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部分简答题概念

建筑物理部分简答题概念
建筑物理部分简答题概念

建筑热工学

概念

1、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

2、热惰性指标:表征材料层或者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若波动热作用在外侧,则指其内表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明材料层抵抗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

3、露点温度:本来是不饱和的空气,终于因室温下降达到饱和状态,这一特定温度为该空气的露点温度

4、稳定传热:当围护结构受到单项周期热或者双向周期热作用时,维护结构内部的的温度分布和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量,即处于不随时间而变的稳定传热状态。

5、导热: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6、对流: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和而传递热能。

、辐射:以电磁波传递热能。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

8、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光线与地平面正南的夹角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圆心角

9、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K时,在1h内1m2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用Y表示,单位W/(M2·K)

10、传热系数: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1s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

11、冷凝:物理现象,气体或者液体遇冷而凝结

12、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2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简答

1、围护结构受潮后为什么会降低其保温性能,试从传热机理上加以阐明。

围护结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而实体材料层以导热为主,当围护结构受潮后原来围护结构中的水蒸气就以液态凝结水的形式存在于围护结构中,使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

2、提高墙体保温能力的方法有哪些?传热方式?

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内部传热、表面放热;三种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4、建筑保温构造方案有哪几种?

①单设保温层;使用导热系数很小的材料做保温层封闭空气层;以4-5cm为宜,为提高空气层的保温能力,间层表面应采用强反射材料,可贴铝箔

②保温与承重相结合;空心板、多孔砖、空心砌块、轻质实心砌块既承重又保温

③混合型构造

5、建筑外遮阳的形式有哪些,各适用范围?

①水平式,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

②垂直式,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附近窗口

③综合式,适用于东南或西南向附近窗口

挡板式,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窗口

6、建筑防热措施有哪些?

1)被动式防热措施

a.减弱室内热环境;正确选择建筑朝向和布局,防止日晒,绿化环境,降低环境辐射温度,外围护结构

表面采用浅色减少对太阳环境辐射温度

b.外围护结构隔热;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构造形式,对屋面外墙特别是西墙进行隔热处理

c.利用电扇吹风加强对流热交换,组织好自然通风,引风入室

d.窗口遮阳,遮挡直射阳光从窗口进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防止室内墙面、地面和家具被暴晒导致室

内温度升高

e.利用自然能用于建筑的防热降温

2)主动式防热

机械通风降温空调设备降温

7、屋顶隔热?

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通风间层隔热屋顶、阁楼屋顶、植被隔热屋顶蓄水屋顶、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淋水玻璃屋面

8、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太阳高度角hs和方位角As的因素有三个:赤纬角δ,它表明季节(即日期)的变化;时角Ω,它表明时间的变化;地理纬度φ,它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

9、怎样判别维护结构内部有无冷凝现象产生?怎样防止冷凝现象产生?

根据“P”和“Ps”分布线,比较“P”和“Ps”大小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Ps”线与“P”线不相交且处处大于“P”,说明内部不会产生冷凝:“Ps”线与“P”线相交,在“Ps”小于“P”部位有冷凝产生。提高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和降低其内部水蒸气分压力可避免内部冷凝,主要措施为1.设置多层围护结构2.设置隔汽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排水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

建筑光学

概念

1、采光系数:在全云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给定平面上的某一点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与室内某一点照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

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的照度的比值。

2、照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3、发光强度: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分布

4、光通量:衡量光能量的物理量P173

5、亮度: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6、利用系数:是工作面或其他规定的参考平面上,直接或经相互反射接受的光通量与照明装置全部灯具发射的额定光通量总和之比

7、眩光就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者亮度范围不适宜,或存在着极端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者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

简答

1、采光口类型,采光特点?

①侧窗

侧窗是在房间外墙上开的采光口。其中窗底离地面2m以上的侧窗,称为高侧窗。优点:光线的方向性好,

有利于形成阴影,适于观看立体感强的物体,并可观看室外景观;缺点:照度分布不均匀,近窗处照度高,离窗远处水平照度下降很快。当采光面积相等且窗底标高相同时,正方形窗口采光量(指室内各点照度总和)最大,竖长方形次之,横长方形最小。但从照度均匀性看,竖长方形沿进深方向均匀性最好,横长方形沿宽度方向较均匀。影响室内横向采光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间墙。窗间墙愈宽,横向均匀性愈差。侧窗的朝向对室内光分布也有较大影响。晴天南向侧窗采光量大,但不稳定,有直射光;东西两侧窗采光量不稳定,早晚有直射光;北向单侧窗采光量小,但稳定。侧窗分单侧窗、双侧窗和高侧窗三种,高侧窗主要用于仓库和博览建筑。

②天窗

天窗即顶部采光口。天窗最大优点是有利于采人光量并使照度均匀分布。天窗可以有如下几种形式:

1)矩形天窗:这种天窗位置较高,不易形成眩光。为避免直射阳光射人室内,天窗的玻璃最好朝南北向。

2)横向天窗(横向矩形天窗):这种天窗的玻璃也宜朝南北向。

3)锯齿形天窗:这种天窗有倾斜的顶棚做反射面,增加了反射光,采光效率比矩形天窗高,窗口一般朝北。

4)平天窗:特点是采光效率高,但设计时应注意采取防止光污染、防直射阳光影响和防止结露的措施。

5)井式天窗:这种窗主要用于通风兼采光。

2、举例说明什么是锯齿形天窗、采光效果及适用范围

锯齿形天窗属单面顶部采光(画图说明),采光均匀性较好,采光效率比纵向矩形天窗高。锯齿形天窗的窗口朝向北面天空时,可避免直射阳光射入车间,因而不致影响车间的温湿度调节,故常用于一些需要调节温湿度的车间,如纺织厂的纺纱、织布、印染等车间。

3、照明方式有哪些?

一般照明:不考虑局部的特殊需要,为照亮整个室内而采用的照明方式。适用于无固定工作区或工作区分布密度较大的房间,以及照度要求不高但又不会导致出现不能适应的眩光和不利光向的场所,如办公室、教室等。

局部照明:为满足室内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照明灯具的照明方式。通常将照明灯具装设在靠近工作面的上方。

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方式。混合照明是在一定的工作区内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配合起作用,保证应有的视觉工作条件。、

4、什么是直接眩光,如何避免?间接眩光

直接眩光是由视野中,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存在的发光体所产生的眩光。可用以下措施减轻或消除1)限制光源亮度2)增加眩光源的背景亮度,减少二者间的亮度对比3)减少形成眩光的光源视看面积,即减少眩光源对观测者眼睛形成的立体角,如将灯具做成橄榄形4)尽可能增大眩光源的仰角间接眩光1)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以减弱规则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眩光2)应使视觉作业避开和远离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规则反射区域3)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4)使引起规则反射的光源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减少反射眩光的影响。

建筑声学

概念

1、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2、声压: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的改变量

3、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4、声影:超声波在遇到强反射面或声衰很大的组织时,其后方出现超声不能达到的暗区

5、混响: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

6、混响半径: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

7、混响时间:当室内声音达到稳态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

简答

1、简述多孔材料的吸声原理

震动引起摩擦生热,声能转为热能,空隙中的空气与孔壁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声能被吸收

2、简述环境噪声对人们的危害

损害听觉器官的,产生耳鸣,长期会产生噪声性耳聋;引起多种疾病;影响正常生活,产生头疼、昏晕、失眠和全身疲乏无力;降低劳动生产率,使人们心情烦躁,工作产生疲劳,反应迟钝;损坏建筑物

3、如何使穿孔板结构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有较大的吸声系数

影响材料的吸声系数主要是材料孔隙率、结构因子和空气流阻。其中为空气流阻最为重要,而多孔材料中存在最佳流阻,当材料厚度充分大,比流阻小,则吸声就大。当多孔材料背后留有空腔时,对中低频吸声性能比材料实贴在硬底面上会有提高,其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值后效果就不明显。要尽量保持原来材料的吸声特性,饰面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4、什么是混响和混响时间

见概念

5、大型厅堂建筑体形设计的原则

保证直达声能够到达每一位听众;保证前次反射声的分布;防止产生回声及其他声学缺陷

6、噪声控制方法

①控制声源噪声,提高部件加工质量与精度及装配的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声功率,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取吸声、隔声,减振等措施以及安装消音器等控制声源噪声辐射

②传播途径中控制,增加距离,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隔声屏障山坡、山丘或者建筑物,利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隔声材料隔声结构减弱噪声,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规划

③在接收点,可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防噪头盔等;减少在噪声中暴露的时间

大学物理C基本概念和规律总结

热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物理常数考试会给,玻尔兹曼常数k =1.38×10-23 J/K 气体摩尔常数R =8.31 J/(mol?K )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换算273+=t T ,热学所有公式都必须使用热力学温标。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平衡态下) 二、压强、温度的统计意义: 三、能量均分定理: 四 五、等体摩尔热容 六、热力学第一定律 因为理想气体内能只随温度变化,所以任何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改变都可以使用 等体过程 等压过程 等温过程 + 系统吸热 系统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系统对外界做功 外界对系统做功 Q W E ?22 211 T V P T V P RT pV ==是摩尔数νν平均平动动能是分子数密度理想气体的压强---=k k n n p εε32是分子速率是单个分子的质量,v m kT v m k 23212==ε5 3 2 1==i i i kT 双原子分子常温下单原子分子为理想气体的自由度,的能量一个自由度均分到单个理想气体分子的每是摩尔数理想气体的内能ννRT i E 2=)(2212T T R i T R i E -=?=?νν理想气体内能的改变R i C V 2=R R i C p +=2 等压摩尔热容R C R C R C R C P V P V 27 25 25 23 ====理想气体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单原子分子E Q T C E W V ?=?=?=ν0)(12V V p W -=T C p ?=νW E Q +?=T C E V ?=?ν1 2ln 0 V V RT W Q E ν===?E W Q ?+ =T C E V ?=?ν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传感器的概念来自“感觉(sensor)”一词,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现象,仅仅依靠人的五官获取外界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发明了能代替或补充人五官功能的传感器,工程上也将传感器称为“变换器”。 根据国标(GB7665-87),传感器的定义为:“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这一定义所表述的传感器的主要内涵包括: 1)从传感器的输入端来看:一个指定的传感器只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即传感器对规定的物理量具有最大的灵敏度和最好的选择性。例如温度传感器只能用于测温,而不希望它同时还受其它物理量的影响。 2)从传感器的输出端来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可用信号”,这里所谓的“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最常见的是电信号、光信号。可以预料,未来的“可用信号”或许是更先进更实用的其它信号形式。 3)从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规律”,即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不仅是相关的,而且可以用确定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也就是具有确定规律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功能是检测信号和信号转换。传感器总是处于测试系统的最前端,用来获取检测信息,其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测试系统,对测量精确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传感器的组成按其定义一般由敏感元件、变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三部分组成,有时还需外加辅助电源提供转换能量,如图4.1.1所示。 图中的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一般为非电量)并将其转换为易于转换成电量的其他物理量;再经变换元件转换成电参量(电压、电流、电阻、电感、电容等);最后信号调理电路将这一电参量转换成易于进一步传输和处理的形式。 当然,不是所有的传感器都有敏感、变换元件之分,有些传感器是将两者合二为一,还有些新型的传感器将敏感元件、变换元件及信号调理电路集成为一个器件。在机械量(如力、压力、位移、速度等)测量中,常采用弹性元件作为敏感元件。这种弹性元件也叫弹性敏感元件或测量敏感元件,它可以把被测量由一种物理状态变换为所需要的另一种物理状态。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往往同一种被测量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而同一原理的传感器又可测量多种物理量,因此传感器有许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按被测量分类1)机械量:位移、力、速度、加速度、……2)热工量:温度、热量、流量(速)、压力(差)、液位、……3)物性参量:浓度、粘度、比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吕叔湘中学 庞留根 1. 物体的运动决定于它所受的合力和初始运动条件: . 2. 伽利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的理想实验是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 应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注意同时、同向、同体. 4. 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矢量必须注意方向,只有大小、方向都 相等的两个矢量才相等。所有物理量必须要有单位。 5. 同一直线上矢量的运算: 先规定一个正方向, 跟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跟正方向 相反的矢量为负,求出的矢量为正值,则跟规定的方向相同,求出的矢量为负值,则跟规定的 方向相反 6. 力和运动的合成、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力平衡时,任意两力的合力跟第三力 等值反向。 三力的大小必满足以下关系:︱F 1-F 2︱≦ F 3 ≦ F 1+F 2 7. 小船渡河时 若V 船 > V 水 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航向(合速度)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 移最小。 若 V 船 < V 水 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只有当V 船 ⊥ V 合 时, 过河的位移最小。 8.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后合”, 9. 功的公式 W=FScos α 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变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计算。 10. 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应用于光滑斜面、自由 落体运动、上抛、下抛、平抛运动、光滑曲面、单摆、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弹簧振子 等情况。 11. 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 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 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 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静匀 匀速圆周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2. 静止 匀速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4. F= - kx 简谐运动 3. F 大小不变且始终垂直V 力和运动的关 系 V=0 V ≠0 1. F=0 V=0 V ≠0 F 、V 同向 F 、V 反向 F 、V 夹角α F=恒量 5. F 是变力 F 与v 同向————————变加速运动 F 与v 反向————————变减速运动

大学物理复习提纲

《大学物理》上册复习纲要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一、基本要求: 1、 熟悉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会处理两类问题:(1)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2)已知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和运动方程。 2、 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二、内容提要: 1、 位置矢量: k z j y i x r ++= 位置矢量大小: 2 22z y x ++= 2、 运动方程: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 3、 位移?: z y x ?+?+?=? r s z y x ?≠?≠?+?+?=222)()()( 无限小位移:dr ds k dz j dy i dx r d ≠=++=???? 4、 瞬时速度: dt r d v = dt ds = = 5、 瞬时加速度: k dt z d j dt y d i dt x d k dt dv j dt dv i dt dv a z y x 222222++=++= 6、 圆周运动: 角速度dt d θω= 角加速度 22 dt d dt d θωα== 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变化)(2 n n e r v a = 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的变化)(t αr e dt dv a t ==

例题:1.质点运动学(一):2,4,5,8;2.质点运动学(二):1,2,3,5; 第二章 牛顿定律 一、 基本要求: 1、 理解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 2、 熟练掌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以微积分为工具,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动力学问题。 二、 内容提要: 1、 牛顿第二定律: a m F = 指合外力 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在直角坐标系中: x x ma F = y y ma F = z z ma F = 在曲线运动中应用自然坐标系: r v m ma F n n 2 == dt dv m ma F t t == 例题:3、牛顿定律 2,3,5,8,9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 基本要求: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2、 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变力作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 3、 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二、 内容提要 (一) 冲量 1、 冲量: )212 1 t t dt F I t t -?=? 2、 动量: m = 3、 质点的动量定理: 12 2 1 m m dt t t -=?? 4、 动量守恒定律 条件: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合外力在某方向上的分量为零; ∑-==n i i i m 1 恒矢量

性能测试培训——基础知识

性能测试培训(一) ——基础知识 1.软件性能测试的概念 1.1软件性能与性能测试 软件性能:覆盖面广泛,对一个系统而言,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 性能测试:为保证系统运行后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测试组织工作。 1.2不同角色对软件性能的认识 用户眼中的软件性能: ?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如用户提交一个查询操作或打开一个web页面的链接等。 ?业务可用度,或者系统的服务水平如何 管理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开发人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1.3性能测试的对象 服务器端: ?负载均衡系统; ?服务器(单机、双机热备、集群); ?存储系统、灾备中心; ?数据库、中间件。 网络端: ?核心交换设备、路由设备; ?广域网络、专线网络、局域网络、拨号网络等; 应用系统: 由此可见,性能测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被测对象包括系统运行时使用的所有软硬件。但在实际操作时,将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特定的被测对象。 1.4性能测试的目标 评价系统当前的性能:

?系统刚上线使用,即处于试运行时,用户需要确定当前系 统是否满足验收要求; ?系统已经运行一段时间,如何保证一直具有良好的性能。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用户提出业务操作响应时间长,如何定位问题,调整性能;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速度变慢,如何寻找瓶颈,进而优 化性能。 预见系统未来性能、容量可扩充性: ?系统用户数增加或业务量增加时,当前系统是否能够满足 需求,如果不能,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提高硬件配置?增 加应用服务器?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或者是需要对 代码进行调整? 1.5性能测试的分类 按照测试压力级别: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目标: ?应用在客户端的测试; ?应用在网络的测试; ?应用在服务器端的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docx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机械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牛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f 重力势能:动能一弹性 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切物体的分子都永 丕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 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 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 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 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 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 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C),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 水的比热是:C=4.2X 103焦耳/(千克?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 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 103 焦耳。 16. 热量的计算: ①C吸=cm(t-t o)=cm?t 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

(完整版)大学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大学物理》上册复习纲要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一、基本要求: 1、 熟悉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会处理两类问题:(1)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2)已知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和运动方程。 2、 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二、内容提要: 1、 位置矢量: z y x ++= 位置矢量大小: 2 22z y x ++= 2、 运动方程: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t z t y t x t )()()()(++= 3、 位移?: z y x ?+?+?=? 无限小位移:k dz j dy i dx r d ++= 4、 速度: dt dz dt dy dt dx ++= 5、 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k dt z d j dt y d i dt x d k dt dv j dt dv i dt dv a z y x 222222++=++= 6、 圆周运动: 角位置θ 角位移θ? 角速度dt d θω= 角加速度22dt d dt d θ ωα== 在自然坐标系中:t n t n e dt dv e r v a a +=+=2 三、 解题思路与方法: 质点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已知运动方程通过求导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包括它沿各坐标轴的分量;

质点运动学的第二类问题:首先根据已知加速度作为时间和坐标的函数关系和必要的初始条件,通过积分的方法求速度和运动方程,积分时应注意上下限的确定。 第二章 牛顿定律 一、 基本要求: 1、 理解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 2、 熟练掌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以微积分为工具,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动力学问题。 二、 内容提要: 1、 牛顿第二定律: a m F = 指合外力 a 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在直角坐标系中: x x ma F = y y ma F = z z ma F = 在曲线运动中应用自然坐标系: r v m ma F n n 2 == dt dv m ma F t t == 三、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1、 重力: mg 2、 弹性力: 弹簧中的弹性力kx F -= 弹性力与位移成反向 3、 摩擦力:摩擦力指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接触面上有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总是与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大小: N f F F μ=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N m f F F 00μ= 0μ静摩擦系数大于滑动摩擦系数μ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 基本要求: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2、 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变力作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 3、 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应用。 4、 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二、 内容提要 (一) 冲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填空请勿外传 第一章描述运动物理量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和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参考系和坐标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的物体, 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通常以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别用来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和在平面内的运动. 3.时刻和时间时隔(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 4.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的变化,用从运动的指向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的长度,是标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不变的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 2.两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还等于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 =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即s2-s1=s3-s2=……=sn-s(n-1)=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 (2)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 . (3)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 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特点: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 (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s=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运动,下降阶段做运动. (2)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位移公式:s= 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二、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1)若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2)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 4.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1)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 1 –熟练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高考获胜的法宝之一,请同学们经常反复背物理概念并理解之。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kg/dm3) 单位换算关系是:1 g/cm3=103 kg/m3 1 g/cm3=1 kg/dm3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水的密度为:ρ水=103 kg/m3 其物理意义:1米3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1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大学物理概念

1.元电荷——电子(质子)所带的电量(e=1.60×10-19C)为所有电量中的最小值,叫做元电荷。 2.库伦定律:处在静止状态的两个点电荷,在真空(空气)中的相互作用力,与两个点电荷的电量成正比,与两个点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 (其中k为比例系数,)静电力 (其中为电容率,为人的单位矢量。 3.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受力的大小,其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受力的方向:,在已知静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条件下电荷q的静电力。 4.点电荷系在某点P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称为电场的叠加原理。 5.电偶极子:两个大小相等的异号点电荷+q和-q,相距为 ,如果要计算电场强度的各场点相对这一对电荷的距离r要比大的多,这样一对点电荷称为电偶极子。,p为点偶极子电偶极距,的方向规定为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6.静电场中的电场线有两条重要的性质:(1)电场线总是起自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或从正电荷伸向无限远,或来自无限远到负电荷止);(2)电场线不会自成闭合线,任意两条电场线也不会相交。 7.电通量:在电场中穿过任意曲面S的电场线条数称为穿过该面的电通量,用表示。 8.高斯定理:真空中的任何静电场中,穿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通量,在数值上等于该闭合曲面内包围的电量的代数和乘以即(不连续分布的源电荷) (连续分布)。 9.高斯定理的重要意义:把电场与产生电场的源电荷联系起来了,它反映了静电场是有源电场这一基本的性质。凡是有正电荷的地方,必有电场线发出;凡是有负电荷的地方,必有电场线汇聚;正电荷是电场线的源头,负电荷是电场线的尾闾. 10.一个实验电荷静止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点a经过某一路径L移动到b点,则静电力对的做功为:,静电力对实验电荷所做的功只取决于移动路径的起点和准点的位置,而与移动的路径无关。 11.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一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称为电场强度的环流)恒为零。这一定理表明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可能是闭合的。 1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电势能零参考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一、性能测试概述 1、性能测试定义 所谓性能,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性能指运行速度的快慢。广义的性能涉及很多内容,如可靠性、可用性、功耗、环境适应性、兼容性、安全性、保密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利用率、性能价格比、速度等。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程序或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2、性能测试目的 真实环境下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系统性能以及服务等级的满足情况 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实际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二、主要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点击率、资源利用率 1、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客户端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响应时间=网络传输时间*2+服务器处理时间+客户端显示时间。 2、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被测系统的数据流量,一般单位为b/s,即每秒钟流经的字节数。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 TPS的概念,每秒事务数。确实TPS会随着负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一直增加。比如,到了300用户后就会出现连接服务失败,那可能说明系统进入了繁忙期,从而产生了失败的事务,从而使得每秒的事务数不再增加,甚至会减少。 TPS就像是一个抛物线,可分为3部分,轻负载区、重负载区、负载失效区。 一开始上升的部分就是轻负载区,最顶端的部分就是TPS的峰值(重负载区),然后随着负载的继续增加,TPS会慢慢下降,从而进入我们所谓的负载失效区。 3、并发用户数 指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某个特定点上进行会话操作的用户数。是陆陆续续交替执行的。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HIT PER SECOND开始逐渐减少,说明系统已经开始有失败的VUSER 和事务出现。 4、资源利用率 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八年级下册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

大学物理上下册常用公式

大学物理上下册常用公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物理第一学期公式集 概念(定义和相关公式) 1. 位置矢量:r ,其在直角坐标系中:k z j y i x r ++=;222z y x r ++=角位置: θ 2. 速度:dt r d V = 平均速度:t r V ??= 速率:dt ds V = (τ V V =)角速度: dt d θω= 角速度与速度的关系:V=rω 3. 加速度:dt V d a = 或2 2dt r d a = 平均加速度:t V a ??= 角加速度:dt d ωβ= 在自然坐标系中n a a a n +=ττ其中dt dV a =τ(=rβ),r V n a 2= (=r 2 ω) 4. 力:F =ma (或F = dt p d ) 力矩:F r M ?=(大小:M=rFcos θ方向:右手螺旋 法则) 5. 动量:V m p =,角动量:V m r L ?=(大小:L=rmvcos θ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6. 冲量:? = dt F I (=F Δt);功:? ?= r d F A (气体对外做功:A= ∫PdV ) 7. 动能:mV 2/2 8. 势能:A 保= – ΔE p 不同相互作用 力势能形式不同且零点选择不同其形式不同,在默认势能零点的情况下: 机械能:E=E K +E P 9. 热量:CRT M Q μ = 其中:摩尔热容量C 与过程有关,等容热容量C v 与等压热容 量C p 之间的关系为:C p = C v +R mg(重力) → mgh -kx (弹性力) → kx 2/2 F= r r Mm G ?2- (万有引力) →r Mm G - =E p r r Qq ?42 0πε(静电力) →r Qq 04πε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1、测试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软件测试技术分成不同种类:(4个维度) 1.1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分类: 1.1.1静态测试(代码评审、文档会审) 指以人工的、非形式化的方法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如文档评审、代码会审。 1.1.2动态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2按测试方法分类 1.2.1黑盒测试 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与特性,只根据程序功能或程序的外部特性进行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1.2.2白盒测试 分析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选择适当的覆盖标准,对主要路径进行尽可能多的测试。 1.2.3灰盒测试 不需要懂代码,只需懂接口、集成。 1.3按测试阶段分类 1.3.1单元测试(一般是开发人员进行) 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 1.3.2集成测试 是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模块和模块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重视的是接口测试。 1.3.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部分,与系统中其他部分结合起来,在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测试。包含的测试类型: 1)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确。 2) 性能测试,测试系统的负载。 3) 健壮性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否正常运行的能力。健壮性有两 层含义:一是容错能力,二是恢复能力。 1.3.4确认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 又称有效性测试,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主要做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 Alpha 测试:在开发环境中,模拟各类用户对即将发布的产品进行测试。 2) Beta 测试:在真实运行环境下实施的测试。 1.3.5验收测试 是指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的一个阶段,这时相关的用户或独立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和结果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接收。它让系统用户决定是否接收系统。它是一项确定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合同或用户所规定需求的测试。 一般包含五类: 1) 功能确认测试:用户手册中提及的所有功能测试 2) 安全性测试:用户权限限制测试;系统备份与恢复测试;异常情况及网络故 障对系统的影响测试。 3) 兼容性测试:软件在规定的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运行是否正常。 4) 性能测试:系统性能指标和资源占有率测试。 5) 用户文档测试:各类文档描述清晰,包括软件安装、卸载测试。 1.4测试种类 1.4.1数据库设计测试(开发和设计阶段) 1.4.2需求测试(需求阶段) 1.4.3功能测试 1.4.4性能测试 1.4.5其他测试类型: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用户文档测试、单元测试、接口测试、冒烟测试 2、常用名词解释 1) 软件测试: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 评估的一个过程,它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 2) 边界值:边界值就是软件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3) 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从

物理学基本概念20181015

物理学基本概念 (自然科学学科) 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它注重于研 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观测,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 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与时间尺度范围。 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

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微观之小、宏观之大,超乎想像) 我们所处的世界如此美丽,也是如此神秘。古往今来,人们通过神话、艺术、科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乐此不疲,充满好奇。 要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物质世界,有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相对而言,我们感官所及的世界是一个中观的世界,其观测的尺度限制在我们五官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内,而借助科技的手段和思想实验,我们所能理解和认识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其尺度的大小超乎我们的想像。 在微观的世界里,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原子还有更小的组成单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 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 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 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 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 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 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 (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 (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 (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 (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 (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 (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 (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B:6条)

性能测试学习计划复习课程

性能测试学习计划 篇一:性能测试学习计划 一概念理解 1.性能测试目的 答:验证软件系统是否能够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1)评估系统的能力----测试中得到的负荷和响应时间数据可被用于验证所计划的模型的能力,并帮助作出决策。 2)识别体系中的弱点----受控的负荷被增加到一个极端水平,并突破它,从而修复体系的瓶颈或薄弱的地方。 3)系统调优---重复运行测试,验证调整系统的活动得到了预期的结果,从而改进性能。检测软件中的问题,长时间的测试执行可导致程序发生由于内存泄漏引起的失败,揭示程序中的隐含问题或冲突。 4)验证稳定性,可靠性---在一个生产负荷下执行测试一定的时间是评估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的唯一方法。 2.系统实际用户数,系统在线用户数含义 用户数:是指计费系统所能允许记录的不同名称用户数量的最大值。这个数值取决于计费系统硬件存储器容量和软件的支持能力

系统实际用户数:系统额定的用户数量,如一个OA系统,可能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总数是XX个,那么这个数量,就是系统用户数 系统在线: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时在线用户数量3.并发概念? 答:并发是同时执行一个操作(同时像服务器提交申请)。主要指当测试多个用户并同时访问同一个应用程序、同一个模块数据记录时是否存在死锁或其他性能问题,几乎所有的性能测试都会涉及并发测试。 4.理解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配置测试,基准测试,并发测试,疲劳测试的含义和区别 答:负载测试(Load testing),负载测试是模拟实际软件系统所承受的负载条件的系统负荷, 通过不断加载(如逐渐增加模拟用户的数量)或其它加载方式来观察不同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数据吞吐量、系统占用的资源(如CPU、内存)等,以检验系统的行为和特性,以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内存泄漏、不能实时同步等问题。直接添加用户数双击Down -点击Add Vuser(s)-点击Quantity to add输入框输入要添加的用户数,在原基础上添加用户。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在强负载(大数据量、大量并发用户等)下的测试,查看应用系统在峰值使用情况下操作

物理基本概念

物理基本概念 电学部分 1.两种电荷是如何规定的?什么叫电荷量?其国际单位是什么?最小单位又是 什么?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玻璃和丝绸相比,对电子束缚力更大。 3.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如何? 4.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电流有什么规律?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电压有何规 律?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电阻有什么规律? 5.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6.电功率是表示什么的?什么叫电功率?电功率定义式,计算式其变形式有哪些? 7.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伏安法测功率的原理是什么? 8.焦耳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怎样? 9.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家庭电路的组成第一个应接入,后面应该接入什么和什么? 10.辨别火线和零线用什么?家用电器的三脚插头的两个脚应接,另一个脚应接。而三孔插座的上面的孔接,左面的孔接,右面的孔接。 11.地磁的北极在,地磁的南极在。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夹角,叫角,是我国朝学者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 12.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出来,回到。 13.丹麦的奥斯特,最早发现了,奥斯特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还可以说明什么? 14.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相似,其NS极可以用判定。 15.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电磁铁有哪些优点?

16.电磁继电器的实质是利用制成的开关。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7.扬声器主要是由;固定的、和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信号转化成信号。 18.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动机的原理是什么?其能量转化是什么? 19.电动机的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时,自动地改变,实现。 20.国的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1.发电机的原理是什么?其能量转化怎样?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周期,电流方向每秒改变次。动圈式话筒的原理。 22.电话交换机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打电话有时候出现占线的现象,实际上对方的话机不一定在使用,而是因为。 23.电话的信号分为哪两类?模拟信号有什么缺点?所以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采用信号,只是在交换机和你家之间一段距离上还在使用信号。 24.电磁波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电磁波的速度与波长和频率有什么关系?隐形飞机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其机身材料有什么特点? 25.信息理论表明,无线电波的,相同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越大,因此现在无线电通信、电视广播所用的频率越来越。微波波长较短,更接近光波,所以要用站。所谓卫星通信就是用卫星做,全球只要均匀配置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激光通信就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里不断前进。由于光的频率更高,所以在一定时间里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电子邮件的地址@的前面是,@的后面是什么? 力学部分 1.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越需要年的时间。太阳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之一,太阳系周围有八大行星环绕。一切天体都是由组成,物质处于不停的和之中。 2.多数的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物质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分子的直径一般用量度,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和构成,原子核又由和构成,中子和质子又由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