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是从国家预算开始萌芽发展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人类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出现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国家财政及其他一切财政分配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这种具有法律形式和制度保证的国家分配关系,就是国家预算,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管理自19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引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预算管理的引入期

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分权化管理由此产生,如何使管理分权而又不失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等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进行预测、计划其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的办法,于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1911年,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科学管理原理的探讨研究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

“科学管理”学说

知识链接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该法案通过后,实施效果良好。它使预算管理的职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些私营企业开始采用预算,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被提升到了一种社会性的必然地位。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一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将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从控制的角度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1924年该书被翻译成日文出版。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一书中论述了企业经济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部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预算管理的引入期,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对预算制度的关心度也开始提高。

预算管理的发展期

在引入期,预算管理以其协调、控制职能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采用预算制度的企业开始增多,一些经济管理学者及会计学者也开始对预算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20世纪30—7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先后受

到会计理论及其他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在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生产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化大生产促使资本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开始出现,同时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这些变化使企业迫切要求实现管理现代化。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西方会计学吸收了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些专门用于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方法,建立起了许多量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预测、决策、组织和控制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些方法包括盈亏平衡点分析、弹性预算法、变动成本计算法以及用于决策的差额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它们的产生也促进了预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盈亏平衡点分析理论的形成,使企业对成本、营业量、利润指标的分析被逐渐运用在各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润影响的事前预测上。管理者开始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出计划,并针对计划检查各项改进方案,通过检查达到调整的目的,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和分析逐渐转化为事前的预测和决策。此时期中企业管理者根据其计划编制的预算比引入期更加合理、科学,更容易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协调、控制的目的。

20世纪40年代末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强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西方各种新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及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这些新的管理思想和学科对预算管理理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组织行为学。预算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组织行为理论,一些实行预算

管理的企业开始提倡和实行分权式的民主参与管理,也就是通过使预算的编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循环,使企业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都参与预算的编制,形成了参与型的预算管理。在参与型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中,预算执行者直接参与了编制,从而使编制的预算更加接近实际,也提高了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增强了其行动和决策与企业目标的和谐性,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日本事业部制的预算管理是这种参与型预算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参与型的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重视整体观念;(2)注重人性观念;(3)讲求人际关系;(4)重视长期规划;(5)运用动态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型预算管理的预算参与程度因国家和企业的不同而不同,日本式预算管理的参与程度比美国高一些,大企业的预算参与程度比小企业高一些。这是因为预算管理的运行模式受不同国家和企业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个人行为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国家兴起,它的产生使预算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零基预算最早起源于美国。1952年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预算编制理论新解》的文章,主张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一种新型的方法。维恩·刘易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出新方法的内涵与后来的零基预算是完全一致的。1970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彼得·派尔首先成功地将零基预算法应用于公司费用预算的编制;1971年该公司所有部门的预算都采用了零基预算编制法,并取得了成功。一些研究零基预算的学者认为,在美国,私营部门先于政府部门使用了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

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做法:一是要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料,对单位的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工作性质、设备配备等所需资金规模都要了解清楚,在平时就要建立单位情况数据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二是要确定各项开支定额,这是编制零基预算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根据事业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对各个预算项目逐个分析,按照效益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预算支出项目和数额。零基预算能克服政府或企业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的不足,不受既成事实的影响,一切都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实行零基预算是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的前提。在政府预算领域,“零基预算”也叫“夕阳预算”或“落日预算”,它的含义就是每年预算编排不以前一年预算为基础,而是首先对相关政府机构职能进行重新审核,看看哪些职能已经履行了,哪些职能还需要存在下去,已经履行完的职能相关预算就要砍掉,这样对政府职能就会产生一种约束,防止机构日益臃肿。美国前总统卡特是一个零基预算的积极推行者,他在担任佐治亚州州长时,曾在该州极力推广零基预算,他当选总统后的1979年,又指示联邦政府要全面实行零基预算,使零基预算在美国颇为盛行。随后,零基预算编制法传到了紧邻美国的加拿大,加拿大的一些企业纷纷采用零基预算,以至于现在零基预算被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公认为是管理间接费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与型预算管理与零基预算的形成是预算管理在企业得到普及应用的结果,预算管理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由此也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

预算管理的成熟期

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预算管理趋于成熟,成为西方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伴随科技的进步,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步入了信息社会时代,通信的发达和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的发展,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更加准确可靠,从而为预算管理的实施者提供了更新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预测和决策信息资料,使其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预测、预算目标的制定——特别是中长期预算目标的制定——有了更为可靠、科学的资料依据,增强了企业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的预见和应变能力,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把各种需要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很快地得出各种不同的预算方案,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制定的预算更为贴近实际。另外,会计信息的迅速、准确传递,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对费用、成本预算的控制形成了更强有力的硬性约束,对预算差异的分析更为快捷、准确、科学,同时对业绩的考评也更为合理。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又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该系统把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子系统,使企业将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环节全部纳入资源预算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了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预算管理。总之,此时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手段,很多跨国公司在评价经营管理人员业绩时偏重于以预算为标准进行评价。

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预算管理在我国也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基于我国财政预算制度,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部被纳入财政预算,在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虽然这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预算机制完全是与财政预算融为一体的,企业的预算只是附属于国家财政预算,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

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的部分企业开始实行定额管理,60年代开始推广班组核算管理,80年代又推行了内部银行、责任会计制度以及经济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目标管理等多种企业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对强化企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企业现代化管理理论被引入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被广泛采用,推动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国内部分企业开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同时,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一系列规章指引。2000年9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颁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2001年4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劳动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管理制度”;2002年4月,财政部又颁布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企业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2010年4月,财政部又

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第15号应用指引就是《全面预算》。这些行政规章的颁布,标志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理念已经在我国各界得到广泛认同,并进入到了规范和实施阶段。

在企业理论界,学者对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模式、系统架构进行了开拓性论述,并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总结、评价,社会各种预算管理培训辅导不断涌现;同时,专门论述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方面的著作也陆续出版。

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力量 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源于三股力量:一是理论界的引进和探索;二是大型企业的率先探索;三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 (一)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引入和探索 1.管理会计教科书对预算管理的率先引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或在引进基础上编写的管理会计教科书,每本教科书中至少有一章会对全面预算作专门的介绍。纵观这些教科书不难发现,预算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预算理论引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预算仅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计划数量化的工具。我国较早引进全面预算概念的是李天民教授,1984年在其极其畅销的《管理会计学》一书中,将预算管理定义为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付志刚(1993)认为全面预算是反映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在企事业单位中均适用,内容不仅包括现金收支、资金需求与融通,也涵盖了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直到上世纪末,理论界对全面预算的定义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其功能愈显多样化——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由于全面预算是企业长期计划中某一年(某个周期)的详细反映,囊括了组织中各子单位各环节的业务计划,为购货、销货、成本动因作业、生产、净收益、现金状况及其他管理对象确立数量化的目标,因此,学术界认为全面预算其实就是包括一整套详细营业日程表和财务报表的阶段性经营计划。 (2)21世纪初,全面预算上升至系统性的财务战略地位,成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毛付根(2000)主编的《管理会计》是这样写的,全面预算是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等各方面的总称,它明确了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的目标,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状况表等一整套预计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预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他还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据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系统性管理方法。同时期,国外的学术专家对预算管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全面预算不再是单位的一种计划或战略工具,而是一项行为表现。 2.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深入研究 将1995—2008年12月期间的《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不难发现:直接针对企业预算管理问题进行讨论的文章有7篇,大部分都集中于近十年。从1999年开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作为控制成本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的全面预算管理,在上世纪20年代被美国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采用后,很快便风靡全球成为众多企业用于标准作业和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和资金控制的过程中,全面从业务、筹资、投资、资本性支出等方面进行资金管控,其管理理念和所设计的管理措施能够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趋于精细化,让企业最大化地节约资金,以及最大化地获得经营利润,同时也便于企业对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以更高的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基于此,通过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研究结论能为相应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标签:企业;全面预算;成本;定价 1前言 成本核算的目的之一便是更加准确地为企业的产品进行合理地定价,长期以来,企业的定价哲学为对经营成本进行补偿以及完成既定的利润目标,这种定价模式往往使得企业忽视了价值链等无形因素,造成定价不准,使得企业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失得优势或先机。关于企业的产品或项目定价,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需并驾齐驱,且成本管理占有重要的因素。只有良好的成本管理,才能最大化降低成本费用,才能让企业既能占得价格优势,又能获得既定利润。据此,本文以更深的角度和思想对成本核算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2全面预算管理之成本预算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企业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会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审核、考核、评价、总结等环节入手,对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一段时间内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了一个科学的、趋于精确性的总体预测。在总体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指导与干预,确保各个预算执行部门能够精确地按照预算金额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最终通过对全面预算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相关数据结论的指导下,最大化地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的成本管理趋于精细化。企业在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对企业商品进行定价,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地优化价格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既能保障产品质量,又能确保价格的优势地位不受动摇。 3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了预算管理的作用 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将企业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精细化。关于预算,在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 题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第二次作业院系:管理科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叶树源 学号:1212000642

2014年12月

浅谈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 摘要 本文以我国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实施构建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初探。文章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扫除人们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同时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当今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应如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进而全面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预算实施

目录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2) 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 (2) (一)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2) (二)我国企业全面管理存在的问题 (2) (三)预算编制过程不合理 (2) 三、企业如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3) (一)设置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 (3) (二)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4) (三)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和实行合理的预算激励方式 (4) (四)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预算管理模式 (4) (五)全面预算需要全员参与 (5) (六)创造有利于预算全面实施的企业环境 (5)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已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很多跨国公司都以预算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工具和业绩评价的依据。我国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只是近些年才开始。虽然有不少企业推行了预算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施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成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急待解决的课题。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MBA、EMBA等各类商管教育均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规划工具涵括在内。 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全面预算的概念和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进入我国的,近20年的时间里,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而且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解的片面性和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即使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中,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全面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以沃尔玛百货为例 【摘要】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否拥有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避人为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其中预算管理则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课程的学习,尤其是管理控制的探究,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为例,进一步分析沃尔玛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Abstract】 For modern enterprises, whether a sound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a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enterprise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fierce market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avoid artificial risk problem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The budget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r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course of study,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management control, Wal-Mart, a retail giant, for example, furth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沃尔玛百货 【Keywords】internal control、budget management、Wal-Mart stores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项要素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并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自动调节,自动反映。1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就是全面预算,这种预算涵盖了企业经营、资本运营、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计划、协调、控制、激励作用的总合机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2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目标一致、作用相互、效应协同;与此同时,预算管理在管理控制系统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在组织中的主要作用有两大方面,即资源配置决策和提供控制评价基础。3 1参考文献[8] 2参考文献[9]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尽管全面预算管理这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和接受,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全员参与性不够,预算管理目标脱离企业的发展战略,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预算考核未得到充分重视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全员参与性、积极性不够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需要企业上上下下,各个部门、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涉及整个企业各个部门,而非财务部门或者某个人。目前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即使配合完成,也是为了预算而预算,敷衍了事,使得全面预算工作浮于形式,而并非达到真正管理企业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协调的工具,它协调了公司各个部门,将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既定目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手段。企业就是要通过全面预算这个工具和手段将全体员工的参与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从而顺利完成各项预算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脱离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或目的,具有指导性、长远性,全局性,系统性等特征。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实施,终究仍然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而能将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合理分解,通过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的落实,一步步按照发展目标来实现企业宏伟蓝图的支撑工具,就是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并未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甚至出现了背离,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只看眼前,注重短期指标,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久而久之将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要强调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把全面预算放在战略的高度,其制定一定要充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战略性为导向,将企业的年度目标与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来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全面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全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很多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总是强调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行业的特殊性,市场的变化性,内部的调整等等,忽视了全面预算执行的刚性力度,使得预算有编制无执行,或者执行与编制相脱节,造成虎头蛇尾的怪相。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一定要强调预算的刚性力度,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都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全面预算开展经营活动,同时由于环境变化、宏观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可能使得预算执行与预算初期发生较大变化,这就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提高适应性。全面预算管理既要强调预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关系

思考题6: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管理的关系谢丽媛 战略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利益,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活动目标。战略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公司战略决定全面预算,全面预算又支持和修正公司战略。战略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战略管理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长期发展方向的指导战略 战略管理着眼于宏观的发展的方向,集合未来的宏观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等,为企业的未来的做出预测和规划。在规模导向型的企业,它在战略上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主的,预算的重点也就侧重于销售的增长,而以收益为导向的企业,在战略上则是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为导向,预算的重点是成本或者是税前利润及其增长率。可见预算的编制总是以企业的战略为起点的。 2、全面预算是对战略计划的具体落实,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 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可以使员工的责任分工明确,加深对于企业的整体的战略目标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文化,加深纵向和横向的沟通,有利于相互的配合与协作。此外,在制定企业的预算时,通常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成短期的目标,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在经营过程中,是企业的宏观战略向微观的运营计划的转变。 3、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战略管理目标的程序化和可度量化。 由于战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性目标,因而在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和运转过程中难以把握,难以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流程及考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预算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将相对抽象的战略管理细化为生产预算管理、销售预算管理、筹资预算管理等可操作可控制可考核的预算管理模块。 4、战略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及导向。 企业战略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导向,要求企业在立足于自身战略规划及公司所处的发展周期和市场环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算管理模式,如创新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一般选择规模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因为其一定时期内的战略为增加市场占有额及扩大公司规模;而成熟期的企业宜选择收益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在相对有限的发展空间下通过降低成本等形式提高利润。 5、预算监控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发现企业未能预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企业战略必须适应客观现状,在发现战略管理的弊病或者找到更优的战略管理途径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全面预算管理体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途径。当今企业战略管理呈现出动态化、企业的全员参与等发展趋势,而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一致,正体现了这些要求,能更好地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 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具体性。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它所管理的是企业的总体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战略管理不是强调企业某一事业部或某一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使命、目标和战略来协调企业各部门自身的表现。这样也就使战略管理具有综合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1.执行力度不强。全面预算管理主要重视的就是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也就是说,全面预算管理是贯穿于编制、执行、反馈、分析、评价、考核全过程当中。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实施相关工作的时候,一般都存在着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并且大部分企业也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网络与程序,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在执行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部分企业会将管理任务直接下达至财务部门,尽管会授权给财务部门,但是也没有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反而会在财务部门中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在企业实际生产中,一般都会受到市场、政策、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导致其实际执行情况和编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又无法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导致预算工作滞后,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 2.缺少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考核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其主要就是对企业内部预算执行情况的一个考核。如果预算执行奖惩不明确,预算考评与激励不合理,就会降低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降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果。同时,在对责任单位与责任人进行考核的时候,太过重视客观因素的不良影响,有意回避主观因素,导致降低了预算管理成果。除此之外,企业预算管理中缺少有效的奖惩机制,或者在进行考核的时候,没有和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联系,导致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水

平与作用。 3.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全员参与指的就是企业所有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预算管理工作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组织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缺少一定的参与意识,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也只是征求了个别部门的建议,将全面预算工作看成是财务预算工作,缺少其他部门的参与。虽然说其它预算形式最后可能也体现在财务预算中,但是预算内容并不全是财务部门可以确定的,在执行预算的时候,没有得到全员的参与,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缺少全员责任与预算执行的挂钩,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落实。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1.提高全面预算编制水平。要想实现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不仅要对观念进行转变,还要加强对编制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在进行全面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预算编制业务量数量特征而言,可以分成弹性预算、固定预算;根据预算期时间特征而言,可以分成滚动预算、定期预算;根据预算编制出发点特征而言,可以分成零基预算、增量预算。针对不同的预算方法来说,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就不同,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市场情况的调查与预测,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最为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展开。通常情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发展的开始——来自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的经验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发展的开始——来自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的经验 Fina 本 nce暂专Acc题ountingj哮毒毽&《舞彝麟 正如着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的管理控制方法之 一 .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和评价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己逐渐成为企业加 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但在 实际工作中,由于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往往与资源分配脱钩,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造成信息迟滞等诸多原因,造成了预算管理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在部分企业存在"编制方法五花八门,指 标分配争论不休,实际执行雾里看花等诸多问题,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本期专题介绍的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兖矿集 团有限公司和西北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的预算管理经验各有所长,相信对其他企业运行全面预算管理会有所启示和借鉴.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发展的开始 沈建康郭军傅卓伟 来自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的经验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传化物流)从20O2年起就进行 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和尝试;2004 年初步建立了公司预算管理体系;

2005年加大了推行速度和力度,并 由财务部牵头,联合信息技术部共同开发了适合物流产业的"预算管理软件";2006年后着重于结合传化物流 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预算管理的优化和提升.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传化物流已逐渐形成了符合物流产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 ,结合物流发展特性.夯 实预算管理基础 传化物流的发展定位于"物流平 台整合运营商",战略上具体分为单个物流平台的做深做精,推进基地连锁复制,培育物流电子商务三大目标.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上紧密结合战略发展,经营目标的实现,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资源合理整合,经营行为约束性管理,项目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的有力抓手,确保企业各种资源的运用与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一)强化物流发展的财务战略 观念,确立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意识 首先,传化物流通过树立统一的 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使职工从观念上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其次,将公司 预算管理视角着眼于长远,引导预算管理行为的长期化.最后,树立全员

从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看预算会计发展

从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看预算会计发展 一、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我国正在进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使预算管理模式由长期沿用的粗放型向“控制导向”型的转变改革的重点在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方面,目的是要: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高效、科学、规范、透明的支出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以此控制公共支出规模,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早编细编预算、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实行部门预算,来提高预算质量,增强预算约束力;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来规范预算执行,监控支出过程,提高支出效率和效果这些改革不是对原有制度细枝末叶的修补,而是制度创新,是根本的变革,它将对预算会计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将改变预算资金的流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分散的国库收付制度相对应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政府性收入统一纳入国库管理,所有的财政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拨付。这就是说,预算支出款项的拨付,不必再由财政部门事先将资金从国库拨出,通过预算部门(单位)层层转拨,最后由支出预算单位使用向供应商付款,而是由财政部门根据用款单位的拨款请求,按照购贷合同从国库直接将资金拨付给商品的供应商或劳务的提供者。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环节改革的

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如图1。 首先,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了,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因此,支出付款不需要中间环节,直接由起点到达终点,各种转拨环节消失;流程也随之缩短,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的中间过程已截去。其次,资金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分散的支付制度下,预算资金一直以货币形态在整个预算系统内部流转,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逐级转拨预算资金。而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流动,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大宗库存材料,因非随购随用,故不即时转为支出。另外,还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了转账阶段。转账是为了反映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没有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动,大都是实物资金流动或依托于实际购买支付而人为假定的价值活动,计量记录的依据是采购合同、采购实体的验收报告和转账通知等。还有,支出单位(部门)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预算资金流程的改变还使得预算资金在离开预算会计系统前,一直都受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督,避免了原来预算资金一旦离开国库进入预算单位或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就脱离财政监控的局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治理方法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治理方法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种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与成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为目的,对其管理中存在的問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广大企业及其经营者建言献策。 标签:企业;全面预算;治理方法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使企业的计划更加全面 企业是一个处于动态环境的盈利性组织,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而计划财务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出发,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计划更加周密与全面,使得计划安排与实际现状更加吻合,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提高计划的弹性与适应性。 (二)可以使企业的考核标准更加客观 一切计划还有过程的实施,都需要最终的考核,来评价过程的有效性,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作为考核和评价业绩的标准与尺度,以预算执行结果作为企业各部门业绩评价的基础,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的需要 企业成功发展运营的需要有合理的战略目标指引。企业的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都是围绕发展战略来进行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和目标,通过事先确定的一系列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发展目标为依据,实现过程控制和管理,并根据预算目标对结果进行控制和评价,通过不断修正过程以确保其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不健全 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须在完善预算组织体系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是基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前提是企业的组织体制必须完善,只有完善的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就才可有效实施。当前我国全面预算之所无法实施很大原因在于组织结构不完善。 (二)预算编制方法过时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以沃尔玛百货为例 【摘要】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否拥有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避人为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其中预算管理则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课程的学习,尤其是管理控制的探究,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为例,进一步分析沃尔玛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Abstract】 For modern enterprises, whether a sound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a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enterprise a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fierce market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avoid artificial risk problem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The budget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r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course of study,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management control, Wal-Mart, a retail giant, for example, furth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沃尔玛百货 【Keywords】internal control、budget management、Wal-Mart stores |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项要素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并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自动调节,自动反映。1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就是全面预算,这种预算涵盖了企业经营、资本运营、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计划、协调、控制、激励作用的总合机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2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目标一致、作用相互、效应协同;与此同时,预算管理在管理控制系统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在组织中的主要作用有两大方面,即资源配置决 1参考文献[8]

全面预算的历史背景

1.1.1预算管理产生的背景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初,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和货栈、客店等业主制,企业老板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个人独资和合伙兴办一个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己经不可能。于是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公司制已成为工商企业的标准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公司规模急速膨胀,业务量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公司经营进行高效率的管理。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现代公司制相伴诞生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即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代公司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和拓展经营领域,企业管理过程日益复杂,资本所有者由于经营能力所限,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管理。这在主观上也使得公司采取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1.2文献回顾 公元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从此产生了预算的观念。1921年,美国颁布《预算与会计法案》,进一步扩大了预算控制思想的影响。它使得预算管理的职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些企业均采用预算管理方法。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的著作《预算控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 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种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关于预算的定义,观点较多I11。在《管理会计教程》中,查尔斯·T·霍恩格里(Charles T. Horngen)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克里斯柯吉里斯(ChrisArg州s)定义预算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哈罗德·比尔克曼( Harold Bierman)则把预算分为两类,一类为预测,告诉经理人员他在未来将可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类为标准,告诉经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平是否已经维持或达成。弗雷姆根(Fremgen)认为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以财务条件来表示。格伦.A·韦尔什(Glenn A Welsh)则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营运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预先设定的 目标、策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预算的职能是什么(Al。威尔士(Welsch )教授提出三大职能学说,即计划职能、控制职能、调整职能(Welsch. 1976);安冬尼( Anthong)提出了计划、传达、动机形成、业绩测定四大职能说(Anthong. 1975);而德克斯塔( Decoster ) 硕士学位论文则提出了预测、计划、权限付予、业绩测定、传达五种职能(Decoster, 1976). 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在《预算编制理论新解》中虽未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的内涵、方法与后来的零基预算相一致。 王斌、李苹莉在《预算目标确定与分解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涉及多方权利和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同时在《组织、设计、管理控制系统与财权安排》(会计研究,2003.3)中认为“企业战略决定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划分”。 苏寿堂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中提出要建立以目标利润为预算编制起点的预算编制模式。于增彪、梁文涛则在《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一文中建议按每股收益为起点编制预算。王斌则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一文中提出按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选择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

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oc

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既定目标,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烟草商业企业虽然建立并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在实践中常常存在控制力不强、执行率低等问题,更有职能部门将预算管理视为负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使预算管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当前烟草商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四点建议,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发挥预算管理的管理效用。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企业目标、实施、管控、评价和激励的整个过程,是企业经营计划和落实的财务形式体现,对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化资产配置,控制成本费用,提升企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企业一直推行预算管理,但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和作用却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每年编制预算只是例行上级交办的任务,企业内部也主要是财务部门负责实施。名曰全面预算,实际成了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有全面之名,却无全面之实。 一、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一)全面预算的内容

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者一个既定的期间内)经营、财务、投资等价值流向的相关总体计划。全面预算应该围绕企业的年度计划开展,以企业的卷烟销售为发起点,内容涵盖了采购业务、销售业务、费用支出、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以现金流流为反映形式,最后形成包含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的各类财务报表。各个预算项目或者模块之间既有所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形成了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系统。从管理的层次看,全面预算体系涵盖了管理层的治理、职能部门的管理、各个岗位的配合和落实;从预算的内容看,全面预算覆盖了企业各项业务的经营、成本费用的控制及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从预算的作用看,全面预算体系不仅是企业管理的财务体现,也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二、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足 目前,企业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之所以成效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方面

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

某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草案) 2008年 某企业总厂财务资产部

目录 一、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的背景 (3) (一) 企业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现状 (3) (二) 实施规范化预算管理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面预算所要达到的目标 (5) (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 (5) (二) 全面预算责任目标体系 (6) (三)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8) 三、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9) 四、预算编制程序与方法 (10) 五、预算执行与监督控制 (16) (一) 全面预算执行 (16) (二) 系统业务流程图 (16) (三) 全面预算控制反馈 (17) 六、预算差异分析与调整 (21) (一)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1) (二) 预算调整 (22) 七、考核评价 (24) 八、预算管理的内部审计 (26) 九、企业预算向集团预算的升级 (27) (一) 集团预算政策的制定 (27) (二) 集团预算政策的下发 (27) (三) 下属企业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27) (四) 集团接收下属企业预算数据 (27) (五) 集团审批下属企业预算数据并下发审批信息 (28)

一、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的背景 (一) 企业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现状 某企业是建厂62年的老国企,管理基础深厚,从90年代初起就已经开始探索全面预算管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是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化过程相对缓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1、预算制度不健全:目前某企业在预算制度方面仅有97年 制订的《某企业总厂资金预算管理办法》,其他预算制度尚属空白,内控环节薄弱。 2、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 机构,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保障。一些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没有具体机构来解决,从而造成预算管理出现断层和漏洞,预算管理作用得不到真正发挥。 3、预算的编制不规范:全面预算不是依据实际报表进行简单 的数字调整,也不应该是凭空想象的数字罗列,而应是以科学的预测和切合实际的业务计划为基础,多次上下往返讨论而决定的。由于企业目前目标测算方法不够科学,存在预算失准现象,影响了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4、预算编制技术和编制程序不合理: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

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9T14:02:57.8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李海霞[导读] 为此,企业要深入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企业的资产管理。 河北誉龙圣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新时期,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涉及的方面较多,在管理与运营中的存在很多不可控、不可知的因素,对企业健康运营造成一定影响。为此,企业要深入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企业的资产管理。 关键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战略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下一年度经营预算的总称,是指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它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司全体员工参与,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全部内容的预算体系。相比与单纯的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并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由此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公司运行,真正实现经营目标的管理机制。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2.1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管控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全体员工、各个部门的综合化管理,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来,通过预算促进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严格在规定范围内进行预算支出,始终将预算作为基本标准,对企业成本支出实施全方位有效管理和控制,对于高出预算的支出应第一时间告知专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经过委员会的深入商讨审批后方可实际进行,防止因舞弊行为导致资金被私自挪用,一套完善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各部门应担负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2.2全面预算管理能对企业资源优化分配,落实战略发展目标 企业开展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的预算对企业的决策目标、资源分配进行一番量化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资源的正确分配与有效使用,不断强化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实现企业预期的经营目标。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广泛应用,企业在已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基础上制定各项预算指标,内部各部门根据相对应的预算指标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落实到实处。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使得企业发展战略执行全过程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积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经过持续性调整和改进,形成一套理想的资源配置方案。 2.3全面预算管理能够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整体工作正常有序运行,不断强化企业内控执行力度,为企业提供和谐优质的经营氛围。通常情况下,在检查预算决策、预算执行情况时都会运用集体决策及审批的方式进行,以防止由于投资随意性而造成严重的经营损失。通过不断强化财务预算,能够对企业今后的现金流情况实施科学预测,事先做好相关筹划工作,保证现金链条的正常性,认真分析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受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在预算控制中应涉及企业整体资金支出。比如通过了解应收账款回收信息,并采用匹配的应付账款的付款方式来确立具体的付款期限以及今后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适当减少企业的速动资产,缓解企业的负债压力,从而避免利益费用的过多支出,降低资金链断裂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和效益水平。 3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战略频繁调整影响预算体系 我国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战略目标转换次数较多,导致企业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没有一个长期统一的组织架构严重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3.2信息不对称 我国企业下级管理者和员工考虑自身的利益,没有将预算有关的信息全部公开化,使上级管理者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尽管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某些信息的难以表达,造成信息没有完全共享,预算形成松弛。 3.3考评制度造成员工压力过大 我国企业将预算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作为管理者业绩的考核标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造成了管理者及员工的很大压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4预算部分数据失真 我国企业内外部收入项目的预算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收入没有达到相应的预算标准。损益表营业收入增幅与预算的指标存在差异。此种现象的产生,说明了在进行预算的时候有时会发生预算失真的问题,该问题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影响未来企业战略目标的规划确定,也会对资源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 4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必须要设置全面预算管理的专职部门,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明确管理部门的有关权利和具体职能,同时在企业将管理职能严格执行下去。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监督各部门科学发展,在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的建构下,有效实施预算的合理设置和优化配置。所以,企业要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委员会,直接受董事会管理,成为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性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委员会组成成员是担任各重要职能的部门经理,委员会主席是企业的高层领导,确立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目标,审核及修改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案,在审核通过后予以有效实施。 4.2吸纳专业人才,加强现有人员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