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的历史背景

全面预算的历史背景
全面预算的历史背景

1.1.1预算管理产生的背景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初,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和货栈、客店等业主制,企业老板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个人独资和合伙兴办一个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己经不可能。于是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公司制已成为工商企业的标准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公司规模急速膨胀,业务量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公司经营进行高效率的管理。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现代公司制相伴诞生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即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代公司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和拓展经营领域,企业管理过程日益复杂,资本所有者由于经营能力所限,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管理。这在主观上也使得公司采取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1.2文献回顾

公元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从此产生了预算的观念。1921年,美国颁布《预算与会计法案》,进一步扩大了预算控制思想的影响。它使得预算管理的职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些企业均采用预算管理方法。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的著作《预算控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

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种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关于预算的定义,观点较多I11。在《管理会计教程》中,查尔斯·T·霍恩格里(Charles T. Horngen)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克里斯柯吉里斯(ChrisArg州s)定义预算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哈罗德·比尔克曼( Harold Bierman)则把预算分为两类,一类为预测,告诉经理人员他在未来将可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类为标准,告诉经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平是否已经维持或达成。弗雷姆根(Fremgen)认为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以财务条件来表示。格伦.A·韦尔什(Glenn A Welsh)则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营运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预先设定的

目标、策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预算的职能是什么(Al。威尔士(Welsch )教授提出三大职能学说,即计划职能、控制职能、调整职能(Welsch. 1976);安冬尼( Anthong)提出了计划、传达、动机形成、业绩测定四大职能说(Anthong. 1975);而德克斯塔( Decoster ) 硕士学位论文则提出了预测、计划、权限付予、业绩测定、传达五种职能(Decoster, 1976).

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在《预算编制理论新解》中虽未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的内涵、方法与后来的零基预算相一致。

王斌、李苹莉在《预算目标确定与分解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涉及多方权利和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同时在《组织、设计、管理控制系统与财权安排》(会计研究,2003.3)中认为“企业战略决定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划分”。

苏寿堂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中提出要建立以目标利润为预算编制起点的预算编制模式。于增彪、梁文涛则在《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一文中建议按每股收益为起点编制预算。王斌则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一文中提出按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选择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

瓦顿(Wharton )在1995年出版的《年度红利契约中业绩评价标杆的选择》中指出,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经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

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第2章全面预算管理的历史演进

2.1预算管理的历史演进

预算管理在现代工商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深受企业管理思想、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环境等变量的影响。从预算管理的发展历史看,它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会计管理功能延伸的阶段,物质资源的规划与控制阶段,组织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阶段,后预算管理阶段①。2.1.1会计管理功能延伸的阶段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加强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

霍斯金(K.W Hoskin)和麦克夫(R.H.Macve)在其著作《会计学:一门学科规训(之三)》中描述了管理权力如何使会计从过去的添补者(配角)变成了主角的[3]0 19世纪前,复式簿记还谈不上有什么重大影响,主要用于财务管理、检查账目或作为成本控制最基本的形式,在时间方面则往往着眼过去而不是未来,它是记录过去而不是预测或计划未来的手段。19世纪4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运用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成为会计功能的一个发展方向.于是以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为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预算管理在该阶段的特征表现为(1)强调计划、控制.“预算”( budget)一词起源于法文bougette,意思是皮革制成的袋子或公文包,引申为财政大臣公文包中的下年度的岁出岁入预算数。当时预算管理主要是对下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规划、控制;(2)功能单纯,方式、方法较为简单、粗线条。因为刚刚起步,处于幼年期,因此其具体的操作还比较稚嫩,功能也仅限于计划、控制等方面.

这一阶段预算从理论到方法都还不够成熟。预算管理先应用于政府机构的财政收支计划,后来才逐渐推广到工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2.1.2物质资源的规划与控制阶段

钱得勒在其《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描述了现代工商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和早期成长过程在此之前可以告一段落,战后的经济衰退显示出在大型综合的工商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还存在着需要加以调整的重大缺陷。企业组织改革的结果是制度化管理的推行和权责分明的层级组织的形成,以及对企业物质资源控制的加强。预算管理也随之进入了物质资源的规划与控制发展阶段。

1.预算内容的初步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衰退对许多新兴的现代工商企业具有毁灭性的影响。从1920年夏天到1922年春天需求量突然而持续的下降,是美国现代工商企业所必须面对的第一次艰苦时期,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迅速调整其存货,这个现实表明,当时的高层经理人员未能有效地对此做出计划。一些大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对这次存货危机做出了反应:发展一套能够按照仔细预测而得到的需求量来规定和调整其产品流量的方法[4].这一套方法的重点就是对企业物质资源的计划与控制。

2.预算组织和程序的初步形成

通用汽车公司在完善预算内容的同时,进一步规范预算工作的组织与程序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其它公司,如杜邦公司也调整了其预算管理组织功能。杜邦首先扩大执行委员会,执委会的任务是详细审核和批准分支公司指数(预算数)、评估分支公司的绩效、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价格政策和公司的其他总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划长远策略以及为实现这一策略

分配资源。另外,还设立了一些分支公司间的关系委员会以协调主要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的设定其目的在于增强对企业物质资源的规划和控制。

3.该时期预算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预算特点是:(I)进行预算的动机主要是应对组织系统以外的问题,预算的逻辑起点是市场的需求;(2)受这一时期古典管理思想的影响,预算偏重于组织结构和作业任务,忽略了组织中人的因素;(3)预算的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预算指标由高层管理者确定后逐级下达给基层部门。

该阶段预算己开始强调长远规划,其计划性、协调性都较强,然而它只关注对物质层面的控制,忽略了“组织”控制,忽略了“人”这个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这使得预算管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时期,“预算管理在企业得到了急速的普及”,新的预算方法和预测方法都已成为标准的作业程序了。预算已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上的进步,它还促进了组织结构本身的完善和变革。因此,预算管理进入了组织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阶段。

2.1.3组织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随着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管理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性质的以及人的行为作用等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企业预算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的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学派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管理思想只重视结构和工作任务,行为科学家则着重研究组织的社会心理系统,注重人的因素及人在具体组织中的行为方式。早期的人际关系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行为科学家提倡参与式管理方法。

在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企业预算管理增加了行为管理的内涵。人们开始认识到不良的业绩更多的是由于组织中执行预算的人员没有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激励,而并不是预算系统本身的问题。因此对组织的各个层级进行明确的授权、激励和协调,以使他们的努力与组织的预算目标相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企业预算管理的职能在行为管理方面得到了扩展。在这一时期,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和完善。

其特点为:(1)预算管理的对象从以实物和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源扩大为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在内的整个组织资源;

(2)预算管理的性质从完全的被动变得较为主动,人们认识到预算管理系统本身也可以影响组织绩效;

(3)预算管理的功能从一种单纯的计划与控制功能发展成为现在兼具计划、控制、协调、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经营机制,从而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

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和扩展之后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如今被人们称之为“标准预算管理”的模式,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几十年间中被世界范围内的工商企业普遍采用,除了出现了诸如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新的预算方法之外,其管理模式未有太大变化。

2.1.4后预算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经济开始不同程度的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转变。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明显增强,这种变化动摇了传统预算管理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前提,预算管理缺乏适应性、费时耗力、各职能之间相互矛盾等诸多缺陷日渐显现。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作业管理法、标杆法等新的更具战略性的业绩管理方法逐渐盛行,于是,传统预算管理进入了一个与组织外部经营环境及内部控制环境相冲突的阶段,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调节呢?

一种观点是改良派,主张在现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基础上进行改造,结合先进的管理控制理念和信息技术,修正传统预算的程序和方法,使传统预算与组织环境更加适应。具体方法

包括:

(1)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 budget. ABB)。作业基础预算方法在传统预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管理(ABM) 的理念设计的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方法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按作业流程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对于增值作业进行重点资金保证;对于非增值作业则应删掉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持续改进预算(Kaizen budget)。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都致力于持续改进。持续改进预算Igl是一种在最终预算中明确体现不断改进要求并实施所有改进计划的预算方法。

(3)战略预算。战略预算是根据管理的权变理论提出来的,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fi控制系统,应根据不同的组织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控制系统,其中一个关键的选择变量就是组织的战略和目标。预算对应不同的战略应有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

(4)价值预算。价值管理是一种正式而系统的管理增加股东价值的方法,它并不是对预算和计划的替代方法,但却为预算编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价值管理方法认为所有的支出计划都必须经过类似项目评估那样建立在增值基础上的方法来评价,即评价每一项支出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大小。

另外改进预算理论认为应积极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特定的预算管理软件或是基于网络的预算方法(web-based budgeting)来提高传统预算的成本效益。改进预算理论的基本前提还是认为预算在管理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另一种观点则是彻底的革命派,其倡导者认为现行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弊端丛生,诸如:内涵着集权式的“命令—控制”理念,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不能给管理层提供可靠信息,助长企业内部各层级分散化倾向,不能反映客户信赖度等。因此,近两年欧洲一些学者提出了所谓的“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的概念,即采用标杆法、平衡计分卡、流程优化以及战略的理论和方法取代传统的预算.1998年1月CAM-I(跨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合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论坛,取名为“超越预算圆桌会议”(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简称为BBRT )。,来研究用什么方法来替代预算管理系统的问题tiole

(完整word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领先于我镇其他兄弟学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力量 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源于三股力量:一是理论界的引进和探索;二是大型企业的率先探索;三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 (一)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引入和探索 1.管理会计教科书对预算管理的率先引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或在引进基础上编写的管理会计教科书,每本教科书中至少有一章会对全面预算作专门的介绍。纵观这些教科书不难发现,预算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预算理论引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预算仅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计划数量化的工具。我国较早引进全面预算概念的是李天民教授,1984年在其极其畅销的《管理会计学》一书中,将预算管理定义为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付志刚(1993)认为全面预算是反映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在企事业单位中均适用,内容不仅包括现金收支、资金需求与融通,也涵盖了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直到上世纪末,理论界对全面预算的定义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其功能愈显多样化——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由于全面预算是企业长期计划中某一年(某个周期)的详细反映,囊括了组织中各子单位各环节的业务计划,为购货、销货、成本动因作业、生产、净收益、现金状况及其他管理对象确立数量化的目标,因此,学术界认为全面预算其实就是包括一整套详细营业日程表和财务报表的阶段性经营计划。 (2)21世纪初,全面预算上升至系统性的财务战略地位,成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毛付根(2000)主编的《管理会计》是这样写的,全面预算是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等各方面的总称,它明确了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的目标,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状况表等一整套预计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预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他还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据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系统性管理方法。同时期,国外的学术专家对预算管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全面预算不再是单位的一种计划或战略工具,而是一项行为表现。 2.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深入研究 将1995—2008年12月期间的《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不难发现:直接针对企业预算管理问题进行讨论的文章有7篇,大部分都集中于近十年。从1999年开始,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 一、晏殊、欧阳修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1、晏殊: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2、欧阳修: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现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 二、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1、范仲淹: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写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2、张先: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张三影” 3、王安石: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三、柳永 1、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二、开拓词境,雅俗纷陈。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艳情词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对

从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看预算会计发展

从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看预算会计发展 一、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我国正在进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使预算管理模式由长期沿用的粗放型向“控制导向”型的转变改革的重点在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方面,目的是要: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高效、科学、规范、透明的支出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以此控制公共支出规模,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预算编制环节,通过早编细编预算、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实行部门预算,来提高预算质量,增强预算约束力;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来规范预算执行,监控支出过程,提高支出效率和效果这些改革不是对原有制度细枝末叶的修补,而是制度创新,是根本的变革,它将对预算会计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将改变预算资金的流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分散的国库收付制度相对应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政府性收入统一纳入国库管理,所有的财政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拨付。这就是说,预算支出款项的拨付,不必再由财政部门事先将资金从国库拨出,通过预算部门(单位)层层转拨,最后由支出预算单位使用向供应商付款,而是由财政部门根据用款单位的拨款请求,按照购贷合同从国库直接将资金拨付给商品的供应商或劳务的提供者。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环节改革的

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如图1。 首先,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了,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因此,支出付款不需要中间环节,直接由起点到达终点,各种转拨环节消失;流程也随之缩短,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的中间过程已截去。其次,资金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分散的支付制度下,预算资金一直以货币形态在整个预算系统内部流转,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逐级转拨预算资金。而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流动,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大宗库存材料,因非随购随用,故不即时转为支出。另外,还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了转账阶段。转账是为了反映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没有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动,大都是实物资金流动或依托于实际购买支付而人为假定的价值活动,计量记录的依据是采购合同、采购实体的验收报告和转账通知等。还有,支出单位(部门)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预算资金流程的改变还使得预算资金在离开预算会计系统前,一直都受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督,避免了原来预算资金一旦离开国库进入预算单位或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就脱离财政监控的局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郄艳军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统一性。第二个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社会变化”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社会变化的原因、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发展的开始——来自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的经验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发展的开始——来自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的经验 Fina 本 nce暂专Acc题ountingj哮毒毽&《舞彝麟 正如着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的管理控制方法之 一 .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和评价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己逐渐成为企业加 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但在 实际工作中,由于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目标往往与资源分配脱钩,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造成信息迟滞等诸多原因,造成了预算管理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在部分企业存在"编制方法五花八门,指 标分配争论不休,实际执行雾里看花等诸多问题,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本期专题介绍的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兖矿集 团有限公司和西北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的预算管理经验各有所长,相信对其他企业运行全面预算管理会有所启示和借鉴.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发展的开始 沈建康郭军傅卓伟 来自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的经验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传化物流)从20O2年起就进行 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和尝试;2004 年初步建立了公司预算管理体系;

2005年加大了推行速度和力度,并 由财务部牵头,联合信息技术部共同开发了适合物流产业的"预算管理软件";2006年后着重于结合传化物流 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预算管理的优化和提升.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传化物流已逐渐形成了符合物流产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 ,结合物流发展特性.夯 实预算管理基础 传化物流的发展定位于"物流平 台整合运营商",战略上具体分为单个物流平台的做深做精,推进基地连锁复制,培育物流电子商务三大目标.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上紧密结合战略发展,经营目标的实现,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资源合理整合,经营行为约束性管理,项目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的有力抓手,确保企业各种资源的运用与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一)强化物流发展的财务战略 观念,确立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意识 首先,传化物流通过树立统一的 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使职工从观念上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其次,将公司 预算管理视角着眼于长远,引导预算管理行为的长期化.最后,树立全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8年南湖中学 八年级207.209班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林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所任教的八年级207.209班大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消灭了低分生,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①有些学生有偏科思想,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不强,思维不灵活,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④有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低。 三、教学目标 继续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

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 历史现代史部分。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一课。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 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 观感。

预算管理理论发展

国外预算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人员增多,分权化管理及其控制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这时企业的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计划生产能力与销售。预算便由此引入了企业的管理中,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促进了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 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该法案是对预算思想产生影响的起点。他使得预算管理被人们所了解,强化了预算管理的必然地位。随后,预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出版了《预算控制》,该书系统地阐述了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1922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协会第三次会议上,围绕预算的编制和使用进行了研究,这次的研究成果将预算控制的内容更加深入,还掀起了全美会计师及工程师共同研究预算控制问题的高潮。 20世纪40年代,西方各种新的管理思想、学派不断涌现,对预算管理理论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在预算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提倡及推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程序,并且使企业多层次,多岗位人员都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提高了预算执行者对预算的认识,使预算更接近实际。 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家引入系统理论至现代管理中,提出从全局及总体出发,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最优化规划和控制。这一理念使得企业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兴起。1970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彼得·派尔成功地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了公司的费用预算。美国前总统卡特是零基预算的积极推行者,他推动联邦政府全面实行零基预算,使得这种预算方法一度成型,并传到了加拿大等地。 进入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先进制造环境下所生产的制造费用高、多样化的产品。80年代中后期,以作业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理念引入企业,作业成本法蓬勃发展。在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影响下,传统的以部门为单位的预算编制已经不再适应企业。19世纪初,CAM-I (Consortium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国际高级制造商协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业基础预算。作业基础预算以作业管理为基础,在作业分析和业务流程改进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据此预测的作业量,确定企业在每一个部门的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并运用该信息在预算中规定每一项作业所允许的资源耗费量,实施有效的控制、绩效评价和考核。(MBA智库百科作业基础预算https://www.360docs.net/doc/4013143082.html,) 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创造了平衡计分卡,在原有预算的基础上,通过平衡计分卡将战略与预算与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形成了卡普兰预算模式。1990年一2001年期间,该银行的年均资本回报率为24%,并以每年10.9%的速度递增,比最接近的对手高出33%,成为世界上成本效益最高的银行之一(杰里米·霍普,罗宾·弗雷泽.谁还需要预算.管理锦囊,2003年第4期)。此后,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手段逐步替代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 1998年跨国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联合会成立了“超越预算圆桌会议”的研究论坛,鼓励企业放弃原有的传统预算模式,在事后的相对业绩契约的基础上进行业绩评价,并涉及到标杆法、平衡计分卡、流程优化以及战略理念的应用等若干内容,即超越对预算。然而超越预算的理论框架已经提出10多年,支持者遍布各地,但预算管理仍然被大多数公司所使用,并没有代替当前的传统预算体制。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全面预算的历史背景

1.1.1预算管理产生的背景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初,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和货栈、客店等业主制,企业老板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个人独资和合伙兴办一个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己经不可能。于是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公司制已成为工商企业的标准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公司规模急速膨胀,业务量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公司经营进行高效率的管理。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现代公司制相伴诞生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即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代公司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和拓展经营领域,企业管理过程日益复杂,资本所有者由于经营能力所限,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管理。这在主观上也使得公司采取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1.2文献回顾 公元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从此产生了预算的观念。1921年,美国颁布《预算与会计法案》,进一步扩大了预算控制思想的影响。它使得预算管理的职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些企业均采用预算管理方法。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的著作《预算控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 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种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关于预算的定义,观点较多I11。在《管理会计教程》中,查尔斯·T·霍恩格里(Charles T. Horngen)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克里斯柯吉里斯(ChrisArg州s)定义预算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哈罗德·比尔克曼( Harold Bierman)则把预算分为两类,一类为预测,告诉经理人员他在未来将可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类为标准,告诉经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平是否已经维持或达成。弗雷姆根(Fremgen)认为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以财务条件来表示。格伦.A·韦尔什(Glenn A Welsh)则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营运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预先设定的 目标、策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预算的职能是什么(Al。威尔士(Welsch )教授提出三大职能学说,即计划职能、控制职能、调整职能(Welsch. 1976);安冬尼( Anthong)提出了计划、传达、动机形成、业绩测定四大职能说(Anthong. 1975);而德克斯塔( Decoster ) 硕士学位论文则提出了预测、计划、权限付予、业绩测定、传达五种职能(Decoster, 1976). 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在《预算编制理论新解》中虽未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的内涵、方法与后来的零基预算相一致。 王斌、李苹莉在《预算目标确定与分解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涉及多方权利和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同时在《组织、设计、管理控制系统与财权安排》(会计研究,2003.3)中认为“企业战略决定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划分”。 苏寿堂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中提出要建立以目标利润为预算编制起点的预算编制模式。于增彪、梁文涛则在《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一文中建议按每股收益为起点编制预算。王斌则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一文中提出按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选择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

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

2012级经管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力01班张从明 2012082234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历史发展 我国预算外资金由来已久,解放伊始就存在。1958年,我国对财政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财权大幅度下放,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从此,预算外资金就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块,即由地方财政部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国营企业管理的三个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改变以往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预算外资金的项目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针对预算外资金的膨胀,1993年国家财政部对预算外资金作了一次大的调整,国有企业折旧基金和税后留用资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 1 管理,因而,预算外资金口径及其范围缩小了。1996年,中央开始对预算外资 金进行治理整顿,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收费)纳入预算,并将地方财政按

【优质】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优质】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

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教学计划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世界史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另外,从道德的养成上来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重要的形成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一个培养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完成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九年级历史由于在中考中分数所占比重不大,又由于是文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成绩不理想。初三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动脑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所以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宋元明清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宋之后到清代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什么是文学呢?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学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认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受两方面内容的影响:1、创作者内心的心理状态、情感情绪、创作才能;2、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并且受制于当时所处的文化氛围。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和创作才能人人有差异,无迹可循,但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研读一二,这篇文章就简单的研读 了宋代、元、明、清的时代背景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文学是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是来源于时代并反映时代的,一定的时代特必会反映于某些文学作品中。 一、宋代的时代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1、政治上,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之后,历代皇帝对军事将领都深加忌防,并多用儒臣治军,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宋成为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这是过去的历史上所未曾有的。大批出身寒门的文人通过科举走入仕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长期以来寒士”的社会理想可以说在宋代得到了实现。 受重文轻武的国策的影响,在文学上呈现出了文以载道”的思 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诗文散文中议论的成分大大增加。大

批文人借此机会进入国家机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高涨,以国家栋梁自居,意气风发的发表政见。这个特点使得一大部分思想在学术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直到宋代才真正得到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被视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描写民瘼、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因此,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 情;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一个直接影响,是诗文中议论成分的加强,宋代文人喜欢议论可以堪称前无古人。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议论化风气无所不在。 2、经济上,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大城市和小镇市的兴旺发达,纸币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的盛况空前,都非常引人注目。大城市的繁华,小镇市的兴旺。宋时因城市人口的膨胀,在很多州县城门外,形成了新居民区,称做草市。有的草市,例如著名的鄂州南草市,其人口和规模甚至大大超过城区。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使得在文学上呈现纵情享乐的特 点,通俗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如说话、杂剧、演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发展,而词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士大夫词以诗 文来表达他们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而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如欧阳修诗文、词就如同出自两人之手。正是宋人将词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发展史

“预算”管理发展史“预算”(bugget)一词起源于法文bougette,意思是用皮革制成的袋子或公文包。在19世纪中期,英国财政大臣有一种习惯,即在提出下年度税收需求时,常在英国议员们面前打开公文包,展示他所需要的数字,因此,财政大臣的“公文包”就指下年度的岁入岁出预算数。大约在1870年时,bugget一词正式出现在财政大臣公文包中的文件上,这就是预算制度最初的来源。 近代预算制度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首先应用于政府机构,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预算管理在国外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始于19世纪末,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产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一、预算管理的产生期 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首先应用在广告费分配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产生了分权化管理,如何使管理分权而又不失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等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进行预测、计划其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的办法,于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1911年,泰罗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科学管理原理的探讨研究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如标准成本、

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该法案通过后,实施效果良好。它使预算管理的职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些私营企业均采用预算,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被提升到了一种社会性的必然地位。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一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先后将预算制度应用于企业管理,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将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从控制的角度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1924年该书被翻译成日文出版。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一书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部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预算管理的产生期,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对预算制度的关心度也开始提高。 二、预算管理的发展期 在产生期,预算管理以其协调、控制职能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采用预算制度的企业开始增多,一些经济管理学者及会计学者也开始对预算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自20世纪30----7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先后受到会计理论及其他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在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国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主要教学内容 这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2016年部编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朝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的历史,共21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5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13课)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第14-第21课) 。另外,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需39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1个课时, 活动课占1课时,单元复习占5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 其余为考试检测试卷分析) 。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 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因此, 教师要钻研教科书, 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 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 力图做到融会贯通; 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 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

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 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有很大的提高。 三、重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措施: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 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虽然经过上个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经验和方法,但是,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已经完全能自主学习了,有的学生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 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 习惯又较差, 认识又不足, 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 做好每一个课件, 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培“优”助“困”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