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现实意义)

马哲论文(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现实意义)
马哲论文(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现实意义)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现实意义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平衡、相持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3)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还没有达到主次地位的改变时,事物呈现出量变状态。当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改变,原有统一体破裂,事物便呈现出质变状态。

(4)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度。在度以内的变化是量变,突破度的变化就是质变。在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但由于事物的范围无限广泛。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同一种变化在一种关系中是量变,在另一种关系中就可能成为质变了,反之亦然。量变和质变区分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部分质变既是质变也是量变。量变质变的区分所以是不确定的还在于世界上没有什么纯粹的量变和纯粹的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逐渐的量的变化到迅速的质变的过程。

在黑格尔认为“质是存在同一之直接的规定性,预计将讨论的量不同,量虽亦同样是存在之规定性,但不复是直接与存在同一,而乃是与存在不相干,且存在与存在的规定性。——某物之成为某物,乃由于其质,如失掉其质,便会停止其位谋无。”“量是不复与存在同一的规定性,而是与存在分开了的;它是被扬弃的和转化成毫无所谓的质。它包含存在之变动不局,而事情本身即存在,并不因

1

为它而遭受变动。反之,质的规定性则与存在为一;它既不会达到存在,亦不会超过存在,它是存在的直接的限度。因此,质是直接的规定性,并在量之先,它是必须构成开端。”①

对于黑格尔所说的“质”、“量”,和他的逻辑学中的其他概念范畴一样,完全不是指客观物质世界的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而是一种绝对化了的纯粹的概念。

在哲学范畴上有着许多对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的不同看法。但是如何更好的理解与明了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呢?

例如我国国民经济这个事物内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双方在发生量的消长,在消长的过程中双方各自的结构在变,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因而也在变,这种量的减增和比例的变化就是量变。量变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静止、相持、平衡、连续性的保持等。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马哲中这么说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两边永远不会永久的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②

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海涅论及罪恶时所说的每个人对自己都可以是道德高尚的,而构成罪恶总是需要两个人。即“运动的形式的变化总是一个至少要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过程(例如热),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失去一定量的一种质的运动,另一个就获得相当量的那一种质的运动(机械运动、点、化学分解)。”③因此,量和质在这里是双方地和相互适应的。更好的诠释了量与质是相互依存的。

2

参考文献:①(摘自张世英第三版《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28)

②(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46)

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P77)

不仅如此,最简单的例子是氧和臭氧,在这里2:3引起了一些完全相异的属性,甚至在气味方面。化学同样只用分子中原子数目的各不相同去说明其他的同素异形体。

数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纯粹的量的规定。但是它充满了质的差异。而只要数学谈到无限大和无限小,它就导入了一个质的差异,这个差异甚至表现为不可克服的质的对立:量的相互差别太大了,甚至它们之间的每一种合理的关系、每一种比较都失效了,甚至它们变成在量上不可通约的了。通常的不可通约性,例如,圆和直线的不可通约性也就是辩证的质的差异;但是在这里正是同一类数量的量的差异把质的提高到不可通约性。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是新旧交替的关节点。质变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果,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在许多的古文中均可体现这一点:水滴石穿;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而对于这些,为什么会石“穿”、躯“丧”、堤“溃”?但其中我们为什么却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因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湖边规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对于量变与质变对于我们的生活等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

⑴、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⑵、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

⑶、要重视量的积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好像开门,猛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用力门才能开一样。李泽厚说中国实现民主的途径就和开门是一个道理,不能急燥,这就是适用了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的哲学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

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而且量变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这意义的来源之一是质变的回溯。质变目标的回溯使量变过程的艰难困苦具有意义。

既然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那么,在学习和实践中就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时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把工作和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不要做满足于微小进步的庸人。

对于这些,邓小平很好的为此做了切实的阐述: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4

议论文写作素材:量变与质变

议论文写作素材:量变与质变 (1)正例: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21人,但她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 《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年轻时接受能力较差,记忆力也不十分好,读私塾时,常为背几十个字伤脑筋。但他日夜苦读,由少积多,终于成为大学者。 三国时的董遇,家贫无力上学,靠卖柴糊口,但他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抓紧时间勤学苦读,依靠自学终成名重一时的学者。 一位青年画家专程请教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要不到一天,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阳门采尔笑着回答:"请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功夫就准能卖掉它了。"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后认真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经过周密的构思,用近一年功夫创作了一幅油画。果然,这幅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2)引言: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俗语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苟子·劝学》 3、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化,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变化的面貌。 4、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5、千里之堤,渍于蚁穴。--俗语 6、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文匹。――古语 (3)反例: 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平时不注的修养,贪污受贿,生活腐败,终于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最后畏罪自杀。 报上曾登载过《救救家长》的文章。文章说:中国的"小胖墩"比十年前增加了三倍。"任性儿""阔少爷"愈来愈多,出钱请人代做作业、代搞卫生、代吃剩饭的现象愈演愈烈。 北京有一个父亲,居然容忍儿子站在自己肩上撒尿。

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质量互变规律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是考研政治马原的高频考点之一,在复习的时候需要考生强化记忆。下面小编重点解读这一考点,希望考生注意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 马原高频考点: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的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的含义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区分量变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5.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式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6.方法论意义 (1)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2)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3)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 【例题】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B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高中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

高中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启发式教学法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一支吸管平均销售价格为8-8.5毫钱(0.008-0.0085元),其中原料成本占55%,劳动力成本占20%,设备折旧等费用占15%,纯利润约10%,就是说,一支的利润在8-8.5毫钱(0.0008-0.00085元)。 浙江义乌的一家企业却将这个一般人看不起眼的产品做出了大文章。它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在全球饮料市场上,有1/4的消费者用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吸管。公司每天用两个集装箱将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一个人、一个企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壮大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没有一个个的 8-8.5 毫钱,也就没有年利润近500万的收入,这个事例体现了量变的重要性,也说明任何事情同时具有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事物的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是新的量变的开端。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过渡、相互交替构成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冰和水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冰变成水,有水变成冰,水从0度到99度都是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水到了100度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气体。有冰变成水也是一样的,所以说,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很多,从古到今有很多成功的人都经过了这种过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个加一倍。把棋盘的六十四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到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没有了。国王很快就看出来了,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经计算,这个发明者需要的麦子要18,466,744,073,709,551,615粒,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量变。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联系实际说明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浙江义乌的一家企业却将这个一般人看不起眼的产品做出了大文章。它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在全球饮料市场上,有1/4的消费者用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吸管。公司每天用两个集装箱将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这个事例体现了量变的重要性,也说明任何事情同时具有质和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事物的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事物的质变。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是新的量变的开端。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过渡、相互交替构成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冰和水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冰变成水,有水变成冰,水从0度到99度都是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水到了100度发生了质变,变成了气体。有冰变成水也是一样的,所以说,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很多,从古到今有很多成功的人都经过了这种过程。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个加一倍。把棋盘的六十四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到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没有了。国王很快就看出来了,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经计算,这个发明者需要的麦子要18,466,744,073,709,551,615粒,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量变。 战国时,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是哪一等都比田忌的马强,结果田忌三战三败。田忌的好友,着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得知此事,帮他出了一个好主意,并请求齐威王再比一次。比赛又开始了,这次是田忌以下等马队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这次田忌赢了。事物的质变就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跨越,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田忌采纳孙膑的意见,马仍然是原来的马,只是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所以就由输变赢。这就是启示我们,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的发生质的变化,不但要注意量的积累,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把握“空间结构形式”变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夺得胜利。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作文素材日日新-63-量变与质变

作文素材日日新-63-量变与质变 作文天地 03-30 1657 : 量变与质变 (1)正例: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21人,但她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 文史通义》的章学诚,年轻时接受能力较差,记忆力也不十分好,读私塾时,常为背几十个字伤脑筋。但他日夜苦读,由少积多,终于成为大学者。 三国时的董遇,家贫无力上学,靠卖柴糊口,但他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抓紧时间勤学苦读,依靠自学终成名重一时的学者。 一位青年画家专程请教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要不到一天,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阳门采尔笑着回答"请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功夫就准能卖掉它了。"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后认真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经过周密的构思,用近一年功夫创作了一幅油画。果然,这幅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2)引言: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俗语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苟子·劝学》 3、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 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化,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变化的面貌。 4、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5、千里之堤,渍于蚁穴。--俗语 6、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文匹。――古语 (3)反例: 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平时不注的修养,贪污受贿,生活腐败,终于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最后畏罪自杀。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马哲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马哲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一、量变与质变是什么?(板书) 引例:同学们应该知道庄稼生长的情形,如果你蹲在旁边观察它一天,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生长,甚至第二天,第三天你去看,还是没有丝毫变化,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生长呢?答案当然不是,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只是很不明显,不容易被我们发觉罢了。这种变化就是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如果你两个月后从旁边走过,你会发现过去绿油油的禾苗现在已金黄的一片,显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即将收割了,这种变化是根本的明显的,就是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含义1、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 二、为什么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 1+2+4+8+……2^63+2^64 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 故事解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例1::故事赏析——《笨人吃饼》: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于是他连吃了 6 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愚蠢啊,先前的 6 个烧饼都被我白吃了!早知道先吃这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 故事剖析——故事中的笨人不懂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他吃饼吃饱了。其本身就是一口一口吃饼的量的积累过程,吃饱了不仅是最后那半个饼子的作用,而是吃的全部饼子的作用,最后的那半个饼子只不过是由量变到质变发生转化的关节点。——只意识到了质变而没看到量变。 ***得出结论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关于转折的高考满分作文3篇

关于转折的高考满分作文3篇 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转折的高考满分作文3篇,欢迎阅读。 篇一:转折 人生的进程就好像在走一座迷宫――无穷无尽又精彩缤纷,让人无法预料,正如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转弯处等待你的是什么,你只能转过去,然后看见――命运给我们安排下无数的惊喜,挫折,重逢,别离,高潮,低谷,也顺带安排下无数的转折。每转折一次,你的生命轨迹就有了变化;每转折一次,你的人生感悟就不再相同。 在转转折折,折折转转间,人生才算是完整而又丰富。所以说,转折,于人而言不可或缺。那么,当转折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转折可以是个契机,也可以是个陷阱;可以轻松愉悦,也可以漫长深沉;可以荆棘遍布,也可能开满鲜花。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转折来临,一定要慎之又慎,然后,鼓起勇气,大步前行。 眼下,一次人生的转折已在我面前铺开,正虎视眈眈地望着我的脚步,面对高考,我一如他人一样紧张,焦虑,兴奋,不安,期待,恐惧,因为它的结果将决定我的将来。也许有人会说,人生的路还长得很,这一次过了,还有好多好多次机会,不必看得太重;但要是一次次都过去了,都没有把握,没有认真,那么,人生还剩余什么?转折又转折,生命也早已划成句点。错过了,就不会有机会可以重来,转折,叫人学会珍惜。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转折教人学会选择。面对它,你必须学会失去。因为你无法带着所有东西上路,所以要把某些包袱卸下,才能走的更远。放下负担,轻装上阵。也更让你了解拥有的意义,越向前进,就越不能失去,就更要努力,更要坚强,坚强得足以面对下一次的转折。

量变与质变哲学论文范例采编(共2篇)

量变与质变哲学论文范例采编(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量变与质变哲学论文怎么写?那么什么是量变与质变哲学?其实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量变与质变哲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哲学“量变质变”规律与中学化学教学 1哲学中的“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而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量开始,量的增加或减少,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质的变化,但超过了一定范围,将引起质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可以引起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但绝不能代替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这个观点在化学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2量变与质变规律与学生思维发展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恩格斯曾经说过:“化学可以被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在化学运动中,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表现非常明显,形式与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内容,一种是由于物质组成上的变化而引起的物质性质的变化。例如,氧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等。另一种是因物质结构形式在量上的改变,主要是指原子的结合或排列方式、空间取向等的改变引起质变。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等。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事例不胜枚举,通过物质变化的教学,可以生动地揭示由量变到质变这一法则的普遍意义。 量变引起质变使学生通过数量变化的认识进而发现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量变质变规律使问题的认识趋于简单化。量变质变规律符合正向思维的特点,教

2017-2018年马原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点整理 考试时间:2018年1月9日9:00-11:00 考试说明:本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30%,网络成绩30% 因此要求阅卷教师严格按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评卷,同时要做好平时成绩的记载与整理。题型分为辨析、简答、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 三、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指的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是辨证统一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对工人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因而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实践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形式 概念:(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基本特征:

量变和质变说课稿

导入新课:《荀子·劝学》篇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话说明(ABC ) A、跬步、小流的积累比起千里、江海虽然很小,但却是实现千里、江海等显著性、根本性变化不可缺少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讲授新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在数量、程度等外在规定性上发生变化,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变。我们平时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等就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事物的根本转变。表现为突变、飞跃,我们平常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的破坏,就是事物处在质变状态。 注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质变)归根到底是由于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运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状态。 如,在常压下,当水温在100oC之前,凝聚趋势(矛盾主要方面)大于扩散趋势(矛盾次要方面),水仍然保持原来的液态性质,这属于量变过程;当水温达到100oC时,扩散趋势(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扩散趋势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水的液态变成了水蒸汽的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这就是质变。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为什么? 第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的变化。 地质地理学证明,秀丽的西湖是约两百万年前普通的浅海湾变来的。由于海水对岩石不停地拍打和剥蚀,海湾周围无数江河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海湾里泥沙渐渐增多。先是形成沙嘴,进而连成沙洲,最后变成一片陆地。于是,原来的浅海湾被截断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西子湖出现了。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钟乳、石笋等形成过程也说明此道理。 社会领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有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的认识领域,要形成概念,就必须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反复实践。如,“下笔如有神”(质变)是以“读书破万卷”(量变)为前提的。 议一议:下列格言包含什么哲学原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千丈只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焚。” “伟大出自平凡。” 第二,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A、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引起质变。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知识要一点点地积累。“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氢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只要每次增加一个核电荷,就依次变为氦、锂、铍(pi)、硼、碳、氮等元素。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平行班的学生。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

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 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六、教学难点: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一、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教师激情朗诵《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名言。

2020高考语文满分作文36计之量变、质变转换法素材

量变、质变转换法 高考语文作文因其分值大,号称“天下第一题”,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 ,当然这是就语文学科而言,但是也说明了作文的价值和地位。高三阶段,很多老师重视作文的分数,事实上在作文训练中并没有真正投入更多精力,或者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或者没有明确的训练思路、方法,或者停留于只让学生多写,而讲评很少,有的甚至认为学生写作水平已经定型,只求运气眷顾。 高三阶段作文训练更应该注重讲评,可以执行这样的思路:大、小作文相结合,命题、材料相结合;多做速看重视讲评,反复修改打造精品;着重训练基础模式,激励学生发挥特征;扎扎实实训练审题,投机取巧打造亮点;后期训练讲求实际,重点研究考场特点;分析把握评分细则,仔细揣摩阅卷习惯。 这些工作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十三个方面入手: 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 牢记一个基本原则:绝不相信第一感觉。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生必须清楚: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要求考生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限制条件进行写作。凡超出规定的范围和限制,都视为跑题。所谓“审清题意”,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做到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划定的范围和限制进行写作。如果哪一项理解错了或过了,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因此需要认真阅读,深入思考。 需提醒两点:一是不懂材料,胡乱引申。就是不能很好地审视材料,在没有完全读懂的情况下,匆忙写作,结果造成跑题。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在审题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看到其中一点就下笔写作,结果造成命题失误。 二、立意高远深刻一点 “意”是文章的灵魂,“意犹帅也”。这个“意”立得如何,决定看文章的质量。古人云“意在笔先”。写考场作文,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想一下文章让写什么,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考虑别人会写什么,准备写些什么,从而描写一个什么道理或使人受到什么教育、感染和启发。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能使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说立意要高远深刻一点。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教案 课题:量变与质变 目的: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教程:【复旧】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今天我们学习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导新】传说,印度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发明人要国王奖励他小麦,第一格摆一粒,第二格摆2粒,第三格摆4粒,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满口答应。 1+2+2的平方+2的3次方+...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这个数字的麦子,大约是400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在2008年内生产的全部麦子。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错误,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懂得量变积累的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量变和质变 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① 的

变化,叫做量变。量变是保持这个事物的② 没有发生改 变的一种变化,可以理解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量变是 事物在③ 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 等方面的变化。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④ 变。质变是由一种事物向另一事物的根本转变, 是事物⑤ 的改变,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 (2)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① 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②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 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和③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又必然会引起质变。④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⑤ 变-⑥ 变-⑦的量变-新的⑧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简单到复杂 , 永不停息地岗前发展的。 4)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 , 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⑨ [归纳分析]: 一、量变与质变

马原考点(1)

马原考点 一、绪论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5、四个全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7、唯物辩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8、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知识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20世纪初,列宁对物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 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性。 6、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7、世界统一于物质。 8、联系的特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9、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1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 1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蜕变与成长”作文导写及例文

“蜕变与成长”作文导写及例文 题目回放: 当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他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你会因此而改变或者蜕变。当没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蜕变是自己想改变。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每一次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段议论性材料,要想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读懂材料是关键。在理解这样的材料时,应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的内涵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这段材料的核心。“当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他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你会因此而改变或者蜕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他人的逼迫能够带来你的改变和蜕变;“当没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蜕变是自己想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自我逼迫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每一次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这句话告诉我们:蜕变之于成长的意义。可见,材料是围绕“改变”、“蜕变”来展开的。他人逼迫、自我逼迫是带来改变的方式,“蜕变会有成长的惊喜”是改变的意义。所以,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改变与成长”,立意角度很多,紧扣“逼迫、改变、成长”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围绕改变的方式有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逼迫都有助于人的成长等观点展开,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优秀范文: 凰羽浴火方重生 雏鹰逼迫着自己跃出山崖,只为以坠地之苦换来翅羽的强劲,创造鹰击长空的震撼;清莲逼迫自己蛰伏等待,只为“出淤泥而不染”之时惊艳世人;精铁被迫遭受无数次锤楚,只为淬火之后锋芒出鞘,直指苍穹。逼迫,让生命更加坚强,让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 成功往往垂青于意志坚定的人,让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欲望,不能专心致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