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炭疽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发生,不就放松警惕。
炭疽是有炭疽杆菌引起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体温升高,可视粘膜发绀和天然孔出血。尸体病理变化特征为尸僵不全,脾脏急性肿大,血液凝固不全并呈煤焦油色,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1.流行病学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地势低、潮湿或被水淹过的地区比较容易发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夏秋炎热天气容易发病和流行。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草食兽最易感,包括牛、羊、驴、马、骆驼、鹿、象等,猪感受性较底,犬、猫最底,家禽一般不感染。

传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流行,系因病原污染饲料、水源而传染;也可以经损伤的粘膜、皮肤传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要一定条件,而且少见。
四、动物炭疽的临床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炭疽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4种类型。

(1)最急性症状:没有局部病理变化,从发病到死亡,有时仅10~20分钟。有的学者认为是中毒性休克。有类似大脑中毒、日射病症状。机体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黏膜发钳、口和鼻孔等天然孔有红或暗紫红色血液流出、血液不凝固、抽筋和惊厥等危重体征,病程从10几分钟到数小时后死亡。

(2)急性症状:为临床常见,动物体温升高并呈稽留热等全身症状明显。先便秘、后腹泻带血,腹部疼痛,小便呈暗红色,怀孕动物流产。临终前体温急剧下降,呼吸极度困难,痉挛。病程几小时至24小时。

(3)亚急性症状:病程稍长, 常在体表各部位发生炭疽痈(在颈下、胸前、肩胛、腹下、乳房等处发生暗红色或黑红色圆行隆起),疼痛发热,最后中央部坏死,形成痂或溃疡。约2~5夭。全身症状稍缓和,其症状与急性相似。

(4)慢性症状:只有猪产生局部炭疽的慢性症状。咽部及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严重时,黏膜发钳,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亡。
4.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结合临床症状,可初步作出诊断。但要与巴氏杆菌、气肿疽、恶性水肿及焦虫病作区别诊断。

巴氏杆菌病有显著呼吸道症状,尸体脾脏不肿大、血液凝固及尸僵完整,与炭疽不同;气肿疽与恶性水肿有气性肿胀,炭疽没有气肿;焦虫病血液中

有焦虫(脾脏也肿大)、尸僵完全,与炭疽
不同,但要注意同时并发。

因炭疽病严禁尸体解剖,故确诊需依靠微生物学和血清学试验。

死前或发病动物,可静脉采血作病理材料进行实验室显微镜检查病原菌、细菌培养、动物接种。亦可应用尸体耳静脉血、体表淋巴结、脾脏和肝脏等作为病理材料进行上述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取病理材料要注意烧烙处理,特别是切除耳朵后的烧烙处理及污染场地的火焰消毒或化学药物的消毒处理。
血清学试验有炭疽环状沉淀试验、荧光抗体检查及串珠试验等。

病理变化特点

炭症病死亡的动物,一般不准予解剖(包括疑似炭疽病尸体)。如确因需要,应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包括解剖场地、人员安全、烧毁设施等)。

本病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而致腹部异常膨胀,肛门突出,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似煤焦油样的暗红色血液且不易凝固,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

皮下和肌肉组织间呈黄色或红色胶样浸润,并存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胸膜、肠系膜和肾周围结缔组织也有同样病变。全身淋巴结高度肿胀,切面多汁并呈红色,常杂有小出血点。全身浆膜、粘膜下都有出血点。

除最急性外,脾脏急性肿胀2~3倍,有时达5倍以上,包膜紧张或破裂。脾髓呈暗红色,有时呈糊状,可大量刮下。脾脏的病变为本病特征性病变之一。

胃肠道的粘膜和粘膜下层肿胀,呈深红色并杂有小出血点。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显著肿大而突入肠腔中,继而坏死形成火山口状的溃疡,上有黑或褐色痂垢。

肝、肾、心变性和松软易碎。肺充血、水肿。脑和脑膜充血,硬脑膜下有时有血块。胸腔、腹腔及心包中常有淡红渗出液。

猪的慢性型炭疽病理变化,常见颌下淋巴结、扁桃体、咽后及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表现不同程度的坚实肿胀、切面呈深红色,间或有坏死病灶。
免疫性
注射炭疽外毒素中保护性抗原于机体,能形成抗毒素免疫,对受染咴疽有保护作用。但单纯的荚膜抗体对机体没有保护作用。病后可获较强的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皮肤炭疽的脓液、渗出物,吸入性炭疽的咯痰,肠炭疽的粪便以及病人的的血液等送检,兽尸禁止解剖,可割取耳朵或舌尖一片送检。
将标本直接涂片,沙黄荚膜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及荚膜特征,可以初步帮助诊断,确诊应进行血平板分离培养,37℃孵育12~15小时,钩取可疑菌落,进行青霉素串珠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碳酸氢钠平板二氧化碳培养。荚膜肿胀试验和小白鼠致病力试验等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进行鉴别确定。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专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繁殖。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
在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长成直径2~4mm的粗糙菌落。菌落呈毛玻璃状,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有一个或数个小尾突起,这是本菌向外伸延繁殖所致在5~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无明显的溶血环,但培养较久后可出现轻度溶血。菌落特征出现最佳时间为12~15小时。菌落有粘性,用接种针钩取可拉成丝,称为“拉丝”现象。在普通肉汤培养18~24小时,管底有絮状沉淀生长,无菌膜,菌液清亮。有毒株在碳酸氢钠平板,20%CO2培养下,形成粘液状菌落(有荚膜),而无毒株则为粗糙状。

五、防治措施
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又是造成生物恐怖和达到军事目的最可能使用的重要生物战剂。在我国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发生肺炭疽时要按甲类传染病处理。在我国动物传染病名录中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但若出现暴发流行,则按一类动物疫病处置。
(一)动物炭疽的防治措施
动物炭疽的防治要重点抓好以下三点。
1. 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是防治炭疽的主要措施,要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外环境的污染问题。
一旦确定发生本病,应立即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采取措施封锁疫区,隔离病畜,消毒圈舍、用具和周围环境。对炭疽病畜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不放血扑杀,其口、鼻、肛门、阴门等腔道开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安全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和监控。如就地焚烧,应挖坑垫起尸体,用油或木柴焚烧,焚烧要彻底,以免留下后患。
2. 疫苗免疫接种
要控制炭疽,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外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效和比较容易实施的方法就是对草食家畜,尤其是炭疽常发地区的家畜应每年定期接种炭疽疫苗。通常使用的菌苗包括Ⅱ号炭疽芽孢苗和无毒炭疽芽孢苗。Ⅱ号炭疽芽孢苗适用于牛、马、驴、骡、羊和猪,一般不引起接种反应。注射后24d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1年。无毒炭疽芽孢苗是一株弱毒变种,失去了形成夹膜的能力。但此苗对山羊反应强烈,故禁用于山羊。
3. 对病死动物要坚决做到“四不准、一处理”
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