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莲花

这个是佛教的回向文内容,有的人也作为发愿文,一般都是用在功德回向的。
花开见佛:念佛法门是佛教里面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主旨是通过念佛得以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其中一个愿就是人在临终时可以一念或十念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有一个人发愿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莲花池里就会生出一朵莲花,这个人念佛念的越好,荷花就长得越好,反之,如果生了退转之心,莲花就会随之枯萎。到了此人寿尽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拿着这支莲花来接引此人。此时花还没有开。到了此人处,阿弥陀佛从眉心的白毫处放出光明,将此人神识摄入莲花中。回到极乐世界放入莲花池中。莲花根据此人在世时修行的程度分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至下品下生共计九种。越往上开花的时间的越快。花开后就会见到阿弥陀佛,为你讲法。
悟无生:即悟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简称无生忍,此语乃“无生无灭法忍”的简略,即确切地领会“一切法不生不灭”之理,把心安住在所悟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上不动不退。 “忍”这个字,在佛学中的含义比我们日常生活中讲的那个“忍”的意思要丰富许多。比较常见的意思,除了“忍耐忍受”以外,还有“忍可安住”。无生法忍,是只有初地菩萨以上才有的忍,这是因为能够现观一切万法皆由本心--如来藏直接、间接、展转而出生,因此一切法本来无我,能够忍於这样无生法的境界,就是无生法忍。关于无生法忍所涵盖的意义还有很多,一时无法全部说清,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总体说来这句话是来自此偈语: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说的就是想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一个愿望。



三藏十二部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1、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2、祇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

经”。

3、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4、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5、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6、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7、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8、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9、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10、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11、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12、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