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下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内容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内容 发表时间:2016-04-05T14:40:42.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王兴球[导读] 中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大桥合龙精度高,建成后大桥线形优美,成桥线形与设计目标线形吻合一致。 中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 摘要:以大南沙特大斜拉桥为背景,根据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确定施工控制内容,通过对几何变形、索力、应力和温度的监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工艺;索力;应力监测;施工控制 Abstract:Using Nansha Xiaolan River cable-stayed bridge as the background,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ble-stayed bridge,based on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of geometric deformation,cable force,stress and temperature to insur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cable-stayed bridge;construction technology;cable force;stress monitoring;construction control 一、工程概况 大南沙特大桥主桥为(90+200+90)m三跨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全长380m。为单向行驶右幅桥,斜拉索布置在主梁两侧成空间双索面。桥幅布置为:(1.2m索带)+(0.5m防撞护栏)+(14.5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1.2m索带)=全桥总宽17.9m。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肋板式结构,主梁纵向按全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横梁按部分预应力砼A类构件设计,桥面板按钢筋砼构件设计。为确保该施工阶段的安全与质量,必须对其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测,才能获得理想的测试结果。 二、施工控制 监控过程是与施工一一对应的。在各施工阶段中,通过各项测试取得反结构态的各种参数,和理论设计值相比较,发现偏离,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偏,防止误差积累,所以监控过程是以理论设计值为基准的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其测试内容包括:施工记录,线形测量,索力测量,温度场测量,应力应变测量和高程测量。下面文章将分别讲述各项测试内容。 三、几何变形监测 几何形态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获取(识别)已形成的结构的实际几何形态,其内容包括标高、跨长、结构或拉索的安装位置、结构变形或位移等。它对施工控制、预报非常关键。 目前用于桥梁结构几何形态监测的主要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通常采用测距精度和测角精度不低于规定值(如±(2mm+2ppm)和±2’’)的全站仪并结合固定高亮度发光体照准目标作为需要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测的三维几何形态参数(如索塔位置、主索鞍位置、主缆索和加劲梁线形、索夹位置等;斜拉桥索塔位置、斜拉索锚固位置、加劲梁平面位置(线形)等;桥梁中轴线线形、连续刚构桥墩位、悬臂施工主梁的平面位置等)的监测手段;采用精密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等作为一般的标高、变形(位)等的监测手段。 为确保桥梁施工放样和几何控制的精度,施工现场一般都建立有高精度的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在上述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几何形态参数监测工作的可实现性和现场操作便利性要求,在进行局部控制网优化处理后,便可形成一个形变监测控制网,并以此作为结构几何形态参数监测的控制基准。形变监测控制网的精度满足设计、规范以及施工控制本身的要求。可以对监控控制点进行加密其精度确保满足施工监控的要求。 中山大南沙特大桥主梁线形控制实施过程如下:在悬臂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控制计算预测,对各悬臂梁段的施工同步发布立模标高预拱度指令,指示下一阶段主梁预抬高度、做好挂篮变形等的施工测量工作,同步应力测试工作;实时施工误差分折、参数调整等,在整个悬臂浇筑期间,监控组共发布节段立模标高控制指令多份。 经过现场分析,每经过一个节段,都要准确的对建成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模型对照,利用模糊模型预测机制,得出下个节段的理论应该的预拱度。 这一计算工作在桥梁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调整这些调整既包括各个直接的实时测贵参教也包括根据实侧数据通过反位分析等而得的辨识参数,还要视实际施工情况对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计算内容等做出调整。 四、索力监测 大跨度桥梁采用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结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跨径在500m以上时基本上是斜拉桥、悬索桥一统天下。斜拉桥的斜拉索、悬索桥主缆索及吊索索力是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施工监控实施中需要监测与调整的施工控制参数之一。索力量测效果将直接对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状态产生影响。要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准确地了解索力实际状态,选择适当的量测方法和仪器,并设法消除现场量测中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非常关键。可供现场索力量测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压力表量测法(2)压力传感器量测法(3)磁通量法(4)光纤光栅法(5)振动频率量测法。 4.1.施工要点 在实施振动频率法量测索力时,由于实际索股的振动是复杂的,即便是采用人工激振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激发出索股基频的自由振动,而随机环境的激振更使索股产生复合振动,同时索股的刚度、挠度、斜度、温度对测量频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在随机信号测量与处理技术基础上,对环境随机激振的振动信号进行测量与处理分析,获得被测索股的频率参数,再进行索力的分析计算,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获得不同长度索股的修正系数,然后再进行大量的索力量测。 4.2.索力调整 斜拉桥成桥恒载索力将直接决定其内力分布,索力的合理与否是衡量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斜拉桥索力优化,可以得到合理的成桥索力,称之为设计索力。然而,设计索力还必须通过施工来实施。一般情况下,斜拉索是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逐根进行张拉安装的。在每一个施工阶段中,如何确定当前拉索的张拉力,以确保施工完毕时所有斜拉索的索力都达到设计索力,就是确定斜拉索施工张拉力的任务。确定斜拉桥施工张拉力的方法有:(1)倒退分析法(2)正装迭代法。

斜拉桥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

斜拉桥工程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 索塔施工 2.1 简述 本桥主桥为塔梁固结体系,索塔采用曲线H 型索塔,塔柱曲线半径275.4m(外侧),箱形断面,索塔全高107m(从承台顶面算起);其中上段塔柱39.8m,中段塔柱48.6m,下段塔柱18.6m(含塔柱底座)。 上段塔柱塔柱断面为等截面,顺桥向尺寸6.5m,横桥向尺寸4.6m,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壁厚1.0m,横桥向壁厚0.9m。 中段塔柱断面为变截面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尺寸6.5~7.972m,横桥向尺寸4.6m,顺桥向壁厚1.2m,横桥向壁厚1.1m。 下段塔柱也为变截面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尺寸7.972~9.0m,横桥向尺寸5.5m,顺桥向壁厚1.2m,横桥向壁厚也为1.1m。 索塔横向设两道横梁,上横梁的顶板和底板均为半径12m 的弧形,采用空心截面,横梁宽度5.5m,横梁中心处高度15m,临近索塔处高度为30m,壁厚0.6m,由于结构造型的需要,横梁正中间开设半径 3.5m 的圆洞;下横梁梁为适应桥面横坡需要,采用变高度结构,横梁中部梁高4.5m,宽6.0m,顶底板厚为0.6m,腹板厚为1.5m。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A 类结构,共设置了34 束15-25 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锚固于塔柱外侧并采用深埋锚工艺,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下横梁兼作主梁0 号梁段,形成塔梁固结体系。 斜拉索通过钢锚梁锚固于上塔柱,为抵消斜拉索的不平衡水平分

力,在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内配置了Φ32 的精轧螺纹粗钢筋。 索塔采用C50 混凝土,为便于施工、定位,索塔内设置劲性骨架,劲性骨架须按照图纸要求与钢牛腿壁板进行焊接连接,塔顶设置避雷针及导航灯,塔内设检修爬梯。 2.2 施工难点及重点 (1)施工测量及控制 塔高107m,测量控制难度大,需采用多种测量手段进行放样及施工控制测量,确保索塔施工精度要求。索塔施工测量及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有:外形轮廓曲线控制、钢锚梁安装定位及精确控制;索塔结构应力和变形控制,包括多种工况以及日照温差、风荷载等因素影响下的索塔各部位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控制。 (2)钢锚梁施工 斜拉索锚固区钢锚梁制作、安装精度要求高,单节钢锚梁重4.5t,钢锚梁安装定位难度大,定位精度将直接影响斜拉索安装质量结构受力和耐久性。 (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索塔混凝土最大泵送高度约107m,砼强度等级、抗裂及耐久性要求高,泵送难度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浇筑工艺是确保索塔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尤其是上塔柱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施工难度大。 2.3 总体施工工艺 (1)塔柱起步段采用搭设脚手管支架作施工平台,立模现浇,第一段高度2.2m,第2个节段高度4.5m;其余节段采用爬模施工,标

桥梁监控方案参考

桥梁监控方案参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目录

XXXX连续箱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箱梁预应力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主梁采用C50混凝士,按照悬臂现浇法施工。下部采用板式墩身,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桥采用节段悬臂灌注法施工。先由0#段对称向两侧悬臂施工,形成单“T”,先合拢边跨,再合拢中跨,完成梁部施工。主梁最大悬臂施工长度64m,分成18个悬臂段,边跨直线段长22.85m,再边墩旁搭设支架现浇施工。 桥梁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荷载取按公路——I 级的倍,温度作用、汽车制动力及冲击力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计算。 二、施工控制的目的、意义 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从开工到成桥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要经过多次体系转换,结构内力和变形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并决定成桥后结构的受力及线形。由于各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使得实际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状态几乎不可能与设计状态完全一致,施工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

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施工沿着预定轨道(能达到成桥设计目标的施工路径)进行,从而保证主梁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15mm),成桥后主梁各控制点的标高与设计值最大相差控制在30mm以内,成桥后主梁各控制截面的内力与设计值最大相差控制在10%以内。 总之,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施工过程中主桥结构的安全、桥梁顺利合拢、桥梁成桥受力状态及合拢后桥面线形良好。三、施工监控方法和依据 本桥采用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由于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梁段)几何状态(平面、立面)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法,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结构仿真分析、施工监测(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力监测)、施工误差分析与后续施工状态预测、梁段施工立模标高提供等几个方面。 (一)施工控制方法 大跨度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中每个节段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模型中计算参数的取值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材料的容重、徐变系数和预应力张拉力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以及环境温度、临时荷载的影响。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来修正计算

斜拉桥施工阶段监测监控的内容及方法

斜拉桥施工阶段监测监控的内容及方法 桥梁的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大型工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桥梁的跨度、内部结构、施工的工艺愈来愈复杂和先进。出于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目的,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监控。而斜拉桥作为桥梁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对于施工的监测监控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内容也更加的具体。 一、施工监测监控的意义 对于斜拉桥施工阶段的监测和监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施工中数据的采集,也就是监测;二是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就是监控。监测功能主要是通过事先在高塔、梁和拉索这些工程部分上放置各种性能不同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其中包含工程的几何参量以及力学的参量。监控功能则是要通过电子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行进分析整理,进而得出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参数。工作人员在将两种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桥梁内力与外形的偏差进行矫正,保障工程的安全有效运行以及桥梁的外观美感。 二、施工监测监控的组织管理构成 施工阶段的监测与监控是一项集数据测量、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和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在人员的组织上必须要完善合理,人员技术过硬,具有很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通常情况下,施工的监测监控组织都是由多名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一般会有一个工程质量监测顾问组,人数大约在5人左右,其中要有教授级的高级技术工作指导,此外依据桥梁项目的施工内容,还应该组建施工监测监控的项目组。此外,因为工程的工艺十分复杂、工程量庞大、人员众多,所以在组织施工监测监控组织的同时,还应该集合工程的高级技术人员就工程的管理、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三、施工阶段监测工作内容及方法 1、监测监控的实施目的 斜拉桥的施工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征,对于成桥线形有很高的要求,施工中每一个节点的坐标变化都会对桥梁的内力结构分配产生影响。如果出现桥线形偏离了设计值的问题,就会导致内力值与设计值不相符合。此外,斜拉桥的主梁、索塔以及拉索之间的刚度存在很大差距,会受到来自拉索垂度、天气、温度、施

济宁市府河大桥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施工工法

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汽车吊悬臂吊装施工工法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汪晶王欣德齐运洪刘思斌支陆锋 1. 前言 济宁市太白楼东路洸府河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采用塔梁固结、塔墩分离的支座体系。大桥全长1831米,其中主桥长600米,桥宽40米。边跨主梁采用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结构。中跨主梁为结合梁,上层桥面板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下层钢梁由边箱、横梁、托架、小纵梁等组成框架结构。 本工法是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施工条件所形成。本桥中跨需小角度斜跨三条铁路线,受铁路线影响,中跨钢梁杆件和预制桥面板没法通过船舶或其它设备运输至桥位处正下方。并且该桥桥面宽达40米,为了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通过和设计单位一同全面分析该桥情况,不断进行结构受力的优化,注重各种施工工况的受力检算,最后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斜拉桥施工方法,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本工法是运梁车梁上运输构件,汽车吊上桥起吊并悬臂拼装,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完成一个节段施工。见图1.1-1。 图1.1-1 斜拉桥结合梁汽车吊悬臂吊装示意

2. 工法特点 2.1适用于宽幅面结合梁桥梁 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在国内为数不多,原有的其中跨都是跨越江河或海峡,其中跨钢梁杆件和预制桥面板可通过船舶运输至桥位处正下方,由桥面吊机起吊并悬臂拼装。这种桥面吊机作业时固定在桥面中央的钢梁上,可沿固定的轨道往前走行,其拼装和拆卸较麻烦,且对桥面很宽的桥梁适应性差。汽车吊不同于桥面吊机,可偏心站位,这样吊装作业时可减小伸臂长度,从而对宽桥的适应性更好。 2.2 汽车吊作业方便灵活 汽车吊免去了桥面吊机的拼装和拆卸麻烦,站位在已施工成型的结合梁段上,使用时方便灵活,不需要在钢梁上设置轨道和锚固装置。 2.3降低施工费用 桥面吊机从中跨开始施工到主体结构完成一直要在桥上,而汽车吊仅在吊装作业的短时间内需租用上桥作业,可节省施工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适用范围 本发明是一种全新的斜拉桥施工方法,是根据实际施工条件的需要做出的。其适用于主梁采用了混合式结合梁结构的斜拉桥。当主梁跨越铁路、公路以及其它不方便通航的区域,可使用此工法。即使其跨越可通航的水道,当和常规的桥面吊机悬臂拼装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有优势时,也可以考虑使用。 4. 工艺原理 此施工方法要求其边跨和引桥在中跨开始施工之前先行浇注完成。中跨钢梁杆件和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通过运梁车从地面经引桥和边跨运输到中跨。汽车吊也从地面经引桥和边跨开行到中跨已施工完成的结合梁最前端,起吊运梁车上的构件进行悬拼施工,悬拼完成后汽车吊和运梁车均开下桥。然后施工桥面板湿接缝,形成本节段结合梁结构。中间穿插进行挂设斜拉索的工作,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斜拉桥主体结构完成。此种施工方法的汽车吊及运输荷载较大,应特别注重主体结构的验算,使其满足各施工工况的受力需要。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浅析特大斜拉桥施工监控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2663080.html, 浅析特大斜拉桥施工监控措施 作者:黄晓初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7期 摘要:当今社会,高强度材料和预应力技术高速发展,与之俱来的是,斜拉桥得到了广 泛应用。在桥梁的建设中,施工监控是桥梁安全性和施工效益的保障,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大斜拉桥,对施工监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本文分析特大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探讨特大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特大;斜拉桥;施工监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斜拉桥外观优美,结构坚固,经济成本适中,已经成为了大跨径桥梁的首先类型之一,斜拉桥通常都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对施工精确度的要求很高,从选定施工方案开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依照施工方案进行准确计算。然而,由于受到预应力、拉索垂度、施工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土变化等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导致施工误差,而且这种误差,很可能会随着施工进展而继续扩大,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因此,在特大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做好施工监控工作,确保选择最完善的施工工艺,对每个环节都进行精确的检测,确保施工方向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进,保障桥梁的使用安全性。 一、监控内容 施工控制工作需要准确的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在斜拉桥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要认真检测各项施工参数,计算出施工活动中出现的误差,然后在依据误差值,通过精确的计算来调整下个阶段的施工参数。对于特大斜拉桥施工建设而言,施工检测主要包括线形检测,索力检测,应力检测,温度检测几个环节。 (一)桥梁位移及变形 1.主梁标高和挠度 主梁标高的检测结果,是控制斜拉桥线形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温度给检测结果带来的干扰,斜拉桥主梁标高的检测工作最好在清晨日出之前进行,以保障检测结果具有足够的精确性。主梁挠度的监测结果,也是控制斜拉桥线形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检测时,可以在各个施工块件上全部都设置三个对称的观测点,在测量主梁竖向挠度的同时,测量主梁的横向变形。 要对斜拉桥的主梁进行检测,还要保证在每个悬臂施工阶段,都在以下六个环节分别对主梁进行检测:第一,浇筑块件之前;第二,浇筑块件之后;第三,预应力张拉之前;第四,预

斜拉桥施工方案要点

南阳市光武大桥建设工程 斜拉索挂索、张拉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 南阳市光武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三月

一、工程概况 光武大桥采用两联80+80m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塔高34.21米。全桥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索为双索面,每个箱梁中央布置一个索面,横桥向对称布置在索区里。斜拉索直接穿过中腹板锚固于箱梁底面。斜拉索在梁上索距为8.0m;塔上索距2.05m,等间距布置。拉索的水平倾角在25.153°~37.682°。 斜拉索采用防腐性能优越的喷涂环氧钢绞线斜拉索体系,规格为OVM250AT-61,两端采用可换索式250AT锚具。每个索塔斜拉索横向单排布置,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单层环氧涂层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体系,单根钢绞线直径15.24mm,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斜拉索外包HDPE整圆式护套管规格为ф260mm。全桥斜拉索共12对拉索,钢绞线约191吨。整束斜拉索钢绞线防护体系由单根钢绞线PE管、哈弗管外套、锚具、锚头防腐固体油脂、锚头环氧砂浆等组成。 全桥斜拉索布置情况 二、编制依据 1、《南阳市光武大桥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OVM平行钢绞线斜拉索施工指南》 三、OVM250AT斜拉索体系结构说明 斜拉索由锚固段+过渡段+自由段+抗滑锚固段+塔柱内索鞍段+抗滑锚固段+自由段+过渡段+锚固段构成, 1、锚固段

主要由锚板、夹片、锚固螺母、密封装置、防松装置及保护罩组成。在锚固段锚具中,夹片、锚板、锚固螺母是加工上主要控制件,也是结构上的主要受力件。 A.密封装置:其主要起防止漏油、防水的密封作用。它由防损板、内外密封板、密封圈构成。并在密封装置内注防腐油脂对剥除PE层的钢绞线段起防护作用。 B.防松装置:主要由空心螺栓和压板构成,在钢绞线张拉并预压结束后安装此装置,可实现有效地对单个锚固夹片保持夹紧力,从而对夹片起防松、挡护作用。 C.保护罩:保护罩安装在锚具后端,并涂抹无粘结筋专用防护油脂,主要对外露钢绞线起防护作用。 2、过渡段 主要由预埋管及锚垫板、减振器组成。 2.1预埋管及垫板:在体系中起支承作用,同时在垫板正下方最低处应设有排水槽,以便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 2.2减振器:对索体的横向振动起减振作用,从而提高索的整体寿命。本桥拟采用可调式减振器,以充分发挥减振器的减振作用。 3、自由段 主要由带HDPE护套的无粘结镀锌钢绞线、索箍、HDPE外套管、梁端防水罩、塔端连接装置等构成。 3.1无粘结镀锌钢绞线:为拉索的受力单元。 3.2索箍:因受张力大而采用钢质索箍,它是在紧索完成后安装的。主要作用是将索体形成一个规则的几何整体形状。 3.3 HDPE外套管:主要对钢绞线拉索起整体防护作用,本工程采用规格分别为ф260mm,HDPE管的连接方式采用专用HDPE焊机进行对焊。 A.梁端防水罩:主要起支承HDPE外套管和防止雨水由梁端预埋管进入拉索锚具的防 护作用。 B.塔端连接装置:由于HDPE外套管的热胀冷缩特性,其主要为塔端HDPE自由端热胀冷缩过程中提供空间和起密封防护作用。 4、抗滑锚固段 主要由锚固筒、减振器、索箍组成。 4.1锚固筒:锚固筒安装在塔外预埋的索鞍(分丝管)钢垫板上,主要对减振器起支承作用。 4.2减振器:对索体的横向振动起减振作用,从而提高索的整体寿命。 4.3索箍:因受张力大而采用钢质索箍,它是在紧索完成后安装的。主要作用是将索体形成一个规则的几何整体形状。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 施工监控方案

. 施工监控方案 编制:刘海宽 复核:崔文涛 审核:唐国斌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 1.1 东运河桥工程概述 ............................................................................... 1.1.1 桥梁概况 (1) 1.1.2 主要技术标准 (1) 1.1.3 施工方法概述 (2) 1.2 西运河桥工程概述 ............................................................................... 1.2.1 桥梁概况 (2) 1.2.2 主要技术标准 (3) 1.2.3 施工方法概述 (3) 第二章监控的依据、目的、内容和方法 ................................................................. 2.1 施工监控依据.................................................................................... 2.2 监控目的和内容.................................................................................. 2.3 施工监控方法.................................................................................... 第三章监控仿真计算与分析方法 ....................................................................... 3.1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3.1.1 有限元模型 (9) 3.1.2 仿真计算内容 (10) 3.2 计算分析方法 .................................................................................... 3.3 控制误差分析 .................................................................................... 3.4 各类误差处理方法 ................................................................................ 3.5 结构设计参数识别 ................................................................................ 3.6 控制的实时跟踪分析 .............................................................................. 3.7 索力调整的方法 .................................................................................. 第四章施工监测工作方案 .............................................................................. 4.1 线形监测 ........................................................................................ 4.1.1 索塔轴线偏移测量 (20) 4.1.2 主梁线形测量 (21) 4.1.3 线形监测设备 (23) 4.2 应力监测 ........................................................................................ 4.2.1 索塔应力监测 (24)

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记录

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 一、项目概况 1.1、桥梁概况 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 1.2、施工控制概况 (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 (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 (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 (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 1.3、监控依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 1.4、目的和意义 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 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60+112+60)m连续梁桥型布置图 (1)下部结构 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15.0m,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12#主墩尺寸:14.0×11.3×4.0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13.5m,11#、12#主墩高9.0m、12.0m。 (2)梁部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中支点处梁高9.017m,边支点处梁高5.017m。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7.0m。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11#、12#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13个悬臂浇筑段,1(1')#段到4(4')#节段长度3.0m,5(5')#段到9(9')#节段长度3.5m,10(10')#节段到13(13')#节段长度 4.0m,14#边跨合龙段、14'#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 2.0m;0#段节段长度19.0m,重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节段长3.75m,重量274t。连续梁悬臂段采用挂

挂篮悬浇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

第1题 施工监测一般要求什么时间进行 A.早晨日出之前 B.晚上太阳落山之后 C.没有要求随时都可以测 D.根据施工的进度确定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2题 临时锚固一般何时拆除 A.全桥合拢之后 B.边跨合拢之后 C.中跨合拢之前 D.边跨合拢之前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3题 挂篮一般由哪个单位设计? A.设计单位 B.监控单位 C.施工单位 D.业主委托第三方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4题 立模标高的精度是多少? A.?5mm B.?10mm C.?2mm D.-2mm,+5m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5题 立模标高中的预拱度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A.施工监控单位自己计算确定 B.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数值确定 C.根据经验确定 D.施工监控单位计算后请设计单位确认后确定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桥梁施工监控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和哪些单位联系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 E.质监站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7题 挂篮预压的目的是什么? A.验证设计 B.消除非弹性变形 C.获取荷载-变形曲线 D.检验临时锚固的性能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8题 施工控制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A.有限元分析计算 B.通过立模指令指导现场施工 C.对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及时预警 D.有异常情况时,及时组织各参建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9题 施工监测的内容有哪些? A.梁体的应力 B.挂篮预压的变形观测 C.温度监测 D.梁体的变形观测 E.主墩的沉降观测 答案:A,B,C,D,E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0题 关于合拢段施工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边跨合拢段施工时可以不进行配重 B.未来避免混凝土开裂,中跨预应力张拉要快,不宜进行分批张拉 C.合拢段施工的时机宜选择在一天当中温度最低的时段 D.中跨合拢段预应力张拉前主墩墩顶的支座的临时锚固要解除 E.边跨合拢段施工结束后,可以解除主墩的临时锚固 答案:D,E 您的答案: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1题 挂篮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完整版)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

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 一、项目概况 1.1 、桥梁概况 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 1.2 、施工控制概况 (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 (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 (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 (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 1.3 、监控依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 ( JTJ025-86)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2-20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 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 1.4 、目的和意义 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

湘潭三桥施工控制总结报告1

湘潭三大桥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总结报告 长沙交通学院 湘潭工学院 2001年4月

参加施工控制研究主要人员名单

湘潭三大桥施工控制研究依据 1.由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湘潭三大桥工作组(甲方)与长沙交通学院(乙方)签订的湘潭三大桥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项目协议书。2.湘潭三大桥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项目实施大纲。 3.湘潭三大桥三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变更设计图纸和文件。4.《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1-89) 5.《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现行)(JTJ027-96) 6.《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25-89) 7.《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JTJ076-94)

目录 一、报告正文 (1) 二、结构计算离散图和计算工况信息 (15) 三、湘潭三大桥主桥施工控制工作提纲 (17) 四、湘潭三大桥主桥施工控制工作提纲补充说明 (21) 五、湘潭三大桥主桥施工控制指令表 (23) 六、湘潭三大桥主桥施工控制现场会议备忘录………………

湘潭三大桥施工控制研究总结报告 1项目概述 湘潭市湘江三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采用塔墩固结、塔梁分离的半漂浮体系,跨径组合为:133米+270米+133米,全长536米。由于通航要求,本桥边跨没有设置辅助墩,故边中跨比例达,比较大,对受力较为不利。 主梁采用有悬臂的实心双主梁断面,梁高米,双主梁(索)中距米,标准段实心主梁单肢宽米,桥塔处加厚段米。边跨靠近梁端部约50米范围内,主梁内侧加下翼缘,以增加截面下缘抗弯模量,适应边中跨比例较大的结构特点。主梁桥面板宽24米,标准节段长8米,标准横梁间距4米,厚米,主梁端部横梁厚米,桥塔处横梁厚米。 斜拉索呈扇形布置,每个塔扇形索面16对索,标准梁底部索锚固点间距为8米,塔上索距为~米。斜拉索为PES7型规格,φ7平行镀锌钢丝。桥塔采用双柱花瓶形塔,塔高米,箱形断面,斜拉索直接锚固于塔壁中心处。

悬浇梁桥施工监控

施工监控的意义、原则、方法和依据 2.1施工监控的意义 桥梁悬臂施工中,由于施工荷载的变化、新浇筑混凝土重量的误差、结构弹性模量的变化、挂篮的重量和移动的位置、温度的变化、结构体系调整以及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等均会影响结构的变形和内力,而这众多的因素在设计阶段是无法准确确定的,这些因素的改变均可能引起桥梁结构线形与内力的改变,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危及桥梁安全。为了使施工能按照设计意图进行,确保施工安全并最终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通过对箱梁实施施工全过程的跟踪监控监测,对控制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以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箱梁最终线形平顺、内力分布合理,使成桥状态的外形和内力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营。 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结构仿真分析,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下一节段立模标高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龙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同时监测平面线形是否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在施工过程中监测结构应变是否在设计及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保证结构安全。 施工监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图纸的要求是施工的目标,在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必须经历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监控,可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监测)、调整(纠偏)、预测,使施工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确保设计目标安全、顺利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2)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变形及稳定进行监测控制,使施工中的结构处于最优状态。施工监控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桥梁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桥梁建设质量的宏观调控,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补充与前提。 3)监控单位配合监理,辅助业主,指导施工,解决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通过施工监控,可取得在成桥后无法得到的桥梁部分“参数”,建立档案,为后期桥梁的管理与养护,提供依据。 5)将施工监控与桥梁荷载试验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仅靠荷载试验无法取得的桥梁恒

斜拉桥施工技术介绍PPT

斜拉桥施工技术 概述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1概述 2施工技术准备 2.1施工组织设计 2.2控制网、放样 3深水(沟)基础施工 4索塔施工 4.1索塔类型 4.2钢索塔施工 4.3混凝土索塔 4.4索塔的特殊施工方法 4.5混凝土 4.6施工预埋件设计 4.7其他关键技术 5主梁施工 5.1主梁类型

5.2预应力混凝土梁现浇施工 5.3预应力混凝土梁拼装施工 5.4钢箱梁施工 5.5钢桁梁施工 5.6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 5.7混合梁 5.8特殊施工方法 6斜拉索施工 6.1平行钢丝索施工 6.2钢铰线斜拉索施工 6.3临时减震 7施工监测与施工控制 8矮塔斜拉桥 9参考文献

1概述 斜拉桥是设计与施工必须高度藕合的结构,其施工方法及流程不但影响施工时的结构应力,而且将影响结构成桥时的应力状态 斜拉索的防火、保护预案,施工期减振措施 阵风、台风期影响主梁安全的预案 完善、连接良好的防雷系统 起重技术、专用设备的准备时间 专业队伍的选择(方式) 设计小组或者专业人员2~3名,软件 总工(技术人员)创造变更,与总经一起及时索赔

2施工技术准备2.1施工组织设计 1.要避免台风期进行大悬臂施工作业 措施:抗风立柱,既抗拉又抗压,装拆快速、简易

2.纳入技术准备、主要设备准备的网络计划 3.监控:监控、设计、施工、监理等进行深入、多次交流,在主梁开始安装前就确定了 详细的工况流程、荷载,施工中不仅不得变动,而且要想方设法达到相关要求。导致主梁标高、索力发生偏差的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列如下:①施工流程变动较大;②不平衡施工荷载;③斜拉索本身的匀质性、索力的精确性;④构件自重波动; 4.整体布置:平面上的文明施工,立体交叉带来的安全隐患

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

. 斜拉桥施工监控报告 一、项目概况 1.1、桥梁概况 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 1.2、施工控制概况 (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 (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 (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 (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 1.3、监控依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专业资料.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 1.4、目的和意义 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二、监控方案与内容 2.1 施工监控的内容 2.1.1 施工监控参数的选取 (1)索塔轴线、应力;通过施工过程中塔顶偏位的几何测量和关键截面的应力监测确保索塔的线形及应力满足要求。 (2)主梁线形、应力; 通过调整拼装位置、索力等手段来确保主梁高程、轴线等线形指标满足要求;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