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与设计概念

组织理论与设计概念
组织理论与设计概念

1.组织的涵义

所谓组织是指组织结构。所谓组织结构,港台称为组织架构,内地亦称组织体制。但这些措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可统一称为组织结构。

2.设计的涵义

(1)新企业的设计

所谓设计一般指向新企业。比如说对一种新产品或者对一个新企业进行一套设计。

(2)老企业的再设计

老企业根据变化了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要进行一些组织的变革。这种组织变革实际上也是一种设计,但只是一种在原先设计基础上的再设计。

3.现代的涵义

所谓现代是指在现代组织理论指导下的组织设计,它主要是针对传统组织理论而言的。

(1)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组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2)传统组织理论

传统组织理论又称古典组织理论,是指以泰罗、华约尔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时代的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是针对传统组织理论而言,指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组织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新观念、新制度、新方法。

3.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的关系

结构本身设计包括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和协调设计,其实质是从企业的职能出发,设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分工和合作。运行制度设计包括规范设计、人员设计和激励设计,其实质是从结构本身设计出发,设计规章制度、人员的配备和控制。运行制度保证结构本身得以顺利运行。

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互为表里。如果说结构本身是硬件,那么运行制度就是软件,二者共同保证了企业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问: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答:是全过程设计。全过程设计区别于传统的企业设计,具有显著的优点。

2.全过程设计的优点

(1)在框架设计前增加了职能设计

较传统的组织设计而言,现代企业组织设计在框架设计前增加了职能设计,这不但使得框架设计有了科学的依据,而且避免了传统的组织设计就事论事的弊端。

传统的框架设计由于缺少对职能设计的科学研究,往往流于只依凭经验和感觉的误区。例如,有些公司在工作忙不过来时,就扩大机构、增加人员;反之,就缩小机构、减少人员。这种做法仅凭经验感觉,就事论事,无疑是不科学的。

(2)从框架设计中分离出协调设计

传统的组织设计,把协调设计和框架设计结合在一起。从理论上说,分工和协作本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所以,把协调设计和框架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具有其理论上的意义。但是,从实践上说,把协调设计和框架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重视了分工而忽视了协调,协调仅一笔带过。

现代的组织设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协调设计从框架设计中剥离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步骤来研究。这就要求在研究分工之后,再专门来研究协调方式。分工和协调作为两个步骤,实际上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强化了协调,达到了分工和协调并重的目的。

(3)结构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的结合

传统的组织设计也包括规章制度的设计、人员的招聘培训、工资奖励制度,这实际上就是规范设计、人员设计和激励设计。但这种运行制度设计往往和结构本身设计相分离。这就容易导致组织关系不顺的后果。组织关系不顺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本身不合理;另一种是结构本身虽然合理,但运行制度不合理,例如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工资奖励制度不

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等,运行制度不合理往往就是由运行制度设计和结构本身设计相分离造成的。

因此,组织设计应该把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结合起来,以保证组织设计的顺利实现。这种结合实际上就是全过程设计。

如果把结构本身设计叫做静态设计,那么组织的全过程设计就是动态设计。这种动态设计无疑是科学的。

2.“全能型”

(1)“大而全、小而全”的“三三制”

所谓“三三制”是指企业的一线、二线、三线的结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在这种比例结构中,二线和三线的比重太大,实际上是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型”结构。

这是一种落后的比例结构,也是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2)“全能型”的弊端

“全能型”结构的比例显然是落后的,其弊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一线高效益、二线低效益、三线负效益。“全能型”的结构比例,一线的比重太小,这将导致整个企业效益低下。

②“全能型”的结构比例导致了企业领导精力的分散。企业的主业是搞生产经营,但“全能型”“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将使领导无法集中精力于生产经营。这显然对企业是不利的。

3.从“全能型”转向“专业型”

企业一、二、三线的“全能型”比例结构中,二线、三线的比重太大,这将导致整个企业效益低下。因此,必须按照“专业型”的方向进行改革。

(1)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三化”原则

(2)职能分离

按照“专业型”改革的“三化”原则,如果二线三线的比重太大,那就要进行职能分离。例如,剥离一些职能,让位于社会上的其他专业公司。

通过对职能的逐步分离,建立合理的比例结构,最终实现企业一、二、三线的比例结构,从“全能型”转向“专业型”。

3、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因而信息的失真度也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也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缺点是: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锥型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多,管理幅度比较小,每一管理层级上的主管都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另外,层级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这有利于工作任务的衔接,同时也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其缺点是:过多的管理层级往往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因而信息的失真度可能会比较大,这又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关键职能和其他基本职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键职能具有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①决策权

一般的管理部门并不具备决策权。因为决策是由上层领导制定的,管理层只负责贯彻决策。但是,处于管理层的关键职能部门却可以参与上层的决策。

②指挥权

一般而言,管理部门之间是平行关系,是相互协调、协商的关系,而不是指挥关系。但是,关键职能部门却可以指挥其他的职能部门。

③否决权

关键职能部门可以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出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

(2)资源分配向关键职能部门倾斜

由于关键职能部门对企业经营和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资金和人员的分配,首先要保证关键部门的需要。即资源分配重点向关键职能部

门倾斜。

(3)关键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兼任企业的上层领导

集权和分权的矛盾统一

集权和分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集权则势必牺牲分权,过分强调分权则势必牺牲集权。这样,集权和分权构成了一个两难问题。

集权和分权虽然是矛盾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在现实的企业里,既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绝对的集权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权都集中在上层,这样二级单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反之,绝对的分权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权都集中下层,这样企业就肢解为不同的小企业,企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集权与分权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集权制就是集权多一点,所谓分权制就是分权多一点。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企业集权与分权的统一实际上可以量化为不同的比例关系。如集权与分权的五五开、三七开、六四开等。

问:什么是管理体制?

答:管理体制就是企业集权和分权的基本组织形式。

问:什么是基本管理体制?

答:管理体制的形式各种各样。所谓基本是指一种管理体制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跟国际接轨,是规范化的。

1.模拟分权制

模拟分权制是事业部制的变形,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利润中心考核方式的不同:事业部制的利润考核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基础,模拟分权制的利润考核则是以企业内部价格作为基础。

这种内部价格排除了市场因素,是按企业内部的计划来确定的,它和市场价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是一种模拟价格。

表4-1模拟分权制和事业部制的区别表

2.内部公司制

内部公司制主要在日本的一些企业实行。所谓的内部公司并无法人地位,只是一些行政单位,但公司把它们当作子公司来要求和考核。内部公司被视为独立的投资中心。

内部公司制实际上是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一种变形:“内部公司”仅具有事业部制的委托法人地位,但却具有子公司的权限和经济责任。所以,内部公司制介于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之间,是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一种变形。

3.全资子公司制

(1)全资子公司制是不规范的

全资子公司是在中国存在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当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全资子公司作为一个独资的子公司,实际上是“一人公司”,并不具备公司法人的全部条件,因而也是不规范的。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集资联合组成的经济实体。

(2)全资子公司制和内部公司制的区别

全资子公司制正好与内部公司制相反:全资子公司的法律地位,是独立的法人,但却只有事业部制的权限。全资子公司的考核方式是利润中心责任制,所以全资子公司制实际上是一种事业部制。

表4-2内部公司制和全资子公司制的区别表

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是分权化的组织类型,它们各具优缺点:

①子公司制较事业部制的优点

A.子公司制分权比较彻底,激励作用大。子公司自主经营,这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B.子公司制的经营风险比较小。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出现亏损,母公司对其承担有限责任。事业部制的经营风险则很大,下级单位接受委托授权进行经营,如果出现亏损,总公司必须承担无限责任。

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是分权化的组织类型,它们各具优缺点:

①子公司制较事业部制的优点

A.子公司制分权比较彻底,激励作用大。子公司自主经营,这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B.子公司制的经营风险比较小。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出现亏损,母公司对其承担有限责任。事业部制的经营风险则很大,下级单位接受委托授权进行经营,如果出现亏损,总公司必须承担无限责任。

事业部制较子公司制的优点

A.事业部制对二级单位控制能力强,不容易失控。子公司制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权限相对独立于母公司,母公司无法对其实行适时的指导和控制。事业部制的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必须经常接受总公司下达的计划、接受调整,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控制能力强。

B.事业部制组织成本较低。子公司制的组织成本较高,其原因在于:

a.子公司是独立企业,其组织机构较大、部门较多,成本也相应较高。

b.子公司制必须双重纳税,即交纳两次所得税。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交纳所得税,这是第一次纳税。子公司的税后利润部分上交母公司后,母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也必须交纳所得税,即第二次纳税。

1.对专业分工理论的再认识

(1)分工是必要的

专业分工理论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理论,也是传统分工理论的基本点。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有了内部分工才能形成组织结构,其纵向的分层形成了纵向结构,横向的分部门就形成了横向结构,这个原理也叫做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或原理,它最早由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家提出。

专业分工理论在传统理论阶段比较简单,主要强调专业分工的优点。18世纪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在其主要著作《国富论》中,首先把分工理论运用到生产过程。亚当斯认为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的财富。泰罗则进一步把分工理论引进到管理工作中,提出管理工作内部应该进行分工,以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其理由在于专业分工不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劳动熟练程度,而且有利于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管理工作。

泰罗在强调专业分工的同时,也注意了协作配合,但还较为简单。

(2)分工要适当

分工是必要的,但分工要适当。分工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过细的分工却也带来了弊病,其具体表现:一是过细的分工导致管理的程序和手续复杂化;二是过细的分工增加了协调的工作量;三是过细的分工助长了管理工作中的分散主义,使各管理部门缺乏宏观意识,而过多考虑局部问题。

(3)分工和协作一体化

传统理论强调分工的重要性,但对协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分工和协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现代组织理论既强调分工,但更重视分工基础上的协作,西方称之为一体化。这是一种管理优化,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效率。

2.现代组织理论指导下的机构设计的特点

(1)组织分工适当简化,回归到适当点

传统企业的机构设计是在传统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企业的分工已经过细,所以,必须回过头来,强调组织分工适当简化,回归到适当点。这也是职能机构综合化的原理。

(2)利用各种手段强调协调的重要性

3.协调设计的指导思想

(1)利用传统的协调方式

传统的协调方式不能一味抛弃,而要加以利用,如会议制度、规章制度等,现代组织管理要加以利用,但要使会议少而精、标准化,提高会议效率。

(2)发展和利用新的协调方式

现代组织理论已创造了很多新的协调方式,如举行管理人员或生产人员的联谊活动,通过联谊活动来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

总之,对传统的协调方式要加以利用和完善,同时还要创造和发展很多新的协调方式来达到协调的目的。

1.企业集团领导机构的涵义

企业集团的领导机构设计和单个企业的领导机构设计是互相区别的,如下表所示:

2.两种设计方式

(1)依托型的企业集团领导机构

①涵义

所谓依托型设计方式是指企业集团的领导机构不单独设置,依托于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的领导机构,由核心企业的领导机构兼任企业集团的领导机构。如下图所示:

②优点

●机构简单,管理人员较少,组织成本低。

●有利于核心企业对企业集团的控制和管理。

③缺点

企业集团管理人员的立场和观点容易受到核心企业的影响,对其他成员的利益考虑不够,不利于大规模企业集团的发展。

(2)独立型的企业集团领导机构

①涵义

独立型的企业集团领导机构由各企业民主推选的代表组成。

②优点

独立型的企业集团领导机构独立于各企业之外,从整个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兼顾各企业的利益,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

3.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依据

(1)对分工理论提出新认识

哈莫认为必须树立新观念,即必须对泰罗的分工理论进行彻底的批判。美国的大企业都是以泰罗的分工理论为理论根据,组成了生产流水线,设立了职能机构,企业分工相当细密。这样,从新观念出发,必须对大企业进行变革。

(2)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管理

从客观上讲,当代企业实现了管理的技术革命,即企业管理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管理。这种管理的技术革命冲击了大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在新的管理条件下,许多不同步骤的分工可以同时或交叉进行,因而大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样,管理的技术革命成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个客观条件。

第10讲业务流程再造

1.改革前的付款流程

①四个主要部门

四个主要部门采购部、物料部、付账部和供应商。其中采购部、物料部、付账部是福特公司的内部部门,供应商则是外部部门。

②三票相符

●所谓三票即采购部的采购单副本、物料部的收料单和供应商的发票。

●付账部根据这三票互相核对,三票完全相符,然后付款。如果三票不符则进行调查。

●付账部要求三票相符,实际上是由付账部对内部的采购部、物料部和外部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监督。

③改革的原因

三票相符虽然监督有力,但人员众多,效率低下。付账部员工达500人。80年代后期,日本汽车公司崛起,并与美国汽车公司形成了激烈竞争。福特公司通过考察发现,日本尼桑汽车公司的付账部仅有20个人,人员少但效率高。福特公司因此决心改革。

2.第一次改革

①流程改革

●发货和发票相结合,由供应商把发票和货物一起送达物料部。物料部可以方便地进行核对。

●割断采购部和供应商的直接联系,由付账部参与制约。

②改革效果

●三票相符变为两票相符,即采购部的采购计划和物料部的收料单两票相符。票据不符的情况减少,调查工作量也随之减少。

●付账部人员由500人减少到125人,人员减少,效率提高。

③试探性改革

第一次改革只是试探性改革,仍然通过付账部进行监督和事后调查,整个流程没有进行根本性转变,因此必须进行第二次改革。

3.第二次改革

①实质性改革

●改事后监督为现场及时监督。由物料部在收货的同时及时进行核对监督。

●付账部没有核对工序和监督任务,只成为单纯的业务部门。其工作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解采购计划,二是付款。

●付账部的员工由125人降到了20人。

②加强对物料部的监督

由于监督部门由付账部改为物料部,物料部进行现场的核对工作,所以必须对物料部本身加强监督。其措施包括:

●加强现场监督。

●由上级派遣人员,对物料部进行流动监督。

4.第三次改革

如上图所示:

①管理的技术革命

●设立共用数据库。相对于第二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流程和作用不变,但增设了共用数据库。

●无纸化管理。这次改革主要由手工操作改为计算机操作,由共有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废除票据传递,实现无纸化管理。

●付账部员工由20人增加到25人,其增加人员主要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②改革效果

●票据的传递和核对,由人工操作转为计算机操作,失误减少。

●由共用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传输速度加快。

流程再造对中国企业改革的意义

1.借鉴流程再造的原因

(1)流程再造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业务流程再造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一般来说,凡是有管理的地方就有管理流程,有管理流程就有改革的余地。

流程再造不仅适用于西方,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不仅适用于产业企业,也同样适用于金融企业,甚至也适用于政府机构。

(2)流程再造具有借鉴意义

业务流程再造对中国的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分工过细的弊病进行改革

我国的传统企业沿用前苏联的管理体制,存在分工过细、制度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病,可以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进行改革。

②迎接计算机管理的技术革命

在企业中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革命的成果,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同时也是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内容。

③适应市场经济改革

中国的企业正面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主要依照上、下级的行政管理,业务流程的总流向是纵向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务流程的总流向则是横向的。因此,必须借鉴业务流程再造进行改革。

2.进行配套改革

中国的企业改革应该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进行配套改革,如下图所示:

图10-5流程再造的配套改革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

(1)配套改革是全过程设计

配套改革实际上是一种全过程设计,包含了现代企业组织的六项主要内容。

(2)配套改革

①业务流程再造的切入点

业务流程再造的切入点是流程改造,即对规范设计的改造。这与中国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具有相当的区别,一般来说,中国企业的改革首先从职能改革开始。

②“一个中心、七个环节”

流程再造是“一个中心、七个环节”的配套改革,即以流程规范为中心,从职能、体制、机构、流程、观念、素质、机制七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设计,这是企业的再造和革命。

【案例】

福特公司的付款流程改革就是一种“一个中心,七个环节”的配套改革。其流程再造以

流程设计为中心,为配合流程再造,必须兼顾各个环节:

一、付账部原有的监督职能转到物料部,这是一种职能改革。

二、物料部具有监督职能,这是对物料部的权力下放,是一种体制改革。

三、付账部没有了原有的监督职能,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也随之撤消,这是一种机构改革。

四、为保证改革的效果,必须转变员工观念和提高员工素质。

五、为保证改革的效果,必须进行机制改革,即对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干部劳动制度进行改革。例如,引进竞争机制。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投产先后顺序,都要服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和安排。安排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期限,满足配套投产; ②确定重点,保证进度; ③建设总进度一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④重视施工准备,有预见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工程开工的前头; ⑤选择有效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⑥充分利用正式工程,节省暂设工程的开支; ⑦施工总平面图的总体布置和施工组织总设计规划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施工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 2、施工组织总设计; 3、各个建筑物等单位工程的施工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一、编制说明 二、编制依据 三、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及规模

2、工程范围及内容 3、建筑与结构 4、电气工程 5、给排水工程 6、采暖工程 7、材料做法 8、工期要求 9、质量要求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1、自然条件 12、施工条件 13、相关单位 二、施工总体组织及规划1、总体主导思路 2、项目管理组织 3、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4、施工准备 5、各部门职责 6、施工总平面布置 7、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8、施工工期目标规划 9、工程质量目标规划

10、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目标规划 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总工期计划安排 2、工程项目阶段性目标计划 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四、劳动力计划安排 五、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六、主要材料(设备)供应进度计划 七、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技术及措施 1、施工测量 2、基坑(槽)土方开挖与回填 3、基础工程施工 4、模板工程 5 、钢筋工程 6、砼工程 7、砖砌体工程施工 8、室内墙面、天棚装修 9、窗安装 10、普通地砖地面 11、外墙外保温 12、脚手架工程 13、屋面防水施工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5、注意: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 利弊:事业部制事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1、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2、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 3、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缺点: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 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 4、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条件:1、具备专业化原则划分的条件,并能确保独立性,以便承担利润责任; 2、事业部间相互依存,不硬性拼凑; 3、保持事业部之间适度竞争; 4、公司有管理的经济机制,尽量避免单纯使用行政手段; 5、适时而动:①外部环境好:有利于事业部制; ②外部环境不好,应收缩,集中力量度过难关。 模拟分权结构是一种介于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 5、矩阵结构 是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形式以展而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相与组织的相关概念

材料学中的相和组织 铁渗碳体相图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相(phase)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1)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各相可以用物理或机械方法;(2)一个相可以是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一种物质;体系的相数P∶;气体:一般是一个相,如空气组分复杂;液体:视其混溶程度而定,可有1、2、3…个相;固体:有几种物 铁渗碳体相图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的,这两个是相,但由于结晶方式的不同,它们两个的形态,相对数量会有所不同,造成宏观上形貌的不同,即构成不同的组织了。如珠光体和莱氏体,它们本质都是由两种相构成,但是比例不同,当然形貌不同,它们就是不同的组织。 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指合金中有若干相以一定的数量、形状、尺寸组合而成的并且具有独特形态的部分。 相(phase)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P表示。(1)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各相可以用物理或机械方法加以分离,越过界面时性质会发生突变。 (2)一个相可以是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一种物质。体系的相数P∶ 气体:一般是一个相,如空气组分复杂。液体:视其混溶程度而定,可有1、2、3…个相。固体:有几种物质就有几个相,如水泥生料。但如果是固溶体时为一个相。 固溶体:固态合金中,在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中包含有其它元素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在固溶体晶格上各组分的化学质点随机分布均匀,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符合相均匀性的要求,因而几个物质间形成的固溶体是一个相。 系统中物理状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一个相(phase)。系统里的气体,无论是纯气体还是混合气体,总是一个相。若系统里只有一种液体,无论这种液体是纯物质还是(真)溶液,也总是一个相。若系统中有两种液体,如乙醚与水,中间以液-液界面隔开,为两相系统,考虑到乙醚里溶有少量水,水里也溶有少量乙醚,同样只有两相。同样,不相溶的油和水在一起是两相系统,激烈振荡后油和水形成乳浊液,也仍然是两相(一相叫连续相,另一相叫分散相)。不同固体的混合物,是多相系统,如花岗石(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又如无色透明的金刚石中有少量的黑色的 金刚石,都是多相系统。相和组分不是一个概念,例如,同时存在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冰的系统是三相系统,尽管这个系统里只有一个组分——水。一般而言,相与相之间存在着光学界面,光由一相进入另一相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在不同的相里行进的速度不同。混合气体或溶液是分子水平的混合物,分子(离子也一样)之间是不存在光学界面的,因而是单相的。不同相的界面不一定都一目了然。更确切地说,相是系统里物理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 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三种。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 体、索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回火马氏体、魏氏组织。其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三种既是相也是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其他的都是混合物。 如何区分? 1、根据含碳量:铁素体含碳0~0.0218%,奥氏体0~2.11%,渗碳体6.69%, 2、根据冷却速度: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一个比一个冷速快。 3、根据相变反应:珠光体是共析转变产物、莱氏体是共晶转变产物。

组织设计和调整的基本原则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在进行企业管理组织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任务、目标原则 任务、目标原则是指企业管理组织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把每一个职工的力量集中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而且使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围绕企业的总目标运转。因此,每一个组织和这个组织的每一部分,都与特定的任务、目标有关,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不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目标,各项目标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合理的管理组织必须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充分估量企业内部采件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求得上述各项目标的最佳组合。在不同时期里,随着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目标组合将有明显的不同,这就是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活动不仅表现在静态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动态上要有很强的适应性,都要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任务、目标原则还要求组织设计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配人员,要做到人与事的优化组合。 (二)精干高效原则

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应该是精干的、有力的,工作效率很高的。要在服从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只有机构精简、队伍精干,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如果管理组织层次繁多,机构臃肿,因人设事,人浮于事,就必然浪费人力,滋长官僚主义、文犊主义,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而且增大管理费用,增加产品成本,减少资金积累,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相对封闭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企业任何一个管理组织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机构、制度、人和信息),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和作功。不封闭的管理等于不成回路的输电线,电线再粗也输不出电。 作为管理机构的手段来说,执行机构必须准确地贯彻决策机构的指令,为了保证这一点,应有监督机构。同时还必须设置反馈机构。没有反馈机构,反馈原理也就无法实现,管理就失去了活力。反馈机构应根据执行实践的结果,提出可供修正指令选择的方案。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是暂时的。从空间上讲,管理封闭系统不是孤立系统,它要受到系统原理的作用,外部环境对它产生各种影响,它与上下左右各系统都有着输入输出的关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永无止境。

结构概念与体系

结构概念与体系 1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强条3.3.16要求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由于建模时不建立填充墙,造成结构的刚度偏小,因为计算得到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偏长,按这一周期计算得到的地震力偏小。 故周期折减系数对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从而对地震力进行放大考虑。 2计算振型数 高规5.1.13条“……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计算完毕后,在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周期与振型中查看振型参与质量,看是否X和y向平动,z向扭转参与质量合计超过90%。如超过,则说明振型数量足够,否则需加大振型数量。有时,会遇到子空间迭代法算很多阶振型,振型参与质量仍不满足大于90%的要求,这时可改为Lanczos法或多重Ritz 向量法,会容易达到要求。 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高规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3~2.0。”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高规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5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高规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midas Gen中实现:程序默认的调幅系数为0.85,并自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梁跨中弯矩自动按平衡条件增大。 说明: 1)调幅只对梁两端均为负弯矩的进行调整,对次梁或有正弯矩的梁不调幅; 2)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对横向荷载(风或地震荷载)不调幅,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再与横向荷载组合。 6框剪结构的0.2Q 调整 高规8.1.4条要求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进行0.2Q0调整。程序目前暂时屏蔽了进行地震剪力0.2Q0的调整功能 7周期比 高规4.3.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组织结构设计的概念

组织结构设计的概念 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组织结构设计具有的特点是: 1、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是组织管理者的职能之一。 2、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的环境。 3、组织结构设计是对组织结构的规划和选择。 4、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使组织结构的设置更加合理、运转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 行政组织结构的规划和选择 组织结构的规划是指对组织存在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模式。简而言之,即是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在选择组织结构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 1、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变易性对组织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组织环境决定着组织目标的设立,当环境变化时,组织的目标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2)组织环境影响着组织的价值观念;(3)组织环境关系着组织结构的形式,在面对较为确定的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可采用较为稳定的机械式结构;相反,面对较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的结构应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结构。 2、组织战略。组织战略是指决定组织活动性质和根本方向的目标规划。钱德勒提出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 3、组织的技术。技术是组织把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的或智力的过程。 4、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组织设计。规模庞大的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这便需要实行分权式组织结构。 5、组织成员的因素。组织结构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形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个性特征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形式。 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 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有两种,一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即演绎设计,二是自下而上的设计,即为归纳的设计。 演绎组织设计的重要步骤有: 1、明确组织目标; 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 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 4、权责区分; 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行政组织结构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 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 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 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组织理论与设计(简答题)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组织理论与设计 一、组织设计十个结构要素和六个情境要素 十大结构要素: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2、专门化; 3、地区分布; 4、分工形式; 5、关键职能; 6、集权程度; 7、规范化(标准化); 8、制度化(正规化); 9、职业化;10、人员结构 六个情境要素: 环境、战略、技术、人员素质、规模和生命周期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2、精干高效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 4、指挥统一原则; 5、有效幅度原则; 6、责权利结合原则; 7、集分权原则; 8、稳定与适应原则; 9、执行与监督分段原则三、CEO和总经理的区别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了负责企业日常事务的执行机构,其中总经理是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与董事会的集体负责制不同,执行机构要实行首长负责制,即总经理负责制。一般而言,CEO由董事会下的常设机构“执行委员会”中的首席执行董事来担任,即是董事会成员,又是经理班子成员,掌握极大的权力。CEO主要负责管理企业与外部的关系和战略要务。总经理则掌握企业内部运营的管理权责和处理日常事务。 四、职能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职能设计是组织设计过程的第一道工序,它在组织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两方面:1、使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在管理组织上得到落实。2、为企业管理组织的框架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五、基本职能的设计与调整对于技术水平强的企业的要点 一般来说,对于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大企业,应在竞争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并使之不断扩大,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如下要点:1、健全并不断强化对外经营能力,逐步扩大技术软件商品和硬件商品的出口能力。2、健全横向联合方面的管理职能。3、由于技术实力雄厚,技术开发职能的重点内容是加强自身科技队伍的建设,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搞好自主研发。 六、关键职能设计要考虑哪几方面 关键职能设计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什么职能必须得到出色的履行,取得优异的成绩?2、什么职能履行的不佳,会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3、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什么?对体现这一宗旨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是什么? 七、扁平式组织结构有何优缺点 优点: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失真度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更多的提升机会。 八、 九、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1、组织规模的大小;2、政策的统一性;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4、组织的可控性;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十、组织部门化基本原则是什么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 标服务的。 二、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1.实行系统管理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和会议来实现协 调。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 三、有限管理幅度原则。有效管理幅度也是决定企业管理层次的一个基本因素。 四、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指 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使用。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 五、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一、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模式。考虑到1企业环境2.企业规模,组织 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长。3.企业战略目标4.信息沟通。 二、根据所选的组织机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三、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四、将各个部门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五、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一)组织结构的诊断:1.组织结构的调查,系统反应组织结构的资料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2.组织机构分析。3.组织机构决策,要考虑的因素有: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 (二)实施结构变革:1.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决策迟缓、指挥不灵)、员工士气低落。2。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3.排除变革的阻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员工参与,增加责任感、推行相应的培训计划、启用开拓创新的人才。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路线图(图1) 预测方法的选择:一、定性预测法:德尔菲法、经验预测法、描述法。二、定量:转化比率、人员比率、趋势外推、回归分析、经济计量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生产模型分析、马尔科夫分析、定员定额、计算机模拟。 素质测评的步骤和情绪: (一)准备阶段:收集必要材料、组织测评小组、制定测评方案。 (二)实施阶段:测评前动员、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从测评指导到实际测评,直至回收测评数据。 (三)测评结果调整: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正确选择处理测评结果的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处理。 (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描述测评结果、对测评对象进行分类、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构概念与体系》读书报告

《结构概念与体系》 “该书从头到尾充实了非常深厚的知识…….学生以及从事专业工作的建筑师或结构工程师都会发现该书的内容是有裨益的。” ——美国建筑学会期刊(AIA Journal)之前的一个月我在上班,所以平时能看书的时间并不多。搬到学校之后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开始阅读这本周老师推荐的《结构概念与体系》。这本书与另外两本林同炎著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被称为“世界土木工程师必读之书”。整本书遵循着由浅入深先整体后部分的路线,先讲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最重要的设计思想,使读者对全书的中心思想有个大致的把握,中后段才着重讲述分体系以及相关重要构件的具体知识,使人阅读起来思路明确,知识结构更加连贯。由于是翻译本,有些地方理解的不太清楚,而且全书知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根本也不是一遍就能读懂的。所以这篇读书笔记只是我在读第一遍时做的基本记录,后面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我相信像这样的好书读多少遍都是不够的,它是个宝库,我会不断地发掘它。 显而易见的,《结构概念和体系》是一本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成长都大有裨益的书。长久以来,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之间有着先天的难以避免的矛盾。建筑师的工作比较偏艺术性,而工程师则是偏技术性的。建筑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美观和更多的使用空间而工程师考虑的是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有些时候建筑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计无法跟现有的结构技术或是结构理论吻合起来,矛盾就不可避免了。消除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就是这本书的任务之一。它不同于别的结构教科书详细介绍怎样设计建筑物的每个构件,而是从建筑物整体出发,从建筑设计的源头处着手,消除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认识上的偏差,通过概念上的简单公式对建筑物进行总体设计,使得设计结果能够让双方都能满意,从而设计出整体性的优秀建筑体。 第一章. 第一章的内容比较少,主要是从概念上大致讲解建筑设计的主要过程以及相关知识学习的主题思路。要想保证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就需要在设计时将相互有关的空间形式分体系综合考虑。在分体系设计时,至少要有三个“反馈”考虑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整体建筑形式的初步构思(建立基本功能目标并转化为总体场地规划、活动组织方案和外形布置);二、按总结构体系对建筑形式总体构思(构思主要结构方案和分体系相互关系的要求);三、提出建议方案的初步设计(确定主要分体系和关键构件的物理性能,以证明设计的可行性);四、为实现建筑要求,对初步设计全面改进(最终深化设计,改进分体系和构件设计并准备设计文件)。这种分阶段的设计方法可以突出设计构思的概念阶段,从而避免基本思路受到细节问题的干扰。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必须用概念的方式来确定基本方案的全部空间形式的可行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必

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1、上皮的概念:由许多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覆盖于人体的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 2、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3、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特点:1)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质多。2)细胞间质中有纤维。3)血管丰富、有神经末梢和淋巴管。 2、猪身上的结缔组织? 猪蹄筋坚韧致密的软组织 猪气泡肉疏松如蜂窝 软骨半固体 猪骨坚硬的固体 猪血流动的液体 3、疏松结缔组织的成分及其形态特征: 细胞:1)成纤维细胞:在光镜下,细胞成梭形或扁的星形,有尖细的突起;依附在纤维旁;核为长卵圆形,有1~2个明显的核仁。2)巨噬细胞:在光镜下,固定巨噬细胞多呈星形或梭形,不易与成纤维细胞区分;胞质中常有其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游离巨噬细胞形状多样,细胞界限清楚,细胞边缘有钝圆形突起;胞核常偏于细胞的一端。3)浆细胞:细胞较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胞核呈车轮状,常偏于细胞的一侧。4)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呈卵圆形;核小,染色浅;胞质内充满了粗大、均匀的嗜碱性颗粒;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淋巴管分布。 功能:1)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器丰富。功能活跃,具有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以及基质的功能。2)纤维细胞:胞体较小;胞核小,着色深;细胞器较少。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机体创伤时,纤维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与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一起构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并大量分泌基质,从而填平伤口。3)巨噬细胞:活跃的吞噬功能。担负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功能。吞噬、处理抗原,并将此信息传递给免疫淋巴细胞;受淋巴因子的作用,可有效杀伤细胞内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从而间接或直接参与免疫反应。4)浆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故浆细胞是体液免疫的效应细胞。5)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受到某些刺激后,可将其颗粒排放至细胞外,即出现脱颗粒现象(引起组织水肿)。可能主要是参与过敏反应。 纤维种类:1)胶原纤维:肉眼观:新鲜时呈白色,发亮,又称白纤维。物理特性:抗拉性极强,韧性大,但无弹性;化学特性:易被蛋白酶消化;亦可水解。形态特点:纤维束较粗,直径1~20微米,着色很浅。2)弹性纤维:肉眼观: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物理特性:折光性强,富于弹性,韧性小。化学特性:难溶于水;但易被胰液消化。形态特点:纤维较细,直径0.2~1.0微米,分支交错;染色较深暗。3)网状纤维:形态特点:一般染色法不能使之着色,需用镀银法染色。网状纤维细而短,分支多,交织成网。又称嗜银纤维。由于构成它的胶原原纤维超微结构与胶原纤维的完全一致,其化学成分也为胶原蛋白,故认为网状纤维是胶原纤维的前身。 4、血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1)组成:(1) 血浆:把血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剩下的黄色液体即为血浆。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2) 有形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小板。

组织理论与设计 考试重点

1.组织:组织是由人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有确定的目标,有精 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并且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社会实体 2.无形的组织,反映的是作为活动或力量协作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关 系。市场体制,企业内部组织体制以及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网络型组织体制,是三种典型的组织形态。 3.组织的框架构成:①技术核心(执行生产任务的机构,部门) ②技术支持(帮助组织适应环境的机构,部门及产品售后服务) ③行政支持④高层管理(为组织整体提供战略,方向,目标,政策) ⑤中层管理(负责部门层次的执行与协调) 4.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①组织结构设计②工作分析/职位分析 ③制度设计 5.组织设计的要素①结构要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专门化;地 区分布;分工形式;关键职能;集权程度;规范化;制度化;职业化;人员结构)②情景要素 6.经营目标(最低纲领):指组织通过实际经营活动,所要实现的结 果和说明(它反映组织实际上要做什么,它是组织的实际目标)7.经营目标内容①企业的全面绩效目标②资源③市场,份额,地 位④雇员发展⑤创新与变革⑥生产率 8.什么是组织战略?企业面对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为求生存和发 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设计;是组织与竞争性环境相互作用,用以定义实现组织目标的计划与方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和

纲领性的特征 9.波特的竞争战略两个维度:竞争优势,竞争范围 P200 三种战略:差异化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集中化战略(集中低成本,集中差异化) 10.差异化战略:指企业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价 值链某些环节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 11.差异化战略下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特征:灵活的行动方式;部门间 较强的协调能力;创造性的思想氛围;激励开发雇员的创新潜能; 强大的市场开发能力和技术领先能力;注重品牌质量 12.低成本领先战略: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发,生 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增加市场份额 13.低成本领先战略下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特征:高度的中央集权,密 切的监督,有限度的雇员授权;经常的详细的控制与报告,严格的成本控制;标准的操作规程;易于掌握的制造技术;高效的获取与分销系统 14.集中化战略:指的是组织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市场或者购买群体, 在选定的较窄范围的市场上,公司可以努力的取得低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 15.集中化战略下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特征: ①与顾客关系密切,加强雇员与客户接触的授权②优化提供优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投产先后顺序,都要服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和安排。安排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期限,满足配套投产; ②确定重点,保证进度; ③建设总进度一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④重视施工准备,有预见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工程开工的前头; ⑤选择有效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⑥充分利用正式工程,节省暂设工程的开支; ⑦施工总平面图的总体布置和施工组织总设计规划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施工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 2、施工组织总设计; 3、各个建筑物等单位工程的施工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一、编制说明 二、编制依据 三、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及规模

2、工程范围及内容 3、建筑与结构 4、电气工程 5、给排水工程 6、采暖工程 7、材料做法 8、工期要求 9、质量要求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1、自然条件 12、施工条件 13、相关单位 二、施工总体组织及规划 1、总体主导思路 2、项目管理组织 3、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4、施工准备 5、各部门职责 6、施工总平面布置 7、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8、施工工期目标规划 9、工程质量目标规划

10、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目标规划 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总工期计划安排 2、工程项目阶段性目标计划 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四、劳动力计划安排 五、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六、主要材料(设备)供应进度计划 七、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技术及措施 1、施工测量 2、基坑(槽)土方开挖与回填 3、基础工程施工 4、模板工程 5 、钢筋工程 6、砼工程 7、砖砌体工程施工 8、室内墙面、天棚装修 9、窗安装 10、普通地砖地面 11、外墙外保温 12 、脚手架工程 13、屋面防水施工

结构概念和体系

结构概念和体系重点回顾 结构:建筑物的基本受力骨架。 结构的基本功能要求:可靠、适用、耐久,以及在偶然事故中当局部结构遭到破坏后仍能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圈梁实质:一个受拉杆件。 要求:1、尽可能的形成“圈”;2、不能随意弯折;3、钢筋不能有内折角;4、钢筋必须锚固。 构造柱和圈梁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实质都是受拉杆件。 构件的基本受力状态:拉、压、弯、剪、扭。 正应力:截面上下边缘离中和轴最远处最大,截面中间部分应力很小,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所以受弯构件截面“T”形或工字形。 剪应力:截面中和轴处最大,上下边缘为零。“T”形或工字形。 材料在三向受压状态下:1、改善结构的承载能力;2、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 预应力:构件尚未受外荷载作用前,预先对构件施加的应力。 预应力特点:预应力不能提高强度和承载力,主要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更充分的利用高强钢材的抗拉性能和高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减轻自重,使混凝土结构跨度更大,混凝土房屋造得更高。 结构的设计过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高宽比:房屋高宽比是房屋高度与房屋较短方向结构尺度的比值;是建筑结构抗倾覆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控制高宽比可以改善房屋的抗倾覆能力。 截面的弯曲刚度EI:截面产生单位曲率所需要施加的弯矩,与构件长短无关。若要增大EI,材料尽量远离中和轴。 屋架支撑 屋架垂直支撑:位于两端第一跨或第二跨内,对于很长的厂房,中间也可增设一道;作用是保证屋架在施工安装和使用阶段的稳定性。 屋架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位于相邻屋架上弦之间;作用是承受作用在屋架上弦平面内的纵向水平力。 屋架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相邻屋架下设悬挂吊车时应设,是在相邻下弦屋架间设交叉支撑形成的水平桁架;作用是传递下弦纵向水平力,保证屋架的出平面稳定。 1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指对企业的组织等级、运营结构及管理模式等进行再造的过程,EMBA、MBA等常见经营管理教育均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有所探究。 一、定义 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如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狭义地、通俗地说,也就是在人员有限的状况下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是这样的一项工作:在企业的组织中,对构成企业组织的各要素进行排列、组合,明确管理层次,分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相互协作关系,并使其在企业的战略目标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工作业绩。 从最新的观念来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它是把企业的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重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或组织结构变革(再设计)的结果是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目的 创建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在组织成长过程中,有效地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 三、主要内容 1、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是指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如果企业的有些职能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调整,对其弱化或取消。

2、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运用较多。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的分层次、横向的分部门。 3、协调设计 协调设计是指协调方式的设计。框架设计主要研究分工,有分工就必须要有协作。协调方式的设计就是研究分工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协调、联系、配合,以保证其高效率的配合,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 4、规范设计 规范设计就是管理规范的设计。管理规范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的规范和准则。结构本身设计最后要落实并体现为规章制度。管理规范保证了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行动。 5、人员设计 人员设计就是管理人员的设计。企业结构本身设计和规范设计,都要以管理者为依托,并由管理者来执行。因此,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人员设计,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6、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就是设计激励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其中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包括工资、福利等,负激励包括各种约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既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 四、基本理论

组织理论与设计

一、名解 1.组织:指这样的一个社会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同 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 2.效率:指用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资源量,是基于为获得一定水平的产出而投入的必要的原材料、金钱和雇员的数 量。 3.竞争优势:指能将组织区别于其他竞争者,以及能为组织在市场中满足顾客或客户需求提供差异性支持的一 种优势。 4.组织文化:一个组织所有成员所共享的并且作为标准传承给新成员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 的总和。 5.正式沟通: 6.组织激励过程: 二、填空 1.(组织的构成要素) 组织设计的变量: 结构变量:正规化、专业化、职权层级、集权化 权变因素:组织规模、外部环境、技术、组织文化、目标与战略 2. 组织的战略分类: 波特的竞争战略分类: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迈尔斯和斯诺的战略分类:探索型战略、防御型战略、分析型战略、反应型战略 3. 组织环境:任务环境、一般环境、国际环境 变动的环境如何影响组织:简单—复杂维度、稳定—不稳定维度 (简单)环境复杂性(复杂) 如何适应变动的环境:增加职位和部门、建立关系、分化与整合、有机与机械的管理过程 4. 组织中种群变化的三个原则:变异、选择、保留 5.建立正式关系:获得股权、建立合资公司和合作关系、发展和重要人物的联系、招收关键性的人物、使用广告、公共关系。 三、多选 1.促使企业全球扩张的因素: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低成本的生产要素 2. 全球性企业面对的挑战:更大的复杂性和分化程度、协调的需要、知识和创新的转移 3.组织效果的评价方法:目标评价法、资源评价法、内部过程评价法、战略性利益主体评价法 4.数字工厂的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生产流程管理、集成信息网络、产品生产周期管理四、问答 1.信息技术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a.组织小型化 b.组织结构趋向分权化 c.横向协调的改善 d.改善组织间关系

结构概念与体系

结构概念与体系 1 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强条 3.3.16 要求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由于建模时不建立填充墙,造成结构的刚度偏小,因为计算得到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偏长,按这一周期计算得到的地震力偏小。故周期折减系数对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从而对地震力进行放大考虑。 2 计算振型数 高规5.1.13条“??…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 计算完毕后,在结果-> 分析结果表格->周期与振型中查看振型参与质量,看是否X 和y 向平动,z 向扭转参与质量合计超过90%。如超过,则说明振型数量足够,否则需加大振型数量。有时,会遇到子空间迭代法算很多阶振型,振型参与质量仍不满足大于90%的要求,这时可改为Lanczos法或多重Ritz 向量法,会容易达到要求。 3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高规 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 1.3 ?2.0。” 4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高规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高规 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 。 midas Gen中实现:程序默认的调幅系数为0.85,并自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梁跨中弯矩自动按平衡条件增大。 说明: 1)调幅只对梁两端均为负弯矩的进行调整,对次梁或有正弯矩的梁不调幅; 2)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对横向荷载(风或地震荷载)不调幅,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再与横向荷载组合。 6 框剪结构的0.2Q0 调整 高规8.1.4条要求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进行0.2Q0调整。程序目前暂时屏蔽了进行地震剪力0.2Q0的调整功能 7 周期比 高规43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周期比的要求实际上是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组织结构设计相关概念

组织结构设计相关概念 一、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并将自己的资产交给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层经理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股东大会同时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股市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执行情况;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二、公司决策机构的特点 公司的决策机构是公司的股东大会及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会,公司的决策机构处于公司的最高层,它具有如下特点: (1)公司的决策机构必须处于公司内部,即公司作为法人,必须对法人财产权拥有经营决策权,因此,公司必须是“无主管企业”或“无上级企业“。 (2)公司决策机构实行集体决策,集体决策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这是因为:a、现代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信息的拥有量与正确性,集体决策的信息量大,而且信息来源广,可保证信息的正确性;b、集体智慧优于个人智慧,集体决策人员的知识和才能可以互补,能防止决策的片面性。 (3)公司的决策机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为股东会和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第二层次是董事会,为公司的常设权力机构。 三、公司组织机构与组织结构的区别: 公司的组织机构是指从事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公司最高领导机构。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公司组织机构和公司组织结构的区别与联系。公司组织机构与组织结构的联系有两方面:(1)它们都是公司制度的组成部分,都涉及到公司的部门组成与部门关系。(2)公司组织机构属于公司组织结构的范畴,处于公司组织结构的最高层。但是,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组织结构又是有区别的:(1)范围不同。公司的组织机构只涉及到公司领导层次的分工与协调,而公司的组织机构涉及到公司各方面的分工与协调。(2)重点不同。组织机构的重点的是领导层的集权与分权关系,而组织结构的重点是整个公司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3)公司的组织机构不仅是经济和管理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概念。公司法对公司组织机构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是公司作为法人的基本的条件。 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由三部分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职能参谋等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四、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为了合理地设置公司的组织机构,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原则。公司的决策权属于股东大会(股东会)以及由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气质的差异与应用 (一)什么是气质 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与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不太一样,而近似于人们常说的脾气。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特征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神经过程可以分为兴奋和抑制,不同的个体的这个过程有三方面的特征:1.神经过程的强度,2.神经过程的均衡性;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这些特征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表现,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 (二)气质差异——气质类型 根据人高级神经活动的这三个特点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三)气质差异的应用 1.应用范围 (1)职业要求 某些职业或岗位对人员的气质要求非常高,必须具备某些气质特征。如航天员,外交官等。 教师职业也对气质有一定的要求,如胆汁质或抑郁质显然是不适合做教师的。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因此,管理人员应了解每一个人的气质,在人事安排上应该考虑不同气质人员的互补,以及在与他们交往时应该注意的人际技巧。 (3)思想教育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考虑因气质差异而运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同时鼓励不同气质类型人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提高心理素质。 2.应用原则 (1)气质绝对原则 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很难改变的,因此一些专业工作要求人员具备某些气质特征。教师是专业人员,其任务是教书育人。目前虽然对教师的气质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教师确实应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2)气质互补原则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气质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气质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的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 (3)气质发展原则 气质虽然稳定,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气质在实践活动中是可以缓慢地发生变化。例如,加强学习,提高人的修养和自控能力,使气质消极的一面得到制约。同样管理者自己也要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扬长制短”,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