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部支原体感染验治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部支原体感染验治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部支原体感染验治

发表时间:2012-09-10T08:38:16.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3期供稿作者:朱永丽[导读] 因此两者合用既解表调和营卫,又宣肺止咳化痰,同时益气健脾,既可绝痰饮之源,又可增强正气,以推邪外出

朱永丽 (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卫生院浙江嘉兴 314500)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19-01 【关键词】肺部支原体感染玉屏风散合桂枝汤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呼吸道常见疾病之一,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以使患者并发全身性的肺外多系统器官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比较困难,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

1 病例

沈某,女,41岁,2012年3月23日初诊。1月前出现咳嗽、咯痰、喷嚏,以为“感冒”,自购感冒药及消炎药安必仙、感冒清等,症状不缓,10天前我院作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示:IgG(+),IgM (一),考虑肺部支原体感染,已使用阿奇霉紊2.0+10%Glucose250ml/ivbydrip q.d 6天。现仍咳嗽、咯痰,质粘量少,神疲乏力,怕冷,时喷嚏,纳差,时有胃脘不适,口稍干,有时痰鸣气粗。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查见:时咳嗽咯痰,咽不肿,双肺呼吸音稍粗,有少量散在干罗音。舌暗淡,苔白厚腻,脉滑。西医诊断:肺部支原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气虚痰阻,营卫不和)。治以益气化痰,宣肺止咳,调和营卫。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黄芪30g,防风、白术、白芷、苏叶、白芍、川贝母、杏仁射干、生姜、大枣各10g,桂枝8g,矮地茶20g,陈皮6g。7剂。二诊:咳嗽咯痰明显减轻,打喷嚏、口干、痰鸣气粗、胃脘不适消除,纳食、睡眠、二便如常,汗多怕冷减轻。舌暗淡,苔薄白腻,脉沉略滑。表症已不显,原方去防风、白芷,续服7剂而诸症悉平。停药1月后随访病人感觉正常。

2 讨论

久咳不愈患者应该到医院作有关检查,如胸片、血象等,用常规抗菌、抗病毒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作进一步检查如痰培养、血支原体抗体等检查。病久虽有虚象。但当表症仍在时,仍可用祛风解表调和营卫之品。本例为虚实夹杂之证,玉屏风散[2]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益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桂枝汤[2]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去桂枝加白芷:其性味辛,温。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加矮地茶:性平,味辛、微苦。具有化痰止咳,利湿,活血。加苏叶性味辛,温入肺经脾经,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加川贝母苦性味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射干苦,寒解毒利咽,清热化痰,散热消结,杏仁苦,温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生姜辛温,既助苏叶白芷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所以本方配伍严谨,散中有补。因此两者合用既解表调和营卫,又宣肺止咳化痰,同时益气健脾,既可绝痰饮之源,又可增强正气,以推邪外出。辨证施治,辨兼症加减用药,添一症添一药,减一症减一药,本例病人复诊时,表症已不显,故于原方去白芷、防风,体现了中医辨兼症加减用药的特点原方去白芷、防风,体现了中医辨兼症加减用药的特点。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下部分)[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79-383.

[2] 许济群.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7,151.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中医诊断: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一旦得了颈椎病,想要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使用胡蜂醋,胡蜂醋靶向渗透,载药量高,吸收快,是治疗肩周炎外用首选,且胡蜂醋直接作用于病症部位,不会对胃肠道及心血管造成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 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

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3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郭剑华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5剂,每日1剂以善后。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本例患者久坐伏案而致颈部劳损,加之受凉而发病。劳损是本,寒凝太阳经脉是标,急则治其标。郭剑华采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重用葛根,能升阳,生津润燥,缓解经脉的拘急,解除颈项强痛及头晕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酮苷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加当归、川芎以养血通络镇痛。加羌活以增强祛风散寒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郭剑华常以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急性发作者,每获良效。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所致,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其病症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性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太阳病有三种主要的证候类型,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一般比较轻浅,但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其中若表邪不解或兼有其他病理变化,成为太阳病兼证。如中风表虚证,可兼经输不利,兼肺气不利,兼阳虚漏汗,兼胸阳不振,兼阳气不足等。 经过现代研究,桂枝汤所主治的病症种类多达四十余种,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王琦、铁君二人总结叶天士运用桂枝汤及类方时认为,叶天士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范围很广,如虚人外感、咳嗽、痰饮、痹痛、冲气、动悸等,常随症投之。有作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之用;有作通阳制水,化痰涤饮之施;有温通经脉而设,有取温肾平冲之力,王孟英说:“改错所云者,仍湿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由此看出桂枝汤皆为历代医家所重用的。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用此方治疗疾病,每每获得良效。桂枝汤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本文主要通过一则医案对上方的加减应用治疗太阳病兼证。 2010年10月28日,秦某,男患,69岁,素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反复心衰,这次因感冒后心衰加重10余日,主要症状可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恶寒,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冠心病心衰,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大枣7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上方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上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肌表之风寒,芍药敛阴和营,以益在内之营阴,生姜辛散表邪,助桂枝温卫,大枣补胃气,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厚朴下气消痰,宽中理气,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诸药合用共成表里兼顾之剂,喘证自解。正如尤在泾《金匮心典》引徐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说明本方在外它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则有调和气血之用。 7日后复诊,主要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汗出,夜间尤甚,口唇发绀,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无喘息气促,无恶寒,听诊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附子10克,茯

四君子汤使用经验 2019

四君子汤使用经验2019-6-2 12:10 阅读(1308) 赞(105)评论(3)转载(194)分享(113)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肾衰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四君子汤 处方白术人参黄耆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肺。治肺损,皮聚毛落。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粉碎性骨折 野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杜仲30克,川芎5克,川续断10克。 中风偏瘫 野党参2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炒白术10克。 生黄芪50克,当归5克,老姜20克。 另用三七粉与冰片10:1的比例打成粉,制成胶囊,每次3克,每日2次,以米汤水送服。小儿遗尿 野党参10克,炒白术5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牛大力10克,金樱子10克,五指毛桃根10克。 小儿遗尿三药 牛大力10克,金樱子10克,五指毛桃根10克。 排尿性眩晕 红参8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30克,川芎8克,桂枝5克,老姜30克。 提气三药 黄芪、川芎、桂枝 习惯性便秘 党参10克,生白术50克,茯苓15克,生甘草5克。 肉苁蓉30克,升麻5克,枳壳10克,泽泻10克。 慢性鼻炎久不愈 四君子汤加玉屏风散。 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黄芪30克,防风5克。 如果是鼻涕粘偏黄,加银花、菊花各5克,连翘10克。 如果鼻塞鼻流清涕,就加苍耳子、辛夷花各10克,白芷5克。 又有善友发来子宫肌瘤长期不愈,体虚,疲倦。 党参30克,炒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 莪术30克,三棱30克,川牛膝15克。 胆汁反流性胃炎 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枳壳30。 小儿久病脱肛 野党参15克,炒白术5克,茯苓5克,生甘草5克。 黄芪30克,防风6克,火麻仁10克。 中风后尿潴留 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荨麻疹5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4T14:22:31.13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杨胜强王俊邓朝勋[导读] 对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目的:对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和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8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的15例,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的14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关键词】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恶性胸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400-01 恶性胸腔积液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本病多在肿瘤晚期发病,患者生存期低于半年。患者发病后呼吸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引流是以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此种方式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症状发生,引发恶性消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有研究表示[1],其在本病中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抽选了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和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7-64岁,患者年龄平均为(53.6±9.7)岁,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肿瘤病程平均为(15.4±6.2)个月,恶性胸腔积液病程平均为(2.4±1.3)周;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7-64岁,患者年龄平均为(54.1±9.6)岁,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肿瘤病程平均为(15.5±6.3)个月,恶性胸腔积液病程平均为(2.2±1.4)周,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存在无明显拆,P> 0.05,两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审批。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彩超定位,观察患者病灶,采用24号带针胸管在腋后线6-8肋间持续引流,患者引流后2-3天开始,每隔一日进行一次榄香烯乳0.2g注入,或采用顺铂40mg胸腔内注射。 1.2.2观察组: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双腔管气管插管,患者健侧卧位,单肺通气,在腋中线第七肋间切开皮肤,依次分离患者皮肤筋膜,插入胸腔镜,抽吸液体,观察患者胸腔内情况,而后在胸腔镜引导下于第四肋间和第六肋间各作一切口,采用电钩灼烧分离,电凝止血。恢复通气,将0.2g榄香烯乳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胸腔注射,浸泡时间为20min。采用医用50%葡萄糖喷洒胸腔,在第七肋间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胸腔积水、病情复发等状况,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 1.4评估指标 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全部消失,持续4周无复发现象;部分缓解:患者胸腔镜积液消失超过50%,且持续4周无进展迹象;无效: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消失低于50%,且患者病情进展。评估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8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的15例,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的14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临床中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患者多以局部治疗为主[2]。胸腔闭式引流术、抗肿瘤药物注射是以往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患者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复发的几率非常高,患者生存率也非常短。近年来,随着腔镜手术不断的发展,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率越来越高。以往的引流方式无法完全清除患者肺部积液,也无法让肺部完全复张,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4-5]。而胸腔镜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胸腔的组织、解剖形态,更好的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并能够充分膨胀肺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其针对病灶不明的恶性胸水也能够进行活检、基因突变检查,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8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的15例,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的14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总的来说,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五种类型中临床发病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5%左右,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临床上以颈项、肩背部钝痛,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大多应用牵引、推拿、针刺等单一治疗,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此病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分面区域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弱,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25~70岁。②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颈椎旁压痛。⑤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 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⑦压颈压头试验阳性。⑧影像学检查异常。 1.3排出标准①颈椎外病变(如肩周炎)、颈椎管狭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骨关节结核。②合并严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者。③老年性骨质疏松。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我科中医门诊、住院收治闻患者,共有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病程1月~30月,平均11个月。 2治疗方法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①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处方:葛根40g 桂枝10g 白芍10g大枣15g 生姜10g 羌活10g 防风10g制首乌30g 补骨脂20g 肩井穴处疼痛加柴胡10g 寒甚者加附子10g 痛甚者加全蝎10g 上肢麻木者加制首乌30g 补骨脂20g 桑枝10g 每日1剂,每次取汁600ml,分3次口服。②针刺、中频治疗,针刺取穴:风池、颈百劳、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合谷,后溪。每次20min 每日1次,加中频予局部腧穴治疗,每日2次。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体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肢麻木,颈项与肩臂疼痛,颈项活动不利及颈部压痛,体征包括椎间孔挤压试验与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35例,好转3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4%。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慢性劳损,外伤因素,尤其在椎间盘退行性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影响下,颈椎及椎间盘发生不同改变,使椎体稳定性下降,椎体间隙窄等因素导致颈丛神经根性压迫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痹阻气血,或劳累过度,外伤等损伤经脉,导致经络阻滞不通,或经络失养而发病,治疗以祛风寒,通络止痛为主,《灵枢·经脉》中“足太阳这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

《中医体质学的临床应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20200628234642)

中医体质学的临床应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气虚体质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肌肉松软 * B.气短懒言 4 C.手足心热 * D.脉象虚缓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气的生理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 A.推动功能 ?B.固摄功能 * C.防御功能 * D.濡养功能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气虚体质常用调体方 ?A.四君子汤 * B.补中益气汤 * C.玉屏风散 * D.六味地黄丸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玉屏风散的主要证候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心悸胸闷 * B.易于出汗 * C.畏风 * D.易患感冒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补中益气汤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气虚 ? A.气虚卫外失司 * B.气虚中气下陷 * C.气阴两虚 * D.心脾气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下列哪项不是生脉饮的组成成分 * A.人参 * B.黄芪 * C.麦冬 * D.五味子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归脾汤的主要证候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A.唇舌色淡 * B.多汗易感

* C.头晕失眠 * D.月经量多色淡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下列哪项不是四君子汤的组成成分 * A.当归 * B.人参 ? C.茯苓 * D.甘草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气虚 * A.气虚卫外失司 * B.气虚中气下陷 * C.脾胃气虚 * D.脾胃气虚湿盛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舌干红少苔”是哪个方剂对应的舌象 * A.玉屏风散 * B.生脉饮 * C.四君子汤 * D.归脾汤 我的答案:B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伤寒论学习笔记:葛根汤

伤寒论学习笔记:葛根汤 出现荨麻疹,满手风团,瘙痒难忍,打了针吃点药就好点,过段时间又复发,很是烦人。他们有个共同特点:都是40岁以上的人。由些看来,这个问题似乎与身体的体质下降有关。 其实本人在他们之前已经体验过荨麻疹的切肤之痒,长达数月不愈,后来经过适量的运动,饮食按制和一周的中药调理才得以根治。又由此看来,这个问题要想根本解决,似乎又不仅是药物的问题,还与生活方式,饮食控制有关。据称,麻疹属中医所讲“风痧”“风疹”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瘙痒性疾病,反复发作,治疗较棘手。 但物化造人,在学习伤寒论期间,惊奇地发现荨麻疹有一大敌:葛根汤。

水煎服,两汁煎取药液300ml,分早晚2次分服,7天为1 个疗程。 然后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进行加减裁量如下加减: 1.如无汗口渴者加知母9g; 2.有汗口渴者加生石膏15g,西洋参9g,天花粉9g; 3.汗出而口不渴者,此属阳明中风,加重桂枝用量; 4.疹团片大而色淡,舌质不红者,此为气虚无力鼓邪外出,加高丽参或党参; 5.周身瘙痒剧烈难忍,脉浮数者,加重葛根15g,蝉衣9g,白癣皮15g,生黄芪15g; 6.若瘙痒昼轻夜重,脉沉细而数,舌红无苔者加生地5g,丹皮10g,或阿胶10g(烊化); 7.若迁延不愈者加炙黄芪30g,当归15g 显然,这么加减裁量地辩证施治比起本人自己诊自治把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吃了个遍才根治的情况,上述组方还是比较讲科学辩证。因此他的效果也菲然。据统计4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服药1~7天后,治愈39例,好转6例,无效1例,5例慢性患者用药8~15天后,治愈2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0.39%,好转率17.6%,总有效率98.04%。由此看来,荨麻疹的问题仍然是中医所讲的“表的问题”。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发表时间:2015-08-05T09:29:51.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范海涛[导读]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范海涛 (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验证以桂枝汤为主辅以不同药材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4%。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同表征荨麻疹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桂枝汤;加味;荨麻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7-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反复发作并连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荨麻疹,难于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针对不同表现特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具有和表解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用桂枝汤治疗加味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 1.患者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可视作顽固性荨麻疹。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和表征,可将荨麻疹患者分为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筋脉拘急类及虚寒类。 2.治疗方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水煎煮,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针对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附子组方水煎服。桂枝汤的作用为调和营卫,附子用来加强体表的固气能力,用于止汗,两者结合能够达到调节营卫、补阳止汗,治疗荨麻疹的作用[1] 。 针对筋脉拘急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葛根组方水煎服。桂枝汤可以祛除体内风邪,调节营卫,葛根能够调节体内经气舒畅,促进津液运转,有助于缓解体表正气过郁。两者结合效用明显[2] 。 针对虚寒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加倍,再加入饴糖,黄芪60克形成组方,水煎服。芍药、饴糖能加强机体对桂枝汤药效的吸收,黄芪加强了药方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主治阴阳虚寒、阳虚偏重,效果明显[3] 。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复发。显效:风团或皮疹消退70%,瘙痒消失,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风团消退不足30%。 4.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56.67%;显效18例,占30%;有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未愈4例,无效率占6.66%。 5.具体例证 黄某,男,42岁,2014年4月28初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出现淡红色风团,自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风团基本消失,后遇风寒时,症状多次出现,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5天前症状再次复发,服药无效。诊断时出现四肢皮疹、风团,淡红,瘙痒明显,多汗,舌红苔薄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虚寒类荨麻疹。辨证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拟调和营卫,补阳止汗。用桂枝汤加味,黄芪6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附子5克。共5剂,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四肢仍有少量淡红色皮损,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6.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增多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疾病,中医上属于“瘾疹”的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发作时间及发作部位不可预测,时隐时现,瘙痒难耐,退去时无声无息。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芍药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两药和用共奏调和营卫之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性甘平,可以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温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更彰显其在本病治疗之疗效[2]。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以桂枝汤为主进行组方,从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用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勋, 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07): 631-632. [2] 张志涤,马小龙.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J].河北中医,1991,13(5):28

jt叔叔医道课 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JT叔叔医道课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24.2013.05.28 下: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好啊,那我们就来讲桂枝加葛根汤,那我现在要再先说一句啊,可能大家听起来有点小失望的话,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其实在《伤寒论》里面呢,是一个有点冷门的方子。额,因为呢桂枝汤的主结构啊,再加一味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对不对,所以呢,基本上它其实,我们在临床开药的时候,你只要把它想象成是桂枝汤的加味就可以了,就是非常单纯的一件事就是,桂枝汤的症状里面如果又多一个后脑勺僵,你就放一点葛根,就这样,所以就只是一个加味法。 那么《伤寒论》里面这一个结构的方子啊,真的非常非常红的是葛根汤,那葛根汤跟桂枝加葛根汤不一样的地方是桂枝汤加葛根叫桂枝加葛根汤嘛对不对,那它如果是加上麻黄跟葛根的话叫葛根汤,所以葛根汤的用途是极之广泛的,而在这个葛根汤可以用的这个极之广泛的范围里面,有一部分没有那么严重的,你用桂枝加葛根汤也可以,这样子。所以呢以今天的状况来讲我觉得,因为用这个古汉方啊,用这个经方的频率比较高的汉方医生还是在日本比较多啊,那所以呢我觉得,看日本医生的开药经验呢,我觉得需要为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做一点平反的啊,就是以日本的开业经方医生的状

况来说的话,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葛根汤有一点太滥用,然后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他反而不会开桂枝加葛根汤了,那这个点我觉得是我们今天这个课需要为它纠正的,因为的确有几个状况你不可以用到麻黄,你必须要退回到桂枝加葛根汤的世界。 可是呢,你知道人有的时候就是做事情有一点喜欢贪方便,如果你家里面已经有一罐葛根汤了,你就会觉得啊不然就用葛根汤就好了嘛,对不对?就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呢,等一下我会跟同学强调一下,在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是一定不要用到葛根汤要退回桂枝加葛根汤的。 简单来讲哦,就是葛根汤的那个滥用真的是非常的非常的夸张,而且以那个日本汉方界来讲的话噢,那已经是几百年的事情了,就这不是今天才这样,像日本江户时代的那种相声哦,落语啊,相声段子就有这个就这样一个内容:什么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啊,他说“医生,我头痛”,哦,葛根汤,“医生,我拉肚子”,哦,葛根汤,“医生,我感冒”,哦,葛根汤,哦,医生我怎么怎么样,哦,葛根汤,然后到最后他们就说原来医生就是会开葛根汤,就是这样的一个江户时代的相声。难怪都被写到相声段子里面去,你就知道葛根汤真是超好用的对不对?就是让人最后觉得医生果然是没有医术的,反正什么都葛根汤嘛。然后呢,以我们比较想偷懒的那个学习中药的人来讲噢,又常常拿葛根汤去代替麻黄汤,因为它里面有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方法将2015 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指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以及次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症与次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标签: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炎症因子;桂枝汤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心脏自主神经失衡,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高达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有此疾病[1-3]。该文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试验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8.62±10.21)岁;病程为5~25个月,平均病程为(15.36±4.69)个月;15例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45±10.35)岁;病程为5~26个月,平均病程为(15.78±4.98)个月;16例合并冠心病,24例高血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西药治疗,其中服用1粒/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44),口服1次/d;服用1片/d拜阿司匹灵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次/d。糖尿病相关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853),口服3次/d;格列美脲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56),口服1次/d;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2次/d,于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给予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缬沙坦,口服1次/d,1粒/次;给予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氟伐他汀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5-09-08T15:18:22.6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宪莉于春鹏谢迪刘巍刘浩[导读] 齐齐哈尔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柴胡桂枝汤对FD 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宪莉于春鹏谢迪刘巍刘浩 (齐齐哈尔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 年到2013 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 病人中随机抽选100 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对FD 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49-01 FD 也叫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综合征,发病率高达20%~40%[1],且不断上升,在中医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其认为病因关键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患病轻者仅感觉不适症状,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往都是选择单纯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著,经常是治标不治本,常复发,给病人带来身心困扰,而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肠症状,促进病人康复。本篇研究通过对100 例FD 病人的对比治疗,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FD 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篇研究从2011 年到2013 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 病人中随机抽选100 例,其中包括男性病人59 例和女性病人41例,年龄在22 岁到67 岁之间,平均45.5±3.7 岁。所有病人都有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境内镜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排除其他疾病,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现将100 例病人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其中研究组有男性病人30 例和女性病人20 例,平均年龄45.7±3.4岁,对照组有男性病人29 例和女性病人21 例,平均年龄45.2±3.8岁。两组病人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都签订知情协议,自愿接受治疗。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每天3 次,每次10mg,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由黄岑6g,桂枝8g,柴胡10g,党参10g,法半夏9g,大枣6 枚,生姜6g,炙甘草10g,白芍12g 组成,如有脾虚气滞的病人加用白术、陈皮、茯苓、佛手等,肝胃不和的病人加用木香、川楝子、枳壳等,脾胃虚寒的病人加用制附片、香附、干姜等,脾胃湿热的病人可将药方中白芍、大枣去掉,另加入生薏仁、茯苓、黄芩、枳实、黄连等,寒热错杂的病人加用黄芪、黄连、干姜等,加1000ml 水,煎煮到200ml 服用,每天2 次,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 1.3 疗效评价[2-3]: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级别,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80% 为显效,症状改善>50% 为有效,症状改善<50% 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 软件整理分析所得数据,方法采用X2 检验,P<0.05 时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病人痊愈18 例,显效21 例,有效 6 例,无效5 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病人痊愈12 例,显效17 例,有效9 例,无效12 例,有效率为76.0%,两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FD 在中医理论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 [4],病变在胃,和肝、脾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收纳,如果肝的气机运畅,则脾之运化和胃之降浊功能正常,如果肝功失常,则会造成食物在胃内停积,久而久之脾胃受伤,胃失和降,反酸、嗳气;认为病因关键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发病率每年高达20-40%,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患病程度轻者仅感觉不适症状,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当前许多学者认为FD 发生和过度劳累及精神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胃肠动力障碍是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且FD 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往FD 治疗都是选择单纯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著,经常是治标不治本,常复发,给病人带来身心困扰,而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肠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病人精神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中医学治疗方法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柴胡桂枝汤能够促进泌酸腺再生,增加胃肠粘液分泌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柴胡能够舒畅气机,黄芩有清泄作用,配白芍能够消除柴胡之燥,目的是补中扶正、和胃降逆,甘草和白芍有止痛作用,外证疏散邪热,内证梳理三焦。本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柴胡桂枝汤用于FD 治疗较单用西药效果显著,更加安全,能够有效地改善胃肠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病人精神症状,促进病人康复,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宗英,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33-34. [2] 陈红东,柴胡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3):15-17. [3] 李长安,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68-69. [4] 娄朝恒,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2):72-73.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以下案例分别治疗(均有出处):1--治感冒2--治肩周炎3--夏日腹泻4--治肌肉痛5--治身痒6--治自汗7--治盗汗8--治过敏性鼻炎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临证验案】 1 治感冒 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 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遂以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表证一罢,再合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 治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 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总以审症择药,增强原方功效为宗旨。 3 治夏日腹泻 夏暑酷热,外热内寒,人与天地之气相应,肌表热,脾胃寒。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习惯用药,霍香正气散治时行腹泻,是不成文的规矩。然而夏天的泄泻,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健运脾胃,振奋中焦,拨乱反正,似乎有高于霍香正气散的所在。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32岁,干部,1982年7月9日就诊。病者盛夏之时,恣食生冷,凌晨顿觉腹痛形寒,继之肠鸣泄泻,大便稀溏而薄,周身酸胀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 1剂药后身暖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