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第三章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第一节普通混凝土混合料的流变特性

第二节普通混凝土混合料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参考混凝土技术)

第三节普通混凝土混合料工作性的测试(参考混凝土技术8-3)

和易性

从实际应用的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混凝土和易性是衡量混凝土在运输、浇筑和捣实过程中操作的容易程度,并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均匀不离析的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好或是不好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是否易于拌和,易于运输以及对于待浇筑的结构物(结构物的大小和形式,钢筋的间距等),混凝土拌和物是否易于浇筑和捣实;在拌和、运输,浇筑与终饰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能否始终保持原有的均匀性不发生离析且易于操作。故在实用中,混凝土和易性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流动性或稠度,用坍落度、V—B值和扩展度表示,二、粘聚性,即水不易溢出、粗集料不易自混凝土拌和物中分离出来。

和易性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工程构件类型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对和易性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用于铺筑路面的混凝土和用于水下浇筑的混凝土,对配合比相坍落度均有不同约要求,适用于路面的,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并不适合水下混凝土的和易性的要求,同样用于浇筑大体积结构混凝土的混凝土拌和物,用于浇筑断面狭窄或配筋密集的构件则会产生困难。

混凝土的成分必须正确的设计,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加工要求的和易性,硬化后应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应满足建筑物耐久性的要求,即最经济地制造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和物,硬化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水泥用量较多、细集料用量较多和粗集料用量较少以及相应地用水量较多的混凝土拌和物一般均具有较好的和易性,但这种混凝土往往是不经济的,性能也不是很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能同时满足和易性、强度与耐久性的要求,不能为了和易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或其他性能。稠度或流动性是混凝土和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坍落度、V一B值或流动桌扩展度表示,一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用水量较多的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但同样流动性的混凝土拌和物随着配合比不同其和易性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根据目前习惯,这里和以后提到的和易性时均是指混凝土的坍落度。

和易性试验

1、坍落度试验

坍落度试验是应用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定混凝土稠度的方法,它常用

于选择配合比时确定混凝土的稠度,以及工地用来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是否合乎要求,我国国家标准和各部门的混凝土试验方法中均列有坍落度试验方法。标准坍落度筒尺寸为高300mm,顶部直径100mm,底部直径200mm,用厚度不小于的薄钢板或金属板制成,适用于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测定。

试验时把坍落度筒置于光滑、水平、不吸于水的刚性底板上,用脚踩住两边的踏脚板以保持坍落度筒位置周定,把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用直径为1 6mm长600mm的端部为磨圆半球形的捣棒均匀地插捣25次,各层捣实后的高度约为筒高的1/3,捣实按螺旋形方向自外向中心循序进行,插捣应均匀地分布在全截面上,插捣第一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高度,捣第二层和第三层时捣棒应穿透本层直至下层顶面。整个捣实过程捣棒应保持垂直,捣实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稍倾斜,如混凝土因捣实沉落低于筒口,则在捣实前须添加混凝土拌和物,捣实完毕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将坍落度筒置于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旁,将捣棒横置筒顶,量取混凝土试体最高点至捣棒底面的距离,即为坍落度值以mm计,精确到5mm。

提起坍落度筒时应避免倾斜或横向扭动坍落度筒,整个提筒过程应在5s~10s 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连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提取坍落度筒后,如发生试体部分混凝土脱落或试体发生一边剪切坍落,则舍弃这次试验,取试样的另一部分重新试验。

应该遵守正确的试验步骤,试验时操作的变化会在试验结果上反映出来,混凝土拌和物应翻拌均匀,装料时应注意铲取有代表性的均匀的混凝土拌和物。做比较性试验时最好能由同一个操作者进行这些试验。

坍落度试验中,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一般会出现下述四种现象见图8. 1-1。

坍落度接近于零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稍微增加用水量混凝土便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也可能还需要增加含砂率。当提起坍落度筒后混凝土试体均匀地坍落便得到坍落度很好的混凝土如图)所示,此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大部分混凝土结构浇筑所需要的坍落度大致为3cm~10cm左右,对于水泥用量较多的混凝土,这也是坍落度试验最有效的范围。当混凝土拌和物缺乏塑性或粘性,混凝土拌和物砂浆含量较少,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使混凝土保持整体性则会产生剪切坍落度如图)所示,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更容易产生剪切坍落度,

如果重新取样坍落度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应重新检查配合比。掺加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选择适宜的砂率和配合比,便可得到和易性良好的流动混凝土,坍落度为20cm左右,见图)。用水量太大或配合比不恰当导致稀水泥砂浆外溢,出现混凝土试体坍塌,坍塌的混凝土和产生剪切坍落度的混凝土均为不良的可浇筑性,从而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应予避免。

量取坍落度值后,尚应进一步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粘性和泌水性,提起坍落度筒,用捣棒在坍落的混凝土试体两侧轻轻敲击,如果混凝土试体整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混凝土试体倒塌,部分脱落或出现离析的现象,表示粘性不好。同时用翻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做抹面试验,用抹刀适度抹平混凝土拌和物表面,粘性好的混凝土粘聚成平面,观察抹平后的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三种不同状态,第一种是粗集料外露,砂浆不足以填满粗集料之间的空隙,这种混凝土拌和物浇筑非常困难卜同.时会得到多孔的混凝土和蜂窝状表面。第二种是水泥砂浆过多,虽具有和易性并得到光滑的表面,但这种混凝土因产出量小显得不经济,混凝土性能也因水泥砂浆过多而受到不利影响。第三种是混凝土拌和物有正确的水泥砂浆含量,能填满粗集料间孔隙并有适量的富余,在适度的抹面的条件下不显得有过多的砂浆富余,这种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浇筑性,单位水泥用量可得到最大的产出量,硬化后混凝土性能良好。

和易性还可用观察混凝土试体泌水性作辅助检查,提取坍落筒后往往会发现有一部分含细颗粒的稀浆自试体表面流出。水分流失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离散造成浇筑困难,或是浇筑后大量泌水均会使混凝土质量降低,应该避免,一般可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应用较富余的混凝土配合比,增加含砂率或增加砂中细颗粒含量或者应用引气剂以降低混凝土的泌水量。从另一方面来讲,排出一部分多余的水并不是坏事,但须在泌水终了之后,到达震动界限之前采用二次震捣以减少和消除泌水造成的损害增进混凝土质量。

坍落度数值相同但配合比不同的混凝土拌和物其和易性也不相同,例如坍落度为5cm,集料/水泥比为6:1的混凝土的和易性比采用同样的材料,坍落度也为5cm但集料/水泥比为:1的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差。一般来说,坍落度一定时,与较贫的配合比相比较,较富配合比的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些。坍落度试验结果的波动范围亦与配合比的富余程度有关,富配合比的多次的拌和物的坍落度试验结果波动范围较小,相反较贫配合比的坍落度试验结果波动较大,富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结果偏差或许是±5cm~10cm,贫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差则可能是±20m,甚至更大。

坍落度试验不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和大流动度混凝土。坍落度试验不能很好的测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但能很好地测定混凝土的流动性能,由于它简单适用,

很适宜用于工地混凝土质量控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可以检查混凝土配合比的变化,集料级配变化以及集料含水率不同起的变化。

2、维勃稠度试,(V-B试验)

V-B试验源于瑞典,原来大部分用于研究目的,后为混凝土工业各部门所采用,现已为各国广泛采用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cm时,坍落度试验结果不能很好的反映混凝土稠度的变化,此时,可用

V-B试验方法测定混凝土的稠度。

V-B稠度仪由小震动台,圆住

体容器,坍落度筒,旋转架和可沿

测杆滑动的透明圆盘构成,见图,

将坍落度筒置于圆柱体容器内,按

照坍落度试验方法,装入混凝土拌

和物、捣实、抹平表面,提起并移

去坍落度筒,把透明圆盘转到混凝

土试体顶面,开动震动台,在震动

作用下混凝土由圆锥体变成圆柱

体,从震动开始到透明圆盘底面完

全为水泥浆布满所需的时间,即为

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V-B

稠度值,以S表示。

A-坍落度筒;B-容器;C-震动台;D-透明圆盘;E-喂料斗对于大流动度的混凝土,测得V-B值的时间很短,很小的时间测量误差,比如说。或是整个V-B稠度值的很大一部分,所以V-B试验不适用于大流动度混凝土拌和物V-B试验的有效范围一般为5s~30s。

V-B试拉方法采用震动作为测量稠度的手段,因而更为接近工程实际是比较逼真的,V-B试验一般具有良好的复演性。

3、扩展度试验

由于超塑化剂(高效减水剂)的出现,流动混凝土或超塑化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流动混凝土的坍落度大于18cm时,坍落度试验不能很好地反映混凝土稠度的变化,坍落度小于1cm的混凝土的稠度可用V-B稠度仪测定,大流动度混凝土的稠度可用扩展度试验侧定

前德国工业标准DIN1048扩展度试验方法如下:

试验设备由底板和一块70cm×70cm。的木板所构成,木板的一边铰接于底板上,对应的一边可作垂直升降运动,垂直运动的高度限制为,木板顶面复以3mm

的钢板,面板总重量为l6kg,面板中央平行于板边刻有十字线,中央并刻有直径为20cm的圆以标志截头圆锥简的位置,扩展度仪(flow table)置于稳固的水平的底面上,见图,

将截头圆锥筒置于板中央,截头

圆锥筒高200mm,上口直径与下口直

径分别为130mm和200mm。混凝土

拌和物分相等的两层装入简内,每层

用端部尺寸为X 40m.的木质捣棒轻

轻捣实10次,抹面表面,30s后提起

锥筒,提起板的自由边至40m.高度再任其自由下落,在15s内落下巧次,量测互相垂直两个方向上的混凝土直径,以其平均值作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扩展度值,并观察其离析现象作好记录。图扩展度仪

扩展度与坍落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见图.亦有人采用近似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图扩展度与坍落度的关系(一)

图扩展度与坍落度的关系(二)

在坍落值小的时候,图与图表示扩展度与坍落度的关系很有差别,但在流动混凝土范围内两者又很接近。坍落度试验特别是做大流动度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试验结果,如不水平的底面,震动,延时误差以及操作者产生的误差等。在扩展度试验中由于要震动15次,消除部分偶然误差,操作时产生少许震动的影响对于剧烈震动15次的试验结果来说亦可忽略不计。坍落度试验对于流动混凝土不敏感。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自165mm变

化到220mm,扩展度自460mm变

化到610rnm,即坍落度变化55mrn

扩展度却变化了150mm,显然,扩展

度试验要灵敏多了。

4、坍流度试验

日本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

稠度采用了一种坍流度试验方法,

该方法为按标准方法做混凝上拌孔

物的坍落度试验,提起坍落筒后,

静置5min,量测坍落度试验扩展开

来的混凝上拌和物的最大直径及与

其成直角的另一个直径,取其平均值作为坍流度值口坍流度与坍落度有明确的关系见图8一1-6,图8. 1-表示坍流度自

350mm变化至700mm时,坍落度只以

220mrn变化至280mm,即坍流度有5倍

的灵敏度。

5、捣实系数实验

这是英国的和易性试验方法,这个

方法是测定在标准功作用下混凝土拌和

物所达到的捣实程度。

捣实仪由两个截圆锥体漏斗和一个

圆柱体量筒组成如图'l所示。上漏斗大于

下漏斗,漏斗底为可开启的活门,上漏

斗装满混凝土后,不经捣实刮去多余的

混凝土,开启漏斗底的活门,在重力作

用下混凝土下落注满下漏斗,这样得到

的混和物减少了上漏斗装料时人为因素

的影响,开启下漏斗底门,混凝土落入

圆柱筒内,这就获得了在标准捣实状态下的混凝上,同时避免了人为因素

的影响,刮去圆筒顶部的混凝土,称其

重量,得到这种捣实状态下的混凝土的容重,除川相同混凝土完全捣实状态下的容重,便得到捣实系数。

捣实系数,V-B时间和坍落度之间的关系见图8. 1_}

捣实系数为~范围时这个试验较为适用,捣实系数很小时,试验结果不能反映混凝土混合物在震动中作用下的真实行为,捣实系数大于时,这个试验方法对和易性的变化就不太敏感了。很富的配合比应用这个试验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会小于混凝土拌和物的实际和易性,很贫配合比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又会大于它的实际和易性。

6、两点法

所有的试验均把和易性指标压缩到一个工程数字,多少厘米的坍落度,多少秒的V-B值,多少厘米的扩展度,或多少比值的捣实系数,所得结果只能属于这个方法所描述的混凝土的和易性,彼此之间很难严格地直接对比。这些方法也未说明新拌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如拌和物粘聚性,抗离析性等。

由于常用的和易性试验方法是一种控制性试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不能测定混凝土的和易性,因而研究了其他替代的试验方法,塔特索尔(Tattersall)

提出了两点法试验说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变性能,新拌混凝土的流变行为十分接近宾汉姆体,即它的流动性能可用下述方程式表征。

+μγ

τ=τ

式中: τ-剪切应力

γ-剪切速率(流动速度)

-屈服应力

τ

μ-塑性粘度

和μ)用来说明混凝土在两种剪切速率下进行测量,便可得到两个数值(τ

拌和物的流变行为。

一般规范均列有不同类别混凝土结构要求的坍落度值,这是工程经验统计得出的数字,根据结构类别和施工方法选择混凝土坍落度。虽然量测混凝土拌和物稠度的方法很多,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研究有了进展,如果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对混凝土拌和物的直观评估判断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是否符合施工要求。选择坍落度等级和判断和易性是否符合要求是保证混凝土施工顺利和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

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然而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性能,各种因素对和易性的影响很难用精确的、数量的措辞来描述,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它们的作用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变化,下面将分别论述诸因素对和易性的影响。

1.用水量

对于一定的材料,在实用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见表8. }

坍落度与用水量的关系表

采用相同的材料,如果用水量不变,那么配合比在很大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引起和易性的明显的改变。对于一定的材料,用水量不变意味着和易性不变,虽然这似乎有点简单,然而是一个很有用的规则,图8* }-}表示4种最大粒径粗集料的混凝土用水量与坍落度的关系。

实际上,如果经过试拌确定了混凝土的用水量,以达到某一个和易性,那么应用相同的材料设计其他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这个用水量可以得到很接近的和易性。

2.集料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粗细集料的形状与级配均对和易性有重要的影响,粗集料与细集料均应具有均匀连续的颗粒组成,避免某一粒级有过多的数量,从而避免因颗粒干涉造成和易性不良,在合理范围内的均匀级配的集料,都可经过设计得到满意的和易性。

球形颗粒的河砂能配制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如果碎石级配良好,加上和易性良好的砂浆,便可以得到和易性好的混凝土,扁平、针长颗粒均为有害成分,用它们制造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也不容易震捣密实。

(1)粗集料最大粒径

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不变,应用相同的材料,从图}9可知,随着粗集料最大粒径增加,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减少,如果应用相同的水灰比。.5,随着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减少,集灰比增加,它们的配合比见表8. }-

集料最大粒径与配合比

当集料粒径变小时需要增加用水量以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随着用水量增加,如果要保持规定的强度则必须增加水泥用量。粗集料最大粒径愈小,水泥用量愈多,从经济上考虑,应当尽量应用结构条件和施工技术许可的最大粒径的粗集料。

粗集料中的豆粒集料(粒径5mm~10mm)对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含有过多的豆粒集料时,混凝土拌和物变得粗涩离散,和易性变差。

(2)颗粒形状与表面结构

常用的粗集料有卵石和碎石,卵石表面光滑,颗粒为不规则的球形,有的为蛋球形。碎石则大多为棱角颗粒,表面粗糙,由于两种集料的颗粒表面与颗粒形状不同,对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影响也不同,为了获得相同和易性,两种集料的用水量也不同,见图}. }-1 D}

(3)集料级配

集料级配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混凝土是否经济均有影响,因此对集料级配的试验颇为重要。选择集料的原则应当是用最小的用水量得到最好的和易性,一般来说,粗集料的级配可近似地按空隙率最小即按最大容重选择,集料空隙率最小,

需用的水泥浆也最少,同时由于

水泥浆要覆盖所有集料颗粒表

面,水泥砂浆要包裹粗集料的颗

粒表面,在同等数量的水泥砂浆

的情况下,粗集料表面积愈大,

砂浆就显得不足,和易性变差,

所以在考虑选择最小空隙率的同

时,要选择较小的表面积的粗集

料级配。最大粒径为的粗集料可

分为二级,选择粒级和粒级的配

合比例,以便得到较稳定的级配。

粗细集料比例应使水泥砂浆填满

粗集料空隙并稍为富余,砂率按

经验数据选择,或是试拌若干组

不同砂率的混凝土拌和物,最佳

砂率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最

大,和易性最好。

应用粗砂时,砂率要稍许增加,应用细砂时砂率要稍许减少;粗集料最大粒径增加要减少含砂率,使用较小粒径的粗集料则要增加含砂量;水灰比增大时要增加含砂率,水泥用量增大时则砂率要适当减少,较贫的混凝土要适当增加砂率,坍落度较大时也需要增加砂率,以保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适当的粘聚性。此外困难的断面形状,较密集的钢筋均需要较大的砂率,以便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足够的粘性,避免产生离析。

水泥用量一定时,集料级配随水灰比的改变而变化,对于每种水灰比有一个最好的粗细集料比例,产生最好的和易性,对于一定的和易性的混凝土拌和物,有一个最好的粗细集料比例使它的用水量最小。

砂率不可过大,也不可不够,可用抹面试验检查.权衡利弊,宁可使砂率稍有富余,含砂量不够容易得到质量低劣的混凝土。

3、水泥

水泥用量,水泥细度和水泥的化学成分均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影响,较贫

的混凝土拌和物由于水泥用量少显得比较粗涩,和易性不良,甚至抹面也困难。一般来说,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水泥用量增加和水泥细度变细,混凝土和易性得到改善,但过于富余的即水泥用量很多的混凝土拌和物可能会过于粘稠。

较细的水泥会产生更具有和易性的混凝土拌和物,拌和物的粘性好且离析与泌水趋势也小。较粗的水泥减少混凝土的粘性易于泌水.掺人较粗的粉煤灰则会增加混凝土用水量,掺入较细的粉煤灰可减少混凝土用水量。需水量小的水泥其混凝土用水量也少,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较,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用水量要增加。

4.外加剂

用级配好的集料,有足够的水泥用量和正确的用水量的混凝土伴和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但是级配不良,颗粒形状不好的集料和水泥用量不足引起的贫混凝土和粗涩的混凝土拌和物,掺加外加剂可以使和易性得到改善。

掺加引气剂或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引气剂产生的大量的不连通的微细气泡,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粘性、减少泌水、减少离析并易于抹面。对于贫混凝土,用级配不良的集料或易于泌水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掺加引气剂则更为有利,例如,对于贫混凝土不仅可以改善和易性,还可增加强度。矿渣水泥混凝土泌水严重,掺加引气剂后,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得到改善,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表面的泌水现象亦减少到最小。

掺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粉煤灰的球形顺粒以及无论是采用超量取代或是等量取代都可使混凝土拌和物中胶凝材料浆体增加,使混凝土拌和物更具有粘性且易于捣实。

5、温度

由于混凝土的凝聚,一部分水被集料吸收,被蒸发掉以及生成水化产物,混凝土拌和物逐渐变稠.气温升高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同时加速水化反应使混凝土伴和物较快地变稠,因而气温对混凝土和易性有重要的影响。热天需要增加用水量以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当混凝土温度增加时,每增加10mm的坍落度所需的用水量也随着增加,混凝土的温度对坍落度的影响见图8‘1一11。由图}.1-} 1可知,当混凝土温度增加时,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降低,同样的混凝土在温度10℃时,坍落度为140mrm,21℃时坍落度时为102mm,32℃时坍落度为76mm。

坍落度损失

新拌混凝土的稠度或流动性能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损失的现象叫做坍落度损失、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好后逐渐稠化、凝结、硬化并获得强度,因此坍落度逐渐损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混凝土很快失掉正常的流动性能,或坍落度损失速度大于混凝土工程施工所允许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坍落度损

失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很快干稠,会使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与捣实产生困难,机具、人力和能源的消耗增加,并且会影响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如果为了施工方便,为恢复坍落度加水再拌和,重新拌和后虽然易于浇筑捣实,但水灰比增大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这是不允许的。

在正常情况下,水泥的凝结速度符合普通混凝土施工要求,新拌混凝土由于物理、化学的原因逐渐稠化降低流动性,不会给混凝土施工造成困难,当应用了不适应的外加剂,拌和时间过长,拌和与浇筑之间间隔时间过长,或者混凝土温度过高都会引起坍落度的迅速降低,一般来说,普通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引起施工困难主要发生在热天。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应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是干燥的粗集料,由于集料吸水的原故,刚拌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在初期(例如15min以内)的坍落度损失也较大。一般来说,拌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经过1h后,坍落度就降低很多,例如初始坍落度180mm的混凝土拌和物,经过1h后坍落度只有80mrn,2h 后只有50mm,坍落度为90mm的混凝土拌和物,经1h后坍落度为50mm,2h后为25mm。

随着混凝上温度升高,坍落度损失加快,温度30℃与温度20℃比较,大流动度混凝土的坍落度要多损失20mm左右,塑性混凝土的坍落度要多损失10mm左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3A含量与碱含量较高的水泥拌制的混凝上拌和

物的坍落度损失较大。

从拌和到浇筑之间的停顿时间延长会对混凝上的施下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泵送混凝土,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会产生严重影响,它们施工的顺利与否对坍落度有密切的依赖关系。

热天混凝土施工容易产生坍落度损失问题,混凝土温度愈高,愈容易在施工中产生坍落度损失引起的问题,温度高对混凝土性能发展也不利,温度大于30℃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对集料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喷水降低集料温度,在拌和水中渗加碎冰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温度,也可以夜间气温较低时浇筑混凝土。

工程中常因水泥和外加剂不适应引起异常的坍落度损失和速硬现象,应用硬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掺加木钙和糖类外加剂或过量三乙醉胺速凝剂,会引起混凝土的速凝或速硬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外加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硬石膏的溶解度或溶解速度,以及加速硅酸盐及铝酸盐水化作用的缘故。

现在常应用高效减水剂拌制流动混凝土,然而掺加高效减水剂的大流动度混凝土只能在30min~60min内保持较大的流动度、比普通混凝上坍落度损失快得多,因此,坍落度损失对于掺高效减水剂的流动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许多因素对坍落度损失产生影响,其中包括高效减水剂的类别与掺量,高效减水剂加入的时间,初始坍落度的大小,水泥类别与水泥用量,湿度、温度以及有无其他外加剂等。水泥的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影响坍落度损失的详细机理仍然不很清楚,试验说明,C3A与碱含量高的水泥坍落度损失较快,掺加高效减水剂后,水泥粒子得到较大的分散,沉实后水泥浆体较为密实,空隙较少,颗粒间的摩阻力显然要大于未掺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浆体。掺加高效减水剂后,有利于水化产物的生长,坍落度损失发生在C3A相与石膏反应期间,可能高效减水剂对C3A 与石膏反应速度与生成晶体的形式对坍落度损失有重要的影响,试验说明,掺加高效减水剂有助于C3A与石膏之间的反应,钙矾石生成较快,由子上述原因掺高效减水剂大流功度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较快。

应用下述方法可以减少坍落度损失和坍落度损失带来的施工困难:

(1)临浇筑前加入高效减水剂,例如,拌和车将混凝土运抵浇筑现场后,加入高效减水剂,高速拌和1min成为流动混凝土,此时坍落度变化不致于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

(2)加人较大剂量的高效减水剂,应用较大初始坍落度的流动混凝土。或者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补充加入一定数量的高效减水剂,恢复损失的坍落度。

(3)在掺加高效减水剂的同时加入缓凝剂。

(4)应用低坍落度损失型的高效减水剂。

离析与泌水

8,2 .1离析

混凝土的各组份发生离析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混凝土产品或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应尽一切努力克服。如果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要得到均匀的震捣密实的混夔土是不可能的,有很多硬化混凝土的缺陷都可能是由离析产生的,如露石、露筋、麻面、砂线、裂纹、翘曲以及多孔或软弱的混凝土层等,这些缺陷影响混凝上的质量和耐久性,其修补不仅耗费资金还往往不易得到满意的工程质量。故应仔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和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以力求避免产生这些缺陷。

混凝土拌和物由多种成分组成,这些组成材料粒径不同、比重各异,如果不注意选择适宜的级配和配合比例,不小心搬运。各种组份趋向于不同的各自运动产生分离,混凝土不再是均匀的混合物,这就叫离析。

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离析,一种是粗颗粒集料有自斜坡上滚下的趋势,或者在流态混凝土拌和物中下沉。另一种离析是在很稀的混凝土伴和物中稀浆趋向于从集料中分离出来。粗涩的配合比,非常干的混凝土或混凝土含砂量不足,即便是小心搬运也很可能产生离析。大流动度混凝土很容易发生离析,大流动度混凝土集料容易堆积在中央,水泥浆流到浇筑地点的外围而产生离析。在混凝土的搬运与浇筑过程中的装料、卸料与自由下落的每一个过程都应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避免混凝土离析,如果搬运操作不恰当,即便是和易性好的混凝土也会发生离析。施工过程中应避免遇到障碍,混凝土应尽量浇筑到位,避免在模板内搬移较大的距离,还应注意正确地使用震动器,震动时间亦不能太长。浇筑时落距较大的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均需用粘聚性较大的混凝土。

.泌水

泌水也是一种离析,混凝土浇筑后在凝结以前,新鲜混凝土内悬浮的固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当混凝土保水能力不足时,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层水,这种现象叫做泌水,泌水降低底部混凝土的水灰比,然而泌水会破坏混凝上内部的均匀性,拌和水上升到混凝上表面会携带一部分水泥和集料中的微细粒子,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含水量很大的浮浆层,造成表层混凝土疏松多孔,强度降低。当浮浆层失水变稠失去流动性,但强度发展不够,不足以抵抗因沉缩或塑性收缩引起的拉应力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泌水上升在混凝土内生成许多水泥含量较少的泌水通道。同时粗集料颗粒下沉逐渐达到沉实稳定,在粗集料颗粒下方形成含水丰富的水泥浮浆,这种浮浆沉淀失水后,成为空隙和多孔低强度的水泥石,同样在钢筋下方也会因内部泌水而形成软弱的浮浆层,因此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在钢筋的下方受到削弱。泌水造成表而混凝土疏松软弱,易于

碳化,增加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危险。

浮浆层的高水灰比,蒸发后形成多孔疏松、软弱的表而,楼板或路面形成浮浆层后容易起尘,路面等因软弱表层磨耗易于露石,因此表面的处理和终饰抹面是很重要的。混凝土表而有泌水的时候,绝对不能进行终饰抹面工序,这是一条基本定律。在捣实、初步整平以后,等待泌水结束蒸发掉以后,重新用抹刀用力加压抹平。过早的抹而会引起表面缺陷,过早的沫而会在泌水停止以前封闭表面,薄层表面下积蓄泌水和空气会引起脱皮或薄层脱落。

混凝土中细砂含量不足,水泥颗粒太粗,水泥用量太少或混凝土用水量太多均容易发生泌水,此外,应用初凝时间长的水泥,掺加了缓凝剂将延长泌水时间增加泌水现象。

正确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泌水,如降低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尽可能用小坍落度的混凝土,如果用大坍落度混凝土,需要掺加高效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增加混凝土内细颖粒材料等。减少泌水,可采用下述方法: (1)应用磨得较细的水泥。

(2)增加水泥用量,在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富配合比混凝土的泌水小于贫混凝土。

(3)应用粉煤灰或其他火山灰物质。

(4)砂中应有足够的细颗粒成分或增加用砂量。

(5)泌水严重时应考虑应用引气剂,引气剂生成的不连通的气泡犹如增加微细颖粒成分,截断泌水通道,减少用水量,增加和易性。

低温延长泌水时间,这时间的较冷的混凝土如果是在暖栩养护,表面迅速干燥将引起脱皮或表面剥落。

工作性

工作性的定义

刚才提到的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几个方面己各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通常使用许多不同的术语,强调棍凝土行为的各个不同侧面,如稠度、流动性、淌度、可泵性、密实性、可修饰性、干硬性。这些术语都是主观的和定性的;对不同的人,它们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因此不很有用。在这里我们用“工作性”这一术语代表上面提到的性质。更准确一点说,工作性通常被定义为制成完全密实的混凝土所需要的机械功或能量。这是一个有用的定义,因为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如果混凝土中孔隙率有微量增加(或相对密度降低),那么将导致其强度大幅度下降。

第一节 普通混凝土混合料的流变特性

流变学的基本原理:《混凝土》

在讨论混凝土工作性的各种测量方法之前,先考察流变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是有帮助的。它是研究在应力作用下材料的

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如图9. 1所

示。为遵守黏性流动牛顿定理的最简单

流体。这个定理是在考虑流体相邻层的

剪移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可以写作:

τηγ=

这里,τ表示剪应力;η表示黏度

系数;γ表示剪切速率,或者速度梯度。

根据公式我们看到表示剪切速率对剪

应力的图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率为

1/η的直线,如图(a)所示。因此。如

果混凝土可以近似的看作是一种遵守

牛顿定理的流体,通过简单测量一对相

应的τ和γ的值就可以用来确定这条直

线,换句话说,用“单点”法就足以确

定混凝土的工作性。

牛顿方程式认为:对于一些在流体中被稀释的悬浮着的固体来说,它们之间没有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悬浮体数量的少量增加将只能影响黏度系数(也就是说,只能影响图9. 2 (a)中直线的斜率)。但是牛顿模型对于悬浮体的体积在流体中占的比例大时是不成立的。新拌混凝土可以看作是一种浓缩了的悬浮体。通常,混凝土的固液体积比接近:1。对这种材料,颗粒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力。这不仅增加了黏性(对于在牛顿流体中),而且实际上改变了流动过程的模式。特别

是,新拌混凝土有一个确定的剪切强度0τ,要使混凝土发生流动就必须超过这个值。宾汉姆模型适合描述这种材料,

0ττμγ-=

0τ表示屈服应力;μ为塑性黏度。这种性质如图9, 2 C6)所示。很明显,图9中2Cb)中直线由两个常数0τ和μ,两组值τ和γ定义。“单点法”对描述这种流体是不够的。现在有很多证据表明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和宾汉模型相近。因而今天使用的“单点”法测试混凝土工作性的方法不能很有效地从流变学角度描述材料的性能。

另外一个必须定义的术语就是触变性。触变性(或是剪切变稀)指材料经历“在剪切力的作用下表面黏性降低,紧接着当剪切力移开时逐渐恢复;其影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触变性流体的流动曲线如图9. 2(。)所示。真正的触变性流体显示了一个完整的可逆的过程,如图9. 2 ( } )中曲线a所示。如果这个过程不是完全可逆的(曲线b},那么被称作“假触变性”。这个过程是由于颗粒间的相互吸引和弱化学键引起的。混凝土也显示触变性;在研究混凝上的浇筑和振动问题时,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近几年里人们研制出了一些装置用来准确测量混凝土的流变性质。它们中的一部分均是采用将一个具有一些特殊几何外形的叶轮深入到混凝上试样中,如图9. 3所示。随着叶轮的旋转速度的增加,垂直轴的转矩也增加了,同时还能得到一个叶轮速度与转矩的比值的图表。从这些数据里,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如图所示与屈服强度有关)和黏滞转矩(与图9. 2中的塑性黏度有关)能够计算出来。

其他在商业上应用的装置都具有同轴粘度计的外形,其固定(内部)圆柱的扭矩与圆柱(外部)的旋转速度的关系被测量出来,如图9. 4所示。从扭矩与旋转速度的图中可以得到混凝土的流变性质。

然而,至今为止,.L述测试中还没有一种实现标准化,从各种不伺的侧试方法中得到的数据质量不是很好。但是应用流变学测试方法测t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在将来可能得到很大的应用,尤其是对特种混凝土(超高强度、高流动性、自流平),现有的测试方法基本上仅仅适合于实验室研究。

流变模型《混凝土力学》

混凝土具有弹性、塑性和粘性的本构关系。对混凝土这种材料来讲是各种性质兼而有之。如何用数学式子表达像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这是相当复杂的,也是国内外学者正在积极研究的问题。流变学是在广义范围内研究材料流动和变形的科学,于是流变模型常用来描述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流变学是1929年美国成立流变学会时开始问世的。进入二十世纪,涂料、印刷用墨水、食品、化妆品等胶体物质工业兴盛起来,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间题。这类物质没有理想体行为,表示流动性却不服从牛顿(Newton)定律,半固体状的物质也不遵从虎克(Hooke)定律。1919年宾汉姆(Bingham)提出了塑性流动的概念,而后,他致力于胶体物质那样的软塑性体的流动和变形在形式上与金属的

混凝土的工作性

混凝土的工作性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获得密实而均匀的混凝土结构以方便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注、振捣等过程),要求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如保持新拌混凝土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这种新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称之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正文: 1.工作性的概念 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的能力。 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能保持整体稳定的性能。 保水性:新拌混凝土保持其内部水分的能力称为保水性 综上所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之间相互关联和制约。黏聚性好的新拌混凝土,往往保水性也好,但其流动性可能较差;流动性很大的新拌混凝土,往往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变差的趋势。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目前往往采用泵送施工的方法,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很高,三方面性能必须协调统一,才能既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又能确保后期工程质量良好。 2.工作性的测定 通常对较稀、自重作用下具有可塑性或流动性的新拌混凝土采用坍落度法;而对于较干硬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法。

①坍落度法 坍落度法具体测定方法:将新拌混凝土分三层装入圆锥形筒(标准坍落度圆锥筒)内,每层均匀捣插25次,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抹平后将圆锥筒垂直平稳地向上提起,新拌混凝土锥体就会在自重作用下坍落高度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值(单位mm)。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值越大,表明其流动性越好。 在测定坍落度的同时,应观察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从而全面的评价其工作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轻轻敲击已坍的新拌混凝土锥体,若锥体四周逐渐下沉,则黏聚性良好;若椎体倒塌或部分崩裂,或发生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 保水性的检查方法:根据新拌混凝土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测定。若坍落度筒提起后混凝土拌和物失浆而骨料外露,或较多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差;若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由底部析出,则表明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良好。另外,常压泌水率和压力泌水率的数值也可以用来表示保水性的优劣。 根据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四个流动性级别的混凝土: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为10-4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为50-90mm;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为 100-150mm;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为>160mm。 坍落度试验方法不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或坍落度值为10mm的新拌混凝土。 ②维勃稠度法 对坍落度小于10mm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采用维勃稠度指标来表征,其检测仪器成为维勃稠度依。 维勃稠度法具体测定方法:将混凝土按规定方法装入截头圆锥筒内,装满刮平后,将圆锥筒垂直向上提起,在新拌混凝土椎体顶面盖一透明玻璃圆盘,然后开启振动台并记录时间,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设计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优先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首先是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的某个或某些特殊性能。如:用于水下浇注的混凝土需要的免振捣自密实不分散性能,用于地下车库的混凝土需要的表面耐磨性能等等。 2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Langley等人叙述了几种加拿大一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用量为450 Kg/m3,水153L/ m3,引气剂160mL/ m3和高效减水剂3L/ m3。其坍落度大约在200mm;含气量6.1%;1d、3d、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35、52和82 MPa;基础和其他大块混凝土的混合水泥用量为307 Kg/m3,粉煤灰133 Kg/m3,用水量接近,但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坍落度约在185mm;含气量7%;1d、3d、28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0、20、50和76 MPa。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部分混凝土都呈现非常低的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非常强调加强现场实验室试验和质量验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相对于钢材,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自重比很低,掺有高效减水剂的高强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该比例;用有大量微孔的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就能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 Kg/m3、抗压强度在70~80 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 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浅谈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浅谈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浅谈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摘要:由于型钢混凝土具有刚度大,防火、防腐性能好及重量轻、延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抗震性能来讲,型钢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度至9度的多层、高层和一般构筑物。本文总结出了影响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六大因素:轴压比、剪跨比、型钢含量和型钢形式、 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型钢的锚固形式。 关键字:型钢混凝土;轴压比;剪跨比;配箍率;型钢的锚固形式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优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 型结构,它分别继承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型钢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钢(抗拉性能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按照最佳几何尺寸,组成最优的组合构件,这种组合构件具有刚度大的特点,与钢结构相比,防火、防腐性能好,具有较大的抗扭和抗倾覆能力,而且,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重量轻,构件延性好,增加净空高度和使用面积,同时缩短施工期,节约模板,特别是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及桥梁结构中使用组合构件,更加体现了它的承载能力高和能克服混凝土结构施工困难的特点。 由于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抗震角度来讲,型钢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度至9度的多层、高层和一般构筑物。 通过实验,总结出了影响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 1、轴压比 实验和工程实践表明,轴压比是影响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破坏形式、延性、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当轴压比超过一定限值时,无论配箍率如何提高,框架柱的延性都不能得到明显改善,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总结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总结 摘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技术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优越性,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混凝土科学属于工程材料研究范畴,是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 标的应用科学,混凝土以其原材料丰富,适应性强,耐久性,能源消耗与 成本较低,同时又能消化大量的工业废渣等特点,成为一种用途最广, 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 (1)现如今不少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 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维修或更新这些老化废旧工程,投资巨大,而且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2)随着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

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能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 1990年5月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昆凝土协会(ACl)主办了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会,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ACI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 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从内因来说主要有水泥强度、水灰比和骨料质量。 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自水泥石以及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强度。水泥强度越高,则水泥石自身强度及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就越高,混凝土强度也越高。试验证明,混凝土与水泥强度成正比关系。水泥完全水化的理论需水量约为水泥重的23%左右,但实际拌制混凝土时,为获得良好的和易性,水灰比大约在0.40--0.65之间,多余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孔隙,且水灰比越大,留下的孔隙越大,使有效承压面积减少,混凝土强度也就越小。另一方面,多余水分在混凝土内的迁移过程中遇到粗骨料时,由于受到粗骨料的阻碍,水分往往在其底部积聚,形成水泡,极大地削弱砂浆与骨料的粘结强度,使混凝土强度下降。因此,在水泥强度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但水灰比太小,混凝土过于干稠,使得不能保证振捣均匀密实,强度反而降低。试验证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 Mpa)与水灰比呈有规律的曲线关系,而与灰水比则成线性关系。 2 影响强度的其它因素

为了使混凝土能达到预定的强度,还必须在施工中搅拌均匀、捣固密实,养护良好并使之达到规定的龄期。 (一)施工条件的影响:施工条件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均匀密实、硬化正常、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基本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拌合物搅拌均匀,浇注后必须捣固密实,且经良好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采用机械搅拌比人工搅拌的拌合物更均匀,同时采用机械捣固的混凝土更密实,因此机械捣固可适用于更低水灰比的拌合物;能获得更高的强度。改进施工工艺性能也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如采用分次投料搅拌工艺、高速搅拌机搅拌、高频或多频振捣器振捣、二次振捣工艺都会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二)养护条件的影响:为了获得质量良好的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必须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包括养护温度)进行养护,目的是保证水泥水化的正常进行,以达到预定的强度和其他性能。周围环境湿度是保证水泥正常水化、混凝土顺利成型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适当的湿度下,水泥能正常水化,使混凝土强度充分发展。如果湿度不足,混凝土表面会发生失水干燥现象,迫使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干裂,不但降低强度,而且还将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环境温度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养护温度高,可以加快水泥水化速度,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反之,混凝土在低温下强度发展相应迟缓,尤其温度在冰点以下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极不均匀的拉应力,从而导致界面上形成了许多微细的裂缝。另外,还因为混凝土成型后的泌水作用,某些上升的水分为粗骨料颗粒所阻止,因而聚集于粗骨料的下缘,混凝土硬化后就成为界面裂缝。当混凝土受力时,这些预存的界面裂缝会逐渐扩大、延长并汇合连通起来,形成可见的裂缝,致使混凝土结构丧失连续性而遭到完全破坏。强度试验也证实,正常配比的混凝土破坏主要是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界面发生破坏。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而粘结强度又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1)水灰比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组成,在水灰比不变时,水泥强度等级愈高,则硬化水泥石的强度愈大,对骨料的胶结力就愈强,配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就愈高。如常用的塑性混凝土,其水灰比均在0.4~0.8之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或蒸发后形成气孔或通道,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有效断面,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引起应力集中。因此,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强度也愈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拌合物过于干稠,在一定的施工振捣条件下,混凝土不能被振捣密实,出现较多的蜂窝、孔洞,将导致混凝土强度严重下降。参见图3—1。 图3—1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a)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b)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 2)骨料的影响 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当时,由于组成了坚强密实的骨架,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如果混凝土骨料中有害杂质较多,品质低,级配不好时,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碎石表面粗糙有棱角,提高了骨料与水泥砂浆之间的机械啮合力和粘结力,所以在原材料、坍落度相同的条件下,用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比用卵石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要高。 骨料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骨料强度越高,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这在低水灰比和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 特别明显。骨料粒形以三维长度相等或相近的球形或立方体

粉煤灰参量多少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

粉煤灰参量多少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 发表时间:2018-07-09T13:58:42.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赵天龙 [导读] 摘要:混凝土在凝结硬化时由塑性状态转变为刚性状态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差,热量散发缓慢的特点,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在降温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体积收缩,当混凝土受到基础约束时,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深圳市联华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518053 摘要:混凝土在凝结硬化时由塑性状态转变为刚性状态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差,热量散发缓慢的特点,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在降温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体积收缩,当混凝土受到基础约束时,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开裂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粉煤灰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的特点,使用它还可以减少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因此对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就越来越多。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作用效应;性能 一、粉煤灰的作用 粉煤灰是燃烧煤粉的锅炉排放出的一种粘土类火山灰质材料。目前我国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以低钙灰为主,其主要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其含量约占粉煤灰的85%左右,氧化钙含量普遍较低,氧化镁及氧化硫的含量也较低。粉煤灰作为一种活性掺合料,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能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用于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表现出粉煤灰的活性效应、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和界面效应。 1.1和易性 对于有泌水或离析倾向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掺入细分散的颗粒,可以减小空隙的尺寸和体积,所以通常会使工作性得到改善。粉煤灰越细,为了增进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也就是改善工作性所需要的掺加量就越少。粉煤灰的粒径细小,又呈玻璃态,故可能在给定稠度下降低需水量。 1.2火山灰反应 粉煤灰与氢氧化钙之间的反应称为火山灰反应。这个反应主要有三个特征:(1)反应是缓慢的,所以放热速率和强度发展也相应较慢;(2)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钙而并不是产生氢氧化钙,这对于水泥浆体在酸性环境中的耐久性有很重要的意义;(3)反应产物极为有效地填充了大的毛细空间,从而会使系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得到提高。 火山灰反应具有两种物理效应:(1)孔径细化;(2)粒径细化。在粉煤灰颗粒周围形成的次生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趋向于以微观上多孔也就是低密度的物质填充进大的毛细空隙。将一个含有大的毛细空隙的体系转化为包含无数微孔的微观上多孔的产物的过程,就称为“孔径细化”。同样,氢氧化钙在均匀分布的粉煤灰微粒周围成核结晶,也就是用无数取向性较弱的细小晶体以及结晶程度差的反应物置换了取向的氢氧化钙巨大晶体,将一个含有粗颗粒组分的体系转化成较小颗粒的产物的过程,即称为“粒径细化”。这两种孔径和粒径的细化过程都可使水泥浆体得到增强。从抗渗性和耐久性的角度看,火山灰反应对于混凝土的效果或许要比水化水泥浆体更为重要。因为过渡区存在微裂缝的缘故,混凝土的渗透性一般要比水泥浆体大得多。可以认为,孔径细化和粒径细化过程会强化过渡区,从而能减少微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1.3强度 掺入粉煤灰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后期强度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随水胶比(水与水泥和粉煤灰总量之比)的降低而增加。粉煤灰对强度的贡献与水胶比的关系比水泥对强度的贡献与水灰比的关系还要敏感。28天以后,粉煤灰与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的差距缩小,并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显著;90天以后,二者相近;360天以后,则粉煤灰的贡献超过水泥的贡献;水胶比越低,粉煤灰的贡献越大。故加入粉煤灰后,应当相应降低水胶比,以保持早期强度不降低,并且后期强度有显著的增长,发挥粉煤灰的作用。其后期强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火山灰反应,导致孔隙细化并且用较强的产物(水化硅酸钙)置换了较弱的组分(氢氧化钙)的缘故。 1.4抗裂性 设大体积结构由于水化热在混凝土浇捣后一星期之内就达到了最高的温度,则掺用粉煤灰,就有可能使温升减小,可与替代水泥的数量成正比。这是因为在通常条件下,这些粉煤灰在几天之内不会发生明显反应的缘故。根据经验,可以认为有火山灰反应所产生的总的水化热,只是水泥平均值的一半左右。 当混凝土经受的温度比平常高得多时,不论是由于水化热还是其他原因,使用粉煤灰都会是有好处的。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在经受高温时可能受热活化(即加速火山灰反应)得到好处,其强度经常总是有所增长。 1.5抗化学侵蚀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决定碱骨料的膨胀,以及酸和硫酸盐侵蚀等破坏性化学作用中质量传输速率的基本因素。因为粉煤灰所带来的火山灰反应可以使空隙细化,所以就能使混凝土的渗透性降低。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大体上都能改善对酸性水、硫酸盐水和海水的抵抗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与火山灰反应同时发生的渗透性减小以及水化产物中氢氧化钙含量降低的缘故。就粉煤灰水泥来说,在水化水泥浆体中,由于稀释效应和火山灰效应两方面所导致的氢氧化钙量的减少,是使这些水泥所配置的混凝土对硫酸盐和酸性环境具有优异抵抗能力的一个原因。开始,随着养护时候的增长,水泥中的氢氧化钙含量由于其中的水泥水化而提高,以后则随着火山灰反应的进展即开始下降。硫酸盐侵蚀的速率依赖于透水性以及所存在的氢氧化钙和活性氧化铝相的数量。粉煤灰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的渗透性,同时减少了氢氧化钙的量,因此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同时粉煤灰通常能使碱骨料反应产生的膨胀有效地减小。 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效应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主要有三个效应,即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和微集料效应。在早期主要是形态效应和微集料效应起作用,直到水泥水化后,其活性效应才逐渐占优势地位。 2.1形态效应。粉煤灰使用在混凝土中它会起到润滑的作用,由于粉煤灰具有颗粒状,它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同等条件是用下它

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有何影响

粉煤灰具有三大效应: (1)表面效应:粉煤灰表面可吸附浆体中的某些离子,有利于粉煤灰固化混凝土中的某些有害离子以及作为晶核形成水化产物。 (2)填充效应:粉煤灰与水泥颗粒粒径的差异可以填充水泥和骨料孔隙中,减小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混凝土密实性; (3)火山灰活性效应:粉煤灰中的活性SiO2与水泥水化产物CH发生二次反应,生成C-S-H凝胶填充骨料—水泥浆体界面层孔隙,改善混凝土界面结构,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劣质粉煤灰的主要特点是: 玻璃珠体少,需水量大,使用后易造成混凝土泌水或滞后泌水,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易导致混凝土28d强度不足,后期强度增长低,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不合格。 优质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1)工作性能 粉煤灰可以改善胶凝材料体系的颗粒级配,降低空隙率,释放水泥颗粒间的“填充水”,改善混凝土工作性。 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球形玻璃体,起到“滚珠、轴承”润滑效应,减少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粉煤灰活性大大低于水泥活性,可以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优质粉煤灰对外加剂的吸附低于水泥,使用优质粉煤灰相当于增加外加剂用量,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及保持能力都有提高。 粉煤灰的密度小于水泥,等量取代水泥后,混凝土中的浆体量增加,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抗离析能力,减水泌水,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密实性、匀质性,便于混凝土的施工。 (2)力学性能 粉煤灰自身不能进行水化反应,只能与水泥水化产物进行二次水化,因此,用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后,早期强度将会降低,随着二次水化的进行,中后期会达到甚至超过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随着粉煤灰替代水泥量的增加,早期强度逐渐降低,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而且在一定范围内(<50%)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增大。(3)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新发展的建筑工程论文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新发展的建筑工程论文 当今世界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 高性能混凝土是对传 统混凝土技术根本性的革新, 不但有着优良的技术性能、明显的经济效果,而且对于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性能混凝土提出的背景及涵义 水泥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的人造材料,目前我国 混凝土的年用量估计已超过10亿立方米或24亿吨,混凝土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混凝土技术在其应用的百年多的过程中已经有了重要进展,但从总体看,混凝土的原料单纯依靠开采天然资源,性能单纯依靠增加水泥用量的传统指导思想依然没有根本改变。虽混凝土的强度比起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综合性能却未见本质改善。 首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者往往只对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感兴趣,但是,很多实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却由于耐久性不足而发生过早破坏,使设计强度丧失殆尽。据美国资料显示,到xx年为止,美 国每年将需60~85亿美元,来消除因耐久而损坏桥梁的缺陷。论文参考。这些教训已促使一些国家规定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使用寿命必须超过100~120年,甚至150年的要求。众多的工程事故及惊人

的维修费用使人们意识至对混乱凝土的耐久性应像其力学性质一样 予以高度考虑。当代工程结构的跨度、高度和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所处的环境也更为恶劣,要求混凝土不但要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要有高的抵抗环境和侵蚀的能力,对一些特别结构工程来说,混凝土的耐久性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与环境间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混凝土作为现代应用最大的工程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 。不论是水泥、砂、石等这些天然资源的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的严重影响,还有水泥工业所排放的CO2,造成的地球的温室效应,使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无节制的扩大水泥生产和消耗天然资源的做法是难以为继的,混凝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 * 这样正在从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仍采用传统混凝土技术,(据推测20XX年的水泥年用量将达到8亿吨),我国的自然资源将很难承受这一重负。 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是混凝土与环境协调性的重要指标。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与长期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不但意味着能源及资金的大量节约,同时也意味着可避免结构、构件的过早破坏而带来的环境污染。

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全过程分析

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全过程分析 ---以强柱弱梁设计原则的框架结构为例1.先科普一下,为什么希望框架结构的破坏遵循“强柱弱梁”的模式呢?如下图所示(红点表示塑性铰),左边为“强柱弱梁”模式(即梁铰机制),框架结构中的梁端首先屈服,形成塑性铰,耗散地震输入能量,保护框架柱。理论上,当梁端都出铰且柱底也出铰时,结构形成可变机构,这预示着结构的倾倒。而在与之相对的“柱铰机制”中,某一薄弱楼层上的框架柱端部全部出铰,结构随着倒塌。两者相比,在倒塌前,梁铰机制的破坏更加充分的调动了结构中各个部分的能力,整体性较好,有利于控制损伤,避免倒塌。因此在能力设计法中将梁铰机制(或者允许出现梁柱铰混合机制)作为框架结构的预期破坏模式,于是有了所谓的“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 2.强柱弱梁(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指的是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用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强柱弱梁”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其手段表现在人们对柱的设计弯矩人为放大,对梁不放大。其目的表现在调整后,柱的抗弯能力比之前强了,而梁不变。即柱的能力提高程度比梁大。这样梁柱一起受力时,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节点处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aby和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acy之间满足: ∑Mc= η∑Mb(Mc>Mb)。研究表明,要真正实现“强柱弱梁”,《抗震规范》第6. 2. 2 条中的系数η不小于1. 5。即便如此,目前各国抗震设计都不能实现完全的梁铰机制,在实际结构中,完全“梁铰机制”很难实现,更多的是形成梁、柱铰同时存在的“混合铰机制”。 3.除了力的传递要求其他优点:是因为梁铰分散在各层,即塑性变形分散在各层,不至于形成倒塌机构,而柱铰集中在一层,塑性变形集中,该层成为薄弱层后,易形成倒塌机构; 梁铰的数量远多于柱铰的数量,在同样大小的塑性变形和耗能要求下,对梁铰的塑性转动能力

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4.1工作性的定义: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充填性、粘聚性、保水性、可泵性等,是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浇捣、抹面等主要操作工序能够顺利地进行的保证,故又称和易性。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力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充满模型的性能。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拌合物的稠度,它直接影响施工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 粘聚性则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不会发生分层离析现象,能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性。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好的新拌混凝土,在混凝土振实后,一部分水容易从内部析出至表面,在渗流之处留下许多毛细管孔道,成为混凝土内部的透水通道。 4.2 影响工作性的因素 (1).用水量 用水量的大小是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决定性因素。 (2)水泥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部的阻力。拌合物内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骨料间的摩阻力,二是水泥浆的粘聚力。 (3) 骨料 骨料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较大。在混凝土骨料用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卵石和河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流动性比用碎石和山砂拌制的好。这是因为前者骨料表面光滑,摩阻力小,而后者骨料摩阻力相对较大;骨料级配的好坏也影响着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砂率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也有显著影响。 (4)拌和物存放时间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得越来越干稠,这是由于拌合物中的水分一部分被蒸发,另一部分则是水泥水化所消耗,因此拌合物逐渐失去可塑性而凝结硬化。混凝土工作性还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很快,因为这时的水分蒸发及水泥的化学反应将进行得更快。 4.3工作性的表征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内容比较复杂,通常是采用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再辅以直观经验,综合评定其粘聚性和保水性。按《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作为指标。坍落度适用于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 5、硬化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强度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其中以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为最大。 5.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我国采用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特征值。制作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0C,相对湿度大于90%)下,养护至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用标准方法制作并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 5.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又称棱柱体抗压强度。是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标准棱柱体试件的制作、养护条件与标准立方

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6-5 阅读:652 次【字体:大中小】 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矿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可以由“矿粉+水泥浆体”到“矿粉+水泥胶砂”再到“矿粉混凝土”逐步进行。但对于普通应用单位,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就不必遵循此规律,可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直接进行混凝土试验,找出特定条件下的合理配合比。 1. 矿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矿粉比表面积在430m2/kg~520m2/kg之间,掺量在30%~40%范围,增强效应表现得最为显著。 2)单掺矿粉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凝结时间有所延长,泌水量有增大的迹象,可能对混凝土泵送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矿粉和Ⅰ级粉煤灰复配配制混凝土,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效应”,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加,和易性好,粘聚性好,泌水得到改善。同时混凝土成本可显著降低。 4)针对水泥-粉煤灰-矿粉胶凝材料体系,在等量取代的前提下,粉煤灰的掺量以不超过20%为宜,粉煤灰和矿粉掺量以不超过40%为宜,同时建议采用60d或90d 强度作为混凝土评定标准,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2. 矿粉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1)混凝土水化热。掺加矿粉,可降低浆体水化热,单掺量小于50%时,水化热降低不明显。当达到70%掺量时,3d和7d水化热分别降低约36%和29%;矿粉和粉煤灰复配,可显著降低浆体3d、7d水化热,采用20%矿粉和20%粉煤灰复配,浆体3d和7d水化热分别降低38%和20%,对要求严格控温的大体积混凝土,矿粉和粉煤灰复配是理想的矿物掺合料组合,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早期温缩裂缝的危险。 2)抗渗性能。混凝土中掺加矿粉或矿粉和粉煤灰复配,发挥掺合料的微集料效应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使混凝土孔径细化,连通孔减少,混凝土密实性提高,从而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采用库仑电量方法评价,矿粉、粉煤灰和引气剂均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速铁路、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在工程中安全使用寿命、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主要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成型时无原始缺陷,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能是使混凝土质量均匀、获得高性能,从而安全可靠的前提。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1. 流动性:表征拌和物流动的难易程度。 2. 粘聚性:拌和物在搅拌、运输、泵送、浇注、振实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泌水和离析分层的性能。 3. 可泵性:拌和物在泵压下在管道中移动摩擦阻力和弯头阻力之和的倒数。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因素: 一、砂 砂的粗细程度、细颗粒含量、级配均严重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细度模数在 2.6-3.0之间的 II 区砂, 细颗粒含量 0.315mm 筛以下达到15%, 含泥量控制在 2%以下。往往受资源的局限不容易找到上述要求的砂,偃师西梁场使用的砂细度模数在 2.8-3.3之间满足Ⅰ区和Ⅱ区颗粒级配,但 0.315mm 筛以下颗粒含量在 5%以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堵管、爆管现象。在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耐久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砂率和细砂与粗砂掺配的方法,满足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二、碎石 碎石的粒径、形状、级配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浆量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应选择针片状含量少、级配良好、石粉含量少的碎石。颗粒级配良好可以减少混凝土所需水泥浆量。高性能混凝土碎石中的泥和石

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砂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砂率:SP= 砂的用量S/(砂的用量S+石子用量G)×100% 是质量比 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从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 和易性概念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灌、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它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通常,包括有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粘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粘聚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的性能。 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综合体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艺的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三方面性质的矛盾统一。 确定砂率的原则是: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水泥浆最省时的最优砂率。 砂率对和易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① 对流动性的影响。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由于砂子与水泥浆组成的砂浆在粗骨料间起到润滑和辊珠作用,可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擦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砂率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砂子的比表面积比粗骨料大,随着砂率增加,粗细骨料的总表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骨料表面包裹的浆量减薄,润滑作用下降,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所以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流动性随砂率增加而下降 ② 对粘聚性和保水性的影响。砂率减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均下降,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现象。砂率增大,粘聚性和保水性增加。但砂率过大,当水泥浆不足以包裹骨料表面时,则粘聚性反而下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1)

高性能混凝土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6月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1高性能混凝土介绍;1.1高性能混凝土含义;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和ACI;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的关系,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 1 高性能混凝土介绍 1.1 高性能混凝土含义 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和ACI主办的讨论会上,高性能混凝土(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即HPC要求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中提到: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还提到:处于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 (1)水胶比WC?0.38; (2)56d龄期的6h总导电量小于1000C;

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 1、原材料 水泥强度,包括早期与后期 掺合料,品种与活性 砂石,砂石得级配与含泥量、针片状等含量 外加剂,有得外加剂就是早强,有得缓凝,但不影响后期强度,部分外加剂引气量高会影响强度。 2、配合比 合理得调整水灰比与砂率。 3、养护 养护温度,温度高则强度高,温度低则强度低,当然不不能用火烤,高于60多度混凝土水化产物会分解得,导致强度降低。 4、周边环境 有无腐蚀性得介质存在,如酸碱盐等 我说点现场需具体考虑得: 天气,需考虑就是否下雨,降温。 人员配制,如果砼工劳动力不足,会影响浇筑质量。 掺与料,现在都就是商混,掺与料,水灰比都不需要工长操心了,只要控制如丹落度与禁止工人往砼里加水,基本上就相当于控制住了砼质量。 浇筑方案,大体积砼如果浇筑,一层砼,先浇什么后浇什么都要有方案。 养护要跟上。 收面,找平,做好,就OK了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混凝土内部得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得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得可能性越大。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得温度应力与其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得危险性也越大,这就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得主要原因。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得措施就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得温度差。 3、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得选用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引起裂缝得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热得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与后期降温,产生内部与表面得温差。减少温差得措施就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再有,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掺加掺合料 大量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得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得流动性、粘聚性与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 特别重要得效果就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得温度升高。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得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得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得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得出现时间。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年级: 完稿时间: XX大学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不断向高层、大跨、地下、海洋方向发展。高强混凝土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 跨、重载、高耸发展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同时还能减小构件截面、增大使用 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发展应用前景 装 订 线

目录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 1.1轻混凝土 (1)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 1.3超高性能混凝土 (1) 1.4智能混凝土 (1)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 2.1耐久性 (1) 2.2工作性 (1) 2.3力学性能 (1) 2.4体积稳定性 (1) 2.5经济性 (2)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2) 3.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2) 3.2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3) 四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控制 (3) 4.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3) 4.2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4) 五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

5.1高耐久性能 (4) 5.2高工作性能 (5) 5.3高稳定性能 (5) 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6)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1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1.3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1.4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2.3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2.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