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歌剧鉴赏论文

欧洲歌剧鉴赏论文
欧洲歌剧鉴赏论文

英雄交响曲之不灭心灵

摘要:当那久违的乐声再次传入耳中,我的心满是震撼。命运交响曲,不仅仅是一部乐曲,更代表着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不断鼓舞着我,让我在迷途中看到希望。

关键词:英雄交响曲心灵贝多芬

当那振奋人心的乐章再一次传入耳中,我整颗心都沸腾了。听着这熟悉的交响乐,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三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我永远为贝多芬那不灭的心灵所感动,英雄交响曲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现在,我坐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无忧无虑地鉴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同时耳边还环绕着赵老师那深刻的讲解,让我对这份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可就在两年前,我还坐在高三那个挤满了人,充满了难闻气味的大教室上着自习。当时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考一个好大学。我仍然十分清楚地记得父母那期望的面容、老师那勉励的表情,还有同学那疲惫的眼光。记得当时我的心里充满了阴霾,对于未来只有恐惧。记得当时只恨自己不争气,可每次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我感到茫然失措。就在这时,我不经意间听到了英雄交响曲。事情是这样的,像平常放学一样,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去食堂打饭。就在这时,耳边响起了学校的广播,我第一次知道了和听到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不要说我孤陋寡闻,直到高三才知道了这部乐曲。我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村,上课也只教考试的内容,关于音乐我都没听过几首歌,更别说高雅的交响乐了。第一次听到这部曲子,我便被其极富动感的旋律

感染了,于是我就傻傻地站在了人群中直到把这部曲子听完。之后我便满怀希望地去查找这部乐曲的资料,当我知道了这部乐曲的资料,我再一次被震撼了。不仅仅为了那蓬勃激动地旋律,也为了贝多芬那永远不灭的心灵……

第一个乐章,有活力的快板。虽然我不知道降E大调、四三拍、奏鸣曲式〔1〕,这些都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沉浸在那美妙的乐曲中,为贝多芬精妙的构思所折服。据说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从解释才知道了这是朝气蓬勃的快板,没有引子,一开始就是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它的发展充满着意志构成的力度。罗曼.罗兰曾这样描述这个乐章:“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在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了肩膀,意志的主题投入烈火冶炼,在铁毡上锤打,他裂成碎片,伸展着,不断扩张着。我幻想着,把贝多芬想成了普罗米修斯,想象着他用笔做武器,同命运作斗争,虽然受着命运的鞭挞,但他继续奋斗着。我又想到了自己,虽然我不是普罗米修斯,但我想做普罗米修斯一样的勇者,像他一样也像贝多芬一样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开天辟地。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葬礼进行曲,极柔板,英雄死了,人民抬着他的灵柩缓步行进,激情的爆发变成了抒情的沉思。中段,军鼓军号取代了伤感,尾声又回到向英雄告别的叹息。这部曲子被评为世界上最悲伤地曲

子。英雄末路,他死了,但在我的心中,他的心灵不灭,就像贝多芬一样。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2〕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就像他死了之后,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史诗般巨大、浩瀚、辉煌的作品,更值得人敬仰的是他传奇的一生,他永不磨灭的心灵和精神。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想到了贝多芬,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又想到了自己,我现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我死了以后,浑浑噩噩,不会有多少人记得。我不要这样的生活,我也想和贝多芬一样留下让人难以忘记的功业。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不会放弃,我会像贝多芬一样同命运作斗争。

第三乐章,英雄主题。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该乐章虽然速度快,却并非玩笑之作。对其的解释有两种极端:既有称之为“自然春色的复活”“乡间欢快的集市”者,也有认为是“军营中的景象”

的,白了事甚至称之为伊利亚特中勇士们在其领袖的墓冢前所进行的舞蹈。这也是第一部在谐谑曲中使用了三支圆号的交响曲。我认为这是这部乐曲的核心所在,充分体现着英雄的本质。我每次听到这里,便深深地陷入其中。

第四章,终曲。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终曲,极快板,使用的又是舞剧《普罗米休斯》的主题,他是用了11

次波澜壮阔的连续变奏,最后以极板结尾,成为强烈的生命象征,英雄的胜利和凯旋,庄严的颂歌。这首“英雄”是贝多芬的宠儿,是一种波澜壮阔的表达!〔3〕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最后,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这是一个大喜的结局。这也坚定了我,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的信念。

一曲终了,赵老师解说的声音也落下了尾声。而我仍然沉浸在这宏大的交响曲中不能自拔。通过赵老师的课,让我对这部交响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加深了对这部曲子的热爱。在高考前夕,每天早晨,我都是伴随着交响乐的进行而起床的。在那时,这部乐曲给了我自信,让我每天精神饱满的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后来,原本一本无望的我竟然考到了海南大学。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尽管老师同学们都有不可思议的目光,但我却一

点都不感到意外。这是我努力之后的结果,我努力了,这是我应得的。

现在在大学,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不会放弃,在孤单、失败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听着英雄交响曲,听着那振奋人心的旋律,我的心也变得坚强了起来。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他不断努力着。在他中年时候,上帝仿佛要和他开个玩笑,他失聪了。一个音乐家失聪了,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不会有什么成就时,贝多芬有自己的作品给了放弃他的人一个教训。面对困难,他没有屈服,反而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怒吼,他成功了,这也不断激励着我,我会努力向他学习。做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我很高兴能抢到赵老师的课,在这里,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鉴赏到了更多的乐曲。我时常被赵老师幽默的言论逗得开怀大笑,也为他精妙而言辞感到惊奇。最后希望赵老师能带给我们更多更优秀的课程。

参考文献:〔1〕许勇三.西方交响音乐发展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0

〔2〕黄腾鹏.西方音乐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09

〔3〕齐东海.走进交响音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1.

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

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 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的埃森纳赫城。他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16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庭所出生的20多名音乐家中巴赫的成就最高,名字最响亮。他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巴赫早年丧父,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在作曲方面已崭露头角。中学毕业后,他开始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在宫廷里和一些教堂里担任乐师。当时他身份低下,生活十分贫苦,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价值很高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特点。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写作技巧高招,作品内容深刻,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 他确定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并为此创作了《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在钢琴演奏技巧上,他完善了指法的运用,这对钢琴曲的创作、演奏、钢琴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著名的《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外,还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布兰登堡协奏曲》及《农民康塔塔》等。 巴赫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小提琴协奏曲形式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对交响音乐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钢琴音乐也十分突出,为后来贝多芬钢琴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巴赫不但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的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在世时重用贫困,没人过问他的作品,死后数十年才得到人们的重视。他成为人们推崇的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并在世界音乐史上享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音乐剧鉴赏——猫 管理系 130701班李睿 130734020 这学期,我的选修了音乐剧赏析这门课程,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中外音乐剧,并且在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演唱了很多的音乐剧。当音乐响起,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猫》。 音乐剧《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10几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歌剧。而剧中《记忆》一曲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主要讲的是一年一度的杰克利猫的聚会的故事,在故事中,许多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詹尼安点点、剧院猫、厨师猫、摇滚猫、英雄猫、铁路锚、剧院猫等等令人觉得新奇却又觉得亲切的形象让人十分喜欢,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摇滚猫与铁路猫的故事,摇滚猫的形象张扬有个性,桀骜不驯十分活灵活现,而铁路锚这一形象,让猫穿上马甲,作为铁路秩序的维持员,很有意思,当中的音乐也很好听。 当然,这其中的所有故事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格里泽贝拉的故事,这只早先混迹于人类世界的猫已不受杰里科猫们的欢迎,被排挤被唾弃,但年迈的她仍想回到杰里科猫们之中,先后两次闯入聚会,而这两次的闯入,为我们带来了剧中最经典的曲目——回忆,两次的演唱相似但绝不相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对于往日时光的回忆,当时的美丽已不复存在,而第二次的演唱更加有力,像是对回忆声嘶力竭的控诉,对错误选择的严肃忏悔,我更喜欢第二次的演唱,在演唱之中,她终于像一只猫一样躬下身去,趴在地上,不再像人类一样行走,而趴下之后的再次站起把歌曲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这动情的演唱感动了所有的猫,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最终格里泽贝拉被选上进入杰里科之月,重新来过这一生,这意料之

歌剧的分析

摘要:歌剧,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歌剧中最常使用的两种演唱形式是宣叙调和咏叹调,宣叙调是一种美声化的说白,为了将对白取而代之,因此也无法单独演唱。咏叹调则是歌剧中用来表达角色情感的,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歌剧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有些距离的,即使是专业歌唱者,接触整部歌剧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学习外国声乐作品的时候对于丰富个人演唱歌曲的类型及语言,提高演唱技巧,增强在舞台的表演形式,传播歌剧艺术等都是有必要的。歌剧里的内容,描写人性的真善美,对当代社会的青年,但凡你真正进入歌剧的音乐殿堂,便会爱上歌剧,对歌剧的传承和发扬作用。《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歌剧,是古典时期德国的作曲家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品,他力求反应自己“追求一种质朴美”的审美观念,将音乐和戏剧相互结合,他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对歌剧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之后的歌剧起了很大作用,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首的声乐作品音域跨度小,旋律走向平稳,经常用在声乐学习者初中级等阶段的教学歌曲选择中。本文针对咏叹调的曲式和演唱情感做了简单分析,并对歌曲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歌剧格鲁克奥非欧优丽狄茜演唱技巧 一、简述《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 (一)作者介绍 格鲁克,完成了十八世纪歌剧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为近代歌剧奠定了基础。早年创作意大利风格的神话歌剧。1750年起移居维也纳。1754年任宫廷歌剧院乐长,后与意大利诗人卡尔萨比基(1714—1795)合作,用其脚本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阿尔且斯特》和《巴吕德与爱莱娜》,从事歌剧改革。1773年移居巴黎,继续改革事业。主张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自然、纯朴,并创造了标题性序曲,又恢复群舞场面与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处在歌剧承前启后的时代中,他之后是莫扎特的无尽辉煌,他之前是拿波里月派和法国歌剧的鼎盛时期,。他是德国人却卷进了法国歌剧和意大利歌剧的争论中。毋庸置疑,格鲁克并非反对意大利歌剧本身,而是作为真正的革新者,并不赞同守旧的某些意大利作曲家。 他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在农村里的小学和耶稣会的院子里学习了有关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古钢琴的弹奏,但是他非常喜欢大提琴。青年时期为了赚些钱,与流浪的音乐人到处参加街头的演出活动。他的歌剧改革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进行的,十八世纪中叶,虽然意大利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渐趋于板滞,演唱者太过显耀声乐的演唱技巧从而破坏戏剧的连贯性。 创作中,他注重歌剧的整体思想,在歌剧的写作中提出意见,这样的改革方向偏向于音乐戏剧,是西洋歌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改革的意义是针对十八世纪封建保守思想的抗争,而不只是提高音乐本质和音乐美学思想。实质上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歌剧改革为歌剧艺术摆脱封建思想泥古,为之后的歌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二)背景介绍 歌剧自从诞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两大歌剧派别,分别是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逐渐背离了佛罗伦萨卡梅拉塔社团的艺 术理想,变成一种夸张造作的情形。不管是作曲家、作家、歌手还是听众,都沉 湎在浮华的形式中。意大利歌剧的题材任然取材于神话故事,但内部结构和角色 的分配,一点也没有改变;对阉人歌手的崇尚,经常对戏剧情节和动作进行随意 改动;具有炫耀技巧的咏叹调数量增多;在十八世纪,人们反感了这些弊端,格 鲁克开始提出改革主张。 《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这部歌剧,是德国作曲家格鲁克针对意大利的正歌剧浮华、夸张的弊端改革时创造的,改革创新首先是音乐本身,在这部歌剧中可以 感受到过去歌剧中感受不到的戏剧性的紧张气氛。但更大的创新是格鲁克在这部

世界十大最美歌剧院

世界十大最美歌剧院-企业管理论文 世界十大最美歌剧院 吕传彬/文 当提到建筑瑰宝,城市的剧院往往会被列入其中。游客除了能欣赏一场难忘的戏剧外,还有机会游览一下历史上著名建筑师的伟大作品。无论是观看歌剧表演,还是游览建筑,剧院总是受人们欢迎的旅游胜地。那么,世界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歌剧院呢?哪些歌剧院最美? 1.莫斯科大剧院俄罗斯 莫斯科大剧院在1 8世纪90年代建成时是一座不惹人注意的砖石结构,多年来,其主建筑经历过数次大的翻修。现在的建筑是1 824年由建筑师米海洛夫设计完成的。剧院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场内布满了东方式大地毯,墙壁由丝缎覆盖,座椅为天鹅绒质地。该剧院比许多主要剧院小一些,但围绕管弦乐队的四个包厢和长廊会让观众有亲密体验的感觉。据传,其2011年的整修花费高达10亿美元,但剧院的音响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匈牙利国家歌剧院 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由建筑师Miklos Ybl设计,1 884年完工,这里被认为是建筑大师的杰作之。这座新文艺复兴结构的歌剧院,装饰着当时匈牙利顶级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一盏手工制作的青铜吊灯。剧院门口竖立着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和艾凯尔费伦茨(匈牙利作曲家)两人的雕塑。这里的音响效果仅次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和法国巴黎歌剧院,居欧洲第三位。闻名世界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和奥托克伦佩勒都曾被吸引到这里任职。 3.大都会歌剧院美国

大都会歌剧院,通称Met,为全世界热爱歌剧的朋友们所熟知,它位于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因其创新精致的制作,它使世界众多有成就的歌剧演员在舞台上呈现了精彩的表演,这里也因此而闻名。大都会歌剧院音响效果卓越,观看距离合适,因此自1 966年这里开幕以来,它就被认为是最佳歌剧院之一。这座现代建筑由建筑师华莱土哈里森设计,其外部立有几根大柱子,外观为白色石灰华。 4.哥伦布剧院阿根廷 哥伦布剧院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于1908年开幕,首演剧目是朱塞佩威尔第的《阿依达》。其建造先后更换了三位设计,因此其建筑风格属于折衷派。这里有将近2000个座位,有能容纳1000人的站立空间。在1973年悉尼歌剧院竣工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剧院。著名男高音鲁契亚诺帕瓦罗蒂夸赞该剧院音响效果超好,但这对歌手并不总是好兆头。他说“如果个歌手唱的很烂,听众能句多立马感受到。” 5.圣卡洛剧院意大利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据说是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持续使用的歌剧院。这座红金色剧院由波旁王朝的查尔斯王建造,是一座皇室宫殿。剧院于1737年开幕,它开启的一个标准使后来的建筑争相效仿。六层的普通包厢围绕着马蹄形的贵宾席,剧院后部还有一个宽敞的皇室包厢,装饰奢华。2010年,剧院的整修花费了几百万美元。 6.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奥地利 通常称作国家歌剧院,1869年的首场演出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这座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歌剧院由建筑师爱德华范德努尔和奥古斯特·西卡尔德·冯·西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我最喜欢的舞剧 这学期,我的公选课神奇的选了音乐剧赏析,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一些中外名曲,当灯光轻柔的暗下,音乐响起,随着翩跹的舞蹈,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和轻盈的舞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老师将《胡桃夹子》中的一段《花之圆舞曲》单独给我们欣赏。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在公选课下了一会我回到寝室就马上把它载了下来。刚开始音乐很安静,好像是从远方轻轻地慢慢地飘过来,朦胧中透着从容和优雅,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虚幻、美妙、浪漫的童话世界,接着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饱满抒情的旋律,就好像你置身在一个奇特的花园里,穿着白色的纱裙,踩着舞鞋,一朵两朵三朵,美丽的花一圈一圈一圈在你周围绽放,又好像水珠滴在平静的湖面上荡漾开一朵朵曼妙的水花,优雅轻快,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魔力,总是能把人带到另一个世界,最后,音乐以一段更加活跃热烈的尾声作为节庆狂欢的结束。 其实说实话,我的音乐赏析能力水平很有限,《胡桃夹子》刚刚开始播放的时候,好像是很多很多木偶在荧屏上跳跃起舞,我看到了一个王子出现,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精灵,我听着音乐,享受着视觉的盛宴。 后来,我查了资料,再加上自己观看后的回想,才慢慢懂得整个音乐剧。这是1890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之约而作,《胡桃夹子》是取材于法国浪漫派文学家大仲马根据荷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写的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圣诞节,9岁女孩玛利亚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走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小糖果、玩具们都活了起来,在玛丽的带领下同老鼠兵作战。后来胡桃夹子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所带来的快乐。 原来这是小玛利亚的一个美丽而充满幻想的梦。 当音乐一开始,它就把我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这里,所以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小的可爱的,活泼的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又相当具体。小提琴的严重失职显得生机勃勃,描绘出而他和玩家的美丽的幻想世界,接下来是6首特向舞曲。第一首是进行曲,音乐具有生动的画面性,孩子们围着圣诞树上前领取者各种的礼物,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队列规模很小,严肃是装出来的,充满了孩子气,接着是糖果仙子之舞,糖果甜甜的粘粘的,所以用钢琴来表现很自然让人联想到晶莹夺目,五彩缤纷的糖果王国。然后是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舞蹈热烈,表达了一种纯朴的活力和天真的快乐。最后音乐在旋风般的旋转中结束,接下来是阿拉伯舞曲。这是舞剧中咖啡仙子的舞蹈,用音乐来描写咖啡,这可不容易啊,但是作曲家窍门的有用了阿拉伯舞曲来唤起听着的联系,“甜蜜而迷人”木管乐器将这种异国情调的东方舞曲修饰得有滋有味。妈妈的音乐渐弱到消失。中国舞曲是第五部分,这是滑稽舞曲,表现的是茶叶仙子之舞,有长笛和短笛一起演奏主体,然后大管单调低语形成强烈对比,弦乐器跃跃地接过,不过真正的中国舞曲风味很难觅到。芦笛舞曲是玩具牧童吹奏的,一边吹一边翩翩起舞,美妙就在这里充分体现。最后即使我最喜欢的花之圆舞曲,而此时音乐也到达高潮。 整个音乐剧欣赏,不仅是听觉的享受也是灵魂的陶冶,是当今流行歌曲所无法比拟的。 一杯茶,一本书,一支音乐,静静谱写各自的人生。

(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

从《费加罗的婚礼》看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欧洲歌剧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歌剧音乐。 2、通过有关歌剧的音像资料,了解欧洲歌剧的主要特点和有歌剧的知识。 3、初步探索欧洲歌剧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教材分析】 歌剧艺术起源于欧洲,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歌剧创作于文艺复兴后期,可以说歌剧艺术见证了欧洲发展的历程。本课通过欣赏《费加罗的婚礼》选段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欧洲歌剧风格特征,结合知识性文字和课件文字,了解有关歌剧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欧洲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2、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把握主体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的欧洲歌剧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并制成相关的课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方便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教具】 多媒体影音资料、歌曲伴奏等。

【学生分析】 学生对歌剧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运用活动使之情境感受。由于高一学生的特殊学情,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和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情景创设:播放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歌剧《雷纳尔多》咏叹调“讓我痛哭吧”视频。 2、师生交流感受。 知识点:巴洛克、正歌剧、阉人歌手现象。 2、对比播放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3、师生探讨听赏感受。 二、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1、播放视频《费加罗的婚礼》阿尔玛维瓦、巴西里奥和苏珊娜的三重唱。 2、生谈感受。 3、师归纳。 知识点:古典主义、莫扎特、重唱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 三、分解音乐的结构 1、对比欣赏歌剧中的宣叙调。 2、生谈感受。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是Paul de Senneville(保罗·赛内维尔) Olivier Toussaint奥利佛·图森)作曲,而梦中的婚礼(法文是Mariage D'Amour)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 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法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萧邦、拉贝尔、德布西等人的作品,但那是他热衷于古典音乐的时候。后来他转向发展通俗音乐界(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乡愁等皆是),演奏的曲目是波尔·塞内维尔和奥利维·图森作的曲子。 《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过来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这种译法更接近其本意。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原名:A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中文名称又叫《秋的喁语》。是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两个负责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们两个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秋日私语》带给我们一种唯美的感觉,对于音乐来说,这是美的享受,对于思想来说,这是心灵的升华。 《水边的阿狄丽娜》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故事。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Pygmalion)。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最终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幸运的国王就和美丽的少女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

歌剧鉴赏论文

《歌剧鉴赏》课程论文评阅表 :

歌剧《魔笛》赏析 摘要:简单介绍了《魔笛》的写作背景,歌剧中的音乐,故事情节, 关键词:魔笛莫扎特歌剧安魂曲音乐 魔笛(Die ZauberFlote)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Oder die Zauberflo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它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der Wiedeo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使者的委托,写一部《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故事的中心情节叙述了,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魔笛》中大量的伦理性象征,对莫扎特的歌剧风格来说是全新的。三个肃穆的和弦开始序曲的缓慢引子,在歌剧中作为萨拉斯特罗的智慧之庙中祭典的一个部分重复出现。“三”这个数字是共济会的理想主义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莫扎特是共济会会员。萨拉斯特罗和祭司们的教义同共济会的人道主义原则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一点,《魔笛》的剧情放在令人联想起古埃及的背景上展开,共济会据说就是源于古埃及的。 接在这些肃穆和弦后面的安祥的小节和变换的和声,象是在养精蓄锐,到序曲的快板部分中,迸发成一股晶莹欢跃的对位洪流。这里的对位也有寓意--令人想起全剧中唯一的一个对位场景,塔米诺和帕米娜在获准参加圣餐礼前愿接受赴汤蹈火考验的那一场戏剧性高潮。序曲中这一段优美的对位织体主要由下面的主题编织而成: 1=E 3/2 1111112171 55555565#45 33442255 这个主题在第二小提琴上开始,然后以赋格方式从一组弦乐器转到另一组,最后,颇像“朱庇特交响曲”末乐章中著名的那段,放弃了赋格而走古典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路子。莫扎特仿佛为了强调象征的寓意,在序曲中途的关键时刻重复那

歌剧的发展史

吴勇辉 09401240124 电气本0901 歌剧的发展史 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另一种不良现象是,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引进某些与剧情关系不大的奇特情景,豪华的布置或盛大的场面,这样做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 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 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歌剧欣赏结课论文

歌剧欣赏之我见 (电信学院xxx xxx) 摘要:本文将结合本学期所选课程《歌剧欣赏》,并以课上所展示过且印象深刻的歌剧为例子,具体阐述本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来,对歌剧的认识,对歌剧欣赏方面的感悟以及歌剧带来的收获。 关键词:歌剧、欣赏 一、引言 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接受各种经典歌剧作品的欣赏教育,对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简单来说,歌剧,就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戏剧、诗歌、音乐、朗诵、舞蹈和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高雅、古典、浪漫的情调,精美的舞台场景,优雅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因素。使之成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柴可夫斯基曾说:“歌剧将许多为一个目的服务的不同因素(音乐、诗、画、雕塑、舞蹈、哑剧、导演和演员的艺术)集中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最丰富的音乐形式”。莫扎特说:“各种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我的歌剧中都应有尽有。”可见,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体裁,一种诗、乐、剧、画、舞交融的新结合体。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璀璨辉煌的歌剧年代,产生了罗西尼、威尔第、韦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等众多以新技术与新精神相结合的歌剧作曲家,写出大量充满戏剧之力和音乐之美的歌剧作品今仍是世界各地歌剧舞台上不断上演的剧目。 二、歌剧欣赏 本门课上课形式轻松愉快,以欣赏歌剧为主。在老师的指点以及自我的理解下,我感悟到欣赏歌剧,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欣赏歌剧的前提是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的结合。 在第一节课上,赵老师就说过,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歌剧的人来说,起初简直听不下去。因为四个字——不知所云。歌剧采用的大多是意大利语,法语等难懂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听懂很困难。但是,歌剧中的音乐与旋律往往能和故事情节联系到一块,因此,了解故事情节对歌剧的整体把握很有帮助。 比如普契尼久负盛名的经典歌剧之一《蝴蝶夫人》。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归国。三年后他携美国妻子再次来到日本。平克顿得知巧巧桑给他生了个儿子,遂决定认养他。忠于平克顿的巧巧桑悲痛欲绝,她让平克顿半小时后再回来要孩子。她把一面美国国旗放在儿子手中,蒙住他的双眼,自尽身亡。 当唱到著名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时,抒情的曲调唱出了蝴蝶夫人坚信平克顿会归来与期待幸福重逢的心情。就知道剧情发展到第二幕中蝴蝶斥责铃木,独自沉醉在美国军舰进港平克尔顿归来的情景。 (二)用自己的情感去与歌剧连接在一起才能欣赏歌剧。 起初,我还不相信歌剧的神奇魅力,不相信它的旋律能够穿过历史的幕帷,吸引着一代

世界著名歌剧赏析

世界著名歌剧赏析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而是音乐剧则是以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 这次选修课确实让我了解不少关于歌剧和音乐剧的知识,课程中我们看了很多不同的歌剧和音乐剧,各有特色、风格独特。但是,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韦伯的经典音乐剧《猫》,它是根据T.S.艾略特的诗《擅长假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成的。自从《猫》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讫今以来最著名的音乐剧。 故事是讲述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而格里泽贝拉曾经是杰里可猫族中最美丽的母猫,因为她年轻时背叛了杰里克猫,离开猫族到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尝尽了冷酷和辛酸。格里泽贝拉最后独自一个人的回来,变得又老又丑又脏,可是所有的猫儿不原谅她,并把她赶走。而她先后唱了两次《回忆》,就在第二次的时候,猫族里最年幼的小猫用清亮的歌声回应。后来,猫儿都原谅了格里泽贝拉,使她重新回到杰里克温暖快乐的家族。而最后格里泽贝拉也登上云外之路,获得重生。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都相当突出,深深的吸引读者。而且每只猫也有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使这部音乐剧变得更加独特。在舞蹈方面,剧中有轻松的踢踏舞、有美丽的芭蕾舞,也有爵士舞和现代舞等等,令人心驰神往。该剧不仅仅舞蹈优美动人,而且音乐也是绕梁三日。当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回忆》,它是最动人的一首曲子,非常好听,就好像让人想起过去的种种回忆、喜悦与幸福。 另外,《猫》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舞台的设计无论从外观、烟雾、灯光方面相当精彩。而《猫》的服装非常逼真,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可以有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 希望将来他们还有机会巡回演出,让我能够大开眼界,亲身经历一下,一睹他们精彩的演出。

欧洲歌剧

欧洲歌剧 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牧歌剧的人文主义气息,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 2.法国早期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无疑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此人原籍意大利后被贵族带到巴黎。他从宫廷乐手起家,几年之内就掌握了宫廷的歌剧上演的审批权,成了法国音乐界的国王。他很好的把意大利歌剧移植成为适应法国国情艺术形式,把当时法国宫廷崇尚的舞蹈(芭蕾)艺术融入歌剧,同时把法语诗优雅独特的韵味充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布景服装

歌剧赏析论文——俄克拉荷马赏析

1943年出品的《俄克拉荷马》,可是说是音乐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后来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个音乐剧作家Richard Rodgers 和Oscar Hammerstein II 首次合作的成果,这也是第一个运用了音乐和舞蹈来刻画人物和发展故事的音乐剧,因此它也被称为是首部有剧情的音乐剧。 5个小时的好时光,与《俄克拉荷马》一同度过。之前我看过歌剧《卡门》,虽然歌曲好动听,演绎也好著名,但不禁晦涩难耐。只有接下来的这部易懂温馨的音乐剧,欢快又美丽,让现在的我想起来也好幸福。 其实最爱的是它很温暖洋溢的布景,那是一道阳光的颜色,空气都有稻草的味道。舞台设计得那样干净美好,让我也好想回到那个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乡村味的场景,旋转的舞台,朴实自然的演绎,活泼明快的小曲,构成了让人难以忘怀的百老汇经典剧目《俄克莱荷马》. 一个小镇,两对情侣,农夫与牛仔,慈祥睿智的爱勒姨,看似平淡,却充满生气的乡村生活吸引着各个年龄层,各个阶层的观众。在我眼中,村民们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冲突的举动,真挚的爱情更打动我. 劳瑞,这个乍一看不十分梦幻的女主角,却以她帅气的装扮,纯真的天性在我的内心深处种下了可爱的种子.一出场,只顾自己晾衣晒被,眼光从不扫落在求爱者克里身上.哈,纯真少女独有的高贵!怪说每个少女都是骄傲的公主,这话不假,演员娴熟自然的表演将劳瑞刻画得入木三分.几句冷言冷语,陶醉在牛仔梦想中的马车甜甜沉睡.一个活生生的爱幻想却矜持的美国乡村少女立刻跳跃在我们面前. 牛仔克里,帅气的外形,诙谐的语言,嘹亮的歌声,一出场就抓住我们的眼球.即使与爱勒姨妈的讽刺接招也泰然自若.只有劳瑞出现,他才开始积极地,炫耀起他心中华贵的马车.在这一布景下的音乐都很好听,歌词也很美.《WHAT A BEAUTIFUL MORNING》.当镜头慢慢摇至木椅上沉醉的男女主人公时,伴着那抑扬顿挫的梦想之歌,我们也仿佛坐在克里的马车里,载着自由的心,驰骋在夕阳之下广袤的原野上. 他和她的爱情是纯真美好同时又不平凡的爱情,是典型的少年走向成熟的爱情. 《人人们会说我们在恋爱》,好似贯穿全剧的红线,将如同珍珠的点滴琐事串联起来.听,我们的叹息不要总一样,你不要总对我的父母献殷勤,人们会说我们在恋爱.看, 劳瑞为拍卖准备的饭盒里装的全是牛仔爱吃的土豆派.面对克里的新舞伴富家小姐, 劳瑞以一首俏皮的歌曲掩饰自己酸溜溜的心理,但一瓶从卖货郎处得来的“埃及公主幻想瓶”却泄露了少女劳瑞心中对爱情的无限憧憬.而可怕的梦魇更坚定了劳瑞朦胧爱情在心中的地位. 年轻不羁,执着勇敢是牛仔克里的特性。人生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精美马车。他辛勤饲养着能让自己驰骋草原的千里马。为的是永远当一个洒脱自由的美国牛仔。然而,我们不独部承认爱情的力量是可以激发出如此强大的潜力。她可以使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变态农夫的小屋与之对峙。她可以使他为了一个小小的盒饭掏尽财产,一无所有。她可以使他在温馨的婚礼上除恶惩暴,维护爱情。她甚至可以使他改变身份,放下马鞭,拾起锄犁,作个从头学习的快乐农夫! 这就是爱情,也是生活教给年轻忍耐的独特含义。爱情,不一定始终都一帆风顺,爱情,也不一定从开始就要海誓山盟。爱情,或许就是从劳瑞的梦境走入一个相反的现实开始。爱情,或许就是从盒饭拍卖会时劳瑞忐忑不安的眼神到因恐惧而与爱人拥吻中滋生。同样,剧中另一对情侣既体现了纯真少年少女对异性的渴望,对爱情的猎奇心,同时也用暖色调的手法幽默地传达了爱情的责任感和忠诚心。当单纯毫无戒备心的农家女开始追打富家女时,我们欣慰地笑道,她也懂得了什么是爱情。 《俄克莱荷马》不愧为经典的百老汇音乐剧。在我严重,她的最大特色莫过于整体和谐,自始至终浑然一体的统一效果。无论是故事本身,舞台风格,还是音乐曲风,乃至演员始终

中外歌剧论文

中外歌剧鉴赏 ——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 2011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三班李静学号:20113610306 普契尼(Puccini,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图兰朵》(Turandot)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他选择了戈齐(CarloGozzi)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母年轻时受入侵鞑靼王掳拐,并含辱死去而产生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几位前来征婚的邻国王子先后死于刀下。一天,紫禁城皇宫大殿下,被废黜的突厥老国王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卡拉夫在人群中相逢。老国王的侍女柳儿爱上了卡拉夫,而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决心去征服她。卡拉夫轻而易举地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但图兰朵不甘心失败,抓获了老国王和柳儿。柳儿被严刑拷打,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第二天,卡拉夫用爱融化了图兰朵冰冷的心,最终图兰朵投入到卡拉夫的怀抱。 这部歌剧的剧本是西莫尼和阿米尼合写,他们参照了戈齐的寓言剧和席勒的戏剧脚本。普契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他对剧情和主题作了许多提示。1921年,普契尼开始了对这部歌剧的创作。但不久,他被诊断出患有喉癌。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加紧创作,并说:“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歌剧,将会有人走到舞台前面说‘普契尼写到这里就死去了’”。果然,《图兰朵》的命运被普契尼不幸而言中。1924年11月29日,当此歌剧还差尾声没写完时,普

期末论文——歌剧《卡门》赏析

用身躯相爱,用灵魂歌唱 ——歌剧《卡门》赏析 学号:1402030108 姓名:汤重阳 一、作品简介 歌剧《卡门》的故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作曲,法国的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这部歌剧也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巅峰之作,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 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卡门》的题材取自法国作曲家普罗斯波·梅里美的中篇小说。由两位法国剧作家亨利·梅里亚克和吕多亚克·阿列维改写为歌剧脚本,比才谱写成四幕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1875年首演于巴黎,是比才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歌剧中上演率较高的一部。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如《哈巴涅拉舞曲》《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脍炙人口。歌剧强调了卡门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大胆泼辣、倔强的个性,从而使卡门这一角色成为了西方歌剧史上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之一。 二、故事背景 歌剧通过光影对比来渲染那些阴暗的行动。第一幕是在塞维利亚的街头,看守来回的走动。烟厂女工的斗殴;第二幕是吉卜赛人的生活和舞蹈;第三幕是走私者的肖像;第四幕:斗牛士的游行行列。金发美女米凯拉体现著歌剧抒情的一面,她是何塞的恋人和他母亲的信使。她的举止是如此的优雅,乐队的音乐也是如此。 敢爱敢恨的西班牙吉卜赛女郎卡门生活在感官世界里。她受着爱欲的驱使,在爱过很多男人后,又看上了沙展何塞。她使出尽浑身解数要何塞上钩,让他去和人打斗和违反军法,让他不得不逃走。他对卡门的爱让他能逆来顺受,但当卡门变心时,他终于绝望了。去看过弥留的母亲之后,他知道自己还爱着卡门。他俩在斗牛场前相遇了。在此之前卡门已答应艾斯卡米诺的求婚。何塞恳求卡门回心转意,卡门不答应,并要跑到艾斯卡米诺那,愤怒的何塞把匕首刺进她的胸膛。 三、内容介绍 《卡门》是一部四幕歌剧,比才创作性的运用西班牙风味的音调、节奏及完整的舞曲,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目录 绪论 (1)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2)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2) (二)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 (2) 1. 蒙特威尔第与威尼斯乐派 (2) 2. 卡瓦利和切斯蒂 (3) 二、意大利歌剧的成熟 (3) (一)斯卡拉蒂与拿波里乐派 (3) (二)喜歌剧的诞生 (3) 三、意大利歌剧走下坡路以及20世纪人们重新对他感兴趣 (4) (一)阉人歌手的兴起与意大利歌剧的衰落 (4) (二)意大利歌剧的复兴 (5) 1. 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复兴的启航 (5) 2. 威尔第与意大利歌剧革新 (5) 3. 普契尼与真实主义歌剧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摘要: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过程中人文思想发展的结果。1597年,里努契尼和佩利合作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随后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将歌剧艺术带给了欧洲,经斯卡拉蒂的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走向成熟;18世纪末期,因守旧和“形式至上”等原因,意大利歌剧开始衰落,但经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以及普契尼为代表的剧作家们的努力创作和革新,意大利歌剧在20世纪重新走向辉煌。本文考察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兴衰以及对文艺发展的做出的贡献,试图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歌剧、欣赏歌剧。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 Abstract: Opera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form contained poetry, music and dance, which is born in Italy in the 16th century, and th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thought during renaissance. In 1597, Rinuccini and Pelly created “Daphne”—the first opera in the world, and then Venetian School, represented by Monteverdi, took opera to Europe. After Scarlatti’s development, Italian opera drove to maturity; In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due to the reason of conservatism, formalism and so on, Italian opera sank into a decline. But for the efforts of new dramatist, represented by Rossini, Verdi and Puccini, Italian opera go back to glor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talian opera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ried to help audience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ing opera. Keywords: Italian; opera; development 绪论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 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对歌剧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带音乐的戏剧”。在乐队伴奏、场景、和服装共同构成的舞台效果中,通过演唱表现情节,传达感情。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1]。歌剧的诞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产物。为了真实地表达人的感情,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富戏剧力量的形式,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