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试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

居民居住区建筑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中具有建筑量大、类型多、范围广的特点。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各城市都在快速的扩张建设,居住区的建筑作为重要建筑类型,对整个城市的人文、自然面貌和城市协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回顾和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现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整个城市小区的规划设计,大多存在雷同之处,造成城市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缺少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不仅要以现有的规划设计理论为基础,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展要求,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满足城市和生活发展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注重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互相交流,对民众的居住区域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发展,让规划设计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指引方向。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

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是对民众生活区域整体规划的统称,在设计时要结合不同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实际功能,因地制宜的制定设计方案,这样才能规划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民众生活要求的高质量社区建设。

2.1城市类别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大的种种现象。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人与人和企业之间,同时还体现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分类中。我国依据房地产市场的划分标准,将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直至四线城市等等。这种城市类别的划分,不仅体现的是城市贫富差距,更是人才、技术、政策和观念的差距。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城市划分标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也面临新的问题:首先,对于不同区域、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在居住区域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产均价都在3万元以上,因此相对于建筑时的土建成本算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土建成本是最多的一项支出。所以,在对不同类别的城市居住区规划

规划设计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规划设计自学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居住组团人口适合规模为( A ) A.1000~3000人 B.3000~5000人 C.4000~6000人 D.5000~7000人 2.形成社区的基础是(D) A.血缘关系 B.工作关系 C.亲戚关系 D.邻里关系 3.住宅区住宅用地容积率是指(D)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 总用地面积 C.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D.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 /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4.居住组团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C) A.90~120米 B.100~150米 C.150~250米 D.300~600 5.在居住小区的用地配置中,道路用地所占比例为(A) A.7%~13% B.9%~16% C.11%~18% D.12%~20% 6.让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建筑间距与建筑高度之比)是(A) A.1 B.2 C.3 D.4 7.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音标准为(B)页 A.15~25分贝 B.35~45分贝 C.55~65分贝 D.75~95分贝 8.住宅区尽端式道路超过120米时应设置尽端回车场,其尺寸不小于(C) A.5米×5米 B.8米×8米 C.12米×12米 D.15米×15米 9.沿街超过160米长的建筑物应该设置的消防车通道的宽度不小于(A)

A.4米 B.5米 C.6米 D.7米 10.住宅区内公用电话亭服务半径为(B)页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1由于物业管理机构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在布局上与社区活动中心结合便于联系与运作,一般服务半径不宜超过(D)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12.根据地形坡度分级的标准,地面坡度在10%~25%的地形称为(C) A.平坡 B.缓坡 C.中坡 D.陡坡 13.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B) A.住宅用地、建筑用地、绿化用地、规划用地 B.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住宅用地、建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D.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14.住宅区人口净密度计算式是(B) A.住宅区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 B.居住区总人口/住宅建筑总用地 C.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基地总面积 D.住宅区总人口/规划区总面积 15.居住区的带状公共绿地,其宽度和面积不应小于(C ) A.6米、300平方米 B.6米、400平方米 C.8米、400平方米 D.8米、500平方米 16.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A) A.300~800人/公顷 B.400~ 600人/公顷 C.500~ 800人/公顷 D.600 ~900人/公顷 17.问卷调查回答问题的答案设计中不含有(C) A.定名变数 B.定序变数 C.定距量表 D.分类变数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 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 ①规划思想由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将反馈机制和平行机制的地位,提升到与规划相同的高度)。 ②规划思想由最终理想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城市规划不只是最终方案是否合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也能高效协调的运行,甚至过程比目标更为 重要)。

试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试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意义 居民居住区建筑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中具有建筑量大、类型多、范围广的特点。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各城市都在快速的扩张建设,居住区的建筑作为重要建筑类型,对整个城市的人文、自然面貌和城市协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回顾和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现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整个城市小区的规划设计,大多存在雷同之处,造成城市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缺少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不仅要以现有的规划设计理论为基础,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展要求,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满足城市和生活发展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注重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互相交流,对民众的居住区域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发展,让规划设计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指引方向。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 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是对民众生活区域整体规划的统称,在设计时要结合不同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实际功能,因地制宜的制定设计方案,这样才能规划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民众生活要求的高质量社区建设。 2.1城市类别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大的种种现象。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人与人和企业之间,同时还体现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分类中。我国依据房地产市场的划分标准,将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直至四线城市等等。这种城市类别的划分,不仅体现的是城市贫富差距,更是人才、技术、政策和观念的差距。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城市划分标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也面临新的问题:首先,对于不同区域、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在居住区域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产均价都在3万元以上,因此相对于建筑时的土建成本算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三、四线城市的土建成本是最多的一项支出。所以,在对不同类别的城市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原理复习

居住区规划原理 1、居住区的组成: (1居住区用地组成: 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2、居住区的规模 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道路交通影响,用地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居住区800~1000 (米) 小区400~500 (米) 3、居住区的类型 按地域分、按售价分、按使用对象分… 居住区定位:根据用地区位、周边环境和设施条件、居民收入水平、开发商目标和能力 4、居住区规划内容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确定规模(人口、用地) 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出入口位置、停车量和方式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5、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及演变: 邻里单位: 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C.佩里“邻里单位”: 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组成细胞, “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并以此控制规模,设置日常公建设施,内外道路分工有 别、防止穿越 居住小区: (50年代苏联提出居住小区概念)一般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居住人 口约10000人,配建有一套能满足居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聚 居地。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特征与规律(活动频率活动距离活动时间活动线 路和方向)、居住区交通特征(方式结构出行方向出行时间。。。)居住区规划结构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区位、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目标定位。。。 内部环境分析:用地、组团、交通、公共服务、绿化。。。 图示表达:组团用地结构、交通系统结构、公共服务系统结构、绿化景观系统结构

居住区燃气规划负荷指标的设计要求

居住区燃气规划负荷指标的设计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己供应燃气城市的调查统计资料,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和区域面积来确定居住用地的燃气规划负荷指标,并应用居住区用地规划和区域面积两种方法来初步确定基于面积和用地类型的居住区规划负荷指标,给出居住区燃气规划设计负荷指标取值区间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燃气规划气量指标燃气设计负荷指标 一、概述 居民用户是燃气供应的主要用户之一,在进行燃气工程规划时,居民用气量一般通过人口数、气化率、人均用气量指标来确定,商业用户用气量也是通过用户营业规模和用气量指标来确定。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新区越来越多,规划新区在规划阶段只有区域性质和用地类型,没有具体用户和用户类型,传统的城市燃气负荷预测方法失效。燃气规划负荷指标(以下简称规划负荷指标)指城市燃气工程规划阶段,单位面积的年燃气用量,单位为m3/(km2.a);燃气面积负荷指标(以下简称面积负荷指标)指实际调研数据的单位面积的年燃气用量,单位为m3/(km2.a)。规划设计负荷指标的确定可以为新区燃气规模预测提供依据,己知用地面积即可估算出该地区的年用气量。 二、居住区用地规划法 规范规定了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即每人平均占有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控制指标,影响控制指标的主要因素有3个:建筑气候分区,居住区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和住宅层数。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居住区规划负荷指标。 居住区人口规模为30000一50000人,用地面积为50一100hm2;小区人口规模为10000一15000人,用地面积为10—35hm2;组团人口规模为1000一3000人,用地面积为4一6hm2。 通过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估算出不同规模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考虑到住宅平均层数和现代住宅的实际情况,对住宅平均层数重新划分,同时一考虑到建筑气候区分级对居住区燃气规划负荷指标的影响偏小,分为1区和2区。通过对各地用地情况的调研,结合本文实际需要,对部分人均用地指标进行了调整。 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的确定为规划负荷指标的计算提供了依据,考虑到现代住宅建筑一般是混合型配置,住宅平均层数为4.5—8层,容积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在1.02—2.00范围。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区域,会有部分的高层住宅(层数)10层,相应的容积率也会较大,故高层建筑和普通住宅应区分讨论。低层住宅的平均层数一般小于4层,在城市新区规划中,以低层别墅的形式出现。城市居住用地一般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一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内容名词解释:(后附答案) 1. 居民点 2. 城市形态 3. 建筑密度 4. 道路红线 5. 居住小区 6. 城市人口 7. 工业区 8. 城市规划 9. 容积率 10. 邻里单元11. 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居住用地 13. 城市规划区 14. 日照间距系数 15. 绿地率 16. 城市远景规划 17. 社区 18. 城市结构 19. 区域规划 20. 一书两证 21. 城市化 22. 历史街区 23. 风玫瑰 24. 城市人口机械 增长率 25. 卫星城 26. 城市对外交通 27. 城市绿地系统 28. 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 29. 里坊制 30. 新城市主义 32. 城市广场 33. 详细规划 34. 修建性详细规 划 35. 城市规模 36. 城市人口规模 37. 历史风貌地区 38. 城市公共交通 39. 城市交通枢纽 40. 战略规划 41. 人居环境科学 42. 城市人口自然 增长率 43. 道路宽度 44. 路幅宽度 45. 建筑城市一体 化 46. 希波丹姆模式 简答: 1. 有机疏散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 城市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3. 城市用地分类的基本内容及其与城市性质的关系。 4.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层次及其主要内容。 5. 谈谈《周礼?考工记》中,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观点的看法。 6. 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7. 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8. 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9. 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10. 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11. 简述现代城市规划史上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条件。 12. 什么是人口构成?研究人口构成规模有何意义。 13. 城市用地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14. 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纲要及规划内容。 15. 居住小区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 16. 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17. 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9. 我国宋、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述其原因。 20. 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作用是什么。 2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内容和目的。 22. 明清北京城建设的主要特征。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4.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6.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27. 隋唐长安城规划的要点。 28. “城”与“郭”的概念。 29. 居住区各用地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p:458}。 30.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哪些生态因素。 31. 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32. 简述居住区中机动车停车的各类方式及其特征。 33.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 34.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 35. 简述容积率与土地利用效益及其与居住环境质量的关系。 论述 1. 试论城市集中主义柯布西耶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异同。 2. 霍华德田园城市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产生社会背景、社会意义。 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指导意义 4. 分析大城市总体布局中采用的环形放射状布局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利弊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C复习重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6.25%)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 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3.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 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 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 口”。 4.城镇化的含义:(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 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农业 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 6.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7.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 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9.绘制城镇化发展的S形曲线: 10.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 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 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 业。 11.城镇化测度方法:人口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12.当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25%)

城市规划考试卷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雅典宪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城市人口城市绿地城市用地区划 城市用地热岛效应城市空间系统 三类用地城市景观规划对外交通用地 居住用地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开敞空间分质给水系统 居住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干道网密度 城市用地选择城市设计城市更新 二.问答: 1.“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根本任务。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4.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5.城市用地的属性。6.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的内容。7.进展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8.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9.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0.居住用地组成的内容。 11.公共设施分布规划的要求。 12.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根本要求。 1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根本原则如下: 15.山区城市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 16.水源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7.城市管线工程的分类。 1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根本内容。 19.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应考虑的因素。 21.居住区绿地规划的根本要求。 22.城市广场的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24.城市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三.填空:交易场所 1.从汉字字义看,城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场所。

2.城市化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4.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根本功能生活、工作、休息和交通。 5.1978年12月秘鲁的利马集会后发表的马丘比丘宣言,提出了城市急剧开展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问题。 6.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三局部内容。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 境的生态系统。 7.按"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我国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而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可分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50~100万内的大城市、人口20~50万内的中等城市和人口20万内的小城市四类。 8.城市的规模通常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9.城市居住的概念,当提升到人类居住的层面上时就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10.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是对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几方面进展分析。 11.影响规划与建立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和降水。12.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立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3中类和78小类。 13.城市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可概括地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效劳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四类。 14.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立用地标准",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一般控制在18~28平方米/人。 15.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构造的主要局部和标志性地域,当规模较大时,应结 合区位地值安排局部居住用地,以免出现夜晚中心空城现象。 16.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达出来的,其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空间形态演化的有机构成,它不再是单一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而是整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第2(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 规模来控制。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 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在这个范围内, 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 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 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 用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 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答:(1)确定发展目标。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 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 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服务。3.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 的原则是什么?答:(1)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2)切实保护 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4)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及城市传统风貌(5)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设施(6)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4.城市规划工作有什么特点?答:(1)城 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 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5.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的主要内容?

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1从结合地形,尊重场地的特征为前提 过去居住区大都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开展相关规划设计,结构布局按照美学原则设计尺度、形式、轴线等形态。目前在规划设计上要结合小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利用模拟居住区域风环境确定最佳建筑布局,以使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对冬季寒风的有效阻挡、阻止生成强风带、使夏季凉风能够正常引入的效果。结合建筑布局及不同组合方式,使建筑南、北立面上产生风压差而形成过堂风,解决住宅通风环境:在建筑立面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最佳风压位置,设计建筑开窗合理位置与尺寸。整个居住区域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场地内的生物因素,特别是要有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使自然原生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比如要尽可能降低对地表及次地表水文生态的破坏,对场地内原有林地保护好,建设自然排水系统以实现对植被层的保护,建设栖息地与活动走廊提供给野生动物使用,尽可能将小区开发成本降到最低程度。结合各制约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最适宜的土地开发原则,使地下水位能得到建筑物保护层最大限度的补充。 2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动身,突出居住区的文化特点并尊重人类生活的习惯及居住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郊区小区的行为,反映了人类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然而,小区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一种载体,除了要具有优美的户外环境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能辅助人们生活的网络系统,以满足人们对教育、休闲、娱乐、工作、消费的需求。在小区的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置了一系列的辖区组件:每一个小区都应有一系列的消费娱乐设施,且居民步行或者开车都能顺利到达。 3强调从形态规划到生态规划的转变,尊重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住宅小区规划方案之重要性

住宅小区规划方案之重要性 摘要:小区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规划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好坏,因而,在小区建设发展中,小区规划是一个比较极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小区规划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好坏。当今,居民对于居住生活环境非常的重视,所以,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能够设计出高环境、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住宅小区规划方案的重要性。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方案;重要性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生活环境非常的重视,所以,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能够设计出高环境、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住宅的发展趋势 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是我国住宅产业的总趋势, 也是“十一五”期间住宅产业发展的重点。 1.1发展节能型住宅中居住区的规划和定位 产业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住宅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住宅小区建设中仍存在诸多引发思考的问题。 居住区的规划和定位,必须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去,要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城市环境容量、城市基础设施承受能力、人口规模以及远景规划等因素;综合权衡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居民就近就业、减少城市交通成本、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要求,从而实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住宅供给,避免造成住宅空置和资源的浪费,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资源,促进居住区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住宅产业化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根本途径 传统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需要。我们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才能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规划设计2

1、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力图在城市建设和对现存的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科学性、理性化程度明显得到加强,并运用了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举例: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2、巴洛克城市广场设计的主要贡献是:将广场空间最大限度上与城市道路体系连成一个整体,并使城市形态呈现为更加活泼和动态的格局 3、现代城市广场: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由建筑、道路、植物、水体、地形等围合而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多景观、多效益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所 4、现代城市广场八大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古建筑等)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场 5、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①性质上的公共性②功能上的综合性③空间场所的多样性④文化休闲性 6、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八个基本原则:①系统性原则②完整性原则③尺度适配原则④生态性原则⑤多样性原则⑥步行化原则⑦文化性原则⑧特色性原则 7、德国学者克里尔认为广场空间具有三种基本形态:矩形,圆形,三角形。 8、R.克里尔曾将广场与道路的交叉归纳为四种类型:①居中交汇②偏心交汇 ③侧边交汇④斜向交汇 9、城市广场绿地种植主要有四种基本形式:排列式种植、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花坛式种植 10、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结合居住区范围内的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用地条件,在居住区绿地中进行以绿化为主的环境设计过程 11、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住宅建筑、公建设施和道路用地之外布置绿化、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的用地 12、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①居住区要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要可持续发展;②在规划设计中,从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文化、效益等四个方面着手,以新颖多样的居住区建筑形式和布局、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来创造人、住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协调共生的居住区 13、居住区绿地按照功能和所处的环境分为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建设施专用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及居住区宅旁宅间绿地和庭院绿地 14、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组团绿地 15、居住区公园:是为全居住区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地,规划用地面积较大吗,一般在1平方米以上,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 16、居住小区公园:又称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亦包括小区级儿童公园,一般通称居住小区公园。 17、组团绿地:又称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包括组团儿童游戏场,是接近居民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它结合住宅组团布局,以住宅组团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 18、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是指国家有关条文规范中规定的在居住区规划布局和建设中必须达到的绿地面积的最低标准。通常有居住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平均每人公共绿地、平均每人非公共绿地等定额指标19、一般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达到以 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满足功能要求, 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根据居民各种活动 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 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 ②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 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 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园林空 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 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 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③形成优美自然的 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 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 林植物群落在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 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20、居住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居住小区公园内部 布局形式可灵活多样,但必须协调好公 园与其周围居住小区环境间的相互关 系,包括公园出入口与居住小区道路的 合理连接,公园与居住区活动中心、商 业服务中心以及文化活动广场之间的相 对独立和互相联系,绿化景观与小区其 他开放空间绿化景观的联系协调等②居 住小区公园用地规模较小,但为居民服 务的效率较高。在规划布局时,要以绿 化为主,形成小区公园优美的园林绿化 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要尽量满足 居民日常活动对铺装场地的要求,规划 中可适当增设树荫式活动广场③适当布 置园林建筑小品,丰富绿地景观,增加 游憩趣味,既起点景作用,又为居民提 供停留休息观赏的地方。建筑小品的布 置与造型设计应特别注意与居住小区公 园绿地的尺度和居住小区建筑相协调, 其造型应轻巧而不笨拙,体量小而不宜 大,用材应精细而不粗糙 21、常见的组团绿地:①庭院式组团绿 地②林荫道式组团绿地③山墙间组团绿 地④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 地⑤临街组团绿地⑥独立式组团绿地 22、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 属于各单位公共建筑庭园,以改善和美 化人工建筑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对公众 开放的绿地。根据单位性质与庭院环境 特点的不同,概括为工业企业单位附属 绿地和公共事业单位附属绿地两类 23、工业企业绿地规划原则:①纳入总 体规划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自成体 系③以植物景观为主④充分利用绿地资 源 24、工厂防护林带:①卫生防护林带② 防风林带③防火林带 25、防风林带:应设置在紧靠被保护的 工厂,车间,作业厂,居住区附近。在 防风林带的迎风面,防护范围是林带高 度的10倍左右,可以降低风速15—25%, 在林带后的防护距离则为林带高度的25 倍左右,能降低风速10—70%,在这些范 围外,效果就很小了。防风林带的结构 以均透林带为佳,林带的设置走向与位 置应根据主导风向而定,一般与主导风 向成90或不低于45度。 26、防火林带:林带由不易燃烧,萌生 能力强的防火,耐火树种组成。一般火 灾规模小的林带约为3m以上,可能引起 较大规模火灾的,林带宜宽40—100m, 石油化工厂应在300—500m。 27、防火树种:珊瑚树,厚皮香,山茶, 油茶,罗汉松,冬青,女贞。 28、公共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规划原则: ①与总体规划同步进行②执行国家与地 方标准③体现时代精神,创造地方特色 ④因地制宜,合理布局⑤以生态环境为 主,满足多功能要求⑥远近结合,便于 实施与管理 29、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 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 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游憩娱 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30、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 环境效益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 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稀 有动物的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 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 要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 的地域 31、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五台山、 普陀山、九华山 32、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青城山、 龙虎山、齐云山 33、风景名胜区发展策略:①必须强调 自然保护的首要地位②进一步协调主管 部门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实行统 一管理③制定法则,强化管理④加强规 划的编制与实施⑤开展科学研究,加强 人才培养 3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针:严格 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35、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构成概念主要有 以下几个:①风景名胜区规划②风景资 源③景点④景群⑤景区 36、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分为资源调查 分析、编制规划大纲、总体规划、方案 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五个阶段 37、风景区规划的成果应包括:①风景 区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 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②规划 图纸:应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 致,并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 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 划单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③规划 说明书:应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 目标,解释和说明规划内容④基础资料 汇编 38、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 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 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有较大 的面积与规划,较高的观赏、文化、科 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 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 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 39、森林公园的构成:①森林旅游资源 ②景观资源③景区④景点 40、森林公园专项规划:①森里公园景 观系统规划②森林公园游览系统规划③ 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④森林公园 旅游服务系统规划⑤森林公园保护工程 规划⑥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41、森林公园规划的成果:①森林公园 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叙 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②规划图 纸:应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 并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 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 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③规划说明 书:应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目标, 解释和说明规划内容④基础资料汇编 42、观光农业:也称旅游农业或休闲农 业,是指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资源(传 统的或现代的)为对象,按照现代旅游 业的发展规律和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改 造、配套、组装和深度开发,在至少保 证基本生产或生活功能和有利于生态环 境优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赋予其观 赏、品尝、购买、娱乐、劳动、学习和 居住等不同的旅游功能,创造出可经营 的、具有农业特色和功能的旅游资源及 其产品,形成一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 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 43、观光农业类型:①多元综合型②科 技示范型③高效生产型④休闲度假型⑤ 游览观光型 44、观光农业的特点:①农业科技含量 高②经济回报好③内容具有广博性④活 动具有季节性⑤形式具有地域性⑥具有 较强参与性⑦景观表达艺术性⑧农业产 品绿色性⑨融观光、休闲、购物与一体 ⑩经济社会综合效益高 45、观光农业园区的布局形式:常有围 合式、中心式、放射式、制高式、因地 式 46、观光农业园区的分区规划原则:① 根据建设与发展定位,按照服从科学性、 弘扬生态性、讲求艺术性以及具有可能 性的可行性分区原则,这个园区将形成 果林环抱核心服务区域的围合式生态格 局②根据项目类别和用地性质,示范类 作物按类别分置于不同区域且集中连 片,既便于生产管理,又可产生不同的 季相和特色景观③科技展示性。观赏性 和游览性强且需相应设施或基础投资较 大的其他种植业项目亦相对集中布局于 主入口和核心服务区附近,既便于建设, 又利于汇聚人气④经营管理、休闲服务 配套建筑用地集中置于主入口处,与主 干道想通,便于土地的集中利用,基础 设施的有效配置和建设管理的有效进行 47、典型观光农业园一般分生产区、示 范区、观光区、管理服务区、休闲配套 区 48、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①建筑 设施景观规划②道路水系景观规划③农 业工程设施景观规划④作物(家畜)生 产景观规划⑤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49、观光农业园规划的相关理论:农业 系统的构成理论;景观美学;景观生态 学;旅游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共 生理论 50、观光农业区规划的手法:艺术表达 遵循科技原理;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动态参与强化 视觉愉悦;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结 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创意美与自然美 的和谐;主体色彩体现农林氛围;人文 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51、郊野高档住宅社区的园林绿地规划 设计的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 用地范围内的山水地形地貌和绿化基 础,优化社区整体生态环境,形成一个 居民在自然山水生态景观环境中进行丰 富多样的日常健身休闲和娱乐社交娱乐 的场所。通过绿化调和统一建筑物与自 然环境在景观生态上的关系,修补因房 屋道路建设等对自然山林和地形地貌的 破坏。总之,绿地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 和充分发展,充实生态文化、历史文化 内涵,形成社区可居可游的综合功能。

浅析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意义

浅析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意义 作者:成鲲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9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31-01 如今无论现代的都市空间,还是僻远的乡村,各界都千方百计地研究保护生态的平衡,目的是寻求高品质的生存空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自然开发和新材料不断出现的同时,空间、水源、固体废物、粉尘以及噪音、视觉污染给人类自然生态平衡带来新的危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崭新、符合时代发展进程的、人类持续稳定生存环境的设计方案的实现。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化、国际化的环境艺术主流主要是在满足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同时,极力倡导和发展高科技来实施保护地球及人类自然生态平衡、持续发展人类高品质的生存环境。从法国巴黎城市改建、美国纽约城的新规划到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发展田园城市计划的实施,一直到新建理想的大都市,如巴西新首都巴西亚利、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这些符合现代化城市环保标准的建设实现,证实了发展城市规划,以及利用高科技创造高品位的生活居住环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宗旨。因而一个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实现,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及科技文化的时代发展进程。 一、创建高品质的生存空间未来的世界将是人们心灵与科技的相互沟通,在满足人们心灵需求的同时,高科技的手段将在物质和功能上得以实现,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随着高科技电脑、通信、信息高速公路逐步实现,宇宙空间之谜不再是人类不可及的概念,人们坐在家里通过电脑网络可以直接了解和享用网上信息。人们个体或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再仅是面对社会、自然的生存和谐,而是面对整个宇宙空间、面对自然和社会科技、知识经济的立体网络模式,并参与了整体运转,这种涵义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艺术规划设计必须满足现代高品质生存需求,除了满足规划、建筑、绿化、艺术美的特性和一般功能特性的完备,还应有超前意识,给未来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这种预见至少考虑到几十年,有些重点项目规划设计要有50年到百年的设想。正如“凯旋门”、“泰姬-马哈尔陵”、“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一样,近百年之后,它的意义和自身价值,将是人类心灵和时代科技文化的象征,显示着它的永久魅力。人们知道,21世纪人类发展进步将不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的提高,面对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21世纪的到来,很多发达国家都积极地研究进一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持续稳定、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战略。日本提出在21世纪建造一个水上金字塔,高达500米;美国也要在纽约双塔大厦建筑的基础上再建200层的空中城市;法国也将在新凯旋门附近搞一个称为“光明之塔”的高层建筑。还有的设计家大胆设想,将城市全部交通网络转入地下,使地上还原为绿地、植树、铺草。建筑之间设有空中走廊。总之城市建设向高品质的生存方式发展,逐步向空中、地下及海洋发展空间。二、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江河湖海,名山大川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