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运用谈话、问卷等方式搜集有关研究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研究的四个要素

(1)调查什么?

(2)谁去调查?

(3)向谁调查?

(4)怎样调查?

2、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发现、提出问题,明确“调查什么”的问题。

(2)分工协作,明确研究对象,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问题。

(4)实施调查,收集数据资料。

(5)分析数据资料,探讨内在规律。

(6)得出结论,给出建议。

3、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

(1)开调查会。开调查会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一种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它有许多优点,开会人多,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验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方面的影响,有时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2)访问。访问又称谈话、访谈,是调查者与调查对象面对面地进行谈话收集资料得方法。访问的内容根据课题研究得目标、任务而定,一般包括调查事实、征询意见、了解个人状况等。

(3)问卷调查。调查者把需要了解的项目编制成问卷,在现场或通过邮局、网络分发给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收回整理、统计、分析以寻找规律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真实性强的特点。特别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对象消除了心理方面的顾虑和障碍,可得到比较真实客观的材料。

4、社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

(1)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调查方式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对象是与你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有关的所有人。其优点是可为认识事物的全貌与整体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如果专题太大,涉及的人太多则只能采用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比全面调查节约时间与经费,它包括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所要调查的总体(即研究的全部事物)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由样本的特征值推算总体特征值的一种方法。一个成功的抽样调查,可以非常精确的推论总体,所以被广泛采用。

(2)根据调查种类,确定调查对象

抽样有多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单纯随机抽样。如果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并且在抽取一

个个体之后总体内成分不变(抽样的独立性),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单纯随机抽样。

机械抽样。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机械抽样。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层),然后从各部分(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在确定从各层抽取对象的个数时,即考虑各层的个体数比例,又考虑各层标准差的大小,这种方法称为最优配置法。

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抽出来的研究对象,不是以个体作为单位,而是以整群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

(3)根据研究内容,设置调查指标

例如,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调查,其指标即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各项指标。

(4)根据调查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根据需要,可采用观察方案、文献检索方案、量表测量方案、填写问卷方案、开调查会方案等。

(5)实施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

实施不同的调查方案,收集到的调查资料各不相同。但调查前作好收集调查资料必需的各种准备,可使每次调查都有所收获。

(6)根据调查目的,分析调查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从问卷和量表测量等定量分析法收集的调查资料中,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定量分析,一般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非常有利于分析。

同一专题中,往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便迅速和精确在达到研究目的。

(7)根据资料分析,归纳研究结论

5、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不仅要反映调查的过程,还必须明确调查的要素(时间、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等),其着重点应反映调查方法的科学性,范围覆盖性和对象的代表性,突出表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调查者透彻的分析找出规律,使读者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课时完成者:××高级中学金×、濮××

高中阶段是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精力旺盛、记忆力充沛的黄金阶段,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高中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吸取人类思想精华起到了任何学科难以替代的租用。可是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及我们的亲身经历中发现,高中生阅读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想通过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探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提出对策,为学校的教育决策提出参考意见。

研究过程: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实施调查,选取市区重点、寄宿制高中、普通中学三类不同的高级中学,采取班级随机、人员随机的方式,对选中的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调查。

结果分析:收齐的各校问卷和访谈得到的信息经整理后,小组成员着手统计数据。我们把每份试卷上的答案输入计算机,然后进行统计。

撰写报告:根据统计数据和分析,两位同学进行了分工,每人就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撰写分报告。在撰写完成的分报告的基础上,由金×同学加以统筹,写成总报告,经由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再加以修改润色,最后定稿。在报告中,对我们进行的课外阅读调查工作认真的分析,探寻现状产生的原因外,还从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学须以学生为本、教材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二、观察研究法

1.什么是观察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客观仔细地察看、测量、记载有关事物和现象的方法。观察是在对自然现象不加控制、不破坏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记载的是事物和现象的自然变化。

2.观察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1)选择观察对象

(2)确定观察内容

(3)选择观察方法

(4)实施观察

(5)整理观察资料

(6)即将观察结果中所蕴涵的信息抽取出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形成一定的观察结论。

(7)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报告应包括:观察目的、观察过程、观察结果及分析、收获与体会四个部分内容。

3.应注意的问题

对观察的原始记录予以整理,并根据所记录内容,对文字性记录做归纳性描述,对数据资料做出定量统计,形成观察结果。在这个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学会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用观察的方法对自然发生的现象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制定观察的详细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了解观察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确定观察的注意事项、设计出观察的记录表格、拟订预期达到的效果等。观察所用的器材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也很大,在观察之前,要尽量排除由此引起的观察误差。观察进行过程中,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观察的全过程中,观察的对象可能会发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观察者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地对观察计划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使观察顺利、有效地进行。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的记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或揭示被观察事物的本质。

[案例]家燕繁殖习性观察

课题完成者:××高级中学范××

研究过程:

观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观察鸟巢、观察产卵、观察孵卵、观察育雏和观察雏燕出飞。

观察鸟巢:主要观察家燕营巢所用的材料、筑巢的顺序、巢的形状。

观察产卵:家燕产卵时行为,第一次繁殖所产卵数和形状、重量、颜色。

观察孵卵:孵卵时是雄燕还是雌燕、在孵卵过程中燕的行为、小鸟几天出壳、出壳时在卵的哪一端裂开、第一只雏燕与最后一只雏燕出壳的时间间隔。

观察育雏:刚出壳的雏燕特点、老燕是如何育雏的,是雄燕喂食次数多还是雌燕多、一天中喂几次食等。

观察雏燕出飞:雏燕生长到多少天后开始出飞、是如何出飞的。

记过分析:从观察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所需的信息,从中观察家燕的繁殖习性的特点。

论文撰写:根据自己的观察以观察到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观察目的、观察研究过程、观察结果与分析和收获与体会。

三、实验研究法

1.实验法的类型

(1)按实验中量和质的关系,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等。

定性实验,它是指只要求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如无机化学中定性分析某些元素存在与否的实验。

定量实验,它是指要求测出实验物的数值、各因素间数量关系的实验,如质能公式、牛顿力学定律范围内的定量实验等。

结构分析实验,它是指测定物质分子、原子、原子团空间排列的实验。如生物化学家毕生和克里克根据射线衍射分析了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基本空间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以及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基因测序工作,都是对DNA

分子的结构分析实验。

(2)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析因实验、比较实验等

析因实验。它是指已知结构寻找原因的实验。如探索高等植物茎向光性、根向地性、茎背地性的原因的实验。

比较实验。它是指找出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异同、优劣的实验。比较实验又可分为相对比较实验、对照比较实验和中间实验。

相对比较实验即两种或多种实验单元做相互比较。如农业生产中可以将两种氮肥分别作用于某农作物,比较哪一种肥效高。

对照比较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群体,一个是对照组,即标准组,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一定的实验,对照出一定的结论。如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药效实验,不服药的对照组,服用不同剂量药物的分别为实验组。

2.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制定实验计划

在研究目标确定后,应着手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验计划中应对以下内容予以考虑:搜集有关实验的材料、文献;确定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方法;安排实验时间;落实实验仪器设备;确定实验材料或实验对象;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等。

(2)实验的实施

经过以上较为深入的思考与准备,制定好实验计划后可以进入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严格按计划控制实验条件,及时搜集实验资料,包括对现象的记录、对数量因素的测定等,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3)整理实验材料

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零乱、分散的资料加以整理,形成形象、直观、有条理的资料,以利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对于数据资料,可以列成表格或制成有关的统计图。

(4)分析实验结果

(5)撰写实验报告

3.注意的问题:

(1)变量的确定

要区分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哪些是无关变量。实验时要控制无关变量。

(2)实验数据分析

从实验数据中找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规律,有时需要用图象、柱形图等表示出来。(如一摸试题)

(3)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合实验目的概括出实验结论。注意全面、准确,并辩证性地看问题。

(4)课题的成果形式:一般为实验报告或论文

[案例]关于光线影响薄头茧形成的发现

课题完成者:××市高级中学吴×

在桐乡市农村,几乎家家都养蚕,近年来推广了纸板方格蔟上蔟(将老熟蚕放到方格蔟上使之结茧的过程)的新技术,蚕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有些养蚕户对此项新技术处理不当,出现了厚薄不匀的“薄头茧”。“薄头茧”的蚕丝排列缺乏规律性,使部分茧层厚薄不匀。厚薄不匀程度轻的蚕茧尚可缫丝,但经过煮茧不能达到适度膨润,在缫丝时造成频繁跳动而易切断茧丝,造成解丝率低。厚薄不匀程度严重的蚕茧则不能缫丝。为了保证蚕茧的质量,必须尽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薄头茧”的产生。而实际生产中个别农户“薄头茧”的发生率却高达20%。因此农户纷纷咨询造成“薄头茧”的原因,要求技术指导。我回家时了解了这些情况,很想帮助乡亲寻找产生“薄头茧”的原因,以提高蚕茧的质量。据我所知,蚕在吐丝结茧时,头部抬起,上身不断左右摇摆,而昆虫是具有趋光性的。在蚕的头部生有单眼,单眼虽不能识别物体,但能感觉光线的强弱和方向,那么是否有可能不同的光刺激会影响蚕的吐丝结茧过程呢?由此,我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及地点:5月份春蚕期和9月份中秋蚕期间,我在××镇××村叔叔家进行了光线影响“薄头茧”形成的实验。供试蚕品种:浙蕾×春晓、丰

1×54A(中秋蚕期)

实验小区设立和条件控制:选择三个实验小区,分别为A区、B区和C区。

三区光线处理如下:

A区:室内光线明亮而不匀。B区:室内光线明亮而均匀。C区:室内遮光,暗而均匀。严格控制各区的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

每区实验进行6次重复,上蔟后第七天,调查每个小区的“薄头茧”发生情况,记录调查结果,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分析:根据表中所得数据分析,得出光线与薄头茧形成的关系。

成果表达: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和收获与体会,并在文章中提出降低“薄头茧”发生率的一些技术要求。

四、文献资料研究法

1.什么是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查阅、分析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

法。所谓“文献”,就是以书籍、实物、声像材料或一软件、光碟、网络等为载体记录下来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资料。

2.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文献研究法的特点之一是间接性。文献研究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从现有的文献中搜集所需要的资料,不亲自接触研究对象也能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由直接方式转为间接方式。

文献研究法的特点之二是继承性。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查阅、记录文献,就必然要了解和接受文献中的观点。因此文献研究法具有继承性的特点。当查阅了有关课题的大量文献后,就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去攀登科学研究的新高峰。

文献研究法的特点之三是简便易行,所需费用低。文献研究法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古今中外的资料,而且不受研究的对象、场地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查阅。

3.运用文献研究法的步骤

查找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文献,如何科学、有效、全面地查到文献,是文献研究的关键所在。

运用文献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是:

(1)科学地考虑文献检索的范围

在搜集文献资料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查找文献的方法,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在何种知识载体中去搜集所需的文献。只有对文献涉及的时间、空间、载体形式和主题都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整体把握该项研究的基本情况。尽量搜集新的文献资料和第一手文献资料,还要学会搜集观点不一致的文献资料。

(2)泛读文献资料

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进行认真泛读。

(3)鉴别文献资料

在泛读的基础上,要精读文献资料。精读时,应该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精神,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鉴别文献资料的真伪和文献资料的字句、数字的正误。一边阅读一边做记录。

(4)分析论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通过辨伪考证、年代考证、地点考证、作者考证、文献资料原形考证等方式进行论证,提高文献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备性。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的理性加工,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经过认真思考,形成某些有创新特点的想法,并草拟出论述提纲。

(5)进行系统的论述

根据论述提纲,把摘录的材料分别组织到有关的条目中去。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按照论述提纲系统加以论述,逐步达到说明清晰、具体,论据充分有力,结构严谨完整的要求。论述时,引用文献资料应简要、确定,不可断章取义;讲究逻辑推理,讲辩证法,做到以理服人。

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总结

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总结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 抽样方法;极端或偏离标准的个案抽样;最大变异抽样;同质性群体抽样 ;典型案例抽样 ;关键个案抽样;标准抽样;分层目的性抽样;滚雪球抽样或链式抽样;机会抽样;方便抽样;志愿者抽样;三角交叉捡视抽样 第四章:焦点团体 焦点团体访谈定义:以描述和理解一组选定人群的观点和信念为预定目的,从小组参与者的观点中获得对特殊事件的理解。焦点团体访谈的参与者(一般为6至10个)都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有相似的经历,或相似的关注。 焦点群体访谈具有的特征:能进行深入交流;交流重点在感兴趣的某一特定领域;互动是焦点团体访谈独特的性质;协调员在应用焦点团体方法中获得良好而准确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参与者通常拥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经历。 焦点团体适用的情形:焦点团体是用于研究的;研究是集中的;参与者在团体中作为团体被访谈。 为什么使用焦点团体: 1、当研究者对参与者的了解不深时 2、当研究者希望探求人们的知识和经历时 3、适合于检测“敏感”问题或研究中涉及的“敏感”人群

4、被应用于反应边缘群体的呼声。 焦点团体的使用领域: 健康问题的探索性研究 检测对新项目的接受度和相关 想法 解决特别项目的问题 评估健康方案。 焦点团体不应使用在以下情况:不适合小组讨论的议题 参与者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很困 难 要求统计数据。 焦点团体作为方法 1、作为一种“自我包涵”的方式使用,主要用于原始资料的收集。 2、焦点团体作为资料源的“补充”方式使用。 3、焦点团体被用于“多种方式”研究中。怎样招募参与者:随机电话筛选;滚雪球式;现存的清单;现场招募;推荐式 成功的焦点团体的决定因素: 范围:成功的焦点团体应覆 盖最多的相关事件 特征:焦点团体访谈尽可能 提供参与者的经历和观点。 深度:焦点团体访谈应鼓励 互动,以便提高对参与者更深 层次的探索。 个体背景:考虑参与者反应 产生的背景。 合适的环境:自然环境与社 会政治环境。合适的会议场 所,双方没有在胁迫冲突下进 行。 充足的资源 合适的参与者 熟练的协调员 有效的问题 焦点团体访谈优点与局限性

中小学教育教研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愿意和大家谈一谈教育研究的方法问题,重点谈一谈研究型老师如何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方法。所谓研究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研究就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导下,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研究方案设计去达成未知规律的未知规律探索过程。教育研究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于研究的概念,老师们不会陌生,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护额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变革,这会对教师发展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有效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是一个必要选择。 今天我愿意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师如何有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首先,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出来必然要求。第二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谈一谈如何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教育科研方法。第三点,具体谈一谈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在现实中,我认为有这样一句话可以与老师们共鸣,我认为,没有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类活动始于五千年以前,当人类从猿猴步入文明社会开始,教育活动就开始了。只不过几千年以前的教育活动更带有自发的盲目的心里,其实在动物界,我们也发现,老鹰教小鹰在天空飞翔,这种活动就是教育,只不过这只是出于一种本能,而我们人类他是有意识进行教育,传承文明,直到自己的后代能自己迎接挑战。有了教育就有了对教育活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就是一种研究,所以,研究就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不足或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所以我认为,没有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作为老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有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小课题或者中端课题,也可以参与到一些研究课题中去。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目前社会发展正在进行非常快的变化,现在老师们都知道,信息革命、学习革命、教学革命等等这些时髦词初次在我们的事业中,信息革命的标准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最近有一个数据,说一条光缆传播的信息量将绕一条数字光缆光缆的传播得效率的变化,1988年时,一条数字光缆只能传播三千字节,到1996年达到一千五百万个字节,到两千年到一千万个字节,到了2003年,现在每条数字光缆每秒传送的信息量比1997年全球互联网一个月传输的总和还要多。 这就说明,人类的信息量在呈几何数增长,这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信息革命带来了教育革命,老师们都知道,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各省市课程改革的推进,都是教育革命的一个前奏,或者说是教育革命发生的一个标志。谈到教学革命,课程的变化对老师的教学出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既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适应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外一点,社会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成了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比如说,家长社会公众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指责,比如说,教育的腐败问题,然后中小学的择校问题,对寒假暑假期间的学生的补习班问题,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社会公众指责或者关注的方面,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见一致,但是,从一个点上来说,就是社会,包括家庭、社区,包括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育部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教育,另外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加了更强烈的影响,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影响下,学校成为信息海洋里的一条小船,可以说是,学校不断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应付的影响有些事一致的,有些是完全矛盾的,所以学校在社会各方面的这种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这种信息的影响下,变得比较脆弱,学校的这种稳定性和权威性正在受到挑战。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教师的权威教育影响也在弱化,影响强度在降低,以上调查表明,在新世纪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五六十年代相比,明显降低,这说明,在信息革命的影响下,原来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地位受到挑战,孩子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的信息源不仅来自于学校、教师,还来自于父母,来自社区,来自网吧,互联网信息对于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些电视剧也都是孩子的信息来源,这些都对孩子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孩子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教育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现在社会跨文化的这种交流和碰撞非常厉害,文化的侵略,文化的霸权,腐朽的文化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一句歌词中说,“你已经变得不再是你,可我依然是我”,这是《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句歌词,我认为,这句话可以这么改,改成“你已经变得不再是你,我也已经不再是我”,这说明,学生变了,老师也发生了变化,老师作为社会中一个公民,每天去学校教书,但是实际上,他也该承担各种角色,在学校是一个老师,在家里是父亲和母亲或者是儿子和女儿,在社会上是一个普通公民,他要承担社会的各种压力,所以教师的角色在进行多种变化,尤其是社会公众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我们的教师的内心会发生很多变化,教师需要人文关怀,最近有一个词非常时髦,就是教育腐败问题,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我认为教师在倍受指责的同时,或是倍受高度关注时同时,更应该受到人文关怀。这是教师变得比较复杂,教师的复杂决定了教师必须理清自己的思路,为众多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必须有效的提高自己专业化发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手摇横机基本操作

手摇横机基本操作 一、针织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1、针床:外板(底板)/内板(面板) 2、手柄:移动外板(底板)针床位置。 ①针对针,齿对齿为一个针距。例:1×1单罗纹。 ②针对齿为半针距。例:2×1双罗纹,四平针等。 3、纱嘴 主纱嘴:小(低)纱嘴。 副纱嘴:大(高)纱嘴。 4、机头部分 ③密度三角:有4个 功能:调试衣片密度。稀密度(上调),紧密度(下调) ④起针三角:有4个 功能:管理密度,三角工作状态(关:不工作,开:工作) ⑤中心三角:有2个 功能:集圈(可织胖花花型) ⑥休止键:有2个 功能:部分工作(使织针停止在不工作状态) ⑦引反键:有2个 功能:引导织针编织各种提花。

二、密度三角、起针三角的工作原理 1、密度三角的工作方向(上密下稀) 机头方向←:1#密度三角管理内板(面板)稀:密度。 2#密度三角管理外板(底板)稀,密度。 机头方向→:3#密度三角管理外板(底板)稀,密度。 4#密度三角管理内板(面板)稀:密度。 例:平针:内板(面板)1#、4#密度一致。 外板(底板)2#、3#密度一致。 1×1单罗纹、2×1双罗纹、4平针,1#、2#、3#、4#密度一致。 2、起针三角工作分方向(关:不工作,开:工作) 机头方向←:4#起针三角管理1#密度三角工作状态。 3#起针三角管理2#密度三角工作状态。 机头方向→:2#起针三角管理3#密度三角工作状态。 1#起针三角管理4#密度三角工作状态。 3、如何调试密度: 调试步骤: 调试紧密度:一般用于下摆边,袖口边,门襟边等。 3、内板(面板)1#、4#密度一致(30行) 4、外板(底板)2#、3#密度一致(30行) 织30行这二个长度一致,那么1#、2#、3#、4#密度一致,同时加4至6个纸片就成紧密度。

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质性研究方法有哪些 推荐于2017-09-14 18:28:17 最佳答案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如何选择研究的方法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方法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这是相对定量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实地调查、参与式观察等。

手动封口机使用方法

手动封口机使用方法 设备名称:手动封口机 设备型号:DCGY-F500 手动封口机技术参数 输入电源:AC220V/50Hz~60Hz 输入功率:1200W 工作频率:50KHz~80KHz 输出功率:600W 封口直径:Φ20-100毫米 封口方式:手持式 容器高度:无限制 外型尺寸:260×345×165mm 重量:3.5kg 外壳防护等级:IP20 安全标准:GB15579.1995 产量计数范围:0-9999

手动封口机产品介绍 1、郑州九博厂家生产的手动封口机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化妆品、润滑油等行业的塑料玻璃等非金属包装容器的铝箔封口作业。 2、手动封口机是采用电磁场感应加热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力线穿过封口铝箔材料时,瞬间产生大量小涡流,致使铝箔自行高速发热,熔化复合在铝箔上的溶胶,从而粘贴在承封物的封口上,达到迅速封口的目的。 3、封口容器的材质可以是聚乙(PE)、聚丙烯(PP)、聚酯(PET)、聚苯乙烯(PS)、ABS以及玻璃等,不能用于金属瓶体及瓶盖。 手动封口机特点 1、全新设计,外型美观新颖。 2、高效节能封口速度快,功率强大。 3、微电脑控制模式,电子记忆功能,功率可调。 4、触摸式面板、手感舒适、设置简单、美观实用。 5、进口大功率IGBT功率模组输出,超载保护功能。 6、采用高科技电子晶片,高亮度数码显示,精度高、读书清洗、无视差,可远距离观察。 手动封口机使用方法 1、将手动封口机“电源开关”打开,听到“嘟“一声蜂鸣声响过后,自检完毕,此时面板上稳定显示着两组数位,分别是1.0和60,表示已经进入待机状态。(注:出厂设置封口时间为1.0秒,输出功率级别为60)。

质性研究方法浅析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研究工具——“质的研究”方法浅析现行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广大的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可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据笔者调查,现如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真正潜心做研究的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对于专业的研究理论和技术基本一无所知,多数人对于“研究”还是敬而远之的态度;二来,教师基本的教学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备课、上课,各种读书笔记、业务积累,每学期还要准备常规检查的材料,如此种种已经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哪还有心思潜心研究?如此反复的工作量,只会让老师们产生职业倦怠感。 如何让老师们从繁琐又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走上充满乐趣而又幸福的研究道路上呢?我认为,还是先消除老师们对于做研究的误解与迷茫,然后再让其了解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最为重要。 说起做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作为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教育研究可以看成是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的一种态度,是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了解学生,对已有的教学内容经过恰当的筛选和加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过程。狭义的教育研究隶属于规范研究,是基于一定的观念、方法和途径对教育问题的一种探究、研讨过程。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直接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表现为行动研究或实践研究,其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对于质的研究国外学者这样定义:西方学者伯格(Berg)指出:所谓“质”,是指一件事物是什么(what)、如何(how)、何时(when)、和何地(where)等意义,其本质是非常暧昧不清的;邓津(Denzin)与林肯(Lincoln)也指出“质的”一词,隐含着“过程”与“意义”双重意涵;斯特劳斯(Strauss)指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验证或推论,而是在于探索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所以研究过程非常重视研究对象的参与及其观点之融入;同时,质的研究对于研究结果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是强调藉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陈向明(2000)是中国大陆质性研究的代表人物,她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

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总结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 抽样方法;极端或偏离标准的个案抽样;最大变异抽样;同质性群体抽样 ;典型案例抽样 ;关键个案抽样;标准抽样;分层目的性抽样;滚雪球抽样或链式抽样;机会抽样;方便抽样;志愿者抽样;三角交叉捡视抽样 第四章:焦点团体 焦点团体访谈定义:以描述和理解一组选定人群的观点和信念为预定目的,从小组参与者的观点中获得对特殊事件的理解。焦点团体访谈的参与者(一般为6至10个)都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有相似的经历,或相似的关注。 焦点群体访谈具有的特征:能进行深入交流;交流重点在感兴趣的某一特定领域;互动是焦点团体访谈独特的性质;协调员在应用焦点团体方法中获得良好而准确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参与者通常拥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经历。 焦点团体适用的情形:焦点团体是用于研究的;研究是集中的;参与者在团体中作为团体被访谈。 为什么使用焦点团体: 1、当研究者对参与者的了解不深时 2、当研究者希望探求人们的知识和经历时 3、适合于检测“敏感”问题或研究中涉及的“敏感”人群 4、被应用于反应边缘群体的呼声。 焦点团体的使用领域: ●健康问题的探索性研究 ●检测对新项目的接受度和相关想法 ●解决特别项目的问题 ●评估健康方案。 焦点团体不应使用在以下情况: ●不适合小组讨论的议题 ●参与者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很困难 ●要求统计数据。 焦点团体作为方法 1、作为一种“自我包涵”的方式使用,主要用于原始资料的收集。 2、焦点团体作为资料源的“补充”方式使用。 3、焦点团体被用于“多种方式”研究中。 怎样招募参与者:随机电话筛选;滚雪球式;现存的清单;现场招募;推荐式 成功的焦点团体的决定因素: ●范围:成功的焦点团体应覆盖最多的相关事件 ●特征:焦点团体访谈尽可能提供参与者的经历和观点。 ●深度:焦点团体访谈应鼓励互动,以便提高对参与者更深层次的探索。 ●个体背景:考虑参与者反应产生的背景。 ●合适的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政治环境。合适的会议场所,双方没有在 胁迫冲突下进行。 ●充足的资源 ●合适的参与者 ●熟练的协调员 ●有效的问题 焦点团体访谈优点与局限性 ●可以让研究人员快速地从参与者中探求更有深度的信息 ●获得对敏感对象的深度了解,如卫生服务,社区健康干预 ●收集边缘群体资料 ●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以产生信息。 局限: ●焦点团体获得的信息仅代表了参与者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 ●定性的角度,不能从焦点团体中收集统计学资料。 ●受团体的互动与时间限制,不能探索个人复杂的信念与习惯。 ●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准确。 ●研究者驱动,反映了研究者兴趣,存在偏倚。 第五章非干预性研究方法 定义:是一种无干预和反应的研究方法。它从现存的资料,如文字记录、视听材料、自然痕迹或人们的行为中提取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需要其他参与者的主动参与,被研究者的社会环境不受到打扰。 包括行为踪迹研究、档案研究、伪装监视和自然实验等。 为什么要运用非干预性研究法 1.由于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或政治上的种种原因,他们可能言行不一致。 2.可用于其他质性研究收集资料的补充方法。 3.作为一种自控性的方法,可以凭借惊人的洞察力来获取信息 非干预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非干预性研究法比人们的报告更能精确地反映人们的行为●非干预性研究法是非反应性和非干预性的。 ●非干预性研究法具有可重复性。 ●非干预性研究法获得资料更简便。 ●非干预性研究法花钱不多。 ●非干预性研究法特别适合需要长期追踪人们行为的纵向调查。局限 ●非干预性研究法减少了研究双方表达个人主见的可能。 ●记录人员的偏见,原始的记录可能被歪曲或不全面。 ●非干预性研究法中的信息有可能因为干涉变量存在而被曲解●非干预性研究法倾向于一种单纯的方法。 第八章民族志 定义:用于发现和描述个人或群体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团体或文化进行科学和艺术的描述,其核心是以本地人的观点来理解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主要特征: ●主要集中于探索特殊社会现象的本质;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实证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与解释学(或建构主义),以及与这种两种方法论对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 ■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今天所说的或所使用的“科学”一概念是以17~20世纪西方的知识活动为基础而立起来的。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 《不列颠百科全书》:“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2]”。(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P137)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P2664) 科学活动又是与理论密切相关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可以是可观察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P720) 由此可以得知,科学是指通过理性精神和手段用以探索具体事物规律性的知识活动,它与无知和迷信相对立;理性精神与理性手段(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假设、推理、分析、综合、计算、实验等)彼此关联、互相依赖,而科学活动既包括质化研究,也包括量化研究,在理论形态与技术形态之间,这两种研究不存在排斥关系(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4~5)。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活动以及中国有无科学史? 吾淳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活动是以经验为核心,这种知识活动除了通过目标———反复(实践与观察)———归纳(总结)———修正(提高)———目标这样一个结构模式以提高技术水平、达到精湛技艺这一条重要路径外,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倾向或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又依赖于积累、直觉、类比、归纳、试误、修正等与经验密切相关的方法[5]P32。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知识活动带有明显的经验(直觉)思维特征,由此推断中国思维忽视逻辑的观点较为流行。 中国逻辑中的最典型的判断形式主要不在与对事物的性质有所确定,而主要在于对因果关系等有所确定。另外,中国逻辑具有辨证思维、综合思维、注重概念内涵多样性及对应性等特征,由此可以对中国逻辑冠之为“形式更多样或更复杂的逻辑”或“非形式化的逻辑系统”。(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350~35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要追求的“理”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近代科学也用归纳法来追求这个“理”,但还用逻辑的方法来推演,而这种逻辑推演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J].杨振宁、饶宗颐.中国文化与科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P13) ■什么是“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把“empiricalresearch”翻译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normativeresearch)”相对立]是指以实证主义(positivism)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误将其等同于定量研究。在英语世界中,“empiricalresearch”的确切涵义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相对应,涵义要比国内学者指称“实证研究”要宽,以…后实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之一的“质化研究”应属于广义的实证研究之列[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什么是“定性研究”?

测头使用基本操作流程

雷尼绍工件测头使用标准作业流程 雷尼绍提供的机床工件测头是精密的高价值的找正检测装置,使用测头进行测量是需要执行相关的测量程序,使测头在主轴上沿相应的机床路径行走来实现的,而机床的运行又是速度快、刚性强的动作,此外,工件和夹具的情况又是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操作测头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性、安全性及测量的实际工艺性。 测头使用的基本原则 1、一般情况下,请将测头保留在刀库中,除特殊情况外,不要将测头从刀库中 取下;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取下测头,则在将测头重新装回刀库后,必须重新对测头进行标定,否则将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刀具必须放回到原始的刀位中,否则在测量、加工中将有造成撞刀或测头撞毁的风险! 2、一般情况下,使用测头的设备不要随意更换加工工件品种;如果确实需要更 换加工工种,则必须有经过Renishaw测头使用培训的、对新工件的测头测量程序十分了解的人员来作业,在试做完一个零件完整无误后方可正式量产作业; 注意:需检查确认新工件加工测量程序中使用的坐标系(如:G54,G55等) 的原点机械坐标位置值的正确性!否则在测量、加工中将有造成撞刀或测头撞毁的风险! 3、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对刀补值及工件坐标系进行编辑修改操作,如需进行 此类操作,最后需确认测头相应的刀补值以及测量程序中使用的工件坐标系原点值是否有由于误操作造成的错误改动。如有误操作造成的错误改动,需改回正确的数值,否则将有造成测头撞毁的危险!

4、若信号接受器(OMI)没有故障,请务必不要将接受器从机床上拆下,否则, 若该机床仍然使用测头测量将很可能造成测头撞毁;另外,再次恢复接线也可能出错,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5、使用测头测量时,切削进给速度的倍率需置于100%,否则测量的精确性将可 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6、一般情况下,不要对变量进行编辑,否则可能的误操作将造成相关数据的改 动,影响测头的测量精度; 7、由于是量产加工,工件品种单一,工装夹具定位工件位置稳定,可能的话, 建议将所有包含测头测量的加工程序均设为“写保护”,以保证不会因误操作致使程序数据变更,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8、若程序在执行测量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停机,需复位设备,然后手动将测头抬 至相当的安全高度后,重新从头开始执行程序!否则,将有测头撞击的危险! 9、若程序在执行加工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停机,建议将该工件报废,若需要重新 加工,必须只执行程序的加工部分,若仍然执行了程序测量的部分,则可能会出现测头报警、撞刀或工件最终尺寸不合格的情况; 10、对设备进行过大的维护维修后,特别是涉及电控柜布线、接线的维护后, 重新开机后必须确认检查测头的功能是否依然有效; 方法:在MDI模式下,M06指令调出测头后; 先单独执行M450; 检查测头是否被打开;若测头灯亮,则再执行 G91G132X100.F20; 在运行期间用手触碰测针,检查是否X轴停止动 作。若上述两项均能实现,则说明测头功能完全正常有效;否则,请 按照信号接受器接线图检查是否有错误的接线变动;

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

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 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 一、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①Denzin 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

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所谓“事实”是多元的,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必然受到主体的影响,隐含着个体的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等都会对建构过程产生影响。因此,用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事实”不存在“真实”与否,而只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大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转引

[收稿日期] 2006-09-12 [作者简介] 王洪才(1966-),男,河北省永年县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05JJD880068)。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王洪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 361005) [摘要] 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始终是教育学研究的最基础和最前沿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的科学地位并影响到教育学的进展方向。目前人们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典型表现在人们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缺乏共识,而且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明晰的分 类标准,特别是对各种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缺乏明晰的阐释,这阻碍了教育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学的进展。通过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其哲学基础的探讨,我们认为教育研究应有思辨、批判、行动及实证四种基本方法范式。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6)06-0021-07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标准和规范意义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对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的证明,进而关系到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发展前途,因而也是教育学的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坦白地讲,教育研究在这方面的突破并不大。目前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论述主要依赖于其他学科的资源,并且主要从哲学角度来论述教育学研究的独立性,这使得教育学面临着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但要使教育学真正摆脱尴尬的境地,仍然需要从方法论方面进行突破。因而它又变成了一个最具前沿性的课题。但要谈论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首先要从“什么是研究方法”谈起,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指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1](P1-12) 。那么,什么是研究方法呢?简言之,研究方法 就是我们在探究世界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称。通常人们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或学科不同来区分研究方法。那么,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探讨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总称,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探讨高等教育过程中所 采用的方式方法总称。 一般而言,人们在论述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时都对“方法”有一个隐含的限定,即所谈论的方法专指“科学的”或“正确的”方法。也就是说,人们所探讨的方法具有理想性和规范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排他性”。如此,“方法”也具有“标准”和“规范”的意味。而关于这些规范和标准的理论依据就是方法论。所以任何一项自称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为自己提供方法论的说明,否则它的科学性质将面临严重质疑。而且作为一门学问的教育研究方法,当然不能只是罗列一些现象,告诉人们教育研究方法包含些什么等“是什么”的问题,还必须向人们讲解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因此探讨教育研究方法,必须包含方法论部分,方法论为“规范”和“标准”提供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这些都构成了个人独特的研究方法,但很难说得上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因为“个人的”研究方法往往不具有普遍性,很难被别人认同,或者说往往自己认为是有效的方法别人却很难应用,而且即使应用,也未必有实际效果,因此这些“方法”只能 2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98期)

手动喷雾器使用操作规程

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的操作规程 一、操作规程 1、要正确安装喷雾器零部件。检查各连接是否漏气,使用时,先安装清水试喷, 然后再装药剂。 2、作业前按操作规程,严格遵守药品的使用事项配制好农药。向药液桶内加注 药液前,一定要将开关关闭,以免药液漏出,加注药液要用滤网过滤,且药液的液面不能超过安全水位线。 3、将喷雾器背在背后,左手拿压杆上下压动至一定的压力时(压动次数约在30 次/分),右手执喷杆手柄打开开关并摆动喷杆,根据被喷植物(或面积)大小调节开关大小,使喷头按要求上下或左右喷雾。 4、初次装药液时,由于气室及喷杆内含有清水,在喷雾起初的2~3分钟内所喷 出的药液浓度较低,所以应注意补喷,以免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5、喷药时要注意力集中,手眼配合,用力要有节奏,将喷咀对准受病虫害的植 物部位喷施农药,做到周到、均匀、正确、安全。 6、工作完毕,应及时倒出桶内残留的药液,并用清水洗净倒干,同时,检查气 室内有无积水,如有积水,要拆下水接头放出积水。 7、若短期内不使用喷雾器,应将主要零部件清洗干净,擦干装好,置于阴凉干 燥处存放。若长期不用,则要将各个金属零部件涂上黄油,防止生锈。 8、用药后48小时内,如发现药害应立即喷洒1%~2%的洗衣粉溶液,或喷洒清水 数次,以缓解药害,减轻损失。 二、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应戴好口罩手套,着长衣长裤,完工后换衣裤,用肥皂洗手,以 免中毒。若使用农药不慎,药液进入眼睛、皮肤等应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 2、水位不超愈水位线,以防药液外流,引发中毒。 3、保持左手压力均匀,上下压动次数在30次/分钟左右,勿使压力过大损 坏气压室。 4、作业时,有风应站在上风处,并尽量在无风天气喷药。 5、妥善保存与处理未用完农药,以防发生不安全现象。 6、若喷头阻塞,不能用嘴吹喷头片杂物,以免农药中毒。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一个台湾人写的手动镜头使用技巧

一个台湾人写的手动镜头使用技巧 使用手动镜头的小心得 I.使用手动镜头之前机身设定 1.将机身AF钮调至MF 2. Menu => 自定中的使用S镜头时的调成2可利用使用光圈环调成2允许 II.M42镜头 1.42就我所知有叁种光圈相关的类别: 预设式光圈、有A/M切换与无切换。基本上接上机身后无太大的差异,主要在镜头本身如何控制光圈有关。 A. 预设式光圈: 光圈环有两个,调整第一光圈环即為你要设定的光圈环;而后转动第二光圈环於你要设定的光圈大小以外的值,即可全开光圈。换句话说,当两个光圈环在同一个 数值时,光圈才会开到那个数值的大小。 B. 无A/M切换: 请想办法把镜尾的光圈连动桿顶住,才能手动调整光圈大小。 C. 有A/M切换: 将开关开至M,即可手动调整光圈大小。 2.镜头接上机身,需手动对焦(不然这篇是打什麼的XD )。机身无法得知光圈值,光圈不会连动。但半按快门使对焦屏上的指示亮起,若合焦对焦屏上会有合焦指示,且若有打开嗶 声就会嗶嗶。 3.适合使用的模式為AV光圈先决、M全手动及B长快门。 A. AV模式下,手动将光圈调整至想要的大小,随光圈开闔相机会自动测光。 B. M模式下,手动将光圈调整至想要的大小,按机身的AE-L键可测光。 4.手动调整光圈大小,观景窗会跟着光圈缩小变暗而难以对焦,故可以先全开光圈对好焦后,再把光圈缩到想要的大小。 A. 预设式光圈: 先将第一光圈调到想要的大小,转动第二光圈至光圈全开,对好焦后再转到同一数值缩光圈,测光后按快门。 B. 有A/M切换: 先将镜头调至A,转动光圈环至想要的光圈大小,对好焦后将A/M调至M,光圈即会开至设定的大小,测光后按快门。 C. 无A/M切换: 双手万能,其实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自行将光圈转到最大对焦再转至想要的大小拍照。有的A/M钮不好调的,这样的方法其实比较简单。 5.手动镜的测光有时候会需要增减EV。 6.光圈缩的太小测光更不準,需要自行判断调整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