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

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

)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④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用d t (℃)表示。

4.室外热湿环境

是指作用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量的总称。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等。

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知识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①导热:指物体中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⑴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设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 F 的热量为d Q ,则热流密度q 表示为:

(W/m 2) 积分形式为:d d Q q F = 或者 d F

Q q F =? (W )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 上均匀分布,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热面积F 的热量Q (或称热流量)为:

Q q F =

⑵傅里叶定律: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 发现,均质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即

(W/m 2) 式中的λ成为导热系数,恒为正值。沿n 方向温度增加,

t

n

??为正,则q 为负值,表示热流沿n 的反方向。 ⑶影响导热系数λ的因素:物质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②对流换热:空气沿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

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间的导热过程。 注意: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⑴表面的对流换热量可以利用

其中,c q ——对流换热强度,(W/m 2)

c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

t ——流体的温度,(℃)

θ——固体表面的温度,

(℃) ⑵影响因素: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热量交换情况。还与流体运动的原因及运动情况、流

体与固体间温差、流体的物理性质、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③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与

导热和对流在机理上有本质区别,它是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

⑴特点:①发射体热能变为电磁波辐射能,被辐射体将所接收的辐射能转换成热能。

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 )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

②由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物体依靠辐射传热时,不需要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也无需任何中间媒介。

⑵辐射换热量计算:(牛顿公式)

其中,r q ——对流换热强度,(W/m 2)

r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

1θ、2θ——两辐射换热物体的表面温度(℃)

⑶物体辐射分类:按物体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和选择辐射体(或称非灰体)三大类。

6.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1.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从室外空间吸热(夏季。) 2.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3.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第2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

根据建筑保温与隔热设计中所考虑的室内外热作用的特点,可将室内外温度计算模型归纳为如下两种: 恒定热作用:室内和室外温度在计算期间不随时间而变化。

这种计算模型通常用于采暖房间冬季条件下的保温与节能。

周期热作用:根据室内外温度波动的情况,又可分为单向周期热作用和双向周期热作用两类。

前者通常用于空调房间的隔热与节能设计,后者则用于自然通风房间的夏季隔热设计。

1.稳定传热过程

定义: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 一维稳定传热特征:

(1)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 处处相等。只有平壁内无蓄热现象,才能保证温度稳定,因此就平壁内任一截面

而言,流进与流出的热量必须相等。 (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由x d q dx

θ

λ

=-知,当x q =常数时,若视λ不随温度而变,则有d dx

θ

=常数,各点温度梯度相等,即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直线。

2.平壁的热阻

建筑热工中的“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结构。 热阻是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同样的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的热量越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越好。要想增加热阻,可增加平壁厚度,或采用导热系数较小材料。 ①单层匀质平壁的导热和热阻:

n

λ+

结论: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和,即*③组合壁的导热和热阻:

组合壁的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n

R +

式中,R ——平均热阻;

0F ——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

12,,n F F F ——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 0,10,20,,,

n R R R ——各个传热面部位的传热阻;

i R ——内表面换热阻,取0.11 (m 2·K )/W ;

e R ——外表面换热阻,取0.04 (m 2·K )/W ;

?——修正系数,见表2-1。

④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建筑设计中常用封闭空气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 空气层中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其中:主要是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封闭空气层的热阻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与间层厚度不成正比例增长关系。

(1)结论:普通空气间层的传热量中辐射换热占很大比例,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

阻须减少辐射传热量。 (2)减少辐射换热量的方法:

①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②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等) ③实际设计计算中可查表2-4得空气间层的热阻R ag

3.平壁内部温度的计算

①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根据稳定传热条件:i e q q q q λ===得出: 1.内表面温度:

2.多层平壁内任一层的内表面温度m θ:

3. 外表面层的温度e θ可写成:

注:

(1)稳定传热条件下,当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为定值时,每一层材料内的温度

分布是一条直线。这样,多层平壁内温度的分布成一条连续的折线。 (2)材料的热阻越大,温度降落越大。

*4.建筑保温与节能计算(了解)

建筑物耗热量计算 建筑采暖耗煤量

5.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①谐波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

(1)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都是周期相同的谐波动; (2)从室外到平壁的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即e ef if A A A >>。

建筑热工学中,把室外温度振幅e A 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的穿透衰减度,也称为平壁的衰减倍数,用0ν

(3)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延,即

ef if φ<。

壁体的热惰性。衰减和滞后的程度取②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 (1)材料的蓄热系数

意义:动越小。密度大的重型材料或结构蓄热性能好、热稳定性好。

当围护结构中某层是由

n

(2)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

表征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温度波动剧烈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说明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用D 表示。其大小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D 值为0。 S

③D

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

它与材料蓄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一般两者在数值上也可视为相等。

计算方法: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依照围护结构的材料分层,逐层计算(如图)。 各层内表面蓄热系数计算式采用如下通式:

注:如某层厚度较大( 1.0D ≥),则该层的Y S =,内表面的蓄热可从该层算起,后面各层就可不再计算。

6.建筑隔热设计控制指标计算

①隔热设计标准:应满足下式要求:

内表面最高温度max

i θ?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关系着人体辐射散热。

②室外综合温度:围护结构隔热主要隔的是室外综合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3种不

同方式热作用: 1.太阳短波辐射;2.室外空气换热;3.围护结构外表面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 可将三者对外围护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室外综合温度”sa t :

max e t ?max e θ?夏季室外

计算温度

s 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表2-8)

I ——太阳辐射强度; 1r

t ——外表面有效长波辐射温度,粗略计算可取:屋面——3.5℃,外墙——1.80℃。

(注:一般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中仅考虑前两项) 式中

s e I

ρα值又叫做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或“当量温度”

。表示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

热对室外热作用提高的程度。它对室外综合温度影响很大。

第三章建筑保温与节能

1.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类型

保温构造分类:单设保温层、封闭空气间层、保温与承重合二为一、混合型构造。

①单设保温层

用导热系数很小的材料做保温层而起保温作用。由于不要求保温承重,选择的灵活性较大。

②封闭空气间层

围护结构中的空气层厚度,一般以4~5厘米为宜。间层表面最好采用强反射材料(如铝箔)。

为了提高反射材料的耐久性,还应采取涂塑处理等保护措施。

③保温与承重相结合

材料的导热系数小,机械强度满足承重要求。

保温与承重相结合:空心板、空心砌块、轻质实心砌块等,既能载重又能保温。

④混合型构造

当单独用某一种方式不能满足保温要求,或为达到保温要求而造成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采用复合构造。

例如,既有实体保温层,又有空气层和承重层的外墙或屋顶结构。

第四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

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

①等温吸湿曲线:呈“S

低湿度时为单分子吸湿;中湿度时为多分子吸湿;高湿度时为毛细吸湿。 可见,材料中的水分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

材料的吸湿湿度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②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 (1)水分转移的动力:

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量)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发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

(2)材料中包含的水分可以三种状态存在:气态(水蒸气)、液态(液态水)和固态(冰)。 (3)材料内部可迁移的水的两种状态:

1.以气态的扩散方式迁移;

2.以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 (4)稳态下水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 如图: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水蒸气渗透量(渗透强度),与室

(1) ω——0H ——围护结构的总水蒸气渗透阻,(m 2.h.Pa )/g ;

i P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 e P ——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

(2)

式中,m d ——任一分层的厚度;

m μ——任一分层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g/(m.h.Pa )。水蒸气的渗透系数是1m 厚的物体,两侧

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 ,

1h 内通过1m 2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

意义:水蒸气的渗透系数μ表明了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透气

性就越强。

水蒸气的渗透阻H 是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 ,通过1m2面积渗透1g 水蒸

气所需要的时间。

注:由于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湿转移阻i H (e H ),与结构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本身相比是很微小

的,所以在计算总的蒸汽渗透阻时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以近似

取为i P 和e P 。围护结构内任一层内界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m=2,3,4……n ) (3)

式中,

1

j

j H

=∑——从室内一侧算起,由第一层至第m-1层的水蒸气渗透阻之和。

③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

冷凝危害:

①当水蒸气接触结构表面时,若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水汽会在表面冷凝成水。表面冷凝水将有碍室内卫生,某些情况下还将直接影响生产和房间的使用。

②水蒸气通过围护结构时,

在结构内部材料的孔隙中冷凝成水珠或冻结成冰,这种内部冷凝现象危害更大,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

③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 辨别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t 和?),确定水蒸气分压力i P 和e P ,然后按照上节(3)式计算围护结构各

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P ”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平均温度

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

(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i t 和e t ,确定各层温度,并按照附录2作出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s P ”的分布线。

(3)根据“P ”和“s P ”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现象,如图。

注:实践和理论表明,在水蒸气渗透的途径中,如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气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称为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

。 冷凝强度: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面处的水蒸气分压力已经达到该界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s c P 。

设由水蒸气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进到冷凝界面的水蒸气渗透强度为1ω,从界面渗透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渗透强度为ω,两者之差即是界面处的冷凝强度c ω,如图。

2.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

①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一、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

尽可能使围护结构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家具,壁柜等不宜紧靠外墙;

供热设备放热不均,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出现周期性冷凝时,应该在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蓄热特性系数较大材料。

二、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相对湿度高于75%的房间)

间歇性高湿条件的房屋,内表面设防水层(SWA 高吸水树脂);

连续性高湿条件房屋,设置吊顶将水引走;加强屋顶内表面附近通风。

三、防止地面泛潮

②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一、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

原则:材料层次的布局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进难出易”。

如中图。前面提到的USD屋面,也是进难出易的原则设计的,如图。

二、设置隔汽层

针对具体构造方案中,材料层的布置往往很难完全符合“进难出易”原则的要求。可在保温层蒸汽流进入一侧设置隔汽层(如图)。

三、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

针对设置隔汽层虽然能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但其质量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保证,且会影响房屋建成后结构的干燥程度。对高湿度房间可采用设置通风间层和泄气沟道的方法(如图)。

四、冷侧设置密封空气层

在冷侧设一空气层,可使处于较高温度侧的保温层经常干燥,此空气层也叫做引湿空气层,其作用称为收汗效应。

第五章建筑防热与节能

★在防热设计中,隔热和通风是主要的、同时也必须将窗口遮阳、环境绿化一起加以综合考虑。

1.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一、屋顶隔热——(南方炎热地区,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以水平面为最大),基本上分为实体材料层和带有

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通风间层隔热屋顶、阁楼屋顶三类。此外还有植被隔热屋顶、蓄水屋顶、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淋水玻璃屋顶、成品隔热板屋顶等。

1.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如图,(实体材料层屋顶a-c), (空气间层隔热屋顶d-f)

为提高材料的隔热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的值都比较小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排列(排列次序不同也影响结构衰减的大小(实体材料层屋顶a-c)。为了减轻屋顶自重,可采用空心大板屋面,利用封闭空气间层隔热。

为减少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还应选择浅色屋顶外饰面(f涂了层无水石膏)。

2.通风屋顶

优点:有利于隔热和散热(下图为其几种构造方式)。

3.阁楼屋顶

这种屋顶通常在檐口、屋脊或山墙等处开通气孔,有助于透气、排湿和散热。

提高阁楼屋顶隔热能力措施:加强阁楼空间的通风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如加大通风口面积,合理布置通风口位置等)。

通风阁楼的通风形式常有(如图):(a)山墙上开口通风;(b)檐口下进气屋脊排气;(c)屋顶设置老虎窗户通风等。

4.植被隔热屋顶

特别适合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建筑。

原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化能;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

无土种植,有土种植。

无土种植是采用膨胀蛭石作培植基质,它是一种密度小、保水性强、不腐烂、无异味的矿物材料。

宜于选用浅根植物;种植草被要简单得多。无土种植草被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低;内表面温度波幅小,热稳定性较好;内表面大部分时间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是良好的散热面;屋顶外表面辐射吸收率低,外表面温度低,对环境的长波辐射热少。

5.蓄水屋顶

在南方地区使用较多,有蓄水屋顶、淋水屋顶和喷水屋顶等不同形式。

原理:利用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时需要大量的汽化热,从而大量消耗到达屋面的太阳辐射热,有效地减弱了经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相应地降低了屋顶内表面的温度。隔热性能与蓄水深度密切相关。

蓄水屋顶的水层深度,从白天隔热和夜间散热的作用综合考虑,宜3-5cm。水面上敷设铝箔或浅色漂浮物,或种植漂浮植物水浮莲、水葫芦等。

优点:a屋顶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传热量大幅度下降;

b随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愈低,15cm水深为宜;

c在夏热冬暖地区,不增加环境辐射反射。

缺点:a夜间不能利用屋顶散热;b增大了屋顶静荷载;c一年四季都不能没有水。

6.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

原理:在建筑屋面上铺设一层多孔材料。运用自然降温原理,通过积蓄雨水并使雨水逐渐蒸发,达到降低建筑物面环境温度、缓解环境热岛效应的目的。

7.淋水玻璃屋顶

8.成品隔热板屋顶

二、外墙隔热

1.空心砌块墙

可做成单排孔和双排孔(如图a)。

2.钢筋混凝土空心大板墙(如图b)。

3.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墙(如图:加气和陶粒混凝土砌块墙)。

4.复合墙体(如图)。

2.窗口遮阳

①遮阳的形式

1.水平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

2.垂直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侧斜射的阳光,但对于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的阳光,或接近日出、日没时平射窗口的阳光不起遮挡作用;主要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3.综合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中等的、从窗前斜射下来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主要适用于东南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

4.挡板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正射窗口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的窗口。

*②遮阳构件尺寸的计算

3.房间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由于建筑物的开口处(门、窗、过道等)存在着空气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特点:不需动力, 经济; 但进风不能预处理, 排风不能净化, 污染周围环境;通风效果不稳定。)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1.热压作用;2.风压作用

热压作用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导致的空气密度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差(烟囱效应)。

风压作用是风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的风压差。

建筑群布局:

一般而言,建筑群的平面布场有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如图)。

从通风的角度来看,以错列、斜列较行列、周边为好。

第六章 建筑日照

1.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确定

目的:为了进行日照时数、日照面积、房屋朝向和间距以及 周围阴影区范围等问题的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s h 和方位角s A 的因素有三: ① 赤纬角δ——表明季节(即日期)的变化; ② 时角Ω——表明时间的变化;

③ 地理纬度?——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求太阳高度角s h :

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h ?δ?δ=+Ω (1)

2.求太阳方位角s A :

s s 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h A h ?δ

?

-=

(2)

举例:6-1, 6-2, 6-3.

3.求日出、日落的时刻和方位角:

日出或日落时,太阳高度角s 0h =,带入式(1)和(2)得:

cos tan tan ?δΩ=- (3)

s sin cos cos A δ

?

-=

(4) 4.中午的太阳高度角:

以0Ω=带入式(1)得: 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90||)h ?δ?δ?δ?=+=--

故 s 90()h ?δ=-- 当?δ>时 (5)

s 90()h δ?=-- 当?δ<时 (6)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建筑热工学复习题集(答案解析)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外墙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温度低 B 室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物理建筑热工学实验室内热环境参数对比试验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室内热环境参数对比试验

一.实验目的 建筑物室外的各种气候因素通过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门窗及各类开口,直接影响室内的气候条件。为获得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气候因素的概况及变化规律,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室内热环境参数,需要测试的项目有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及风力等。我们知道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室外气候状况,但对于同一幢楼房中不同的楼层,不同的朝向,同一套间内不同朝向的房间,在相同的室内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在室外恶劣气候条件下,其室内热环境参数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对此我们是有感性认识的。这次实验将这种差异量化,从这些差异值寻找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测试时间与地点 2011年6月19日(十一周周六十二周周日),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公寓12栋601室,寝室窗户朝南而开。测试正中距地面1.5米高的位置(气温为城市近郊气象台离地面1.5米高处空气的温度)。其他测点若干个,就沿房间纵,横轴每2m一个设置若干个测点。(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附设一个加测点,即外墙内表面距离窗台下300mm处布置一测点,测量外墙内表面温度。) 测试选择时间在6月19日(本应该选择夏天中最炎热的一天或冬天最寒冷的一天,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这个时间测量),测量时间为正午12点到第二天正午12点,一共24个小时,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数据。

三.测量仪器 温湿度自记仪,温度自记仪,黑球温度计,电子微风仪 四.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在房间正中距地面1.5米高的位置(图示B点)。其他测点若干个,沿房间纵,横轴每2m一个设置若干个测点(图示C点)。应画出被测房间的平面图,剖面图,标明基本尺寸及测点位置,并说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班级建筑141 姓名钟诚 学号3140622027 指导老师Tony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1.查资料得:宁波市冬季日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则取室外温度为t1=7℃,室内适宜温度取为t2=22℃,室内外温差15℃. 2.建筑维护结构材料的选取 ①墙体:墙体分外墙、保温层和内墙外墙(d1=240mm)和内墙(d2=140mm)材料 为灰砂石砌体,λ=1.10;保温层材料(d3=60mm)为矿棉板,λ=0.050 ②屋顶:钢筋混凝土(d1=30mm)λ=1.74;保温砂浆(d2=20mm)λ=0.29;油毡 防水层(d3=10mm)λ=0.17 ③楼地面:钢筋混凝土(d=150mm)λ=1.74 ④门:胶合板(d=50mm)λ=0.17 ⑤窗:单层玻璃材料取平板玻璃(d=5mm)λ=0.76 窗框窗洞面积比25%

3.传热阻计算 ①墙体:R1=0.24/1.10=0.218(㎡·K/W) R2=0.14/1.10=0.127(㎡·K/W) R3=0.06/0.05=1.2(㎡·K/W) R(wall)=Ri+R1+R2+R3+Re=0.11+0.218+0.127+1.2+0.04=1.695(㎡·K/W) ②屋顶:R1=0.03/1.74=0.017(㎡·K/W) R2=0.02/0.29=0.069(㎡·K/W) R3=0.01/0.17=0.059(㎡·K/W) R(roof)=Ri+R1+R2+R3+Re=0.11+0.017+0.069+0.059+0.04=0.295(㎡·K/ W) ③楼地面: R1=0.150/1.74=0.086(㎡·K/W) R(floor)=Ri+R1+Re=0.11+0.086+0.08=0.276(㎡·K/W) ④门: R1=0.05/0.17=0.294(㎡·K/W) R(door)=Ri+R1+Re=0.11+0.294+0.04=0.444(㎡·K/W) ⑤窗:R1=0.005/0 .76=0.0066(㎡·K/W) R(window)=Ri+R1+Re=0.11+0.0066+0.04=0.1566(㎡·K/W)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 生物气候图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 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

建筑物理环境与 设计作业 姓名:姜亚兰 学号:201106323 专业:建筑学 指导老师:卢玫珺

生态节能建筑 案例分析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梅纳拉商厦 ★新加利福尼亚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处原上海市静安区,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内。公园被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围合,自然博物馆就在这公园的中北部盘旋升起。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定位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功能,努力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博物馆,是我们在思考和力图解决的重要课题。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是关系到百年大计的事业,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后代人的发展需要留下空间,也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人们目前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街与资源、降低能耗是每一个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建筑能耗占总能源的四分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公共建筑能耗巨大。作为一个以“分析自

然奥秘、展现自然与人和谐与矛盾、激发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建筑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不仅通过展品和科普活动发挥教益作用,更应该在自身场馆建设中集成与博物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生态技能技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上海自然博物馆大量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并以可战士的方式呈现,使建筑形态本身和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成为展示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最大限度的体现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2.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思路: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区,而长江三角地区的特征为水热同季,湿润多雨,但变率稍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降低夏季制冷能耗;由于雨量充沛,场地雨水综合管理也十分重要;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年风向,将确定自然通风设计的开窗面积和开窗。 上海市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同时又具有常年高温、太阳辐射不强等特点。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气候的特点,结合世界上最先进的整合技术工具来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整合设计。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状况来合理设计通风、采光和能源方案,最大限度优化建筑的能源特性。 节能设计: (1).东北部墙体是活生态墙体,垂直绿化墙可为办公区窗户遮阳;

建筑物理热学重点

室内热环境: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 感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 达到热平衡时:对流:25%-30% 辐射45%-50% 呼吸和无感蒸发25%-30% 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2)热应力指数:3)预测热感指数: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影响、其他设备影响、人体活动影响 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及降水 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隔热;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区域气候特点: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热岛效应:在建筑物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地面覆盖物吸收的辐射较多,发热体较多,形成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改善: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扩大绿地面积;避免形成方形圆形城市面积设计,多采用带型城市。 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冷风渗透的不良影响;合理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 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λ: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里通过1㎡表面积的热量。(W/(m*k) <0.3的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热流强度q: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壁体的导热热量 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绝对白体: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 绝对黑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 全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 单色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黑度: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全辐射本领的比值称为灰体的黑度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温室效应:用平板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过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传热系数K:表示平壁的总传热能力。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热阻:R=厚度d/导热系数λ,热阻+内外表面换热阻=总热阻,总热阻的倒数就是总的传热系数。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辐射散热70%,对流和导热30%。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增加热阻,并且材料省、重 量轻,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 如果技术可行,在围护结构中用一个厚 的空气间层拨入用几个薄的空气间层; 为了有效地减少空气间层的辐射热量, 可以在间层(温度较高一侧)表面涂贴 反射材料防止间层结露 材料的蓄热系数S:在建筑热工中,把半 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振幅Aq0与温 度波动振幅Af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 作用下的“材料的蓄热系数” 材料层热惰性指标D:表示围护结构在谐 波热作用下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R*S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水蒸气重 量称绝对湿度。用f表示,单位g/m3。 相对湿度:指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作用 下,空气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 汽量的比值,一般用 fai表示。 露点温度td: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 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 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 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结露(冷凝):由于温度降到露点温度 以下,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析出的现象 冷凝界面: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 严重的界面,叫做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 建筑保温的途径:1)建筑体形的设计, 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2)围 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3)争取 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4)增 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 利影响。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 凝。 .. 体形系数S=F/V: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 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计算采暖期室 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 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 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 位:W/㎡。 经济传热阻:指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 造费用与使用费之和达到最小值时的热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1保温、承重合 二为一2单设保温层3复合构造 减少窗户的传热损失:1)提高窗框的保 温性能;2)控制各向墙面的开窗面积; 3)提高气密性,减少冷凝渗透;4)提 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N0.25 EW0.30 S0.35) 热桥:在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 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这些构 件的传热损失比相同面积的主体部分的 热损失多,它们的表面温度也比主体部 分低,在建筑热工学中,形象的将这些 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 防热途径:1)减弱室外热作用;2)窗 口遮阳;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 合理组织自然通风;5)尽量减少室内余 热 室外综合温度:在一般围护结构的隔热 设计中,仅考虑太阳辐射热作用和室外 空气热作用的同时作用,并且将二者的 作用综合起来以单一值来表示,即… 相位差修正系数:temax与Imax的出现 时间不一致,室外综合温度的振幅不能 直接取两者的代数和,而应以其和乘以 系数β予以修正 太阳赤纬角δ: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 所夹的圆心角。(+-23°27′范围) 太阳高度角hs: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 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 南向为0°,东为负,西为正 太阳方位角As: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 投影与当地平面正南的夹角。 遮阳构件种类及适用方位:水平遮阳: 南向窗;垂直遮阳:东北、北、西北; 综合遮阳:东南、西南;挡板遮阳:东 西向。 外遮阳系数SD: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 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热量与透过无遮 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外保温优点:可减小热桥部位的热损失, 并防止内表面结露;防止或减少保温层 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对房屋的热稳定 性有利;保护主体结构,大大减少温度 应力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不 占用建筑的使用面积;适用于既有建筑 的改造。缺点;对保温材料要求较高, 要不受雨水冲刷和大气污染;构造复杂, 施工技术要求高;限制外墙装修材料。 内保温优点: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 无须特殊防护;对间歇使用的建筑,室 内供热温度上升快。缺点:与外保温的 优点相对,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防止和控制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措施: 合理布置材料层相对位置,保温材料应 尽量布置在蒸汽渗透通路中围护结构的 外侧,使水蒸气进难出易;在蒸汽流入 一侧设置隔汽层;在围护结构内部设置 通风间层或排泄通道;外墙内部设置封 闭空气层。 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隔热重点是屋顶、 西墙和东墙;外表面做浅色饰面;设置 通风架空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等;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 点;利用水的蒸发作用和植物对光的转 化降低建筑物温度。 自然通风的组织:建筑朝向、间距及建 筑群的布局;房间的开口与房间通风; 建筑体形与穿堂风的组织;导风构件的 设置 当量温度:当量温度反映了围护结构外 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使室外热作用提高 的程度,而水平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 最大 不稳定传热: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及 围护结构的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动,这种传热过程称为——。 稳态传热:指我们所研究的物体或体系, 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保持与时间无关 的恒定温度状态或者说在传热过程中, 各点的温度都不随时间而变。 平壁总热阻:为内表面换热阻、壁体传 热阻及外表面换热阻之和。 最小总热阻:能够保证在采暖系统正常 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温度不低于室外计 算温度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 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蒸汽渗透: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含量 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着水 蒸汽分压力差,水蒸汽分子将从压力较 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的一侧渗 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时角:指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南点的 时圈构成的夹 1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包括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 度四个物理因素和人体新陈代谢产热 率、人体衣着状况两个人为因素。 2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为:太阳 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及降水。 4建筑物自然通风,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 因包括热压作用、风压作用。 5建筑遮阳的基本形式包括水平式遮阳、 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 6建筑防热的途径包括:减弱室外热作 用、窗口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尽量减少室内余 热。 1热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三种,即有 效温度、热应力指标、预测热感指数。 3影响材料或物质的导热系数的主要因 素有材质、干密度、含湿量。 4目前,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 一、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三种类型。 5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水 蒸气分压力之和。 6房间的通风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两 种方式。 7太阳高度角与地理纬度、赤纬角、时角 有关。 常见导热系数值 钙塑板0.049 胶合板0.17 油站防水层0.17 加气混凝土0.19 水泥膨胀珍珠岩0.26 平板玻璃0.76 石灰砂浆0.8 重砂浆砌筑粘土砖砌体0.81 水泥砂浆0.93 钢筋混凝土1.74 D的分类 一、>6.0 二、4.1~6.0 三、1.6~4.0 四、《1.5

建筑物理热工学作业

《建筑物理热工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间的夹角h。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A。 2.传热系数、导热系数与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宏的 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的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照度与其投射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值 3.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相对湿 度是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 的百分比。 和水蒸气量f max 4.PMV-PPD 5.露点温度本来是不饱和的空气,终于因室温下降而达到饱和状态,这一特定 温度称为该空气的“露点温度” 6.P110风压与热压风压:气流受房屋阻挡后流向和流速改变,在房屋各个面上 造成了正负大小不同的静压。热压:渐层空气被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7.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 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 二、简答题 1.P98举例说明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并说明原理。⑴架空层防结露。架空地板 对防止首层地面、墙面夏季结露有一定的作用。把住宅首层设为车库等公用设施,地板脱离土地,提高了住宅首层地面的温度,降低了居室地面夏季结露的强度。⑵空气层防结露。利用空气层防潮技术可以满意地解决首层地板的夏季结露问题。⑶材料层防结露。采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房间内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如木地板、三合土、地毯等地面材料,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⑷呼吸防结露。利用多孔材料的对水分吸附冷凝原理和呼吸作用,不仅可以有限地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如陶土防潮砖和防潮缸砖就有这种呼吸防结露作用。⑸密闭防结露。在雷暴将至和久雨初晴之时,室外空气温湿度骤升,应尽量将门窗紧闭,避免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低温表面接触;减少气流将大量水分带进室内,在温度较低的表面上结露。⑹通风防结露。梅雨时节,自然通风愈强,室内结露愈烈;但是。有控制的通风,仍然不失为防止夏季结露的有效方法之一。白天,夏季结露严重结露发生之前,应该把门窗紧闭,限制通风。在夜间,室外气温降低以后,门户开放,通风有减湿、干燥、降温、防潮作用。⑺空调防结露。近来,居民使用空调越来越多。利用空调器的抽湿降温作用,对防止夏季结露也十分有效。 2.节约建筑空调能耗的设计方法有哪些?⑴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 准⑵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形体⑶改善和强化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⑷窗户隔热和遮阳⑸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⑹3.外围护结构的隔热重点在什么部位?重点是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

有关建筑物理热学复习习题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C)。 a.小于0.45W/(m.K); b.小于0.35W/(m.K); c.小于0.25W/(m.K); d.小于0.15W/(m.K)。 3、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B )。 a. Ⅱ、Ⅴ、Ⅰ、Ⅳ、Ⅲ; b. Ⅴ、Ⅱ、Ⅲ、Ⅳ、Ⅰ; c. Ⅰ、Ⅳ、Ⅲ、Ⅱ、Ⅴ; d. Ⅴ、Ⅱ、Ⅳ、Ⅲ、Ⅰ。 4、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5、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D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6、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D )。 a.热流密度b.热流强度c.传热量;d.导热系数 7、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D )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8、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C ) a. 30~70 % ; c. 50~60% ; b. 40~70% ; d. 40~50% 。 10.空气的绝对湿度 B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11.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B ;热阻R A 。(a.m2K/W;b.W/m2K)12.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蒸发散热约占25%-30% 。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 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 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 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 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 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建筑物理(热工学) 1+2

一、选择题(在每道题的被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共40分) 1.以下哪种措施会导致加气混凝土墙体导热量的增加?(D )(4分) A.增加墙体的厚度 B.减小墙体内外表面的温差 C.减小墙体的表面面积 D.向墙体淋水增加墙体含湿量 2.华工27号楼屋面为佛甲草种植屋面,下面哪项不是种植屋面的隔热原理(C )?(4 分) A.水份蒸腾 B.植物光合作用 C.促进通风 D.遮挡阳光 3.以下广州地区常见的墙体材料中,导热系数最小的是(B )。(4分) A.灰沙砖砌体 B.加气混凝土 C.钢筋混凝土 D.红砖砌体 4.档案馆要求墙体室内侧表面的温度波动小,稳定性强,一般选择(A )的材料放于室 内侧。(4分) A.蓄热系数大 B.热惰性指标大 C.蓄热系数小 D.热惰性指标小 5.下述关于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4分) A.岭南传统民居的庭院与天井设计符合风压通风原理 B.为促进自然通风,广州地区建筑物的朝向应为南向或偏南向 C.错列式的建筑群布局方式优于行列式 D.房间进出风的开口位置应使气流经过房间的主要使用区域 6.以下关于广州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C )。(4分) A.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B.大气透明度和日照百分率不高 C.风向随季节发生规律性变化,夏季的主导风向为东风 D.降雨较为丰富 7.冬季赤脚接触大理石地板和木地板,热感觉会有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二者的(C )不

同。(4分) A.导热系数 B.密度 C.蓄热系数 D.热惰性指标 8.夏天雨后潮湿闷热的感觉主要与人体的(D )有关。(4分) A.产热量 B.对流换热量 C.辐射换热量 D.蒸发散热量 9.下面城市对气候影响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D )(4分) A.大气透明度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B.热岛效应 C.降水增多 D.市区风速变大 10.广州地区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为(C )。(4分) A.16℃ B.18℃ C.26℃ D.30℃ 二、简述题(共60分) 1.绿化遮阳、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遮阳和遮阳板遮阳为建筑遮阳常见的3种形式,试各举 一例,简要说明其遮阳原理。(15分) 评分依据:各给出一例合理遮阳的设计作品,并阐明其原理即给满分。

大学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

建筑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精品

一、单选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 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2. 关于热量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存在着温度差的地方,就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B. 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发生热量传递 C. 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中 D. 密实的固体中的热量传递只有传导一种方式 3.下列传热( )是以导热为主。 A. 有空气间层的墙体 B. 有加气混凝土的墙体 C. 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墙体 D. 有空心砌块的墙体 4. 以下四中建筑围护结构中,相对来说( )的耐热性最差 A. 屋面 B. 墙体 C. 窗户 D. 钢筋混凝土住 5. 人眼对( )最敏感 A. 红光 B. 黄绿光 C. 蓝绿光 D. 紫光 6. 下列材料中, ( )不宜用作吸声材料。 A .超细玻璃棉 B. 泡沫玻璃 C. 泡沫塑料 D. 海绵 8. 就工作照明而言,光通利用率最高的是( )灯具 9. 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声波,声速最快的是在( )中 A. 钢筋混凝土 B. 木材 C. 水 D. 空气 10. 下面几种限制眩光的措施中, ( )有误。 A. 应限制光源亮度,不宜过亮 B. 消除镜面反射 C. 采用适当的悬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 D. 降低工作面照度 、多选题 (选对一个得一分,选错或多选不得分。每小题 1. 下述有关不同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设计要求中,正确的为( A ?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防热 B. 寒冷地区一般可以不考虑夏季防热,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1. 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离地面( )m 高处的空气温度。 A.1.0 B.1.2 C.1.5 D.1.8 7. 采用天窗采光的美术馆, 常采取措施降低展室中部观众区高度, 其原因是 ( ) A. 提高展览墙面照度 B. 防止天窗产生直接眩光 C. 消除一次反射眩光 D. 消除二次反射眩光 A. 直接型 B. 半直接型 C. 半间接型 D. 间接型 4 分,共 20 分) )。

建筑物理热工学选择题

建筑物理热工学选择题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微米。 A.0.28~3.0 B.0.38~ 0.76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 D.Ⅴ、Ⅱ、Ⅳ、Ⅲ、Ⅰ 10、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11、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2、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3、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14、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30~70 % B.50~60% C.40~70% D.40~50%

自选建筑物理考题精选

自选建筑物理考题精选 一、建筑热工学(50分)10.简要解释以下术语(10分) 名词解释 1、相对湿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之比。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来评价环境潮湿程度。 2、材料导热系数:建筑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λ单位为W/(m·K)。 3室外综合温度: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4: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 度(K,°C),在 1 秒内,通过1 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 可用℃代替)。 2,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3,房间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 6,判断室内潮湿程度的数值——相对湿度 4,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 1)室外高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入室内 2)太阳辐射热通过向阳的窗口直接进入室内 3)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4)室内生产、生活、及设备产生余热 5)临近建筑物、地面路面的反射辐射热及长波辐射热 5,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1)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小当量温度 2)增大热阻与热惰性,围护结构总热阻的大小,关系到内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而热惰性指标值却对谐波的总衰减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通风隔热屋顶,利用屋顶内部通风,带走面层传下的热量,达到隔热目的 4)水隔热屋顶,

5)种植隔热屋顶,在屋顶上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物能,利用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量均可大大降低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利用植物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降低内表面平均温度与温度振幅 6,与导热系数有关的因素 1)材质的影响,由于不同材料的组成成分或者结构不同,其导热性能也就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导热系数值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干密度反映材料密实的程度,材料愈密实干密度愈大材料内部的孔隙愈少,其导热性能也就愈 3)材料含湿量的影响,一般非金属建筑材料常常并非绝对干燥,而是在不同程度含有水分,表明在材料中水分占居了一定体积的孔隙。含湿量愈大,水分所占有的体积愈多,水的导热性能约比空气高 20 倍,因此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必然使导热系数值增大 8,室外综合温度,受到的热作用: 1)太阳辐射热的作用; 2)室外空气的传热; 3)在围护结构受到上述两种热作用后,外表面温度升高,辐射本领增大,向外界发射长波辐射热,失去部分热能。 9 , 建筑防热的途径: 1)减弱室外热作用;2)窗口遮阳 3)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4)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11,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空气温度 2)空气湿度 3)太阳辐射 4)风 12 怎样增大围护结构的热阻加大平壁的厚度或采用导热系数值较小的材料。

建筑物理作业1.3

建筑物理第章课后练习题 (5)围护结构保温层在构造上有几种设置方式各有何特点你所在地区常见的保温构造 属于何种方式 答: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 如承重材料或构件除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外,还有一定的热阻值,二者就能合二为一。例如混凝土空心砌块,轻质实心砌块等。这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保证保温构造与建筑同寿命,多用于低层或多层墙体承重的建筑。 2.复合构造 除采用实体保温层外,还可以用封闭空气间层作为保温构造,通常采用单层或多层封闭空气间层与带低辐射贴面的封闭空气间层。这样既有效的增加围护结构的传热阻,满足保温要求,也可减轻围护结构的自重,使承重结构更经济合理。 3.单一轻质保温构造 这种保温构造的热阻往往很大。可以满足围护结构保温要求,同事还可以减轻建筑的荷载。但由于采用的保温材料质量轻,其热稳定性较差,对于热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建筑(如间隙供暖的建筑,有夏季防热要求的建筑等)来说,应根据要求对热阻经行附加的修正。 (6)窗有哪些传热特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提高其热工性能 答: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同样应具有保温或隔热,得热或散热的作用。从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来看,窗是保温能力最差的部件。主要原因是窗框,床樘,窗玻璃等的热阻太小,还有经缝隙渗透的冷风和窗洞口的附加热损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热工性能: 1.提高窗的保温性能;2.控制各向墙面的开窗面积;3.提高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4.提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 (10)如何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产生冷凝应如何避免 答:外围护构造由于冷凝而受潮分,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取决于内部各处的温度是否低于该处的露点温度,也可以根据水蒸气分压力是否高于该处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加以辨别。 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①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②高湿房间;③防止地面泛潮; 2.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①材料层次的布置应遵循“难进易出”的原则;②设置隔汽层;③设置同房间层或泄气沟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