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日关系论文

最新中日关系论文
最新中日关系论文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专业:通信工程(中外合作)

姓名:赵鹏程

学号:215402490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摩擦不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要使中日两国关系走上健康正确的发展轨道,就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历史问题、发展观问题、外部环境影响和经济交流促进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所临的3个主要问题:

1)正视历史的问题

2)中日关系的症结

3)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第一、正视历史的问题。

我们对日本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他们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日方的右翼势力不断挑衅,使我们又不能抛弃旧日的仇恨。一有风吹草动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是处理中日关系的要旨之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对其有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文字、和服以及茶道无不脱胎于中国文化,古都奈良甚至就是长安的一个缩影。鉴真东度和日本派遣遣唐史,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亲近。

日本历史上曾经相当落后,经过不断地向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和文化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就和中国处于伯仲之间了。明治维新以后,他们把眼睛转向了更先进的欧洲,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经过这一次飞跃,把中国这个曾经的老师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虽然日本长期处于落后的地位,却从来没有被我国征服过,反而屡屡给中国带来伤害,明朝的倭寇为患,是比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还要严重的问题。近代以来,甲午战争、朝鲜战争等等留给我们的就只有乞降、赔款和割地这一条路了。直到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下,才艰难地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上的问题,有日本四面环海的客观因素,也与两个民族的民族特性有关。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完全的胜利。日本侵略者并没有为他们的战争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战争的罪魁祸首天皇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支付战争赔款,没有谢罪,没有归还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没有归还我国曾经的属国流球群岛(即现在的冲绳群岛)。因为美国投放了原子弹,他们反而像一个受害者,不停地向世界诉说曾经受到的伤害。

在二战结束时我们本可以讨回公道,但是我们坐失了良机。中国是全中国人民的中国,不是某个政党的,不是某个领袖的。由于民族内斗的劣根性,我们失去蒙古,没有收回流球群岛和钓鱼岛,没有获得应该得到的战争赔款。当时的各派领导人对此都难辞其咎,他们没有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使民族的利益得到保障。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日本人,首先需要反思自己的失误。

日本军队发动的南京大屠杀,比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残酷更血腥。无数的冤魂不停地向我们诉说,期待为他们讨回公道。要讨回公道,需要用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数字来控诉,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调查那些冤魂的情况,尽量记住每一个屈死的名字,随便估算出一个整数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更应该记住,任何的隐瞒和夸大都会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伤害。

战争过去半个多世纪以后,只要国内的某些矛盾稍稍激化,就会有人跳出来纠缠中日历史问题,这是可笑的掩耳盗铃的做法。

不说国民党政权和日本达成的谅解,中日两国在1972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发表的联合公报已经对历史问题做了了结,没有理由不把日本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来对待。日本虽然在二战期间给我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是这不是可以把他们当成世界*民的理由。日本和我国一样有民族自决的权利,一样有民族的尊严,一样有处理内外事物的自主权。

日本有先进的技术,有雄厚的资金,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们十几亿人口拥有的财富总量还不及其十之二三。日本虽然没有给予战争赔偿,不能否认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里给了我国大量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都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说到日本人对中国留日人员的敌视,虽然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这就和我国城市居民对来自落后地区民工的歧视

如出一辙。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要把战争罪犯和善良的日本人民区别开来,把侵略者和他们的后代区别开来。毛泽东的话虽然有很多失误,但是他的百分之九十五的理论用在这里应该还是可以的。我国现在的落后局面,日本的侵略掠夺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政策的失误,在于没有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到民国的连年军阀混战,从饿死几千万人的大跃进,到人妖颠倒的文化大革命,都是我们落后的原因。

当今的日本是一个在和平宪法规范下的正常国家,没有理由非把它妖魔化。知己知彼,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第二、关于中日关系的症结

一、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二、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三、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第四、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

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

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

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