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

命制试卷的基本要素

考试说明一共有六大部分,这六大部分包括第一,考试的性质,第二,考试的范围,第三,考试的内容和目标,第四,考试的方式,第五,试卷的结构,第六是题型示例以及参考答案。简单地说,这一个小小的册子就告诉我们中考数学要考什么,怎么考,考试范围是什么,考试的难度又会怎样。那这个难,难会难在哪儿

一、中考的性质:?

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命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但不面面俱到、人为追求“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注意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教育目标达标测评,有所体现对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的测评。要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服务,通过考试抑制将数学能力技能化的过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间。

试卷编制应适应课改要求:

(1)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或问题解决等能力因素。

(2)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加强过程教学。例如;对一些公式的形成,规律的得出可以设计探究性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试卷命题的外在形式上都要努力体现生活化、情节化,应避免单纯用符号、公式、模型表达的题目,避免类似于物理学科中“一个小球”“一个铁块”之类抽象的表述形式,尽可能将每一道题设计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又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生活化.(4)体现试题的开放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例如,对概念、规则等知识的考查,可以把它们揉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类试题新意浓,思路广,自由度大,探究性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的题型。多解题可要求学生说明其中的最佳解法,并且在量分上作出区别,对创新性解法给予特别加分。教师要避免总以教材例题为标准去套用试题的不良影响。另外,试卷中可对问题设计解决万案,尝试依据问题、目标构思和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策略。这种以考查学生学科应用能力的做法,可以引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实施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试卷编制还应体现学科特点:

(1)重视对数学核心观念、基本运算能力、发散性思维、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观念的考查。突出知识学习和形成数学观念,发展数学思考之间的联系。注重考查活学活用教材、知识迁移于新情景的能力,变式的能力,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要考活知识。

(2)体现地方特点和时代性,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试题要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贴近生活和生活实际,立意要新颖,考查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体现试题的思想性。把市场意识、应用意识和国情教育渗透到试题中。

①与现实相联系的试题总分值基本上要占总分的50%。

②问题情境注重鲜活,适合学生的实际,不仅仅包含有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情境,同时也有一定含量的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问题。体现现实性和趣味性。?

数学发展的历史贯穿着理性探索与现实需要这两股动力,贯穿着对真善美与对功利使用的两种追求。我们在文化这一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讨论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的价

值,从历史的、文化的和哲学的高度欣赏数学的全貌和美丽。

(3)突出数学与其他领域以及数学自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加强开放探究题、阅读理解题、图表应用题、操作设计题、运动变换题及学科综合题的渗透。?

在过去的数学课程内容以及各类考试的试题中,常常“木不见林”,细节(技巧、知识)多,思想少,见不到本质,割断了数学与哲学、数学与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使学生见不到各个学科间的联系与相互为用的作用,甚至见不到数学自身知识之间的联系,自然地,也见不到数学整体结构的和谐与一致。

试卷编制还应引领学生学习:

(一)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与促进,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

评价考试不应该还是冷冷的面孔,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鼓励性语言,体现人文关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个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放松、愉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

解决问题过程评价的目标:?

◆能否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能否恰当应用各种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或者自己独立探究出解决问题新的思路与方法;?

◆能否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文字、符号、图表等)进行表达;?

◆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能否将解法或策略概括为一般的策略与方法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之中;?

◆能否将问题及其结论作进一步的概括、推广与发展。考试命题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彻底摒弃考试就是甄别学业和成绩排队的错误观念,命题设计题目时不会一味的“捅漏子”、“造陷井”,而是让学生有展示所学和发挥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数学自信心和争取更大的发展。

(4)要掌握考试对象的特点与水平:学生学习与心理特点,阶段知识掌握的水平区分,能力反映的特点。

二、考试范围(内容和目标):考试目标是通过知识和考试水平予以表述的。

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将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

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考查。按知识版块进行系统归纳:(1)实数与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算;(2) 方程和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 (3)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4)统计和概率;(5)图形的初步认识;图形与变换;相似形的概念、定理及其应用; (6)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定理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7)四边形的概念、定理及其应用;(8)圆的概念、定理及其应用。

考试水平是对所规定内容的学习及考试要求层次的表述,采用“识记和理解(领会)”(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

有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和应用”(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理解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基础上,把它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获得一些经验,解决与之相应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迁移和综合”(在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及准确表达,评价自己的方案优化)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四、命制试卷操作规程

1.一份完整的试卷由哪几部分组成

?(1)试卷、答题纸(2)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3)双向细目表(4)命题说明

?5)试卷要有页码,注明第几页,共几页。(6)同时出A、B两套试卷,并附标准答

案及评分标准。A、B两套试卷的难易程度要基本相同,试题重复率不得超过15%。

2.明确考试的类型、作用和目标:水平性考试,选拔性考试;导向、激励、反馈、调控

平常的检测主要是诊断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学习水平,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是为高中阶段的招生提供依据,而数学竞赛则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各有侧重,命题就会不同.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系数、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

3.命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试题要创设新情境,不要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尤其不能单纯把教材的文本当做试题的情境。同时要避免盲目拔高,强调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编制思想,发挥考试引导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考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操作以及交流和评估的能力等目标要求。要做到:一是面要广,尽可能多方位地考查,有所侧重,不要集中在某种技能上;二是目标要明确,即学生解题时主要障碍在于是否具有某种过程技能,而知识不应该构成解题的主要困难;三是贴近学生生活,要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使之体会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要体现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反应水平层次,主要指让学生对于某问题或事件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领悟水平层次,主要是在反应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的反应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思维方式。试题编制的着眼点应放在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渗透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注重对各类现象和科学过程的探索,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在答题的过程中去感受、体会与领悟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点,试题无误无争议,表述简明准确易懂无歧义,各题独立不提示,选择题正确答案选项随机排列。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重点与覆盖面的相互关系。处理好题量及其分布(即每个章节各有多少问题,各占多少分;试卷的题量与答题所用的时间相吻合)、题型及搭配(每种题型有多少道题,在各章中是怎样分配的;主观、客观试题量的题量和分数比例恰当)、难易及其层次(整个试卷的预计难度,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试题在卷面上的安排(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和由简单到复杂,同类试题集中排放)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3)合理性原则。试卷的内容、范围、深度均不得超出《课标》的有关规定;试卷结构在题型、题量、题分、难度、区分度、认识层次比例方面分配合理;评分标准简明、准确,便于把握。

(4)有效性原则。组成试卷的试题具有代表性,陈题不可太多,能够准确地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得完全照搬照抄其他试卷或完全从网上下载。试卷编制完成后要仔细校对,试做,不出现错字、错题、怪题,答案模棱两可、有争议的题不出。要求试卷编制人署名。

(5)层次性原则。一方面,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要有一定的梯度,即使该题是难题,各小问中也应设计难度较小

的问题;另一方面,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通常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排列.

(6)创新性原则。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严格来讲,在一份试卷中,至少应有20%-30%的试题是新命题才算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性原则.如果一份

试卷全部选用他人的现成试题,这样的试卷哪怕是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也会让人觉得有瑕疵.

(7)时代性原则。编制的试卷要具有时代气息,体现课标(或大纲)的理念和要求,力求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前沿,联系自然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要安排足量的实验考题,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等.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或问题解决等能力因素。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加强过程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体现试题的自主性和开放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

试题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必要抽取好、中、差学生练习与试卷,与不同层面的学生交流,体现导向性。

4.命制试卷的一般程序

(1)明确试卷编制的依据:大纲、教材。熟悉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设计试卷的蓝图(双向细目表,试卷编制索引)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制细目表基本程序:

?先粗后细,顾及题分,调整复核

注:考试水平分A(简单),B(中档),C(较难)三级,分别对应“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迁移和综合)”知识技能考查目标。体验性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注:能力考查还包括:操作动手,观察认知,推理探究,设计创造,数据处理,表达交流能力。

(3)组织题目:服务于考试目的。

题目来源:原创(留意各种资料和信息),改编【改变设问角度、数值、图形、背景、条件和结论(增减,交换),转换题型,若干题目的有机组合】,课本、资料(中考题)、生产生活、学生作业、解题过程。

新编试题重点体现一个“新”字,即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试题设问要新颖,思维性要强.

新编试题,首要的问题是材料背景的局限性.通常可取材于国内外初中数学教材,或国内外高中招生考试试题,或国内外初中数学竞赛试题,或国内外热点时事、热点问题.

对教师来说,数学教材也是获取命题材料的非常好的渠道,教材中的许多例题、习题的背景都非常新颖、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是很好的命题素材.

(4)分析题型、题目作用和命制的基本策略

客观性试题

选择题:多选一,多选多,组合式。是非题。匹配题。

主观性试题

自由应答型:论述题(叙述、说明、论述、分析、证明等),作文题,实验题,翻译题,计算题,作图题,案例分析。

部分限制型:简答题(简述、原文背诵、解释名词),填空题(含填图题),

填空题对于检测简单的学习结果(如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字或符号表示的数学技能效果较好;判断题常用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等理解与辨析能力、对数学观点和事实的区别能力、数学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选择题适用于考察学生对概念细致差别的辨别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以及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也可以用来考查学生多数学原理和规律的鉴别能力、对数学因果关系的解释能力;匹配题最能测量学生辨别两者关系的能力,常用来考查学生辨认数与形、数与式或算式与问题简单联系的数学信息的能力。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公式、性质、公理、定理、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合理灵活进行数与式的运算的能力;应用题主要用来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一般采用主观型的,既可以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或方程再求解、作答,也可以采用填空、选择、判断、匹配等客观型变式题;几何图形题主要测量学生是否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的表象;能不能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的表象;会正确运用几何形体的有关公式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容积)。

开放性试题的编制

·条件开放型、过程开放型、结论开放型以及这三种题型的综合形式。

·这些形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在答案开放型中,可以再分为理论运用(知识视角)开放、论据素材(佐证事例)开放、表达方式开放和评分要求开放等。在各个学科中,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方法与策略

①可选择作答:学生可以选择部分试题或一个试题中的若干小问题作答,增加答题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表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②陈题新用:对传统试题进行改造,省略去其中的部分条件,或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向,或要求用尽可能的角度解决问题。

③从生活素材入手:选取社会热点、生活焦点和学生生活经验作为素材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生活问题。

④设置黑箱:将一个事物产生、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中的过程隐藏起来,即制造一个黑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示黑箱的内幕。

⑤假设情景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假设某种情景,探求事物的发展状态;或给出某种确定的情景,探求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⑥例举事实:给出一定的规律或原理,要求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现象或事实,证明这一理论。

⑦学生自编自答:在一定背景之下,让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自己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⑧超越课本知识:超越课本中的字面内容,挖掘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思想,考核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

⑨巧用设问:调整问题的设问指向,引导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向,寻找新的考虑问题的角度。

⑩引导推理:给出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可能产生的结果,或者给出一定的结果,让学生反向推导出它所需要的条件。

补充材料或结果:给出不完整的材料或事物进程,通过学生自主想象,补充材料或推测结果。调整评分要求:评分要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答题的各种可能性;对于某些有创意的答案或要点,应该加以加分奖励,等等。

(5)初步形成试卷

试卷的结构有两重含义:显见的外观结构与隐藏的内在结构.前者为试卷的框架结构与题型结构;后者为试卷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难度结构.

初中数学试卷一般结构:题型结构、难度结构、评价结构。由选择(2*9)、填空(3*8)、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共7题58分)等24个题目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难度的比例分配:简单题型占30%,中等题型占50%,难度题占20%。有条件的地方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考试形式。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6)题量与难度控制(估计):设置或取消阶梯,改变数据、背景、叙述、图形等

试题初步确定后,应做进一步的筛选和修订.首先对照细目表,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其次,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确定题量,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下来的题目,从科学性、逻辑性、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

直接看的出答案的为,稍仔细看一下才得出答案的为,有一个小陷阱的为,有二个小陷阱的为,有三个小陷阱或一个大陷阱的为,有陷阱的综合题为,有陷阱的大综合题为

(7)制定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准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合理确定采分点,逐段赋分,给出评分标准

尽量平衡不同解法的评分标准,严格控制评分的偏差

主观题命题评分的基本要求

·不要逼着或诱导学生说假话是最起码的要求;

·给定标准答案,以命题者之心度学生之腹的题出了还不如不出;

·主观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一定开放性并不表明可以题可以随便出,答案可以随便写,清晰的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如果测量的行为目标能够用客观题来测,就尽量不要用主观题;

·挑选的材料应该与学生学习经历过的材料有类似性或是全新的材料;

·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背景材料和问题;

·对材料分析题而言,设计试题应该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设计的试题数应该与背景材料的长度相匹配;

·对试题的赋分应该合理;

·对每个问题给恰当的时间完成。

(8)检测表

命题质量自审表(冷却一周后)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教师(签名):年月日

命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情境设置问题

·设置“情境”的本质是提供一个平台,能够让学生针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进行提取、组合、尝试、判断以及模式化等等,有时这个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根据学科和测试目标的不同,情境的现实化和生活化程度是不一样的。

·不要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

·虽然有些情境不要求真实,但需要合理,一定不能让学生产生迷惑。

(2)试题反映考试功能和目标;

(3)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和其他没有考查意义的题目;

(4)解题情境和提出的问题新颖而不落俗套;

(5)问题含义明确,不是暧昧不清和模棱两可,用语准确清楚;

(6)具有一定的区分度,难度结构合理,符合考纲的要求;

(7)试题覆盖面广,布点合理,内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8)各试题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产生相互提示,一般不以其他试题的答案作为本题的答题基础;

(9)卷面美观大方,试题排放合理,答题要求明确,答案要求客观公正。

(10)错误往往存在于思维惯性和大意之中,精心推敲、反向思考是提高质量的主要途径。(9)试测、修订、整卷定稿及判卷要求

(一)试卷一律用红笔阅判,有问题的地方要用红笔标示。在每道大题的题号左边给正分,然后把每题的得分誊到试卷头上的成绩表格里,再加总分。试卷的每一个小题都要有判阅标示,对的打“√”,错的打“\”(便于修改),减分。半对半错的“ ”,酌情减分。凡改动分数的地方必须签名。试卷得分必须同各题得分之和相同。

(二)试卷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阅判。由两个以上教师担任1门课程的考试,试卷必须集中阅判,以便统一判卷标准,及时沟通情况。集中阅卷由各教研室主任组织安排。任课教师必须认真阅判并承担判卷责任。

试题模式和参考答案:以****年**市数学第*次模拟考试试卷,近五年尤其两年的真题(重点是本市的,和全国使用本版本教材的市区)为基本样式;闭卷笔试。

六、试题特点

(1)“考基础、抓重点、求稳定” “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的试卷设计风格以及“依纲据本、考学一致”的命题原则。

(2)试卷难易分值配比合理,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评分坚持比较细致的分步得分方案和原则,以适当增加区分度。

试题难度逐题推进,在综合题设计上,难度也是按小题逐步增加的。难度适当,将难点分散在不同题目中,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以体现适度区分,使不同层次考生都有所发挥。

七、复习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性建议

以《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为依据,立足于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主干知识,注重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复习,及时查缺补漏,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灵活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课本知识,查漏补缺。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了,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这个阶段尤其要以课本为主进行复习,因为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题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

数学思想方法。复习形式是多样的,尤其要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课堂学习,提高效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上课要会听课,会记录,必须要把握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课堂上及时查漏补缺。

3.夯实基础知识,学会思考。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值,因此所占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有的考题会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我们每一个同学要学会思考,老师上课教给我们的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策略,我们要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4.注意知识的迁移,学会融会贯通。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去发现、研究和展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自己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5.复习形成梯度,选择典型习题。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了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个阶段的练习题要选择有一些难度的题,但又不是越难越好,难题做的越多越好,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选择的难题是自己能够逐步完成的,这样才能既激发自己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能使自己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6.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解题方法。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该熟练掌握。

7.形成数学思想,学会运用。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和继续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比如方程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我们要加深对这些思想的深刻理解,目前要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类题型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

8.综合运用,培养能力。通过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有机演变和拓展延伸,让自己在参与探究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课本典型例题、习题为题源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课本上的某些例(习)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如果我们以此为蓝本,改变其条件或结论,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手段,编拟出形式新颖的题目,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层次、强化探索创新和应变迁移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同时还要做到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除了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外,又强化了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同学们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

(1)从变更了命题的表达形式上,培养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我们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

(2)从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上,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解题方法各异,这样的训练有益于打破形成的思维定势,开拓我们的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唯美的发散思维能力。

(3)从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上,培养唯美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逐步学会把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从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上,培养我们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自己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我们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9.狠抓重点,练习热点。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三角形及证明” 、“圆”等内容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要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许多同学怕应用题,不愿意做应用题,所以,这类问题练习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要鼓励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更要培养我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放性题”“探索性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是这几年的热点题,这些问题有利于考查我们的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类型的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自己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八、应试技巧

九、试卷编制的几点技巧

(1)信度的达成基本方法:

①增加试题量,扩大覆盖面;

②提高试题的区分能力(即反映不同水平学生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考虑梯度;

③提高试卷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效度的提升基本方法:

①恰当地规定考试目标(使其与考试功能相关);

②讲究命题的科学性——试题取样科学(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试题编制科学(对考生是否有针对性);

③编制好命题计划(这是编制的依据)——题号、题型、知识点、能力、难度、分值、出处等。

(3)难度的控制基本方法:

①选择题干扰项干扰程度的调整;

②选择题正误选项次序的调整;

③选择题选项涉及知识点的调整;

④选择题单选、多选和混选的设置与转化;

⑤实验题题型的选择——选择、填空、作图、论述、计算等;

⑥实验题能力考查的选择——基础性实验、变化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

⑦计算题“台阶”的设置;

⑧计算题多余条件、隐含条件、开放性结论等问题的设置;

⑨课本习题的改变与创新。

(4)区分度的把握基本方法:

①整卷试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切忌过易或过难,每道题都是好题,整卷不一定是好卷;

②要有一定数量的活题(所谓“翘尾巴”题),但不宜过多,一般为一到两题,占分不超过10~20%;

③设置附加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九、试题的编选及后续工作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预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试题初步确定后,应做进一步的筛选和修订.首先对照细目表,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其次,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确定题量,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下来的题目,从科学性、逻辑性、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教材中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批发作业成绩试卷时,记下学生常犯的错误;要经常搜集各种书刊及其他现成的试题;随时把搜集到的或自编的试题存入电脑,并进行必要的分类,组成自己的试题库,便于以后命题时使用.

编选试题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

(2)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性;

(3)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预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预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准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六、试卷分析

(一)考查目的、范围和要求

要求说明此次考查哪些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基本题有多少,综合题有多少,难度怎样。

(二)成绩统计

可用表格形式,除要有全班平均成绩外,还要分档统计人数(一般按10分一档),以便清楚地看出各类学生的情况。

(三)错题分析

对典型的试题,要列举错例、错误人数,并列表记录。

对错题不仅要统计,更重要的是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四)问题归因

应主要从“教”中找原因: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待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等。

“学”方面则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原有的知识基础等。

(五)改进措施

要针对试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改进措施要细化、具体。

一查、二统、三找、四改。

一查即查每次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知识范围有哪些,试卷中有些什么题型,哪类题型学生已见过,哪类题型学生初次见面,哪些题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哪些题是能力题,题目难易分布情况如何及所占比例的大小等等。

二统即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出每一大题全对全错人数,每一大题的得分情况,从中了解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按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可按10分为一段进行统计,也可按满分、85至99、60至84分、不及格四个分数段统计,这样能清楚地看到各类学生的分布状况。

三找即找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是概念法则不清,还是计算能力薄弱,是单项知识没掌握,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引起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

就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生智力因素引起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就老师方面来看、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等。

四改即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堤出改进的措施。这一步如同医生诊断病情病因后对症下药“治病”。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该如何“治疗”,教师心中要有数。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若后进生多就提出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考试结果的基本分析

(1)整卷结构评价

评价要点:双向细目表是否科学合理

(2)整卷试题功能评价

评价要点:试题是否实现双向细目表中的目标的水平。

(3)整卷和逐题难度评价

评价要点:难度是否合理、准确。

(4)整卷和逐题区分度评价

评价要点:区分点是否合理、准确

(5)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评价要点:从每题的平均分、得分率和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

(6)对今后命题和教学改进建议。

2、质量分析报告的撰写

(1)测验目的与性质

(2)能力要求与测验内容

(3)试卷设计:题型结构、考点分布

(4)试卷评价:试卷质量(平均分与标准差、试卷难度与区分度、试题难度与区分度的分布)、试卷特色

(5)答题情况分析: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与能力、试题设计思路、解题思路、考生得分情况、常见或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6)对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7)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论试卷命题的原则与测量

论试卷命题的原则与测量 【摘要】命题出卷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命题出卷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及要求,还有必要运用教育测量学有关方法及指标检验,使得考试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和评价功能。 【关健词】命题;难度;区分度;分析 命题出卷是一个基本功,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经验式命题出卷做法并没有太多深究:教师仅凭着过去的经验,选、改旧题,或组合新题,“复制粘贴”成试卷。若按考试评价理论来要求,这样的试题试卷可能无法保证质量的可靠性与适用性。为保证考试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考试对于教学的积极引导、评价功能,教师在命题出卷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同时还有必要用教育测量方法去完善试题试卷。 一、命题出卷的基本原则 命题是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项既重要又严格的基础工作,其制定过程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考试标准把握的准确性 考什么,怎么考取决于考试标准,命题就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这不仅意味着考试内容范围和认知层次不能超纲,而且要求各章节认知层次比例、试题难度比例要符合大纲规定。准确把握考试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试题的认知层次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即所命制的试题的考核目标应准确反映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要求。 (二)试卷结构的合理性 在命题设计时,应科学制定课程命题双向细目表,以体现课程教学大纲的各项具体要求,确保试卷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试卷结构主要包括考试内容、认知层次、题型题量和难度分布。课程考试大纲中一般对不同认知层次试题的分值比例、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以及题型使用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指出了重点内容和考核要求。课程命题双向细目表就是将这些要求具体化到一份试卷中,成为指导命题的蓝图。 (三)试题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试题内容和参考答案没有科学性的错误;试题表述在学术上没有争议,试卷中没有偏、怪题。试题表述简明、用词准确、得当、规范;概念用语及符号表示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一致。另外,试题的参考答案表述简明、完整、准确、无误;试题评分参考给分点选择恰当,要点或主要步骤分值合适。 (四).试题编制的规范性 在命题过程中,规范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试题编写规范。要求各类试题编制符合该类试题的编写原则。 2.试题命制过程规范。要求命题按规范化的程序进行。 3.试卷、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格式规范。 二、试题测试评价的基本指标及分析 命题工作是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这就需要命题工作按规范程序进行。为了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求、高质量的试卷,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本学科知识,还要了解有关教育测量理论和方法,通过拟制目标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双向细目表,测算相应的四度指标,以确保每一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共16页文档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 绥化普高联校复制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 一、命题目的 命题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命题是指对考试试题的命制,广义命题则还包括由试题组合成试卷。这里采用广义命题观,即命题系指试题和试卷的命制和编辑。 命题的目的就是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它必须符合考试目的,满足试卷、试题的质量指标要求。 二、命题组织及工作程序 1、命题组编制测评考试的命题双向细目表及能力和情感目标考查说明。然后命题组成员各自据之编写试题、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草稿。命题组应对试卷草稿进行认真论证,从中筛选出用于组卷的试题,然后编辑试卷初稿。与此同时,应编制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初稿。 2、命题组应对试卷初稿进行试测试评,试测人员由命题人员或合适的学生担任。根据试测结果,命题组再进行修订工作,最后拿出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及试卷双向细目表定稿。 3、命题组组长将试测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和试卷双向细目表、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定稿一并交科负责人,并填写传递卡有关栏目完成交接手续。命题组长负责保存除移交审卷组的文档外的一切有关书面文档。 三、命题的总体要求 1、符合测评考试目的的要求。按照对测评考试分数解释依据的不同,考试可分为参照常模性测验和参照目标性测验两种。参照常模性测验适合于选拔性测验,如升学、竞赛、升学练兵考试。参照目标性测验适合于达标性测验,如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会考等。 2、符合测评考试的难度要求。考试难度要求有两项。其一是试题的难易程度,由易度指数衡量,易度指数越大,试题越容易。其二是试

题的难度分布,即按试题的难易程度将试题分为容易题、中难题、难题三类、三类题的比例分配要符合要求。 对于学科考试,参照目标性测验的易、中、难题比例一般为6:2:2到8:2:O,及格率一般为75~90%,优秀率一般为10~20%,参照常模性测验的易、中,难题比例一般为3:5:2到2:5:3,成绩分布大体呈正态分布。 3、遵从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规定考试范围和认知目标的二维表格,表的纵向竖直栏规定测验的范围和内容,表的横向水平栏规定考试对认知目标或难度水平的要求。 下表是命题双向细目表样表。表中A、B,C对应于易、中、难三个难度水平,所列数字是指具有给定难度的对应章、节或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权重,是确定考试时问及试题数量和分数的依据,权重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教学时问及其它因素确定。该表的纵向合计表示试题的难度分布,横向合计表示考试范围和内容的比重。编制试卷时,可在保证基本符合总的权重分配条件下,灵活调节表中个别项目的权重;与此同时,试卷内容要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充分的覆盖率,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要适当。 表3.1命题双向细目表样表 范围知识点难度水平合计 章节ABC 第一章第 一 节●12 39 ○235 ★1 1 第 二 节☆2 29 ◎◎◎◎◎◎33 ◇◇◇◇◇◇4 4

初中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初中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txt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项目组 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就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 的16 000 多名学生、2 000 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与数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调查结论认为,当时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着较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研究新的课程方案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中考改革。 1998 年4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闽行区、北京市顺义县等七个地区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改革试点。以语文学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帷幕。 1999 年和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两次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改革。1999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建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从1999~2003 年连续五年对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进行分学科的评价,并于2000 年、2001 年、2003 年三次组织全国命题单位的研修培训,对命题、审题、阅卷和试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02 年12 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

关于试题命制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试题命制的思考与探索 左思强 试题命制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做的一项技术性工作,试题命制的优劣体现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试题命制就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容对试卷的容、题型、题量、能力层次、难易程度等进行的设计。 教学工作需要评价,教学质量需要检测,学习效果需要反馈。考试是评价、检测、反馈的主要手段,考试就要有试题,试题就需要命制。因此,要研究试题命制工作,掌握试题命制技术,建立良好的命题机制,才能命制好一份试题。试题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反映命题者的水平与能力。好的试题不仅能够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积极推动课程实施和改革,而且能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变,充分发挥良好的指挥棒功能。因此,命制好试题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之一。 一、命题前的准备 (一)明确考试目的 命制试题前首先应了解考试的目的。学校的考试不外乎是过程性考试,目的是评价、检测、反馈,让学生考出不足,考出自信;让教师掌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及时补偿矫正;让学校了解教学、了解质量。 (二)明确考试类型 通常学校的考试都是过程性考试,主要有阶段性考试、终结性考试。 1、阶段性考试阶段性考试包括单元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等测

试。主要目的是为阶段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以反馈、导向为发展性功能。所以对知识点的覆盖要求高,对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要求不是很高。 2、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包括期中、期末、学年考试。主要目的是为一学期(或学年)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以导向、激励为发展性功能。所以对知识点的覆盖较高,对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一般控制在平均分75 分,及格率85%,优秀率35%为好。 (三)过程性考试的作用 1、导向性。即对教学难易度的确定、教学重点的定位、教学方向的把握等的引导。 2、诊断性。发现教与学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3、基础性。强调双基过关和达标。 4、激励性。激发教与学的原动力,增强成功的自信心,尝试成功的愉悦。 二、命题原则和要求 (一)命题原则 1、目标的准确性原则。 (1)考试标准的准确性。 (2)认知层次与考检目标的一致性。 (3)考试命题的导向性。 2、容的科学性原则。 试题的科学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试题本身是正确的、可解的,没

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项目组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就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 的16 000 多名学生、2 000 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与数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调查结论认为,当时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着较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研究新的课程方案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中考改革。1998 年 4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闽行区、北京市顺义县等七个地区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改革试点。以语文学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帷幕。

1999 年和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两次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改革。1999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建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从1999~2003 年连续五年对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进行分学科的评价,并于2000 年、2001 年、2003 年三次组织全国命题单位的研修培训,对命题、审题、阅卷和试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2002 年12 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基本要求。通过上述措施,全国各地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思想、试题命制、考试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具体表现在:在考试的指导思想方面,各地在落实2000 年《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认识不断深化,进一步探索按照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向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及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创新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

中学试卷命制要求

中学试卷命制要求 一、考试科目 1.适合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2.单独命题科目:计算机、美术、音乐、书法等。 二、组织形式 命题人和审题人由各学科备课组长指定,考试采用闭卷密封形式。 三、命题要求 1.命题范围:原则上为本期所学内容,也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将调整情况报教务处备案并说明原因。 2.基本要求:试卷结构合理,符合新课标,试题尽量原创,原题须改造或重组,不可使用现成试卷,命题、审题要认真细致,无重要失误。 3.学科分值: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为150分;其它学科均为100分。 4.考试时间: (1)语文为150分钟;(2)数学为120分钟; (3)外语为120分钟;不含听力为100分钟(试卷分值为120分)。 (4)其它学科均为90分钟。 5.难度系数:要求掌握在0.80±0.05;试题的易、中、难比例按5:4:1命制。 四、输机要求 (1)题目:第一行:安阳市三中20xx-20xx学年x期期x考试(小三黑体)第二行:高xхх试题卷(答题卷、参考答案卷)(三号黑体) 第三行:命题人(小三黑体)、审题人(小三黑体) (2)内容:①大题题型号(四号黑体) ②正文(小四宋体),行间距:固定值约为18 ③页脚:高xхх(学科)卷,共x页第x页(五号黑体) ④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cm ⑤纸张大小为B5 (3)序号:①大写“一二三”后面,要用“顿号”,如“一、二、”。 ②小写“123”和字母后面,要用实心小圆点,如“1.A.a.”。 ③序号加括号,如(1)(2)(3)等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4)密封:密封线内要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号等,并放在答题卷首页左侧,密封线内宽度约3.5厘米,便于密封。 五、试卷交付 1.保密要求:从命题到考试期间的各个环节,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注意保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选题、输机、发送、校对、印刷、分卷等。接触试题的各相关人员也必须注意保密。 2.试卷交付:备课组长应在规定时间内将试卷、参考答案的纸质稿及电子稿一并交予教务处。 安阳市三中教务处 2013年10月28日

初中生物试题命制原则与试题分析资料讲解

初中生物试题命制原则与试题分析

初中生物试题命制原则与试题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了。我们知道,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我们知道,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但不论哪种评价方式,都要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都要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鉴定方法。它要求考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形式,解答主测者精心选定的题目,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由主考者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者提供考试者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要想通过考试达到上述目的,考试的题目是关键。 考试的形式虽然多样,但就中学普遍使用的形式而言,书面考试为主。 下面重点就初中生物试题编制的原则、试卷和重点试题分析及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 一、编制初中生物试题的原则 1.根据《标准》要求,编制试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说明,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要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并在具体内容目标中,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在命制生物试题上,要依据《标准》要求,注意从“三维目标”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编制试题

命制试卷的基本要素

命制试卷的基本要素 一、数学考试的目标: 考试命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但不面面俱到、人为追求“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注意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教育目标达标测评,有所体现对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的测评。要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服务,通过考试抑制将数学能力技能化的过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间。 二、试卷功能: (一)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与促进,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 评价考试不应该还是冷冷的面孔,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鼓励性语言,体现人文关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个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放松、愉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 解决问题过程评价的目标:

◆能否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能否恰当应用各种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或者自己独立探究出解决问题新的思路与方法; ◆能否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文字、符号、图表等)进行表达; ◆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能否将解法或策略概括为一般的策略与方法并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之中; ◆能否将问题及其结论作进一步的概括、推广与发展。考试命题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彻底摒弃考试就是甄别学业和成绩排队的错误观念,命题设计题目时不会一味的“捅漏子”、“造陷井”,而是让学生有展示所学和发挥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数学自信心和争取更大的发展。 三、命题要求: (一)“考基础、抓重点、求稳定”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的试卷设计风格以及“依纲据本、考学一致”的命题原则。 (二)试卷难易分值配比合理,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评分坚持比较细致的分步得分方案和原则,以适当增加区分度。 试题难度逐题推进,在综合题设计上,难度也是按小题逐步增加的。难度适当,将难点分散在不同题目中,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以体现适度区分,使不同层次考生都有所发挥。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

命制试卷的基本要素 考试说明一共有六大部分,这六大部分包括第一,考试的性质,第二,考试的范围,第三,考试的内容和目标,第四,考试的方式,第五,试卷的结构,第六是题型示例以及参考答案。简单地说,这一个小小的册子就告诉我们中考数学要考什么,怎么考,考试范围是什么,考试的难度又会怎样。那这个难,难会难在哪儿 一、中考的性质:? 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命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但不面面俱到、人为追求“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注意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教育目标达标测评,有所体现对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的测评。要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服务,通过考试抑制将数学能力技能化的过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间。 试卷编制应适应课改要求: (1)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或问题解决等能力因素。 (2)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加强过程教学。例如;对一些公式的形成,规律的得出可以设计探究性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试卷命题的外在形式上都要努力体现生活化、情节化,应避免单纯用符号、公式、模型表达的题目,避免类似于物理学科中“一个小球”“一个铁块”之类抽象的表述形式,尽可能将每一道题设计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又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生活化.(4)体现试题的开放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例如,对概念、规则等知识的考查,可以把它们揉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类试题新意浓,思路广,自由度大,探究性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的题型。多解题可要求学生说明其中的最佳解法,并且在量分上作出区别,对创新性解法给予特别加分。教师要避免总以教材例题为标准去套用试题的不良影响。另外,试卷中可对问题设计解决万案,尝试依据问题、目标构思和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策略。这种以考查学生学科应用能力的做法,可以引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实施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试卷编制还应体现学科特点: (1)重视对数学核心观念、基本运算能力、发散性思维、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观念的考查。突出知识学习和形成数学观念,发展数学思考之间的联系。注重考查活学活用教材、知识迁移于新情景的能力,变式的能力,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要考活知识。 (2)体现地方特点和时代性,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试题要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贴近生活和生活实际,立意要新颖,考查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体现试题的思想性。把市场意识、应用意识和国情教育渗透到试题中。 ①与现实相联系的试题总分值基本上要占总分的50%。 ②问题情境注重鲜活,适合学生的实际,不仅仅包含有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情境,同时也有一定含量的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问题。体现现实性和趣味性。? 数学发展的历史贯穿着理性探索与现实需要这两股动力,贯穿着对真善美与对功利使用的两种追求。我们在文化这一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讨论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的价

高中历史学科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高中历史学科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吴伟教授指出:“命题和考试是对已学知识、所培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掌握和具备程度的检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进行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一线中学历史教师,要切实改变把命题考试视为“副业”的传统观念,努力探索试题命制的基本路径,提升这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命题方向的把握、素材的选取、设问的设置、选项或参考答案的预设等,都是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方面。具体来说,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学科试题命制中均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就历史学科而言,主要指材料的来源明确、可靠、有说服力,设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理答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试题命制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凭空编造出一系列数据以说明预设的结论,这样的试题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有违基本的学术操守。基于此,我们在命题过程中,必须参阅大量文献或专著。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根溯源,“家国情怀”中的“国”具体指的是什么?如何从历史学科的视角度释读“中国”这一名称?笔者参阅了众多资料,并以之为素材命制了这样一道试题。 例1.请阅读下列有关“中国”称谓的起源问题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伊洛之间地势险要,是周朝建都的好地方。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材料2 “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为古代的酒器,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 ——于省吾《释中国》材料3 何尊及铭文图片 图1 何尊(1963年,陕西宝鸡)图2 何尊铭文(注:着色部分及相关铭文为: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标点为后人添加)) 问题:(1)从史料呈现的形态看,上述史料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追问:这两类史料哪一种更可靠?(基于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会回答考古实物)再追问:考古实物一定比文献资料更可靠吗?(考古实物与文献资料的史学价值要根据研究的主题来确定) (2)在中国名称起源于“周”的问题上,文献类证据有2条,实物类证据

试题命制要求

试题命制筛选要求 试卷按模板排版,试题完整,无残缺题,分数设置合理,有参考答案。 一、九大基本原则: 1.从零散走向综合; 2.从积累走向运用; 3.从书本走向生活; 4.从知识走向方法; 5.从结果走向过程; 6.从封闭走向开放; 7.从学科走向素养;8.从教师走向学生; 9.从内容走向形式; 二、八点关键要求: 1.原创:试卷要求原创,可适当精选组合,所选题必须更换内容或考题形式。 2.范围:试题覆盖面要广,是经过仔细研读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后制订的。 3.题型:考点不能重复。 4.表述:题干描述要准确,不设陷井,不要因为题目理解干挠学生完成试题。 5.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P=x/w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6.区分度: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 7.信度: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8.效度: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也就是说,一套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

初中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页眉内容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项目组 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就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 的16 000 多名学生、2 000 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与数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调查结论认为,当时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着较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研究新的课程方案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中考改革。 1998 年4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闽行区、北京市顺义县等七个地区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改革试点。以语文学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帷幕。 1999 年和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两次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改革。1999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建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从1999~2003 年连续五年对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进行分学科的评价,并于2000 年、2001 年、2003 年三次组织全国命题单位的研修培训,对命题、审题、阅卷和试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02 年12 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基本要求。通过上述措施,全国各地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思想、试题命制、考试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具体表现在:在考试的指导思想方面,各地在落实2000 年《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认识不断深化,进一步探索按照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向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及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创新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努力。在试题命制方面,各地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普遍关注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成为各地命题单位的共同追求。在考试管理方面,各地都加强了命题、审题、阅卷、考务、招生的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了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并初步建立了各地自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监控机制。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需要各地进一步深化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加大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了确保2004 年17 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教育司于2003 年成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全国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车宏生教授为组长的“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项目组将通过专项研究和专业指导,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突破,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并为2005 年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继续组织国家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部分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研究人员、评价研究人员、部分省市教研人员共计100 余名专家,对2003 年全国抽中毕业、升学考试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各地上报的材料及专题调查,课题组通过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报告。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落实《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和引导英语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有利于

试卷质量标准(试行)

江西师范大学试卷质量标准 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规范课程考试的试卷命制、评阅和归档等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一、试卷命制 (一)试卷格式 1.试卷应包括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两部分。除特别原因,答题纸应统一格式,由学校统一提供。 2.所有试卷均采用B5纸排版(详见试卷模板部分),B4纸打印,试卷上不留答题空间,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答题纸的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2厘米、4厘米、1.5厘米。 3.所有试卷在页面下方居中添加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试题、答题纸、评分标准的页码分别计算。 4.试卷卷首部分居中以小二号黑体加粗印刷“江西师范大学试卷”;其他有关考试的学期、课程名称、考试对象等内容则统一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 5.试卷的特殊说明,如:允许使用计算器、允许查阅工具书、开卷考试等需特殊标注的内容,每生所需草稿纸数量等请填写在其他要求栏内。 6.试题中所有内容均以单倍行距打印。大题标题行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答题说明及分值等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试题内容一律以宋体小四号字打印(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12磅字号)。特别难以打印的图形、公式允许手工绘制。 7.答题纸左边设置密封线,密封线左侧竖排预留考生信息栏,供考生填写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内容。 8.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均不再设密封线、考生信息栏和得分栏。 9.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三行以五号楷体居中打印“命题教师:XXX”字样。 (二)题型与分值控制 1.试题类型分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类。 客观性试题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主观性试题的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翻译题、计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命制试卷的基本要素 考试说明一共有六大部分,这六大部分包括第一,考试的性质,第二,考试的范围,第三,考试的内容和目标,第四,考试的方式,第五,试卷的结构,第六是题型示例以及参考答案。简单地说,这一个小小的册子就告诉我们中考数学要考什么,怎么考,考试范围是什么,考试的难度又会怎样。那这个难,难会难在哪儿 一、中考的性质: 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命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但不面面俱到、人为追求“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注意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教育目标达标测评,有所体现对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的测评。要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服务,通过考试抑制将数学能力技能化的过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间。 试卷编制应适应课改要求: (1)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或问题解决等能力因素。 (2)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加强过程教学。例如;对一些公式的形成,规律的得出可以设计探究性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试卷命题的外在形式上都要努力体现生活化、情节化,应避免单纯用符号、公式、模型表达的题目,避免类似于物理学科中“一个小球”“一个铁块”之类抽象的表述形式,尽可能将每一道题设计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又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生活化. (4)体现试题的开放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例如,对概念、规则等知识的考查,可以把它们揉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类试题新意浓,思路广,自由度大,探究性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的题型。多解题可要求学生说明其中的最佳解法,并且在量分上作出区别,对创新性解法给予特别加分。教师要避免总以教材例题为标准去套用试题的不良影响。另外,试卷中可对问题设计解决万案,尝试依据问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图文稿

试卷命制的基本要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命制试卷的基本要素 考试说明一共有六大部分,这六大部分包括第一,考试的性质,第二,考试的范围,第三,考试的内容和目标,第四,考试的方式,第五,试卷的结构,第六是题型示例以及参考答案。简单地说,这一个小小的册子就告诉我们中考数学要考什么,怎么考,考试范围是什么,考试的难度又会怎样。那这个难,难会难在哪儿 一、中考的性质: 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命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考试对象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但不面面俱到、人为追求“知识技能”考点的覆盖面,注意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的教育目标达标测评,有所体现对过程性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的测评。要为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服务,通过考试抑制将数学能力技能化的过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间。 试卷编制应适应课改要求: (1)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或问题解决等能力因素。 (2)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加强过程教学。例如;对一些公式的形成,规律的得出可以设计探究性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试卷命题的外在形式上都要努力体现生活化、情节化,应避免单纯用符号、公式、模型表达的题目,避免类似于物理学科中“一个小球”“一个铁块”之类抽象的表述形式,尽可能将每一道题设计成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又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生活化. (4)体现试题的开放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例如,对概念、规则等知识的考查,可以把它们揉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类试题新意浓,思路广,自由度大,探究性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的题型。多解题可要求学生说明其中的最佳解法,并且在量分上作出区别,对创新性解法给予特别加分。教师要避免总以教材例题为标准去套用试题的不良影响。另外,试卷中可对问题设计解决万案,尝试依据问题、目标构思和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策略。这种以考查学生学科应用能力的做法,可以引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实施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试卷编制还应体现学科特点: (1)重视对数学核心观念、基本运算能力、发散性思维、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观念的考查。突出知识学习和形成数学观念,发展数学思考之间的联系。注重考查活学活用教材、知识迁移于新情景的能力,变式的能力,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要考活知识。

谈谈如何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

谈谈如何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 晋江市南侨中学教研室胡启山 几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各阶段各种各样的考试命题也面临着新挑战。试题的题目是否真正体现“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题目是否具有科学性?题目能不能检测学生真实学习水平?题目是否能真正暴露出教与学之中存在的问题?在考查学生对过 程体验和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是否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这一个个问题我们是否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注意到了,但是否思考过?,思考过了,但我们是否尝试过如何解决的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很多,这都不重要,我们应当如何做这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我就与各位同仁谈一谈如何命制一份试题。 当老师就免不了要命题,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命好题是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体现。课上得好的老师不见得能命好题。因为命题能力的提高,必须是在学习、探索和实践中实现的。命制一份合适的试卷,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部分教师不会独立命制出合适的试题,尤其是新教师,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就更差一些,也可以说这是新教师的水平与能力的缺陷。命题大致分为两类,一为科学型,一为经验型。科学型命题要求过于专业,要建立题库,要有数据统计分析,要经过测量等。目前中考,甚至会考、高考,一直都是采用的经验型命题,我想着手研究科学型命题是我们以后追求的一个目标,在当前一个较长时期内,尤其在平时的考试、测验中,我们仍将采用经验型命题。当然,经验型命题中也应不断地加入科学的成分,如试题分析等。一般来说经验型命题大都经历三个阶段:拿来、模仿、创造。先是从众多的试卷中,筛选自以为满意的部分试卷,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试卷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试卷 一、: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须注意的事项: 1.科学性原则。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巩固中学所学、且对学生终身发展都管用的基础科学知识。是此,命制的试题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否则就会贻误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料中长期处于错误状态的习题,或者是一些较大范围考试中出现的疏忽问题,更应有针对性地命制一些习题来正本清源,还其科学知识的本来面目。 人文性原则是指命题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应具有善心和爱心,在整体构思(包括难度分布、题型设置等方面)与具体题目的设计上,应面向全体学生,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与思维方式,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利于他们发挥水平,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同时在材料背景与试题原型的选择与设计上应体现公平性。另一方面,应适当结合社会生活中人文性的题材,编拟合适的数学试题,引导教学关注人类、关心社会,重视联系实际,发挥试题的育人作用。 科学性与人文性在中考命题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只有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稳定、创新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指命题应从学生受教育的实际出发,在难度、方向、结构等方面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宜一时一个花样,作过大的变化,命题改革应渐变而不宜突变,这有利于继承多年以来所积累的长处与形成的特色,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试题改革的稳定进行,有利于逐步推进素质教育。但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创新才是不断的、永恒的。 创新意味着不满足现状、始终不渝的一种追求,意味着内容、形式、结构、情景、设问方式等方面与以往的不同,它可以是新瓶装新酒的形式,也可以是新瓶装老

数学试题命制原则

数学试题命制原则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书面测试成绩评定优劣的做法,虽受到广大教育专家、学者的质疑。可纸笔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以其评价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易行等优势,在新课程改革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若想真正发挥纸笔测试这把双刃剑的威力与功效,关键还是要命制一套质量高、效果优的数学试题。因此,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点。 一、如何照顾学生知识的差异性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怎样才能制出具有一定弹性的试题,关注并尊重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考出了自信,促使他们在每一次测试中都得到了成功与快乐,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试题的难易比例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如何遵循试题的科学性原则 1、解决问题的题目。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应该怎样教学呢?应该用怎样的题目来检测和判断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命题时应以这一理念为依据,合理设计出探索性、应用性较强的试题。教学时我们想办法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沟通教学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