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星球教案课程

蓝色的星球教案课程
蓝色的星球教案课程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蓝色的星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3、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比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看地球仪的能力,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有关知识。

5、初步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懂得要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

从地球是一个水球、地球的水陆分布、海洋陆地水循环、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学生对海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感受为类探索自然的毅力和勇气,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课前准备:

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蓝色星球的形象感,从而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课件: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的画面。

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是那样的壮观美丽。

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生存的星球是如此的壮观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它的奥秘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模型,初步感知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对地球有哪些了解?(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我们知道地球的半径为6300多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千千米,如果步行绕地球一圈要走两年呢!)师:地球对于我们来说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无法观察,研究起来也很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好的办法,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学生分小组活动,学习看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地球最大的纬线圈——赤道等,初步了解看地球仪的基本知识。

2、小组探究交流: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表示什么?被海洋包围的黄棕绿色表示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地球为“水球”?

三、合作探究,尝试发现

1、与同学合作,探究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出示大屏幕,而后全班交流。

2、把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记录下来。

3、尝试编成儿歌帮助记忆

亚、欧、非、大洋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看看中国属于哪个洲,靠近哪个洋。

四、交流资料,明确认识

1、宇宙中有那么多的星球,我们可以到其他星球生活吗?(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充分发表意见,讨论交流)

2、实物投影出示“资料卡”帮助学生认识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

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地球以外有没有人类存在,科学家通过电报、广播、电视、雷达等向宇宙发射了大量无线电波,同是人类也在加强对地球以外人类可能发来的电波的接收工作,期望通过电波的发射与接受找到有人类存在的星球。但遗憾的是,至今人们仍没有得到其他星球有人类存在的确切资料。科学家告知人们: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五、反面例证,深化认识

1、面对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我们人类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人来破坏环境及受到惩罚的图片和录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只顾着经济的发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我们,大自然用它自己的方式是在惩罚着人类。

A、在巴西的容多尼亚州,牛羊在一片荒芜的牧场上游荡,这是许多大片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毁后

的一幕。亚马逊热带雨林被人为的烧毁以改建农场,在本世纪的前五年,巴西烧毁的热带雨林面积相当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土面积的总和。科学家认为,燃烧雨林相当于增加了1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造成了越来越少的树木来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最近几年成为地球最热的时期。

B、去年10月,一个冰山从大冰川(因形状像猪,人们称之为猪冰川)分离出来。在过去20年中,这

个巨大的冰川已缩小为原来的1/40,这只是一个缩影。南极洲拥有足够的冰,如果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7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由于温室效应,气温上升,到2100年由于冰山融化海平面将上升20至80厘米。

C、个女孩将一盘芒果顶在她的头上,站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奥卢撒松垃圾山上。这是非洲最

大的垃圾山,每天从拉各斯(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收集2400公吨的垃圾运到这儿。在过去15年,拉各斯的人口已增至以前的三倍,但是基础设施的增加无法与人口增长相平衡,1000多

个居住地被大大小小的垃圾山围困。这样的情形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垃圾山开始围困人类原本美丽的家园。

D、在新南威尔士,一只袋鼠倒毙在理查德沃克的农场。2006年夏季,澳大利亚经历了千年一遇的

旱灾。南澳大利亚州的降雨量是自1900年以来最少的,然而气温是自1950年月以来最高的。

澳洲许多地区正在经历持续五年的干旱,农作物歉收,家畜死亡。在悉尼,如果哪户人家被发现用水浇花园,将被处以220美元( 100英镑)的罚款。而旱灾还在世界各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欧洲和美洲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旱灾,07年在亚洲的中国,原本水量充足的长江沿岸,也遭受罕见的旱灾。

E、一名男子在天安门广场上放风筝,但空中灰蒙蒙的。为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政府已经决

定,在奥运会前一个月左右,将关闭数家燃煤发电厂、水泥厂和化工厂。此外,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和期间,预计中国政府将限制逾100万辆汽车驶上首都街道。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但亚洲各地近年来遭受的沙尘暴袭击次数是历史最多的。甚至在欧洲和美洲,也有沙尘暴的袭击。

F、一名养鱼工人正在清理成千上万的死鱼,很心痛。这是去年七月发生在中国湖北某地的一幕。

炎热的天气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造成大约50000公斤的鱼死亡。科学家称,由于干旱、人口增长和工业的蓬勃发展,造成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本就缺乏的水资源问题更加变得矛盾尖锐,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缺水的同时,还面临着水被污染的严峻问题。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被污染的水资源成为生存条件的最大挑战。

G、一架客机将要降落在加勒比海圣马丁荷兰岛上时,从海滩上的遮阳伞上擦身而过,此时一些度

假者正在伞下坐着,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飞机排出的尾气。科学家认为,飞机飞行一次放出的尾气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一年排放的尾气。有资料显示,各种飞机的尾气排放量占了全球的

3.5%。预计到2050年,这一百分比将会上升到15%。但是飞机排放废气量的增长限制还没加

进《气候变化法案》,科学家担心:人类脆弱的大气将会被飞机尾气逐渐破坏,如果放任航空业的尾气排放,那么脆弱的大气将在未来50年后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H、黑烟从高高的烟囱上冒出来,升上天空,整片天空变得污浊不堪。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燃煤电厂每年排放2280万吨二氧化碳,超过第三世界国家排放量的总和。由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数额巨大,造成了一些发达城市环境污染加剧,欧美一些特大城市,经常出现数月或数天见不到蓝天的事情。

2、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想。

3、谈谈自己知道的类似事例。

六、组织宣传,深化认识

1、作为地球家园的小主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保护地球,而且要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地球的行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交流。

2、交流课前搜集的呼吁人类保护地球的名言警句。

1)你累了!可以休息!地球累了!谁让她休息?

2)你受伤了!有人心痛!地球伤的很重!有谁来抚慰?

3)人类拥有的一切!来自地球的无私奉献!面对贪得无厌的人类!地球除了无奈的呻吟!她还能做什么?

4)地球已痛苦不堪!地震!是她的颤抖!海啸!是她的呼喊!干旱!是她的苍白!洪水!是她的眼泪!狂风却是她的叹息!我们沉醉于自我的毁灭!不知何时才能惊醒!

5)地球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长大了!却回过头去撕咬她疲惫的驱体!我们是什么?连豺狼也知道要善待母亲!

3、学着也编几条名言警句。

4、小资料----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普遍支持。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多种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从此“地球日”成为“世界地球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国土资源部确定第40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七、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我们家园的行列。

板书设计

蓝色的星球(惟一)

海洋71% 陆地29%

四大洋七大洲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听力大比赛,老师要看看谁最有精神,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师:(1)柴多火焰高。(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生2:树叶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课蓝色的树叶,看看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齐读课题)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5)读第三次对话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3. 学习第五自然段(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3)读第五自然段(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板书设计19蓝色的树叶李丽林园园小声借吞吞吐吐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只画皱着眉头还要用心画看(脸红了)(应该相互帮助)

雷鸣闪电波尔卡教案-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 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同学们首先听两个乐曲的片段, 听完后回答1、俩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都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选择:圆舞曲、 波尔卡进行曲? 思考后回答激发兴趣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回答问题:(1) 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2)它属 于哪种音乐体裁?(3)乐曲的拍子?A 、 四拍子B、三拍子C、二拍子(4) 乐曲的基本情绪?A、抒情柔和 B、轻快活泼(5)乐曲的作者?A、老约 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小约翰 施特劳斯 讨论后回答 (通过老是提示,注 意听一下作者是怎 样通过乐器来表现 电闪雷鸣的) 对这首乐曲 的风格了 解。 学生了解这 首乐曲引子 的强弱特 点。 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希米亚的 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 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 曲。其典型节奏为: 了解波尔卡的解释 和掌握它的节奏类 型。 学生掌握波 尔卡的解释 和节奏的类 型是什么?

背景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对乐曲的创作时间 的了解,掌握乐曲的 来源。 学生了解歌 曲的创作时 间和乐曲首 演地点。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几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简介 分组讨论:乐曲中用了哪些乐器? 注重打击乐器的作用 讨论回答 让学生明白用打击 乐器来描写电闪雷 鸣的。 分析乐曲: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开始是一个简单的引子: 乐曲的 第一部分 有两个主题。其一是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引子部分的强弱处理,和表现的情绪让学生了解。

蓝墨云班课使用操作顺序与总结

蓝墨云班课教学使用常用步骤 使用前提: 1学生下载蓝墨云班课app到学生手机,学生使用自己学号姓名,进行注册,完成头像等相关信息设置 2教师提前在电脑上搜索蓝墨云班课,登陆相关注册页面,完成相关课程和班级的申请。上课时告诉学生所在班课的班课码。通过班课码加入班级。 2 (1) + (2) 创建头脑风暴使用时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讨论,或者作为课后案例分析作业,或者为下次课预先学习的参考,该部分可以上传图片。 头脑风暴开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复点击该学生的回复内容进行文字点评。 (3)答疑讨论 填写各项信息及内容,点击“创建”完成活动的创建。老师可以同时创建多个讨论,让不同学生进入不同的讨论,实现分组讨论。点中别人的发言,会显示[解答]菜单,然后点击并回复后,问题和回答可以连接在一起显示。 (4)测试活动 页面和投票内容相似,按+号即表示添加新题目。如果第一次添加题目,需要手动,一道题一道题的添加,如何第二次重复开课的时候,上一学期编辑的问题和答案会以我的题库的形 式存在,遍及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导入相对简单,省时省力。 精心整理

因此在第一次编辑测试活动的时候要做好对问题的归类和章节的划分。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学生偶尔发生网络连接问题时,可以单独指定该同学从新测试。时间不变,从名单中选取该同学,点击,指定单独测试该同学。 另外,测试结束后,老师会看到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每个学生的正确和错误的原因,老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点评。学生也可在自己的手机客户端看到自己的错误原因。 学生会有整体测试的排名情况。每次排名是按照两个因素进行排列。正确率最高且用时最短的学生排第一名,以此类推。 试题的分布在输入时选择随机出题,会使不同同学的手机客户端出现的试题顺序不尽相同,减少互相抄袭和作弊的机会。 (5)作业布置 作业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和图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和不分组设计,也可以设计 通过课 (7) 精心整理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呀?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名字是《蓝树叶》 二、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三、写字指导 1、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

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二、朗读感悟 1、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教学反思:整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并且根据低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了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得比较细致。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分

第7课时 地球——水的星球 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7课时地球——水的星球 【教材简析】 《地球—水的星球》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七课。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还专门用一个韦恩图去整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 探索板块,主要有四个部分,首先是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第二,让学生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河流湖泊也有水资源。第三,通过数格子的方法量化陆地与海洋的面积。第四,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大小比例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对丰富的液态水带来的好处有清晰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星球上有没有水是探索生命的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在前面6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但是,对于地球的特征,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他们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他们已有知识的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起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之处,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乐于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难点: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小组:地形地球仪、透明卡纸、地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观察地球的特征 1.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与月球的一些特征,知道太阳与月球有很多异同之处,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天体---地球(板书:地球),那么地球表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2.学生观察地球仪后描述。 3.教师分析学生的表述,聚焦到地球的水资源。 二、探索:地球——水的星球 (一)观察地球的水域 1.教师:从外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拥有丰富的液态水。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地球仪,找一找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把记录单发放给学生。) 2.学生分享观察后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了各大海洋,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咸水。

最新整理初中音乐教案《舞曲大合集》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中音乐教案《舞曲大合集》教案 《舞曲大合集》教案 学 习 目 标 欣赏《溜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及聆听《蓝色的探戈》,感受体验三首舞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典型节奏,学习听辨三种不同的舞曲体裁,并能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曲的过程中听辨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色。 学习 重点 学习学习并掌握圆舞曲、波尔卡风格特点及变化音记号的基础音乐知识,初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在音乐艺术上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 难点 感受、体验、理解乐曲的内涵。 学习过程 备注 第一部分:导课 师:播放吕薇表演唱《溜冰圆舞曲》这是青年歌唱家吕薇一边唱歌一边在干什么? 生:溜冰,很特别的表演。 师:刚才我们看到这首歌曲叫《溜冰圆舞曲》,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

我们看屏幕。 师:圆舞曲又叫“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这种华尔兹的圆舞曲一般是几拍子的? 生:三拍子 师:重音在哪一拍上? 生:第一拍,我们知道在溜冰时脚一蹬就能向前滑行,再一蹬又能向前滑行。 在1882年,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在他的管弦乐作品《溜冰圆舞曲》中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刚才听到的吕薇这首歌的旋律就来自于这首乐曲,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溜冰圆舞曲》(多媒体出示题目)第二部分:学习探究 1、欣赏《溜冰圆舞曲》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初听《溜冰圆舞曲》自学要求:踏着三拍子的舞步。 学生感受:对比青年友谊圆舞曲,感受三拍子舞曲律动。 第二步:互学探究————《溜》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首先来看它的第一小圆舞曲。 合作要求:学唱,挥拍,体会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特点 第三步:展学探究————教师:请同学们听下面的这段旋律,说说它的情绪? (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优美、宽广、缓慢的) 像溜冰刚拉开序幕,也可以把它想像成溜冰者轻松的姿态。(一起做动作)

蓝墨云班课使用操作步骤与心得

蓝墨云班课教学使用常用步骤 令狐采学 使用前提: 1学生下载蓝墨云班课app到学生手机,学生使用自己学号姓名,进行注册,完成头像等相关信息设置 2 教师提前在电脑上搜索蓝墨云班课,登陆相关注册页面,完成相关课程和班级的申请。上课时告诉学生所在班课的班课码。通过班课码加入班级。 上课使用方式 1 签名 签名分成两种,手势签名和普通签名。在教师手机云班课端口进行登陆。打开页面,进入成员,在右上角进入签到页面,点开签到。教师控制签到时间,且可以修改签到状态 一键式签到,相关简单,直接点开一键式签到,学生在自己手机点签到即可。 手势签到是指老师在学生面前划定一定不少于4个联接点的手势路径,放开签到的时候学生必须和老师提供的签到手势路径一致。手势签到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未到场的学生远程签到。能更好的控制签到的可靠性。 另外,签到可以让学生开启gps定位功能,这样可检查学生距离老师的位置有多远,由于所在学校位置的特殊性,常常导致

gps位置显示不准确,因此,我个人认为该项功能仅供参考,不适合小班级授课,相对适合,班型较大,抽样调查学生的出勤率。 2、课前教学相关准备 (1)投票问卷 点开投票问卷,老师可以在电脑上编辑相关的投票信 息,用于上课使用。让学生参与投票,+号代表可以分别设计多次投票。 (2)头脑风暴 创建头脑风暴使用时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讨论,或者作为 课后案例分析作业,或者为下次课预先学习的参考,该 部分可以上传图片。 头脑风暴开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复点击该学生的回复内容进行文字点评。 (3)答疑讨论 填写各项信息及内容,点击“创建”完成活动的创建。老师可以同时创建多个讨论,让不同学生进入不同的讨论,实现分组讨论。点中别人的发言,会显示[解答]菜单,然后点击并回复后,问题和回答可以连接在一起显示。 (4)测试活动 页面和投票内容相似,按+号即表示添加新题目。如果第一次添加题目,需要手动,一道题一道题的添加,如何 第二次重复开课的时候,上一学期编辑的问题和答案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协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 2、指导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协助 教学方法: 谈话法、谈论法。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四片纸树叶(红、黄、绿、蓝)。 3、三幅画(林园园的画、李丽的画以及一幅有绿色树叶的画)。 4、扩展练习卡。 教学过程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看老师写板书。(板书:19 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老师又把他们请来了,你们还理解他们吗?让我们来闯一闯词语迷宫。(出示课件:迷宫一)开火车读一读。 3、师:同学们读得声音真响亮。(出示课件:迷宫二)谁来摘苹果?用苹果中的词语组成一句完整的话。(摘苹果1) 生: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师:这句话完整吗?还差什么?(生:句号。教师课件补充)师:谁再来试一试?(出示摘苹果2) 生:小力拿出彩色铅笔画画。 师:大家看看这句话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演示:“拿、笔”两个字变颜色)读一读。师:一会儿我们还要学习写“拿”和“笔”两个字! 4、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有蓝色的吗?(没有)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打开语文书89页。 二、学习新课: 1、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请五个人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评价,说一说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出示课件(小山、房子、没有颜色的树叶) 师:这幅画是谁画的?(李丽)这幅画上少了什么?(绿色的的树叶)李丽为什么不画树叶呢?(因为她的绿铅笔找不到了)你是从书中哪个自然段中读懂这些内容的?(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3、师:如果画上树叶,那这幅画该多么漂亮啊!林园园已经把树画好了,请你在书上找一找,她的树叶画得怎么样?(指导朗读: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4、师:看着林园园的树叶画得那么漂亮,李丽羡慕极了,于是她想找林园园借绿色铅笔,林园园借给她了吗?(没有)你是从书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一人读一读) 5、教师出示课件(小山、房子、蓝色的树叶)

《蓝色的树叶》公开课教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课《蓝色的树叶》的第一课时。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由、术”等9个生字,会写“拿、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教学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孩子们,秋天到了,你们走进大自然会看到什么颜色的树叶?今天我们要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却叫做《蓝色的树叶》,有疑问吗?小朋友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生字 师:瞧,生字宝宝已经从课文中跳出来了,想和你们做朋友呢,谁来读。(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个别读,领读)美术课注意桌子皱着眉头 ①带拼音的生字都是翘舌音 ②用做动作的方式理解“皱着眉头”(多么恼火,多么生气,多么难过) 削铅笔惹人爱不由得 ①削是多音字 ②惹人爱 *什么意思? *在课文中找找有“惹人爱”这个词语的句子。 *什么真惹人爱。

【蔚蓝色的星球-教学设计】 看那蔚蓝色的星球

【[蔚蓝色的星球]教学设计】看那蔚蓝色的星球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 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照片,以及人类探索和认识地球的过程中有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地球的形象阅读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其中可让学生从三个方面了解地球是球体:一是从卫星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圆形的;二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圆的;三是人们运用数学原理计算和证明出地球是圆的。 【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了解地球是个球体,并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

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心。】活动二: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1.[播放动画:天圆地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研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最初的认识源于他们最直观的生活感受,在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认识是很正常的。 2.[播放动画:麦哲伦环球航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从麦哲伦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使人们感受到麦哲伦在证实地球是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对地球早期的探索。】 活动三: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秘 1.[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画面中了解到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们在运用各种方式(如考古、地质勘探)探究地球的奥秘。 2.[播放视频:南极科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交流研讨:这些科学考察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类依然不断地在探索地球,依然在为共同和平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进行着各种研究工作。小结:人类为了揭示地球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科学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知道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地球上的许多奥秘,还等待着人类去发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课后反思: 《蔚蓝色的地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我们的地球”单元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使学生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教学重点是感受人类为揭开地球奧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直接进入课题,接着欣赏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然后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

蓝墨云班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6933963.html, 蓝墨云班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贾凤利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蓝墨云班课APP给我们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化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上的优势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的过程可以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掌握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而蓝墨云班课APP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移动互联平台,平台不仅可以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同时平台对于完成任务的同学都给予了相应的经验值的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蓝墨云班课;教学设计;应用 蓝墨云班课平台为移动互联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将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 1 课前师生充分准备,为新课做重要铺垫 上课前,教师在自己所建班课中发布上课所需的教案、课件、视频、网址等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和预习用,并以班课的通知功能推送学习任务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学习任务和学习重难点,课上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重复观看视频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还没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可以通过班课的提醒功能进行提醒[1]。 2 课中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1 图案签到考勤,集中注意力到课堂 蓝墨云班课APP提供一键签到和手势签到两种方案。教师通常用的是手势签到,每次签到的图案都由班级内表现活跃的同学到黑板上设置图案,由教师发起签到活动,学生在手机端完成签到。整个过程简单、便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期结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本班级整个出勤情况[2]。 2.2 课前资源多而广,学习与否有监控 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掌握的怎么样呢?蓝墨云班课提供了实时的监测工具,实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的成绩、时间和进度迅速统计出来,即刻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班课的提醒功能模块及时提醒没完成预习工作的学生,同时也为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开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三次对话的意思,读出两个女孩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现在来复习一下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科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得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李丽是怎么借铅笔的。边读边画出课文中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出示课件)。 师:你在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呢?那就请你读给大家听!请生来回答每个自然段的对话。(老师随机出示课件)略说1自然段,细读2、3、4自然段

导入,师讲述:美术课上我们的李丽同学因为没带绿铅笔而不能完成美术作业,如果你是李丽,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而又心急的你会怎么做? 第2自然段对话:引入: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叶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想想,这时的李丽看到那么美丽的图画,她会更想……(画好那幅画)于是她充满希望的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如果你是李丽,你会怎样找林园园借铅笔呢?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下这句话。(指2人读) 2.李丽是这么迫切的想要借绿铅笔,林园园同意把铅笔借给他了吗?(没有)。为什么?(我还没画完呢。) 如果你是林园园你能吞吞吐吐地说这句话吗?(指2人读)重点理解“吞吞吐吐”。 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对话,男生来读李丽的话,女生读林园园的话。(男生女生读)小结:这次李丽借到铅笔了吗?没有借到铅笔的李丽有在干什么? 第3自然段对话:引入:没有铅笔的李丽已经很难过了,当她没有借到铅笔后心情会怎样?(更难过) 没铅笔的李丽等啊等,等到林园园到都画完了,李丽再次鼓起勇气向林园园借笔,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指2人读) 那林园园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林园园说的话?(生读,指2人读)听到林园园不放心的话后李丽又说了什么?(生读,指2人读) (注:儿化音“一点儿”的正确朗读。) 好不容易等到林园园画完了的李丽又鼓起勇气再次向林园园借笔,可是他又被拒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李园园的话,周老师读旁白和李丽的话。 读的真好,请你们带着从这样的心情和你的同桌再来读读这段话。 读后反馈。(随机抽读或齐读。) 第4自然段对话:引入:听到李丽再次保证的林园园借铅笔给李丽了吗?请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还要”看出了什么?(林园园觉得李丽画的太多了,)你们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生读,指2人读)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19、蓝色的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读词语,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李明把桌上的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林英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怕惹你生气。”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4.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布置:填上合适的词

1.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2.木+、=(术)土+( )= 吐 若+()=惹卓+( )= 桌 教学反思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但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三年级下册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7.地球—水的星球 【教材简析】 《地球—水的星球》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七课。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还专门用一个韦恩图去整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 探索板块,主要有四个部分,首先是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第二,让学生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河流湖泊也有水资源。第三,通过数格子的方法量化陆地与海洋的面积。第四,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大小比例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对丰富的液态水带来的好处有清晰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星球上有没有水是探索生命的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在前面6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但是,对于地球的特征,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他们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他们已有知识的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起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之处,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五单元轻歌曼舞教案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五单元轻歌曼舞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和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和探戈舞曲的风格及相关音乐知识。 学习简单的探戈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观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所描绘的情景。在了解波尔卡舞曲节奏特点的同时,能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演奏。 在观赏《蓝色的探戈》同时,学生要掌握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从而有效地进行音乐创作体验。 [课前预备] 学生课前预备: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等。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影片《翠堤春晓》中波尔卡舞蹈场面的录像。

2、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其典型节奏为: 3、学生敲击波尔卡差不多节奏型。 【二】观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快乐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性正浓。 2、观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音乐,分析各部分音乐的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 A—a: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 为特色。 A—b: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今后临。然而,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旧进行。 B—a: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因此,它给人们带来了特别有味的想象空间。 B—b:音乐轻巧、灵活,看起来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不记得了周围的一切。 3、创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利用自制打击乐器及一切可利用的物品配合B—a段音乐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演奏。 【三】观赏《蓝色的探戈》 1、观赏一段探戈音乐,请学生对比其节奏与波尔卡节奏有何不同。 2、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1880年产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下层人民中间。其特点是2/4拍子,切分节奏突出,充满伤感、哀怨情绪。后来,这种城市民间舞蹈就在不同阶层人们中传播开来,到本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舞厅,至今不衰。 3、认识两种不同风格的探戈节奏。 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 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

蓝墨云班课使用操作步骤与心得

蓝墨云班课使用操作步骤 与心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蓝墨云班课教学使用常用步骤 使用前提: 1学生下载蓝墨云班课app到学生手机,学生使用自己学号姓名,进行注册,完成头像等相关信息设置 2 教师提前在电脑上搜索蓝墨云班课,登陆相关注册页面,完成相关课程和班级的申请。上课时告诉学生所在班课的班课码。通过班课码加入班级。 上课使用方式 1 签名 签名分成两种,手势签名和普通签名。在教师手机云班课端口进行登陆。打开页面,进入成员,在右上角进入签到页面,点开签到。教师控制签到时间,且可以修改签到状态 一键式签到,相关简单,直接点开一键式签到,学生在自己手机点签到即可。 手势签到是指老师在学生面前划定一定不少于4个联接点的手势路径,放开签到的时候学生必须和老师提供的签到手势路径一致。手势签到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未到场的学生远程签到。能更好的控制签到的可靠性。 另外,签到可以让学生开启gps 定位功能,这样可检查学生距离老师的位置有多远,由于所在学校位置的特殊性,常常导致gps 位置显示不准确,因此,我个人认为该项功能仅供参考,不适合小班级授课,相对适合,班型较大,抽样调查学生的出勤率。 2、课前教学相关准备 (1)投票问卷

点开投票问卷,老师可以在电脑上编辑相关的投票信息,用于上课使用。让学生参与投票,+号代表可以分别设计多次投票。 (2)头脑风暴 创建头脑风暴使用时可以作为课堂案例讨论,或者作为课后案例分析作业,或者为下次课预先学习的参考,该部分可以上传图片。 头脑风暴开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复点击该学生的回复内容进行文字点评。 (3)答疑讨论 填写各项信息及内容,点击“创建”完成活动的创建。老师可以同时创建多个讨论,让不同学生进入不同的讨论,实现分组讨论。点中别人的发言,会显示[解答]菜单,然后点击并回复后,问题和回答可以连接在一起显示。 (4)测试活动 页面和投票内容相似,按+号即表示添加新题目。如果第一次添加题目,需要手 动,一道题一道题的添加,如何第二次重复开课的时候,上一学期编辑的问题和答案会以我的题库的形式存在,遍及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导入相对简单,省时省力。 因此在第一次编辑测试活动的时候要做好对问题的归类和章节的划分。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学生偶尔发生网络连接问题时,可以单独指定该同学从新测试。时间不变,从名单中选取该同学,点击,指定单独测试该同学。

群文阅读课教学方案课程教案

群文阅读课 第一课时秋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从书中喜欢的句段。 2.积累写秋天的语句。 3.教学重点:积累写秋天的语句。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小朋友,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多彩的秋天。谁来说说在你的脑海中,秋天是怎么样的?是啊,美丽的秋姑娘她来到人间,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美丽的故事。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二、主题回顾 1.第一单元,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课件一)谁能用上识字一中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课件上的图片?(注意要说一句完整的话。) 2.看,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给大家打招呼,它们的名字是?这些力量神奇的植物妈妈是谁?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办法? 3.秋天的诗人也是多愁善感。他们写下的诗篇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三、课外阅读 1.挑选喜欢的篇目,自主阅读。 2.勾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3.小组内交流展示。 4.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尝试把它背下来,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五.拓展 秋天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是一段美丽的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可以唱歌、画画、背诗等。 第二课时我们的儿童诗 教学目标:1.充满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2.积累文中的优美句段。 3.想象画面,感受儿童诗的美好。 教学重点:1.充满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2.想象画面,感受儿童诗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认识一种新文体----儿童诗。其实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儿童诗就是指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诗歌作品。它既可以是成人写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写的。我们学过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和《一株紫丁香》就是儿童诗。 二、主题回顾 (课件出示几首学过的儿童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还学过或者看过哪些儿童诗? 三、课外阅读 1.(课件出示文章题目)请大家通读语文主题丛书这几篇文章,了解诗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蓝色的星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星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懂得要保护地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探究地球仪的意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学会利用地球仪和地形图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3.认识地球仪,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比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比例。难点:培养学生看地球仪的能力,学会利用地球仪和地形图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搜集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准备地球仪、地图;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老师为大家邀请了一位嘉宾,你们认识她吗?对,就是2013年6月20日在太空为我们讲解宇宙知识的王阿姨。今天王阿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快一起听一听吧!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蓝色的星球,去探索它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外太空的向往,激发学生探究地球的兴趣。】活动二:探究 1. 这节课,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小帮手―地球仪,来帮助大家认识地球、了解地球。 2. 请大家以5人为一个小组,利用地球仪和书上的资料完成探究卡上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三:解惑 1. 小组汇报。请每个小组的汇报人拿好你们小组的探究卡。哪个小组想起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结果。第一题? 2.老师真喜欢你的回答,既完整又洪亮!这个小组的答案对吗?你是根据哪些资料找到这道题的答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