,过滤于干燥三角瓶中,需得到清壳滤

能带理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半导体】(1)导带conduction band A解释导带是由自由电子形成的能量空间。即固体结构内自由运动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范围。对于金属,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就是导带。 对于半导体,所有价电子所处的能带是所谓价带,比价带能量更高的能带是导带。在绝对零度温度下,半导体的价带(valence band)是满带(见能带理论),受到光电注入或热激发后,价带中的部分电子会越过禁带 (forbidden band/band gap)进入能量较高的空带,空带中存在电子后即成为导电的能带——导带。 B导带的涵义: 导带是半导体最外面(能量最高)的一个能带,是由许多准连续的能级组成的;是半导体的一种载流子——自由电子(简称为电子)所处的能量范围。导带中往往只有少量的电子,大多数状态(能级)是空着的,则在外加作用下能够发生状态的改变,故导带中的电子能够导电,即为载流子。导带底是导带的最低能级,可看成是电子的势能,通常,电子就处于导带底附近;离开导带底的能量高度,则可看成是电子的动能。当有外场作用到半导体两端时,电子的势能即发生变化,从而在能带图上就表现出导带底发生倾斜;反过来,凡是能带发生倾斜的区域,就必然存在电场(外电场或者内建电场)。导带底到真空中自由电子能级的间距,称为半导体的亲和能,即是把一个电子载流子从半导体内部拿

到真空中去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半导体的一个特征参量。(2)价带与禁带价带(valenc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0K时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但若该电子受到光照,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填,此时价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价带中电子的自由运动对于与晶体管有关的现象是很重要的。被价电子占据的允带(低温下通常被价电子占满)。禁带,英文名为:Forbidden Band 在能带结构中能态密度[1]为零的能量区间。常用来表示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态密度为零的能量区间。禁带宽度的大小 决定了材料是具有半导体性质还是具有绝缘体性质。半导体的禁带宽度较小,当温度升高时,电子可以被激发传到导带,从而使材料具有导电性。绝缘体的禁带宽度很大,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仍是电的不良导体。(3)导带与价带的关系: 对于未掺杂的本征半导体,导带中的电子是由它下面的一个能带(即价带)中的电子(价电子)跃迁上来而形成的,这种产生电子(同时也产生空穴——半导体的另外一种载流子)的过程,称为本征激发。在本征激发过程中,电子和空穴是

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和电导率仪工作原理

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和电导率仪工作原理 一.电导率仪的概念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二.电导率仪的单位 电导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姆欧,取电阻单位欧姆倒数之意。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所以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S/cm来表示电导率,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ρl=l/σ (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其它单位有:s/cm, us/cm。1S/m=0.01s/cm=10000us/cm; (3)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三.电导率的测量原理 引起离子在被测溶液中运动的电场是由与溶液直接接触的二个电极产生的。此对测量电极必须由抗化学腐蚀的材料制成。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材料有钛等。由二个电极组成的测量电极被称为尔劳施(Kohlrausch)电极。 电导率的测量需要弄清两方面。一个是溶液的电导,另一个是溶液中1/A的几何关系,电导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测量得到。这一测量原理在当今直接显示测量仪表中得到应用。 而K= L /A A——测量电极的有效极板 L——两极板的距离 这一值则被称为电极常数。在电极间存在均匀电场的情况下,电极常数可以通过几何尺寸算出。当两个面积为1cm2的方形极板,之间相隔1 cm组成电极时,此电极的常数K=1cm-1。如果用此对电极测得电导值G=1000μS,则被测溶液的电导率K=1000μS/ cm。

导电性和固体能带理论

导电性和固体能带理论 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导电性 如6.1节所述,金属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差别在于电导率的大小。导体非常容易导电,电导率很大,一般大于10S·m-1;绝缘体很难,以致全然不导电,电导率小于10-11S·m-1;而半导体则介于中间,电导率为10-11~10S·m-1。 非金属单质中,位于周期表p区右上部的元素(如Cl2、O2)及稀有气体元素(如Ne、Ar)的单质为绝缘体,位于周期表p区对角线附近的元素单质大都具有半导体的性质(见图6.7),其中硅和锗是公认最好的,其次是硒,其他半导体单质各有缺点。例如,碘的蒸气压大、硼的熔点高、磷有毒等,因而应用不多。位于周期表左边的大多数金属及其合金是导体,已在6.1节中讨论过。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大多数离子晶体(如NaCl、KCl、CaO在固态时)和分子晶体(如CO2、CCl4)都是绝缘体。一些无机化合物和某些有机化合物是半导体。应用最广的化合物半导体是所谓Ⅲ-Ⅴ(主)族化合物,以及Ⅱ-Ⅵ族化合物,如GaAs、InSb、GaP以及如ZnO、CdS、ZnSe等。此外,SnO2、PbS、PbSe等也是应用较多的半导体。 若把一些化合物半导体看成是由单质半导体衍生而来,则有助于了解半导体的化学键。例如可从下列实例中看出:

GeGe→GaAs→ZnSe→CuBr (Ⅳ-Ⅳ)(Ⅲ-Ⅴ)(Ⅱ-Ⅵ)(Ⅰ-Ⅶ) 这些具有8个价电子①的半导体的化学键,是共价键或共价键与离子键(不是金属键!)之间的过渡键型(或者说,半导体的化学键除Ge、Si 等少数共价键外,大多可以看成是由于极化而引起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而形成的键)。 与金属的导电情况不同,大多数半导体、绝缘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这是由于导电本质不同而引起的,半导体通常是由于热激发(见7.3节)产生价电子和空穴而导电,金属则是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而导电。 作为单质半导体的材料要求有很高的纯度。例如,半导体锗的纯度要在99.999999%(8个“9”)以上。但有时却要掺入少量杂质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恰当地掺入某种微量杂质(即掺杂)会大大增加半导体的导电性,这是半导体不同于金属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半导体硅和锗中最常用的掺杂元素是第V主族元素磷、砷、锑和第Ⅲ主旋元素硼等。藉此可以制成各种半导体器件,将在7.3节中讨论。 2.固体能带理论 金属、半导体和其他许多固体的电子结构可以用固体能带理论来描述。下面介绍的是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固体能带理论。它可

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和电导率仪工作原理

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和电导率仪工作原理新的一年到来了,最近来电很多,都是咨询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现在诚缘人发布以下知识,仅供参考! 一.电导率仪的概念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二.电导率仪的单位 电导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姆欧,取电阻单位欧姆倒数之意。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所以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S/cm来表示电导率,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ρl=l/σ (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其它单位有:s/cm,us/cm。1S/m=0.01s/cm=10000us/cm;

(3)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三.电导率的测量原理 引起离子在被测溶液中运动的电场是由与溶液直接接触的二个电极产生的。此对测量电极必须由抗化学腐蚀的材料制成。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材料有钛等。由二个电极组成的测量电极被称为尔劳施(Kohlrausch)电极。 电导率的测量需要弄清两方面。一个是溶液的电导,另一个是溶液中1/A的几何关系,电导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测量得到。这一测量原理在当今直接显示测量仪表中得到应用。 而K= L /A A——测量电极的有效极板 L——两极板的距离 这一值则被称为电极常数。在电极间存在均匀电场的情况下,电极常数可以通过几何尺寸算出。当两个面积为1cm2的方形极板,之间相隔1 cm组成电极时,此电极的常数K=1cm-1。如果用此对电极测得电导值G=1000μS,则被测溶液的电导率K=1000μS/ cm。 一般情况下,电极常形成部分非均匀电场。此时,电极常数必须用标准溶液进行确定。标准溶液一般都使用KCl溶液这是因为KC l的电导率的不同的温度和浓度情况下非常稳定,准确。0.1 mol/l

变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讨论

变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讨论 近年来,我国城乡电网日益发展,大中型变电站和发电厂越来越多。变压器作为它们的主要设备,不管容量大小,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铁心和绕组之间的电磁转换升压或降压,以达到大功率、超高压和远距离输电的目的。有关规范规定,大于一定容量的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在灭火时能起到表面冷却、窒息、乳化和稀释的作用,它可以可靠地扑灭闪点高于60度的液体火灾,且有不造成液体飞溅和电气绝缘度高的特点。相关的《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亦对变压器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作了一系列规定,但笔者在工程中,却发现有些情况无法按规范要求处理,并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在此提出,以供参考。 一、变压器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保护部位的确定 大容量变压器一般为油浸式,主要由铁心、绕组、油箱、油枕、散热器、高压套管和压力释放阀等组成。变压器油是碳氢化合物,闪点在130度左右,为可燃液体,正常情况下在密闭油箱内部依靠温差自然循环或通过油泵强制循环,以冷却电磁交换过程中铁心和绕组等散发的热量。变压器形式多样,且不规则,不方便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因此将变压器的水喷雾保护分为油箱主体、高压套管、油枕、散热器和集油坑五大部分(见附图)。按规范规定,除集油坑的设计喷雾强度采用6l/min.m2外,其余部位均采用20l/min.m2,灭火时间均取0.4h,具体分述如下: 1、油箱主体 油箱主体内部充满变压器油,铁心、绕组等设备以及大量有机可燃物,如纸板、棉纱、布、木材等均浸泡在变压器油中。当变压器内部短路发生电弧闪络,油受热分解气化,箱内压力急剧升高,压力释放阀喷油泄压,此时可能引起爆燃,如泄压不及时,甚至可能发生箱体爆炸。另外雷击、过电压、变压器出线短路以及外界火源等均可引发火灾。一般大型变压器油箱均有一侧要受到散热器的遮挡,喷头配水管可以穿过散热器间的空档,以保护主体。 2、高压套管 高压套管的作用是将变压器油箱中的高、低压绕组引出线从油箱内引出,通过电极分别与高、低压线路相连,是变压器的薄弱环节。引发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制造缺陷、安装不当、损伤、老化以及出线短路和雷击过电压等。它的爆炸喷油起火在变压器的火灾事故中占有最大比例。规范中规定水雾不应直接喷向高压套管,笔者认为水雾包络至少应至套管底部的1/5处,但不应超过1/3。经查阅大量资料,并在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的组织下做了带电喷雾实验,证明这种设置方式从安全和灭火的角度均是可靠的。 3、散热器 大容量变压器的散热器一般有风扇,以增加散热片的通风量。热油通过散热片中的管网,以达散热目的。此部分的保护也很重要,但应避免水雾直射风扇电机,水雾喷头可沿风扇电机之间的中心线布置。 4、油枕 油枕通过连接管与油箱主体中的变压器油相连,以缓冲油的热胀冷缩和确保油质。油枕一般为规则圆柱体,位置在变压器的顶部,布管时须考虑到喷头和管道离高压带电体的间距。如油枕靠变压器的一侧,处理就比较简单,但现在很多油枕设在变压器的正顶部,两旁均有高压套管,而规范要求油枕应受保护,且管

水质的测定-电导率

水质分析:电导率法 一、目的: 1.了解电导率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法对水质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纯水的电导率很小,当水中含有无机酸、碱、盐或有有机带电胶体时,电导率就增加。电导率常用于简介推测水中带电荷物质的总浓度。水溶液的电导率取决于带电荷物质的性质和浓度、溶液的温度和粘度等。 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S/m(即西门子/米),一般实际使用单位为mS/m,常用单位μS/cm(微西门子/厘米)。 单位间的互换为: 1mS/m = cm = 10μS/cm 新蒸馏水电导率为,存放一段时间后,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氨的溶入,电导率可上升至;饮用水电导率在5-150mS/m之间;海水电导率大约为3000mS/m;清洁河水电导率为10mS/m。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没升高1度,电导率增加约2%,通常规定25度为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 由于电导率是电阻的倒数,因此,当两个电极(通常为铂电极或铂黑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的电阻R。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阴值与电极的间距L(cm)成正比,与电极截面积A(cm2)成反比: R = ρ× L/A

由于电极面积A与间距L都是固定不变的,故L/A是一个常数,称电导池常数(以Q表示)。 比例常数ρ叫做电阻率。其倒数1/ρ称为电导率,以K表示。 S = 1/R = 1/(ρ*Q) S表示电导率,反应导电能力的强弱。 所以,K = QS 或 K = Q/R 当已知电导池常数,并测出电阻后,即可求出电导率。 三、仪器、试剂: 仪器:MP522电导率仪,GDH-2008W恒温浴槽,石英蒸馏水装置。 试剂:市售桶装纯净水、瓶装矿泉水、实验室去离子水、自来水、二次蒸馏水、河水(或湖水或江水)、污水(或废水)。 四、步骤: 1.电导率仪器校准:用标准氯化钾盐溶液对电导率仪器进行校准, 2.将所测水样放入带夹套的容器中,通入恒温水,待温度恒定后,对水样进 行电导率测量。 3.比较电导率的大小,对水样进行分析。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气压: 101kpa ;室温:23°C;实验温度:25°C。 1、电导池常数的测定: KCl溶液的浓度: l;KCl溶液电导率:。

金属的导电性与导热性.

金 属 的 导 电 性 与 导 热 性姓名:马丽萍 物理教育 Z1101班

金属的导电性与导热性 物理系Z1101班马丽萍 一、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做导电性。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各不相同,通常银的导电性最好,其次是铜和金。固体的导电是指固体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远程迁移,通常以一种类型的电荷载体为主,如:电子导电,以电子载流子为主体的导电;离子导电,以离子载流子为主体的导电;混合型导体,其载流子电子和离子兼而有之。除此以外,有些电现象并不是由于载流子迁移所引起的,而是电场作用下诱发固体极化所引起的,例如介电现象和介电材料等。 1.1 导电的概述 导电即是让电流通过 1.2导电性的解释 物体导电的能力。一般来说金属、半导体、电解质和一些非金属都可以导电。非电解质物体导电的能力是由其原子外层自由电子数以及其晶体结构决定的,如金属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就容易导电,而大多数非金属由于自由电子数很少,故不容易导电。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这就是晶体结构原因。电解质导电是因为离子化合物溶解或熔融时产生

阴阳离子从而具有了导电性。 1.3理论由来 最早的金属导电理论是建立在经典理论基础上的特鲁德一洛伦兹理论。假定在金属中存在有自由电子,它们和理想气体分子一样,服从经典的玻耳兹曼统计,在平衡条件下,虽然它们在不停地运动,但平均速度为零。有外电场存在时,电子沿电场力方向得到加速度a,电子产生定向运动,同时电子通过碰撞与组成晶格的离子交换能量,而失去定向运动,从而在一定电场强度下,有一平均漂移速度。根据经典理论,金属中自由电子对热容量的贡献应与晶格振动的热容量可以相比拟,但是在实验上并没有观察到,这个矛盾在认识到金属中的电子应遵从量子的费米统计规律以后得到了解决。根据费米统计,只有在费米面附近的很少一部分电子对比热容有贡献。另一个困难是根据实验上得到的金属电导率数值估算出的电子平均自由程约等于几百个原子间距,而按照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电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长的自由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结合量子力学的发展,开始系统研究电子在晶体周期场中的运动,从而逐步建立了能带理论。按照能带理论,在严格周期性势场中运动的电子,保持在一个本征态中,电子运动不受到“阻力”,只是当原子振动、杂质缺陷等原因使晶体势场偏离周期场,使电子运动发生碰撞散射,从而对晶体中电子的自由程给出了正确的解释。一般金属的电

烟雾传感器的设计

电气检测技术设计 (论文) 题目烟雾光敏报警器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由于火灾和有害气体中毒而导致死亡的人越来越多,每年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社会负担,但是由于其突发性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烟雾传感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具有实时性,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对火灾做出反应,而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可以进行探测,不仅如此它的成本还很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便于进行推广。 MQ-2/MQ-2S气体传感器所使用的气敏材料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锡(SnO )。当传感器所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可燃 2

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MQ-2/MQ-2S气体传感器对液化气、丙烷、氢气的灵敏度高,对天然气和其它可燃蒸汽的检测也很理想。这种传感器可检测多种可燃性气体,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传感器 关键字:实时性;高灵敏度;传感器

目录 第1章绪论 ................................... .. 1.1 设计背景.................................................................................................................... 1.2 建筑物防灾现状......................................................................................................... 1.3 设计目的.................................................................................................................... 第2章原理分析.................................... 2.1原理........................................................................................................................... 2.2报警系统功能设计............................................ 2.3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3各部分电路设计 ................................ 3.1单片机....................................................................................................................... 3.2 系统初始化电路...................................................................................................... 3.3时钟电路.................................................................................................................... 3.4 声音报警电.........................................................................L.................................. 3.5 发光报警电路的设计.............................................................................................. 3.6外部中断电路...................................................... 3.7供电电路.................................................... 3.8液晶显示电路................................................. 3.9光敏传感器电路............................................... 3.10烟雾传感器电路.............................................. 第4章用Altium Designer软件绘制原理图.......... 第5章实物照片................................... 第6章根据报警器功能编写程序..................... 第7章制作实物并检测............................. 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电导率知识

一、电导率 电导率(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写为T.D.S):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姆欧,取电阻单位欧姆倒数之意。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ρl=l/σ (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 (3)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 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二、电导率仪和电阻率仪之间的单位换算 1.电导率仪就是电阻率的倒数是电导率,单位是西门子/m,1西门子=1/Ω 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用S表示,由于S单位太大。常采用毫西门子1uS/cm=0.001mS/cm ;1000uS/cm=1mS/cm 2.电阻率仪的单位是Ω.cm,即欧姆厘米。 水的电导率和电阻率之间的测量方法 1.水的电阻率是指某一温度下,边长为1cm正方体的相对两侧间的电阻,单位为Ω.cm或MΩ.cm。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单位为S/cm(或μs/cm)。 水的电阻率(或电导率)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的纯度越高,含盐量越低,水的电阻率越大(电导率越小)。 2.水的电阻率(或电导率)受水的纯度、温度及测量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纯水电阻率(或电导率)的测量是选择动态测量方式,并采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将测量值换算成25℃的电阻率,以便于进行计量和比较。 三、TDS是指什么? 1、TDS是英文tatal dissolved solids 的缩写,中文译名为溶解性总固体(溶解于水中的总固体含量),单位为毫克/升(ppm)。表示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总固体。 2、TDS具体都包含哪些东西? TDS就是水中溶解物质的总含量,由于水的溶解性超强,所以水里包括钙镁离子、胶体、悬浮颗粒物、蛋白质、病毒、细菌、微生物及尸体以及更微小的重金属离子。我们都知道纯净的水中含有的溶解性固体是很少的,一般只有零到几十毫克/升左右。若水污染或已经溶进许多可溶性物质后,其总固体的含量也就随着可溶解物质增多而增多。 3、什么是TDS值?TDS笔的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