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化

教育生态化
教育生态化

四季的礼物

“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真快乐,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乐!”我想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大的快乐应该是在这一年四季里,每天都能亲近大自然,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最最真实,难得的“礼物”。

春天里,一进门就会被门口那一簇簇嫩黄色,草绿色的连翘吸引着;再往前走,一排排密密的竹子高高的直直的站立在那里,走过小桥你会发现几条鱼在小池塘里自由自在的玩耍着;小池塘里倒映着几颗柳条的影子,细细的长长的,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响声;绿绿的草地上到处浸透着青草的味道,这种味道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妙。

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处走走,仔细观察一下连翘的叶子是什么形状?每朵花里有几个花瓣?孩子们总是兴奋去发现什么,大声喊着:“老师,我发现柳树发芽了,柳树长叶子了”。孩子们总是会问:“老师,这个白色的是什么花?这个粉红色的呢?这个是不是挑花呢?……”老师每一次都会耐心的笑着告诉孩子们:竹子旁边白色的是樱花,小山坡上是海棠花和桃花,淡黄色的玉兰花,还有那最容易和桃花弄混的榆叶梅……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一次次的引导下学会了更细致,更认真的去观察。

夏天里,高高的梧桐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大伞,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让孩子们可以在伞下的阴凉地里开心的做操,玩游戏……操场的栅栏边上,爬满了紫红色的牵牛花,孩子们总喜欢在玩耍的时候跑过去,摘上一朵,闻一闻,摸一摸,摆弄一下,有的干脆把它插到头上当成漂亮的卡子,还有的会把它当成礼物送给老师或是小朋友。要是大雨过后,孩子们还会在牵牛花的叶子周围发现许多小蜗牛,小班的老师会让孩子们每人找一只蜗

牛,都放到一起变成了很多只,然后带着孩子们去理解一和许多。中大班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会错过找寻蜗牛的机会,他们会把蜗牛带回班里,探究下蜗牛适合生存在哪里,蜗牛吃什么?蜗牛有没有四肢?…….

秋天里,满园都会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会叫上爸爸妈妈一起摘山楂。你看那山楂树下小朋友的手里、篮子里,满满的都是红彤彤的山楂,他们有的踮着脚去摘,有的跳起来去摘,还有的干脆让爸爸扛在肩膀上去摘个痛快。最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马上就能品尝到这些山楂的味道了,而且他们可以把摘到的果实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除了山楂树,园里还有桃树、杏树、石榴树、枣树、柿子树……春天的时候,小朋友们还自己种下了玉米、花生、豆角、红薯、胡萝卜、向日葵……这个秋天,孩子们时而拔萝卜,时而摘豆角,在忙的不亦乐乎的同时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深秋的时候园里大部分树叶子都变黄了,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去捡树叶,在探究了为什么有的树叶仍然是绿色,有的树叶却变了颜色的同时,大家还会用这些形状、颜色不同的树叶来制作《树叶粘画》。有的粘孔雀,有的粘大树和小房子,有的粘螃蟹,有的粘小兔子,还有的粘毛毛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丰富啊!

冬天里,柳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小草也都变黄了,孩子们总是会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去看看那细细的柳条,看看周围的树,看看地上的小草……然后对老师说:“什么时候柳树才能再长出叶子呢?小草怎么变黄了呢?为什么松树仍然是绿色的?”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小池塘里的小鱼不见了,而且小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l这真是一群喜欢观察、思考的小朋友啊!正如你们所发现的那样,我们的幼儿园一年四季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

景象,这不正说明大自然是神奇的吗?

虽说是寒冷的季节,可是在一个个节日的烘托下气氛似乎一下就变得温暖了许多。圣诞节前,家长们会带着铃铛、彩条、和各种漂亮的小饰品同他们的宝贝一起装扮小山坡上的松树;大家也会一起为大树干穿上金色的新衣;万圣节的时候大家会带着各种面具楼上楼下的进班说“Trick or treat”;下雪天的时候,大家会在操场上快乐的印手印、堆雪人、打雪仗……

童年是爱的摇篮,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依然萦绕在怀里的梦,把快乐还给孩子,也就是把幸福给了自己。

教育生活化,教育生态化,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渡过他们童话般的童年!

第二章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家庭教育现代化得特征与发展趋势《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高屋建瓴地指出:“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得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得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家庭教育现代化同样在教育变革、观念更新以及社会发展得推动中演进,呈现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得一些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家庭教育现代化得特征 一、理念得时代性 理念得时代性就是家庭教育现代化最重要得特征,她充分体现新时代得特点与精神,反映新时代得要求,把培养与造就现代社会得全面与谐发展得创新人才作为最重要得使命。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就是以整体与全局(大社会、大教育、大文化)得观念与前瞻性得眼光,全面审视、处理家庭教育得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得特点与要求。因而,家庭教育现代化具有全新得教育理念。例如:全面素质观、科学发展观、与谐发展观,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创新教育、终身学习理念,以及自主自强、民主平等、接纳尊重、合作互动、开放开拓原则等等,既凸现出时代得现实性,又展现出时代得超前性。 其次,它就是以中国特色得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面向”教育纲领为理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为改革发展得方向,以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与培养“四有”新人为依据,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根本目标,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而,家庭教育现代化充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得前进方向与最广大人民得根本利益,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得发展方向,体现了新时代对培养全新人才得要求,它具有时代得先进性与创新性。 再次,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全面改革开放得社会,又就是一个文明、民主得社会,改革开放就是现代社会发展得动力,文明民主就是现代社会得重要标志。家庭教育现代化必然反映现代社会得特点、精神与要求,坚持变革创新,坚持民主与谐,尊重人格个性,给孩子以自由发展得时间与空间,适应时代潮流得投资子女智力发展观等,就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得新理念。因而,家庭教育现代化具有高度得民主性与开放性等特征。 二、文化得多元性 文化多元性得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文化得多民族性。教育文化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建立于民族文化之上。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56个民族,在漫长得历史发展中,既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得文化,同时,各个民族又具有各自得独特文化,呈现出琳琅满目得多元文化。在各民族家庭教育中,总就是把弘扬本民族得文化精神,传习本民族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生活样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作为重要任务。譬如,汉民族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得文化。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形成了不同得宗教文化,如伊斯兰教文化、藏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答案

1.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1.0分) A.发展 B.全球 C.公众参与 D.环境道德 我的答案:B√答对 2.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1.0分) A.能源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我的答案:C√答对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的答案:A√答对 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1.0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6.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1.0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我的答案:A√答对 7.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1.0分) A.成效显著 B.成就显著 C.成效卓著 D.成就卓著 我的答案:A√答对 8.()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1.0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我的答案:D√答对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家庭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家庭教育也要实现现代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的现代化启于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我们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知识传授、情感交流和文化影响活动。家庭教育具有文化习俗传承的原生态性、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影响下的时代性、教育与被教育对象角色转化的多向性、家庭成员持续集体学习的终身性。换句话说,家长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儿童成长将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不落实,家庭教育意识和履责能力不强;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和规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不健全,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不够;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明确;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滞后,指导服务市场比较混乱;家庭教育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教育领域第一个以现代化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体系,也要实现现代化。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思想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内容现代化和功能现代化四个方面。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传统社会与传统家庭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重构过程。以大家族为纽带的传统家庭教育,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以小家庭为核心的现代家庭教育取代;家庭教育现代化正在经历一个过程融合与嬗变过程。一端是传统家庭,另一端是现代家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育和我们这一代的每个人都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程。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探索出适应于当代人需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想。 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重视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构建并形成现代家庭教育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尊重家庭教育私权性特点,在不侵害家庭教育隐私权的基础上,为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强家庭教育制度建设,补足家庭教育制度短板,为家庭教育提升良好的制度保障。教育科学研究部门要加强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和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提炼先进的理念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思想。 现代家庭教育是一个半开放的体系,家庭及家庭成员是整体家庭教育过程的参与主体。家庭的私密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活动的封闭性特点。但是,现代家庭已经告别了完全封闭的家庭活动模式,开放社会、互联网影响下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特点日益增强。 家庭教育是一个合作育人体系。家校合作、家社合作育人体系正在持续构建,使得家庭教育逐步成为一个融合发展体系。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一个终身学习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家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教育整体现代化体系之中,在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起点,并在一定程度和水平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水平。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是支持家庭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包括家庭教育物质资源、家庭教育文化资源、家庭教育人力资源、家庭教育科技资源和家庭教育政策资源。 要以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学校为载体,办好各类家长学校;以中外优秀文化为主体,传承、丰富和吸收家庭教育文化;以孩子父母为主体,形成全家庭全社会育人的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倡导科学育儿和科学教育;以家庭法律建设为主体,丰富和完善家庭教育政策资源。

生态化新生教育模式建构

生态化新生教育模式建构 新生教育模式是在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用以促成新生教育过程组织和实施的典型化范式,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但是,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1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存在教育周期短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单调等问题,[1]新生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和理论性[2]。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遵循新生教育的“目的性、主体性、系统性”三大原则[3],表现为:(1)就目的性原则而言,大部分高校只是粗略地制定了新生教育的目的,但目的是有方向性、层次性和超越性的,明确的目的始终是新生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指向。(2)就主体性原则而言,新生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大一新生,但传统新生教育模式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教育方式,几乎都不能超越“刺激-强化”的被动接受方式。(3)就系统性原则而言,新生教育处于高校教育的整体中,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教育过程,但高校新生教育基本上没有用系统论的思维和方法来制定新生教育策略。 2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面临上述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对新生教育内涵理解的错位。新生教育,就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过渡,为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4]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5]随着新生教育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了入学适应的五因素结构,即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6]从不同维度考察新生教育。也有学者指出,新生教育是一个包括适应教育、目标教育、通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具有持续性、层次性的系统工程,[8]进一步拓展了新生教育的内涵。 第二,对新生教育背景变化的忽视。目前,大学新生已经迈向“90后”,其身心个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90后”新生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发达的电子网络设备、完善的补助奖励机制等环境中。其次,性格特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90后”新生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受到多方面的教育,甚至具有突出的才艺,对社会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缺乏挫折经历,心理素质偏低。再次,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普遍所呈现的

生态名词解释

1.scale尺度:一般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 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2.system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3.species 物种:形态学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 生物个体的总和 4.edge effect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 边缘效应。 5.disturbance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正常的进程被打断或妨碍。 6.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 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7.environment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 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8.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 作用的物种 9.ecotone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10.niche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 11.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 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12.population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3.sex ratio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14.desert荒漠: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一大片缺乏水分以供 动植物生长及人类饮用的土地。) 15.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 间缓慢上升的现象 16.age pyramid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

家校协作建设生态化教育共同体

家校协作建设生态化教育共同体——荣根学校申报“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 荣根学校是香港爱国人士陈荣根先生于1983年捐资兴建的国有公办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宝安区优质化学校、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 学校占地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42人,专任教师114人,100%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6人,占比75.4%,研究生5人。学校有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63人,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 1998年9月,荣根学校成立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构,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学校副校长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德育主任担任家长学校教导主任,组建了一支兼职家庭教师队伍。2001年,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目前履行工作的是第十届家长委员会。2008年12月顺利通过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评审,成为宝安区第一批“双优学校”。 ?创建及自评结果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校合作,优化家庭教育,培养教

育型的新型家长,以社会教育为补充,形成家、校、社区协作共生的“三位一体”教育生态,这是我校确立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有关通知要求,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纲,自2012年3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历经近三年的创建发展,对照《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自我评价情况如下:机构设施建设得分10分,制度建设得分15分,教师队伍建设得分15分,课程教学得分25分,办学效果得32分,总分97分。 我们认为,我校家长学校已基本符合“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要求,现申请“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 ?创建过程、主要做法和特色 一、加强领导,重视引领,促进家长学校有序发展。 2012年3月,学校申报并获批成为第一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着手“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领导。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家庭教育专题工作会议,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课任教师一起研究家庭教育工作,制订一学期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对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学校在经费、场地、人员、物资、图书资源等方面充分保障各种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配合区、街道主管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使家长学

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精心整理为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需要用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引领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改变不良的家庭育人环境。 为此,整理以下十大理念。 ——顾晓鸣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亲密的接触着,信息与潮流刺激的事孩子们的神经,影响的 是孩子们的思维,改变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尽管他们的超前, 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带他们毕竟是一种带 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是上上策, 而我们的多数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难怪与我们的

孩子会称自己的父母是“外星人”,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另 外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及一些 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也就是做父 母的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3、 %, %, 15 提高到一般水平,则后进生就会相应减少五倍左右;如果我们把一般的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则优等生增加三倍左右。 4、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 孩子与我们大人之间有年龄、有收入、经历、身高、体重、学历的差距,有性别之分,唯独没有人格的差距。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家

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做的好的时候有人赞美,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在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一样。只有做到平等才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理、平等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可能有效地达到子女与父母双 5、 。6 代父母必须研究的课题。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不够的。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7、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 式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 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

生态化理念

注: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生态化理念:长株潭两型社会的精神内核 摘要:在对城市精神内核的概念做出界定的基础上,遵循精炼概括、彰显本质、精神导向的原则,笔者初步提出以“生态化理念”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精神内核的表述语。 关键词:生态化理念;长株潭两型社会;精神内核 Ecological Philosophy: The Spiritual Core of ChangZhuTan Cities Two Types of Society LUO Fangliang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making the definition of spiritual core of the cit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refining general, highlighting essence, and spiritual orientation, The author initially proposed using “Ecological Philosophy ” as expressed language of the spiritual core of ChangZhuTan cities two types of society. Keywords: Ecological Philosophy; ChangZhuTan cities two types of society; the spiritual core 一、城市精神内核的概念界定 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认为,将一座城市和一个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之所以独具特色,就是因为每个城市在其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彰显城市本质的核心理念和精神要素。这些足以使某种城市精神与其他城市精神区别开来的核心理念与精神要素,便称之为城市精神内核。 城市精神内核是对城市精神和意志品格的精确提炼,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内核,就没有思想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 二、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精神内核的基本认识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主要是指彻底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

家庭教育现代化宣传材料

家庭教育现代化宣传材料 父亲的人格魅力在于责任心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尤其是父亲影响不可小视。 家庭环境与子女成才 200 年前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集神学家、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嘉纳塞?爱德华。目前,他的子孙已传了8代。其中,有 13 人当了大学校长, 100多人任大学教授, 14 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 80 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一人做了大使,20 多人任上下两院的议员,有18 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负责人或者主编。 但是,同是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一个叫做马克斯?朱克的酒鬼、赌徒,他的子孙也有8 代,其中,有300 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 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 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为残废者也甚多。 50 年前 , 美国纽约成立了一个儿童救护会。该救护会专门收容和抚养弃儿、孤儿和贫儿。它的做法同普通的孤儿院不同,其方针是必须让这些孩子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把这三类儿童送到可靠的农家寄养。在该地50 多年的历史中,共收容、照顾了 28000名这种孩子。最近的报告指出 , 有 87%的孩子成了出色人物。其中,有的当了州长、总督、高级审判官、市长及州会计检查官,还有24人被选为美国议会议员,有9 人被选为州议会议员。此外,在教育、农业、商业等方面卓有成绩者也不胜枚举。 更为有趣的是该救护会曾把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的第九代子孙收容到儿童救护会,照例把他送到良好的家庭寄养,据说他现在已经 20多岁了,是地方上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以上三个例子,令人感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面讲到的第一个例子中,嘉纳塞?爱德华家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良好,因此人才辈出;第二个例子中,马克斯?朱克由于家庭环境恶劣,从小缺少良好教育,因此,其子孙大都走上歧途。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在此,可能还会有人提出遗传素质的作用。对此,第三个例子就是很好的回答。从遗传素质上看,美国纽约儿童救护会所收容的儿童与第二个例子中马克斯?朱克子孙的遗传素质类似,而且其中还包括马克斯?朱克的第九代子孙,但由于他们被收容后改变了家庭环境,因此他们的成长方向也就发生了变化。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而要把愿望变为现实,为孩子创造良 好的家庭环境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颜丽)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生态环境诚信建设继续教育答案全

2020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环境诚信建设 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 的债券工具是(绿色债券)。 2.(2015 年10 月)中Guo 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3.2019 年2 月,Guo 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6)大类别。 4.(1987 )年,联合Guo 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 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 5.(《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2020 年)》)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 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Guo 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Guo 和网络强Guo 建设。 6.全球每年1260 万死亡人数中,有(23% )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7.《中华人民共和Guo 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2018 年1 月1 日)。 8.2017 年6 月1 日,(美Guo )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9.(室内空气污染)成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 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 10.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永续发展)。 11. 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杜绝城市环 境污染问题)。 12.(《中华人民共和GuoGuo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Guo 第一个Guo 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

教育生态化

四季的礼物 “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真快乐,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乐!”我想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大的快乐应该是在这一年四季里,每天都能亲近大自然,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们最最真实,难得的“礼物”。 春天里,一进门就会被门口那一簇簇嫩黄色,草绿色的连翘吸引着;再往前走,一排排密密的竹子高高的直直的站立在那里,走过小桥你会发现几条鱼在小池塘里自由自在的玩耍着;小池塘里倒映着几颗柳条的影子,细细的长长的,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响声;绿绿的草地上到处浸透着青草的味道,这种味道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妙。 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处走走,仔细观察一下连翘的叶子是什么形状?每朵花里有几个花瓣?孩子们总是兴奋去发现什么,大声喊着:“老师,我发现柳树发芽了,柳树长叶子了”。孩子们总是会问:“老师,这个白色的是什么花?这个粉红色的呢?这个是不是挑花呢?……”老师每一次都会耐心的笑着告诉孩子们:竹子旁边白色的是樱花,小山坡上是海棠花和桃花,淡黄色的玉兰花,还有那最容易和桃花弄混的榆叶梅……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一次次的引导下学会了更细致,更认真的去观察。 夏天里,高高的梧桐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大伞,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让孩子们可以在伞下的阴凉地里开心的做操,玩游戏……操场的栅栏边上,爬满了紫红色的牵牛花,孩子们总喜欢在玩耍的时候跑过去,摘上一朵,闻一闻,摸一摸,摆弄一下,有的干脆把它插到头上当成漂亮的卡子,还有的会把它当成礼物送给老师或是小朋友。要是大雨过后,孩子们还会在牵牛花的叶子周围发现许多小蜗牛,小班的老师会让孩子们每人找一只蜗

牛,都放到一起变成了很多只,然后带着孩子们去理解一和许多。中大班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会错过找寻蜗牛的机会,他们会把蜗牛带回班里,探究下蜗牛适合生存在哪里,蜗牛吃什么?蜗牛有没有四肢?……. 秋天里,满园都会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会叫上爸爸妈妈一起摘山楂。你看那山楂树下小朋友的手里、篮子里,满满的都是红彤彤的山楂,他们有的踮着脚去摘,有的跳起来去摘,还有的干脆让爸爸扛在肩膀上去摘个痛快。最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马上就能品尝到这些山楂的味道了,而且他们可以把摘到的果实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除了山楂树,园里还有桃树、杏树、石榴树、枣树、柿子树……春天的时候,小朋友们还自己种下了玉米、花生、豆角、红薯、胡萝卜、向日葵……这个秋天,孩子们时而拔萝卜,时而摘豆角,在忙的不亦乐乎的同时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深秋的时候园里大部分树叶子都变黄了,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去捡树叶,在探究了为什么有的树叶仍然是绿色,有的树叶却变了颜色的同时,大家还会用这些形状、颜色不同的树叶来制作《树叶粘画》。有的粘孔雀,有的粘大树和小房子,有的粘螃蟹,有的粘小兔子,还有的粘毛毛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丰富啊! 冬天里,柳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小草也都变黄了,孩子们总是会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去看看那细细的柳条,看看周围的树,看看地上的小草……然后对老师说:“什么时候柳树才能再长出叶子呢?小草怎么变黄了呢?为什么松树仍然是绿色的?”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小池塘里的小鱼不见了,而且小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l这真是一群喜欢观察、思考的小朋友啊!正如你们所发现的那样,我们的幼儿园一年四季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 格式整理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考试理论部分,试卷共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在整个家庭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 要是凭借 ___实现的。教学活动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 _______________。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 缩性 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 10 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 _________发展阶段。法律道德 4、家庭教育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以学校__ 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 ____活动。课堂教学正规教育 5、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和 _____。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6、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 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课堂纪律、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 关系 7、学生学习了m(a+b)=ma+mb 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8、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

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情感、态度 9、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自我实现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 腊的 _______。孔子 ;苏格拉底 1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 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 B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C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公共艺术生态化的观念探索

公共艺术生态化的观念探索-企业管理论文 公共艺术生态化的观念探索 柳一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没有任何的权利和艺术能凌驾在生命之上。公共艺术如何找到并传达生态的意蕴来激活引导现代人的心灵,通过公共环境的生态性来寻求全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成了当代艺术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公共艺术 1 生态化的前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推进,我们很容易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如食品安全、疾病传播、物种灭绝、大气污染等等,人们自然而然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防止自然环境加速恶化,改善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成为了当代人最忧虑的问题。 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无一例外有很多公共艺术品,占主导地位的是雕塑,装置,绘画,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生态环境性的、多学科性的、公共性的形式,面对一个城市生活的群体,对文化的积累和对当代人心理调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文化环境中所弥散出的生态特征正是对当代的生存困惑的最好解答,而且出自文化而产生的疾病也必然最好是用文化的手段来治愈。如何处理好欲望和生存的矛盾,如何在公共艺术中带给公众积极的生态观念的思考就必然成为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西蒙窑斯塔林的作品

英国艺术家西蒙·斯塔林可以说是艺术生态化的标杆,2005 年的作品《篷船篷》获得了当年英国的特纳奖,他的作品表达了历史与生态环境。斯塔林将一座纯木板建造的破旧小木屋完整的拆卸,然后用这些木板建造了一艘小木船,他亲自划着船带着剩下的木板沿着莱茵河畔往下,一直划到瑞士巴塞尔美术馆,最后把木船拆了再恢复成原来的破旧小木屋展示给观众。作品表达了一艘能够自给自足生活的穿行驶在现代的环境中,而并不破坏环境。如何摆脱在遭受破坏的环境来重新建立新的更好的生存环境。在美国同样有一些艺术家和生物学家寻求建造封闭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地球由于工业污染而破坏就可以在这样的生态系统生存。这样的想法于《篷船篷》作品的表达有相同之处。 还有件作品是一个大透明框架里放着一台改装过的自行车和一张漂亮的仙人掌水彩画,这件艺术品的制作过程让人非常惊讶。原来在2004 年,斯塔林骑着这辆自行车横穿了一个大沙漠,而这车上安装了一个氢气瓶,能在骑行过程中收集空气中的氧气,氢氧结合就产生了水。然后回到工作室用这些在自然界采集的水来画这幅水彩画。整段进程是一段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完美故事。 2006 年斯塔林将亨利·摩尔的《手持盾牌的战士》的复制品放入了多伦多的某处湖水中。两年后再打捞上来,只见雕塑上爬满了斑马贝———一种来自黑海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外来生物,这种贝类对加拿大造成了物种失衡等严重的生态问题。类似的作品还有《拯救杜鹃花》,斯塔林将杜鹃花,这种在南西班牙被视为野草的物种归还到它的原发地苏格兰。为了防止杜鹃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唯一根治它的方法只有将它连根拔起。为此,斯塔林决定用一辆红色的沃尔沃将其运输回老家苏格兰。运输过程被录像记录。这样的作品即是对社会问题的隐喻,又关注了生态问题。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09统计三班李华涛 2009710119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 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 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 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 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又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 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 干扰的生态系统已经没有了。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①水生生态系统:以水 为基质的生态系统;②陆生生态系统:以陆地土壤或母质等为基质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生活。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 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 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 花期提前,等等。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 显变化。近年来,干旱、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的发生 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 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空气、水质、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方案的选优和水库、大坝、河流、农场等生态环境影 响的评价,均属于微观问题;而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等 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则是宏观问题。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大多 是应用于宏观方面,用以解决环境保护的评价、预测、规划和决策问题。流域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具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docx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 一、引言 创新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创新生态系统则是创新高效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其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门户。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能够实现构建服务体系完善、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富有创新活力的长三角区域创新目标,对国家和社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能够聚集国内外高端企业、创新要素、研发机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资源,帮助长三角地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形成创新生态优化的发展系统。 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在政策、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等方面形成良好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建设长三角地区创新生态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路径,以便推动长三角地区中各创新主体耦合互动、合作良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本研究还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外科技资源向长三角区域聚集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为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快科技资源的聚集和落地转化,使得长三角地区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形成示范提供参考,并为高水平建设新型创新生态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 创新系统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创新系统很早就受到了关注。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最早于1987年提出,主要由政府部门、大学、中介结构、企业和科研机构构成,是创造、散播、传递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内部相互交流的网络系统。制度是影响国家创新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重点解决国家创新体系激励机制、企业、金融和财政制度安排。知识产权保护也可以有力地促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主流经济学认为是社会能力(Social Capability)异同导致了各国保障技术进步的制度在变迁上产生了差别,从而使得各国经济的增速不一样。在此背景下,国家创新系统迅速扩散。

重点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 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3)教育生态学研究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of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着,多篇 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参照,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课题界定 1.“生态化教学”: 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化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学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助长”的有机结合的理想的教学情境。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本课题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生长性、 而这 1. 自 2.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 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五、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enviro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i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因素。 生态幅(ecological valenc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低点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system):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及补充原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才能适用;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耐受性定律(Shelford’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史,这个因素成为限制因子。 内稳态(homeostasis):在外界环境因子变化时,生命系统控制其内部相应因子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稳态是通过生理和行为来调整的。 自然驯化acclimatization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不可逆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通常涉及多个生态因子。 人工驯化指在人工或实验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这种驯化通常涉及单个生态因子。 光饱和点或饱和光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380-71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这类植物起源和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这类植物起源或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日照植物(day intermediate plant):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