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歌曲分析

电影《刘三姐》歌曲的音乐特点分析

摘要: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关键词: 电影《刘三姐》歌曲音乐特点

一、电影《刘三姐》音乐的创作背景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明清以来有关于她的传说和歌谣文献记载很多。传说中的壮族姑娘刘三姐被壮族人尊称为歌仙、歌神,是壮族人心目中民族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所以壮族同胞们也自发地在每年三月三日聚集到一起,以歌墟的方式来寄托对这位“歌仙”的思念。她的故事不断被改编成戏剧、歌剧、电影。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该片以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而誉满全国,风靡东南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编剧乔羽和导演苏里把流传于广西的有关刘三姐的美丽传说,用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展现的格外优美抒情①。影片主要是讲述了刘三姐用她那美丽动人的歌声来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电影《刘三姐》的一大亮点就是用山歌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本片的音乐是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一手创作的。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创作电影《刘三姐》的音乐时,他坚持深入生活,并且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雷振邦并没有运用西方音乐技巧来对这些山歌进行修改,更多是在大量壮族民歌的基础上,经过编选和加工

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些民歌的特点。雷振邦为该片谱写了14首歌曲,其中有轻快活泼的《采茶姐妹上茶山》,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坦然大气的《只有山歌敬亲人》,以及赛歌会上那些幽默诙谐的经典段落。这些歌曲把以刘三姐为代表的穷苦大众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部影片的剧本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创作,乔羽同志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一部音乐电影创作剧本恰好是发挥他的才能的绝好机会。他为本片精心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刘三姐》这部音乐电影,因为保留了这种地方文化的鲜明棱角,所以在同时期同类型的电影中脱颖而出,而里面的歌曲则被大众广为传唱。

二、歌曲的旋律特点

(一)歌曲采用壮族山歌的特点。

电影《刘三姐》是根据壮族传说人物刘三姐而拍摄的。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壮乡向来具有“歌海”的美誉,当地人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曲作家雷振邦完全运用壮族地区的歌曲特点来为本片作曲。雷振邦到广西各地采风,还听了傅锦华演唱的彩调《刘三姐》,捕捉广西山歌的神韵,并进行改编,运用到影片插曲中。

1.采用单声部平调山歌的特点

壮族民歌具有真挚自然、清新流畅的民族特色,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山歌体裁,它的流传也最为普遍。壮族山歌从旋律发展特点分为:单声部山歌和多声部山歌,而《刘三姐》中的歌曲都是以单声部为主。平调山歌是单声部山歌中的一种曲目。平调山歌曲调酣畅,节奏舒缓,结构均匀,富有歌唱性②。在电影《刘三姐》中许多歌曲都采用了平调山歌的这些特点,如《山顶有花山脚香》。

此曲是一首五声民族调式C商调式,旋律流畅、婉转、高亢,歌曲的节奏稍慢、自由高亢,歌曲旋律较为简单,朗朗上口。这首曲子也是整部电影的主题旋律。

2.采用单声部谣唱山歌的特点

谣唱山歌也是单声部山歌的一种曲目,其曲调平缓而接近口语,句幅紧凑、节奏规整③。影片中有许多歌曲都采用了谣唱山歌的这一特点,如歌曲《砍柴过岭又过坡》,这是一首D羽调式曲子,其拍子为四四拍子,曲调平稳、接近口语并且句幅紧凑,完全采用了壮族单声部山歌中谣唱山歌的特点。

3.采用对唱的演唱形式

壮族山歌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对歌这一演唱形式,对歌也是壮族山歌里最主要的演唱形式,对歌就是摆山歌擂台,歌手双方面对面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双方刚唱完,马上就针对性地回唱以对。对歌的过程中,不但经常转题,而且随着内容的变换,歌手唱的腔调也有所不同,所以歌手思维要敏捷,精力要高度集中,耳脑并用,听到对方唱开头两句,就马上想出对答的歌。在电影《刘三姐》中有一段经典的对歌——《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曲子是一首民族调式F徵调式歌曲。在电影场景中,阿牛哥为主的男方和刘三姐为主的女方在劳动的闲暇时间用对歌的形式互相斗智斗歌,这是一首在“歌墟”上男女“盘歌”时所唱的民歌。歌墟又称赶街,是广西壮族的一种传统集体歌唱活动。“盘歌”是指在春节中秋等大的节日里,壮族青年男女必须聚集在村外,分男女两个自然群体互相对唱,知识问答性的对唱④。

在这首民歌中,人们不仅机智地问答了日常所见的一些奇怪现象,而且通过问答形式,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平等。

(二)歌曲中丰富变化的节奏、节拍。

作曲家雷振邦通过对影片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刘三姐清纯俏皮形象的性格特点,为本片谱写了一首首生动欢快的歌曲。在影片中为了凸显不同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特征,其歌曲的风格也完全不同,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之前所说的旋律中,而且体现在节奏节拍上的不同。

歌曲中的节拍有两种,一种是四三拍,影片中四三拍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另一种是四二拍的歌曲旋律欢快、活泼、热情。影片中的歌曲以欢快优美为主。但曲作家为了歌曲的旋律更加有新意,使用了变拍子的手法。例如影片刚开始的《山顶有花山脚香》、《世上哪见树缠藤》等都使用变拍子。

此曲的变拍子属于改律性变拍。改律性变拍是为改变重拍的律动规律而运用变拍,使旋律发展不在意料之中⑤。这首歌曲以四二拍为主,歌曲在第25、29、30小节变成四三拍,曲作家运用变拍子是为了使歌曲旋律更富有变化和新意。

歌曲中的节奏丰富多彩,有自由高亢的《山顶有花山脚香》、轻快活泼的《什么结子高又高》、甜美悠扬的《世上哪见藤缠树》,不同的节奏表现了不同的情绪,这也使得影片中的歌曲更加丰富多样。

三、歌词与旋律的和谐统一

壮族人的山歌没有固定的内容,都是随编随唱的。壮乡儿女出口成章,而且词曲兼备。他们所唱民歌的内容更是广泛,从自然景观、动植物到农工技艺、婚丧嫁娶,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形形色色,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片中轻快活泼、优美流畅的歌词经过作曲家雷振邦的精心配置和形象的诠释后,歌词的内容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歌词与音乐奇迹般地交织在一起,更传神、传情、传境,旋律创作达到极高的水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受到广大民众的追捧和传唱。

歌曲用抒情的旋律描写爱情,用欢快的旋律描写劳动,用俏皮的旋律讽刺财主。词作家乔羽当年亲自到广西采风,为本片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每首歌曲的歌词都讲究韵律,朗朗上口。

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让观众难以忘怀。刘三姐充满柔情、略带羞涩地坐在床沿缝着绣球唱着山歌表达对心上人的情思时,唱道:

词作家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婉转地表达了一个少女怀春的细腻心思,作曲家运用抒情的旋律和四二拍的慢板的节奏来表现刘三姐此时的心情。

刘三姐是个执着、热情的壮家妹子,对爱情的追求同样主动、热烈。从莫府逃出后,刘三姐以藤和树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绣球。”这首歌曲还是用了与《花针引线线穿针》的旋律,刘三姐用明亮透彻的声音,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阿牛接到三姐抛出的绣球后,歌曲的节奏立即变得欢快明朗起来,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对爱情终始不渝的情感。

壮歌通过委婉曲折的歌词和旋律表露出了恬静而明秀的意境。壮族人唱山歌都是随编随唱,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连在劳动的时候大家也会

唱起歌来,在电影中,刘三姐和采茶姐妹们在山上采茶时,她们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采茶山歌》:

歌词押韵、顺口,优美流畅的歌词配上轻快的旋律,把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劳动者愉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歌者把丰富的情感寓于“采茶”这艳丽清新的艺术境界之中,让人从中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温馨。

电影中另一首体现劳动主题歌曲《砍柴过岭又过坡》,这首歌曲是刘三姐与阿牛哥的妹妹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曲,刘三姐唱道:“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尾拖拖。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虎狼窝。”歌曲用欢快活泼的旋律表现出了他们的心情,词作家运用广西当地的风景与勤劳的壮族劳动人民劳动的情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歌词中还有许多叠字,如“拖拖”、“摆摆”,这是词作家乔羽根据壮族山歌的特点来写的,壮族山歌的歌词要求押韵。这首歌曲里有许多小常识,如“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这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这首歌曲也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之情。

(三)讽刺主题。

刘三姐用歌声讽刺地主,唱尽心中不平事。乔羽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电影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其中讽刺地主的歌曲听完后有种大快人心的感受,比如李老头演唱的歌曲《我家不是财神庙》中唱道:

这首歌曲的歌词幽默讽刺,其旋律也俏皮幽默,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李老头的风趣幽默并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人物性格特征,并且把财主唯利是图的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

电影里《不种芝麻他吃油》歌曲中唱道:“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这些犹如锋利的尖刀一般的词语配合铿锵有力的旋律,把刘三姐对财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嘴脸表现得入木三

分。这生动活泼的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而这些歌曲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乔羽用流畅押韵的歌词为这部电影添加了浓重的色彩,而雷振邦用恰如其分的旋律为这部电影的歌曲插上了翅膀,这部描写壮家姑娘的电影真正体现了壮族山歌的特色和壮族的风俗特点。

四、歌曲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电影《刘三姐》以地主老财的丑恶与刘三姐及乡亲们的善良、机智构成鲜明对比,雷振邦用音乐准确的表达出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悦耳动听的音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正面人物,一种是反面人物。

(一)正面人物。

影片中的正面人物有刘三姐、阿牛哥、劳动人民。词曲作家通过对人物不同性格特点来为其作词作曲。在影片中正面人物的歌曲旋律比较明朗和欢快,其中最为主要的人物就是刘三姐,刘三姐的性格既泼辣诙谐又聪明智慧,例如在影片一开始时,刘三姐用她那悠扬高亢的歌声唱道:“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

火出胸膛……”还有当莫财主的管家来示威的时候,刘三姐唱道:“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山中老虎都见过,难得怕你这跳狗。”这些歌曲把刘三姐的凛然正气和昂扬斗志勾勒出来了。在影片中也表现出了刘三姐对爱情既含蓄又热烈的一面,例如刘三姐在歌曲《花针引线线穿针》时唱道:“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还有在影片的最后当阿牛歌向三姐表白后,三姐又唱道:“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影片中另一个主人公就是阿牛哥,阿牛哥的性格忠厚老实、善良开朗,并且对爱情坚贞无比。影片开始时刘三姐喊了一句阿牛哥,阿牛哥害羞地跳入水中,并且从水中抓起一条鲤鱼,唱道:“小小鲤鱼不吞钩,

摇头摆尾江中游,知道我家客来了,漂出水面碰船头。”在影片的最后阿牛唱出了他对爱情坚定执着:“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

影片中李老汉是一个刚强正直、开朗乐观并且敢与地主阶级作斗争的人物形象,当莫财主让管家来请李老汉去财主家时,李老汉唱道:“不欠租来不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幽默讽刺的歌词加上俏皮的旋律,更加凸显了李老汉的人物性格。

影片中劳动人民的形象是单纯的、勤劳的。勤劳的采茶姐妹在山间采茶唱道:“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可是勤劳的人民群众一直以来都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却不敢反抗,如莫财主来“禁茶”时,被压迫人民唱道:“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哪要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但是在刘三姐的带领下,他们唱道:“怕了老虎不养羊,怕了南蛇不过江,凭借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封建压迫势力。

人民用歌声分享他们的欢乐,用歌声消除他们的忧愁,用歌声表达他们的愤怒。歌声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是他们倾吐心声的唯一方式。

(二)反面人物。

影片中的反面人物就是以莫财主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莫财主反对刘三姐唱山歌,为了禁止刘三姐和乡亲们唱山歌,莫财主请来秀才相助。三个秀才狗仗人势、自以为是、愚钝的性格在这段对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场对歌中,秀才们悠哉地游哉地乘船前来并唱道:“小小黄雀才出窝,量你山歌有几多,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但几段歌下来,秀才们绞尽脑汁也招架不住,只好唱道:“你若顺了莫公

意,莫公自有好安排,在家让你日不晒,出门三步有人抬。”刘三姐用犀利的语言把莫财主气得跌下河。表现反面人物的歌曲中其旋律听起来都比较暗淡、压抑,节奏比较慢,这更能体现出以莫财主为首的反面人物的丑恶形象。

这部拍摄于1960年的《刘三姐》经久不衰,而里面的歌曲更人们广泛传唱。为什么《刘三姐》这部电影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呢?为什么她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呢?正是因为她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在里面,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词曲作家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壮族生产、生活场景,富有壮族特征的人物性格和爱情,以及无处不在的民间情怀,让这部电影中的歌曲传唱至今,也让这部电影成为经久不衰的神话。

注释:

①陈景亮,邹建文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②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下).上海音乐出版社,P279.

③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下).上海音乐出版社,P280.

④郭兆胜.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天津人民出版社.

⑤杨瑞庆.变拍子手法的运用.江南音乐.

参考文献:

[1]陈景亮,邹建文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精选(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编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福建教育出版社.

[3]董灵.浅析广西壮族音乐.艺林漫话,2009.3.

[4]杨桂桦.论壮族山歌音调的审美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

报,2003.11,(11).

[5]杨宣华,雷振邦.只有山歌敬亲人.电影人物,2009.6,(6).

[6]石丽林.刘三姐歌谣的源流及意义.科学决策,2008,No.10.

[7]林进桃,刘纪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奇葩——重论电影《刘三姐》影视艺术.2009,(1).(总第127).

[8]吴晓.宜州壮族山歌研究.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11月.

[9]杨瑞庆.变拍子手法的运用.江南音乐.

[10]覃式.壮族八音初探.艺术探索,1997,(1).

[11]郭兆胜.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天津人民出版社.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唱山歌》教学设计

《唱山歌》教学设计 执教: 单位: 教学内容:唱歌《唱山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壮族民歌的特点,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情 绪。 2.熟练掌握一字多音旋律的演唱方法及准确演唱音值。(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2.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本首歌曲所能接触到的乐理 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 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了解刘三姐的传说及对唱的演唱形式。 二、学情分析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壮族民歌精品。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f小调。歌曲共两个乐句。通过学习《唱山歌》使学生体会影片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感知音乐的不同体裁,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

化,增强民族意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我国广西桂林,景色宜人,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一看桂林的景色啊?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的风景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情景创设的效果。 师:广西桂林居住着很多壮族人民,壮族民间传说有一位女歌仙,她就是刘三姐,我们一起看一段电影片段,了解一下刘三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壮族人民,了解刘三姐这个人物,体会壮族对唱的形式特点。 2、出示课题 师:这部影片是根据刘三姐的传说所改编,在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插曲,名字叫做《唱山歌》。首先我们一起听一下范唱。 播放《唱山歌》范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次体会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情绪。 3、介绍歌曲的编曲作者雷振邦。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唱山歌》教学反思

《唱山歌》教学反思 《唱山歌》一课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收录的歌曲,是一首壮族民歌。教学目的是: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故事梗概。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1、本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课前,每个小组都围绕本课提出了学习需求,如想了解有关刘三姐的身世、观看电影视频、学唱歌曲等等。我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对刘三姐这个人物和故事有所了解,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我把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合并在一个PPT中,并且由小组代表进行介绍并针对这一内容提出问题。如张孟然组搜集的是《唱山歌》的歌曲视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观看视频聆听歌曲,表现刘三姐是怎样的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体会出刘三姐的歌声中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演唱的情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2、在学唱过程中,以任务卡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三个问题,即找出旋律起伏的特点、找出歌词演唱时的特点、找出藏在歌谱当中的三拍子的小节,总结节拍特点。学生通过聆听歌曲,能够正确地找出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并且在我的帮助下,用划旋律线、演唱体验、划拍正确演唱时值等方式总结出本课歌曲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 3、注重音乐旋律的分析和感受。在体会旋律起伏的环节中,我请学生边唱歌谱边手划旋律线,体会起伏特点。此时,我还将音乐形象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感受到这样起伏的旋律像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微波荡漾的春水,学生从旋律的角度出发,感受出歌曲内在的美妙之处,为歌曲演唱打好基础。 4、教学重难点突出,解决方法得当。 一字多音,尾音很长是这首歌曲的难点,为了让孩子能正确演唱歌曲,我将两个长音的“哎”旋律单独出示在PPT中进行对比。学生从中看出,这两个旋律音高都是一样的,但是开头的2时值不一样。紧接着,我请学生划拍演唱两句2的时值,学生能比较好地把握时值长短。在歌词演唱中,我也强调这两句的演唱,对于个别学生演唱不准确加以纠正。学生对于难点把握比较好。 5、教学主线突出,贯穿始终。本课以刘三姐的故事为主线,不仅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而且还了解到壮族地区的节日风俗“歌圩节”、

小学音乐_唱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唱山歌》教学设计 学科:音乐 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唱山歌》 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唱山歌》。 2.初步了解山歌的演唱特点。 3.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并初步了解山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课件:课前伴奏音乐循环播放) 师: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从这段视频中你能了解些什么?请看大屏幕。(课件:刘三姐视频) 师:这段视频是电影《刘三姐》中的片段,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影片中采用了什么演唱方式?(课件:刘三姐)生:对唱 师:什么是对唱? 生答: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课件:对唱) [设计意图:欣赏电影片段,直观的感受壮族山歌的风格特点,体会壮族人民用山歌表达内心情感的做法,进而了解刘三姐的传说,导入本课歌曲,并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山歌》,我们一起来听,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课件歌片:范唱)

刘三姐中的电影音乐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刘三姐》中的电影音乐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电影《刘三姐》首先经历了从彩调剧到歌舞剧的创编过程,之后歌舞剧《刘三姐》诞生,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后来才出现了在中国电影史上轰动一时的电影《刘三姐》,本世纪以来,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成为广西的文化品牌和商业品牌。电影《刘三姐》中应用的颇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力,本文将对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特点进行综合研究,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描述电影《刘三姐》的创作过程。概述从“刘三姐”传说到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到歌舞剧《刘三姐》再到电影《刘三姐》中所采用的民歌的的创作过程,以此来看电影《刘三姐》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创作思想。 第二章:分析电影《刘三姐》中音乐创作的总体特点,研究音乐在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如何塑造中心人物刘三姐的形象。分析音乐在电影剧情发展方面的作用,论述民歌在影片中矛盾冲突高潮所发挥的戏剧性作用,研究对唱、合唱在各个场次所起到的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后,对其音乐创作中山歌的特点做以阐述。 第三章:首先分析电影《刘三姐》的历史成因,第一,电影中所采用的山歌是沿着黎锦晖开创的区别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新型道路进行创作的,第二,电影受到我国广西民歌中的小戏彩调的直接影响。第三,电影《刘三姐》中音乐的特点的产生与当时的戏曲改革以及新歌剧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最后,讨论影片中音乐的艺术价值即对电影中民谣、山歌的历史地位做出总结和评价。 绪论 第一章电影《刘三姐》的创作过程 第一节“刘三姐”传说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彩调剧《刘三姐》的产生过程 第三节歌舞剧《刘三姐》的诞生 第四节电影《刘三姐》的拍摄 第二章歌舞剧《刘三姐》音乐创作的总体特点 第一节电影《刘三姐》中音乐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音乐在戏剧结构各场的安排及对剧情的推动作用 第四节山歌与彩调的结合特点 第三章电影《刘三姐》中音乐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对于劳动人民的意义 第二节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对中国民歌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开创了中国歌舞剧的新篇章 第一章电影《刘三姐》的创作过程 要阐述电影《刘三姐》的创作过程,就要先从“刘三姐”的传说谈起。“刘三姐”因为传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歌而得名,被广西人民尊称为“歌仙”。从“刘三姐”传说发展到“刘三姐”艺术作品,将“刘三姐”的形象搬上舞台,付出了很多人的心血,而其中年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和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的全区《刘三姐》会演,对歌舞剧以及电影《刘三姐》的产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章将透过阐述电影《刘三姐》的创作过程,研究当时的创作思想。 第一节“刘三姐”传说的来龙去脉 刘三姐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在广西、广东、云南、湖南等地人们尊称她为“歌仙”,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

电影刘三姐歌曲分析

电影《刘三姐》歌曲的音乐特点分析 摘要: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关键词: 电影《刘三姐》歌曲音乐特点 一、电影《刘三姐》音乐的创作背景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明清以来有关于她的传说和歌谣文献记载很多。传说中的壮族姑娘刘三姐被壮族人尊称为歌仙、歌神,是壮族人心目中民族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所以壮族同胞们也自发地在每年三月三日聚集到一起,以歌墟的方式来寄托对这位“歌仙”的思念。她的故事不断被改编成戏剧、歌剧、电影。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该片以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而誉满全国,风靡东南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编剧乔羽和导演苏里把流传于广西的有关刘三姐的美丽传说,用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展现的格外优美抒情①。影片主要是讲述了刘三姐用她那美丽动人的歌声来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电影《刘三姐》的一大亮点就是用山歌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本片的音乐是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一手创作的。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创作电影《刘三姐》的音乐时,他坚持深入生活,并且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雷振邦并没有运用西方音乐技巧来对这些山歌进行修改,更多是在大量壮族民歌的基础上,经过编选和加工 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些民歌的特点。雷振邦为该片谱写了14首歌曲,其中有轻快活泼的《采茶姐妹上茶山》,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坦然大气的《只有山歌敬亲人》,以及赛歌会上那些幽默诙谐的经典段落。这些歌曲把以刘三姐为代表的穷苦大众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唱山歌》教案

《唱山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刘三姐》,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通过识读乐谱、分析旋律,了解歌曲结构,更好的唱好歌曲。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学方法:听唱法、识谱视唱、情景导入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好。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 六个民族,民歌很多。在学习前,我要向大家先介绍一个人-- --刘三姐(出示图片) 2、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定期举行山歌会。“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的歌仙,她用歌声唱出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2.介绍创作背景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初次感受歌曲 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生:中速、优美、委婉动听地 这首歌曲抒发了刘三姐怎样的情感?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初次感受歌曲 边听边观察歌谱,数一数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 这两个乐句的旋律有什么联系?(范唱) 5视唱乐谱 挥拍视唱歌曲,注意歌曲长音的时值

6歌曲用怎样的气息来演唱 用较长连贯的气息演唱,四小节换气 7.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来演唱歌曲。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奏演唱歌曲。 四、拓展 1、设计演唱形式: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是否可以设计演唱形式?(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老师弹琴,学生唱) (2)领唱与齐唱。(老师弹琴,学生唱) 2、欣赏各种版本的《唱山歌》 师: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大家都唱得非常好。《唱山歌》作为一首经典歌曲,广为传唱,我们来欣赏下各种版本的《唱山歌》 五、师总结下课

关于刘三姐的歌曲

关于刘三姐的歌曲 一、刘三姐的背景介绍 刘三姐,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人物。她是一个充满魅力、乐于助人的年轻女子,以其婉转动人的歌艺和悲惨的命运被深深地记住。刘三姐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以她命名的歌曲,这些歌曲让刘三姐的故事更加感人动人。 二、刘三姐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一些以刘三姐为主题的歌曲,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刘三姐的故事和情感。 1.《刘三姐》 这首歌曲是关于刘三姐一生的歌颂和悼念,歌词充满了对她命运的怜悯和对她勇敢精神的赞美。旋律悠扬,表达了人们对刘三姐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2.《刘三姐的情歌》 这首歌曲从刘三姐的情感角度出发,描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歌曲中表达了刘三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命运的不屈和抗争。 3.《刘三姐之歌》 这首歌曲以快节奏的旋律展现了刘三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她追求自由的精神。歌曲中充满了对刘三姐勇敢面对命运的赞美和对她精彩人生的讴歌。 三、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山西晋北的农村,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女儿。由于家中穷困,刘三姐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唱歌,希望通过歌唱来改变她的命运。她的声音美丽动人,很快在村里出名。

然而,刘三姐的命运却并不如意。在她青春的时候,一个恶势力的人迫害了她,使她失去了来自家乡村民和亲人的爱和支持。尽管如此,刘三姐并没有屈服,她勇敢地面对困境,继续坚持唱歌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刘三姐的故事引发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共鸣,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刘三姐的歌曲也因此而应运而生,这些歌曲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向人们展现了刘三姐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刘三姐的影响 刘三姐的故事和歌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刘三姐的形象和精神成为了中国女性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象征,她启发了许多人勇敢面对挑战,并坚持自己的信念。 其次,刘三姐的歌曲也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歌曲以其深情和动人的旋律演绎了刘三姐的故事,让人们对刘三姐的命运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最后,刘三姐的形象也在文化创作和表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将刘三姐的故事搬上银幕和舞台,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了解刘三姐。 五、结语 刘三姐的故事和歌曲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她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意志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困境,追求梦想。刘三姐的歌曲将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提供力量和启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刘三姐的形象和故事都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唱山歌》教案

《唱山歌》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1、教师播放《大地飞歌》音乐,师生随音乐律动表演进教室。(出示课件) 2、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歌曲,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片段: 1、介绍壮族景色:(这里师边播放图片边讲解)。师:同学们听过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吗?这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壮族风味的歌曲。壮族的居住地广西桂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那里风土人情吧!桂林的山真秀呀,桂林的水真清呀,桂林的山真奇呀(出示课件桂林山水图片)。 2、介绍刘三姐:(出示课件刘三姐图片)桂林不仅山清水秀风景美,人也很美,同学们,这就是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呀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更喜爱唱她的歌。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当地有“歌海”之称,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唱山歌作为情感交流的工具,他们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出示课件《刘三姐》片段)

3、师小结:刘三姐靠什么战胜了财主?(师生小结出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电影《刘三姐》的影片一上映,就深受人们的喜欢,这部影片的主题歌也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你们想听一听吗?听得过程中注意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课件范唱) 2、师生讨论小结歌曲速度情绪:(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3、师范唱歌曲:老师听了这首歌,也禁不住想唱一唱了,你们想听吗?如果唱的好给点掌声好吗?谢谢! 4、介绍变换拍子及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的拍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在哪小节发生了变化呢?四二和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知道吗?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突出强拍子。 5、复听:让我们再一起来随音乐拍击一下,感受一下变换拍子。(放录音) 6、解决难点:你感觉哪儿挺难唱的?(学生说出歌曲中几个较难唱的地方,其中“哎”字学生不太好掌握。)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这首歌的难点之处。 我们先来学唱一下这个字所对应的音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出音符时值,并练唱音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优胜小组得小星星。 7、师讲解换气记号的唱法:师:大家还有没有注意到这句当中有个标记啊?(换气记号)。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一遍师生接唱最后一句,注意唱到换气记号要换一口气。 8、巩固歌曲:师唱生接,生唱师接。 9、随伴奏完整演唱: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随伴奏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电影《刘三姐》音乐赏析

电影《刘三姐》音乐赏析 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欣赏 课上看了老师的《刘三姐》电影片段,很受触动,特别下载了61年版的电影来看,怎么说呢,特别感动,受现代传媒的影响,我们常听的多是中外流行音乐,MP3、MP4里装的也都是时下流行的中外歌曲,而当我真正的仔细看了《刘三姐》,反复听山民们朴素的对歌之后,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收藏不断回味的人民群众的音乐。 从电影的开头说起吧,开场音乐是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的,我们知道《刘三姐》是广西壮族地区的山歌,而那里山美水美,女孩个个婉约甜美,用笛子来表现最贴切,同时又用其他乐器协奏,衬托出开场的气势恢宏,这也与首先出现在镜头里的广阔壮丽的美景相符合。开场音乐过后,安静片刻,随着好山好水的出现,远处传来了三姐嘹亮壮阔的山歌声,这一段演唱描述了三姐的遭遇以及她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同时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也许山歌真的还是得在山上唱,山谷的回音完全不同于音响的混响,山谷的回音更为广阔幽深。何况对着高山美景唱与对着室内音响唱的感觉当然不一样了。 之后是三姐与阿牛的首次触电,先有个细节描写写阿牛赶紧回船舱擦干净船板,重点放在阿牛跳下河抓鱼后三姐的心里独白,羞涩的眼神,嘴唇的几度开合,加上几乎全是假声的缓慢的柔和的声音和婉约羞涩的唱词,表现了爱情里刘三姐的柔美。之后,突然传来男生欢快喜悦的歌声,使之前的羞涩有所缓和,也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我最喜欢的就是采茶部分的采茶歌,想想阳光明媚,到处是绿油油的茶树,一群采茶姑娘在山坡高唱采茶歌,这是多么美,多么让人

享受的画面,之后的男女对唱,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人们劳作休息时的活动项目,他们一问一答,有领唱也有大家一起重复唱的部分,起承转合,甚是优美。同时,回答问题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然说到智慧,最能体现的应该是在众乡亲与一堆财主请来的秀才对歌的部分,三姐领导的众乡亲机智的反驳腐朽的书生,酣畅淋漓,大获全胜。 最后想说说三姐被救,与阿牛独处时的这段对唱,那棵大榕树下,那个美丽的绣 球之约,那一段甜蜜的《藤缠树》,无一不让人感动。刘: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牛: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感叹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儿女对爱情自由追求的勇敢和执着,对强权的反对与无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刘三姐从来没想过做什么群众运动的领袖,她想要的也只是一个安定的家,一个值得爱的人,自由的唱自己心里的话,如此而已。 不管刘三姐的故事有多少个版本,不管类似的唱曲还有多少,可以肯定的是,属 于刘三姐的那一段旋律会一直在我心中流淌。谢谢老师,

(赛课教案)四年级下册音乐《唱山歌》教案

《唱山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用歌声表达歌曲情绪,并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知道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树立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曲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委婉,尤其是两个“哎”字、两个“弯又多”的不同旋律的演唱。 教具准备: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1.歌声导入 教师直接演唱《刘三姐》中的插曲《只有山歌敬亲人》一段进行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刚刚演唱的歌曲是什么类型的歌曲吗? 学:山歌 师:是的,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名族,它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定期举行山歌会。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他们居住的环境,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居住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观看视频)师:视频观看完了,你们发现他们居住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学:.......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壮族的概况。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壮族山歌的魅力。 2.发声练习 本节课需要长气息的支撑,先用喊山的方式来给孩子找歌唱的状态,再用一个长音来做为发声联系。 设计意图:为后面歌唱教学做准备。 3.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 教师发放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听完后说感受。 教师再进行范唱,让学生仔细观察歌曲是几拍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2)感受混合拍子的歌曲 学:它有四二拍又有四三拍 师:在歌曲中,出现了2个拍子的叫作“变换拍子”。演唱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变换歌曲中的拍子。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中的变换拍子,让学生熟悉歌曲。 4.解决难点、视唱歌谱 先模唱旋律,提出难点,教师进行单独解决,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分解难点,个个突破。 难点解决后试唱歌谱旋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模仿力比较强的特点,通过唱一唱,比一比,试一试等体验活动,掌握歌谱。 5.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解决后,就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诵一下歌词。同学们朗诵真好听,请你们怎么朗诵的就怎么唱好吗?我们再来唱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心想唱歌就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舞剧《刘三姐》选段《心想唱歌就唱歌》 2、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 3、唱山歌、对山歌、写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体验、总结等方法理解和感受山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通过学唱山歌《刘三姐》选段《心想唱歌就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1、用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心想唱歌就唱歌》,知道山歌的特色。 2、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喜爱,学会对山歌。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变换拍子的掌握和气息的控制。 2、歌曲旋律中个别乐句音准、切分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说说刘三姐的事,了解山歌渊源。 师:老师伴奏,同学们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刚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生:(广西) 师:那,我们广西桂柳地区曾经有一个被称为“歌仙”的,她是? 生:(刘三姐)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刘三姐的故事 指名同学来读——播放背景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器乐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多媒体出示文字介绍: 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里的人民勤劳质朴、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演唱山歌。那里每年都会举行“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刘三姐这位壮族的农家女唱的山歌传说山也爱听,水也会来和。传说,她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在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都来找她对歌比赛,但不管怎么考她,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师:听完这位同学说完刘三姐动人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想听听歌仙的歌了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歌圩领略她的风采吧。 二、听听刘三姐的曲,感受山歌特点。 师:刘三姐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壮族的山山水水间。老师把她说得这么神,大家一定很想听听歌仙的歌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歌圩”领略一下她的风采吧。 ——播放视频:电影《刘三姐》对山歌片段 师:电影画面展示的是壮族人对歌的场面,看了这段画面,你知道什么是对歌了吗? ——指名学生回答,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对歌的特点 多媒体出示: 对歌的特点 ①对歌是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问和答唱的是一样的旋律。 ②开始提问和回答前,都有一个拖长的“哎”音。 师:你知道为什么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都要吆喝一声呢?

唱山歌说课稿2篇

唱山歌说课稿2篇 唱山歌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第一首学唱歌曲《唱山歌》,这首歌曲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我现在分将为三个板块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二、精选教法,暗授学法;三、巧设程序,培养能力。 首先来说一说领悟教材,把握重点环节。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两处演唱的准确性:一是句中的“歌.哎”处,“哎”字从第二拍自然起唱,并将音高的起伏和附点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那边和与弯又多”。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结合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等特点,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唱山歌》,了解歌曲的结构,掌握歌

曲中两条鲜明的节奏,唱好连续的前八后十六节奏。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正确而流畅地演唱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识读歌谱,分析歌谱。 3、情感目标:知道《唱山歌》是壮族民歌及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对这首民歌的感受。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将学唱歌曲《唱山歌》,分析歌曲的歌谱、节奏等音乐要素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1、一字多音的唱词,跨小节的切分音及两个句尾旋律的变化等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歌曲演唱形式进行不同的设计。 下面我来讲一讲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整节课我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挖掘音乐最本味的东西,将节奏、旋律、和声、创作等音乐要素与学生一起做探究和实践。围绕着教学的目的和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不同的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晰地分析歌谱之间的联系,很自然地训练了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听来划分乐段和选择节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和内心的节奏感。 二、精选教法,暗授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遵循音乐寓教于乐,全体参与,创造发展等原则重点采用情境法、引导法、讲授法、示范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让学生通过读节奏卡片、欣赏歌曲、自己练习、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去分析歌谱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从而扎实而牢固的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

电影《刘三姐》插曲在广西民歌传承中的艺术作用

电影《刘三姐》插曲在广西民歌传承中的艺术作用 作者:莫恭莲 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故事情节以音乐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从电影传说中的刘三姐追寻真实的刘三姐,探索广西民歌的历史传承过程,了解广西原生态山歌的文化特点,通过生动的曲例探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山歌钢琴伴奏编配赋比兴民族团结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45-03 一、传说刘三姐 “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电影一拉开序幕,就听到阵阵山歌伴随着广西山水的画面由远及近驶来,这首山歌名为《山顶有花山脚香》,河面上,正在打鱼的老渔夫和儿子阿牛也在侧耳倾听,他们循着歌声往上游找去,只看见江水中漂来一个藤筏,筏上站着一位姑娘,她用歌声诉说着“自己被地主陷害导致家人失散”的遭遇,原来她就是刘三姐!爷俩既同情又喜欢这位姑娘,于是请刘三姐来到家中。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为了一睹刘三姐风采,有的为了与她对歌,更有的是专程赶来请她去自己的家乡传唱山歌的,把圩日赶得好不热闹!这时,刘三姐失散的哥哥刘二也和大伙一起来到了李老头的家里,刘三姐感激地看着四方八邻,唱出了著名唱段《多谢了》(独唱与对唱):“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啊,只有山歌敬亲人”。 当地的地主莫怀仁对刘三姐早有耳闻,为免刘三姐来到自己的地头兴风作浪,赶紧派人去街上收鱼租,企图打断歌会,谁知计划落空,几天后,他又亲自带着“禁歌牌匾”上茶山禁歌,此举再次以失败告终。地主发现刘三姐不可小觑,于是宣布要和刘三姐来一场对歌比赛,莫老爷盘算着:让我聘请几个高手来打败你,看你还有什么好嚣张。哥哥刘二劝妹妹离开此地,以免闯祸,但是李老头说“去哪都有恶霸,躲得一时躲不了一世,我们要勇敢与财主作斗争,才能争得自己的权利”。刘三姐受到鼓舞,答应莫老爷的要求:如果对歌失败,就不再唱歌。 对歌的过程是电影的高潮部分,情节激烈犀利,歌词幽默痛快,地主请来的三位秀才屡遭刘三姐羞辱,各种迂腐丑态尽情毕露,比如《财主请来当奴子》这曲唱到“九十九条圩上卖,九十九条腊起来,剩下三条”,让莫老爷恼羞成怒,狼狈落水。对歌的失败使财主颜面扫地,他不甘罢休,决定再施毒计,命人趁刘三姐上山砍柴时将其绑架到家中,进行各种威逼利

《唱山歌》的教案

《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艺术特色

论电影《刘三姐》的音乐艺术特色 [ 摘要] 电影《刘三姐》有戏曲片、舞台艺术片两个版本,它们都以歌谣作为重要的叙事、传情手段,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山歌被公认为《刘三姐》的精华。文章重温经典,认为刘三姐歌谣强调音韵节奏、讲究演唱方法、注重声情统一效果,表现出独特的地域音乐风格和民族审美内蕴,这三方面构成其主要特色,也是《刘三姐》感人至深、经典流传的重要原因。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有关她的故事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新中国成立后,拍摄过戏曲(1960) 、舞台艺术(1978) 两个版本的彩色影片。二者故事情节不尽相同,但是都用歌谣赞美劳动、自然、爱情并鼓舞民众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它们以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的山歌表达人物内心世界,音乐一直是可圈可点的话题。有鉴于此,本文重温经典,拟就刘三姐的歌谣艺术特色做个梳理。 一、刘三姐强调音韵节奏歌谣语言和生活语言有一定的关联,生活语言对歌谣旋律的构成、发声、歌唱都有影响。壮语历史悠久,词汇丰富、优美,表达极为细腻、准确。比如表达红色,就有桃红、枣红、红彤彤、血红、粉红、嫩红、鲜红、大红、殷红、红艳艳等十多个表示深浅不同、情态各异的词语。壮语中凡有韵母的发音部位相同或相近都可押韵,编

歌时很容易找到押韵字眼,刘三姐歌谣一般都合辙押韵。壮歌的押韵主要有脚腰韵、脚韵、脚头韵。脚腰韵(也称腰脚韵),就是每联上句的末字与下旬中间某字相押,脚韵是前联下旬的末字与后联上句的末字相押,脚头韵是每联上句的末字与下旬的头字相押。一首五言或七言壮歌同时押脚腰韵和脚韵,也可同时押脚头韵和脚韵。 试看歌谣“夜睡不着觉,想恋情哥心又慌,像跳蚤钻心,装着不恋心太烦,一翻三呻吟,葫芦里头盛糯饭,念俏金难过,放进容易倒出难”。其中五言歌押脚腰韵(觉、蚤、吟、金)和脚韵(心、吟),七言歌押脚头韵(慌、装,饭、放)和脚韵(烦、饭)。“脚腰一脚脚一脚腰”或者“脚头一脚脚一脚头”这两种连环相扣的押韵方式韵点较多,押韵次数密集,形成一种“蝉联式” 韵律。通观《刘三姐》,随处可见从壮语词汇中信手拈来的连珠妙语,圆润、甜美的唱音中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二、刘三姐讲究演唱方法 壮族“出门用歌来走路,睡觉用歌当床铺”,他们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传歌,造就了无数能歌善舞的“歌师”、“歌王”、“歌仙”。刘三姐是歌才超群、聪颖智慧的化身,是“空谷好音传逸响,歌声仿佛遏云霄”的“歌仙”。表现这样的人物,少不了歌唱技巧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在气息、共鸣、咬字吐字上狠下功夫。

《唱山歌》音乐教案2篇

《唱山歌》音乐教案2篇 《唱山歌》音乐教案篇一 一.说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斗争的种种情节。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这首《唱山歌》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为六声徵调式,2/4与3/4的 变换拍子,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用歌声表达歌曲情绪,并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加强民族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尽可能地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听唱与视唱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体现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六.说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形并茂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通过了解故事,导入歌曲学习,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一些有关刘三姐的知识,不知道大家这个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好,谁来说说你的搜集情况?” 学生说自身在课下的搜集情况,然后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观看刘三姐带领姐妹与其他男青年对歌的情景,了解了刘三姐的聪明和智慧,并且了解对歌的演唱形式。然后,我讲有关刘三姐与财主进行斗争的故事,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学生知道这首歌是一首壮族民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歌曲的学习。 (二)审美感受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 [摘要] 《刘三姐》山歌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歌传统的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为世人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形、可听、可视、可吟的诗性审美境界。 [关键词] 《刘三姐》山歌诗性审美 1960年,歌舞剧《刘三姐》大演于广西,震撼1200多万观众,接着四进中南海演出,全国巡演500多场,红遍中国,拍成电影之后又疾速风靡港、澳、台、日本、东南亚等地,掀起海外持续20多年的“刘三姐热”,成为今古奇观的国际文艺品牌。《刘三姐》魅力巨大而恒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独具的山歌艺术审美。

一、“赋”直无弯,刚劲深刻 “赋”是我国传统的民歌表现手法之一,对于刻画形象、揭示本质、表现主旨具有特殊的艺术功效。“赋”就是白描,直说无弯,且铺开来说。《刘三姐》山歌用赋极其频繁,如当面驳斥财主的“众人地,众人天,众人河川众人山,众人茶山众人管,与你莫家不相干”,就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赋的用法往往是先白描后铺开,如揭露秀才的“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从来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运来”,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将“不懂唱歌”、“是蠢才”的主旨进行展开铺叙,深化论证,说得既直白又刚劲;赋的力量不仅在于直说,更在于铺开,如“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出门念弥陀;皇帝早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州官”、“和尚”、“皇帝”的连串重磅铺陈,直说了“要唱歌”的理所当然,表述得十分强劲而深刻,无可辩驳,显

现“白描见心,直言见情,铺开来说见灵魂”之功效。其实赋不仅仅直,直中亦有曲,如“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谁不幸先死了,也要在奈何桥上等待另一个,然后一同走进阎王殿,把相伴百年的忠贞之情表述得异常隐寓而深切,潜在着十足的表现力。 二、“比”、“兴”联姻,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比”即比喻,是利用人们日常所见惯了的具体事物作比喻,把想说的复杂事物、艰深情理明白、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想妹一天又一天,想妹一年又一年;铜打肝肠都想断,铁打眼睛也望穿”,用具体、通俗的比喻把深切思恋的情态表现得鲜明又生动。“兴”即起兴,是先借用人们熟悉的草木地理人事等等现象来激发联想,隐寓或引出所要表现的事物,起到以景触情、烘托氛围、铺垫引路的作用。《刘三姐》山歌通常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